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葡萄蛋蛋123
悲悯胸怀的呈现-—悲惨世界 薛介维 只要是法律与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一天,在文明昌盛时期因人为因素使人间变成地狱,并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福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只要-贫困使男人潦倒、饥饿使女人堕落、黑暗使小孩孱弱-这三个问题尚未获得解决;只要在某些地区还可能发生社会的毒害,换言之,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与悲惨,那么,像本书这样的作品,也许不会是没有用的吧!——维克多雨果 一八六二年一月一日于奥特维别墅 这是雨果在「悲惨世界」一书中所写的序文。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一八〇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出生于法国的Besancon(但是他认为巴黎是他「灵魂的出生地」),父亲曾经是拿破仑麾下的将军。他从幼年起就在各地旅行,少年时期,他的文学底子就相当厚实,对于各类学问也广泛地吸收,也很早下了决心要当文学家。他二十岁与青梅竹马的女友Ad e Foucher结婚,同年发表第一本诗集「颂歌集」(Odes et po ies diverses),开始了他的作家生涯。一八三一年,二十九岁的雨果发表了「巴黎圣母院(又译:钟楼怪人)」(Nortre Dame de Paris),这部小说生动地描绘了一四八二年法国的社会情形,也对人性的层面提出了严肃且深刻的问题。他接下来一部世界闻名的小说巨著,就是耗费十四年光阴,完成于一八六一年,也就是现在被改编为音乐剧,风靡全球数百万音乐人口的-「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 成功的改编 「悲惨世界」是一部大部头的小说,当年出版时厚达一千两百页,而依本地远景出版社钟文的译本,更是厚达五册共2119页,一百二十万字,这样一部时空背景横亘二十年的长篇小说,要将之改成三个多小时就演完的音乐剧,委实不易,但Claude-Michel Schberg与Alain Boublil两人却做到了。这算是两人第二次合作音乐剧,一九七三年他们曾经在巴黎推出「法国大革命」一剧,结果相当成功,一九八〇年两人再度推出「悲惨世界」,造成更大的轰动。伦敦音乐剧制作人Cameron Mackintosh认为这出剧相当有潜力,于是请了Kretzmer、Fenton与两位原作者合作,改编成伦敦与百老汇的英文版。一九八五年十月八日,「悲惨世界」在伦敦的巴比肯中心举行英文版的世界首演,推出之后佳评如潮,获得观众极大的回响,随后更在世界各地上演,至今仍然票房鼎盛。此外,「悲」剧也获得乐评青睐,夺得八项「东尼奖」,真可说是叫座又叫好了。 在书中,出狱后的冉阿让背负着囚犯的身份,饱受着他人的歧视。社会的不公与排斥,一点点的磨灭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过向善的信心。是慈悲为怀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无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无路的冉阿让。他不仅不计较冉阿让偷他的银器具,反而将那一对银制烛台送给了他并叮嘱道:“答应我一定要把这些钱用到好的地方。把这些银器卖掉,用这些钱让自己过得好一些。” 我开始深深的感悟到,原来,在当时那个无情的资本主义社会竟然也有这样的世外圣人存在,正是主教的宽大和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让,是他重新燃起了冉阿让心中那快熄灭的希望之火,使他彻底悔悟,开始新的生活。所以说,冉阿让的命运并不是永远都是那么的悲惨,悲惨的是那时候的整个世界观,就是因为有了主教这样的人,整个世界才有了救世主,整个世界才有可能在水生火热之中艰苦摸索前进。 在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让开始变得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得到人民的爱戴,摇身一变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长。 这一切得转变使我既倍感欣慰。从囚犯到市长,简直是天壤之别,这无疑是人性的巨大转变。 面对着穷困潦倒,世态炎凉,将会产生两种人:第一种是卑微低劣的人。他们丑陋、自私、贪婪的本性再也无法隐藏。就如书中的德纳第,他为了钱财不惜一切,一会声称是演员,一会儿又变成了画家,但他再高明也无论如何掩盖不住他丑陋本性的事实。 