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41

静夜玄霜
首页 > 期刊论文 > 文学主题论文开题报告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黄某某007luffy

已采纳

我知道怎么做我来完成

82 评论

孙美霞11

简单的古典文学开题报告范文一: 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经济地位一路飙升,整个中国社会都不由得思考起一个问题:中国的古典文化立身何处?许多老一辈专家学者声称在中国青少年这一代出现了可怕的 文化断层 。那么,作为中国的未来,中国的青少年对古典文化,究竟所知多少?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为了探究所谓的 文化断层 究竟有多大,我们小组决定,从中国古典文学 同学们最常接触的古典文化侧面入手,从一零一的小天地观测整个青年一代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感知程度,从而对中国古典文化在青年一代中的现状有个清晰的感知,正所谓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中国古典文学在101立足何处?去往何方? 让我们拭目以待! 全球化进程正在重塑世界,麦克卢汉的 地球村 隐喻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已成为正在发生的事实。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人类的精神世界也同样经受着一次革命性的洗礼。马克思说过: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1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变革催生出东西现代文明的碰撞与融合,全球化与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共同作用于人类的上层建筑世界,民族文化、地区性弱势文化遭遇 文化帝国主义 侵袭,全球价值观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经历着*与重组的巨变。同时,全球化带来的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媒介技术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 全球化 已经不仅仅只是加速了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同时也潜入到文化内部,对民族文化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文学,作为一种 更高悬浮于空中的思想领域 2,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写照与表达,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也正加速进行着自身的全球化变革,而这种变革是极其隐蔽并且将长期处在缓慢量变的过程下。 文学全球化 将带来价值观念、活动方式的根本性变化,从而影响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内核。 在这种背景下, 本土文学 与 世界文学 不断发生冲突与融合,接受着 全球化 的洗礼与考验。 全球化语境下,文学的跨文化传播进入研究视野。在全球的文化冲突与寻求文化身份认同的浪潮中,本土文学将如何在全球化与地域性、同质化与异质化的两种力量的对峙与互动中保存其民族特性,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传播,是全球化语境下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中国版权贸易逆差持续加大,本土文学的对外输出出版与翻译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极其欠缺的,中国本土文学的跨文化传播任重而道远。本文将试图寻找本土文学与本土文化对外传播规律的共性与差异,阐释中国本土文学的跨文化传播障碍,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深入分析其中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中国本土文学如何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传播将具备一定的现实性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问题 全球化 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它不但推动着世界和平的发展,也促进了国际上多种民族、文化的融合,全世界的人类有了共同的理想和夙愿,那就是对和平世界和美好生活的向往。2015 年奥运会的主题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说的就是全球化中各国民族和文化的融合。全球化政治经济一体化对国际体系的转型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矛盾对立围绕着东方与西方、南方与北方、穷国与富国、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方向不断在转化,由抵抗、斗争到对话与合作,最终达到一个互利共赢的局面,取得长足的发展,这也是我国政府提出的 和谐社会 和谐世界 的内涵。这种社会体系的变化会直接推动人类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转变。全球文化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在其相伴进行的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中产生裂变、重组,形成了以全球化语境下的全新的文明。这种文明将前所未有地超越地域的限制、超越种族的范围、超越国家的界限,以一种普适性的面目呈现出来,并影响着我们未来文明的再造。世界将真正变成一个 地球村 ,在这个村落里面,信息与技术将把人类文明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人们将不再有隔阂,将不存在 异质 文化,信息的传播将不存在任何障碍。