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21

兜兜里有糖布布
首页 > 期刊论文 > 基于微信体育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妩媚的撕纸座

已采纳

体育学术论文范文篇二 关于对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学的关系分析 摘要:体育文化和体育文学均与体育相关,在社科研究持续拓展,信息传播技术大力发展的新形势下,体育文化和体育文学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相同之处,因而很容易引发混淆。本文对体育文化和体育文学分别进行了解读,阐述了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提出了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学的结合途径。 体育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体育文学诞生于远古时期,对后世的体育文学具有极大的影响,而体育文学的创作又随着全球各国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而得到了发展。假如说体育事业将会万古长青,那么体育文学和体育事业将会得到共同发展。在如今体育文学和体育文化共同发展的形势下,体育文学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新的变化。就体育文学作品的内涵来看,作家们已不再限于从金牌来看,而是从更为广阔的生活面来获取更多的信息,让体育价值在不同意义上显现出来。体育文学作品立足于剖析体育问题,让体育在各不相同的价值层面上表现为文化现象。因此,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体育作品当中的文化,而且要让体育文学从冠军文学当中摆脱出来,立足于文化,开辟出更为广阔的文化发展空间。 对体育文化和体育文学的解读 体育可以说是人类文化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一种运用身体运动来求得个体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具有竞技性、娱乐性以及教育性等特点的社会活动,而体育文化则是一种以人类的体育行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现象,是出于人对于体育之所需,在现实中对各类体育活动和活动组织形式所采取的活动规范以及设施之构成。所谓体育文化,主要是指关系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以及精神文化的综合。其主要包括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道德、体育制度以及体育物质条件等。一般来说,体育文化由体育物质文化、体育制度文化以及体育观念文化三个部分构成。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体育文化不但应当满足人类自然本质之所需,而且还应当满足现代人对于体育文化之需要,所以,体育和人之间能够构成较为稳定的价值关系。假如应用文化的定义,体育文化即为人类社会活动与体育活动当中所设置起来的一整套规范化价值体系,主要用于满足人的自身需要与改造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类型。 体育文学将体育与文学进行很好的结合。体育文学随着文学与体育的形成而不断发展,而从体育文学出现之日起,人类的运动就成为了文学中的重要主题。文学可以把体育运动当中原本的辉煌切实转变成永恒的美,不但能够抒发出从自由体育运动所激发出来的情感,并且能够揭示出体育和社会之间更为深刻与复杂之联系。远古时期的体育和军事、祭礼、娱乐以及生产劳动等活动结合在一起;现代社会范畴内的体育是锻炼人的身体以及增强体质的各类活动,主要有田径、体操、游泳、武术、登山、滑雪、摔跤以及自行车等多个项目。实际上,当前体育的范围已经大大超出了身体锻炼的范围。如今,还包含身体锻炼、游戏等竞争要素的各类身体运动均为体育。 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学的相同点 1.两者产生的根源一致 体育文化和体育文学均源自于人们的体育运动。一是体育文化主要来自于体育运动。体育是人类社会创造出来的一种身体文化的样式,也是人体运动发展之后的产物。人在满足了自身的基本物质生活要求之后,身体运动已经从采集、狩猎与捕鱼等物质生活需求物的得到与生产的体力劳动当中脱离开来,摆脱了纯生物性以及物质功利性。一旦人们将身体运动视为一种形式、一种手段,有目的和有选择性地挖掘人体的潜力,并且积极地促进身心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之后,其身体运动也就具有了体育文化的含义。 2.两者的发展轨迹一致 体育文化和体育文学均伴随着体育活动之发展而得到发展,所以说发展的轨迹是一致的。体育文化之产生是在人们从动物性转化为人性过程当中各类因素进行综合演化之结果,即体育文化是人在改造自我时,从动物的本能转变为自觉行为人性时,将原始的野性和进攻性运用劳动、游戏、教育和合理竞争关系逐步加以形成的特有文化现象,这就是体育文化。体育史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同样悠久。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之中,体育文化始终是一个逐渐加以发展的漫长过程,也是人类文化十分重要的组成内容之一。但是,在人和自然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于体育文化的认识尚不清晰。有资料证明,人类真正感受到体育文化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所造成的直接影响,还是在19世纪中期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后,尤其是20世纪中叶以来,伴随着全球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体育科技人员得到了大量新发现,由此而更多地从体育哲学与人文社会学视野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逐渐从感性认识向理性方向发展。虽然早期体育因为人们所生活的地域环境、生活习惯等存在差异,但是其所创造出来的体育形态、性质与目的大体上是一致的。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人类学会了跑、跳和攀爬等大量技能以及生产知识,并且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代代传承下来,而且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逐步形成了如今绚烂多姿的体育文化。 3.两者均具备民族性 体育文化是以民族形式为基础不断发展起来的,对于民族体育之产生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各个社会生活共同体之中,语言、宗教、道德、艺术以及民族气质的稳定性等共同构建起各类传统文化,从而证明了一种传统文化迥异于另一种传统文化具备相对的独立性;各民族因传统文化之影响,在体育文化上均显示出一定的差异,而且是各自相对独立地发展的,从而表现出很强的民族性,体育文学同样如此。