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happy502
番茄叶霉病又称黑毛,只为害番茄。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茎、花和果实。叶片发病先从中、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叶片发病初期,叶背病部形成不规则形或椭圆形淡绿色至淡黄色褪绿斑,条件适宜时长出灰白色霉层,后变为灰紫色、灰褐色致密的绒状霉层。病斑对应的叶片正面为淡黄色,没有明显边缘,温度适宜时也可长出暗褐色霉层。发病严重时,叶片布满病斑或病斑连片,叶片逐渐卷曲、干枯。花器受害发生凋萎。果实染病,果蒂附近或果面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块,硬化凹陷,不能食用。嫩茎或果柄染病,症状与叶片类似。
饕餮江江
茄子黄萎病,又称黑心病、半边疯、凋萎病。主要为害茄子成株,一般是在门茄坐果以后发病。近年来,茄子危害面积逐渐扩大,危害程度日益加重,严重的茄子田块发病率可达70%~80%。
茄子苗期发病较少,多在门茄坐果后中后期发病,由下而上或从一侧向全株发展。茄子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半边的叶片叶脉及叶缘褪绿发黄,晴天高温时萎蔫,夜间或天转阴凉时恢复。再进一步发展,则半个或整个叶片逐渐变成黄褐色,数日后,茄子萎蔫状态不再复原,褪绿部分变成黄白色,白变为褐色枯斑,有时病斑只限于半边叶片,引起茄子叶片歪曲。叶缘稍向上卷曲,且多由半边叶开始,当茄子病情病斑急剧扩展到整片叶子后,往往是整个叶片发黄萎蔫,变褐枯黄,到后期茄子叶片全部枯死、脱落。
病害逐渐由下往上,从半边向全株发展,最后茄子全株死亡,只剩茎秆立在田中。严重时早期发病的植株到生长中后期表现植株矮小,株形不舒展。将茄子病株的根、茎部用刀纵切,可见维管束变成褐色或呈黑色,木质部呈现黄褐色,用手挤压可见灰白色的黏液。
茄子黄萎病根据病原菌的致病力不同可分为三类。①枯死型:植株严重矮化,茄子叶片皱缩、凋萎,可使成片死亡。②黄斑型:植株稍矮化,叶上黄斑呈掌状,仅下部茄子叶片枯死。③黄色斑驳型:植株稍矮化,仅少数茄子叶片有黄斑或叶缘有枯斑,不枯死。
茄子黄萎病系真菌性病害,病菌以休眠菌丝、厚垣孢子和拟菌核随病株残体在土中越冬,可存活6~8年以上,其中拟菌核甚至可存活14年以上,即使在淹水条件下还可存活3年。带菌土壤是病害侵染的主要来源,茄子种子也能带菌,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带病茎秆、枯叶等堆肥时也能传病。
病菌从茄子幼根或根部伤口或直接从幼根表皮、根毛侵入,原菌孢子及其毒素液对茄子幼苗根部细胞膜透性具有相同程度的破坏作用,两者对茄子有同样的致萎作用,造成电解质外渗,且随时间的延长和毒素浓度的提高尤为明显。以后蔓延到维管束、茎叶及果实和种子,破坏植株维管束,造成植株内部养分、水分的运输障碍,导致茄子发病。
病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0~30℃,最适温度为19~30℃,在低于5℃和高于33℃均不利于病菌生长发育,35℃停止生长。从茄子定植到开花期,日平均气温低于15℃的时间长,则发病早而重;如此期间天气温暖,雨水调和,病害明显减轻;茄子定植过早,栽苗太深,地温低则易发病;冷凉天气直接浇灌井水,会使地温降至15℃以下,易导致茄子黄萎病的发生蔓延。茄子起苗时带土少,伤根多,中耕不及时,土壤龟裂等不良的栽培措施,会加重病害的发生;地势低洼,施用未腐施的有机肥料、灌水不当及重茬连作地块的茄子,发病均较重。
防治方法:
(1)重视种子检疫,选用无病茄子种子,实行种子处理和防止带菌土壤传播。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7小时。
(2)轮作倒茬,选择沙质土,注意不与茄科蔬菜或棉花连作,茄子与葱蒜类轮作最好,轮作年限3~4年,与粮食作物尤其是水稻轮作效果尤为理想。
(3)培育壮苗,提高茄子定植质量。用赤茄等砧木嫁接,采用营养钵育苗,定植时要带土移栽,在茄子分苗、假植、定植、中耕除草等农事操作时,要注意防止或减少茄子伤根。
(4)定植后选晴天高温时浇水,合理灌溉,增施腐熟有机肥,及早锄地,保持土壤水分,增高地温,减轻黄萎病危害。茄子采收期小水勤浇,保持表土不龟裂、不积水,使土壤含水率保持在70%左右。茄子田园要清洁,收获后或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撒石灰消毒,秸秆集中焚毁。地膜覆盖茄子,增高地温,防病效果明显。
(5)药剂防治。
①茄子定植前每667平方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3~3千克,加10倍土拌匀,撒在茄子定植沟内;或喷洒地面,深耙入土中15厘米处。
②茄子定植缓苗后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灌茄子根。每株茄子用药液0.3千克,每7~10天灌1次,连续灌2~3次。
③茄子发病初期用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或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50倍液,或50%托布津500倍液,或12.5%增效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灌根,每株茄子灌药液250~500毫升,每10天1次,连续灌2~3次。
青春冰帝