其实,在当今社会也不乏有一些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凭借职权贪污受贿者;在重大赛事中为得到好成绩而服用兴奋剂者;还有小到考试作弊的人…… 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做一个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伪装都将被识破,虚伪在事实面前只有被革灭。另一种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宽容的拥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让变得宽大、善良。正是那个慈悲为怀的心感化了冷酷、固执,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长沙威。 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所震撼。愿我们身边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愿他们像纯洁的天使般永远守护着人们心中那份慈悲为怀的心,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中来。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我们的生活,创造出一个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melodyhanhan
如果想做一个道德完善的人,需要经受很多考验,因为在人心中那个禽性的人会不断站出来试图掩盖每个人温良的本质,诱惑人要及时享乐。所以,当我们认识到自己内心的这种二重性,就不得不经常要进行道德的自我完善。
2. 不以暴力抗恶
这里或许可以看作利他主义的另一个表现: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
从统治者角度看,运用暴力是错误的,托尔斯泰在他的《复活》中反复强调:“要克服使人们饱受苦难的骇人听闻的罪恶,唯一可靠的办法,就是在上帝面前承认自己总是有罪的,因此既不应该惩罚别人,也无法纠正别人。”“腐化堕落的人想去纠正腐化堕落的人,并想用生硬的方法达到目的,结果是缺钱而贪财的人就以这种武力惩罚人和纠正人作为职业,自己却极度腐化堕落,同时又不断腐蚀受尽折磨的人。”“要永远饶恕一切人,要无数次地饶恕人,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无罪的人,可以惩罚或者纠正别人”。
3. 博爱
托尔斯泰认为,既然人人心中都是有罪孽的,因此人是不能通过惩罚和报复别人来消灭恶从而寻求自己的安宁,人人都没有这个权力。但是愤恨占据的人的内心而无法使其平静,那么获得安宁的另一个手段只能反其道而行,那就是“宽恕”。一旦宽恕别人,人就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面对一切不平等和不公正。
总之,作为19世纪人道主义一种新走向的代表性人物,雨果和托尔斯泰在趋同中又有着诸多差异。雨果赋予“勿以暴力抗恶”以更切实的“道德自我完善”内涵,认为“崇高的行为”高于一切,而托尔斯泰最终把这些完全融进基督教宗教当中,并彻底否定暴力革命的合理性,建构起了“托尔斯泰主义”。
参考文献 :
1、雨果 《悲惨世界》 北京出版社 1996.9
2、列夫·托尔斯泰 《复活》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4
阿迪思念
《悲惨世界》的作者维克多 雨果(1802—1885)是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他一生有60年时间从事文学创作,出版了诗集26部,小说20部,戏剧12部,理论著作21部,共79部作品.这些文学巨著构成了19世纪法国社会色彩斑斓的画面. 雨果于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贝藏松一个细工木匠的家庭.他的父亲参加了1789年资产阶级大革命,成为拿破仑部下的将军,是个共和党人.雨果幼年曾有过跟随父亲辗转异国的军旅生活.雨果的母亲是虔诚的宗教信徒,拥护波旁王朝,对少年雨果影响颇深. 雨果中学时代开始写诗.15岁那年,正值法兰西学士院征文,他作了《读书乐》一诗,因辱骂拿破仑是"蹂躏世界的暴君"而获得奖赏.当时夏多布里昂是红极一时的桂冠诗人,雨果极其崇拜他.1819年,雨果和他的兄弟欧仁,诗人维尼等合办了《保守文艺双周刊》,公开站在伪古典主义一边.