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huoshiwo888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我整理的《苔丝》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这是我第二次读这篇小说了,可从次数上来看虽是第二次,实质上只能说是第一次,或者说是一次多一点点。我第一次看这篇小说的时候才只是一个中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有限,而且读得也很粗略,那时,我对《苔丝》的唯一印象就是挺好看的,苔丝这个人物挺可怜的,除此以外便所剩无几了,根本没有把自己融入整个情节中去,根本没有对苔丝这个悲剧性的人物作过任何有意识的评价,根本没有想过苔丝一步一步走向毁灭是与其性格,与她所处的环境是如此密不可分。这一次阅读,我不敢说我已经看懂了,但我对整个情节有了比以往更深刻的了解。
《苔丝》的作者托马斯·哈代在这篇小说中体现出了他悲观的宿命论,主人公苔丝陷入悲惨境地,但她无论如何挣扎都无济于事,改变不了命运的安排与戏弄,最后走上绝路。但她走上绝路,绝不像某些低俗小说那样一味追求情节曲折而硬让主人公死去,而是有其一定的必然性。
苔丝天性纯朴,厌恶趋炎附势,她性格中最不容忽视的一点便是她强烈的责任感了,正如苔丝坚决地要把与亚历克·德伯的那一段不快的往事告诉她所深爱,并且也深爱她的丈夫安吉尔一样,她原本可以完完全全地把这件事隐藏起来,说像她母亲教她的,然而,苔丝没有,她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安吉尔。
我所说的都是苔丝,也许你会问起安吉尔为什么会接受不了苔丝曾被亚历克玷污并产有一子这一残酷事实而提出与她分居,他不是很爱苔丝吗?难道他对苔丝的爱并不是高尚的吗?那么,我要说,他是因为太爱苔丝了,他心目中的苔丝是如此美丽,如此善良,是一切纯洁的象征,他忍受不了他眼中所见,心目所想的苔丝有任何过错,他努力扼杀自己对苔丝的感情,他觉得那个属于他的苔丝已经不存在了,在他眼前的,已经不是他以前所深恋的苔丝,而是有着苔丝形貌的另一个女人。新婚之夜,也就是苔丝把往事告诉他的那个夜晚,也就是他们开始分居的那个夜晚,他曾梦游,抱着苔丝走到了树林中,把苔轻轻放在一口棺材中,看过这篇小说的人一定不会忘记他当时所一直重复说的那一句话:“死了,死了,苔丝,我的妻子死了,死了。”在他的心中,最最美好的那个苔丝死了,不存在了,他的悲痛,他的绝情,他的弃苔丝而去的行为,正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失去了当初最真最纯的苔丝。
至于亚历克,我不想多说,他给苔丝带来的灾难是显而易见的,他对苔丝所做的一切,根本不是出自他对苔丝的爱,因为爱是高尚的,他对苔丝只有情欲可言,丝毫没有爱的根据。然而,苔丝并没有因为亚历克给她带来的打击而不纯洁,她自始至终都是那么的纯洁,善良,都显得那么美丽。
上文也就是我对《苔丝》的一点感想,写好后,一阵轻松,这些话,一直是我在阅读过程中想要说的,在这里一吐为快,真是爽心。
按照教授的推荐,看了英国作家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浮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在英国乡下的自然环境下生长的清纯少女——苔丝。她有着乡村姑娘的纯朴自然,又因世袭着德伯世家的学统,骨子里有一种朴实无华的高贵坚韧的品格。姣好的面容,挺拔的身材以及天性*中的自然情态。她不是惊艳的美,可是你越接近他,就会越爱她。她虽然不是一个纯正的信教者,却也有自己单纯的人生追求和生活原则。这样的一个女孩,没有人怀疑她应该得到幸福。
