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22

KauluwehiS
首页 > 期刊论文 > 名著翻译研究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崔崔shining

已采纳

关于浅析《译坛宿将》卞之琳的译海生涯及翻译思想的论文

卞之琳(1910-2000),江苏溧水人,是近现代著名翻译家、文学评论家,曾师从徐志摩,是新文化运动中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1929 年,卞之琳从上海浦东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接受大学教育。除了在诗坛名声大噪之外,卞之琳在外国语言文学和翻译领域也获得了卓越的成就。新中国成立后,他受聘担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国文学评议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等职,为我国翻译理论建设和实践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因而也被称为“译坛宿将”。

一、平民优等生,求学兴趣足

卞之琳并非生于名门贵族,其祖父是学徒出身,早年为避时乱从溧水举家搬迁至海门,在当地靠开染坊维持生计。卞之琳的父亲卞嘉佑多次参加科举而不第,加上家中染坊生意光景一年比一年差,以至家道中落。并不富裕的家庭环境没有影响卞之琳热切的求学之心。他八岁入读新式小学,十七岁时入读上海浦东中学,两年后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英文系。从小学至大学,卞之琳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是名副其实的优等生。从北大毕业,卞之琳先后执教于保定的育德中学和济南的省立高中。抗日战争刚爆发,他到访延安,应好友邀请临时执教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约一个学期。1940 年,卞之琳受聘于西南联大,在外文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卞之琳到南开大学外文系担任教授,并赴牛津大学作了十八个月的客座研究员。新中国的成立,让卞之琳更乐于奉献祖国高等教育事业。他先在北京大学西语系担任了三年教授,后转入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最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从事研究工作直到退休。纵观卞之琳的求学与职业生涯,外国语言文学及文学翻译一直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他的人生成就与价值也多反映于此。

早在上海浦东中学求学期间,卞之琳就表现出了对英国文学的极大兴趣。1926 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莎士比亚故事集》,这是他与莎士比亚作品的第一次接触,也让他萌生了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初步想法。此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用了大半生的时间翻译了大量外国文学名著。例如《莎士比亚悲剧四种》、《紫罗兰姑娘》、《窄门》、《英国诗选》等,一举奠定了卞之琳在中国译坛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卞之琳的早期翻译将他的翻译能力与诗歌创作紧密结合,翻译了大量诗歌。诗歌翻译也是后人研究卞之琳翻译思想与实践的重要切入点。

二、诗歌翻译难,神形兼有备

卞之琳的诗歌翻译作品大多收录在他的《英国诗选》中。在这部著作的序言部分,卞之琳不仅总结了多年形成的翻译思想,还分析了一些特殊的译诗选择。在研究如何将英文诗歌翻译成中文时,卞之琳强调:“将英文诗歌翻译成中文,不仅要使译文看上去是译自英文,又要使译文在中国读者那儿能产生如同在外国读者那儿产生的欣赏效果,此外还要让中国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卞之琳之所以对译诗要求如此之高,还在于他丰富的译诗经验,而这些理论上的要求又反过来充分指导了卞之琳翻译实践的进步。如果仔细阅读卞之琳的译诗作品就不难发现,卞之琳译笔之严谨、选词用句之确切,不仅达意也可传神,将原作的音、意、形、神忠实地再现出来。例如英国著名抒情诗人托马斯!格雷的代表作《墓畔哀歌》,在卞之琳的译笔下写成:“晚钟响起,白昼报丧,牛群迂回,吼声起落,牧人回家,脚步踉跄,将整个世界留给黄昏……”托马斯·格雷以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逝去农夫的.绵长哀叹。卞之琳准确把握住了格雷的创作目的和内心的哀思,因此在译文中也充分表现出了舒缓纡徐、凄凉哀婉、平实朴素的风格。至于原作的诗文格律,卞之琳采取了移植的方式,基本做到了亦步亦趋或者一一对应。此外,在《英国诗选》中,卞之琳译诗作品忠实原作的地方也是随处可见。实际上,在中国译诗界,能既忠于原作形式又忠于原作内容的翻译家并不多见。绝大多数翻译家在译诗实践中经常照顾了形式却损失了内容,或者照顾了内容却没了形式。卞之琳在两全其美方面是比较成功的。这得益于他对信达雅的深刻理解。他曾提出:信作为翻译的基础,是不允许译者随意增减译文内容的,但是信并不能完全代替原文;由于中西语言文化上的固有差异,达与雅在翻译中是必不可少的。正是在丰富的理论支撑下,卞之琳在翻译实践道路上才越走越好。