他的第一部诗集《颂诗集》(1822),因歌颂君主政体和天主教,获得王室的年金赏赐.1826年以后,雨果在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影响下,尤其是在拜伦为希腊民族解放运动献身的英勇事迹和贝朗瑞民主主义诗歌的影响下,开始从保皇主义立场转到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立场. 1827年,雨果发表的《克伦威尔 序言》,明确标志了雨果政治立场和创作原则的转变.《序言》批判了束缚文艺发展的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主张给作家以充分的创作自由,要求扩大文艺创作的表现范围,并提出了"美丑对照"原则,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书.1830年2月,雨果的具有反封建色彩和新颖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剧本《爱尔那尼》上演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最终战胜了古典主义.雨果遂成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领袖. 183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是雨果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小说通过女主人公爱斯梅拉达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封建教会的黑暗,专制政权的残暴,赞扬了下层平民的正直善良和反抗精神.丰富的想像,怪诞的情节,鲜明的美丑对照是这部浪漫主义小说最显著的特色.30年代,雨果相继发表了诗集《秋叶集》(1831),《黄昏之歌》(1835),《心声集》(1837),《光与影》(1840),剧本《逍遥王》(1832),《吕克莱斯 波尔吉》(1833),《玛丽 都铎尔》(1833),《吕伊 布拉斯》(1838)等,这些作品揭露了社会黑暗,洋溢着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精神.1834年发表的中篇小说《穷汉克罗德》,提出工人犯罪的社会根源问题,这部作品是雨果长篇社会小说《悲惨世界》的前奏. 19世纪40年代,随着工人起义和共和党人起义的失败,以及金融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雨果逐渐与七月王朝妥协.1841年,他当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发表演说,拥护君主立宪制,反对共和政体.1843年,《卫戍官》上演失败.作为作家,雨果在文坛沉默了将近10年. 1848年6月革命后,雨果才重新坚定地站到共和主义立场上来.1851年,路易 波拿巴发动政变建立帝制,雨果因反对政变而被迫流亡国外长达19年之久. 流亡期间,雨果发表了抨击拿破仑第三独裁统治的政治讽刺诗集《惩罚集》(1853).1859年,雨果发表史诗《历史传说》第一卷,1883年发表了《历代传说》第二,三卷,作者要从神话,传说,历史中再现人类的发展过程,阐明人类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哲学观点.这部史诗不仅在雨果诗歌创作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而且是法国诗歌史上最杰出,最完善的抒情史诗之一. 19世纪60年代,雨果创作了3部重要的长篇小说: 《悲惨世界》(1862),《海上劳工》(1866)和《笑面人》(1869).这时期,雨果的创作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发展.长篇小说《悲惨世界》通过冉阿让,芳汀和珂赛特的不幸遭遇,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法律的残酷,道德的虚伪和下层平民生活的悲惨.同时,作品也宣扬了仁慈博爱可以杜绝罪恶,改造社会,拯救人类的人道主义思想.小说《海上劳工》描写了诺曼底渔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渔人吉利亚特以坚强意志和聪明才智战胜了海上的狂风恶浪和章鱼,暗礁,以及对待爱情的善良心地.《笑面人》是雨果流亡期间写的最后一部小说.小说以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英国社会为背景.主人公关伯伦是贵族后裔,从小落入人贩子之手,被毁容摧残,后来被心地善良的江湖客收为义子,靠卖艺为生.因偶然的机会,关伯伦得以恢复贵族爵位,但他拒绝这种"恩赐",宁愿回到他的患难与共的同伴那里去.之后因关伯伦所爱的瞎眼姑娘重病去世,他也投海而死.小说通过笑面人关伯伦一生的奇遇,揭露了英国贵族的残暴与腐败,同时热情歌颂了生活在社会底层人民的善良美德.