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219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21世纪,我们该怎样脚踏实地?世界观察研究所1996年公布的资料说,每年地球损坏的表土为240亿吨,相当于澳 大利亚全部粮田的表土总和。因为荒漠化的进逼,全世界10亿以上人口的生计面 临威胁,8亿以上的人没有起码可以维持生命的粮食,1.35亿人背井离乡。 土地,更确切地说那是一层覆盖着地球各大洲的脆弱、松散、不同颜色的表土,是所有陆上生命的家园所在。没有它,就不会有植被、农作物、森林、动物和人 类。一英寸厚的表土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才能积累起来,可是如果人们不去爱护,没有绿色植被,就会在几个季节内被风吹走,被水冲掉,这个被称作"地球"的 行星上的土地,目前正在全面消失之中。当土地飘逝而去,荒漠化将会把人类带向何方? 巴西,渴望土地的农民,每年都在一点一点地逼近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亚 热带雨林深处,用火把清理出一小块一小块土地后播种,待几个季节过去地力耗得差 不多了,再去放火烧出一片新的土地来,然后留下又一片荒漠。 烟熏火燎的20世纪过去之后,21世纪还是这样吗? 中国国土面积为美国的1.0253倍,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5倍。如果中国人也达到美国人现在的年消耗水平,则中国已探明的原油储量将在2年内耗尽,森林将在4年内伐光,铁矿石可维持32年,煤炭还能烧85年。中国的资源、人口和国情决定了 我们只能勤俭节约,不能奢侈浪费。 中国历史上人均耕地的变化,大致如下: 公元前2200年,人均耕地70亩。 公元前进600年,人均耕地42亩。 公元1949年,人均耕地3亩。 公元1989年,人无均耕地1.4亩。 公元1996年,人均耕地1.2亩。 从黑龙江宾县到新疆乌孜别里山口,横亘13个省、市、自治区,威胁着号称"半壁河山"的中国万里风沙线还在肆虐中,可是对大都市中的人而言,只要沙漠还 没有涌到脚下便依旧无动于衷。正是由这一风沙线上刮起的1998年春天的沙尘暴,从新疆而河西走廊而兰州一直刮到北京、天津乃至济南、徐州、天昏地暗,泥雨纷纷。这个春天里,荒漠化的 大范围警示,已经是大地向人类发出的最危急信号了!紧接这一信号之后,便是中国南方与北方的百年不遇的洪灾。我们有足够的理由 说,人祸远胜于天灾! 本世纪50年代,地处长江黄河上游、青藏高原东侧的川西滇西北原森林,控制面积约为65万平方公里,它的巨大的存在对调节气候、水土保持从而使江河安澜、国土安全所起的作用无可替代。可是我们在开发的名义下把这一大片原始森林砍倒了!大地的土崩瓦解在江河上游开始了。60年代的"三线建设"对天然林破坏进一步扩大和加剧,著名的"金沙江林区开发会战"和"大兴安岭林区开发会战 ",使这两个林区几乎被扫荡一空。到1998年夏天,当年声势浩大、"功绩卓著 "的会战之地,恰恰恰正是南北水灾的源头地区。那滔滔洪水冲垮的是家园,冲走的是土地。 洪水也是水,我们有什么理由指洪水为"洪魔"而继续夸大人的伟力和意志呢?土地之上充满着灵智与物质的创造,土地本身却是不能创造、不可再生的。 我们只能目睹它的不断减少,大地无言。岁月无言。 人类除了改变自己以外,已经无路可走。 这是一种艰难的灵魂深处的改变,这是一条小心谨慎地为后人的生存着想的可持 续发展之路。要心怀感激--对地球--我们共同的唯一的母亲。 要学会尊重--地球之上的一切生命--从草木的枯荣到山岳的崇高,个体的完 美及荒原的价值。 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不是地球的主人,相反我们是地球的仆人。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我们要反反复复地在沉思冥想中记住这样一句话: 地球可以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无法满足人类的贪婪!
