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56

meisha2345
首页 > 期刊论文 > 关于敬畏生命论文所用的文献是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熊猫球球酱

已采纳

敬畏生命的感悟、领悟和觉悟1感悟:生命的轻与重8.0级的地震,使天府之国的一角瞬间变为血泪之地。大震震垮了同胞的家园,也触痛了我们蛰居已久的敬畏生命之心。抗震救灾中全社会爆发出的奉献大爱的能力和无数可歌可泣的场景展现着一幕幕敬畏生命的故事,考量出生命在中华民族心中的分量,折射着我们国家文明的程度,彰显着主流文化中生命伦理的底蕴。那从瓦砾之下伸出的渴望生命的手以及千千万万渴望救助的生命无不清楚地昭示着在天灾面前个体生命的脆弱和在毁灭性的灾难面前生命伦理显示的巨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是一个懂得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民族!同情、怜悯、关爱生命是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生命伦理理念。有一位伟人说过这样一段话:“与自然强力每时每刻对生命的巨大毁灭相比,伦理的人对生命的保存和改善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这种比较绝对不会使敬畏生命的伦理迷失方向。对于世界来说,重要的是这一事实本身:已经变得伦理的人,充满敬畏生命和奉献生命的生命意志出现在世界中”。[1]中华民族在大灾大难面前众志成城、同心回天的气概,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是这样的顽强不息,是这样的坚不可摧,是这样重若磐石!2领悟:生命的善与恶通过媒介和电波,耳闻目睹我的同事在露天或帐篷里为获救同胞手术,总是让我想起伟人阿尔贝特·史怀哲和他的“敬畏生命伦理学”。93年前,在非洲奥顾河畔原始丛林中为非洲人民义务诊疗50年的医生史怀哲,提出了著名的“敬畏生命”这一人类文明中的至善至美至真的思想。史怀哲认为,“伦理的基本原则是敬畏生命。”[2]是否具有敬畏生命理念,是甄别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孰善孰恶的伦理标准。“善的本质是:保存生命、促进生命,使生命达到其最高程度的发展。恶的本质是:毁灭生命,损害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3]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的几十个日日夜夜,亿万同胞用自己的鲜血、爱心、意志和智慧展现了保存生命、珍爱生命、促进生命、敬畏生命的至善之举,一个人道社会的形象在全世界的关注下定格。灾难之后激发而起的敬畏生命、休戚与共是一种最有效的善的社会教化,是人类的生命认知进入较高层次的标志。在同类受难之时,深心凄怆,心怀恻隐反映的是善良人性状态和人文精神。史怀哲十分强调生命在患难之际的“休戚与共”,他说:“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等级,都对生命有着可怕的无知。他们只有生命意志,但不能体验发生在其他生命中的一切;他们痛苦,但不能共同痛苦。”[4]在5.12汶川大地震的救援活动中,我们走出了史怀哲批判的这种不能共同痛苦的、对生命的可怕的无知状态。党和国家领导人大智大勇,亲临现场,指挥来自各地的军人;医务人员奋不顾身,有组织地营救;各行各业的自愿者奔赴灾区,无私忘我、自发地援助;无数的同胞以不同的方式向灾区人民表达自己的骨肉亲情;……中华大地涌动着关爱生命的暖流! 2008年5月19日至21日,悲笛呜咽,国旗半垂,全民志哀;……十三亿人为黎民百姓生命的陨落举国哀悼,亘古未有,旷世未见。这些深得民心的大善之举,是深入人心的文明教化,是由大悲到大善的人文精神的升华,是对敬畏生命理念的集体领悟。3觉悟:生命的知与行5. 12汶川地震,带来了数以万计生命的毁灭,造成了数以万计家庭的残缺。同时,也激发了数亿中国人蛰伏已久的对生命的悲悯以及对生命的思考。人们思考和质疑,天灾之中,是否有一些非自然因素在助纣为虐?在现实中,敬畏生命是否不仅存在着“知”方面的不足,更具有“行”方面的滞后?敬畏生命的知与行,是否存在着大难之前蛰伏、大难之中的惊醒、大难之后冬眠的惯性?