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子郭郭
元末,百姓震荡,元政府之严苛,太祖本庶民,因逢大旱,家中父母兄弟继死。后之为僧,要过饭,后加入郭子兴之兵,始带兵击战。不知何故,朱元璋持兵之强,少不习法,亦不读书。而后朱元璋势力愈大。郭子兴不复信任,始疑之,朱元璋遂领汤,常遇春等自立。再后,中原仅四方势力,一为元之蒙古人,二是士诚,三是陈友谅,四是朱元璋。其实诸势皆在夹缝中求生。朱元璋趁机扩大实力,遂屠灭陈友谅,伐蒙元,建立大明。大明建之初尚半壁江山。太祖率军北伐,将蒙古逐出中原。一统天下。国家建立之初,诸方所定,而朱元璋手下大将开始邀功,或贪污。太祖诛功臣者亦原因在此。后太祖严惩贪腐。过于严苛。百姓虽稳,而不寒而栗。
杨枝甘露儿
中国古代战争史有个奇怪的现象,南北对抗时往往是北方政权吞并南方,南方能击败北方的例子少得可伶,整个历史只有朱元璋从南向北统一天下。南北对峙时为什么是北方兼并南方?这个问题暂且不论,朱元璋能够从南向北统一天下,与其说是他能力超凡,还不如说是元朝廷自作自受。
以元朝廷的治理状况来说,能享国九十多年已经超级幸运了。元末有句谚语“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并不是因为红巾军有多厉害,对元朝廷造成了多大冲击,而是元朝廷当时已经半截身子入土了。立国时蒙古铁骑闻名天下,可是元末时的战斗力降为负值,虽然宋朝武力不行,但是禁军好歹经受女真人进攻才崩溃,而元军却被红巾军吓的炸营。
蒙古人尚且如此,其帐下的“色目人”更不用说,被红巾军打得东窜西跳。除了孛罗帖木儿等少数还有血性的蒙古汉子外,元朝廷就靠着汉人和汉化蒙古军阀扛着,比如李察罕和干儿子王保保。局面都这样了,可是元朝廷还在内讧,就在李察罕攻下汴梁,红巾军被压得死死的时候,朝堂上皇帝党和太子党相互攻击,连带着下面的人也开始亮刀子。
李察罕和王保保一系属于太子党,孛罗帖木儿则属于皇帝党。就在这个时候,远在南方的朱元璋和陈友谅开战了,孛罗帖木儿想要南征,打算趁着吴汉交战时一鼓作气平定南方,可是奏折在朝堂上被拒绝。公元1364年,当朱元璋灭掉陈友谅,南方基本统一的时候,孛罗帖木儿和王保保却代表皇帝和太子,在大都周围相互殴斗。
元朝廷内部数次交战,最后以孛罗帖木儿的胜利告终,王保保和太子躲到太原。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公元1365年,孛罗帖木儿竟然被他保护的元顺帝暗杀,人头被送到太原,元顺帝父子抱头痛哭,重归于好。(影视剧《倚天屠龙记》中赵敏的哥哥就是王保保,虽然在里面并不重要,可是历史上却是了不起的人物,被朱元璋誉为“天下奇男子”。)
孛罗帖木儿去世后,王保保一家独大,坐镇河南,对元朝廷甚至颐指气使。可是这时候王保保的局面也很尴尬,明军很厉害,不敢南下进攻;想讨伐割据关陕的李思齐等军阀,可他们也不是吃素的,再加上元朝廷的挑拨,煽动王保保部下与他为敌,一时间河南乱成一锅粥,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王保保不得不放弃河南,退守山西。
远在南方的朱元璋看到这一切后都无语了,当初进攻陈友谅吞并荆湘的时候,还提心吊胆,担心元军会打过来,于是拼命地“高筑墙广积粮”。结果整整过了五年,元朝廷没有派一兵一卒下江南,当朱元璋平了陈友谅,灭了张士诚,吞了方国珍,儿子都生了五六个,元朝廷不但不攻击,反而快把自己玩垮了。
公元1368年,朱元璋觉得时候到了,于是下令徐达和常遇春率军25万,沿着淮河北上,直指中原。中原各路元军闻讯后作鸟兽散,明军长驱直入,平汴梁入洛阳,北上兵锋直指元大都。在山西的王保保挣扎了一下,但还是被徐达击败,逃出塞外。不久,除云南和辽东外,长城内的所有领土都归明朝,朱元璋就这样完成了从南向北的统一。
参考文献:《元史》
使用工具:wps2019 1、新建一个word文档,演示使用一篇参考文献还未编号的文章。 2、选中参考文献下的文字,选择“开始”下的编号项,再选择下方的“自定义
关于松树的诗句1、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李白《南轩松》2、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苏轼《送杭州进士诗叙》3、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
1、参考文献只列出已经发表的有影响的参考文献,尽量不要使用未发表的数据和摘要。2、在投稿之前要对照所有的文献原始出处,仔细检查参考文献内容,最好做校对检查。3、
问题一:直接引用什么意思,举例说明!!! 直接引语 (把那个人说的话照搬) 李明说:“我是个学生”。 Li Ming said,I am a stud
关于论文中的参考文献该如何引用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一个构成部分,其引用原则是,用你自己的语言来总结其他作者的研究 发现,然后注明引用的出处。在一篇论文中,引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