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59

J家馍小T
首页 > 期刊论文 >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研究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为萍伤心航

已采纳

引言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我国城市化进城中不可逆转的潮流。在城市中正在或者试图打工谋生拥有农村户籍的群体,我们称之为“农民工”。尽管从严格意义上讲,土地作为其安身立命最后保障的农民工不同于产业革命时期的“一无所有”仅靠劳动力为生的产业工人,但中国地少人多,严重的农村劳动力富余,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以被他人雇佣或自我雇佣的方式在城市中生存,甚至以工养农,也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民工就业市场已悄然形成。 在西方经济学与社会学理论中,关于劳动力市场有多种理论观点,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新功能主义社会学家皮奥里(Michael J.Piore)的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存在着第一(首届)和第二(次属)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前者特点是工资高、劳动条件好、工作有保障、福利优越,后者特点是工资低、工作条件差、就业不稳定。这两个劳动力市场之所以是“二元”的,是因为两者之间是相互隔绝的,首属市场的求职者宁愿等待就业机会也不会到次属市场中谋职,而次属市场的失业者也根本不可能进入首属劳动力市场。该理论比较准确地揭示了当前工业社会中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状况,为分析我国城市社会中的劳动力市场问题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理论视角。 在我国,一般来说,城市人口特别是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更容易进入首属劳动力市场,而农村人口更易于进入次属劳动力市场。就目前情况看,我国次属劳动力市场上主要包括两类人群:第一类是伴随国企改革而不断涌现的下岗再就业人员;第二类是流入城市的农民工。他们是当前我国次属、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主体。本文主要是对农民工就业的现状以及其在劳动力市场的状况成因进行探讨。 1农民工就业的现状和文献综述 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在社会上总体地位不高,工作和收入不稳定困扰着他们中的许多人。具体来说其就业面临如下问题: 首先,从总体上看,农民工人数庞大,中国农村低技能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目前全国有约4.89亿农村劳动力,除去从事农副业者及在乡镇企业工作者外,仍有1.5亿剩余劳动力,他们中大部分转向了城市[1]。 其次,农民工个人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 (1)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农民工大多为初中文化程度,受教育年限为8.64年,接近初中毕业,比未外出者高1.74年[2],但远低于城市中10.2的教育年限①。 (2)求职手段低:农民工就业利用初始的社会网络,有调查表明,有68.2%的人是以亲戚、朋友介绍的方式进入城市打工,而不是通过正规的劳动力市场[5]。 (3)职业选择面窄:农民工大都从事城市居民不愿从事的“脏、累、苦、险”等职业,如清洁工、建筑工、保姆、服务员等工作。 (4)工资待遇差:次属劳动力市场普遍存在超时间工作、超强度劳动,而工资却极低,又没有什么福利待遇,不享有城市居民所拥有的住房、医疗、失业、义务教育、养老等方面的社会福利,也没有被纳入“三条保障线”内。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十多年来基本停留在400-500元/月的水平上。 (5)农民工讨薪难:农民工大部分没有和企业签订合同,不能加入工会,更没有自己的农民工组织,工资被人为地压低,并且被拖欠,农民工讨薪成本高昂,至少收益的三倍[4]。 再次,对农民工的管理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如在外来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当地政府城市发展规划和社会各种公共服务规划并没有考虑到这部分人的存在和需要,对这些人的社会管理费用也没有包括在政府的正常财政预算中。同时,一些政策和法规也有不完善之处,如《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一些企业经常在试用农民工一至两个月后,以不合格为由将他们辞退。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农民工就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观点: 从制度障碍的角度。