但是, 地球村 美妙图景也许只是麦克卢汉的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现实中, 全球化 进程中 文化帝国主义 打碎了和谐的幻象,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进行 侵略 穿上了文化交流的外衣,西方发达国家对亚非拉不发达国家的用 文化麻痹 的方式起到了 文化屠杀 的作用,从而达到一种 世界大一统 的新时代的霸权主义。先进的媒介手段使得信息传播渠道更加通畅,但是却让信息发达国家与信息不发达国家的 知识鸿沟 加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化传播过程中患上了极其危险的 失语症 。如果不加大对弱势国家传统文化和民族个性的保护, 文化帝国主义 将导致全球文化一元化。全球化中的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电光火石, 文化帝国主义 文化殖民 不再是危言耸听,而是正在进行的过程中并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笔者对于我国本土文学在全球化语境下的生存状态产生了忧虑。文学产生的土壤及发酵的成分已经发生变化,本土文学在全球化语境下,会采取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本土文学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传播才不会在世界文学的花园中败落,患上 文学失语症 的顽疾而从此败落,就连立足之地变为西方文学的 殖民地 。中国文学取材于中国文化又丰富着中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灵魂,如何通过有效的跨文化传播让本土文学在世界文学之林发出自己的声音,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分享我国优秀的文学作品,将跨文化交流进行到底,深入骨髓,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我国文学在对外传播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可以说我国本土文学的对外传播都是一种被动的被引进的过程。最为显著的文学类图书的贸易逆差说明了我国本土文学的跨文化传播存在诸多障碍。20XX 年 1月,中国大陆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引发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学的关注,莫言的作品迅速升温,这将给中国文化企业、文化产品进入海外市场带来全新的机遇。我国的对外出版贸易长期存在逆差现象,输出的中国文学作品相对于引进翻译外国文学只是九牛一毛,文学输出能力极弱。但是,在我国出口面临重大转型,传统的制造业正在向文化制造业转移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晓明表示, 部分产业受到一些冲击,也有些产业处在升级转型过程中,但它们当中相当一部分正在向文化产业转移。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落实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的政策,扩大对外文化贸易。因此,改变文化出口现状,推动文化 走出去 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又一引擎。 本文以定性分析手段为主,定量分析手段为辅,综合运用横向对比和纵向分析手段,结合案例分析和对比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跨文化传播学中 把关人 涵化分析 文化折扣理论 刻板印象 选择性认知 低语境 与 高语境 等理论阐释中国本土文学的跨文化传播障碍,并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深入分析其中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传播学中的基本理论作为本论文的理论依据。本文的研究方法上创新点在于运用传播学与跨文化的理论阐释本土文学在跨文化传播中的障碍,从传播学传者、文本内容、传播手段、传播效果、受众五个基本方面去考察。在此前其他学者的研究中,基本是从版权贸易和出版政治经济学角度从出版内部探讨对外出版策略,或者是中国文化 软实力 传播的政治角度去外部考察,而从跨文化传播视角深入到文学内部并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去分析的文学传播的系统性研究是非常少的。传播力就是影响力。 酒香不怕巷子深 的时代已经过去,优秀的文学作品需要优秀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能力。在当今信息庞杂的社会生活中,传播力是推广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的重要力量,在我国本土文学的跨文化传播中,必须从各个环节去深入理解文学本质和传播体系,构建一个传播迅速准确、覆盖范围广泛的文学传播体系。所以本文着重从传播学角度切入,用跨文化传播中的理论去分析研究了我国本土文学跨文化传播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简单的古典文学开题报告范文二: 立论依据 (论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 研究意义 从研究对象的选择来看,废名不仅是现代中国文学的小说家和诗人,而且是重要的新诗理论家。他的新诗理论主要体现在上个世纪三十及四十年代在北大讲授新诗的讲稿及《新诗问答》上。废名以新诗与旧诗的对照为方法,以新诗的历时发展为线索,通过对具体诗作的选讲阐述了自己对新诗发展的独特意见。他的诗论在新诗批评史和新诗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地位。虽然研究者注意到了废名新诗理论的价值,但具体的研究往往停留在对诗论主张的阐释和理论来源的研究上,对废名诗论总体上把握的尝试相对较少,甚至对废名基本诗学主张还有误读之处。废名新诗理论研究中还有着相当的可发掘空间。 从论文切入角度来看,本文选择以 新诗要有诗的内容,散文的形式 展开对废名诗论的论述及特征意义的探寻。一方面, 诗的内容,散文的形式 是废名新诗理论的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通过这一命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的把握废名新诗理论。