我们的认知、我们的行为,我们的决策是否因为远离敬畏生命的理念而成为灾难的要素?我们应该觉悟,敬畏生命的理念在文化中的失位,是文化的灾难。一方面,现代社会物质发展和精神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十分突出,生命之外的物质财富成为人类的主宰。如史怀哲指出的那样:“首先必然得出的一个基本论断,我们文化的灾难在于:它的物质过分发展超过了它的精神发展。”[5]另一方面,在人类的文化中,敬畏生命的思想处于灵魂和核心的位置。文化的其他形态,包括宗教、哲学、科学、艺术、文学都是生命的意识形态,都应该从不同角度体现敬畏生命的思想。但长期以来,史怀哲的敬畏生命伦理学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如果只有在大难来临的时候,人们才能表现出一些对生命的怜悯、同情和珍惜,那实在是生命的悲哀,也是生命伦理的悲哀。我们应该觉悟,敬畏生命的理念在人性中的失势,是人性的堕落。人性中趋利避害的本性畸形发展,大爱大善、大慈大悲的人性取向变得珍贵而稀少;贪婪自私、利己主义的恶欲极度膨胀。唯利是图的资本,将其势力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医学,自古以来都以拯救生命为崇高的目的,但实际上医学“已经成为资本的新阵地,并为资本所主导”。[6]史怀哲深刻地指出:“受制于盲目的利己主义的世界,就像一条漆黑的峡谷,光明仅停留在山峰之上,所有的生命必然存在于黑暗之中”。[7]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数以万计的救援人员在废墟之中,在余震的威胁之中,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之中,对那些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生命勇敢无畏的援救,让我们看到了闪耀在峰巅之上的人性的光辉;我们渴望这一片人性的光辉照亮依然沉沦于黑暗中的灵魂。我们应该觉悟,敬畏生命的理念在行为中的失能,是人生的迷惘。敬畏生命的理念总是被世俗的生活淹没,为平淡的日子消磨,让繁忙的工作挤退。甚至是给“伟大”的事业冲淡。忙忙碌碌的人们,没有留下践行生命真谛的时间和空间。科学家埋头科学,艺术家献身艺术,商人在商言商,政客从政言政……人们沉浸于个人的或团体的事务,全然无暇践行敬畏生命的事业。史怀哲批评这种局限的职业观点,认为:“敬畏生命的伦理不允许学者只献身于他的科学,尽管这对科学有益。它也不允许艺术家只献身于他的艺术,尽管他因此能给许多人带来美。它不允许忙忙碌碌的人这样认为,他们已经在其职业活动中做了一切。敬畏生命的伦理要求所有的人把生命的一部分奉献出来。”[8]如果说在这次伟大的抗震救灾中,从士兵到医生,从官员到平民,四面八方的人,各行各业的人,都能够无私奉献,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什么不能放下一些名和利的羁绊,用更多的热情去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和敬畏生命;同时,用我们对生命的大爱,书写我们光明的人生呢?在这个广袤的星球上,有许许多多的生命、许许多多的灵魂期待我们的关爱、我们的呵护———不仅仅是在大难来临的时候!〔参考文献〕[1]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25.(下转第33页(上接第4页)[2]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92.[3]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92.[4]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110.[5]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44.[6]杜治政.资本逻辑与生命伦理学[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1):2.[7]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20.[8]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26.