许多学者把农民工的不公正待遇认为是以户籍为代表的人为造成种种限制,如蔡昉等通过分析测算得出,农村迁移劳动力和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工资差异中,只有24%能够被个人特征的差异所解释,而剩余的76%是被户籍制度和其他一系列城市偏向福利体制所造成的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政策带来的[5]此提出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打破这些壁垒,减少劳动力市场的扭曲,建立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在21世纪之初,一些省市(如浙江省、宁波市、石家庄市等)颁布了硬性条件,解除农民工的种种限制,农民工的近况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6]。放开限制和降低留城市户口的门槛并不必然带来经济门槛和素质门槛的降低,反而由以前单纯的户籍有形壁垒,转变成了学历、技能、高昂住房费用等的无形成本。因此,是否笼统的提出户籍改革、建立统一劳动力市场就能根本解决这一难题值得商榷。 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角度。有研究表明在非正视劳动力市场中,进城农民工的教育回报并不十分明显,工作年限不仅失去人力资本积累的意义,甚至还影响了收入的增加[7]。人力资本缺失不是农民工处于劣势的唯一原因,社会资本的匮乏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把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网络,认为表现为血缘、亲缘、地缘形式原始的“强关系”在低级的劳务市场上发挥重要作用,而利用业缘等“弱关系”在首属劳动力市场更容易发挥作用。研究表明,人力资本越高则拥有和获取社会资本的能力越强,对于初次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来说,社会资本的作用远远大于人力资本[8]。因此提出加快培养人力资本和提升社会资本的建议。 从信息不对称角度。有研究表明农民工能力弱势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信息能力弱势,由于信息不对称,农民工在劳动力价格、社会保障、公共产品享用、文化娱乐消费上表现出来的弱势很大程度上与其弱信息能力有关,提出增强农民工信息能力,特别是准产业工人地位和市场结构交换能力。[9] 认为缺乏相关利益集团的推动。新制度经济学的利益集团相关理论表明,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宏观环境中,农民工的分散化和普遍存在的搭便车的行为,以及一些政策上的失误,使得当前中国社会难以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利益集团,农民工无法形成有效的组织,产生自发自觉的集体行动改善自身的处境[10]。为此,建议组建农业利益集团来解决三农问题。 认为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对于农民工的种种不公平待遇,很多研究都提出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如由政府加强教育、提供中介服务来减少信息不对称、甚至提出对企业工资的确定、合同的签订和社会保障进行强制性的管制,将农民工纳入工会组织来推动农民工的发展,增进农民工的权益。 从不同文化特质和生活方式的角度。社会学家认为城市具有别于乡村的一整套社会与文化特质。农村生活体验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心理的、思维的、人格的特点是无法适应现代城市生活。农民工进入城市,不仅体现为地域空间的迁移、社会角色的转变,更体现为一种精神空间的迁移。这种城乡之间的“文化震荡”让农民工不知所措,而又无法抗拒,[11]农民工在城市中无法获得相应的归属感,依然是城市中的边缘人[12]。 以上研究均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对农民工就业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具有非常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但是人力资本的提升和社会资本的积累以及文化演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信息不对称也是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常态。政府对农民工就业的各项措施,是否存在政府失灵,即是否存在矫枉过正或者无法达到预期良好目标,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与前面的研究不同,本文认为,与其它市场一样,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也是由市场交易双方、市场中介、市场交易规则、市场交易过程几个方面构成的。本文将通过对劳动力市场各个主体和各个环节进行经济学分析,以期对农民工就业研究能够有所裨益。 2农民工就业市场的经济学分析