另一方面,目前研究者们并没有对废名这一新诗命题蕴含的意义做过全面的令人信服的解释。从废名本质对新诗的定义入手研究废名诗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从当下新诗及新诗理论的发展来看,新诗与传统诗歌的关系,新诗的自由与规则之间的角逐,至今仍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废名的新诗理论对于新诗相对于旧诗所具有新质,新诗相对于其他文体所具有的诗性有着独特的回答。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论争仍然有着启发性意义。因此,本文对废名新诗理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研究现状 平心而论,废名的作品及理论都是相当难懂的。在八十年代以前,中国大陆对废名的研究比较少。新时期的大陆的废名研究也是发端于且侧重于小说,废名诗论受到人们的关注更是在诗作研究之后。 (1)基本介绍及阐释研究 最初研究废名诗论的文章集中出现在1988年至1992年间,主要有陈振国的《简评废名诗论》、潘颂德的《简评废名论诗》、《冯文炳的诗论》以及冯健男的《废名谈诗和小说》。这些文章着眼于对废名诗论的大量引用和简单介绍上。此时 诗的内容,散文的形式 已被当做废名诗论的核心概念提出。而且诗的内容对作者情意的依赖及散文的形式对自由语言的要求已被研究者们所认识。随后孔占奎等人对废名新诗理论的研究则是停留在对废名诗论核心概念的解释上,他们发现 诗的内容 和突然涌现的充沛诗情的关系,对后来研究有一定意义。 (2)与中国传统诗歌(尤其是温李)和现代派诗作及胡适诗论的关系研究 邓程以废名诗论中对写实的强调为依据,将废名划为写实一派,且认为废名的写实主义诗论与胡适、陈独秀的理论一脉相承。这种看法自然是对废名诗论的一种误读。陈建军、江弱水则认为废名的新诗理论是对胡适理论的一种反拨和超越。 (3)意义研究 废名新诗理论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也逐渐被研究者们注意到。刘皓明从废名对波德莱尔精神上的继承及东方表现诗学的特殊性出发,认为废名的表现观具有捍卫表意的东方文字中心主义,对抗表音的西方语音中心主义的意义。西渡也高度评价了废名在新诗理论的地位,他认为新诗理论的完成是由胡适、废名、袁可嘉实现的。许霆称废名是 新诗现代品格的解说者 。 (4)综合研究 值得一提的还有何奎、陈时君、张墨研的硕士论文,其中最有价值的当属张墨研的硕士论文《废名诗学研究》(2015年)。该文在将废名诗作的细读与诗论解读结合的基础上,对废名诗学的价值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张墨研从 新诗的意义和策略 创作论与诗人身份 新诗的诗质 三个方面把握废名新诗理论的内在逻辑,并将废名诗论放在新诗发展的历时背景中阐释废名诗学对于新诗本体建构的意义。 通过以上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关于废名新诗理论的研究,国内的研究成果还是比较有限的。研究的不足和重复现象的使得空白点仍然存在,这也为本文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 附主要参考文献 (1)废名著作 废名:《废名讲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简单的古典文学开题报告范文精选3篇简单的古典文学开题报告范文精选3篇 废名:《废名诗集》,台北:新视野图书出版公司,2015年。 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废名:《桥、桃园》,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 废名:《莫须有先生传》,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废名:《竹林的故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废名:《废名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2)著作类 陈建军:《废名年谱》,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王光明:《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 张桃洲:《现代汉语的诗性空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姜涛:《 新诗集 与中国新诗的发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刘继业:《新诗的大众化与纯诗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潘颂德:《现代诗论40家》,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年。 王泽龙:《中国现代主义诗潮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 王珂:《百年新诗诗体建设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 杨匡汉:《中国新诗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 吕进:《中国现代诗体论》,重庆:重庆出版社,2015年。 杨四平:《中国新诗理论批评史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 邓程:《论新诗的出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美)奚密著,奚密,宋炳辉译:《现代汉诗:一九一七年以来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 (俄)瓦、康定斯基著,查立译:《论艺术的精神》,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吴奔星,李兴华:《胡适诗话》,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1年。 许霆:《中国现代主义诗学论稿》,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5年。 朱自清:《新诗杂话》,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 王力:《现代诗律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299 评论

