•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57

原谅未来的未来
首页 > 期刊论文 > 佛学研究生论文网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素食更好

已采纳

最好别研究,如果你没有一定的能力分别,很容易误入外道,再说现在市面上的奇门都以占卜为主,而且卜卦都是表,大道才是根本,我自己以前就是研究奇门的,研究了较长时间,才发现,自己学的都是易经的表皮而已,唯有大道才是真,还有周易讲的是规律的变化,并不是用来算卦的,只能说他有占卜的能力而已,千万别相信世上有金口直断,铁口神断,这样说的根本就是不懂易经的人,如果你非要研究的话,你就研究易理,真正研究明白了就知道,孔圣人为什么说,善易不卜的道理了,如果执着占卜才是真正的迷信,学佛是让你明白一切,不迷惑,所以佛祖给我们讲的是道理和智慧,知苦乐法,道教和佛教都以 修心为上 而且道教的鼻祖老子,所讲的《道德经》和《清静经》讲的都是道理和智慧的结晶,平时多看看经书,不要听别人说什么就以为是什么。什么人可以学奇门遁甲“奇门遁甲”是一门据有理法的术数学。多用于预测,统兵,风水布局等方面。奇门遁甲用途一“预测”。说到预测:很多人第一直觉就是大街上的算命先生,他们在预测的时候眼角微眯,手指乱搓,然后嘴角微微一笑,便像洞悉天机了一样,当然,这种预测大多是忽悠忽悠人,说几句好话,或者说几件凶事,吓一吓人,一些钱而已。 真正的奇门遁甲预测是通过,宫内、宫外、天干、地支、五行、八卦、八门、九星、八神、十二长生等的符号,在奇门遁甲盘中有理法的排布,根据自然定律推算事件的发展,这才是预测。而预测步骤也不是眼角微眯,而是聚精会神的排布奇门盘,通过计算定局,起地盘,起天盘,找旬首,找值符,找值使,排布八门,排布八神,排布九星,排布暗干、隐干、排布十二长生,分布二十四山,在找到用神确定所用的符号,通过分析符号,来推算事件发生的方向。 一套理法传承千年,有理有序,才是真正奇门遁甲的预测。如下图:便是的奇门遁甲的宫盘排布。奇门遁甲用途二“统兵”。说到统兵:大家可能比较陌生。奇门遁甲的统兵之法,是建立在预测的基础上 例如:逢用神之方为“太阴”将领可以在此处闭城藏兵,再比如用神逢白虎:那便是勾陈方位要有敌方偷袭,这时候本方将领,可以利用“白虎”隐于“勾陈”之下的特性来伏击“勾陈”,若是敌方将领也精通奇门兵法,则会用“勾陈”借助己土,再隐于“白虎”之下,使白虎腹背受敌。 双方将领通过奇门遁甲的统兵之法,排兵布阵,斗智斗勇。奇门遁甲用途三“风水”。说到风水:在中国古代从帝王将相到黎民百姓都非常注重风水,帝王自登基开始,便开始挑选龙脉建造皇陵。由此可见风水在中国的重要性。传统风水多为“形势宗”呼形喝象,“峦头”理气之类,而奇门遁甲的风水是直接用奇门盘来“测风水”,例如:1、主干用神是求测人,次干为风水,对比主干与次干可知道风水与求测人的凶吉,再比如:值使门为旧宅,生门为阳宅房屋,死门为阴宅地 气。 。