爱爱囡囡
选我啊啊啊啊啊:夜,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爬进我的窗台,催我进入了梦乡。“咦,这是哪儿?”我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展现在眼前的竟是一片草木不生的恐怖世界,天上黑沉沉的云挡住了太阳,地上到处是比手掌还宽的裂缝,空气中到处是尘土飞扬。远处的一幢幢楼房东倒西歪,“头上”还冒着黑烟,依稀可辨认出的山丘上到处是黄沙,不见一点儿树木的踪迹,莫非我到了“古楼兰”?此时迎面扑来一股刺鼻的臭味,我沿着臭味寻去,竟是一条淌着黑水的河流,上面还漂浮着死鱼死虾,散发出的味道能熏死一只老鼠。我继续走着,迎面撞上一位全身只有眼睛闪烁着光芒、身上挂着几块破布、厚厚的嘴唇裂着几道口子的青年人,他像见到怪物似的紧紧盯着我,做出防备的姿势。我忙问:“这是哪儿呀?”他回答道:“这是25世纪的永春。对了你是谁,从哪里来?”“什么,这居然是25世纪的永春!我是20世纪来的人类。”他突然大惊失色,像兔子一样飞快跑走了。当我正纳闷时,他带着一群像他一样打扮的人团团围住了我。一位长者问:“你真是20世纪的人类?”“嗯”话音未落,他们便用愤怒的眼光瞪着我,像要把我碎尸万段。我的心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浑身颤抖。一位中年人指着我说:“按道理你是我们的祖先,我们应该尊重你才是,可你们实在太过分了!”“就是就是,你们不为地球着想,也应该为子孙想想!”“都是你们在20世纪过度开采煤矿、砍伐树木、污染水资源,造成水土流失,你们自己过得好了,我们却要为你们不负责任的行为买单,你看这伤痕累累的家园,瞧这贫瘠的土地、肮脏不堪的河流、漫天飞舞的黄沙,都是你们一手造成的!你们还我们青山绿水,还我们鸟语花香,还我们一个生态地球!”这场控诉不知进行了多久,我作为“被告”,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说着说着他们竟然挥舞起了拳头。“救命,救命……“滨楠,快起床!”原来是个梦。我一骨碌爬起来,心里却还在想着刚才那个梦,人类确实是做错了太多太多,也造成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如果这样下去,地球怎么办,子孙后代怎么办?朋友们,“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水土保持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生活,请别再滥砍滥伐、污染水质了,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让后代也能共享生态美丽的家园吧!
小豆子就是我
不少反思98'洪灾的文章谈到:上游生态植被遭到破坏是引发洪灾的重要原因,但许多人却未必注意到,生态植被的破坏和片面宣传林业的成就有直接关系。根据国家林业局公布的资料,到1993年,我国就已经摆脱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双下滑的局面,进入“双增长”时代。全国的森林面积从建国初的0.8亿公顷增加到1.37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从8.7%提高到13.92%,1993年以来还保持着每年植树360多万公顷的业绩,1994年,继广东、福建、湖南宣布基本消灭宜林荒山后,安徽等省区也宣布消灭了宜林荒山。 1994年前后,有关森林的喜讯经常见诸新闻媒体,据此,普通人只能得出我国森林形势一片大好或正向一片大好迈进的结论。可熟知内情的专家却忧心忡忡。而1995年以来连续多次洪水特别是98'洪灾将森林形势一派风光的形象终于捅了一个窟窿。只要稍微深入分析,便知道林业宣传的问题所在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有这样两组数字:一组即国家林业局公布的数字(见上述),按1993年全国森林面积和覆盖率分别达到1.37亿公顷、13.92%计,比解放初增长71.25%、59.77%;另一组是国家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数字: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长江流域12个省区有林地面积年均下降0.6%-0.8%。假如国家林业局的数字是对的,那么森林增长的幅度的确可喜,假如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的数字是对的,那末,林业局公布的1993年全国森林面积达到1.37亿公顷、比建国初增长71.25%的数字就值得推敲。因为长江流域12个省区占全国总省区数(不包括直辖市)的42.86%,据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发表的资料,取1950年到1985年、下降率为0.7%计算,三十五年间,这12个省区的森林面积即减少24.5%,那末,到1993年,全国森林面积怎么可能比建国初增长71.25%呢?