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23

绿兮衣兮
首页 > 期刊论文 > 生态水利工程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恶魔漫步

已采纳

: 在阐述河流生态恢复的基本思路和原则的基础上 ,提出了河流生态修复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对应措施 ,河流 摘要 生态修复的任务一是改善水文条件 ,二是改善河流地貌的特征 ,三是恢复濒危或特殊物种 ; 河流生态修复的措施包括人 工直接干预 ,自然恢复以及增强恢复措施 。 关键词 : 河流 ; 水利工程 ; 生态恢复 中图分类号 : X171. 1 文献标识码 :B 目前,河流退化已被公认是一个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 , 1. 2 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 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本原则一般包括自然原则 、 社会经济 技术原则 、 美学原则 3 个方面 。自然原则是生态恢复与重建的 基本原则 ,也就是说只有遵循自然规律的恢复与重建才是真正 意义上的恢复与重建 , 否则只能是背道而驰 , 事倍功半 。社会 技术经济条件是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后盾和支柱 ,在一定程度上 制约着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可能性 、 水平与深度 。美学原则是指 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应给人以美的享受 。按照上述基本 原则的要求 ,结合河流的实际情况 ,拟定以下指导性原则 : ( 1) 地域性原则 。由于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生态环境背 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 随着环境意识 、 生态观念的增强以 及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对修复严重受损的河流生态系统的要 求越来越迫切 。因此 , 很有必要对河流开展生态恢复的措施 。 在实际修复中 ,很难将河流修复到原来没有受到人为干扰的状 态 ,一般只是适当修复 ,以在恢复河流基本生态功能的前提下 , 满足人们的需要 。 1 生态修复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1. 1 生态修复的基本思路 河流生态的修复必须以系统 、 整体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 景,如气候条件 、 地貌和水文条件等 ,这种地域的差异性和特殊 性就要求我们在恢复和重建退化生态系统的时候 , 要因地制 宜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千万不能照搬照抄 , 而应在长期定位试 验的基础上 ,总结经验 ,获取优化与成功模型和模式 ,然后方可 示范推广 。 (2) 生态学与系统学原则 。生态学原则包括生态演替原 以河流的整体生态系统结构 、 功能为基础 , 从水土资源开发利 用及生态环境现状出发 ,结合城市景观规划 ,以水造景 ,把水景 观融入城市景观 ,充分考虑城市河流沿岸居民和游人的活动需 求及环境感受 ,以 “绿” “水” 和 作为空间基质 , 构成景观开敞的 亲水性人文活动空间 , 为市民创造一个安全 、 舒适和富有情趣 的水边环境 。 当前 ,水利工程的主要任务是要紧紧围绕着生态恢复和重 建为中心 ,综合采用工程技术 、 生物技术和管理技术措施 ,改变 以前单纯的就河道论河道 , 就环境而论环境的作法 , 确保一般 河流的流量 ,恢复洁净水流 ,保护水质 ,形成良好的河流景观和 滨水环境 ,建设城市水网并加强绿化 , 要求水边空地具有舒适 开阔的空间 ,并重视它的生物多样性 , 将受损河流建设成生态 型的城市河道 ,保持城市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恢复城市 水生态系统 。 收稿日期 :2008203226设计 。 则、 事物链网 、 生态位原则等 ,生态学原则要求我们根据生态系 统自身的演替规则分步骤分阶段进行 , 循序渐进 , 不能急于求 成 。另一方面 ,在生态恢复与重建时 , 要从生态系统的层次上 展开 ,要有整体系统思想 ,不能 “头疼治疼 、 脚疼医脚” 。根据生 物间及其与环境间的共生 、 互惠和竞争等关系 , 以及生物多样性原理 ,构建生态系统结构和生物群落 , 使物资循环和能量转 化处于最大利用和最优循环状态 , 力求达到水份 、 土壤、 植被 、 生物同步良性演进 ,只有这样,恢复后的生态系统才能稳步 、持 续地维持与发展 。 (3) 最小风险原则和效益最大原则 。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 性以及某些环境要素的突变性 ,加之人们对生态过程及其内在 机制认识的局限性 ,人们往往不可能对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后果 以及生态最终演替方向进行准确的估计和把握 ,具有一定的风 作者简介 : 罗 波 ( 19792) , 男 , 助理工程师 , 主要从事 水务工 程 河流生态恢复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罗波 险性 。