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雨果回到巴黎,积极投入到反抗普鲁士侵略者的斗争中.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发生,起初雨果不理解,认为国难当头,不该发生内战.但公社失败后,他挺身而出,保护受迫害的公社社员. 雨果晚年创作力经久不衰.1872年发表诗集《凶年集》,反映了他在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起义时期的思想感情,其中有不少爱国主义的诗篇——谴责普鲁士军队的暴行,歌颂为国捐躯的将士,愤怒抗议屠杀公社社员和为他们辩护的诗篇. 1874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九三年》,是雨果最后一部重要的作品,描写1793年法兰西共和国军队镇压旺岱地区反革命叛乱的激烈斗争.共和国军队司令官郭文私自放了叛乱头目朗特纳克侯爵,因为后者是在逃窜时为了从火中救出3个小孩而被捕的.郭文因此违反了革命纪律,军事法庭判处他死刑.判决和执行死刑的是共和国军队政委西穆尔登,即郭文的老师.就在郭文被处决的同一瞬间,西穆尔登也开枪自杀了.作者在这里宣扬了"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的思想,幻想用人道主义手段来代替社会革命,把仁慈,博爱作为改造社会的药方,这明显地反映出作家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局限性. 1885年5月22日,雨果病逝于巴黎,整个法兰西为他举哀致敬. 在雨果卷帙浩繁的著作中,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杰作,标志着雨果创作的最高峰.小说的问世,进一步提高了雨果作为世界著名小说家的崇高地位.这部小说是雨果流亡在英属盖纳西岛时开始动笔的,前后花了17年时间,雨果自己称之为"社会的史诗". 雨果是以真实的故事作为蓝本而创作这部感人的小说的.1801年,有一个名叫彼埃尔 莫的农民,为饥饿所迫偷了一块面包,被判处5年徒刑.出狱后,由于他带着黄色身份证而找不到工作.雨果在这真实事件的基础上,经过精心构思,加工提炼,终于创作出这部具有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和巨大艺术感染力的宏伟巨著. 《悲惨世界》共分五部,每部又分若干卷,章,堪称一部长篇巨著二, 《悲惨世界》的内容 第一部芳汀 在法国南部的狄涅城,有一位名叫查理 佛朗沙 卞福汝 米里哀的主教.他过着节俭,淡泊的生活,却乐善好施.1815年10月初的一个黄昏,一个衣衫褴褛,疲劳不堪的中年男子来到卞福汝主教家请求借宿.他就是被释放的苦役犯冉阿让.他原是修剪树枝的散工.1796年冬天,他失业了.为了姐姐家7个忍饥挨饿的孩子,他在面包店偷了一个面包.为此,他被判处5年苦役.之后,他曾四次越狱,均遭失败,反加判了徒刑,直到19年刑满释放.因他带着黄色身份证,在出狱后的4天中,没有一个地方肯收留他过夜,尽管他也付得出宿费.卞福汝主教热情款待了他.但冉阿让夜间偷走了主教家的银餐具,被警察抓住押回对证,不料,主教说是自己送给他的,还把一对银烛台也给他,说: "您拿了这些银子,是为了去做一个诚实人用的……我赎的是您的灵魂,我把它从黑暗的思想和自暴自弃的精神里面救出来,交还给上帝." 冉阿让受卞福汝仁慈精神的感化,决心去恶向善,重新做人.1815年末,他来到法国北部海滨小城蒙特漪,改名马德兰.因他从大火中救出了警察局长的两个儿子,未经检查便定居下来.由于有关燃料工业中的一项发明,不到3年,他就成了蒙特漪的百万富翁.他开办工厂,兴办慈善事业,被拥戴为市长. 马德兰的工厂里有个名叫芳汀的女工.她15岁去巴黎做工时,被一个大学生始乱终弃,生下一个女儿,名叫珂赛特.芳汀把3岁的私生女儿寄养在孟费郿一个酒店主德纳弟家,自己到蒙特漪来干活,想靠勤劳和节俭养活自己和女儿.不料,爱管闲事的女工把芳汀生有私生女的事张扬出去,芳汀被工厂开除了.失业后的芳汀只得靠替人缝补衣服来维持生计.贪得无厌的德纳弟夫妇想尽办法勒索芳汀,把每月的寄养费由6法朗增加到15法朗,又写信说珂赛特需要冬天的衣服.芳汀无奈只得将一头金发剪掉卖了10法朗,买了一条绒线裙子寄去.过了不久,酒店主又写信说珂赛特患了腥红热,务必在8天之内寄上40法朗,芳汀只得将两颗雪白的门牙卖了.之后,德纳弟夫妇又写信说要100法朗,否则把珂赛特撵出去,芳汀走投无路,被迫沦为妓女,还染上了致命的肺病. 1823年1月,一个雪后的夜晚,一个纨袴子弟对着芳汀喷烟雾,又把雪洒到她裸露的肩膀上.芳汀忍无可忍用指甲抓破了那个侮辱他的花花公子,被警察沙威逮捕,理由是"一个娼妓竟敢冒犯一个绅士".马德兰目睹了事件经过,出面干预解救了芳汀,把她安顿在厂房疗养室治病,并答应把芳汀的女儿接来. 蒙特漪新来的警官沙威,曾在关押冉阿让的监狱当过看守.