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9

贰格格的爹
首页 > 期刊论文 > 文学期刊花城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amietee1997

已采纳

《花城》杂志是一本创办于1979年4月的大型纯文学期刊,与《收获》、《当代》、《十月》并称为纯文学期刊的“四大名旦”。《花城》的宗旨是支持具有真正人文精神、独立建树的写作,支持创新;重实验性但反对刻意的另类,重可读性但反对流俗和平庸。1《花城》不断推出文坛中间作家的重要新作,并时刻关注新人的创作动向,为中国文学推出和培养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著名作家,其中包括高行健、毕飞宇、王小波、林白、陈染、北村、潘军、吕新、东西、韩东、荆歌、李洱,薛忆沩等人。此外,也刊发了王蒙、莫言、苏童、余华、残雪、格非、马原、孙甘露等名家的重要代表作品。

330 评论

Mr.白马王爷

中国十大著名文学杂志有:

1、人民文学

《人民文学》创刊于1949年10月25日,是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的国家一级文学期刊,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份文学期刊,主要刊登散文、诗歌、小说和报告文学等纯文学作品。

作为中国最好的文学刊物,《人民文学》堪称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关键的文艺阵地,是文学发展的风向标,同时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了突出贡献。

2、收获

《收获》由著名作家巴金和靳以在1957年创刊,是1949年后新中国第一本大型的文学双月刊,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性杂志,更是全国纯文学期刊中久负盛名的“四大名旦”之一。

当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作家几乎都跟《收获》有关系,例如老舍《茶馆》、王蒙《活动变人形》等,都是在上面发表的。余华几乎所有重要的作品都是在《收获》上发表的,苏童、王安忆也是。

3、十月

《十月》与《收获》《花城》《当代》,被联合赞誉为:全国纯文学期刊的“四大名旦”。《十月》创刊于1978年,是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文学期刊,2004年起从双月刊改为月刊,以刊登中篇小说为主,兼顾其他文学体裁作品。

其发行量和影响力一直位居国内文学期刊前列,如果将几十年来的《十月》杂志的目录累积起来,几乎堪称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简史。

4、诗刊

《诗刊》不仅是国家级权威刊物,也是全国唯一的中央级诗歌刊物,1957年1月在北京创立。《诗刊》推出了一代代中国当代诗人,名篇佳作如林,为新中国诗歌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2002年起,《诗刊》由月刊改为半月刊。上半月刊重点发表诗坛名家和成熟诗人的精品力作,下半月刊则发表青年诗人的作品。该刊为中国文学杂志排名前十。

5、花城

《花城》是1979年创办的文学类刊物,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也是全国纯文学期刊的“四大名旦”之一,发表了莫言、余华、王蒙等名家的重要代表作品。

有媒体评价说:多年来,《花城》始终以博大的胸襟和锐利的目光,兼收并蓄,采撷名篇佳作,准确及时地展现了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和最新风貌;《花城》是引领新中国文坛流变的当之无愧的旗帜之一。

6、山花

《山花》是1950年创办的文学类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曾被誉为纯文学月刊中的“四小名旦”。该杂志从1994年改版以来,坚持“融文学精品与前卫艺术于一炉”,给中国文学界提供了独具个性的“文学精神与视觉人文”并重的双重文本。

杂志主要栏目有散文随笔、诗歌高地、文学自由谈、文学评论、山花论坛、精短篇、中篇精选、新面孔等。

7、长江文艺

这是创刊于1949年6月的“中国文学创作类核心期刊”,主要发表散文、小说、诗歌、文学评论,报告文学等作品。其主管单位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办单位为湖北省作家协会。该杂志务实与创新并举,现实主义与先锋精神兼容;奉行好作品主义,是日常休闲的理想读物。

8、钟山

国内知名文学刊物,1978年创办,是新中国改革开放后创刊最早的大型文学刊物之一。其首发的作品曾获得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近百项文学大奖,在文学界赢得广泛好评。

作为中国十大文学期刊之一,《钟山》被誉为:引领汉语文学创作潮流的重要阵地,和世界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窗口。

9、读者

《读者》是国内颇具影响力的期刊品牌,被誉为“国民读物”,隶属于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的读者。