96 评论

臭臭花1

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笔名有晓风、桑科、可叵,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江苏铜山人。八岁后赴台湾,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香港浸会学院,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管管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皆评价甚高。曾得过吴三连,中山国家文艺奖,当选过十大杰出女青年。是中国作家之一。 小说: 《白手帕》、《红手帕》、《梅 兰 竹 菊》、《潘渡娜》。 散文: 《到山中去》、《地毯的那一端》、《魔季》、《林木篇》、《一钵金》、《我有》、《愁乡石》、《初雪》、《初绽的诗篇》、《劫后》、《癫者》、《雨之调》、《咏物篇》、《春俎》、《生活赋》、《念你们的名字》、《音乐教室》、《我不知道怎样回答》、《种种有情》、《母亲的羽衣》、《许士林的独白》、《遇》、《问石》、《缘豆儿》、《西湖十景》、《遇见》、《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第一个月盈之夜》、《一个女人的爱情观》、《一句好话》、《春日二则》、《林中杂想》、《只因为年轻啊》、《星约》、《玉想》、《错误》、《不知道他回去了没有》、《传说中的宝石》、《人生的什么和什么》、《生命,以什么单位计量》、《我知道你是谁》、《我有一个梦》、《我想走进那则笑话里去》、《你我间的心情,哪能那么容易说得清道得明》、《你真好,你就像我少年伊辰》、《东邻的竹和西邻的壁》、《六桥》、《常玉,和他的小土钵》、《我有一根祈雨棍》、《一双小鞋》、《一只玉羊》、《一番》、《一山昙华》、《“你的侧影好美”》、《行道树》、《有些人》。《我喜欢》、《有些人》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中。 文:《我恨我不能如此抱怨》、《都是竹子害的》、《做虾当做大龙虾》、《做花当做玫瑰花》、《美国总统出缺记》、《别名 别名》、《说“看女人”》、《笨妇难为无米之炊》、《九十八秒的谎言》、《咱们小人物要多多说话》、《关于爸爸这种行业的考核制度》、《可叵派官令》、《可叵的娱乐》、《可叵语录》、《哲学状的男人》、《我知道你是谁》、《步下红地毯之后》。 戏剧: 《画爱》、《第五墙》、《武陵人》、《和氏璧》、《第三害》、《自烹》等。 张晓风作品文集: 《九十年散文选》、《三弦》、《大地之歌》、《小说教室》、《张晓风中华现代文学大系》、《中华现代文学大系(贰):台湾一九八九 ~ 二○○三‧散文卷》、《心系》、《文学选粹》、《他?她?》、《玉想》、《再生缘》、《地毯的那一端》、《如果你有一首歌》、《安全感》、《有情人》、《有情天地》、《血笛》、《你的侧影好美》、《你还没有爱过》、《我在》、《我知道你是谁》、《步下红毯之后》、《武陵人》、《花之笔记》、《非非集》、《幽默五十三号》、《星星都已经到齐了》、《哲思小品》、《哭墙》、《桑科有话要说》、《祖母的宝盆》、《动物园中的祈祷室》、《问题小说》、《张晓风精选集》、《从你美丽的流域》、《第一篇诗》、《第五墙》、《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通菜与通婚》、《画爱》、《给你莹莹》、《乡音千里》、《黑纱》、《爱在深秋》、《愁乡石》、《舅妈只会说一句话》、《诗诗、晴晴与我》、《与爱同行》、《蜜蜜》、《晓风小说集》、《张晓风自选》等。 《行道树》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一语文课本第七课,《行道树》选于《张晓风自选集》。《有些人》被选入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编辑本段]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馆员 笔 名: 晓风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39 民 族: 汉族 (1939.1-),女,历任北京铝试验厂工人,北京市良种场农业工人,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室胡风的秘书、当代文艺理论研究室研究馆员。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研究馆员。湖北蕲春人,高中文化。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父亲为著名文艺理论家胡风。1957年,高中毕业后,因受父亲冤案的牵连,未能升人大学,后在京郊农场从事农业劳动二十年。胡风一案平反后,于1981年2月调人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室,担任胡风同志秘书,协助他工作,并整理他的著作、手稿及资料等。胡风去世后,转调至本院当代文艺理论研究室工作,主要工作为整理胡风的文稿及有关资料,编辑出版胡风著作及研究资料,研究胡风文学活动及文艺思想,撰写有关传记及研究文章等。 主要成果:发表、出版了关于胡风的生平传记、有关胡风文学活动与文艺思想的论文、研究资料及散文等,共约40万字。其中由台湾业强出版社出版了专著《九死未悔》――胡风传》(20万字);收集、整理、编选、辑注、发表并出版了大量的胡风著作、手稿、书信、日记、佚文、佚译等,共约20多种(篇),最后,编集成《胡风全集》10卷本,共550万字,已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主编、出版了《我与胡风――胡风事件37人回忆》一书,共66万字。收集、整理了胡风的各项资料,包括手稿、日记、书信、照片、有关研究文章、海内外报道及评论文章等,建立了完整的档案,并与海内外学者保持联系,开展学术交流;参加筹备并协助1989年5月在武汉召开的“第一届全国胡风文艺思想研讨会”的全部工作(本院为主办单位之一);参加筹备并协助1993年6月在北京,1993年9月在上海,由现代文学馆、北京图书馆、上海文学基金会等单位举办的“胡风生平及文学道路图片展览”的全部工作。编注《胡风路翎文学书简》,撰写《胡风年表简编》,散文《神交五十年,相见在九泉》、《风雨故人情》、《胡风和路翎》等。《胡风书信集》获1985年-1990年优秀图书奖。整理辑注的《胡风全集》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