107 评论

呼啦啦达人

毕业论文一级提纲(精选5篇)

毕业论文的提纲中,有一级提纲也有二三级提纲,同学们在拟定提纲时候合理运用。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毕业论文一级提纲,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入的影响因素研究一一基于不同等级城市的比较研究》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新生代农民工

1.2.2 社会融入

1.2.3 心理融入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论文结构

1.5 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的创新

1.5.2 研究的不足

2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回顾

2.1.1 国外人口迁移理论

2.1.2 国内分阶段人口迁移理论

2.1.3 社会记忆理论

2.1.4 社会情境理论

2.2 农民工社会融入研究综述

2.2.1 社会融入的理论研究视角

2.2.2 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维度

2.2.3 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影响因素

2.3 农民工心理融入研究综述

2.3.1 身份认同的研究视角

2.3.2 落户意愿的研究视角

2.3.3 综合指标的研究视角

2.4 文献述评

3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入影响因柰的实证分析框架

3.1 个人特征因素

3.2 乡土记忆因素

3.3 城市体验因素

4 数据来源与样本播述

4.1 数据来源

4.2 样本总体特征描述

4.2.1 人口学特征比较分析

4.2.2 乡土记忆因素的比较分析

4.2.3 城市体验因素的比较分析

4.3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入影响因素的交叉分析

4.3.1 人口学特征与身份认同的交叉分析

4.3.2 乡土记忆因素与身份认同的交叉分析

4.3.3 城市体验因素与身份认同的交叉分析

5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入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5.1 计量模型的构建

5.2 变量的定义

5.3 结果分析

5.3.1 个体特征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入的影响

5.3.2 乡土记忆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入的影响

5.3.3 城市体验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入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及研究展望

6 结论与政策启示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启示

本文结论

本文在综合情景理论、社会记忆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江苏、浙江、广东三省不同等级城市438个样本数据,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入的影响因素。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个体特征、乡土记忆、城市体验三方面展开了对不同等级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入的研究。

题目:整合视角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文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研究目的与方法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方法

1.3研究内容与框架安排

1.3.1研究内容

1.3.2论文框架安排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现状

2.1.2企业整合理论研究现状

2.1.3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整合研究现状

2.2相关理论分析

2.2.1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溯源

2.2.2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2.2.3核心竞争力与资源、能力、竞争力的关系

2.2.4企业整合的概念界定

第3章企业整合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理研究

3.1整合对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3.2整合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分析

3.2.1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两个管理工具

3.2.2企业整合提升核心竞争为的作用机理

3.2.3企业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

第4章 企业整合模型与整合标准

4.1企业整合的模型

4.2企业整合的标准

4.2.1企业的使命和价值定位为整合的纲领

4.2.2坚持整合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统一

4.2.3坚持整合与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相一致

4.2.4坚持“顾客导向”与“导向顾客”理念相结合

4.2.5坚持整合与企业所处竞争产业的战略要素高度契合

第5章 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整合支撑要素

5.1思想意识的变革

5.1.1建立危机意识

5.1.2重塑心智模式

5.1.3培养系统思维

5.2企业整合的团队建设

5.2.1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

5.2.2强有力的整合团队

5.3无边界的新型管理模式

5.3.1柔性化的无边界组织结构

5.3.2灵活、创新性的管理制度

结论

目 录

摘要及关键词1

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趋势2

(一)欧盟东扩与欧洲的统一2

(二)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与美国的霸权地位3

(三)美欧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3

(四)日本、东亚与世界经济的第三极4

二、我国经济的现状分析5

(一)中国经济的支撑因素5

(二)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6

三、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对我国经济的主要影响8

(一)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道路的影响8

(二)对产业结构转换和升级的影响9

(三)对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影响9

(四)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1

(五)对我国完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11

四、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思考12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12

(二)产业结构战略性的调整12

(三)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12

(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3

(五)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积极作用13

五、结语14

参考文献14

致谢15

1.标题式写法

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

2.句子式写法

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

编写提纲的步骤

编写提纲的步骤可以是这样: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 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 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 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 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摘要:当前北京会展业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复杂的发展环境。来自国内其他会展城市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使北京会展业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变得愈发尖锐,北京会展业垦需认清自身当前存在的问题,深刻认识自身所处的外部环境;并且,由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后北京会展业运行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于北京会展业的发展有怎样的影响、影响的程度等都是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此外,北京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迅速开展的时期,这对于北京会展业的发展亦将产生重大影响。以上几个因素使北京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成为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题目。本文首先概述了会展业发展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北京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北京市会展业发展的对策。

