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91

辣椒0908
首页 > 期刊论文 > 与什么是酷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深深哒瑷

已采纳

"酷",英文COOL的汉语译音。COOL本来是冷的意思,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成为美国青少年的街头流行语,初期是指一种冷峻的,反主流的行为或态度,后来泛指可赞美的一切人和物。七十年代中期,这个词传入台湾,被台湾人译成"酷",意思是"潇洒中带点冷漠"。九十年代,它传入大陆,迅速取代了意思相近的"潇洒"一词,成为青少年群体中最流行的夸赞语。这个词语在流传过程中含义不断丰富,现在它的含义可以表示广泛意义上的"好",并不仅仅只是表示"潇洒中带点冷漠"的意思了。虽然"酷"是"好"的意思,但青少年心目中的"酷"跟传统意义上的"好"是不同的。他们如果称赞一个人"酷",那么这个人或者在衣着打扮、或者在言行举止、或者在精神气质上肯定是特立独行、充满个性的,绝对不是老一辈人所欣赏的那种纯朴热情、循规蹈矩的"好"。"特立独行、充满个性",正是"酷的精髓所在,也是当代青少年青睐和欣赏"酷"的真正原因所在。关于“酷”,青少年们有的是自己的解释。根据世纪蓝图市场调查公司对京沪两地510位青少年的访问,得到的资料是,其中5%的人经常使用“酷”这个字眼,19%的调查对象有时用“酷”这个词,41%的调查对象偶尔用这个词,有35%的人从不用这个词。三成多的调查对象表示喜欢“酷”的东西,对“酷”的态度一般的占46%。他们认为,“酷”是一种个性,一种风度,乃至一种见解,一种别人所没有的气质,接近于“帅”,常用于较前卫的男孩或女孩,也可用于功课特别出色,歌喉特别引人注目的佼佼者。王菲可以算酷,刘德华也很酷,高考状元也是很酷的。“酷”成了一部分青年人追求的目标,也成了另一部分想成为青年“偶像”的人的盲目冲动。这里就掺杂了一种非理性的病态情绪。从心理学角度看,也是现代社会激烈竞争中产生的一种孤独感、挫折感和焦虑感等痛苦心情的克隆,是人类心理危机的外在表现形式。就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对“酷”抱有十分谨慎的态度。 众所周知,我们的教育界长期以来奉行的是一套规范化、程式化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许多青少年缺乏独立的人格和个体意识,总是被动地服从集体、服从组织,为社会无私奉献,将自我消溶在群体之中。青少年受的教育越多,掌握的知识越多,也就越 来越千人一面、千人一腔。青少年的个性及个性所衍生的思想、见解荡然无存,青少年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教育成为了现代教育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当代社会也给予了个性极大的宽容,在承认个性、正视个性、尊重个性的基础上,还往往用"飞扬"、"舞动"这样的动感后缀来渲染个性。在这种崇尚个性的情况下,个性就成为当代青少努力追求的目标,他们主张个性独立、个性发展、个性完善,主张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实现,他们的个性意识、个性意识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于是,在当代青少年的心目中,只要是展示了个人独特风采的,哪怕这种风采并不符合传统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也应该是美的。在他们看来,这种风采不仅表现在一个人的思想观念、精神气质方面,也表现在一个人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方面。所以,当少年韩寒放弃学业并猛烈地抨击现行教育的时候,青少年会说他"酷";当歌手谢霆锋一脸冷漠高傲地出现在演唱会上的时候,青少年也会说他"酷"。"酷"成了青少年赞赏"个性美"的一种最高的表达方式。 由于"酷"受到推崇,扮"酷"便成为了当代青少年的时髦之举。"酷风"的大流行,使"酷"不免成为一种流俗。这种"酷"只注重外在表现,至于扮"酷"的人内心倒并不一定有什么相应的思想和观念,他们更多的是要一种做派,一种时尚表演。一青少年或是在发型上追求怪诞,或是在服装上追求怪异,或是在言语上追求奇特,努力使自己与众不同,然后博得"酷"的赞誉。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一些青少年不太成熟的心智,但另一方面也显出代表个性美的"酷",在青少年心目中有着极重的份量。

268 评论

终于改了名字

"参考文献"是指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参考文献的作用:

1、便于及时查阅校正

有人也把参考文献称为是参考书,因为一篇论文的字数5000字以上,内容比较多,论文里面用到的论证,论据,分析问题时想要到的点是在参考文献里看到的,当写论文的引言出现了错误,还可以根据参考文献来查看错误的地方在哪里,便于修改,这是参考文献存在的一个原因。

2、让导师了解学生论文的深度

论文里面的参考文献数量多少,学校是有规定的,比如中文文献要达到10条以上,英文文献在5条以上,并且做好文献格式。

在论文里面选择用的引言越多,文献越多,其实也就表明论文写作时在查阅资料方面就多,一篇论文的质量好坏虽然和参考文献的使用多少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也有间接关系。

论文的引文用得好,论据十足,写的论文有理有据,清晰明白,这样的论文才有广度和深度,也更能得到老师的认可。

3、便于读者的阅读和理解

在论文里面写了一些引文,但是读者可能不太懂得这个论点哪里来的,这个说法是不是正确的,读者在参考文献上就可以看出来是从哪里出来的观点,材料,也是便于读者能查阅到。一篇论文里面使用参考文献是很正常的。