CISSYZHANG74

汉语言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在毕业论文课题选定后,在研究工作开始之前,向导师作出是书面报告。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汉语言文学论文开题报告,希望能提供帮助。

篇一: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无为之教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一、选题的根据:

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1.传统语文教学使得师生在课堂中均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寻求一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成了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作者从新形势下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无为之教的策略,并研究了采取无为之教的原因,分析了当前课堂教学中无为之教实施的状况和原因,最后重点探讨了实施这一策略的原则和策略!

2.不可否认,迄今为止,完整、系统地用纯理论来论述无为之教的并不多见,但无为之教也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西方,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和儿童中心论以及中国孔子的“因材施教”法,老庄的“无为而治”和“北魏南李”(魏书生和李镇西)教学法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与无为之教相通或类似。笔者在详阅其它相关资料,并借鉴成功的教育典范的基础上,运用综合、提炼、类比等方法完成了此文的创作,意义深远!

二、研究内容:

拟将本文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阐释无为之教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第二部分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无为之教的必要性、优越性和可行性。

第三部分指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无为之教的现状及其造成现状的原因。

第四部分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无为之教的原则与策略。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教育实习)。

3.调查研究法。

(二)可行性分析

1.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

2.符合现代教育的“主导”、 “主体”理论

3.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外因辩证关系

4.成功的教改经验和先行者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四、进程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3/1--3/20 广泛搜集材料,确定论题范围,最终确定论题,撰写开题报告。进行开题报告,并认真听取答辩组老师的意见。

3/20--4/7 围绕选题,撰写提纲,并完成初稿,并交指导老师审阅。

4/7 --4/23 充分听取指导老师的建议后,修改论文,完成二稿。

4/23--4/30 在老师指导下,在二稿的基础上对论文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论文格式规范予以完善,基本定稿。

5/1以后 准备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

1.韦志成。语文课程教育学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熊生贵。理想的语文课 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3.张鹏举。颜振遥初中语文自学辅导教学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4.蔡澄清、张鹏举、陈军。蔡澄清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5.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陈梦稀。现代教育学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5

7.纪大海。教育漫语:现代教育生活的领悟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8.阎广华。“无为”而教:网络环境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另类”谋略[J]电化教育研究,2015

9.李镇西。民主与教育:一个中学教师对民主教育的思考[D]四川: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

10.B、A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篇二: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花开三生,情深缘浅--浅析网络小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写作艺术

flowers of three lives ,deep love bute good luck is shallow-- Research of the art of writing《the ten mile peach blossom of three life》

(1) 本选题研究现状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平台越来越开放,网络也越来越普及,国内自20世纪末,兴起一种文学新形势--网络文学,从而一发不可收拾。众多网络小说平台不断发展扩大,网络小说的门槛越来越低,玄幻、武侠、仙侠、言情、都市、历史、穿越等小说类型在网络小说中不断创造数量极为庞大的文学文本,甚至有一部分成为新的文学经典。纵观当今文学现象,网络文学的发展一日千里,而对于网络文学的研究还缺少系统而全面的论著,网络上也仅有文学爱好者进行简单对网络小说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