一次,他看到马德兰市长不顾自身安危,用背掮起满载的马车,救出了压在车下的割风老伯,他便怀疑这个市长就是力大无穷的苦役犯冉阿让,开始暗中侦察.这时有个名叫商马弟的工人,由于拾了带有苹果的树枝被当作窃贼关进监狱.此人长得很像冉阿让,高等法院误将他当作冉阿让即将开庭审判.冉阿让知道此事后,凭良心不愿别人为自己无辜受累,便星夜兼程赶到阿拉斯高等法院自首,回来等候逮捕.正当冉阿让看望病危中的芳汀,准备去孟费郿接回珂赛特时,沙威奉命赶到,就在芳汀病榻前逮捕了冉阿让,芳汀当场惊吓而死.冉阿让告慰死者,一定要把珂赛特抚养长大.沙威把冉阿让投入监狱,当夜,冉阿让折断监狱的铁条逃走. 第二部珂赛特 1823年7月,冉阿让利用越狱出来的三四天时间,从银行提取了五六十万法郎的巨款,把它秘密藏到孟费郿的森林里.当他准备乘车离开时,他被捕了,被判处终身苦役. 1823年11月,冉阿让在战舰阿利雍号服苦役.一天,一个海员在数丈高的桅杆上掉下来,两手抓住绳环悬在半空.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见一个穿红衣,戴绿帽的苦役犯迅速爬上桅杆上救了他.正当围观的人鼓噪喝彩的时候,突然,搭救海员的苦役犯跌入海里,经打捞不见尸首.这个苦役犯的号码是九四三,他就是冉阿让. 在圣诞节的晚上,冉阿让出现在孟费郿.在森林的泉水边,8岁的珂赛特提着一个大水桶走一步停一下.冉阿让默默地帮她把水提到家里. 酒店主德纳弟是个刁钻狠毒,贪财爱利的家伙.他原是法军的中士,在滑铁卢战场上偷盗死尸身上的钱物,不料把受伤的军官彭眉胥救活了.德纳弟靠盗尸所得,在孟费郿开了一家小酒店.这次,他要冉阿让拿出1500法郎,才让他领走珂赛特. 冉阿让带珂赛特隐居在巴黎最僻静的一个叫戈尔博的老屋里,二房东窥视到冉阿让很有钱,便张扬出去.这时,沙威已闻讯跟踪到巴黎.冉阿让赶紧携带珂赛特逃离.一天夜晚,沙威带着巡逻兵追捕冉阿让,堵住了他们的退路.冉阿让急中生智,施展了他的绝招,带着珂赛特翻墙逃出一座修道院,正巧遇到在这里当园丁的割风老伯.他为了报答马德兰市长的救命之恩,谎称冉阿让是自己的兄弟,要求修道院同意让冉阿让帮助修理花园.从此,冉阿让改名为羽尔迪姆 割风,带着珂赛特在修道院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第三部马吕斯 1831年割风老伯去世后,冉阿让带着珂赛特移居到普吕梅街.冉阿让把自己装扮成一个靠年息生活的退休资产者,常访贫问苦,广施善行.为了让珂赛特高兴,他们经常到卢森堡公园散步.后来有个温文尔雅的贵族青年老在远处盯着珂赛特,冉阿让出于谨慎,不再去那公园. 这个贵族青年叫马吕斯,他的父亲就是在滑铁卢战场上受重伤的上校彭眉胥.马吕斯由外祖父吉诺曼抚养长大.吉诺曼是个顽固的保王党人,由于政治信仰不同,一直歧视女婿.彭眉胥去世时一无所有,只给儿子留下一张纸条,正面写着由于他作战英勇,被封为男爵,反面又要求儿子寻找和报答曾经救过父亲一命的恩人德纳弟.马吕斯了解到父亲生前的为人和对自己的挚爱,思想信仰的改变导致他与外祖父的决裂.马吕斯只身来到巴黎寻访德纳弟的下落,正好住在冉阿让住过的戈尔博老屋里,靠作广告,翻译文章维持生计,同时参加了共和派的秘密组织"A.B.C之友社".之后,他在卢森堡公园时常遇到"父女"俩,且暗恋上容貌秀美的"女儿"珂赛特.但他不知道常与少女一起散步的白发老人的名字,便私下称他为勒布朗先生. 这时,破产了的德纳弟也来到巴黎,改名为容特尔德,以乞讨,和偷盗为生,就住在马吕斯隔壁.冉阿让没有识破他,相反,还拿出钱来救济他一家.而德纳弟已认出这个行善济贫的白发老人就是领走珂赛特的冉阿让,便勾结匪帮设下圈套,要勒索冉阿让20万法郎.马吕斯从墙缝中发现了这一阴谋,一边报警,一边想方设法通知勒布朗先生.作恶多端的容特尔德一伙被警方逮捕,而"父女"俩也逃到另处躲藏,杳无音讯了. 马吕斯好不容易找到珂赛特的住处.这对年轻人常在僻静的花园幽会,倾诉衷情.相隔多年后马吕斯第一次回家,请求外祖父同意他和珂赛特结婚.吉诺曼询问珂赛特的经济情况后,便不同意这门婚事.马吕斯愤然离去. 第四部布留墨街的恋歌与圣但尼斯街的史诗 1832年6月5日,巴黎人民因政府镇压共和党人马克的出殡而爆发了起义.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都参加了战斗的行列.马吕斯也参加了圣但尼斯街的街垒战. 这时,冉阿让为了躲避警探的追捕,迁到布留墨街居住.在街垒被围困的情况下,马吕斯让参加战斗的流浪儿伽弗洛什送去一信,不料信落到了冉阿让手上.冉阿让决心成全年轻人的幸福.他只身潜入圣但尼斯街垒中,暗中救助马吕斯.不料,在那里遇到被起义者逮捕并判处死刑的侦探沙威.冉阿让提出要亲自枪决这个鹰犬,但结果他以德报怨,私下放走了沙威. 圣但尼斯街的战斗打得非常激烈,起义者表现得非常勇敢.80岁的老翁马贝夫在紧急关头高举红旗登上台阶,高喊着"革命万岁!""共和万岁!"的口号,牺牲在政府军的枪弹之下,街垒战的指挥安灼拉称赞他说: "这便是我们的旗帜."由于反动势力的血腥镇压,共和党人在圣但尼斯街头的起义失败了. 第五部冉阿让共和党人的起义仍在继续.到了第四天,守卫大庙郊区街垒的80名起义者全部英勇牺牲了.