155 评论

neil2446326902

认识佛教 净空法师讲述佛法不是宗教,佛法不是学术,不是哲学,那佛法究竟是甚么呢?佛法就是佛法。为甚么呢?因为哲学有能觉,有所觉,这是哲学。佛法也有能、所,但是能所是一不是二,这是非常非常难懂的。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佛法讲到高级的时候,万法一如,性相不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第一段是缘起。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释迦佛是在三千年前降生在北印度,现在的尼泊尔。依照我们中国古代历史的记载,佛是出生在我们中国年代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圆寂在周穆王五十三年,世寿七十九岁。我们一般讲佛住世八十岁,说一个整数,佛是七十九岁灭度的,说法四十九年。佛法正式传到中国,是后汉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五年传到中国来。佛的历史,我们通通省略掉,今天我们著重的是佛教的教义。甚么是佛教?第二段,解释佛法的释义。甚么叫佛?甚么叫法?我们学佛了,总要把这一件事情搞清楚。‘佛’是‘佛陀耶’的略译,这一句话是印度的梵文,我们用音译,而且把尾音省略掉,中国人喜欢简单,所以用一个主要的音‘佛’。在中国古时候,没有这个字,而是佛教到中国来,我们中国人新造的这个字。在没有人字边的这个‘弗’,‘弗’当做否定的意思,这是我们中国古时候就有。那么‘佛’与这个音相同,但是他是人,所以就借用这个字的音,加一个‘人’,造一个新的字,这个‘佛’字就变成佛教的专门名词了,它的意义是智慧觉悟的意思,是智、是觉。那么既然是智觉的意思,实在讲也可以翻译,何必用这个原来的音呢?诸位要晓得,佛陀这一个字的含意,虽然是智、是觉,但是跟我们中国这两个字含义并不完全相同。所以这是不得已,非要用音译不可。翻译之后,再加以解释。它这个智,不是普通的智慧。在一般解释里面,它包括三种智慧: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甚么叫一切智呢?如果拿现代哲学里面的术语,就很容易解释。一切智,就是知道宇宙万有的本体,哲学家所讲的本体论,你对它彻底明了,没有错误,这个智慧叫‘一切智’。所以一切智是空,万法皆空,一切万法的体性是真空,这是第一种智慧。第二种智慧是道种智,这是知道一切万法的现象森罗万象。所以这个种是种种,宇宙之间森罗万象,种种法太多太多了,不甚枚举。这些法怎么来的?根据甚么道理来的?人是怎么来的?山河大地是怎么来的?我们这个太阳系怎么来的?星星是怎么形成的?这是很高的智慧。如果对于宇宙一切万物怎样形成的,这些都懂得了,都知道了,也没有错误,这个智慧叫道种智。比前面那个智慧,的确是要高,要复杂了。第三种智慧,可以说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叫一切种智。因为有一些人知道‘一切智’的,不知道‘道种智’。有知道‘道种智’的,也知道‘一切智’,仍不能圆满。换句话说,一切智跟道种智圆圆满满的,那就是对于整个宇宙人生,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才叫一切种智。所以‘一切智’,罗汉就证得了,‘道种智’菩萨证得,‘一切种智’佛才证得。这三种智可以说是罗汉、菩萨、佛陀。所以必需要加以解释,跟我们普通观念当中的智慧不相同。智是体,有体,当然就会起作用。作用是甚么呢?作用是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是大觉。在我们儒家里面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可以把儒家这一段话,解释为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明明德’就是‘自觉’,‘亲民’就是‘觉他’,‘止于至善’就是‘觉行圆满’,这三个名词,不能详细跟大家解释,要解释我们的时间决定不够用。这是用儒家跟佛法配合,确实是非常之接近,这是‘用’。这是智的体与用,这叫做‘能觉’。