网络文学在数十年的光景中逐渐呈新型之势,发展成为巨大的.产业。据不完全统计,网络文学覆盖的读者已达2.74亿人、注册写手200多万人、市场年收入40多亿元。并且男频和女频不相上下,男频诸如起点中文网、幻剑书盟等,女频诸如红袖添香、锦江中文网等。本人所研究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虽然在言情小说中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也称不上巨著。然而它独有的写作艺术与文学模式,开创了仙侠言情体裁的一个新境界,为众多女性读者为之痴迷,并称之为“仙侠言情之红楼”,在心中的地位没有其他书可以比拟。因而选此为题。

(2)本选题的意义、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意义:自网络文学兴起以来,虽然大部分读者都为之喜爱,进行书评或者在贴吧论坛抒发意见看法,但是鲜少有人对新兴的网络小说文本进行具体的解读分析论述。因为这些小说没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也没有诸多作家学者的关注与认可,甚至在茫茫网络文学中一逝而过,但不能否认在数年之后,网络文学也能历经沉淀,出现耀眼的珍珠。因而算是较新的论文选题。

重点:本选题重在研究《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语言写作艺术特色,以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题目意义和在文中的体现,以及小说写作模式与叙述方式的独特性三个方面。

难点:怎样在没有任何研究资料的情况下,依据文学语言分析模式与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全面而有意义的研究。

创新点:能够脱离传统论文对于文学著作的研究仅限于经典传统或者大众认可的文学文本,关注网络文学,关注新型小说构成。

(3)论文的结构及简要说明

引言(研究背景及原因)

1.《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文学意义

2.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写作艺术研究

2.1《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语言艺术特色

2.1.1以诙谐写悲凉

2.1.2以无情衬有情

2.2《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结构艺术特色

2.2.1错杂但合理的倒叙

2.2.2繁复但合情的插叙

2.2.3三生三世的布局结构

2.3《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人物塑造特色

2.3.1有情却无情的白浅

2.3.2无情却有情的夜华

2.3.3形象生动的其他角色

3.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亮点与瑕疵

3.1创新点与亮点

3.2瑕疵与局限

4.总结

(4)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写作艺术剖析

2.《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折射出的内涵及意义

(5) 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课题研究步骤:

(a)查阅并研读相关资料及参考文献;

(b)撰写开题报告及上交审核;

(c)撰写本课题论文;

(d)修改提交审核。

2、课题研究方法措施:

(1)资料收集方法

除了图书外,数据资料的研究成果和结论对本课题的研究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资料收集的方法主要为上网查寻、借阅图书、查阅报刊杂志等。

(2)资料研究方法

结合图书馆图书与数字资源,搜集相关文章,然后进行筛选整理,归纳整和,总结已有的研究动态,分析得出结论和启示。

3、研究工作进度

第一阶段(20xx.12——20xx.2)

查阅并研读相关文献;在对相关文献资料熟练把握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xx.2——20xx.4)

研究资料、拟定论文写作结构;撰写论文初稿。

第三阶段(20xx.4——20xx.5)

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做论文修改,定稿。

357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开题报告主攻方向

    你看下这个,这个可以帮你理解开题报告怎么写,你要多看看。参考参考

    唔记得叫咩名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论文开题报告学生主要任务

    问题一:论文开题答辩需要准备什么?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 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

    白色棉袜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论文开题报告主要论点

    如何写论文 写下自己的想法是完善它的好方法。你可能发现自己的想法在纸上会变成一团糟。 写作是很痛苦的事情,但是当你越来越熟悉它的时候,就会很快了。如果你把它当作

    好食物一起分享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音乐学论文开题报告主要问题

    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综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以下是一篇关于音乐学专业毕业论

    萌萌cxm1004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人文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哈姆雷特》,是西方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人和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莎士比亚以他的深刻思想和精湛艺术,成功地塑造了哈姆雷特这样一个典型人物。四百年来

    毛毛爱囡囡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