在圣安东尼街垒区,参加战斗的三分之二的起义者已经倒下,眼看着子弹用尽,流浪儿伽弗洛什冲出街垒,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一边唱着歌,一边在死尸之间搜集子弹,最后饮弹身亡.起义军的领袖安灼拉一边慷慨激昂地鼓励斗志,一边身先士卒地冲锋在前,在弹尽之后,还用枪柄击倒了几个敌人,最后英勇牺牲. 在起义遭到惨重失败的时刻,冉阿让背着受重伤昏厥过去的马吕斯潜入地下水道,想从迷宫般的下水道逃命.不料,在通向赛纳河的出口处遇到德纳弟.后者以为冉阿让图财害命,要他把死尸扔到河里,二人分赃.此事被跟踪追捕的沙威发现,冉阿让被逮捕了.但沙威有感于冉阿让的仁慈心肠,突然良心发现,允许冉阿让把受伤的马吕斯送到外祖父家.放走他们之后,沙威陷于职责与道德的矛盾苦闷之中,最终投塞纳河自尽了. 马吕斯在外祖父家养伤.垂暮之年的吉诺曼终于改变了自己的政治信念,与外孙和解,而且同意了马吕斯与珂赛特的婚事.冉阿让拿出58万法郎的存款作为珂赛特的陪嫁.1833年2月16日,马吕斯和珂赛特举行了婚礼.冉阿让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第二天向马吕斯说出了自己真实的身份.马吕斯受传统观念的支配,认为冉阿让是个盗窃犯,怕他的钱来路不正,于是嫌弃和怠慢他.冉阿让带着一颗被伤害的心孤独地离开他们. 这时,诡计多端的德纳弟打听到在塞纳河出口处遇见的那个"图财害命"的人,正是从前"拐走"珂赛特的冉阿让.他化名来向马吕斯出卖"秘密",想以此来敲诈一笔钱.不料事与愿违,马吕斯终于知道搭救自己性命的恩人就是冉阿让.马吕斯决定把冉阿让接来与他们同住.可是等他们寻访到冉阿让时,老人已到了弥留之际.他把珂赛特离开德纳弟家时穿的一套旧衣衫和卞福汝主教送给自己的一对银烛台交给珂赛特,对他说: "我不知道,那给我烛台的人在天国是不是对我满意."马吕斯和珂赛特跪在他床前,握着他的手.冉阿让带着微笑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三,《悲惨世界》的思想与艺术 《悲惨世界》以拿破仑滑铁卢战役,波旁王朝复辟,七月王朝建立和覆灭以及共和党人起义这一系列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描写冉阿让,芳汀和珂赛特的悲惨遭遇,真实地展现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小说描写了黑暗的监狱,阴森的修道院,保皇派的沙龙和凄凉的贫民窟,塑造了众多的人物,上至拿破仑,将军,绅士,下至乞丐,妓女,几乎包括了各个阶层的代表,组成了一幅法国社会的缩影.小说写出了统治者的冷酷,贵族的傲慢,小市民的贪婪和工人的贫困,热情赞扬了可歌可泣的群众性的起义斗争,歌颂了浴血奋战的共和主义英雄.这些都反映了雨果进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同时使这部小说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小说对社会下层人民的不幸遭遇表示真挚的同情.雨果在小说"自序"中写道: "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女子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得不到解决……那么,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用的."作者正是通过作品中冉阿让,芳汀,珂赛特等人受压迫,受歧视,受欺凌的悲惨命运来表达这一思想的.冉阿让本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工人,只因不忍目睹外甥们的饥饿哀号而偷了一个面包,竟被判处19年苦役.出狱后,他改恶从善,救济穷人,一心为他人谋福利,却始终无法逃脱司法机构的追缉,逼得他隐姓埋名,东躲西藏.芳汀原是一个天真纯洁的姑娘,在巴黎打工时,被一大学生玩弄并遗弃.她独自吞食了"爱情"的苦果——抚养私生女珂赛特.芳汀力图靠勤劳节俭来维持生计,但不仅受到房东,店主的,还遭到流氓的勒索,包工的盘剥,债主的催逼和工厂的解雇.为了抚养珂赛特,被迫卖掉自己漂亮的金发和洁白的牙齿,甚至出卖肉体.芳汀忍辱负重还不足以摆脱困境,最后含恨而死.她的女儿珂赛特从小就遭受人间苦难,倍受德纳弟夫妇的虐待和摧残,过着饥寒交迫的奴隶般的生活.小说还描写了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冉阿让姐姐一家人,以及流浪儿伽弗洛什与巴黎贫民窟的穷人们,对广大处在社会底层"受苦的人们"来说,现代社会只是个大地狱.雨果满怀同情地描写了他们所受的压迫和悲惨遭遇,以此来揭露拿破仑帝国后期到七月王朝初期将近半个世纪法国社会的黑暗. 小说还愤怒地控诉了造成悲惨世界的原因——万恶的剥削制度,不公平的法律制度和陈腐的道德观念.