因为民族在产生与发展中所产生的语言、性格、民族风貌、风土人情、传统道德以及生活方式等,让各民族文学均打上了本民族的印迹,而体育文学作为文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自然也就具备了民族特性。 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学的不同点 1.两者具有不同的特征 体育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类形式:其一是健身性,也就是为了健康的身体而选择参与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其二是竞争性。竞争为体育之灵魂,缺少竞争也就意味着没有超越,自然也就不会有创新与发展;其三是休闲娱乐性。休闲体育不但能强化人们的健康意识,而且还能让人原本高度紧张的神经有所放松,从而调节现代人的情绪与心理;其四是教育性。这是因为体育竞技场中的体育道德也是社会公德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2.两者具有不同的特点 体育文化之特点可分成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与西方体育文化的特点两类。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非常显著的整体性思维特征,主要表现为强调追求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练神和练形之间的和谐统一、人和社会之间的和谐意识。西方体育文化所具备的最大特点是规则清晰明确、竞争公平公正、尺度客观标准、评价合理准确,所以也被称为物理体育。西方国家的体育运动往往能让人感受到十分强劲的竞争,激发人们勇于进取,运用不同的技术和战术来攻击对方,并且更加合理地满足人所具有的原始动力,也就是具有攻击性的宣泄,与此同时,也能造就现代人强烈的竞争意识。 体育文学具有迥然不同的特点:一是体育文学作品是作家出于直接受到源自于体育的灵感而精心创作出来的作品。体育文学以体育为主要题材,包含了许多具体的体育项目。二是,体育文学作品的主人公多为体育界人士,且着重表现人物的坚忍不拔和顽强不屈的精神。体育文学作品情节的展开和体育活动自身是息息相关的,而且作品中孕育了对体育精神的高度赞美与歌颂。体育文学作品通常会涉及某一项具体的体育运动,然而作者在创作的意图上并无十分明确的体育意识。体育文学作品的主人公一般与体育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但是该人物的性格发展往往与作品所描述的体育运动间缺少必然联系,而且体育文学作品情节会促进体育活动的开展,还会更加注重在社会与人性的层面进行深入的挖掘,却不执意表现出某种体育精神。 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学的结合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现代文化对于我国文学影响的不断深入,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学之间从冲突走向了结合。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了每次文化交流与结合均能带来文学的发展与繁荣,立足于推动交流与融合,为体育文学之发展增光添彩。 1.体育文化促进了体育文学的发展 人类运用体育竞技能够持续不断地挑战自身的体能、心理以及精神之极限,这正是人类能够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从而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体育的基本精神就是让个人在精神、肉体与道义上得到整体协调发展,使其成为完善的人。作为体现人类的理想追求,体现人的心灵文学和体育精神理想是一致的。自从我国体育全面登上世界体坛以来,就在1982年的德黑兰亚运会上首获金牌榜第一名,在1984年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金牌榜第四名,让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这样一来,就在当时的社会上掀起了一股体育热潮。文学始终是和时代、和生活同步的,体育热必然会很好地促进体育文化事业之发展,而同一时期的体育文学作品则紧紧地跟上了时代的需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情感联系在一起。在1984年奥运会前后,我国著名文学家冰心、严文并、臧克家、田间、苏叔阳等就撰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为我国体育健儿的优秀战绩欢呼不已,比如,臧克家撰写了《欢情――女排凯旋》,冰心则在《人民政协报》上发表了《使我感动和鼓舞的女排“三连冠”》等。我国体育健儿的巨大成就甚至已经超越了体育本身,形成一股强大的“冲击波”,影响了包括作家在内的广大群众,推动他们写出了大量反映体育健儿拼搏历程的优秀体育文学作品。 2.西方现代文化思潮实现了体育文学的繁荣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加强,西方各类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大量涌进中国,一些作家开始认识到生活的视野应当不断扩大,从而提升与加强了文化方面的意识,并以清醒的理性精神来重新审视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让新形势下的体育文学发展到了新的阶段。这类作品能够开阔我国作家的视野以及思路,加快了我国体育文学题材和主题等的丰富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20世纪80年代体育文化的促进,批判性创作理念才真正为作家们所接受与共享,促使其创作出诸多精品力作,让我国体育文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比如,作家刘心武所撰写的《5・19长镜头》、作家赵瑜所撰写的《兵败汉城》就是受到西方现代思潮影响所创作出来的体育文学佳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学是两个差异甚大的概念,然而两者均源于体育运动,而且随着体育运动的逐步发展而得到发展。鉴于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现代体育的持续发展,体育文学与体育文化的融合趋势变得更加显著,也必然能够得到更快发展,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5). 【2】席焕久.体育人类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3】童昭岗.孙麒麟.周宁.人文体育――体育演绎的文化【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 【4】董海琳.陈俊玉.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碰撞与交融【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5】魏一峰.新时期体育兵败与报告文学【J】.成宁学院学报,2007(4). 【6】韩坤.对中西体育文化“融合论”的质疑【J】.体育学刊,2008(5). 看了“体育学术论文范文两篇”的人还看: 1. 大学体育论文范文 2. 大学体育毕业论文范文 3. 体育论文范文 4. 大学体育教育论文范文 5. 初中体育教学论文范文