三、莎翁如有知,必赞之琳妙

卞之琳在他漫长的翻译生涯中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如《紫罗兰姑娘》、《莎士比亚悲剧四种》、《窄门》以及《英国诗选》等。同时,他还根据自己的翻译经验和对诗歌的浓厚兴趣,创作出了《鱼目集》、《十年诗草》和《三秋草》等一系列具有西方特色的诗歌作品。通过多年来对翻译工作的潜心钻研,卞之琳总结出了一套与众不同的翻译理论,并将这些心得体会和理论成果运用到他的《莎士比亚悲剧论痕》、《布莱希特戏剧印象记》等书中。卞之琳撰写的翻译理论和文学评论书籍对我国翻译工作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卞之琳为人熟知的翻译成果主要是他对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翻译。他被国内翻译界普遍认为是研究莎士比亚文学的专家。虽然没有资料记载卞之琳开始从事翻译工作的确切时间,但根据他自己的回忆,他的翻译工作开始于 20 世纪初他在北京大学读书时翻译的《西窗集》。当时《西窗集》译作在北京大学校内广为流传,颇受校内青年学生的喜爱。这也被人们视为卞之琳翻译工作的开端。从此,他便致力于翻译工作,并一发不可收拾。1988 年,卞之琳的《莎士比亚悲剧四种》被公开出版发行,这代表了当时国内研究和翻译莎士比亚文学的最高水平。在大多数国内外学者看来,卞之琳的《莎士比亚悲剧四种》与《莎士比亚悲剧论痕》是国内研究莎士比亚文学里程碑式的两部著作。卞之琳在翻译上的成就始于他对翻译的浓厚兴趣。从卞之琳在浦东中学读书时起,就对英文有着浓厚兴趣,并在中学毕业后报考了北大英语系。事实上,卞之琳对英语的兴趣还得追溯到 1926 年,当时在海门的卞之琳偶然间在别人那里看到一本《莎士比亚故事集》,他被这本书的精彩内容深深吸引,从此,他喜欢上了英国文学。上大学后,卞之琳在北京大学度过了几年无忧无虑的校园生活。毕业后,卞之琳一直过着四海漂泊的生活,但他始终没有因为环境因素放弃过对英国文学的热爱。

四、完美不可得,极致终可期

卞之琳的翻译经验十分丰富,他在翻译领域的成就也有目共睹,但他从来不会遵循某种固定的翻译理论或翻译模式。他曾说过,虽然自己多年来从事翻译工作,却没有依赖翻译理论。然而,卞之琳在翻译工作中,并不是毫无根据随心所欲地进行翻译,而是有他自己对翻译的理解和看法。正如他在一篇译序中提到,翻译英文诗歌时,要达到十全十美几乎不可能。因为诗歌与小说等文学体裁不同,它在创作时需要考虑到全诗内容、形式、韵律和意境的和谐统一。因此,译者在翻译诗歌时,很可能在不同程度上破坏原诗的完整性和协调性。虽然卞之琳对诗歌翻译的完美性并没有太大信心,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对诗歌翻译的兴趣。他认真研究诗歌翻译的方法,试图在尊重原诗的基础上使译诗更加完美。

