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baozi
楼上几位的英语不是很好啊,copy的复数形式都写错!1、乙肝DNA定量的参考值不是一层不变的。通常试剂盒上是有标识的。有的医院的参考值是1.0E03copies/ml;有的是0.5E03copies/ml。2、不管怎么说,那DNA定量肯定是是阳性的。而且乙肝病毒复制还是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3、单单看DNA定量参考意义不是很大,还要结合乙肝2对半,肝功,以及B超等结果综合考虑。不管怎么样,乙肝还是要积极治疗的。具体治疗方案有多种,可以考虑使用核苷类似物抑制病毒复制。也可以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使用干扰素之前,最好就是先做一个肝穿,判断一下具体的病理分型。通常是在G2期使用干扰素的效果比较好!4、积极治疗乙肝,避免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复古猫小懒
你是14阳。就是急行感染在象恢复期间啊。HBV--DNA <1.00E+3 copies/ml 1.00E+3 那就是说你得病毒还有100的,继续治疗。你的治疗效果不错..其实我觉得你的病毒现在已经才100W了,没必要打针了,那样身体受不了,我的就是..我是大三阳。以前我的检查结果是HBV--DNA <5.33x⒑5 copies/ml <1.0X⒑3现在治疗了2个疗程结果是HBV--DNA <2.13x⒑5 copies/ml <1.0X⒑3我第一个疗程也是打针,现在改吃中西结合药了..经常打针,医生说人会受不鸟。
小薰1988
乙肝病毒DNA检测的临床意义一、对医生的诊断和用药非常重要。通过乙肝病毒DNA检测能够判定判断乙肝患者适合用哪类抗病毒药物;乙肝病毒DNA检测对用药的剂量、用药时间、是否需要联合用药以及用药的效果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也是临床上评价抗病毒或免疫增强药物疗效的最客观的指标。
乙肝病毒DNA检测的临床意义二、能够直接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状态及传染性的最佳指标,通过乙肝病毒DNA的含量能直接反映病毒在体内存在的数量、是否传染,传染性有多强。但是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乙肝病毒载量的多少并不代表肝脏的损伤程度,也无法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乙肝病毒DNA检测的临床意义三、反映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间接地反映机体的免疫应答水平。
大有小没
7.56E06 COPIES/ML,这表明你每毫升血里有7.56×10的6次方病毒。这个检测数据处于正常数值范围偏高位置,但还不太确认是不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否具有较高传染性。病情是否严重及严重程度还要结合肝功、B超检测来进行分析。定量结果解释:1.结果表示方法 aE+6=a×10^6 例:2E+05=2×10^5 2.定量结果报告范围:1.00E+03至5.00E+07 3.<1.00e+03:病毒浓度为0,未受病毒感染;或病毒浓度很低,传染性小。 4.>5.00E+07:病毒浓度很高,超出检测限。
非人勿扰的2016
乙肝医学常识 一、危害与传播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健康,影响生活质量。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HBV感染呈全球性分布,可能半数以上世界人口曾受感染,每年发生5千万例新感染,每年1百万人死亡。约世界人口的5%为慢性HBsAg携带者。根据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可分为:高流行区(>8%)、中流行(2%~7%)、低流行区(<2%)。中国是高流行区之一。据统计,我国目前乙肝病毒感染率概况是:抗HBc及/或抗HBs阳性者约为60%;非感染人群占26%;慢性乙型肝炎达2%;HBsAg阳性的慢性无症状HBsAg携带者为10%;HBsAg阴性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为2%。由此可见,我国乙肝流行状况是十分严峻的。 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各种急性、慢性乙肝病人以及HBsAg携带者。由于HBsAg携带者常无症状,不易被发现,因此HBsAg携带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传染性的强弱与病毒的复制状态有关。乙肝病毒复制指标为HBeAg 、HBV-DAN,此二项阳性者传染性强。 HBV可通过血液、精液、唾液等传染。由于病人或携带者血液中HBV含量较高,而在体液和分泌物(如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中含量很微,因此HBV以血液传播为主。 在我国HBV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母婴围产期传播、日常生活密切接触、血液和性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其中有些传播途径是重叠的,实际都可能与血液暴露有关。 粪便中不含有HBV或HBsAg,故不可能经粪-口途径传播。另外,蚊、臭虫等吸血昆虫在HBV传播中的作用尚无确实的证据。 对乙肝病毒无抵抗力、易被乙肝病毒感染的人群称为高危人群。高危人群的感染多与血液传染有关,也与日常生活暴露有关。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母亲是HBV感染者的婴儿、HBV感染者的家庭成员、吸毒者、性传播疾病病人、血液透析病人、监狱犯人、部分医护人员等。 