有‘能’当然有‘所’,所觉的是甚么呢?就是‘法’。‘法’是佛教里面的一个代名词,甚么代名词呢?就是宇宙人生一切万法的总代名词。我们这里解释心、境、事、理,括弧里头宇宙万有之总代名词,就用这一个‘法’来代表,所以这个就是‘所觉’。佛法不是宗教,佛法不是学术,不是哲学,那佛法究竟是甚么呢?佛法就是佛法。为甚么呢?因为哲学有能觉,有所觉,这是哲学。佛法也有能、所,但是能所是一不是二,这是非常非常难懂的。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佛法讲到高级的时候,万法一如,性相不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都是讲能所不二,这是我们现在哲学里面所没有的。所以它不是哲学,它可以包括哲学,它在哲学之上。哲学不能包括佛法,佛法可以包括哲学。这两个字简单的解释,也就是我们对于一切万事万法,有智慧,能够正确的认识,能够彻底的、究竟的、圆满的明了,这叫做佛法。所以常说佛法无边,当然是无边。因为一切万法没有边际,我们的智慧没有边际,对于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法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这个叫做佛法。第三,甚么叫做佛教?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佛陀教育。中国人自古喜欢简略,佛陀教育就称做佛教,把陀、育省略掉。佛陀是大智大觉,前面说过了,所以佛陀教育就是智觉宇宙人生的教育,这是佛教的真正面目。今天的佛教,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所看到的,有四种不同的形态出现在世间。第一种形态,就是传统的佛陀教育。传统的佛陀教育这个不多,在我们世间不多见,可以说很少见,大家都忘掉了,疏忽了,不知道佛教是教育。第二种是学术,就是佛学变成了哲学了,这也有相当多。一般学者,他们学佛,都是用这一种态度,都是把佛教当做哲学来研究。我最初学佛入佛门,也没有超越这个范围,也是把佛教当做哲学来研究。第三种,可以说是最普遍、最广大的,就是佛教已经变成宗教了。它本来不是宗教,现在已经变成宗教了。这个实在很不幸,不过变成宗教也还好,为甚么呢?不太害人。诸位要知道,凡是宗教通通是迷信,佛教里面没有迷信。宗教都是迷信的,宗教都是感情的,所以宗教讲求热诚。佛法里不讲这个,佛法讲理智,佛法讲智慧,不讲感情。佛法不迷,决定不是迷信,所以诸位一定要知道,佛教本来不是宗教,现在变成宗教了。那么我们想要学佛,你是学佛陀的教育呢?你还是学佛教的宗教呢?这是我们一定要辨别清楚的。第四种,最不幸的了,是在最近几十年才出现的。佛教变成邪教了,变成外道了。很多不如法的,用佛教的名义,欺一切众生,我想诸位同学也时有所闻。我们在报章杂志上常常看到,在佛门中为非作歹,这变成邪教。这是我们今天在社会上,看到四种不同的形态,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第四段,我们要讲佛法所求。佛法既然是佛陀智慧的教育,那它是求甚么呢?教育的目标在那里呢?此地要告诉诸位同学,教学的目的,经上有一句话,我们常常会看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也是梵文音译,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诸位在这个表里一看就晓得,翻成中国字,是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先从下面讲起,先讲正觉。觉就是觉而不迷。佛法承认世间有一些人,他觉悟。像我们世间哲学家、科学家、宗教家,他的确有觉悟,他有相当程度的觉悟,但是佛法不肯把这个正字标志给他。这个正字招牌是佛门独有的,这个招牌不能给他。他虽然觉,不是正觉。那么甚么才是正觉呢?正觉在佛法有一个标准,必需见思烦恼断尽了才叫做正觉。换句话说,虽然你有觉,可是你还有人、我、是、非,还有贪、嗔、痴、慢,你这个觉,不算正觉。正觉的人,我执一定破除了,贪、嗔、痴、慢、见思烦恼断尽了。所以正觉是谁呢?是阿罗汉。