引言

一、会展业发展的基本概念

(一)会展经济的界定

(二)会展经济的功能

二、北京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北京会展业发展现状

(二)北京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促进北京市会展业发展的对策

(一)与国际接轨,科学地组织、经营展览会

1.展览会的项目决策、展览实施和展览形式

2.展览主办机构的组织模式

3.展览主办机构与参展商和观众之间的关系

(二)合理规划建造现代化会展中心

1. 展览馆位置

2.展馆的实用原则

3.展馆建设的规模和速度

(三)改革管理体制、培育和完善展览业市场

1. 会展业管理机构的作用

2.会展业管理体制上的改革

(四)以人为本,加快展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1. 会展业的人才需求

2.展览人才的培育措施

结语

325 评论

Nichkhunnie

【篇一】新生代民工调查报告

当前,在中国2亿进城务工的农民中,1980年后出生的约有1.4亿人之多,占务工者的60%多。×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在官方文件中将他们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新生代农民工”给予重点关注。

一、新生代民工的社会特点

新生代民工是难以定义的一群社会群体。尽管现在他们仍被社会归类于“农民工”,但他们中的很多人从内心里抗拒这个称呼:有人称呼自己为“新产业工人”或“新市民”,有人在竭力推广“新工人”这个称号以取代农民工的群体标签。但是不管怎么说,新生代民工“三高一低”的群体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已经使他们与上一代农民工形象有着截然的不同。或许,从他们想要成为的社会角色看,“新市民”才是广大新生代民工的追求的目标。

总之,他们是时代的新人,转型期中国涌现出的又一个引人注目的全新的社会群体。我认为,当今社会对他们的看待,应有全新的视角;对他们的评判,应有积极的态度。那些城市人戴着有色眼镜的嫌恶和排斥,那些低品位老板居高临下的担忧和怜悯,都无助于我们了解这一肩负历史使命的群体,更无助于国家正确处理这一群体的有关事务。唯有在更深更广的时代层面上,我们才能寻找到这一群体的准确定位,他们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一代承载者,中国未来的又一群创造者。

自从改革开放将中国推入世界经济大潮以来,交织了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的新社会主义梦想就成了全体中国人的共同追求。如今,这个梦想被注入一股全新的动力,那就是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的民工太广泛了,那些背着笔记本电脑四处奔波的也是民工,社会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所以今后的民工应该抽出精力时间提高自己的专项技能,也就是说要有一技之长。过去百万民工过大江,现在没有技术的活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难干了,生活成本的增加带来的必然是结婚生育后代教育等问题,民工赚钱难,花销的确因为在城市中而增加,那就迫切需要民工的收入水平提高。但是如何提高呢?唯有走技术工人的路线,同样的活你能做,别人不能,你做的更好就有饭吃,拿的就多。社会就业是残酷的,新生代民工更需要加强自己的能力。

二、新生代民工的消费特点

新生代民工的金钱价值观比起老xx届民工发生明显的变化:个人消费支出快速增加,不再为攒钱而使自己变成“苦行僧”——这是他们不同于父辈的显着特点。

据我在暑期实践期间内的调查,×年七、八月,森裕鞋材加工厂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每月挣钱1500元,只交回老家500元,即将近七成的工资收入被自己花掉了,或者自己留着了。他们把超过一成的收入花在了文化娱乐例如:上网、唱K和电话费上。新生代农民工在接受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受到了一些不良风气和固有陋习的影响,出现了“月光族”等不好的现象。在森裕鞋材加工厂,新生代农民工60%是刚刚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进入城市打工,既没有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也没有吃苦耐劳的能力和精神,过分追求较好的生活,勤俭节约的品格逐渐淡化。根据我的调查,有68%的新生代民工收入主要用于自己的吃穿住行,工资很少寄回家,70%的人拥有手机。一些人崇尚享受,注重攀比,非理性的消费观念和奢侈的男女交往往让收入较低的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更加陷入困境。

我国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前沿挑战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第二代农民工的市民化。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年龄的增大和逐步返回农村,新生代农民工陆续进入城市并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他们的成长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与其长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他们在文化程度、人格特征、打工的主要目的、城市认同感、生活方式、工作期望、与农村家庭的经济联系等方面与第一代农民工也迥然不同

