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6

俺是陆军PLA
首页 > 期刊论文 > 关于静气的素材议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祎伊妈妈

已采纳

谈“静气”静气不仅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智慧,一种驾驭主观客观世界的能力。一事当前,临危不乱,自能生出无限智慧,化解困难;心浮气乱之人,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误事。人为生活琐事而缠心,乃至思绪纷纷,被物欲所牵制,不以理智主宰自己,就不能洞察事物真谛。惟有静气,才能驾御自己,才能专注思考某一问题,继而获得智慧,改变客观世界。 静气是一种正气。正气常存,便不会斤斤计较小肚鸡肠,不会被纷繁琐事所累,可以做到从容淡定,也可以做到顽强不懈。生活中付出辛劳而收获汗水的事常会遇到,唯有“静”,才可能平复心情,冷静思考,调整策略,从而创造更加完美的未来世界。 静气是一种勇气。临大事,遇烦恼,都需要静心分析原因,探求出路。这时候的“静”是一种手段、一条途径,静下来,才有可能找得着出路,找得到方向。心浮气躁者,不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倒可能把事情弄得更糟。遇事而静,或许更能考验一个人能否把握全局、处理疑难的信心和能力。 静气是一种志气。勤奋的人总为未来找目标,懒惰的人总为偷懒找理由。有理想的人,总是有着从容不迫的精神,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暗中努力;看似不慌不张,实则坚定意志坚强。无志气的人,静不下,坐不住,忙忙碌碌却一无所获,到头来一事无成,空耗生命。 静气是一种锐气。人生漫长,需要克服的困难有许多;道路坎坷,面对危难的时候有很多;人事繁杂,需要理清头绪的时候有许多;人世纷扰,需要保持清醒的时候有很多。以静制动,不失为一种智慧的哲学。遇事能“静”,智慧本色,是成大事者必备素质。有了“静”,保持一份清醒,于繁杂中理出思绪,于混沌中看到光明。消极的静默不值得回望,但智慧和冷静则是一种境界。 静气是一种才气,而且是大才气。大概只有无知者才会喧嚣,智短者才想辩脱,唯大智慧者,才会气定神闲,心灵洒脱。胸中有丘壑,表面无文章。那不是傻气,不是明哲保身,而是谨慎观察认真思考后的诚府,是运筹帷幄的智慧。 天地有正气,做人有志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131 评论

姹紫嫣红NEI

拒绝浮躁名人的事例如下:

第一个例子:卧薪尝胆,正因为勾践不浮躁,沉着冷静,才拯救了自己的国家。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

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

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

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第二个例子:达·芬奇画的鸡蛋不是一次次乱涂鸦,在他失败时,他脚踏实地认真练习,耐得住寂寞,执著坚持,审视自己的不足,苦练基本功,终于成为赫赫有名的画家。

关于静心例子:

第一个例子:一部《泰坦尼克号》成就了最初的卡梅隆,当铺天盖地的荣誉和巨大的名声落在这个青年导演头上时,他却忽然蛰伏起来,以几十年的策划推出了轰动全球的《阿凡达》。

第二个例子:现代作家路遥将自己关在煤洞数年,在寂寞中耕耘着精神家园,创作出《平凡的世界》;拒绝浮躁,荷兰画家凡·高以一辈子的孤寂生活,忘情地投入到富有激情的艺术创作中,最终锻铸成一位令人仰止的伟大艺术家。

扩展资料:

烦躁例子:

1、三国时期的曹操率兵百万,南下攻关,听了庞统的话,建成连环船,自以为得计,站在船上对酒当歌,踌躇满志,以为必胜无题。结果,连中计谋,被蜀吴联军打败。

2、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闯王考自成,率领大军攻陷北京,建立大顺王朝。但考自成及其手下大将烦躁自满,争取夺利,很快就被吴三桂打败。

3、楚霸王相项羽以为贵族出身,英雄盖世,力拔山河,拥有雄兵百万,不把亭长出身的刘邦放在眼内。但刘邦善用张良、韩信、萧何等人,由弱转强。刘、项相争,结果是项羽惨败,自刎乌江。

关于静心的名言: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

2、如果我们静心,唤醒内在的意识,我们会知道自己的伟大,知道自己和宇宙源头有沟通,而且是其中一分子,我们和整个宇宙是一体的,因此我们会更有耐心、更坚强、更有智慧,可以做更多神奇的事。

247 评论

欧罗百利

一朵花,开在深夜,幽幽的一束光照见它,它视而不见,意韵幽幽地开着,这样的花朵有静气。一个人,专心一件事,别的事情都搅扰不了他,别的诱惑都迷乱不了他,他就那样心系一处,仿佛进入了禅定,这样的人也有静气。月朦胧,鸟朦胧,实因心朦胧,飘忽不定。心猿意马,动若脱兔,实因没有安全感,或是欲壑难填。齐白石老先生在其成名后,有人问他如何从一个木匠转身成巨匠?他答道:作画是守静之道,涵养静气,事业可成。齐白石的画让我想起一则故事。在雍正皇帝编著的《悦心集》里,有一则《尧舜至今尚在》,里面有这样一段对话,很有意思:“昔有一名僧,被召见驾,叩首呼万岁。上曰:‘人生百年且不可得,何云万岁?’僧曰:‘尧舜至今尚在。’上大悦。一日同御便殿,复问曰:‘京师有多少人?’僧云:‘只有两个人。’上日:‘何谓?’僧日:‘一个为名,一个为利。’上点头称善。”京畿之地,熙熙攘攘,名利纷扰,何来静气?静气在哪里,在山野清风徐来之处,明月皎皎之所。难怪历代圣贤中的许多人,心向田园。餐风饮露好风雅,被天席地度韶华。这就是静气,八风吹不动,任何搅扰在他的面前都成为“蚍蜉撼大树”。翁同龢是清朝三代皇帝的老师,他曾写过这样一句话: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丰子恺也说:“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多明亮的心态!泰山崩于前而不改其色,危难轰顶而不移其步。这是静气带给人的自信,也不失为是一种自觉。静气在胸的人有涵养,静气在魄的人有格局,静气在灵的人有辉映。

161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霸气议论文素材

    霸王别姬 霸王花

    Sunny彩妆半永久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关于柴静的论文素材

    新闻专业的,可以选题,给你发一份完整的

    水儿依依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义气的议论文素材

    太子的身影已在远方消逝成一个“椎悖易水的澎湃涛声还依稀可辨,毫无暖意的寒风吹着车上的旗子,车辕因为车子的起伏而吱吱作响,我看了一眼舞阳,他也在望着易水的方向.高

    多妈elva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关于勇气的议论文素材

    自救少年 ——危难时刻,勇气救命 18 岁的约翰·汤姆森是一位美国高中生。 1992 年的一天,他独自在父亲的农场干活,不慎滑倒,衣袖绞在机器里,两只手臂被

    京京魅力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有关气量的议论文素材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议论文作文素

    xiaohoulee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