在佛法修学,如果你要得到这一个成就了,你真正成就正觉了,那你就有一个好像学位的名称。我们现在世间读书,你读到某一个程度,得到一个学位。学士学位,大学毕业了。研究所毕业了,可以得到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佛法也有学位。所以罗汉、菩萨、佛,都是佛教教育里面学位的名称。你要是证得正觉了,换句话说,你就得到阿罗汉的学位了。如果你得到正等正觉,那你就得到菩萨的学位了。‘等’是‘等于佛’。等于佛,当然还没有成佛。甚么时候才等于佛呢?必需明心见性,才能够等于佛。没有到明心见性,你怎么样也不可能等于佛的。因为佛跟凡夫,乃至于跟阿罗汉,用心都不一样。阿罗汉以下都用八识,我们凡夫都用八识,佛不用八识,佛是转八识成四智,明心见性。佛用的是真如本性,就是用真心。阿罗汉以下是用妄心。所以你要是能用真心,不再用妄心了,那你就等于佛了。佛用真心,你也用真心,当然你跟佛就差不多了,所以叫正等正觉。到正等正觉,你得的学位就是菩萨,菩萨是正等正觉。那么修学到了极处,没有比这个再高,就是菩萨毕业了,没有比这个再高,叫做无上正等正觉,没有比这个更上的,这就是佛陀。所以诸位要晓得,佛门里面讲的佛陀、菩萨、罗汉,就是佛教教育里面三个等级,这三个等级的成就,给他这个名称,是这个意思。下面我们简单做一个总结,就是‘觉了’,就是决定不迷,了是明了。就是明了宇宙人生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通通明白了,通通觉悟了。所以佛法所求的是究竟圆满的智慧。佛告诉我们这种究竟圆满的智慧,是我们的本能,不是从外面得来的。如果从外面得来的,换句话说,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成就。佛说这个智慧是我们自己本来有的,换句话说,我们人人都可以做佛,人人应当做佛。这是佛法、佛教教育里,常常提示的。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应该有的。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告诉我们:‘本觉本有’。‘本觉’是甚么呢?无上正等正觉,这是我们的本觉,我们本来有的。‘不觉本无’,不觉我们现在迷了,迷甚么呢?把我们的本觉迷了,把我们自己无上正等正觉迷了,迷失了。诸位要晓得,这是迷失,不是真正的失掉。几时你觉悟,你这个智慧马上就恢复。你的智慧恢复之后,跟十方诸佛无二无别。所以佛在华严,在圆觉上,就是把这个事实真相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佛眼睛里看一切众生都是佛。所以佛教是绝对的平等。佛教我们每一个人,顶天立地。成佛就是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也就是成就我们对于宇宙之间,一切万事万物通通明了,佛法求的是这个。所以他跟宗教不一样,宗教里面一定要有个宇宙主宰的神明,佛教里面没有。我们供佛,佛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供养他是纪念老师的意思,没有把他当神明看待。我们供养菩萨,菩萨是我们早期的学长,他也是佛的学生,他是前面的学生,我们是后面的学生。我们跟观音、势至菩萨是同学的关系,他学的在我先,我学的在他后,他是我的老学长,是这个关系。当然老学长学问智慧比我高得多,他有能力教我,我们也可以把他当做老师来看待。但是他也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我也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我们实际上是同学,同一个老师教的。一切菩萨跟我们是同学,佛是我们的老师。所以我们称‘佛’,称为‘本师’,我们自称为‘弟子’,弟子是学生。我们跟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只有在教育里面才有师生关系。所以大家明白,不要迷惑了。 第五段讲它的教学方针,这一定要知道的。佛教教学方针,在彻底破除迷信。佛教里觉而不迷,彻底破除迷信,启发正智,令能明辨,就是明了。