294 评论

食客小蒲

翻译与传播:《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文化传播。

278 评论

yuanxia6636

教你个办法: 英文/《石头的故事》/大卫·霍克思/1973年,由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全书80回,3卷,依程乙本为底本,参照其它版本 英文/《红楼梦》/杨宪益(中)、戴乃迭(英)/1978-1979年,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全书120回,3卷,前80回据有正本译,后40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译,有戴敦邦插图 这两个最权威!!! ◆《红楼梦》外文译本 ○文别/书名/译者/时间地点/说明 一、摘译本 日文/《红楼梦序词》/森槐南/1892年4月,刊于《城南评论》/ 摘译第1回楔子,有注释 日文/《红楼梦的一节风月宝鉴辞》/ 岛崎藤村/ 1892年,刊于《女学生杂志》,第321号/ 摘译第12回末尾 日文/《红楼梦摘译》/大高岩/刊《新声》杂志1957年12月至1958年3月/摘译4段 日文/《尤三姐》/野崎俊平、志村良志/刊《文科纪要》第10期,时间不详/摘译65、66回,并注释 泰文/《红楼梦》/不详/约1809-1825年之间 泰文/《红楼梦》/素·古拉玛娄妻子/约1945-1955年之间/在泰国杂志上发表过。 俄文/《红楼梦》/科瓦尼科(德明)/1843年刊于《祖国纪事》第26期/第1回楔子。 德文/《红楼梦》/W·Y·J(丁文渊)/1928年,刊于《中国学》杂志第4期/摘译第21、22回部分情节编成 德文/《红楼梦小说之一回》/弗朗茨·库恩/译原书第18回“元妃省亲”一段,为库恩译本中第15章/刊于1932年《中国学》第7卷,富兰克福大城版。 英文/《中国诗歌》/戴维斯/1830年,刊于亚细亚学会杂志第2卷/第3回宝玉初见黛玉场面及《西江月词》 英文/《红楼之梦》/罗伯特·汤姆/1842年,刊于浙江宁波版《中国话》上/摘译几段供学习华语用 英文/《红楼之梦》/波拉/1868-1869年,刊于《中国杂志》上海版、香港版/摘译前8回 英文/《一个古老的故事》/伊·赫德生/刊于1928年《中国杂志》第8期,上海版/译第4回。译者《引言》中介绍宝黛钗的恋爱故事 英文/《红楼梦;孤鸿零雁记选》/袁家哗、石明译并注/1933年上海北新书局版,中英对照/为《英译中国文学选辑》第二辑 法文/《梦在红楼》/徐颂年(又译作徐仲年)/1933年德拉格拉夫图书公司巴黎版/摘译第17、27、28、31、32回 法文/《红楼梦》/鲍文蔚(中)/1943年,刊于《法文研究》第4期北京版/译第57回,中法文对照。 意大利文/《红楼梦》/马丁·培耐狄克特/1959年《中国》杂志第5期/摘译第1回楔子 二、节译本 日文/《新译红楼梦》(上卷)/岸春风楼/1916年,东京文教社出版/选译前39回 日文/《新译红楼梦》/太宰卫门/1924年,东京三星书社版 日文/《新译红楼梦》/陈德胜/1953年,神户中华文化研究所版/译前60回。 日文/《新编红楼梦》/石原岩彻/1958年,东京春阳堂版/附图 日文/《红楼梦》/富士正晴、武部利男/1968年8月,东京河出书房新一版/“为世界文学全集”第3卷 日文/《红楼梦》/增田涉、松枝茂夫、常石茂/1970年,东京平凡社版/为“奇书丛书”本 日文/《红楼梦》/立间祥介/1971年1月,东京集英社版,7月又有东京平凡社版 日文/《红楼梦》/君岛久子/不详/为儿童版 朝鲜文/《红楼梦》/金龙济/汉城正音出版社1955、1956年出版,1962年再版/再版作为“中国古典文学选集”第11、12卷出版,共2册 朝鲜文/《红楼梦》/金相一/汉城徽文出版社1974年出版/1册,任意分段标题,无回目/为“最新辑世界文学”第13卷,共72章 朝鲜文/《新译红楼梦》/吴荣锡/汉城知星出版社1980年版,回目改单句/共5册/为“中国古典文学系列”之一种 朝鲜文/《曹雪芹红楼梦》/金河中/汉城金星出版社1982年3月出版/共73章,1册/ 附有译者“解说”、“年表” 泰文/《红楼梦》/哇拉它·台吉高/曼谷建设出版社1980年3月出版,共40回/据王际真英文译本译,有洛·拉维旺序 德文/《红楼梦》/弗朗茨·库恩/1932年岛社莱比锡版,又出1948、1951、1956、1974年修订版/意译主要故事,约占全书一半 匈牙利文/《红楼梦》/拉萨尔·乔治/1959年由布达佩斯欧罗巴出版社出版,后有1962年、1964年版/据库恩本转译 罗马尼亚文/《红楼梦》/伊利亚娜·霍杰卡、维利斯库合译/1975年由米纳瓦出版社出版,共39回,3卷本/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译 阿尔巴尼亚文/《红楼梦》/不详 英文/《中国小说红楼之梦》/裘里/1892年在香港《中国邮报》版,第1册;1893年由澳门商务排印局出第2册,共56回/从第1回译至第56回,有译者序/英文第一个节译本 