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09

黄某某007luffy
首页 > 期刊论文 > 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性学习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胖蟹爪爪

已采纳

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中各个成员的信仰、观念、风俗、行为、社会习惯等的总和。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依靠。从学习英语我们可以看出使用该语言的社会文化,看到西方的自然环境、生产劳动、历史典故等。汉英语言丰富多彩,中西文化更是博大精深,通过对比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确对语言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本人的一些简单见解:一、自然环境。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夏日炎炎”、“火辣夏日”,夏天总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而在莎翁的一首十四行诗中却有这样的诗句,Shall I compare there to a Summers day ? / Than are more temperate . (我能不能拿夏天同你相比?/你啊,比夏天来得可爱。)诗人把情人比作夏天,可爱而温煦。“夏天”带给中国人和英国人的联想竟是如此的迥异。原因就在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中国位于亚洲大陆,属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天最明显的特征是骄阳艳火,炎热难熬。而英国位于北温带,属海洋性气候,夏天明媚温和,令人惬意。当然,还有许多例子,例如,在汉语中的“东风”,使人想到温暖和煦,西风则有种寒风刺骨的味道,而在西方则相反。二、生产劳动。英语中与水产、航船有关的词语非常多,如fish in the air(缘木求鱼)、an add fish(怪人)、miss the boat(错过机会)等。汉语中这类词语就少得多。原因在于英语四周环水,水产捕捞业与航海业在其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故而多此类词语。而在中国只有沿海地区才有渔民结网捕鱼,所以该类词语相对较少。要表达“用体力负运东西”的动词在汉语中有许多,如“扛、荷、挑、担、抬、背、驮、负”等, 每个词都有一定的负运的东西与之相适应(如,挑土、担水、提箱子),真是细密之极。在英语中却只有一个carry来泛指这个动作。汉语之所以将这个动词细加区分,大概因为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体力劳动特别多的缘故。汉语中我们会遇到“像老黄牛一样干活”、“气壮如牛”等词,英语中要表达同样的意思,会说would like a horse , as strong as a horse , flog a willing horse 。为什么汉语用“牛”而英语用horse呢?答案是中国人向来用牛耕地,早期英国人却用马来耕作。牛和马在生产过程中分别分成了两国人的好帮手,博得的人们的好感,词语中也就有了如上说法。三、历史典故。用典是每个民族日常交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常在不自觉间运用出于各民族文化遗产的典故。中国人的典故多源于《红楼梦》等四大名著、民间传说神话以及中国传统的体育娱乐项目,如象棋、戏剧等。而西方典故多出于莎士比亚戏剧和以后英美文学中的许多其他人物或名称,希腊、罗马神话、圣经中的人物与事件以及传统的体育项目,如美国的棒球等。通过语言对比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人们会对双方文化有更深的理解,这反过来有助于我们掌握这两种语言,增强使用规范语言的意识。 就这个吧

138 评论

reviveanna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与一般的宗教相比较,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在于它从哲学、科学的角度上揭示宇宙、社会、人生的本质和意义的,既是充分说理的,又可以让人进行实证,这些内容不是一般宗教能随便解释得了的。所以,它与一般的宗教是不同的,它的魅力在于比一般的宗教更具有说服力的。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 第二节 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 第四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功能 第五节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和意义

162 评论

Alice兔籽宝宝

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始终处于开放的情境之中,用类似于史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探索,以培养能力和态度的学习活动。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以传授为方式。这种学习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要。信息时代要求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位。采用以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基本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我们认为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形成自觉的、习惯性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具有历史研究所要求的立场观点、方式方法的属性。因此,我们围绕历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式和能力,制定了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即围绕获取史料和整理史料的方法和能力,研究史料的立场、观点及其方法和能力,表达研究成果的方式和能力等制定了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目标。一、获取史料和整理史料的目标1.能够获取不同形式的史料文字、文物、图片、音像、民俗、口传等2.能从多渠道获得史料图书馆、博物馆、历史遗址、当事人、互联网等3.能按时空坐标整理史料4.能按史料特性整理史料数据表格、图像归类、文义逻辑等二、研究史料目标1.识记史料、鉴别史料的能力2.诠释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3.获取史料信息、评价史料的能力4.应用史料、得出结论的能力三、掌握史学理论目标(最主要者)1.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的能力2.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的能力3.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的能力4.运用个别与一般关系的能力四、表述研究成果目标1.口语表达能力2.文字表达能力3.模拟表达能力4.电子动画表达能力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其过程和情感方面还有目标要求。因为这些目标要求是各科研究性学习所共有的,所以,在此没有列出。为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我们采用了“三课”结合搞“研究”的方略。“三课”是指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三种类型;课程类、课题类和课堂类。课程类,是指将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采用集会讲座的形式,介绍史学研究的一般方式方法,介绍某些著名史学家研究问题的具体过程、成果及对时代发展的重大意义和重大影响;让学生自找科学家、史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们的传记性的书籍和文章进行阅读,从中编辑出他们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小故事,并对此进行交流和评点。开设这一课程,让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导引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之门。这个课程,每学期安排l~2次讲座,每次讲座1~2个课时。让学生编辑小故事的时间,与其他学科研究性学习课程对学生的实践性要求一样,都放在每周一节的研究性学习课中,具体科目由学生自己决定。课题类,是指以历史学科领域内的某些特定问题作为专题,在开放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类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内容,可以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来源于教材内部;二是既来源于教材内部,又来源于相应的教材外部;三是除了来源于历史学科领域,还来源于非历史学科领域。因为历史学科本身的综合性强,在研究某些历史课题时,往往要涉及其他学科,如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作为课题研究,就必然要涉及地理环境、人口分布等问题。所以在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类的学习方式中,必然要遇到第三种跨学科类型的课题。课题,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结合地方资源拟定;学生也可以自己拟定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组成若干个课题小组,利用每周一节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和节假日时间,不受课堂空间限制,搜集、整理、研究史料,在规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方式交流成果。课题类研究性学习,每学期每小组至少做一个课题,交流一次成果。通过课题类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自主地开辟了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通过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深化了学科知识,也学习了他科知识,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有利于达到前文所述的研究性学习目标。

259 评论

棉花糖夫人

cccccccccc

187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发展论文

    传统 文化 是在特定的民族或群体在生产及生活实践中,人们不断 总结 并创造的智力成果、具有鲜明的文化标志。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传统文化的

    混世金粉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论文

    中国文论传统及其现代命运 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体系与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特征密切相关。可以说,作为文学观念之理论化形态的文论话语乃是文人士大夫精神世界的直接体现

    姜大大夫人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国春节传统文化论文研究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节日前,就在门脸上贴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当春姑娘来到门口时,会念一遍寄托新一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一念,好运真的来了。同样寓意的事

    芥末生煎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中国传统体育竞技化研究论文

    耐久跑无痛苦练习课堂中运用的初探 摘要 中学男子1000米跑、女子800米是中学体育锻炼中不可少的一个主要项目,耐久跑练习对增强学生体质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因为它

    情感白羊座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研究论文

    浅析中国历代服饰与文化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人类社会经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缓地

    天秤座朱丽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