只有经过认真透彻地研究恢复对象和综合分析评价 ,才 会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鉴于生态恢复与重建是一个高成本 投入工程 ,要在考虑当前区域经济承受能力的同时 , 又要考虑 生态恢复的经济效益和收益周期 ,这是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中 十分现实而又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保持最小风险并获得最 大效益是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重要目标之一 ,这是实现生态效 益、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必然要求 。 23 岸,使之成为具有栖息地 、 生物廊道 、滨岸过滤带 、 生物堤等多 种生态功能的生态河道 。河流滨岸建设线状 、 带状植被廊道 , 与山体植被 、 平原防护林网 、 城市园林等绿化带纵横交错 ,构成 多级绿色廊道网络 。除了防止水土流失外 , 还具有生物迁徙通 道的作用 。因此,在干涸河滩上 , 应以两岸建设生物防护工程 为主来逐步缩小由于断流给生态环境所带来不良的影响 ,因地 制宜地合理利用河道 , 在保证行洪需要的情况下 , 在裸露的河 滩上植树造林 、 种植灌草 。对于河流生态修复 , 任何修复方案 都不能只局限于河道 ,而应将河流所在的流域作为一个整体来 考虑 。这是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是大尺度的 ,而且导致水 体退化的原因主要不是在水体中形成的 ,多是在相连的其他生 态系统中形成的 ,通过水流排放引起 。河流生态恢复与重建的 难度和所需时间与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 、 自我恢复能力以及恢 复方向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 ,退化程度较轻的和自我恢复能力 愈强的生态系统愈易恢复 ,其所需的时间也愈短 。 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往往较为缓慢 , 而人为重建可在一定 程度上改变生态系统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 并可缩短其恢复周 期 。在不同的地区 ,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和所需的时间具 有很大的地域差异 。通常而言 , 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 , 自 然恢复速度比较快 ; 而在寒冷或于燥的气候条件下 , 自然恢复 速度比较慢 。因此 ,各地区为了实现各自生态系统的有效恢复 与重建 ,就必须遵循恢复生态学的基本规律 ,结合实际情况 ,选 择合理的重建模式和技术体系 。 参考文献 : [1] 浦德明 ,何刚强 . 城市河道整治与生态城市建设 [J ] . 江苏水利 , 2003 , (5) . [2] 孙宗凤 . 生态水利的理论与实践 [J ] . 水利水电技术 ,2003 , (4) . [ 3 ] ,李传奇 . 河流廊道与生态修复 [J ] . 水利水电技术 ,2003 , 王薇 (9) . [4] 董哲仁 . 生态水工学的理论框架 [J ] . 水利学报 ,2003 , (1). [5] 李朝方 ,赖炳秀 . 浅谈观澜河青湖段生态治理工程设计 [J ] . 中国 2 河流生态修复的任务和措施 2. 1 河流生态修复的任务 河流生态修复的任务有 3 类。 一是水文条件的改善 。水文条件的改善是指水量 、 水质的 改善 ,自然水文周期的模拟等 。包括 : 通过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维持最小生态需水量 ; 通过污水处理 , 控制污水排放以及提倡 清洁生产改善河流水质; 水库的调度除了满足社会经济需求 外 ,尽可能接近自然河流的脉冲式的水文周期等 。 二是河流地貌学特征的改善 。河流地貌学特征的改善包 括 : 尽可能恢复河流的纵向连续性和横向连通性 , 保持河流纵 向和横向形态的多样性 ,防止河床材料的硬质化 。 三是濒危或特殊物种的恢复 。着重强调的是加强河流生物栖息地的建设 ,注重水库库区的生态重建 。 2. 2 河流生态修复的措施 人类活动极大地影响了河流生态系统 , 导致水质恶化 、栖 息地消失 、 洪水泛滥 、 适宜性和美学价值降低 。人们逐渐认识 到健全的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性,采取了各种技术和措施来修 复退化了的河流生态系统 。国外的类似工程河流生态修复措 施包括 : ① 人工直接干预措施 , 如重建植被 、 修建人工湿地等 ; ② 自然恢复措施 ,包括恢复缓冲带、 降低河道边坡 、 重塑弯曲河 谷等 ; ③ 增强恢复措施 , 包括修复浅滩和深塘、 修复水边湿地 ( 沼泽地 、 ) 、 森林 修复池塘等 。 □ 自然的河道 , 从河槽 、 漫滩到两岸的缓冲带存在着不同的 植被 。而经过人为调节后的河流 ,水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 ,使原有的植被群落受到损害 、 生物多样性降低 。通过在河 流滨岸建立绿色廊道 ,对现有河道除了尽可能保持原有的宽度 和自然的状态外 ,主要采取建立植被缓冲带的形式替代人工砌 农村水利水电