英文/《红楼梦》/王良志(中)/1927年于纽约出版,共95章,约60万字 英文/《红楼梦》/王际真(中)/1929年于纽约加登城的布尔戴·多兰公司和伦敦劳特莱基出版公司同时出版/全书39章/此本多次重印,在英语读者中甚有影响 英文/《红楼之梦》/王际真(中)/1958年由吐温公司出版纽约版,增订节译本,改为60章/有马克·万多伦序言 英文/《红楼之梦》/[美]弗洛伦斯·麦克休、伊萨贝尔·麦克休姊妹合译/1957年潘蒂昂公司出纽约版,1958年又出 伦敦版,1975年在美重印/据库恩本转译,有库恩序言,34幅绣像 法文/《梦在红楼》/葵尼/1957年居不勒斯公司出巴黎版/据库恩本转译又有删节,有序 意大利文/《红楼梦》/波维罗、黎却奥合译/1958年由爱诺地公司出多林诺版/据库恩本转译,有原序及马丁·培耐狄克特序 希腊文/《红楼梦》/不详据报道为1963年出版/日文《红楼梦展》第18页记录 荷兰文/《梦在红楼》/沃斯德曼/1946年克罗斯曼书店出版/据库恩本转译 三、全译文 日文/《国译红楼梦》/幸田露伴、平冈龙城合译/1920-1922年,东京国民文库刊行会版,80回,3卷/据有正本译,为“国译汉文大成”本,日汉对照,附图12幅 日文/《红楼梦》/松枝茂夫/1940-1951年出“岩波文库本”14册,岩波书店版;1955年出“世界名著全集”本,东京平凡社出版;1963年再版;1967年东京讲谈社出版/全书120回,前80回据有正本,后四十回据程乙本,有译者注,贾氏世系图 日文/《红楼梦》/松枝茂夫/1978年,新译本,由岩波书店出版,12册/全书120回,12册,每册10回 日文/《私版红楼梦》/饭塜郎/1948年连载于大阪《国际新闻》,后出单行本/据120回本编译 日文/《红楼梦》/伊藤漱平/1958-1960年,东京平凡社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全集”出三卷本;1969、1970年又出新译本,1974年重印/全书120回据俞平伯《八十回校本》及附后四十回译出/附谱、图、表等 日文/《私版红楼梦》/饭塜郎/约于1980-1981年由集英出版社出版,作为“世界文学全集”之一/全书120回以人民文学本为底本 朝鲜文/《红楼梦》/李钟泰等人译/约于1884年前后译出/全书120回,120册,每回一册,现存117册,中缺24、57、71回/汉朝对照,原载于汉城昌德宫乐善斋,后藏于藏书阁 朝鲜文/《红楼梦》/李周洪/1969年由汉城乙酉文化社出版,为“中国古典文学选”之一/全书120回,五册,回目为三字单句,卷首有《解说》 朝鲜文/《新译红楼梦》/禹玄民/1982年由汉城瑞文堂出版,为“瑞文文库”本,共6册/全书120回,回目为原文 朝鲜文/《红楼梦》/李钟泰等译/1988年4月由亚细亚文化社影印/以乐善斋本为底本,所缺三回由台湾新陆书局1957年版补配,卷首有李家源序 朝鲜文/《红楼梦新译》/冽上古典研究会译/1988年6月由汉城平民社开始出版/全书120回,8册,附有李家源《乐善斋本》序文 越南文/《红楼梦》/武培煌、陈允泽(前80回)、阮育文、阮文煊(后40回)/1962-1963年,由河内文化出版社出版/全书120回,6册,以人民文学本为底本,卷首有裴杞序 缅甸文/《红楼梦》/吴·妙丹丁/1988年,由新力出版社出版/全书120回,9册,以杨宪益译英文本为底本 俄文/《红楼梦》/帕纳休克、孟列夫(诗词部分)/1958年,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出版/全书120回,2册,书末附贾氏世系“谱树”,书前有费德林的“导言” 捷克文/《红楼梦》/奥·克拉尔/1986-1988年由奥德昂文学艺术出版社出版/全书120回,3册,卷首有译者“前言” 英文/《石头的故事》/大卫·霍克思/1973年,由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全书80回,3卷,依程乙本为底本,参照其它版本 英文/《红楼梦》/杨宪益(中)、戴乃迭(英)/1978-1979年,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全书120回,3卷,前80回据有正本译,后40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译,有戴敦邦插图 法文/《红楼梦》/李治华、雅克琳娜·阿雷札艺恩合译/1981年由巴黎伽利玛出版社出版/铎尔孟校阅,有译者、艾颠泊尔序/全书120回,2册,前80回据脂评本,后40回据程乙本译,有注、插图 西班牙文/《红楼梦》/何塞·安东尼奥、赵振江(中)修订、改译/1988年,由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120回,据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新校注本译 [注]以上摘译本种文字,17种版本;节译本12种文字,26种版本;全译本9种文字,19种版本。共17种文字,62种版本。

