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62

绿草泱泱
首页 > 期刊论文 > 《奔流》杂志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amaodaomao

已采纳

《莽原.南腔北调》杂志社《莽原》杂志一、历史沿革现为河南省文联直属文学原创性专业期刊的《莽原》双月刊,属财政全供事业单位,现有人员编制(包括南腔北调杂志)25人。创刊于1981年5月,初期是以省文联、省作协合办的名义创办,主发中长篇小说的大型文学季刊,借用鲁迅、高长虹等人1925年创办、主发社会批评的半月刊(先是《京报》副刊的报纸型周刊))之名,该大型刊物取名为《莽原》。1985年1月起,改为双月刊。1990年1月,《莽原》、《奔流》两份期刊奉命合并,以大阵地、大容量计,决定留《莽原》而撤《奔流》(《奔流》简介附后),由河南省文联主办。《莽原》杂志历届主要负责人有:何南丁、庞嘉季、段荃法、何秋声、王绶青、张宇、陈枫。二、成就和现状自昔至今,《奔流》和《莽原》无论是两刊并立还是合并之后,发表了许多有广泛社会影响或荣获全国优秀作品奖的中短篇小说作品。如乔典运的《满票》、《乡魂》,张一弓的《流星在寻找失去的轨迹》、《远去的驿站》二卷,李佩甫的《红蚂蚱,绿蚂蚱》、张宇的《活鬼》,二月河的《乾隆皇帝》获得国家级创作奖项和省级奖项;改编为电影的有6部,电视剧的有5部,广播剧的有2部,每年被国家级和省级权威报刊和国家数据库收录或转载率达30%,许多省内外作家都在此找到了展示个人创作才华的平台,许多省内外文学新人都以此为成长的园圃。一批批的作者从这里走向成熟,一代代的作家多得本刊之惠。在为新老作家作品提供刊发平台的同时,《莽原》也十分重视自身的建设,在编辑队伍的新老搭配、编校人员的素质建设等方面,近年都有新的进步,新的提高。正缘于此,近年连续获得社会好评,并荣获1984年全国期刊封面设计三等奖,1990年全国期刊展览整体设计奖,1993年全国报刊全国报刊博览会封面设计奖及河南省新闻出版局主办的质量奖项。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第一届、第二届、第四届、第五届优秀期刊奖,2000年1月被评入河南省首届社会科学二十佳期刊;同年入选中国新闻出版署优秀期刊方阵,被评为国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效期刊”,连续五次在河南省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检测中被评为一级期刊;2003年《莽原》被授予“河南巾帼文明示范岗”的荣誉称号。在“三个代表”思想的照耀下,新时期的《莽原》本心依旧,办刊思路更加清晰明确。为大力培养文学新人,自2002年起特辟出《新作家》栏目,所发作品均有热情点评,缩短了编创双方的感情距离,激励和增强了青年作者创作的勇气和信心。至今已有十数名文学青年在本刊获奖。长期不懈的努力,使本刊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和审读专家的称赞。三、优势与展望对于《莽原》这样一个以严肃文学为标准的专业性文学期刊而言,正属于发展文化事业之范畴,肩负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作家,成熟作家队伍,展示河南文学创作的平台。同时,用文学的方式将河南的经济、生活推至读者面前,由此窗口去了解河南,传达厚重河南的文学理念和文学成果。作为地方性专业文学刊物,加快形成具有感召力的旗帜性的作家影响,以《莽原》这块阵地丰富传达河南现代化文化大省的新面貌,集中突现文学人才,以及文坛豫军的成长轨迹,以文学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做好服务,《莽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市场经济在为严肃文学刊物给出挑战的同时,也给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要看刊物有没有新的思路,能否给出准确的市场定位,能否找到适合所处条件的发展模式,能否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的办刊实践证明,《莽原》只能走立足于河南、在现实中求发展的办刊之路,以做好本土工作为基础,以国内文学主流派别为坐标,形成两相辉映,既体现本土特色又展示国内水平的办刊路线,而《新作家》栏目就是这一思路的尝试,实践证明是设计到位、切中需求、得到省内外文学青年欢迎的,也使本刊的基本订户得以相对稳定。树立属于自己的名牌栏目,以质量为本,以优势取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自2000年以来,本刊设立的几个栏目,以介绍成名作家成长轨迹的《远与近》,与著名作家畅谈的《对话》,都已在国内文坛享有声誉,成为本刊名牌栏目,文章和栏目多次被专家学者评入年度排行榜(《中华文学选刊》、《北京文学》、《新民晚报》等),为创名刊打下良好基础。现存的《莽原》与20世纪20年代初鲁迅先生在京创办的《莽原》周刊和半月刊虽无直接的承递关系,但作为一个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历久弥香的知名品牌,就是一种难得的宝贵资产和资源。历史上的《莽原》本身就有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青年的优秀传统,在新的时期,它本应该得到新的延续和发展。有鉴于文学青年是本刊的主要读者,同时又是本刊的主体订户,也即本刊的经济支柱,承历史上的《莽原》之余绪,时时关注青年这一社会群体,以青年文学爱好者为培养和扶植对象,以青年作家作品为主体稿群,以赢得青年读者的支持为自立发展依托,是莽原的主要发展前景。《奔流》杂志《奔流》杂志始办于1950年1月,前身为双月刊《河南文艺》和半月刊《翻身文艺》。《河南文艺》以提高文学作品创作和发表较成熟的作品为主,《翻身文艺》则以发表小故事、民歌、快板、精短小说、演唱材料等。由于《翻身文艺》的办刊成功,还受到中南局宣传部的表扬,著名作家李碒最初作品《送穷的故事》就发表在《翻身文艺》上。《翻身文艺》为河南许多知名作家提供了最初的写作园地。1951年《河南文艺》停刊。1954年1月,《翻身文艺》更名为《河南文艺》,由半月刊改为月刊,成为河南省文联机关刊物。这期间,河南省文联的作家李碒、赵青勃、苏金伞、何南丁、王大海、郑克西等人不断在《河南文艺》发表新作,同时一批新的作家乔典运、张有德、徐慎、段荃法、杨稼生等人也从《河南文艺》走向了文坛,成为著名作家。1957年1月,《河南文艺》改刊更名为《奔流》,新刊物以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己任,培养作家积极致力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创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停刊,1973年起,先后以《文艺作品选》、《河南文艺》不定期和定期双月刊形式试刊,至1979年1月正式恢复《奔流》刊名。《奔流》自创刊以来,发表了许多有影响的优秀作品,培养了一批批的青年作家,为我省的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90年1月与《莽原》并刊。《莽原》杂志社名 称:《莽原》杂志社地 址:经三路98号邮 编:450008电 话:5749452注册日期:11/24/1998行政区号:410105注册资金:0 (万元)职工人数:8法 人:张宇410105520503161经营范围:编辑,出版,发行,广告经济行业:出版