168 评论

大飞猪猪

2011年高考作文需关注的二十个话题——【话题】敬畏生命 挑战生存热点综述敬畏生命是“人文”精神的重点之一,培养具有敬畏生命精神的新人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界的重要任务。敬畏生命也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之一。当前我国大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首先就要以生命为本,确立起生命至上的原则。目前,人们越来越注意善待生命、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然而社会上仍存在一些不敬畏生命的现象:残害动植物、矿难不断、自杀、药品制假等,让人痛心疾首。社会迫切需要我们去敬畏生命,因此我们发出了“举国敬畏生命”的号召,我们自身也有必要去敬畏生命。当今敬畏生命越来越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而中考命题始终伴随着时代跳动的脉搏,敬畏生命也必将成为中考命题者所关注的热点之一。美文欣赏一爱,让生命延伸艾新我听说白血病可以用骨髓移植的方式治疗还是在1999年5月,说有个患白血病的男孩终于等到一个和他骨髓相匹配的人,但那个人在最后的时刻却改变了主意……当我看到这篇报道的时候,男孩已去了另一个世界。我不知道那个人心里有没有难过,他怎么可以眼睁睁看着一个和自己有关的生命一点点离去而无动于衷呢?于是,我告诉自己,如果我遇到这样的事,我一定不会像那个人一样。经过咨询和报名登记,1999年9月19日,我成为上海骨髓库第9000名志愿者。2000年年底,上海骨髓库的一封信寄到我家,说有个17岁男孩的骨髓和我的前三项指标匹配,要我做进一步检验。当时,我的心跳得好快,上天竟然真的给了我一次机会。就这样,2001年3月1日下午,我在患者所在医院进行了造血干细胞分离。当护士长端着打针盘子进来的时候,我伸出了胳臂……当打针抽血进行了一半时,进来一位高个子的男孩。他很健谈,在陪我聊天中不知不觉时间过得很快。后来,医生告诉我,他也曾是个白血病患者,脾气特别坏,生气时拒绝一切药物,还打医生和护士。但那天,他很会关心人,看到我有痛苦表情时,就马上问我,是不是哪里痛。也许人在经历过了生死瞬间后,都会改变很多,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也会更加珍惜和别人相处的日子。造物主竟会安排得如此之巧,手术做完时,时钟刚好过了零点。3月3日,是我的生日。我在心里暗暗祈祷,希望我的吉祥日可以给他带来好运。这个生日,我唯一的心愿是:“希望我的生日,也可以成为他的生日。”还得等待,等待化验结果出来。大概凌晨两点,门开了,男孩的父亲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冲到我面前说:“成功了,成功了……”我哭了,这么多天我一直没有哭过,可是那一刻我却哭了。我真的太开心了,因为我,那个男孩可以获得再一次的生命。直到现在,每次想到有个生命因为我而存在,流着和我一模一样的血,我就很开心,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相信,很多人不是没有爱心,而是不知道用何种方式表达。所以我想告诉那些有爱心的人,如果你可以忍受打针的疼痛,相信你一定可以忍受骨髓捐献的疼痛。相比于能救助他人生命的快乐,这点痛苦是微不足道的。只要一点点勇气和努力,你就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一个家庭的幸福。在此,我祈愿会有更多的人勇敢一点,迈出那小小的一步。(选自《读者》,有删改)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第2-4段的主要内容。题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要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归纳。2-4段主要写“我”打针抽血捐献骨髓,结果那个男孩获得再一次的生命。在回答时紧扣这一点,语言要准确,全面,简洁。参考答案:“我”捐献骨髓救活了一个患白血病的男孩。2.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四段画线的句子的理解,注意两个黑体词“生日”的含义。题型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同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特定含义,联系上下文就可得出答案。参考答案:希望“我”出生的纪念日的这一天,也是那个男孩获得重生的日子。3.第五段中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题型解析:此题是考查考生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重点要弄清句子的因果关系。从第四段最后一句和第五段第一句就可得出答案。参考答案:因为“我”捐献了骨髓,那个男孩再一次获得了生命,所以我很开心,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4.第六段中“小小的一步”具体指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我们不仅要关爱人的生命,更要关爱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对待生命,我们需要迈出怎样的“小小的一步”?题型解析:解答此题时要结合语境理解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找出它们的相似性。“小小的一步”是指步子小,而“骨髓捐献的疼痛”也是“微不足道的”。它们具有“小”的相似性。据此不难答出前两问。第三问在理解比喻的基础上,自然会答出从小处关爱生命。参考答案:骨髓捐献的疼痛;比喻;不捕捉鸟类,不吃野生动物,保护珍稀动植物等。