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能力,能够明了与辨别宇宙人生一切万法,那是真的、假的?你能够辨别,那是正、邪?甚么是‘是’、‘非’?甚么是‘善’、‘恶’?甚么是‘利’、‘害’?你都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学佛,决定没有颠倒。所以佛教非常非常之伟大,非常之难得可贵。建理智,不是感情;大觉,不是迷惑;奋发,不是懈怠;进取、乐观、向上的、慈悲济世的人生宇宙观。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惠以真实之利,看了好多遍。佛陀教育给我们是真实的利益,圆满大乘,解决众生一切的苦难。连生死问题都能解决,其余的都是小问题了。最大的问题是怎样超越六道轮回,怎样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不生不灭,这是大问题。所以世间的小问题,鸡毛蒜皮,那不足以道的。大问题都能解决,何况小问题呢?我们要真正懂得,真正肯修学,学了这一身本事,没有一样问题不能解决,获得真、善、美、慧,永恒幸福的教育目标。所以大家要真正晓得,佛教教学目的目标,没有一个不响往来修学的。所以佛教超越宗教,因为它是教育。我过去在天主教的学院教过一个学期,他们的研究院学生都是神父、修女,我在基督教的神学院跟他们上过课,我都劝他们皈依三宝,好好的学佛。为甚么呢?学佛绝对不违背他的宗教。譬如你信了基督教,你是上帝的儿女。你今天皈依三宝,到佛门里面来学佛,你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释迦牟尼佛的学生,和你是上帝的儿女,没有冲突嘛!你在家里有父母,你在学校有老师,不能说我到学校念书了,我就背叛父母了,没有这个道理,到这里来是求学。如果你不肯到佛教里面来求学,上帝虽然说这个儿女很好不错,但是很可惜没有受过教育。如果到佛门里来接受佛陀教育,上帝很光彩。我这个小孩好,是最有智慧释迦牟尼佛的学生,上帝脸上也光彩。任何宗教徒都可以接受佛教的教育。所以如果把佛教也变成宗教,那么它就冲突了。好像我学了佛教,就背叛了我的教了。如果大家知道佛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换句话,这个问题就解开了。所以佛教跟任何宗教不冲突,跟任何国家、社会通通没有冲突。它所求的是真、善、美、慧、永恒幸福的目标。那我问你,你学宗教要不要求这个?你要求这 个你没有智慧不行,你辨不到!所以一定要把佛教认识清楚,佛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所以现在有很多排斥佛教的,为甚么排斥呢?对佛教无知,不了解。看到外面拜拜,这种是宗教的迷信的佛教,所以说佛教是迷信。人家说我们是迷信,我们也不能不承认,为甚么呢?你到外面寺庙一看,真的是迷信。你们这些学了佛了,皈依了,甚至受了戒了,问你们迷不迷?迷啊!佛教是甚么?不知道。修的是甚么?也不晓得。学的是甚么?也不晓得。你怎么不迷呢?所以人家说我们迷信,我们没法子回答人家,是迷信嘛!总得要搞清楚。不搞清楚,我们没辨法接受。那么教学的目标,我们明白了,才晓得佛教是这样的圆满,这样的美好。那么教学的纲领是甚么呢?这个很重要。抓到纲领,修学就容易了。大乘佛法以三皈、四弘、六度为教学最高指导纲领。这就是我们常讲佛教修行。修的是甚么?修行后面有个简单的表—修正行为。这两个字的意义要搞清楚。 甚么叫修行?修行是修正行为。行为包括的范围非常的广大。佛法用三条,身、口、意,通通包括了。身体的一切造作,身的行为。口里面的言语,是口的行为。心里面的念头,思想、见解、念头是你心里的行为。行为有了错误,要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所以修行,人家一听到修行,以为一定是吃长素,是每天敲木鱼念经,这个叫修行?这误会了,都搞错了。真正修行在那里呢?起心动念。我念头起来了,晓得我念头错了,马上把它改正过来。这个念头,我是利己损人?我这念头起来是贪、嗔、痴、慢?这错了,马上改过来,这叫修行。修行在那里修?在起心动念之处。我们开口说话,想想这话该不该说?不该说, 说错了,我们要把它修正过来。我们身体的一些动作,如法不如法?不如法,我们把它修正过来,这个叫做修行。......