120 评论

国美京华城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汝南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鲁迅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鲁迅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26年夏,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南下厦门,担任厦门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国学院教授。1927年初,鲁迅又转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边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变发生,鲁迅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因营救学生无果,愤而辞职。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从此,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1927年10月,鲁迅到了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他主编《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许多刊物,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终年55岁。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著作《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鲁迅选集》1952,开明《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鲁迅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

116 评论

霸王V风月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164 评论

Oicdlljjgff

鲁讯简介 2011-5-29 19:23 提问者:匿名 | 浏览次数:12777次 我来帮他解答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还能输入 9999 字插入图片删除图片插入地图删除地图插入视频视频地图不登录也可以回答参考资料:提交回答取消 2011-5-29 19:25 满意回答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汝南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鲁迅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鲁迅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26年夏,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南下厦门,担任厦门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国学院教授。1927年初,鲁迅又转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边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变发生,鲁迅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因营救学生无果,愤而辞职。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从此,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1927年10月,鲁迅到了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他主编《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许多刊物,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终年55岁。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著作《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鲁迅选集》1952,开明《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鲁迅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

304 评论

Mary瑶瑶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汝南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鲁迅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鲁迅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26年夏,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南下厦门,担任厦门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国学院教授。1927年初,鲁迅又转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边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变发生,鲁迅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因营救学生无果,愤而辞职。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从此,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1927年10月,鲁迅到了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他主编《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许多刊物,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终年55岁。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著作《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鲁迅选集》1952,开明《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鲁迅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

233 评论

艺海秦声

正丁进兴,笔名云水间,1969年1月出生,现任河南省禹州市文联党组书记。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诗歌学会理事。《奔流》杂志签约作家。曾在中央、省市媒体发表各类文章400余篇,荣获中华大地之光征文一等奖,首届河南省《奔流》文学奖。诗歌作品曾发表在《草堂》、《星星》、《诗林》、《绿风》、《诗潮》、《奔流》、《天津诗人》、《河南诗人》、《大河诗刊》等。出版诗集《十万芦花》