在写作中查阅用到的著作,报刊杂志论文的要点,就要标注出来,要写清楚书名,篇名,作者,出版者,年份,有明确的格式要求,在写完论文后要写好文献并且调整好格式,基本上就没问题了。

197 评论

百合妖妖1990

1 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 一项科学研究取得的新成果通常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的新进展,它体现着科学科技的继承和发展。如,基于已有的理论、方法、思想、实验手段等,使本研究获得了新进展,有了新发现;或是将一个学科中的方法移植到另一学科中并取得成功;或是对已有方法做了改进。当在论文中叙述研究目的、设计思想、建立的模型、与已有结果进行比较的时候,就要涉及到已有的成果。如果在涉及到前人成果的地方再把已有成果的具体内容抄到论文当中,不但占去论文的篇幅,冲淡论文的主题,而且抄写这些已发表过的、读者可以查找到的内容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在论文涉及到已有成果的地方,不去重抄已有的成果,而是指出登载这个成果文献(出处),这种做法叫做引用参考文献。�引用了参考文献,就要在涉及前人成果的地方做一个标记,见到这个标记,读者就知道在这里引用了参考文献;按照这个标记在参考文献表中就能找到刊登这个成果的详细内容的文章。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加一个标记,称为参考文献的标注。标注的方法称为标注法。 2 参考文献着录的目的和作用 对于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着录是不可缺少的。归纳起来,参考文献着录的目的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 着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在论文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着录参考文献即能表明言之有据,并明白交待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 2) 着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论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它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3) 着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读者通过着录的参考文献,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4) 着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论文中需要表述的某些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在相应之处注明见何文献即可。这不仅精练了语言,节省了篇幅,而且避免了一般性表述和资料堆积,使论文容易达到篇幅短、内容精的要求。�5) 着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3 参考文献的着录原则 1) 只着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着录的文献要精选,仅限于着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且,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 2) 只着录公开发表的文献。公开发表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刊或正式出版的图书上发表。在供内部交流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和内部使用的资料,尤其是不宜公开的资料,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3) 引用论点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 4) 采用规范化的着录格式。关于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已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者都应熟练掌握,严格执行。� 5) 参考文献的着录方法。根据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中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两种。其中,顺序编码制为我国科技期刊所普遍采用,所以这里作重点绍。 4 顺序编码制 顺序编码制是指作者在论文中所引用的文献按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连续编码,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或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进行标注,并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各条文献按在论文中出现的文献序号顺序依次排列。� 4.1 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着录项目 1) 主要责任者。是指对文献的知识内容负主要责任的个人或团体,包括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请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等。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责任者超过3人时,只着录前3个责任者,其后加“等”字(英文用 et al )。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着”、“编”、“合编”等责任说明文字。外文主要责任者用原著,姓名前后应遵重各国的习惯。作者不明时,此顶可省略。� 2) 文献名及版本(初版省略)。文献名包括书名、论文题名、专利题名、析出题名等。文献名不加书名号“《 》”。� 3) 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根据GB 3469—83规定,以英文大写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专着[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 对于专着、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它未说明的文章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下列字母作为标识: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建议采用以下标识:磁带(magnetic)[MT]'' 磁盘(disk)[DK]'' 光盘[CD]'' 联机网络(online)[OL]。 4) 出版事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卷期号等)。出版地指出版者的城市名,对于同名异地或不为人们所熟悉的城市,可在其名前附加省名、州名、国名等。对于出版者中包含了地名,出版地不能省略,如,“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不能写成“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者为出版社名,可按来源的形式着录,也可以按公认为的简化形式缩写形式着录。如IRRI(原标识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出版年采用公元纪年,并用阿拉伯数字着录。如遇其它纪年形式时,可将原有的纪年置于“( )”内,如1705(康熙四十四年)。对于报纸和专利文献,要着录出版日期,其形式为YYYY-MM-DD.对于期刊的出版年份、卷号(期号)着录有以下3种形式:1980''92(2):年,卷(期); 1985(4):年(期); 1987,5:年,卷 5) 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可获得地址。 6) 参考文献起止页码。参考文献的最末一项一般为“页码”,指引文所在的位置编码。应着录引文所在的起始页码或起止页码,如为起止页,则在2个数字之间用“-”号(原来用“~”号)连接。如:10-12。若论文中多次引用同一文献上的多处内容,则应依次着录相应的引文所在。

267 评论

相关问答

  • 与为什么等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15《信息

    萝卜的破哥哥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与谁是坏人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大叔,我似乎就是控制型人格啊!” 上周末,一位高中生在后台留言,表达了对自己可能是控制型人格的深深担忧。 “但我不会道德绑架别人,也不会说出非常伤人的话,同时

    草泥马叔叔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与酷暑记组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不用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指的是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连续

    派大海绵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有关战国策论文的参考文献是什么

    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宋时已有缺佚,由曾巩作了

    梦朦胧6620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与山是晴天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1、久雨刮南风 天气将转晴 2、云绞云 雨淋淋 3、朝起红霞晚落雨 晚起红霞晒死鱼 4、天有铁砧云 地下雨淋淋 5、直雷雨小 横雷雨大 6、南闪四边打 北闪有雨

    DP天圆地方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