苔丝作为家中的长女,和这个家中唯一体面的人,必须承担起振兴家业的责任来。同时,她又因为强烈的责任心,非要扛起偿还的义务。于是,她的一生由此改变。小说中的德伯是一位庄园主的儿子,沾染上一些坏习气,行为放荡,言语轻浮但是本质上并不是个坏人。他对苔丝的渴望,虽然是出于一种占有的欲|望,却也不能说其中没有爱情。一个正当年的青年,处于生命中最亢奋的时期,对一个异性*的渴求是很正常的,只是德伯采取了非正当的方式。虽然苔丝对德伯的诱惑和接近一直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可是她寄人篱下,并不能再强硬一点,一方面你也不能否认一个青年男人对一个少女的或多或少的吸引。德伯长得不赖,这一点得承认。在一次舞会过后,德伯带着受惊的苔丝,来到一片小树林里,德伯故意制造了这个机会以便和苔丝进一步的接触。不知是当时的英国世风对于这类事情的避讳,还是中文译者的某种考虑,关于德伯占有苔丝的这一段,写得极为隐讳,不看下一章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在这个过程中,苔丝处于被动的地位,但如果她当时拼面反抗的话,德伯也不会得逞,苔丝是在一种半睡半醒的状态下与德伯发生了关系,所以,说德伯诱拐了苔丝可能更确切一些。
再看这两个人在事后的态度,德伯愿意为自己的行为承担部分责任,他要带着苔丝回农庄眷养起来,虽然他没有向苔丝许诺正当的婚姻,至少说明德伯只是一个浪荡公子,而不是本质上的丑陋,要不然,当苔丝被克莱抛弃后,他怎么会锲而不舍的追求苔丝呢?至少,他对苔丝是有好感的。而苔丝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如果没有发生这件事情,在德伯的狂轰烂炸下,苔丝或许会有接受德伯的一天,至少也有感动的一天。可是,事情发生了,苔丝天性*里的自尊不容许自己对伤害妥协,即使在她嫉妒沮丧之时,她也没有想要抓住命运的稻草,而是选择了独自承担后果,实在今人赞叹。这样一个朴实的姑娘,竟有这样的勇气来承担邻人的白眼,世俗的压力和注定的生活。直至后来,孩子的出生,夭折,生活的压力,都没有迫使她向德伯开过口,她实在是个倔强的女子,她把一切都扛下来了。
她终于选择了逃离,到外乡去做挤牛奶的女工,既是对过去环境的逃避,也是对新生活的追求。她不敢再谈爱情,可又渴望爱情,她才21岁,什么也不能剥削她拥有幸福的权利。在又可以自由呼吸的草地上,她遇见了安玑克莱,热忱,渴望自然,充满理想,智慧的化身,他就是苔丝的白马王子,是少女时代一个未做完的梦。而苔丝之于他,也正是他执著理想的一部分,是他理想的化身,她无拘无束地成长与自然的环境之下,吸取大地的精华和芳草的养分,克莱要的就是一个纯洁无暇的女子,他对生活的理解,要在他的伴侣身上体现出来。这样的两人,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必然碰出爱情的火花。可是,他们的恋爱过程,却充满了曲折和艰辛——因为苔丝的心结。这样一个心地纯洁的女子受了世俗的影响,认为她不纯洁的身体,是不配嫁给克莱的。她一直在徘徊,忍受着理智和情感的压迫,如果说克莱在追求苔丝的过程中,一直苦于得不到目前的回答,这个痛苦,却远不及苔丝内心的挣扎,她不能告诉自己的爱人,怕失去他;她也无法放弃到手的幸福,做违心的拒绝。书中关于这段时期苔丝的内心描写,是相当精彩的。这种两难的处境,正是悲情产生的根由。没有人不同情苔丝,没有人不希望她获得幸福,最终她终于做出了让读者满意的选择,她做对了。
在新婚之夜,克莱向苔丝将了一件青年时代的沉沦往事,并请求她的原谅。天真的苔丝反而很欣慰,以为可以换来自己的被赦,于是,她向克莱一五一十地交代了过去。克莱愣了,他不能接受,他对苔丝的爱是建立在纯洁之塔上的空中花园,一旦底座抽掉,他的爱就会坍塌跨掉,陷入一片虚无。他的爱太脆弱,不堪一击。苔丝的苦苦哀求,也挽不回克莱的心,于是,他走了,离开了,抛弃了苔丝。苔丝没有错,从过去到现在,都没有错,错的只是克莱,爱一个人,为何不能容忍她的过去?那样的爱只怕是为了自己那一点点狭隘的人生理想吧!