《读者》创刊三十周年之际,央视网评价说:《读者》对人生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它在创刊时,就站在了精神的“高海拔”上,在无数人身上找到了心灵契合点,它的外面是“西装”,但它里面中国的儒学思想。

10、萌芽

中国著名文学杂志,新中国第一本青年文学刊物,1956年创刊,1999年起与13所著名高校合办“新概念作文大赛”,挖掘出了韩寒、郭敬明等一批80后文化偶像。2015年7月起,杂志下半月刊休刊,由半月刊调整为月刊。

作为中国最好的文学刊物之一,《萌芽》曾连续获评上海市著名商标,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年度全国少年儿童喜爱的百种优秀报刊之一。

81 评论

DaisyYaoYao

如果把“新时期”文学的发端定于1979年,那么《花城》的创刊可谓适逢其时。当时的文化现状和社会语境,决定了文学期刊仍然是政治表达、情绪释放与文化消费的重要载体,于是除了“十七年”时期的刊物先后复刊外,众多文学期刊也相继创刊,《花城》便是其中之一。《花城》创刊之初即发表大量“伤痕”与“反思”性质的作品,先锋探索姿态也初露峥嵘,比如大力推介西方文化思想与现代派,大批发表港台文学。这些,对“新时期”文学的发端与推进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79年4月至1980年底,《花城》(以书代刊的“文艺丛刊”)先后出版七期,直至1981年1月花城出版社成立,才开始定期出版《花城》文艺双月刊止。按照原主编范汉生先生的口述,这是《花城》的创刊阶段。在这个阶段,《花城》走在了冲破禁锢的前面,她不仅满足了大量读者的阅读需求,而且参与建构且见证了“新时期”文学的行踪。①本文的考察对象即是《花城》创刊时期的七期丛刊,以期窥斑“新时期”文学的发端。 一、《花城》与“新时期”作家的构成 《花城》前七期虽然顺利打开了局面(创刊号印数即达25万册),两年内就已经站在了很高的文学平台上,但直到80年代其作者群才算基本上全面代表了“新时期”文学的作家构成。不过,《花城》在创刊阶段就建起了一个水准很高的老中青作家梯队,这已十分不易。 早在1979年第四次文代会时,出席会议的作家代表可谓“五世同堂”(五四时期的“文坛老将”、五四以后的作家、新中国培养的作家、“右派”作家、文坛新秀)。《花城》前七期的作者,恰能展现这一构成的概貌。老作家有:巴金、沈从文、叶圣陶、夏衍、卞之琳、萧军、萧乾、端木蕻良、臧克家、姚雪垠、艾芜、徐迟、杨沫、聂绀弩、陈登科、欧阳山、秦牧、王西彦、黄药眠、黄裳、叶君健、严辰、邹荻帆、蔡其矫、吴有恒、李克异、曾敏之,等等;中青年作家有:张洁、林斤澜、从维熙、彭燕郊、李瑛、沙鸥、黄永玉、柯蓝、李晴、雁翼、范若丁、梁信、祖慰、王先霈、陈伯坚、程贤章、谢竟成、汪洋、彭拜、韦丘,等等;青年作家有:刘心武、史铁生、高行健、孔捷生、郑义、陈建功、洪三泰、杨干华、林贤治、段剑秋、毕必成、王梓夫、翟禹钟、林雨纯、李钢,等等。从以上作家队伍的构成来看,其影响已是非同一般。1981年,《花城》与《收获》《当代》《十月》一道被誉为“新时期”文学期刊的“四大名旦”,后又与《收获》《钟山》形成所谓“三足鼎立”,《大家》创刊后,又有了“四分天下”之说。正是由于《花城》的高水准作家队伍的建构,以及其先锋探索姿态,才使它在“新时期”文学发端之时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成为当代文学的重镇。 当代文学史一般认为,80年代作家的“主体”由“复出作家”(或“归来作家”)和知青作家两部分组成。然而在“新时期”文学发端之始,作家的“主体”实际上由老作家和“复出作家”构成,《花城》前七期可以证实这点。只是,作家队伍在当时已开始出现分化与重组,最明显的莫过于,老作家与“十七年”时期的中心作家已在加速失去文坛的中心地位。其原因大致有三:一,老作家已难维持曾经旺盛的创作活力,他们已处于人生的回忆与整理阶段,更容易被作为“财富”或“资源”来对待;二,“十七年”时期的中心作家已难合拍于改革开放的时代语境,由于历史与政治的原因,他们不再受到重视;三,思想解放运动与西方文艺思潮的涌入,对很多老作家和“十七年”时期的中心作家往往持怀疑甚至是否定的态度,文坛热点集中于对外来文化思想的转化吸收与自我创新上。不过,这并非意味着老作家在“新时期”无所作为。事实上,诸如巴金、杨沫在内的很多老作家及其曾经的中心作家,在当时及之后的八十年代,都激起过很大的反响。《花城》前七期的作家作品,就很能说明问题。 “复出作家”和知青作家后来成为“主体”,这是一种必然。