2、他们的“城市梦”也比他们的父辈更为执着,他们中间大多数人不愿意在结束了若干年的打工生涯后回乡务农。在森裕鞋材加工厂,大部分新生代民工都是来自河南一带,乡下的生活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物质的要求,城市的时尚节奏才是他们所追求的梦想。

3、他们中间绝大多数根本没有务农的经历和经验,回到农村难以立足生存。

三、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挑战

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面临的前沿而又现实的挑战突出表现在:

1、他们的劳动供给和就业行为明显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在不同时代成长的农民工有着不同的阅历和自身不同特点,导致他们追求目标、偏好等不同,因此,仅仅将农民工视为同质群体的传统研究方法不能了解当今农民工劳动市场的供求状况。新生代农民工因为他们的效用和目标与第一代农民工的差异导致了他们的劳动供给及其在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均衡点与厂商需求之间存在“间隙”而出现“民工荒”等现象。

2、他们对社会保障的需要胜过第一代农民工。在心态和观念上,第一代农民工更接近于农民,对城市认同感较低,即使在城市中无法生存时,还有回乡务农的最后一条退路。第二代农民工更接近于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较高,但与城市劳动力相比,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和进入正规就业市场的本领,心中过高的期望与所面对的非正规就业市场,形成巨大落差,在城市中无法实现真正立足,但也不愿甚至没有能力退回到农村中务农,成为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真正的“两栖人”。新生代农民工不仅需要劳动权益的保护,而且需要社会失业救急网络的保障。

3、他们的市民化问题如不能顺利解决,将直接关系到城乡的社会稳定。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第二代农民工是更需要市民化也是更容易市民化的群体。他们更加渴望城市的文明,意识和行为已接近于城市人,但因为个人、制度和市场等多方面原因依然滞留在农民工队伍中。随着第二代农民工进入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如果长期不能迈过市民化这道“门槛”,累积到一定时期和规模时很有可能引发为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第一代农民,人们的印象多是“大包小包、一头乱发”,但在森裕鞋材加工厂的招聘上,出现了不少与此大相径庭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年龄普遍在16到25岁,会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时不时地从包里掏出手机;基本没有务农经历,受教育程度较高(学历普遍在初、高中甚至大学);他们与上一代农民工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观和就业观。“新生代民工”不再老老实实地待在最脏、最累、最“没出息”的工作岗位上,不再省吃俭用攒钱往家里寄,更不会挣够钱回家盖房娶媳妇。在受到歧视时,他们会摔门离去。

在惠州众多工厂里:新生代民工有78%未婚;基本上没有务农的经历,很多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外出的,有的甚至连基本的农业常识都缺乏;从动机上看,他们基本上不是基于“生存理念”外出,而是更多地将流动视为改变生活方式和寻求更好就业发展的机会。

第一代农民工普遍将谋生作为第一目标,建筑工地等是他们的聚集地,新生代民工的目光则投向三产服务业、制造业、纺织业、电子业等行业,特别是广东的新生代民工,主要把目光集中在第三产业(服务行业)。赚钱只是他们外出打工的部分目的。他们希望在城里买房,能像城里人一样平等地生活。

因为有着更多的社会期盼,他们找工作时也往往更“挑剔”。“虽然我来自农村,但这并不代表我对生活质量没有要求。我同样需要娱乐,需要交友,需要上网来了解全国各地的信息。”“我有技术,不愁工作,我要进大企业工作。”这是一个第二代农民工对找工作一直持观望态度。

许多用工单位很需要这些人,但也对此表现出了相当的担忧。“现在不少年轻人,在工厂有点不高兴,什么也不想,马上走人。”我曾经采访过森裕鞋材加工厂的人事部负责人,他说:“用人单位有一部分认为,第二代农民工存在的问题,就是敬业精神差。歧视与城市融入‘民工’是‘农民工’的简称。从社会分工角度来看,农民本来是一种职业,然而在中国农民自古以来就带有身份的色彩。再者,新生代民工由于思想的时代化,在管理方面很多时候都要注重时代隔阂,大多公司都是以‘70后管80后,80后管90后’的模式在运行。”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生产率的迅速提高,使本来就人多地少的农村有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当城市工矿产业改革迈开脚步时,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务工。城市对农民入城,既欢迎又有些排斥。农民进入城市大多干的是最苦、最累、最脏、挣钱最少的工作,的确填补城市职业的许多空白,给城市居民带来许多方便,也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然而,农民涌入城市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使得城市居民对他们产生一种拒斥意识。