克莱走了,走得远远的,再没有回来,再没有一封信,他将苔丝孤零零地丢在了这个世上。如果说以前,苔丝都在为自己的人生作正确的选择,那么这一次,她错了。也许还有人将苔丝看作监守爱情的勇士,可是,为一个不爱你的人,是否值得?你将自己丑化,向爱人苦苦哀求甚至甘愿作他的仆人,苔丝等待克莱的八年,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隐忍。一个女人,追求美的权利都被主动放弃,自尊也放弃了,她还是一个真正的女人吗?正在此时,苔丝邂逅了最初改变自己命运的人——德伯。德伯受了一番洗礼,开始为过去道歉,并向苔丝正式求爱。当克莱终于想通了哪个愚蠢的贞洁问题,回到故乡时,苔丝已经是德伯的妻子了。两人相逢,似有万语千言,却也无限惆怅。终于,高|潮在最后上演,苔丝杀死了德伯,追随了克莱,苔丝的`这一行为,被看作英勇的选择,为了爱她不顾一切。可是,苔丝杀人,只是为了斩除自己心中的那一个死结,也报复自己为此付出的代价,她无法向克莱报复,德伯的行为,使她一生都无法解脱,可是,伤害她的,除了德伯,还有克莱,后者更甚。要说恨,单单恨一个人是不对的,这两个男人,都不同程度地使苔丝屈辱地生活。要说爱,德伯与克莱,也没有高下之分,德伯的爱,搀杂了太多个人的欲望;克莱的爱,搀杂了太多虚幻的理想,只有当他在现实生活中碰得头破血流时,他才能理解爱的意义。可是,苔丝已经为他的这个领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青春的时光,以及无限的伤害,无可挽回。克莱永远无法补偿。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是勇敢的,在男权时代,敢于谈论自尊,但面对现实,她无法逃脱命运的道德枷锁,这是一个纯洁女人的悲剧。
《德伯家的苔丝》是一本很好看的小说,它的作者是英国的著名作家哈代。看过之后,这部作品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面对父亲沉浸与过去的辉煌家族中,面对兄弟姐妹期盼的目光,面对家中唯一的老马死在自己手中的场景,苔丝违背自己不想嫁给富人的原则,开始了她不愿意过的生活,走上了一条足以毁灭她人生的道路。
纯洁的苔丝像一个无助的小鹿,受到了邪恶的亚雷的侵害,她得到的是人们的冷嘲热讽,承受着别人的鄙视和侮辱。但是,她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着爱情,所以,在安其尔的爱情攻势下,苔丝总是不敢承认自己的过去,这意味着,她在一点一点地靠近她的悲剧。
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一个充满变化和动荡的时期。苔丝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虽然她美丽、善良、聪明,但是在生活的压力下,她看起来还是那么的渺小。
“思想开明”的克莱尔与苔丝之间的感情脆弱不堪,他用根深蒂固的传统贞操观念来看待一个女人是否贞洁,不把苔丝的无辜放在眼里,亲手将她推入了绝望的境地。当时社会的道德偏见,让苔丝再一次成为资产阶级伦理道德的牺牲品。
从一开始,苔丝的美就不是张扬的,她有一双清澈泛天真的眼睛,却总是流露出坚定、淡漠的神情。苔丝是勇敢的,在男权时代,敢于谈论自尊,在行刑场上的最后一刻,她的冷静吓退了所有的人,但面对现实,她无法逃脱命运的道德枷锁,这是一个纯洁女人的悲剧。
藤原惠津子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好写的英语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 试论简奥斯汀生活对其小说的影响 (On the Impact of Jane Austen’s Life on Her Novels)2. “真实的诺言”与传统文化的碰撞——简析“真人秀”的实质和本地化过程 (When True Lies Challenge Tradition—An Analysis of the Reality and Localization of Reality TV)3. 从台湾问题看中美关系 (The Sino-US Relation—The Taiwan Issue)4.《傲慢与偏见》的生命力 (The Great Vitality of Pride and Prejudice)5. 平凡中的不平凡——《傲慢与偏见》(Significance in Commonplace—Pride and Prejudice)6. 萨皮尔沃夫理论 (Sapir-Whorf Hypothesis)7. 论格里高尔的悲剧 (An Analysis of Gregor’s Tragedy)8.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予更多关注 (More Att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9. 文体学: 语言学习的科学 (Stylistics: A Scientific Approach)10. 佛教在西方 (Buddhism in the West)11. 非语言交际 (Nonverbal Communication)12. 国际反恐 (International Anti-Terrorism)13. 全球资金市场近期特征与走向 (The Character and Tendency of Global Capital Market in Recent Decades)14. 从《老人与海》中桑堤亚哥的性格可知——人是打不败的 (A Man Cannot Be Defeated—From the Character of Santiago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15. 南方的失落 (The Loss of the South)