前者以文化英雄的身份回归文坛,社会心理优势明显;另外,他们的创作观念与“新时期”的潮流并无隔膜,复出之时即能融入;再者,“复出作家”正处中青年精力旺盛期,生活储备充足,他们一度成为“新时期”文学的中坚,委实不足为怪。与此同时,知青作家已经成长起来。他们经历了特殊年代,饱含倾诉的欲望,更希望能够体现自身的价值,这些都会促使他们迅速作出反应,迎时代潮流而上。其中,不少知青作家“**”时期已开始创作,只是还未定型尚处探索阶段,“新时期”的到来,正给他们一展身手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知青与其他一些青年作家,在“新时期”文学发端之始,即已显示非凡的实力。《花城》前七期不仅发现了一批青年作家,而且努力发掘他们的潜力。《花城》在“新时期”文学发端时期所作的巨大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正源于此。当时刘心武37岁,高行健39岁,史铁生28岁,郑义32岁,陈建功30岁,孔捷生27岁,林贤治31岁,李钢31岁,等等。洪子诚在《花城》上发表文章,当时也只有39岁。其中刘心武、高行健、史铁生等人,在当代文学史上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总之,《花城》自创刊之后的七期,我们从中不仅能够看到“新时期”作家构成的概貌,而且《花城》也为青年作家的发现、培养与整体文坛格局的重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花城》与“伤痕文学” 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发表后,“**”之后的文学就在“伤痛”中开始复苏。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新时期”文学正是在“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先后出现与交叉汇流中开始的。“伤痕文学”最早出现,但是在渴望光明与未来的时代潮流之下,以上三者很快变得模糊不清,融合难辨。或者可以这样理解,在控诉“**”给人造成“内伤”的同时,进而将“**”发生的历史原因上溯到更早的“十七年”时期,痛定思痛后,最终把眼光放到对未来的希冀上。 《花城》创刊期与“伤痕”叙事密不可分。“伤痕文学”本指小说,但从《花城》前七期来看,“伤痕”在每种文体中都是集束式出现,可谓“遍体鳞伤”。除海外港台小说外,前七期共发表完整小说38篇,其中包含“伤痕”内容的竟达30篇。其他文体,包括诗歌、散文、电影文学、访问记,甚至是“花城论坛”的批评文章,涉及“伤痕”的内容竟也占六成以上。以现在眼光看,这类叙事似乎过于泛滥,可“新时期”文学恰恰是在“伤痛”之下揭开序幕的。所以,这是完全可以理解与谅解的一股文学思潮,《花城》也可谓扣紧了时代的脉搏,充分见证了这一时期的文学主流。

198 评论

相关问答

  • 花卉期刊官网

    一般只关注相关的论坛,杂志不看的~~~

    renee的天空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花溪期刊版面费

    《飞•言情》A+B(60-80) 风格定位:《飞言情》主要以台湾言情小说的风格为主打走向,同时融入国内“新言情小说”的风格,添加如“明晓溪”式校园言情、“晓丹叮

    雯雯闯天涯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花城杂志

    区别一:概念不同杂志社是对外发行杂志或期刊的地方。杂志,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它根据一定的编辑方针,将众多作者的

    妹喜儿lady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花火杂志期刊

    没有停刊。《花火》是花火工作室出版的杂志,截止2022年12月15日为止是没有停刊的。杂志(Magazine),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

    伊泽瑞言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花火杂志2020期刊

    花火所属的魅丽文化

    勤添Jacky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