324 评论

夏至迎熙

英文/《石头的故事》/大卫·霍克思/1973年,由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全书80回,3卷,依程乙本为底本,参照其它版本 英文/《红楼梦》/杨宪益(中)、戴乃迭(英)/1978-1979年,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全书120回,3卷,前80回据有正本译,后40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译,有戴敦邦插图 这两个最权威!!! 2002年10月,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和《中国翻译》编辑部联合举办“全国《红楼梦》翻译研讨会”,这是专就一部文学经典的翻译举行的学术会议。大会收到数量较多的论文,这里汇集的是其中的一部分,凑成一个集子,以资纪念。同时,借此机会与学者们互通信息,交流经验,共同推动《红楼梦》的翻译研究。在世界文学史上,有因对具体作家的研究而发展成为一个专门学问的,如,将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研究称为“莎学”,将爱尔兰作家乔伊斯 (JamesJoyce)研究称为“乔学”。因对一本书的研究而发展成专门学问的不多,《红楼梦》是一个。这是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现象。《红楼梦》于乾隆五十六(1791)年第一次刊印,至清朝末年,一些文人把对《红楼梦》的研读和评说称之为“红学”。此后的“红学”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至于今,已成为一门显学,不仅在中国,在国外也受关注。《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经典具有恒久的魅力,它在中国文化里产生、流传,在异域文化里也得到传播——主要通过它的译文得以实现。 目前,《红楼梦》已有十五六种文字的译本。就英语译本看,它的翻译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陈宏薇教授和江帆在她们合写的《难忘的历程》里说,自 1830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戴维斯翻译《红楼梦》第三回片断开始, 160年来,先后产生了9种英译文。在霍克斯/闵福德和杨宪益夫女王的全译本之前的翻译都是节译,其中以王良志(1927)和王际真 (1929)的译本在推动《红楼梦》在西方流传方面影响较大。20世纪70年代,英国汉学家戴维·霍克斯(DavidHawkes)着手翻译《红楼梦》前80回,由英国企鹅出版公司出版,译文书名为 The StoryO/the Stone,分三卷,第一卷The Golden Days(1973),包括前26回;第二卷The Crab—Flower Club(1977),包括27 —53回;第三卷The Warning Voice(1980),包括54—80回。后来约翰·闵福德(John Minford)继霍克斯翻译了《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分两卷出版,第四卷TheDebto/Tears(1982),包括81—98回;第五卷TheDreamer Wakes(1986),包括99—120回。20世纪70年代后期,杨宪益(Yang Hsien-yi)和戴乃迭(Glad— ysYang)夫夕]也开始了翻译《红楼梦》的巨大工程,于1978— 1980年由外文出版社(北京)分三卷出版,译文书名为‘4 Dream o/ Red Mansions。《红楼梦》两个英文全译本的出版,不仅是中国和英语国家文化交流的大事,也是文学翻译的大事,它促进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进程。在此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相继又出版了由詹纳(W.J。 P.Jenner)翻译的《西游记》(/ourneycOthe West,1982),由沙博里 (SidneyShapiro)翻译的《水浒传》(Outlaws O/the Marsh,1988),以及由罗伯茨(Moss Roberts)翻译的《三国演义》(Three King— doms,1994)。至此,中国四部古典文学名著的英文全译本已出齐。在推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英译并使其形成一个蓬勃发展的形势过程中,《红楼梦》的英译者们是有功劳的。随着《红楼梦》的翻译出版,出现了《红楼梦》翻译批评和研究的好形势。 自戴维·霍克斯于1973年出版第一卷The Golden Days以来,便有人开始写研究《红楼梦》翻译的文章。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就霍克斯/闵福德译本和杨宪益/戴乃迭译本所写的散见于各地的研究文章,已有70余篇,加上这里收集的30几篇,足有100多篇。这期间也有关于《红楼梦》翻译研究的专著问世,如南开大学王宏印教授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英译比较研究》,是《红楼梦》系统研究的一个良好开端。现在研究《红楼梦》翻译的人逐渐多起来,专家学者之外,也有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在这种形势下,探讨如何使《红楼梦》的翻译研究深入,也许能够使其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课题,为翻译作为一门学科的建设做贡献,这是很值得的。从这里收入的文章看,大体分二种类型。