快乐的陆小晶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引言
19世纪末出现妇女解放运动第一次高潮。而“哈代的作品中反映了与时代相吻合的女性解放的思想,而且在作品中,女性对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的反抗是非常激烈的”。托马斯·哈代大胆地将创作的目光投向农村,深入的关注普通农家的悲剧命运。他十分擅长刻画女性人物悲剧命运,旨在揭露男权社会给女性造成的伤害,批判男性中心主义。
二、托马斯哈代及苔丝简介
托马斯哈代是横跨19世纪和20世纪的著名小说家和诗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沃尔夫誉为“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其作品即承接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精髓又体现二十世纪的文学创新,气势磅礴。以辽阔深远的背景与渺小的人物形象之间的巨大反差和动人的对比描写,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心灵的震撼。
《德伯家的苔丝》刻画了一个善良、坚强、自尊、宽容而美丽的女性形象——苔丝。由于天真无知而受到富家浪子的侮辱,身心饱受摧残。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面对挫折;为减轻家里的负担,应付虚荣的父母,她勇于承受重担,奔走于不同农场,养家糊口;对待爱情,她自尊又执着”。她被“认为是唯一的一位逃脱了决定主义的人”,颠覆了传统的伦理道德。哈代极力要摧毁的正是这种道德观念,让女性摆脱僵化的传统习俗的控制。他对“堕落女性”的处境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苔丝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宽容,带给读者对妇女生存状态的反思。
三、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苔丝从一位天使般的少女到绞刑架上的杀人犯,是何种邪恶力量在逼迫、摧残、毁灭着这“有自我意志,完整个性的女性?”,把这一优雅迷人的高尚女性一步步推向死亡深渊?苔丝悲剧的根源何在?以下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审视《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被压迫的血泪史,剥下男权中心主义这张丑陋的外皮。
(一)教育
英国女权主义思想家朱丽叶米切尔在《妇女:最漫长的革命》中指出“歧视存在的基础是教育,而不是经济。在英国要求同工,首先要求接受同等教育,因为这一原因致使妇女从事社会地位较低的工作”。从这一理论出发,剖析苔丝走向悲剧的一个主要因素:教育的贫乏。
“她最早的职业梦想是成为一名教师,但天不遂人愿”。由于家庭贫穷,苔丝很早就步入社会,她做过很多体力活,而且是同工不同酬。因所受教育贫乏,她无法获取较高社会地位与收入的工作,个人与娘家均陷入极度贫困,最终不得不接受亚雷克庇护。“接受庇护”是当克莱尔归来,苔丝杀死亚雷克,走向毁灭的直接导火线。另一方面教育对于女性的重要影响,表现在提高女性心智与觉悟上。苔丝失身带着委屈,饱含心酸地控诉“名门小姐们都了解该防备什么,怎样去防备,因为她们都读小说,小说中会谈到这些男人们的诡计,可我从没机会读小说,哪能知道呢”。中国有句古话“女子无才便是德”,同样说明男权控制下的整个社会对女性受教育的排斥。压迫女性的邪恶力量让女性心智处于不开化状态,使女性沦为其奴隶。在这传统观念笼罩下,苔丝的梦想只能是幻想。教育问题不解决,苔丝式的妇女悲剧将不可逆转,女性终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正如西蒙波伏娃所说:“女人在父兄所支配的家庭中,处于奴隶或仆人的地位,她始终是由男性做主而嫁给另外的男性。”
(二)苔丝自身的因素
1.性格的妥协性
苔丝敢于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追求幸福,是一个毫不妥协的反抗者。然而苔丝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在她的性格中也包含着保守落后的伦理观念。苔丝是暴力的受害者,是无辜的。她明白这一点,但在受到乡里人非议时,她也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必然造成她内心的自我折磨和谴责。