入城务工人员所受到的经济上、政治上的待遇,与有城市户口的工人相比确实也是“二等工人”。他们与有城市户口的工人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同工不同福利保障,就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还把他们当作另 类工人管理,甚至有的城市规定限制他们进入某些行业就业。

这些现象,不仅明显违反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等一系列权利;而且背离了现代社会通行的文明准则,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平等规则,伤害了为数众多的社会成员的尊严,妨碍城市发展的正常化进程,甚至对目前的贫富两极分化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给人们直接的感觉,就是它放大新生代民工与城市市民的距离。

四、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六大问题是:工资收入水平较低、务工地房价居高不下,是阻碍其在务工地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生活的障碍;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滞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阻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的关键性问题;受户籍制度制约,以随迁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障为主的基本公共需求难以满足,是影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和生活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职业选择迷茫、职业规划欠缺、学习培训的需求难以有效实现,是阻碍其实现职业梦想不可忽视的因素;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欠薪时有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高等劳动权益受损问题,都是社会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五、怎么样解决新生代民工所面临的问题

第一,要真正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自由流动不成问题的今天,户籍制度的本质是依附于其上的种种福利、政策和管理方式,如何改革是一件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应着力研究尽快采取行动。在没有放开“新生代农民工”入户时,城市管理者应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尽量为农民工提供与当地人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最重要的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除养老保险等外,要格外重视失业保险,以帮助职业不稳定的农民工度过困难期。各地政府应逐步降低农民工入户门槛,争取尽早取消户籍的城乡划分这种不公平的等级划分。

第二,要为农民工获得城镇住房制定相应的政策。新生代农民工要想摆脱流离颠沛的状态,“居者有其屋”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客观地说,在户籍制度未取消的前提下,任何城市的住房政策制定者都不敢也不愿首先将农民工纳入自己的保障住房范围,若农民工可购买经济适用房,将吸引过多农民工直至城市不堪重负。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是为农民工提供廉租房,为新生代农民工修建宿舍或单身公寓。长远看,应综合考虑集体农村土地制下农民入城后土地权益的变现问题,即将农民工作为集体一员“共同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其个人的财产性收入,变为购买城市住房的“第一桶金”。

第三,要动员社会力量,提高农民工的文明素质,为农民工融入城市文明创造条件。尽量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免费或低学费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帮助其掌握更多更好的谋生技能。政府、用人单位、公益组织等,应为农民工举办更多活动,或者支持农民工自己举办,加强农民工与市民的交流,以做到彼此理解、彼此接受。另外,要加强农民工二代的教育和培训,在基础教育上保证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水平,使他们能够通过接受高等教育等改变命运,有一个正常的通道来完成社会地位的转变和上升。

总地来说,新生代民工身上富有很多时代的气息,这些气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他们身上也带有一些时代的陋习,约束他们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新生代民工,而新生代民工的发展又要社会来提供保障,两者相互相乘。

【篇二】新生代民工调查报告

去年开始,上城团区委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就其生存现状等开展调研。据统计,目前在上城区工作、生活的18至30周岁新生代农民工约为2.76万人。

主持调查的浙江理工大学社会工作学系龚逾慈介绍,不同于上一代农民工的“亦工亦农”,新生代农民工正逐步向新时代的产业工人、工商业者转变。

希望工作更加体面

“新生代民工,不愿意被称为打工仔。”浙江理工大学学生罗悦讲起自己尴尬被拒的经历,十分感慨。一次,她正在华日冰箱集体宿舍作问卷调查,遇见3位年轻人。他们一看罗悦手中的《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现状》问卷表,十分不爽,其中一位年轻人说:“我们月收入也有五六千元,大小也是个车间主任,怎么还叫农民工?”当场拒绝接受调查。