170 评论

SmartGirl~~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分析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分析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影响水利工程地的局部气候

1.1 影响局部降水量

水利工程建设对气候的首要影响就是降水量,具体体现在:

(1) 降水量有所增加,主要是因为水库工程建设蓄积大面积的水,在光辐射下增加蒸发量,引起降雨;

(2) 降水区域发生变化,水库的低温效应会影响降雨区域的变化,比如库区及其邻近区的降水量可能减少,而相距一定距离的外围区则会增加; 地势高且迎风面降水增加,背风面减少;

(3) 降水时间发生变化,夏季因水面稳定低于气温,气层稳定,对流变弱而减少降水; 冬天则相反,降水增加。

1.2 影响局部气温

水利工程竣工后,因水库区与空间的接触性质发生变化,由陆地变为水面,使得与空气间的能量交换方式和强度发生改变,进而引起气温变化,水利工程所在地的局部气温会略微升高,主要表现为冬季温度升高,而夏季温度降低,夏季水利工程外围区域降温明显。同时,会降低局部的日温差和年温差。

2 、影响水利工程相关的水文系统

水利工程,特别是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直接改变了相关流域的水文状况,对整个流域差生影响。大多数水库建设于水质较好、水流急、水量较大的流域上游,水闸则建设在渠道、河道,利用闸门来控制水流量及调节水位,关闭闸门可防洪、挡潮、蓄水将上游水位抬升满足上游通航、取水等需要。

开启闸门则可泄洪、排涝、灌溉等,或根据下游用水要求调控水流量。但是,上游水利工程如过度拦截非汛期水流,则会大大减少下游的水流量,降低水位,甚至出现断流,而入海河流会因河水流量变少而淤积泥沙,导致海水倒灌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水文系统变化主要有: 流量稳定性和频率变化; 季节性峰流丧失,流速变缓,急流消失; 水位落差变化较缓; 水量蒸发和下渗出现变化等。

3、 影响相关流域的水质

3.1 积极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流域的水质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 一是库区河道的水流速度变缓,使得浮游生物活动频繁,其产生的 CO2和水中的镁离子、钙离子、钾离子等形成碳酸化合物,沉淀水底,降低水质硬度; 二是河水停留时间较长,可使水中杂物沉降,提高水体清晰度。