358 评论

s290443260

舞蹈论文题目一:宋代乐器研究萨拉萨蒂创作演奏的风格特征及其文化分析《古希腊音乐文献》研究宋代宫廷燕乐盏制研究18世纪欧洲音乐与“中国热”“三种唱法”的文化分析水陆法会音乐研究在多元化的进程中——新时期音乐批评的理论和实践汉代丧仪音乐中礼、谷关系的演变与发展宋代教坊乐制研究简论多梅尼科·斯卡拉蒂的钢琴音乐风格特征析沟上日出夫声乐套曲《永不关闭的剧场》的创作特征拉莫一近代和声理论的奠基人古典意大利歌曲的风格特征及其在声乐教学上的价值三首浪漫时期钢琴叙事曲的比较分析多学科渗透的音乐课程综合观的研究论音乐艺术的第三度创作——听众的鉴赏《黄河大合唱》与清唱剧《长恨歌》之比较研究历史的界河——论先秦“礼崩乐坏”之“乐坏”德彪西和他的音乐世界清史稿乐志研究舞蹈论文题目二: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风格和演奏特色研究论浪漫主义音乐家的精神二元冲突歌剧《伤逝》的艺术特征及其对中国歌剧发展的启示湖南民歌及民歌音调创编的合唱作品分析与研究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论二十世纪后期我国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主题——动机理论——开放性的理论在“他者”与“自者”之间——先秦至魏晋乐论流变分析现代音乐中的新音响及其作品结构力先秦筝乐文化汉魏时期的筝乐艺术中日传统音乐在江文也钢琴音乐创作中的运用用动机分析方法分析中国民歌贵州梭戛“长角苗”音乐文化生态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改编现象之研究乐府史研究德国早期艺术歌曲研究——兼论诗歌对艺术歌曲发展的重要影响面向21世纪,探析我国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发展趋势西洋歌剧泳叹调的美学研究宋史乐志研究辽金元三史乐志研究舞蹈论文题目三:论巴赫《马太受难乐》的戏剧性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性研究席曼诺夫斯基《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学分析做有文化底蕴的钢琴家 ——傅聪的成长与成功给我们的启示彦克声乐创作研究唐代音乐繁盛原因探索两宋间歌舞初探石馨形态通考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莎乐美》研究贝尔格作品中的回文结构音乐文化交融环境中的个性与共性——青海互助土族民歌的调查与研究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变迁老爷山花儿会调查研究河南信阳民歌的风格及演唱技巧河州少数民族宴席曲萧友梅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二十世纪20——40年代的中国艺术歌曲我国20世纪20——40年代艺术歌曲创作综述论内心听觉与器乐的演奏学习贝多芬《欢乐颂》研究舞蹈论文题目四:社会转型期中国流行音乐及其文化心理蕴涵埃里克·萨蒂之《运动与娱乐》研究储望华钢琴音乐研究艾夫斯《新英格兰三地》中的传统回响黄自及其合唱作品研究丁善德钢琴音乐研究审美世俗化——从大陆近二十年流行音乐的发展看当代审美文化转型我国汉族民间音乐现状的三种模式及其社会心理背景分析施光南歌曲创作民族特色的形态学研究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及其演唱方法论德彪西钢琴音乐的个性瞿希贤音乐创作心理研究浅论勃拉姆斯音乐的浪漫主义特性——以晚期特性钢琴小品集(作品116——119号)为例

246 评论

一janice一

大学生体育心理素养培养的意义与途径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体育心理素养培养的意义与途径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本文介绍了体育心理素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阐述了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培养的现实意义,可以具备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树立团结互助的精神,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分析了培养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高校需转变思想观念和创新观念,分类教学,进行专业设置和系统研究,使学生多元化发展和积极参与。

关键词: 体育心理素质;大学生;特点;引导路径;