雨果认为,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根源,不在于个人而在于社会.现代社会的"文明",用"一种凶残却又平和,安详而又苛刻的无可言状的态度践踏和蹂躏下层人民".冉阿让"愿意工作,但他缺少工作,他愿意劳动,而缺少面包",为饥饿所逼偷了一个面包,竟被不断地加判刑罚,徒刑长达19年之久.获释后,充满偏见的社会又将他拒之门外.无辜的商马弟路过田野,拾了一根带有苹果的树枝,就被指控为盗窃犯和逃跑的苦役犯,差点被判处终身苦役.沦落为妓女的芳汀无故受到一位绅士的欺凌和侮辱,却被警方判处6个月的监禁.小说通过冉阿让的不幸遭遇,揭示了资产阶级法律是造成和加重社会犯罪的原因,是扼杀人们善良天性的刽子手;通过商马弟事件,谴责了资产阶级法律的荒谬: 法庭纯粹是"拼凑罪行的地方";通过芳汀的不幸,揭露了法律的本质不过是维护上层人物荣誉和利益,专门压迫和摧残下层人民的一种工具而已.作品对资产阶级法律的憎恨,还通过沙威这个奴性十足,冷酷残忍的警官表现出来.在雨果笔下,沙威是资产阶级法律的化身,司法机构的鹰犬.他像幽灵似地追捕和扼杀生活中善良和美的事物,让恐怖的阴影时时笼罩着冉阿让,芳汀这些不幸者,他拼凑罪名把穷人推向水深火热之中,却竭力庇护真正有罪的贵族和绅士.在《悲惨世界》中,雨果无情地撕去了资产阶级法律和道德虚假的外衣.与此同时,小说还通过酒店主德纳弟夫妇的罪恶行径来揭露贪婪,自私,狠毒的商人习气和腐败的社会道德.德纳弟夫妇的信条是"自私是人间的法律","黄金是自然的吸铁石".为了追逐金钱,他们虐待珂赛特,勒索芳汀,向警方告发冉阿让的行踪,行凶抢劫,谋财害命,无恶不作.他们是社会渣滓和败类的代表及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象征. 小说满腔热情地歌颂了巴黎人民反抗七月王朝的英勇斗争,生动地描写了1832年巴黎街垒战惊心动魄和鼓舞人心的战斗场面,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共和主义英雄形象.在雨果笔下,参加街垒战的起义者群情激奋,严阵以待.他们虽然衣衫破旧,遍体创伤,但为了未来不再有饥荒,失业,穷困,"也不再有断头台,匕首,厮杀和现实世界里一切意外的暴行",他们冲锋陷阵,不怕牺牲.当街垒上的红旗被政府军的排枪打倒时,80岁高龄的马贝夫老爹自告奋勇爬出街垒,勇敢地升起红旗,牺牲前还高呼: "革命万岁!共和国万岁!"当起义军缺少子弹时,11岁的流浪儿伽弗洛什冒着枪林弹雨,冲出街垒去搜寻子弹.起义军领袖安灼拉在革命面临危机的时刻,表现出坚定的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一边发表演说鼓舞斗志,一边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他们都是反抗君主政体,具有献身精神的英雄.小说中关于1832年6月共和党人起义的描写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但是,雨果从人道主义思想出发,把各种社会矛盾归结为人类道德善与恶的斗争,认为"宽恕,仁慈,博爱"是解决社会弊病的灵丹妙药.这一思想主要是通过卞福汝主教和沙威警官对冉阿让人生道路的不同影响以及改恶从善后的冉阿让的一系列善行来体现的. 品貌不凡的卞福汝主教是作者"宽恕,仁慈,博爱"思想的化身.受刑狱迫害的冉阿让获释后为了报复社会,盗窃习性不改,偷走了主教家的一套银餐具,路上还抢走了捅烟囱小孩的一枚银币.可是,卞福汝主教以德报怨,不但不责怪,反而为他掩饰,并鼓励他"去做一个诚实的人".冉阿让在主教宽恕,仁慈精神的感召下,人性复苏,一心向善,成为一个理想化的道德家和慈善家.而警官沙威是凶狠,残暴的资产阶级法律的象征,他像毒蛇一样跟踪追捕着冉阿让.不公正的法律,"坏的监狱"反而使本性善良的冉阿让变得凶狠.小说旨在揭示: 不公正的资产阶级法律只能使人心堕落,性格扭曲;而道德感化才能使人性复归.改恶从善后的冉阿让济贫扶困,乐善好施,振兴事业,造福市民,使整个蒙特漪充满欣欣向荣的景象.昔日的苦役犯成了受人尊敬的慈善家.冉阿让"最高的圣德就是为别人着想".他救割风于车下,助芳汀于垂危,甘冒风险解救珂赛特,为使商马弟免遭不幸,宁可弃市长高位去法院自首.当警方"鹰犬"沙威将被起义者枪决的关键时刻,冉阿让对追捕他大半辈子的沙威不计前嫌,宽宏大量地放了他.最后,这个冷酷无情的刽子手也被冉阿让的宽恕和仁慈精神所感化.小说意在宣扬善对恶的胜利.在这种"爱"优于"恨","仁慈"胜于"邪恶"的人道主义思想指导下,贪婪成性的德纳弟终系囹圄,而冉阿让以自己的善德善行改造社会,感化一切人,甚至包括仇人.