3.2 消极影响

因库区内水流速度变小,降低了水体与空气交换速率,使得污染物不易扩撒迁移,最终造成复氧能力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弱; 水流速度变小使得水体透明度提高,有助于藻类的光合作用,如河水长时间储存,则会导致藻类大量生长而导致水体营养化; 腐烂的植被、有机物会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气,而释放出沼气和 CO2,造成温室效应; 水体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毒物质会造成大量沉积,不能及时得到降解,造成水体次生污染而降低水质。

4 、影响工程所在地的土壤及地质

4.1 影响土壤

水利工程建设还会对库区的土壤造成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 盐碱化,这是库区蓄水后常见的土壤问题。水库的建设,会把下游区域的地水位提升,而地下水的矿化程度较高,抬升到地面后经过蒸发、日照作用,盐碱类物质留存于地表,导致盐碱化,降低了土壤的肥力;

(2) 沼泽化,因水位抬升使得植物根系过于湿润而衰败,当潜水层提升到耕作层,会导致土壤湿度加大而造成包气带破坏,造成土壤沼泽化;

(3) 浸没,水位抬高,土壤被浸没,使得土壤的通气环境变差,造成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变弱,肥力降低,影响农作物生长。

4.2 影响地质

水利工程修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质,会引起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有:

(1) 地震,因巨大体积的蓄水加大了水压,在此状况下岩层出现断裂,是岩层和地壳原有的地应力平衡被打破,加大了地震发生的可能性;

(2) 滑坡,水库蓄水后使得山坡山地的强度降低,易引发坍塌、山体滑坡等灾害。另外,一些大型水利水利工程需要大量泥土来填充,被挖掘区因受外力影响易发生坍塌和滑坡;

(3) 渗漏,主要是因为对库区周围水文环境的改变,如水库出现污染则会对周边区域及地下水造成污染。

5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

要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发展,应积极做好这几点:

(1)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环境的承载力。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应充分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将环境承载力为基础,选择最佳区域进行建设;

(2) 在实际建设中,应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建设的不同阶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比如: 施工前应明确各方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并制定严格的限污标准; 施工中,应强化生态环境的监测,对工程所在地的水体、水质、土壤、植被等进行密切监测; 在竣工后,应及时恢复被破坏的植被,保护耕地;

(3)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在建设中应严格按照我国的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监管,对出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惩。

6、 结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的建设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生态环境则关乎人类的生存与生产。因此,必须充分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从设计、建设、使用等阶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以实现两者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

1、建设水利工程的现状

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扩大了对能源的需求量,因此加快了资源的消耗。水资源是世界上缺乏比较严重的资源,因此人们应该合理的利用水资源,防止出现浪费水资源的情况。目前我国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面对这一情况来说,应该运用集中化的形式合理的管理水资源,而集中管理水资源的方法就是建设水利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的短缺问题,但是随着建设水利工程的项目不断增多导致了对生态环境破坏愈发严重,因此合理的开发水资源和建设水利工程成为了当前重点探讨的重要问题,应加大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探讨,寻找可消除建设水利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解决方法。

2、建设水利工程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河流区域的影响。

大型的水利工程建设往往会改变水流方向、水流量等,在进行人力建设的过程中会将钢筋泥土等通入到当地的生态环境中,因此对原来的天然河流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河道内的生态平衡带来严重影响,并且天然河道受到严重的损坏,更严重的会影响河内的生物正常生存,如果河流内常年存有泥沙,会使得河道内产生大量的泥沙,河床的高度提升,为两岸带来严重的水患问题。

(2)土壤条件发生变化。

我国北方的半湿润地区是黄色土壤,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该地区土壤的水分不足,使得土壤的含有的碱性物质增高;南方为红土,其原因是由于降水量大而导致,由于土壤常年受到雨水的侵蚀,进而增加了土壤内的碱性物质。

而在水利工程施工完成嗨皮,促使当地的地下水发生了变化,因此使得该地区的土质的酸碱度发生了变化,对土壤内的含碳量带来一定的影响,使得该地区的农作物减产,当然,如果土壤环境发生了变化,将会影响该地区动物的正常生存,甚至严重的会造成动物死亡。