发病症状:番茄叶霉病不侵染果实,主要侵染西红柿叶片。初期在叶片背面出现一些褪绿斑,后期病斑上滋生灰色或黑紫色的不规则形霉层,老百姓俗称“黑毛病”,叶片正面在相应的部位褪绿变黄,严重时,叶片常出现干枯卷缩。叶霉病通常从植株下部叶片向上蔓延,一般棚室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在85%左右时易发病。连阴天光照弱、通风不良、湿度过大的环境下,叶霉病发生尤为严重。该病严重影响叶片的生理功能,能导致西红柿大幅度减产。防治措施:移栽幼苗前,用45%百菌清烟剂进行室内消毒,发病初期及时用药防治,可采用粉尘法或烟剂熏烟,药剂可选用5%加瑞农粉尘剂、45%百菌清烟剂。喷雾要在上午进行,注意叶背着药,可选用10%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2%武夷霉素水剂150倍液、60%防霉宝超微粉剂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喷雾,7~8天喷1次,连喷3次,注意交替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在喷药时,菜农要注意重点的喷洒部位。叶霉病的病菌是在土壤里的病残体上存活,番茄开始发生叶霉病都是在植株的下部叶片。在一个棚内靠近南面的棚脚处的番茄最先发病,因此在发病前喷药时要重点照顾植株的下部叶片和大棚南面的植株。在发病后喷药要重点保护植株中上部的功能叶片。需注意事项:西红柿叶霉病非常容易暴发,一旦发病很难防治,而且随着用药次数的增加,其抗药性也会逐渐增强。在喷药时还会将病斑上的孢子打散,使其扩散到空气中,并随气流转移到其他叶片上进行再侵染。因此,叶霉病的防治要赶早,最关键的时期是在番茄的第一至第二穗花坐果期,应该重点预防,每间隔7天喷施一次药剂。一旦下部叶片已经发现病斑,要及时喷施治疗性药剂,相同的药剂防治的越早,效果就会越好。
juliejin(金培)
土壤增施生物菌肥,定植前每亩用2.5千克5406菌种粉,掺饼肥10-15千克施入定植沟内,或土壤撒施其它生物菌肥。定植后地面喷洒“保得”土壤生物菌接种剂300克,或生物多效奇500克,可抑制并减轻发病。如果已经开始发病,需及时喷洒25%阿米西达悬浮剂2000倍液,或30%爱苗乳油4000倍液,或50%凯泽水分撒剂1500倍液,或96%天达恶霉灵3000倍液,或60%防霉宝超微粉剂600倍等药液,分别掺加1500倍天达有机硅+600倍“天达-2116”液。以上药液交替使用,每7--10天一次,连续喷洒2-3次。若遇阴雪天气,改用粉尘剂或烟雾剂。
吃不胖的妩媚
防治番茄叶霉病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
该病菌的生理小种很多,应根据优势生理小种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子,播前种子用53℃温水浸种30分钟,晾干播种。
第二,农业防治。
①发病重的地区应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以减少初侵染源。②育苗床要换用无病新土。使用旧床,要在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土壤消毒。③重病温室、大棚,在定植前要进行环境消毒,即密闭后按每100米2用硫黄0.25千克,锯末0.5千克,混匀后分几堆点燃熏蒸1夜。④加强栽培管理。适时通风,适当控制浇水,水后及时排湿,形成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温、湿条件。开花前不灌,开花时轻灌,结果后重灌。前期做好保温,后期加强通风,去掉老病叶。病情发展时,可选择晴天中午,密闭棚室使温度上升到36~38℃,保持2个小时可抑制病情发展。
第三,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45%百菌清烟剂每667米2每次250~300克熏一夜或于傍晚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米2每次1千克,隔8~10天喷1次,连续或交替轮换施用。也可在发病初期喷洒47%~50%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10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100~15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667米2喷对好的药液50~65升,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番茄叶霉病是保护地番茄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番茄的叶、茎、花、果实上,初期在叶片背面出现一些退绿斑,后期变为灰色或黑紫色的不规则形霉层,叶片正面在相应的部位退绿变
番茄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亦可为害茎、花、果实。叶片染病,叶面出现不规则形浅黄色褪绿斑,叶背初生白色霉状物,后变为灰褐色或黑褐色,潮湿时叶片正面亦可出现灰褐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
西红柿大棚栽培技术要点:1 、番茄品种的选择在大棚西红柿种植过程中,西红柿品种的选择与西红柿的生产质量存在非常紧密的关系,其直接影响着西红柿的生产经济效益。因此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格式相关书籍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