雨果把道德感化及"宽恕,仁慈,博爱"当作改造社会的灵丹妙药,这正体现了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悲惨世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小说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社会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如滑铁卢战役,七月王朝覆灭和共和党人六月起义,生动地描写了冉阿让受迫害的经历,芳汀的悲惨遭遇和珂赛特的童年苦难,从首都巴黎写到偏僻的外省,从法庭监狱写到修道院坟场,规模宏大,内容极其丰富. 同时,《悲惨世界》也是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说. 在人物塑造上,雨果遵循浪漫主义"美丑对照"的原则,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加以夸张,成功地塑造了营垒分明的两种类型的人物: 一类是品德高尚,善良的理想人物,如卞福汝主教,冉阿让,芳汀,街垒战中的马贝夫老爹,流浪儿伽弗洛什,真诚义军领袖安灼拉等;另一类是灵魂卑鄙,丑恶的反面人物,如沙威,德纳弟夫妇等.这两类人物相互映衬,相互对照,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突出.同时,作者采用在对待同一人物或同一事件上,两类人物的不同态度,来形成鲜明的对照: 对芳汀受绅士侮辱这一事件,沙威强加罪名追究处罚,而冉阿让出面干预救助;对在街垒战中受伤的马吕斯,冉阿让冒着生命危险鼎力相救,而德纳弟乘人之危敲诈勒索……这种鲜明的"美丑对照",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并引起读者强烈的爱憎. 小说情节曲折离奇,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小说不仅描写了冉阿让从苦役犯到富翁,市长的非凡经历,而且还描写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场面: 例如,冉阿让果断地砸断脚上的铁链,攀上阿利雍号战舰的索梯,去救悬在战舰桅杆顶端的水手,正当围观者期盼着这个救人英雄安全返回时,突然桅杆一晃,救人者坠入海中不见踪影.这个惊险的场面扣人心弦,又造成悬念,跌宕起伏.圣诞节的黑夜,冉阿让悄然出现在穷乡僻壤的密林中.之后,他带着珂赛特出现在巴黎,被装扮成乞丐的密探跟踪,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背负珂赛特利用灯杆爬上高墙,跳入修道院隐身,正巧遇到割风老伯,又躺进棺材被抬进墓地而后脱险等惊心动魄的情节.又如,冉阿让为了解救无辜者商马弟,在法庭上公开承认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事后发现一夜的思想斗争竟使他的头发全部变白了,这又不失浪漫主义的夸张.有些情节既曲折离奇,又有偶然巧合,富有戏剧性: 如描写冉阿让具有超人的体力,他用背部顶起一辆载重马车,救出被压在车下的割风;他背负受伤的马吕斯从巴黎地下水道出逃时,正巧遇到跟踪而至的德纳弟和沙威等情节,使小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小说的语言丰富,生动而富有变化.时而是娓娓动听的叙述,时而是慷慨激昂的说教,时而是辛辣的嘲讽,时而是富有诗意的深思.隐喻性,成语格言式的句子,构成了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悲惨世界》是雨果小说创作中的桂冠,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列夫 托尔斯泰认为它是法国最优秀的作品.作为一部世界名著,《悲惨世界》至今仍享有极高的声誉,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抱歉,偶大学时是学数学的,汉语言毕业论文确实不知道如何写。但我想,道德即文章,用良知去做文章便好。一个进步的时代总有一种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社会总有一种积极的
就艺术表现形式而言,悲剧,首先给我们带来的是心灵的压抑与震撼,将我们带入了与生俱来的一切关于主观之外的思考,这种悲剧无疑是悲壮而凄婉的。从艺术表现的主观思维方式
就日本大地震来说。从经济方面,由于日本地震影响到了福岛核电站,可以写日本的核能源危机和世界性的核恐慌;还有就是日本地震之后同样受到重创的就是汽车工业,也可从这方
“必须要有参考文献的格式哦 还要附上原文里面套用的话语”你找人写算了懒成这样~~
悲悯胸怀的呈现-—悲惨世界 薛介维 只要是法律与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一天,在文明昌盛时期因人为因素使人间变成地狱,并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福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