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4

肉祖宗想切肉
首页 > 期刊论文 > 二十四节气杂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LONI爱洛尼家居

已采纳

1. 古代文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就是一本专门讲述二十四节气的古代书籍,其中收录了每个节气的相关信息,包括诗句、作物、动物、气候等。2. 民俗文化:从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每个节气的具体涵义和相关信息。例如,冬至日有吃汤圆的习俗,而汤圆寓意团圆和寒冷的冬季。3. 诗词歌赋:许多古代文人都会在自己的诗歌中引入当时的天象和生活习俗,探求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并留下了许多有关节气的诗词歌赋。4. 书籍杂志:现在许多书籍和杂志都会介绍二十四节气的相关信息,例如《庆典日历》,《小学生日历》等。在这些杂志中,会给出每个节气的诗句及相关活动。

117 评论

我们的季节

零星的节气对联较多,全年二十四节气对联很少见,也较难撰作。《楹苑随记》中记录了江西德安钟希逵老先生所作“二十四节气”联,在已知的二十四节气全联中可谓最全,妙绝。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联合国“非遗”,再一次引起人们对于节气文化及传统习俗的兴趣和关注。其实在我国历史悠久的二十四节气,不光被应用到农事和生活习俗中,历代文人墨客也对它情有独钟,多有描绘。在我国的特有文学形式——对联中,以二十四节气为素材者多有体现,且有的还很十分巧妙、精彩。明代有一位学台,在浙江天台山游览时,夜宿山中茅屋。次日晨起,见茅屋一片白霜,心有所感,随口吟出上联: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小雪。联中嵌有三个节气,一气呵成,毫无痕迹。一时成为绝对。直至近代,才由浙江的赵恭沛先生对出下联: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一样三个节气,对得十分工整。另一副对联则更有文学性和科学性: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上联不仅指出了春分和秋分这两个节气所在的月份,而且把这两个月份的时间特点讲得清清楚楚,即二八月是昼夜相平。下联则换了另一个角度,道出了农历闰年的规律性,其科学性也是毋庸置疑的。有一年端午节明代大画家文徵明路遇一书生,书生吟此上联要求作对——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文征明随口应道“五月五,九月九,端午重阳”。上下联自然天成,不露斧凿一痕,堪称妙对,书生击掌赞叹不已。相传,古时有陈、李两位才子时常互对娱乐。一年端午节,两人路过湖畔,陈才子吟道:“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李才子脱口而出:“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两人不禁相视一笑。上下联里嵌上了大寒、霜降、小雪、清明四个节气, 还嵌上了端午节和重阳节两个民间节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奖春联征集中,曾经有一副获奖应征作品也很有趣。上联:二十四时节气,乾坤竞秀;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横批:天人合一。以二十四节气对民族团结,横批既体现了中华和合文化,又表现了团结祥和氛围。1998年,《对联》杂志曾以节气出一上联进行有奖征答:冬至大地,霜降房檐,看大雪小雪一片白露。应征的下联以千计。最后公推的最佳下联是:夏至暑天,惊蛰亭榭,盼大寒小寒全天清明。这也是一副非常难得的现代节气妙联。零星的节气对联较多,全年二十四节气对联很少见,也较难撰作。因为既要符合对联律,注意词类、结构、平仄的对仗,又要依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来写,联句内容也须紧扣节气时令。《楹苑随记》中记录了江西德安钟希逵老先生所作“二十四节气”联,在已知的二十四节气全联中可谓最全,妙绝。此联以下半年十二节气对上半年十二节气,上联为:新岁立春喜添福,雨水催发芽,响雷惊蛰,春分节至温趋暖,清明扫墓甚思亲,雨淋应谷雨,春光易逝将立夏,大塘水小满,芒种漫漫肥田,夏至季临,小暑大暑天酷热,炎暑消除迎秋日;下联为:金风送爽欣立秋,光阴莅处暑,白露润苗,辰值秋分侯渐凉,寒露添衣堪御冷,霜降结银霜,秋景难留届立冬,小雪花稀飘,霄飞纷纷大雪,令逢冬至,小寒大寒地严寒,冽寒逝去涌春阳。原明朝大臣、后降清的洪承畴,在“谷雨”那天与人下棋时对了一副对联,云:一局妙棋今日几乎忘谷雨;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上联是洪承畴所出,下联为同弈者所对。意在讽刺洪失义辱节,一语双关,深藏讽意。这些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妙联、趣联还有很多,表明了节气文化在我国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它们趣味性、生活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给汗牛充栋的中华楹联宝库增加了别样的情趣,值得欣赏、研究和传承。