167 评论

小聪聪爱妈妈

鲁迅对中国文学史的贡献有三点:

第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和胡适,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傅斯年等人共同开辟了中国白话文学的先河。

其作品《狂人日记》通常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成型的现代白话小说(区别于《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白话小说),其散文诗《野草》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散文诗集。这都是开风气之先的。

第二,参与发起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翻译并介绍了多种外国文学,其译著《毁灭》、《死魂灵》等至今仍是不朽的翻译巨作。也影响了一代作家。

第三,开创了“杂文”这一文体的先河,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用文笔直接介入社会,同黑暗的现实和麻木愚昧的国民战斗的典范。其文字如警句,针砭时弊毫不留情,可以说开一代风气之先,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最伟大的精神导师。

其他的还有,比如《故事新编》开创了“经典重读”的解读范式,《野草》引入了许多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因素,《中国小说史略》是第一部完整意义的中国小说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学史意义等等,这些都是鲁迅给中国文学史留下的宝贵遗产。鲁迅的文章和行动,对后代人影响至深。

扩展资料

人物影响

1、学术影响

作为一名学术研究者,一方面,鲁迅运用西方的文学观念研究中国古典小说撰写了《中国小说史略》,其不仅结束了“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的时代,也创造了文学史著作的典型范例,“为后学开示无数法门”,郭沫若将其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并称为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双璧。

另一方面他整理校对勘正了《古小说钩沉》《嵇康集》《汉画像集》《会稽郡故书杂集》等数十部古籍,为后世的古典文学研究留下了一笔巨大财富。

2、精神影响

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鲁迅同时又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

他创造了“内外两面,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中国的民族性”,并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的“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文学。他与同时期的世界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一样,在关注本民族的同时,也在关注着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并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迅

200 评论

高小贱大琪琪

奔流杂志是什么样的刊物如下:

《奔流》月刊,鲁迅先生在上海创办并亲自主编的第一份文学刊物。1928年6月20日创刊,北新书局发行,1929年12月20日出至第2卷第5期停刊,共出版15期。

鲁迅先生亲自抄定了"《奔流》凡例五则",阐明该刊宗旨为:"揭载关于文艺的主张、翻译,以及介绍",另外还精心撰写了《编校后记》12篇,并亲笔题写刊头、设计封面。

此刊致力于介绍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理论,曾发表过《苏俄文艺的政策》、《关于文艺领域上的党的政策》等进步文章,在当时引起了一定的影响。鲁迅先生对此刊费力甚多,在和其有关的刊物中是比较重要的一种。

从《奔流》创刊号起连载了鲁迅翻译的苏联《文艺政策 一 关于文艺政策评论会速记录》原名《俄国共产党的文艺政策》。这是鲁迅系统介绍苏联革命文艺理论的开始。

在《奔流》创刊号及第2、4期上连载了白薇创作的古典浪漫写实悲剧《打出幽灵塔》。这是个三幕剧,写一个土豪家庭在革命时期的变迁,是唤醒那些沉睡在家庭中作傀儡的不幸妇女们的声音。

179 评论

相关问答

  • 潮流杂志官网

    在中国内地几乎成了潮流的代名词,是中国至IN至TOP的潮流网站,人气也最旺。记住,千万别跟同学说你没上过1626网,否则惨遭BSwww.hiphoper.com

    羊咩咩要攒钱 9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奔流杂志简介

    现在水平一般

    chenmingzhu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1626潮流杂志

    1626是中国第一个立体多元的潮流平台,针对潮流领导者及潮流追随者,以推广及发展本土原创潮流文化为宗旨。自2004年1626杂志创刊,已于广州、北京、上海及成都

    jennyzhao701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流行色杂志社

    中国流行色协会设有专家委员会、组织部、调研部、学术部、市场部、设计工作室、对外联络部、流行色杂志社和上海代表处以及四个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33名,理事100名

    德古拉之吻~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法流杂志

    推荐《动漫贩》,挺厚的,大多是评论,内容绝对丰富……每期19.8元,特刊25元。另外还有《看动漫》,比《动漫贩》薄一点儿,内容也很丰富,每期20元。

    吃货跟谁吃 11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