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秋叶
美国和苏联同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两国及其盟国展开了数十年的斗争。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双方都尽力避免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太空竞争、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冷战主要表现为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峙。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夺,是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的主要根源。两大军事集团实力相当,谁都不敢轻易动武。美国苏联两国都储存了大量核弹头,彼此相互保证毁灭。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磨难,世界各国人民都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影响1、冷战给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带来了长期的对峙和对抗阻碍了全球一体化发展,也造成了德国、朝鲜、中国等的分裂,并引发局部战争2、在冷战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3、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程度不同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4、面对两极格局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采纳哦O(∩_∩)O谢谢
waterimilan
二十世纪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灿烂夺目的世纪,二十世纪的国际舞台上曾上演过令人惊心动魄的一幕幕事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迭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散尽,战争给人类留下了太多的回忆和教训。和平是人类永恒的理想,但事物的发展往往不能如人所愿,我们看到,二战后的世界仍不太平。如何从历史事件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更好的指导未来的行动,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苏联、中国和英国等国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提出了杜鲁门主义,开始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一)冷战中的美苏关系冷战是指除了战争以外的敌对和对抗活动。二战结束以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推行全球扩张政策。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提出,这既是美国在全世界扩张势力的宣言书,也是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又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美苏由盟友变成了敌人。战争中美苏关系的演变分如下几个阶段:〈1〉冷战初期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美国于1947年3月提出了“杜鲁门主义”,六月“马歇尔计划”实施,1949年4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帝国主义阵营形成。1949年经互会建立,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1955年5月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美苏冷战,在政治上形成了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在经济上互相封锁和禁运,在军事上各自组建了自己的同盟,最终形成了冷战中美苏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2〉美苏争霸阶段赫鲁晓夫上台以后,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同年,苏联同联邦德国建交。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美苏首脑举行戴维营会议。紧张方面:1961年苏联修筑“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边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表明苏联开始同美国进行全球争夺,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一边。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在两岸关系出现新的发展机遇的背景下;如何认真总结理论成就;积极服务于祖国统一大业;已成为众多学者共同关心的话题。日前;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国共两党关系史和海
“不计报酬,不论生死”!“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随时听从命令,绝不退缩”!一封封来自各地相关单位、组织的请战书犹如最响亮的战斗号角,吹响了对于新型冠
写作思路:可以从中国的历史上的饮食文化进行追溯描述,从古至今的饮食的传承与发展等等,比如“以和为美”与中国食文化,“意境美与中国食文化”等等。 正文: 食文化历
楼主可以参考:当今国际形势与我国外交成果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这一科学论断精辟概括了当前一个时期国际形势演变的基本特征,也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