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和职业期望值都较高。对于如何称呼他们,被调查对象一边倒地支持叫“新杭州人”。诸如“打工仔”、“打工妹”等叫法不受欢迎。

调查显示,86.99%的被调查对象年龄处于21至30岁之间,20岁及以下的仅占13.01%。文化程度方面,均为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达25%。

调查表明,新生代农民工从事的行业几乎涉及城市生活的每个方面。从事人数较多的行业为电子电器业、机械制造业、住宿餐饮业和商业零售业。

新生代农民工倾向于从事脑力与体力结合的工作。他们希望在工作中得到锻炼、获取经验。少数新生代农民工自己做生意,仅占被调查对象的2%。

融入城市困难不少

参与调查的大三学生时美娟印象深刻的是,农民工住宿条件相当艰苦。她在望江公寓发问卷,这里居住的不少农民工在四季青市场卖衣服。一间三四米高的房间被隔成两层,下面一层有两张高低铺,上面一层,放了两张床。屋里很凌乱,且气味较重。房租便宜,每人每月约100元。

调查显示,月工资在1100元以下的约占被调查对象的9.58%,1500元至2000元月收入的达40.75%,一半左右月工资超过2000元。

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来杭打工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改善生活,比例为52.73%。同时,他们也把来杭工作看作是增长见识、学好技术、改变命运的机会,近4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杭州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调查显示,9成以上的被调查对象,通过租赁房屋和单位房屋解决住房。只有2.3%的人在杭拥有属于自己的商品房。

在华日集团工作的陈先生来自江西,他在九堡拥有一套9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陈先生中专毕业后来杭,如今已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妻子、孩子也从江西老家搬来。经过10余年的奋斗,陈先生一家渐渐融入了杭城的生活。

然而,新生代农民工觉得,想真正融入都市生活还有很多困难,主要是没有归属感、机会不平等、得不到承认和自身条件不足等方面。

【篇三】新生代民工调查报告

中华全国总工会2011年2月20日发布的一份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面临的困难以及助其发展的对策,希望唤起全社会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爱。

新生代农民工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目前全国约1亿人。报告显示他们有五个特点:

受教育时间较长,专业技能较欠缺。新生代农民工中有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比例为67.2%,比传统农民工高18.2个百分点。拥有中专(中技、职高)、大专(或高职)、大学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经历的比重分别是过去农民工的1.6倍、2倍与2.3倍。尽管受教育年限普遍更长,但绝大多数仍停留在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阶段。

过半未婚,生活经历简单。处于30岁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59.9%尚未结婚,而传统农民工中已婚比例为93%;务工前他们的生活经历更简单,74.1%外出务工前“在学校读书”。

多在东部、沿海地区就业,外出谋求发展动机强烈。七成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前往东部就业,高于农民工整体水平。42.3%的外出务工动机是为了“寻找发展机会”,出来见世面的比重为6%;而传统农民工中55.1%的人是为了“赚钱养家”。

多聚集在第二、第三产业就业。调查显示,81.7%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于第二产业,近两成在第三产业就业。从行业分布来看,73.9%的新生代农民工集聚在制造业。

绝大多数从业于外商投资企业,在国企就业比重近期有所攀升。新生代农民工在外商投资企业中的聚集度,为58.2%。从发展趋势来看,2010年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吸纳能力较2009年有所增强,分别上升了17.9和3.4个百分点。

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面临着劳动权益保障等一些共同的问题,但其面临的问题又有特殊性。

整体收入偏低。据调查,他们平均月收入为1747.87元,仅为城镇企业职工平均月收入(3046.61元)的57.4%;同时也比传统农民工低167.27元。

劳动合同执行不规范。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为84.5%,低于城镇职工4.1百分点。合同签订质量较差,执行情况差。68.2%的合同对于月工资数额没有具体约定。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合同后,16.8%未持有正式的合同文本,这为他们与用人单位一旦发生争议时认定劳动关系、维护合法权益埋下隐患。

