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12

YeezyYeezy
首页 > 期刊论文 > 研究节气风俗目的与意义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tarlight0503

已采纳

二十四节气的价值和意义

二十四节气的价值和意义,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不一样的节气是有着不一样的作用的,而且价值意义也是不一样的,我为大家整理好了二十四节气的价值和意义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汉族特别是中原地区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我们大多数人的家族宗谱中都记载先祖是以耕读传家,那么在农耕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农耕生产节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与大自然节律(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是同步的。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四季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 冬至八个节气名称;表示天气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 小雪、大雪、小寒、大寒十二个节气名称;表示农事和其他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名称。它们所标示的气候变化,迄今仍是中国人和自然之间漫长的农耕关系的续演,其中的传承意义深远而厚重。

我们的先祖们发明了中国古代农历,它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具有不可磨灭的文化价值,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具有不可磨灭的文化价值。它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且鲜明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中国人从来没有对事物关系固定的看法,习惯在运动流转中理解世界,理解时间。这也是节气带给我们的生活服务价值的特殊体现。对于我们今天社会的人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我觉得是一种文化认同的价值。

其实对于当代的中国人来说,二十四节气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另外,“二十四节气”所带 给我们的,不只是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还有人类应该敬畏自然,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积极态度。它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自然认知的独特性,适应自然的实践活动之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这种文化价值是永远也无法磨灭的。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时间知识体系,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不仅是黄河中游农业地区的时序指南,它同时也是中国多民族、多地区的时间坐标,是中国人的自然哲学观念的生动体现,甚至还是海外华人与故乡历史文化发生联系并强化文化认同的文化时间。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与中国人对自然时序的理解有关。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一套思维方式,如阴阳五行的观念,主要用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来理解时间的流转。古人会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变化的关键期,阴气处于最高点,但阳气开始发生,所谓“冬至一阳生”。中国人从来没有事物关系固定的看法,习惯在运动流转中理解世界,理解时间。最寒冷的时期,看到阳气发生所带来的温暖的气息,在近似绝望的环境中营造希望的心境。

这也是节气带给我们的生活服务价值的特殊体现。对于我们今天社会的人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我觉得是一种文化认同的价值。传统时间制度与观念,代表一种文化归属。在每个节气点,通过共同的仪式活动以及共享食物,带来一种共同的感受,凝聚大家的文化认同感。马来西亚华人的“二十四节令鼓”的发明,就是他们意识到二十四节气作为华人族群的文化标志意义,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认同的精神价值。 此外,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农事活动与养生方面仍然发挥着持续的生活服务价值,尤其带给人们的一种尊重顺应自然的价值观,也非常重要。因为人类最终逃不出自然的时间秩序,违背这些客观规律,就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比如今天人们对自然环境过度利用所带来的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气候灾难等。

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给我们祖国传统文化以很高的荣誉与地位,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既是骄傲也是责任,如何进一步保护与传承二十四节气文化,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借助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成功的契机,全社会需要进行二十四节气知识的普及与价值功能认识的再动员,实现其在社区、家庭、学校的落地生根。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节气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人们直接感知与节气相关的知识与文化,从而把节气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其实它本来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只是我们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与了解。

节气不仅与农时、养生相关,也不仅是一般饮食,还与许多花花草草,与生活中审美的东西联系在一起。通过大家的共同参与,让与节气相关的文化成为一种生活仪式甚至特定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二十四节气才不会仅仅是过去留下来的传统遗产,而是成为一种不断再生产的文化资产,成为我们生活中天道与人道互相感应的周而复始、循环不绝、永葆生机的物质资源与精神资源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一年来,给了关注、热爱二十四节气文化的人们很大的鼓舞,传承二十四节气的活动举办得有声有色,学术研究也硕果累累。

比如中国民俗学会成立了二十四节气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民协成立了中国节日文化研究中心,农业展览馆与文化部非遗司在淮南组织举办了二十四节气研讨会、中国农业展览馆举办了二十四节气展览、浙江衢州九华举办了立春祭活动、中国民协和山西民协联合主办清明文化公益讲座等。《文化遗产》、《民间文化论坛》、《文史知识》等杂志都组织了二十四节气专题,发表多篇研究论文。

在这里,我们隆重介绍一部新出版的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专著:《二十四节气——中国人的自然时间观》。此书由萧放教授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既有学术底蕴,又在语言上尽量通俗生动,以便于一般读者阅读的著作。此书在内容上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是关于二十四节气历史与当代的`整体综合研究,下部分是依照二十四节气顺序的专门叙述。编写团队成员大多是“北师大民俗学”微信公众号的长期作者, 有萧放教授、郑艳、龙晓添、刘同彪、方云、邵凤丽、董德英、苏燕、贺少雅、孙英芳、林加、王宇琛、谌荣彬、黄美龄、贾琛、廖佩帆、关静、彭晓宁。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即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轨道位置,以及地球自转轴(地球南北两极的连线)和公转轨道(黄道面)斜交成的角度而划分的。也就是把黄道分为24等分,每等分各占黄道经15度。

二十四节气在我国农村对指导农事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含义广泛地包括了有关天文、气象、物候以及农作物等方面,例如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以反映一年中四季的变化;小暑、大暑、处暑、小寒丶大寒以反映一年中气温的变化;雨水、谷雨丶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以反映水量的变化;惊蛰、清明、小满、芒种以反映物候现象。

并且二十四节气中每一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意义,节气的名称便已说明这段时间的气象条件及万物之变化。它与农谚一样,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探索并总结出实践经验,并反过来指导一切农事活动的参照准则。

因此,二十四节气具有极强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它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对农事生产和生活的指导意义,它还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及人们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和顺应自然规律的积极态度和文化理念。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它的文化价值也进一步凸显出来。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及顺应自然规律的这一古老传统文化理念,与当今世界对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的追求不谋而合。

189 评论

熊猫虾仁@三侠

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 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这里所介绍只是汉民族的一些较大的传统节日,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众多的民族节日,是一份有待挖掘的文化宝藏。

341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答辩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碰到一些学员在写好毕业论文后,对还要举行毕业论文答辩不很理解,对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态度也不那么积极。因此,有必要对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和

    Camillemcc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论文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两者区别: 研究目的——重在阐述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即为什么选这样一个题目进研究,要研究出什么内容,以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研究意义——重在表明研究内容对理论研究

    幸运吧2016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音乐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个好的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设计目的应该清晰、明确、具体,表达你的研究意图和目标。以下是一些编写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设计目的的建议:

    dp73239085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研究节日文化的目的与意义论文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第

    年轻就要耍大牌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民俗学研究的意义论文范文

    民俗 文化 是千百年来历史的记忆,积淀着人类的生存智慧,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信念,是一个民族的生活准则。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民俗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

    逸轩设计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