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革命的进步,使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大学生具有肩负起社会发展的责任,知识水平很高,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健壮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的必要条件。目前,关于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和体育教育以及大学生的素质研究的很少,虽然体育和体育锻炼的研究很多。因此本文着重对大学生的体育心理素质,包括体育心理素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以及培养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意义,做了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得到我国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1、体育心理素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体育心理素质是通过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形成心理学的内在指导,它是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素质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通过体育活动以后天的教育和影响对身心的深入指导,是个人综合素质的有力体现[1]。

通过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对学生内部心理活动的指导和训练,从而更好地进行实践。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心理素质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素质,对学生内部心理形成健康积极的心态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水平。

体育心理素质具有以下特征:首先,为了使学生具有适应能力和独立能力等社会需求,体育心理素质必须全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包括体育素质,体育文化素质以满足团队需求,还包括组织能力,适应能力,承受能力等心理水平的教育和训练,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指导。其次,通过体育心理素质的实践,学生可以持续,稳定和谐的心理状态,具备高素质的内在素养,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产生积极影响,不断形成较强的心理素质。最后,体育心理素质具有可评估性。评估体育心理素质,可以对学生身心行为的教育和指导影响来看,学生可以主观行动,保持积极向上趋势并始终处于稳定的发展状态,属于正面影响。

2、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培养的现实意义

2.1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在体育教育中,学习实践一般被认为是体育教育的特征,更高,更快,更强作为基本的教学目标。在比赛的过程中,通过小组训练和竞赛,学生的身体和认知通过自身的身心体验而改变,才能体会运动的实质。根据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对于学生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的基本动作不协调,正确的操作不到位等现象,教师应进行正确的体育活动指导,做好工作,让学生对自己的动作形成正确的认识,同时学生应该正确地评估自己参加体育运动的'能力,定位自己对技能的掌握程度,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使生活价值最大化[2]。

2.2通过体育集体活动树立团结互助的精神

合作的精神是指体育比赛中,为了提高竞争力在一个小组中的个人之间进行明确的分工,有效的合作,发挥自己的优势,可以产生良好的结果。小组训练和比赛有利于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培养合作精神。在开展篮球比赛体育活动时,体育教师为了培养球员与队友紧密合作感和提高教育效果,通过对学生进行团队观念和合作意识的教育,要求学生有合作精神,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

2.3通过自我激励和自我反思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在不断发展顽强和拼搏精神的时代,通过正确理解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意义,学生可以不断反思自己的缺点,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发掘和扩大顽强的意志和艰苦的奋斗素质来进行自我激励,不断以进取的心态赢得成功,利用自我反思和自我激励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确定要实现的目标。

3、培养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针对当前当代大学生在体育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体育技能和体育精神,高等学校应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参与体育活动和理解体育心理素质的平台,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3.1转变思想观念和创新观念,分类教学

每个学生对体育的需求是不同的,高校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在教室课堂的表现,评估学生的体育能力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通过体育爱好问卷和其他方式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鼓励性教学和分类教学[3],增加课堂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履行职责的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不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更多的优秀复合型人才。

3.2专业设置和系统研究

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高等学校应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调查,系统地梳理和研究体育锻炼过程,及时的搭建高质量的体育信息交流平台,跟踪,记录和分析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制定专业体育教育计划。

此外,体育心理素质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不断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素质活动的热情,学校当设立专业体育研究部门,也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内部网络等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专业知识[4]。

3.3多元化发展和积极参与

为了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高校还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体育竞赛,组织体育协会和体育竞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邀请专业运动员开展体育知识讲座,使学生多元化发展和积极参与。

4、参考文献

[1]冯正直,张大均,范华泉.中学生心理素质特点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4):890-895.

[2]陈博.略论学校体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17(1):28-31.

[3]李丽.从马斯洛需要理论看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4):67-68.

[4]冀先礼.青年学生负性情绪心理的分析及矫正[J].焦作教育学院学报,2001,17(1):17-19.

194 评论

相关问答

  • 微信的广告研究论文

    浅谈新媒体营销优势及方式 新媒体营销是指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的模式。在web2.0带来巨大革新的年代,营销思维也带来巨大改变,体验性(experience)、

    双双鱼儿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基于微信体育研究论文

    体育学术论文范文篇二 关于对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学的关系分析 摘要:体育文化和体育文学均与体育相关,在社科研究持续拓展,信息传播技术大力发展

    兜兜里有糖布布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基于微信公众号开发的毕业论文

    我可以帮你的,需要的话见信请留言

    我是阿晨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论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分析内容摘要: 本文结合自己多年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分析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 情况和现状,以及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和现象。特别对

    你跑这么慢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新媒体微信营销研究论文

    浅析微信商户营销策略论文 在微信营销实现的条件基础上,现有的多种微信营销模式都是符合当下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需求的。对于微信自身的营销策略有以下建议。 (一)用户

    雁归来无痕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