工作稳定性差。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后更换工作的平均次数为1.44次。且每年变换工作0.26次,是传统农民工的2.9倍。他们更倾向于采取主动与用人单位结束合同的行为。换工作中,88.2%主动提出结束合同。37.6%的主动辞职是因为工作“没什么发展前途”。同时,他们更换工作的意愿更强烈,19.2%的人表示近期有换工作的打算。职业发展空间小,无法满足实现自我发展的愿望,导致他们工作满意度较低。

社会保障水平偏低。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参保率为67.7%、77.4%、55.9%、70.3%和30.7%,分别比城镇职工低23.7、14.6、29.1、9.1和30.8个百分点。总体看,他们的社会保险接续情况较差,对于所在单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知情程度不高。

职业安全隐患较多。调查显示,36.5%的新生代农民工面临高温、低温作业问题,41.3%的人工作环境中存在噪音污染,36%的人工作环境存在容易伤及肢体的机械故障隐患,存在粉尘污染问题的为34.7%,但是用人单位为其采取防护措施的比重低于传统农民工。其保护条件堪忧,职业病检查、安全培训落实较差。

企业人文关怀不到位。新生代农民工更渴望和企业能够紧紧相融。96.1%的人表示他们关心企业发展,但认为企业“不怎么关心”或“完全不关心”他们的达16.9%。认为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之间关系不融洽的最主要原因是“管理者不关心职工疾苦”,而传统农民工认为是“收入及福利待遇差距过大”。他们更渴望得到来自企业管理者的关怀和关注。此外,职业培训不理想、加入工会比例较低等因素,也成为阻碍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不利因素。

春晚舞台上,一首来自农民工的《春天里》引发社会热议。专家认为,要学会倾听且真正弄懂农民工的呼声,解决问题才会有的放矢。薪酬问题是农民工关注的主要问题。对此,中国工运研究所所长吕国泉建议:

首先,要建立健全工资支付、增长、共决机制,加强对其工资的劳动监察力度。建立和完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预防和解决工资拖欠问题。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要以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集中的非公企业和中小企业为重点,建立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形成“区域谈底线、行业谈标准、企业谈增长”的薪酬工作格局。在行业集中度较高、小企业密集的地区,积极开展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努力提高协商覆盖范围,使之成为企业工资决定的主要形式。

其次,要推动社会保险政策法规的落实,扩大农民工参保面。重点加强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的农民工的参保工作,提高社保统筹层次,实现社保关系顺利转移和接续。多渠道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保障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在城镇落户后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住房权益。

再次,可鼓励各地探索户籍制度改革,结合“十二五”规划,力争全国每年至少解决400万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落户问题。

最后,要实施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组织新生代农民工加入工会,畅通农民工利益诉求渠道。加大维权力度,增强工会组织对他们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172 评论

成都蜀道装饰

收费的要不要

333 评论

相关问答

  • 现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论文

    厦门市农民工生活与工作状况调查分析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12-22 16:06:00 ] 作者:李莹杰 编辑:studa20【摘

    幸福的考拉721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研究论文

    引言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我国城市化进城中不可逆转的潮流。在城市中正在或者试图打工谋生拥有农村户籍的群体,我们称之为“农民工”。尽管从严格意义上讲,

    J家馍小T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论文

    1..心理情绪问题。(1)自卑心理和悲观情绪。农民工由于没有城市户口,在就业、生活、医疗、教育等许多方面与城里人隔着一条人为的然而却是难以逾越的鸿沟。这种身份差

    star小朋友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农民工融入城市论文答辩自述

    当前,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20岁-30岁之间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是数量庞大的农民工主体,数量达1亿人左右。他们有着不同于上一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尛嘴亂吃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论文

    党和政府对农民工问题始终高度重视,近年来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农民工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我国进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加

    我的dp我做主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