209 评论

誓吥錵訫

中国佛学院创立于1956年的佛教院校中国佛学院(The Buddhist Academy Of China)是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的全国汉语系高等佛教院校,是全国目前唯一一所开展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级佛教学历教育的佛教院校。1956年,中国佛学院创办于北京,院址设在北京法源寺内。2020年底将迁入海淀区凤凰岭新校区。基本信息中文名中国佛学院外文名The Buddhist Academy Of China创立时间1956年所属地区中国,北京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宗教事务局展开目录目录简介发展历程办学方针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学术研究参考资料发展历程中国佛学院于1956年9月28日在北京法源寺正式成立,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喜饶嘉措大师担任院长。中国佛学院的设立,既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佛教教育事业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的有益探索,也是中国佛教教育事业展现出新的发展面貌的起点。中国佛学院的成立,揭开了中国佛教教育乃至中国佛教史上崭新的篇章。中国佛学院成立之初,设有短期学习班、专修班、研究班、藏传班。1966年,中国佛学院停办。[2]截止停办前,共培养汉藏佛教人才410名,其中汉语系学僧384名。1980年9月,中国佛学院在北京法源寺恢复办学,法尊法师担任院长。[1]法尊法师圆寂后,同年12月赵朴初先生继任院长至2000年。2003年一诚法师担任院长。2010年传印法师担任院长。中国佛学院在恢复办学之初,设立预科班,1982年开设本科班,1986年增设硕士研究生班,2013年试办博士研究生班。截止2019年,中国佛学院为全国佛教界输送僧才1000余名。办学方针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的道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努力造就“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佛教教职人员队伍。坚持中国佛教“八宗并弘、兼容并蓄”的特色,落实“学修一体化、学院生活丛林化”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爱国爱教、继承佛教优良传统、传承佛教事业发展的优秀僧才。办学目标是:生命成长基地、人才输出摇篮、佛教教育灯塔、四众心灵家园。院训是:多闻多思、知恩报恩。教学内容中国佛学院在课程设置上,按佛教专业课与公共课课程比例的要求,不断推进佛教专业课程和公共课课程体系设置建设。1.公共课课程:主要有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当代社会、中国宗教和引领信众能力培养四个模块。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时不低于总学时的10%,中国文化与社会课程学时不低于总学时的20%。学院还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来院做专题讲座。2.佛学专业课课程:主要有因明学、布教学、大乘起信论、佛教文献学、佛教造像学、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南传佛教史、藏传佛教史、日韩佛教史、戒律学、中观学、唯识学、禅学、天台学、华严学、净土学等课程。培养方式中国佛学院自2015年起,为完善学制,改隔年招生为每年面向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和佛学院招生。招生对象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立志从事中国佛教事业的僧众。中国佛学院现有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在中国佛教协会教育委员会的推动下,2015年6月,本院率先推动首批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工作。自2015年以来,共培养3届本科生、2届硕士研究生。截止到2019年,中国佛学院共为106位学生授予学士学位,为10名学生授予硕士学位。学术研究1985年,中国佛学院创办学报《法源》,作为师生共同耕耘的学术园地;2010年,《法源》更名为《中国佛学》,并正式成为中国佛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佛学研究学术刊物。截止到2019年,《中国佛学》(含《法源》)共刊出45期。2010年以来,将中国佛学院历届研究生毕业论文整理编辑,汇集成《法源文库》正式出版。2013年3月开始,中国佛学院组织相关教师先后编写课程相关教材。

346 评论

相关问答

  • 哈佛学生毕业论文

    一份哈佛大学毕业条件要求学生修满专业学分,完成毕业论文和答辩,学校的教学方式比起中国来说更灵活,不是照本宣科那样的学习,在教学中主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huangmanjing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哈佛研究论文资料

    哈佛框架下集团财务分析论文 提要: 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是投资者的投资依据,传统的财务分析仅以财务报表及数据为基准,不能全面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本文以哈佛框架财务

    哆咯哆咯咯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哈佛大学发表的研究论文

    橄榄油一直被称为“液体黄金”,因为它含有一种成分,叫做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橄榄油含油酸高达75.1%,远远超过花生油、大豆油、香油等油类,这种成分对心脑血管

    格水物獭致知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佛学研究生论文网

    最好别研究,如果你没有一定的能力分别,很容易误入外道,再说现在市面上的奇门都以占卜为主,而且卜卦都是表,大道才是根本,我自己以前就是研究奇门的,研究了较长时间,

    原谅未来的未来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佛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致谢

    研究生论文致谢 篇1 一转眼两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马上就要离开温暖的校园,步入社会这个更大更复杂的“学校”,心中升起了阵阵的不舍和忧愁。 回想起这两年的

    yuxinchen008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