二、病因与临床 众所周知,乙肝的致病原是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生存、复制后。再排出到血液中,所以不仅血流中病毒高负荷,而且肝脏的大多数肝细胞都被感染。HBV本身并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的病变,只是在肝细胞内生存、复制,其所复制的抗原表达在肝细胞膜上,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来辨认,并发生清除反应。而是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同,从而病程发展也不同。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健全,免疫系统被激活后识别乙肝病毒,攻击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并清除之,这就导致了急性乙肝;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被激活,但处于低下状态,机体对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反复攻击,但是又不能完全清除之,导致肝组织慢性炎症反复发作,这就是慢性乙肝;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处于耐受状态,不能识别乙肝病毒,因此不攻击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病毒与人"和平共处",这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三、检查项目 乙肝病毒感染者或者怀疑传染上乙肝病毒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检查指标主要有以下项目: 肝功能:主要为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乙肝“两对半”:即 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 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 核心抗体(抗HBc)。 HBV-DNA:即乙肝病毒遗传基因DNA 肝组织学检查:通过肝脏穿刺取肝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确定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 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谷草转氨酶(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当肝脏发生炎症、坏死时,ALT、AST就会从肝细胞内大量释放入血,导致血清中ALT、AST升高,因此ALT、AST升高是判断肝细胞损害的一个敏感指标。但是除了病毒性肝炎外,其它类型的肝炎或肝脏疾病,ALT、AST也会升高。 HBV感染后病毒分泌的蛋白释放入血液,这些蛋白具有抗原性,导致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共有三个系统,但因核心抗原(HBcAg)在血清中一般不易检出,仅其余两对半在血液中可检测出,故俗称“两对半“。其中HBsAg和抗HBs是病毒的外膜蛋白和相应抗体。e抗原和e抗体是病毒的核壳分泌蛋白和相应抗体。HbcAg和抗HBc是病毒的核壳结构蛋白和相应抗体,但HBcAg 在血液中一般检测不到。 “两对半”和HBV-DNA都是血清病毒感染标志物。HBV标志物不仅是诊断HBV感染的根据,而且有助于对感染状态和病变活动性作出分析、外膜蛋白是病毒侵入肝细胞的必要成分,而其相应抗体应答则为阻断感染所必需;核壳蛋白与病毒复制密切相关、血清标志物谱反应HBV感染过程,见下表: HBsAg HBV现症感染,但未必是急性肝炎或者慢性病变活动。 抗HBs 感染后免疫;对疫苗的免疫应答;或HBIG的被动免疫 HBeAg 反映HBV复制,有病毒血症,血液高传染性 抗HBe ALT持续正常者表示HBV低复制或不复制,HBsAg(+)血液低传染性。 ALT波动者表示病毒变异。 抗HBc 低滴度表示过去感染;高滴度表示现行感染。 IgM抗HBc 高滴度表示急性或近期感染;活动性病变可出现低滴度。 上表为各个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但标志物常是联合存在的,在感染过程中的变化也有相互关联性。见下表: HBsAg 抗HBs 抗HBc IgM抗HBc 解 释 + - - - 急性感染早期,少数不出现抗HBc的慢性感染 + - + + 急性感染 + - + - 慢性感染 - + + - 感染恢复 - - + + 急性感染恢复过程中的窗口期 - - + - 远期感染后或HBsAg(-)慢性HBV携带者 - + - - 远期感染后、疫苗应答、或者近期HBIG注射 HBV-DNA是HBV的遗传物质——基因,当HBV侵入肝细胞后,就会以HBV-DNA为模板,合成新的HBV颗粒并释放入血,故HBV-DNA是病毒复制的一个重要指标。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通过肝脏穿刺直接抽取微量肝组织,在显微镜下检查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是最为直接、准确地诊断慢性乙肝的“金指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不同,最佳治疗方案也不同。因此,乙肝病毒感染者,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建议在治疗前到有相关检查条件的医院作此项检查,以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四、乙肝的治疗 乙肝病毒感染者病情不同,治疗方法也是不同的。 