苔丝性格的妥协性还表现在她和克莱尔的关系上。恋人之间本是平等的,而苔丝却一味贬低自己,抬高克莱尔。这是多么浓烈﹑炽热却又卑躬屈膝的爱。她悲惨的过去,得不到克莱尔的宽容。面对克莱尔无情的抛弃,苔丝没有做丝毫反抗。克莱尔离去了,苔丝对他的爱却从未削减。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却唤不回克莱尔冰冷的心。在爱情面前,苔丝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尊严。正是这种盲目的﹑不平等的爱,使苔丝放弃了一个妻子争取幸福的`权利,深化了苔丝的悲剧。
2.自卑心理
苔丝失身后的痛苦是巨大的,压力是多方面的,但必须指出,苔丝的自卑心理加剧了她的痛苦。
对于苔丝来说,她的许多痛苦都是心理上的。她往往从传统习俗﹑社会舆论上对自己的所谓“过去”作出道德上的判断,从而扭曲了自己的正常心理状态,并对自己的行为予以错误评价。苔丝无法卸掉身上背负的沉重十字架,她在忍受世俗舆论的同时,又受制于它的道德准则,毫不留情地审视自己、谴责自己,她在大胆反抗传统的同时,又囿于它的观念,而成为其维护者。“苔丝这种心理上的自卑,是世俗谬见在她身上发挥作用的体现,说明了苔丝自身在当时社会道德理境中培养起来的非正常心态。”苔丝正是这样给自己结成一张无形的道德罗网,把自己束缚起来。她的自我束缚的意识有其深刻的历史基础,是整个社会意识的具体表现。因此,苔丝的结局只能是悲惨的。
3.自我意识缺乏
自我意识缺乏突出表现在苔丝对爱情的态度上。
苔丝第一次遇见克莱尔,就被他与众不同的神情所吸引。在哈代笔下,苔丝被描绘为一个完美的个体,代表了作者理想中的完整女性。但苔丝的性格中也包含了一些弱点,她总是处于爱情的纠葛之中,徘徊于两个男人之间。她经常考虑到别人的需要,却忽略自己的需求。在男权的社会里,始终把自己置于依附和没有主体性的地位,处于社会的边缘。“哈代塑造的苔丝形象饱含着自己对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的深深同情,对世俗所谓文明的愤怒鞭挞,对传统男权社会的控诉。”同时也显示出19世纪时,以男性意愿为主导的社会所肯定的女性形象,即:“富有牺牲精神、宽容顺从、坚韧质朴”。就是说女性要永远把自己放在“后面”。男权社会予以褒奖的正是这样缺乏自我的女性。整个社会引导着妇女去牺牲小我,顾全家庭顾全丈夫。苔丝只是万千受到伤害、没有自我意志、被当作玩物的女人中的一个。也正是在这样复杂的社会洗礼中先是失去了贞节,进而走向痛苦的深渊,最终酿成了一生的悲剧。
四、结语
苔丝坎坷的一生最终以悲剧收场,她的悲剧不止是命运的悲剧,更是女性的悲剧。她“既是命运的牺牲品,也是对男人和性无知的牺牲品”。苔丝在那个男权的社会里,始终把自己置于依附和没有主体性的地位。女性只有摆脱僵化的传统习俗的控制,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要拥有自我的价值,才能获得女性真正的幸福。
参考文献:
[1]高万隆.婚恋?女权?小说:哈代与劳伦斯小说的主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托马斯哈代著.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3]吴笛.哈代研究[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
[4]吴笛.哈代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5]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
[6]姚振平.《德伯家的苔丝》人物形象新论[J].世界文学评论.2007(1)
[7]郑海燕.康宁.浅析苔丝的悲剧命运[J].时代文学.2009(14)
是哈代的代表作,是“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它描写了一位农村姑娘的悲惨命运。哈代在小说的副标题中称女主人公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公开地向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道
老师问了关于你论文的学术贡献,选题的原因等等,我昨天刚答的,很容易,祝你好运哦~~~ 对于注意事项就是,你要沉着,冷静,对老师要微笑。呵呵,怎么说老师都是教过我
分析苔丝悲剧摘要:在托马斯•哈代的“性格和环境”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悲剧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苔丝个人的性格与命运、环境、社会的冲突,从而造成了个性的毁灭。关键词
苔丝是个美丽的乡村姑娘,纯洁,善良,又有韧性且善恶分明。由于家境贫穷,给与自己同姓的贵族德伯家打工。结果她被主人家的儿子亚历克·德伯诱奸,并生下了一个私生子。由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我整理的《苔丝》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