一种是宏观类型的研究,其研究方法突破了以往规定性的“标准一分析一结论”和文本“对等”的单一模式,回到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中,研究《红楼梦》翻译和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和文学思潮的互动关系,·体现了以历史地描述和解释为主的科学研究的性质;这一类型里还有关于《红楼梦》翻译的体制、策略、翻译倾向和补偿策略等问题的研究,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另一种是微观类型的研究,多涉及文化和语言层面的问题,以阐释批评的方式对译作和原作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对译作进行审美的和其他方面的价值判断等。 这两种类型的研究各有自己的功能和价值。宏观方面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是经过怎样一个过程实现的;微观方面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如何翻译好,如何培养好的译者,以真正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勒菲弗尔(Andr6 Lefe— vere)和巴斯奈特(Susan Bassneff)将这二者比喻为翻译大厦里的两栋房子,没有理由不让它们并肩而立。翻译研究的目的除了对翻译活动进行客观的和科学的描述和解释,还要通过研究翻译过程和翻译作品对翻译进行理论总结,以端正对翻译的认识,提高翻译质量,促进翻译事业的发展。著名红学家冯其庸说:《红楼梦》是一首无韵的《离骚》,也是一部“说”家之绝唱。 自从《红楼梦》问世以后,中国的古典小说再也没有超越它的作品出现了。《红楼梦》是一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千古绝唱!读过《红楼梦》的人大概都同意这个意见,甚至连读过《红楼梦》的外国人也持同样的看法。斯洛伐克翻译家玛丽纳·恰尔诺古尔斯卡(Marina Camogul3ka)就说:因为它是一部天才的小说、散文和诗的交响曲,它是一部集所有重要的中国文化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它是一部蕴涵重要的人生哲理和世界观的小说——而这样大师级的文学作品在世界上任何别的地方均不存在。《红楼梦》的译者以及未来的《红楼梦》译者们肩负着一个伟大而艰难的使命,即,通过译文让英语读者也能认识到“《红楼梦》是一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千古绝唱”,是一部“在世界上任何别的地方均不存在”的作品。如果我们的译文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就辜负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钱谷融先生认为一切文学作品都应该是诗,都应该有诗的意味。他说李白、杜甫的诗篇是诗,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及鲁迅的《朝花夕拾》都是诗,研究文学不可忘记文学作品的本质是诗。他的这番话对于翻译的研究者和文学作品的译者有很深的启示:《红楼梦》里“诗的意味”是什么,它是以怎样的形式表现出来或隐含在内,翻译《红楼梦》时如何才能体验和再现它的“诗的意味”。这些涉及到文艺美学也涉及到翻译美学,是《红楼梦》的翻译和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 《红楼梦》的翻译研究虽属个案研究,但在对两种语言、两种文学和文化的对比研究中可以汲取丰富的灵感和资源,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梳理总结,可以使我们的翻译研究建立在语言、文学和文化对比研究的坚实的基础之上,在对比语言学、对比文化学、文艺美学和翻译诗学等方面有所发现,为翻译学的建设和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356 评论

罂粟女孩

可以考虑写一篇关于名著翻译对文学风格及文化影响的小论文,或者探讨翻译如何促进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130 评论

相关问答

  • 电影名称翻译研究论文

    著名实在是比较主观因人而异,所以不如把范围narrow down到奥斯卡影片,或者查一下近几年的欧美电影排行榜,这样比较客观

    蝶澈kaixin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研究著名秘书的论文

    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

    乖乖小猫侠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翻译研究论文和翻译实践报告

    MTI专业毕业论文一般会选择写翻译实践报告,而翻译实践报告则要求提供至少10000字的翻译材料(双语)附在翻译实践报告之后,即附录。

    诗酒趁年少r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对品牌名称的翻译研究论文

    把重复率非常高的段落,用在线翻译,翻译成小语种,比如法语、俄语、西班牙语等等,然后再翻译回来,你会发现,整句话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北京译顶科技做的不错,可以联

    莫小小爱吃肉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毕业论文外文翻译需要翻译人名吗

    这个不用全部翻译的,只要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翻译。 翻译的外文文献可以是一篇,也可以是两篇,但英文字符要求不少于2万。选定外文文献后先给指导老师看,得到老师的确认

    大萌萌Alice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