(3)对生物的影响。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生物的影响是不能避免的,随着水位的不断提高使得水流速不断变缓,在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发生了沉淀,生物原本在10米时就能获得食物,现在需要20米才能获得到,因此这样严重影响了水生物的正常生存,长此以往会造成大量的水生物死亡,甚至会使得水生物出现灭绝的现象。

与此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对陆地生存的生物也会带来严重的影响,由于本区域增加了需水量,使得陆地生物的活动范围不断减小,一些以水生物为食物的陆地生物由于加深的水的深度,加深了觅食的难度,再加上气候条件的严苛,因此对陆地生物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3、建设水利工程的.措施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可通过水利发电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通过水利进行存蓄、疏导来应对干旱和洪涝灾害。但是以往兴建水利工程的时打破了原有的生态环境,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此应运用合理的解决方法避免产生类似情况。

(1)合理的建设监督机制。

为了能够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应在人们努力保护环境的恩同事将监督管理机制有效的引入到其中,对于当前情况来看,应严厉打击在生产过程中不顾生态环境恶化的行为。在建设水利工程前、建设的过程中、建设完成还有,应全方位的进行监督神煞,确保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友好性。

(2)关闭或整改高污染的项目。

在一般情况下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会使得一些高耗能的企业对其进行靠拢,,因此相关单位应将监督管理工作做好,要严格控制高污染量排放的项目,要整改和关停生产超标的企业,并向所有依托水利工程的项目收取环保税务,其中所收取的费用可用于治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使得人们更爱护环境和水资源。

(3)建设河道生态。

水利工程的关键是河道,建设一个大型的水坝应该建设在河道的上方,因此这对生态环节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河道保护的监视工作,特别是针对与天然河床的保护工作。在开发河道资源的过程中也应将保护责任做好,本着谁受益谁保护的原则,严格打击人为破坏河道的行为,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确保河道状况的良好性。

(4)合理的进行工程设计。

为了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们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在现代化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可通过项目的设计。施工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引导改变生态环境,可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的发展,继而可达到白虎生态环境的目的。与此同时,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有关管理部门应该通过工程价值、环境评价等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而能确保我国保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

4、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会对施工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现代化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应实施施工环境评价工程,深入研究和探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影响周围环境的影响,运用科学的手段引导受到破坏的环境趋向良性的方向发展,继而可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而目的,同时也能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

250 评论

多多121015

据学术堂了解,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以下是水利工程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水利水电工程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探究2、农田水利工程在“生态农业”思路下的设计3、水利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测方法4、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防渗新技术及应用研究5、导流技术在水利工程大坝施工中的应用价值6、水利工程隧洞回填的灌浆施工技术浅析7、水利工程隧洞施工坍塌的处理8、矩阵图分析法在水利勘测设计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中的应用9、基于BIM技术的可视化水利工程设计仿真10、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分析11、水利工程中通过竖井的物料运输费用计算12、关于基层水利档案管理工作探讨13、基于结构方程的水利施工安全影响因素研究14、大型水利工程信用风险的形成路径及治理对策15、水利水电工程系统的风险评估

355 评论

相关问答

  • 水利水电工程检测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及问题分析论文 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分析 1.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围堰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通常会用到施工导流技术,这是

    奶油不够变球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答辩词

    论文答辩发言稿篇一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20XX学前的xx,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浅谈幼儿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我的指导老师是曾老师,在

    sunnyredzqqq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水利工程论文

    据学术堂了解,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

    左左颜色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杂志

    诸如水文,人民长江都是。

    hansile2002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水利工程论文3000字

    请参考下面2篇:【题名】:水利工程【摘要】: 水利工程基础学科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动载荷作用下的应力特性;受漩涡作用的水下块石的起动流速;复式河槽流量计算方法比较与

    泡沫鱼头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