323 评论

似曾相识SaMa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去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不知不觉间,已整整一年。 儿时即会背《二十四节气歌》,汉语天然的抑扬顿挫,伴随着韵律的节奏和美感,读来朗朗上口,但从未想过节气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 中学地理课上,又明白了(我总结的,考试千万别这样写):节气是地球公转轨道空间在其公转周期时间上的一种标记,时空在此以最简约的方式得到了统一之体现。但从未想到过节气背后更悠久深厚的文化内涵。 第一次注意到天文、节气、物候与文学、文化的关系,已是大学时某个春日上午的一堂魏晋文学课,源于《古诗十九首》里面那句“玉衡指孟冬”。因为对此句的解释众说纷纭,所以此后就开始留心于此类书籍,可惜一直都没有遇到一本令我比较满意的。 可就在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后未几,就看到了余世存先生的新书《时间之书》。那一刻心说:终于可以得偿所愿了。 《时间之书》原非应景之作,而是余世存应《国家人文历史》杂志之邀所开的一个专栏。余世存想到节气中蕴含的中国人关于时间的智慧,结合《易经》等经典著作,陆陆续续写了整整一年,字里行间,满满都是对天道与人文、古典与今时的深刻思索。 在本书排版印刷期间,恰逢申遗成功的消息传来。顷刻间,“二十四节气”这五个字飞满各类媒体的新闻标题区。 寻常百姓或许已不知如何推算二十四节气究竟在哪一天,甚至会误以为二十四节气属于阴历历法的范畴,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懵懂中也跟着欣喜一把,尽管并不明白先祖流传下来的二十四个美丽名字,除了一年中有二十四个日子跟某些节令吃食有关之外,于己还能有哪些干系。 不过随着《时间之书》的出版,一股久违的传统节气热潮重新点燃了大家的阅读热情。 人民网称这本书是“第一部全面解读二十四节气的国民读本”。这话一点儿都不为过,因为本书的知识量非常丰富,涉及天文、地理、农业、生物、诗词、哲学等诸多方面。 据记载,华夏先民早在商周时就已知道太阳历的周期。《尚书》中明确指出:太阳历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但古代采用太阴历记载年月日,而阴历和季节、气象没有严格固定的对应关系,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很不方便,所以我们的祖先就根据测量日影的长短和观察北斗的指向来制定节气。《吕氏春秋》中记载了“二分”“二至”“四立”日,共八个节气。此后逐渐补充,汉初已基本完备。汉武帝时,《淮南子》一书就已经明确记载和现在同样的二十四节气了。 对于节气,余世存这样说:“跟其他大多数中国的非遗文化如昆曲、京剧、宣纸制作技艺、珠算、剪纸等有所不同,节气是关于时间的文化。”“它在今天的生活中仍起作用。因此,节气不仅只是遗产,它也是‘旧邦新命’的生活和文明模式。” 关于节气,我们中国人都知道它的存在,但却并不一定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们不知道节气的历史、习俗,也不知道节气跟我们自身的关系,更不知道节气对人的要求。 每一个节气,最初都与自然农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传统社会,人们对天地时空的感受是细腻而又丰富的,分辨得出一年中七十二种以上的物候变化。然而今时今日,国人大多走向城市、脱离农耕,天人不再合一,二十四节气的农时指向意义和乡村生活写照日渐消沉,其与现实生活的接榫就此失准。 可我们穿透过节气的时间指向,直入历史深处,叩问节气背后的古典精神,仍然可以发见许多深彻的洞见与可期的情致。而那正是许多精神失措的现代人急需用以安顿生活的天道哲学。 先民在劳作中,逐渐明白了时间的重要性,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时间从农民那里捕捉、转移,为圣贤才士所深思、抽象、升华。每一个节气都是先民对天地神灵的膜拜与期待,上面清晰烙印着古代先贤认知天地、改造自然、追求生活品质的思想轨迹。 生产生活有时,人生社会有节,人身人性有气,节气不仅自成时间坐标,也演化成气节,提醒人们需要有精神有守有为。每一节气,都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提出了生命规范的要求。