137 评论

lula不是luna

1 忽然 偶然2没有十分注意 诧异和震撼 折服敬畏 自己做的不知道对不对

100 评论

TT作天作地

1、不经意 忽然 没有注意 偶然 令人吃惊 诧异和震撼 2、令人吃惊 诧异和震撼 折服 敬畏 感动 惊心动魄 蔚然成阴

160 评论

相关问答

  • 敬畏生命为主题的议论文

    生命是我们需要特别珍惜的,但是每个人对于生命所理解的意义又不一样。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有关生命的800字议论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有关生命的800字议论文

    KING纠结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有所畏惧与无所畏惧议论文范文

    也谈无所畏惧请采纳 谢谢 仅供参考常有人勉励青年要无所畏惧,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也有人教诲青年:人生在事,也当有所畏惧。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请以“也谈无所畏

    juliejin(金培)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2019年敬畏生命议论文素材

    1法国人阿尔贝特•史怀泽,被爱因斯坦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创立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他认为,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与共,是世界上的大事。“善是保存和促进

    WSY-recording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敬畏论文范文

    人生自古谁无死?死亡是万物的必然规律。死,可使人大彻大悟;却也能使人抱憾终生。死,可是灵魂得到涅槃;却也使人生的脚步停滞不前。所以,我敬畏死亡。 有人说:“生,

    天天有阳光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与学会敬畏生命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敬畏生命的感悟、领悟和觉悟1感悟:生命的轻与重8.0级的地震,使天府之国的一角瞬间变为血泪之地。大震震垮了同胞的家园,也触痛了我们蛰居已久的敬畏生命之心。抗震救

    伊可grace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