急性乙肝,应早发现,早治疗,对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充分休息,合理饮食,忌烟酒,避免病情发展为重症肝炎或者慢性肝炎;慢性乙肝,治疗措施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心理、对症治疗等。目前认为,由于病毒的持续感染导致肝炎慢性化,继续发展可能导致肝硬化和HBV相关性肝癌,因此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慢性乙肝治疗的目的是:1)抑制病毒复制,促进病毒清除; 2)减轻肝脏炎症及坏死,促进肝细胞修复; 3)阻止或延缓发展为肝硬化; 4)减少HBV相关性肝癌的发生率; 5)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6)缓解、减轻临床症状。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但不宜从事饮食和托幼工作,避免传染给他人,家庭成员应注射疫苗;劳逸结合,合理营养,忌烟酒;避免滥用药物而损害肝功能;最重要的是应每三个月到医院复查肝功能及有关病毒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治疗。 五、乙肝的预防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根本措施。接种对象是新生儿(我国已经列入计划免疫项目,WHO已建议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和其他感染乙肝的高危人群(如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血液透析者、吸毒者、医务人员等)。接种方案是:1) 基因工程疫苗:每次5ug于0,1,6月各一次,上臂三角肌注射; 2)血源疫苗: 每次10ug,或30ug,10ug,10ug。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每次应30ug。(目前血源疫苗已较少应用) HBsAg和HBeAg均阳性母亲的新生儿,最好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被动免疫加乙肝疫苗主动免疫。方案是:出生后6小时内给予新生儿HBIg 100-200u 肌注,1月后开始乙肝疫苗全程免疫。HBIg还适用于意外暴露后的预防。 针对传染源应加强管理,尤其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应禁止献血,不宜从事饮食和托幼工作,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血液及分泌物污染公用物品,不共用理发工具、牙刷等日常生活用品。 切断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可有效预防传染,措施包括: (1) 阻断母婴传播 (2) 加强环境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重视经常性的清洁打扫,垃圾须无害化处理、废弃物须焚毁、对公用浴巾和修脚用具须严格消毒;对理发店尤须严格卫生管理,理发工具、刮脸的剃刀、穿耳孔及文身文眉的工具等必须消毒。 (3) 避免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刮须刀、牙刷和盥洗用品必须个人专用;不与已知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接吻;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内裤,尤其是月经期中的内裤专用盆清洗;清点钞票后洗手;等等。 (4) 防治性接触传播:婚前检查如一方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另一方应先接种乙肝疫苗;做好宣传教育,控制性乱;孕妇如有性病(HIV、HSV、HBV等)可传播给胎儿,对孕妇尤应加强防护。 (5) 输血管理:提倡志愿献血;严格输血适应症,对可输可不输的尽可能不输;贫血病人用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择期手术的病人,可预先储存自身血液,备手术时应用,对预期需长期输血的病人,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友病、慢性肾炎等,应先注射乙肝疫苗。当前输血管理主要为预防丙型肝炎。 (6) 防止经微量血传播的医源性感染。 (7) 医院管理等。
萨瓦底卡Fs
病毒在4000以下为正常范围。你现在是7.56 X 10^6也就是每毫升血液中756000个病毒。DNA检测就是阳性,说明体内含有乙肝病毒。你现在的情况其实不算太坏,只能说明是一个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携带者.只不过要注意休息,拒绝烟酒.尽量把病毒控制在10的五次方以下.这样传染性才比较低.
您好,乙肝病毒DNA ,在乙肝的病程中还是起到了一个主要的作用,没它也就没有乙肝了。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抗病毒治疗是治疗乙肝的关键,所以说,检测乙肝病毒DNA对之
我觉得这种人的话也是可以做癌症基因检测的,但是这种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即使检查出来也不能说明一定会有肿瘤。
优秀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培养是我国医学院的重点,但是本科生临床专业的学生培养质量还有待提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本科临床医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本科临
这个写论文~一般是需要你自己在网上找下参考范文的吧~你应该去看下(生物过程、微生物前沿)等等这类的生物类型的期刊~自己去研究研究下吧
抗病毒药物是不可以随便乱用的可以考虑采取中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