在节气的交替中,人要担负并完成人在时间中的使命、义务和人格。这是先民立身处世的生活,也是他们安身立命的参照。 这才是节气之于中国人、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意义,因而古人常常律历并称。二十四节气,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生命册。有了它的存在,我们才能很好的感知光阴的流逝、日月的轮回,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时间有得时、顺时、逆时、失时之别,如果没有季节变换,我们的的世界,又是怎样一个面目?我们的生命又会怎样呈现于世?我们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方式? 如果没有季节变换,时间就会显得模糊而混浊,自然是那样的苍白无趣,生命对时间也将失去感知。正因为有了季节的流转,生命才有了律动,智慧才可以诞生繁衍,先民才学会了敬天法地。 《时间之书》的古典关怀,不止在二十四节气的内容关注,还在于形式格调的精致。 去掉外封,隐约可见内封上的阴文字画印记,字画印记均又按照各节气的太阳黄经角度而雕琢。全书线装,裸露的书脊又顿增些许古朴之感。 目录依节气序列排开,每一篇章即是一节气,书口以代表春夏秋冬的传统四色代表对应章节。每一篇章均由画家老树供图一幅。篇首题小诗一首,多是六言,清新明丽,余味无穷。 旧时匠心,尽显无疑。 本书不必一口气看完,适宜慢功夫仔细品咂,每个节气读一章,一年的时光就这样在纸间缓缓流过。 余世存表示:“如果借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我的这本书就是讲节气与我们个人和社会关系的书,节气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存在与时间;如果借用霍金的话来说,我的这本书是讲中国文化里的时间简史。” “节气不仅跟农民、农业有关,不仅跟养生有关,也跟我们每个人对生命、自然、人生、宇宙的感受认知有关。二十四节气既是生存方式,也是生活方式。重温节气不仅仅是追忆逝去的田园牧歌,更是温故知新的寻根感悟之旅。”《时间之书》如是说。 《时间之书》,是一本“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书,是一本要仔细品味的书,是一本需要时常摩挲的书。 愿你我都在节气的大时间里,安顿生活、规范生命、静待花开。

305 评论

相关问答

  • 二十年前的少儿科普杂志

    《十万个为什么》,当时买不起,其它的没连续看过,零零散散的。

    dapangduola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二十四节气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一、毕业论文的选题选题是论文写作的首要环节。选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新颖性、先进性、开创性、适用性以及写作的难易程度等。下面重点谈谈选题的

    肖小月半仔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散文杂志2021年第十二期目录

    《十月》杂志简介 《十月》杂志是我国著名文学杂志,北京出版社出版,是目前国内唯一集短篇、中篇、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于一身的著名大刊,每年6期。自1978

    老王弃治疗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关于二十四节气研究的论文

    请采纳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特有的节气制度,它以约15天为一个节气 。在二十四节气开创之前,我们国土上有齐国的三十节气的制定方法。它以12天为一个节气段,文本可追溯到

    可乐狗DOGS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二十一世纪杂志官网

    bbc,yahoo都可以啦

    九种特质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