退一步,我们就假定林业局的数字确凿无疑,可透过这种增长背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可采伐成过熟林面积由1981年的2188万公顷减少到1993年的1349万公顷,蓄积量从建国初的20亿立方米下降到6.4亿立方米,分别减少38.45%、68.0%。换句话说,砍掉的是荫天蔽日的老林,栽上的却是稀稀拉拉的中幼林。所以即使面积有所增加,可森林质量、林业生产力却绝对大幅下降,以至森工抱怨难以找到像样的林材。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南、中南等江河中上游被称为生态宝库、动物乐园的大量原始森林被毁坏留下永远无法弥补的欠帐,即使今后百分之百的绿化了也还不上这个帐。因为原始森林是地球几亿年演变的绿色结晶,原始森林的综合生态功能是人工林根本无法比拟的,原始森林及其功用是不能复制的。单就持水这一项,发育较好的天然林林冠持水能力就比人工林高7-8倍,林地土壤有效贮水能力比人工林高6-7倍。从建国初期到现在,我国的原始森林究竟被砍伐、毁坏了多少,这个数字恐怕成为不解之谜了,而时至今日天然森林还剩余多少,这个数字也不详。有关人士对这些数字历来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只是植树造林的面积,每年增加多少,多少年共增加多少,然后宣传“辉煌成就”。如此等等。所以人们也只能通过其他渠道了解一鳞半爪。据湖南某林业专家透露,从1957年-1995年,该省天然林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比重下降近40%0。另据有关资料,四川天然森林建国以来减少了一半以上,森林采伐与更新的比例11:1,其中大凉山地区的原始森林基本都被垦作农田。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三峡两岸的森林面积减少了一半,李白笔下“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笔下“无边落木箫箫下”的景色早已不复存在了。笔者的故乡在滹沱河畔,五六十年代,滹沱河两岸林木还郁郁葱葱,到八十年代就几乎都变成了农田或沙地。这期间,故乡造林的数字却是逐年增加,但真正能看出成效的就是道路和灌渠两旁栽的树木。正是由于多年来片面宣传植树造林的业绩,甚至有意无意地夸大这种业绩,不少人醉心于对营林面积、覆盖率、增长率、几大造林工程以及诸如此类业绩的追求,而对“业绩”后面的问题却采取回避或淡漠态度,结果就误导了舆论,使一些本该早出台的措施(如停止采伐天然林、封山育林、加大林业投入)迟迟未出台,从而加速了森林植被的恶化。98'洪水平息后不久,林业专家汇聚在中国林业科学院进行反思研讨,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沈国舫直抒胸臆:1998年特大洪水的深层原因是,在植被建设方面近40年来有过重大失误,而近年来采取的弥补措施速度太慢了,力度太小了,使我们难有适当控制洪魔的主动权。只有在痛定思痛的大灾之后,类似沈教授这样的观点才能从林业界透露出来。林业的宣传存在片面问题,水利建设包括水土保持的宣传何尝不存在类似问题。多少年来,人们已经听腻和看腻了这样的文字:某某地区投入多少资金和人工,完成多少土石方,搞了多少工程,治理了多少小流域,水土保持面积增加了多少,成效有多么大。如此等等。却很少看到这样的文字:某地区有多少条河流濒枯,多少个湖泊消失,多少绿山成了裸山和泥山,多少万亩良田被水冲沙压,多少万亩草原沙化,多少山青水秀的地方变成童山恶水的环境,更绝少对几十年来水利建设和几十年来水土破坏进行具体对比,弄清究竟孰大孰小、孰多孰少。98'洪水刚刚平息不几天,《经济日报》发表了专访水利部领导的文章,文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4万平方公里,其中兴修梯田、沟坝地、治沙造田1.7亿亩(其中新增耕地3000万亩),栽植水土保持林和经济林果6亿亩,种草保存面积6000多万亩,还兴修了大量的蓄水保土工程。各项水土保持设施,每年可增产粮食160亿公斤,平均拦截泥沙15亿吨,蓄水250亿立方米,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可是就在这前不几天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文章却写道:“从建国以来到1989年,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已从36万平方公里猛增到56万平方公里,年均增加了约5000平方公里。土壤流失量也从10多亿吨增加到22.4亿吨,仅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达35.2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量达16亿吨”。又写道:“1949年长江中下游共有湖泊面积25828平方公里,至1977年仅余14073.5平方公里,减少近一半,年均减少420平方公里。长江原有的22个较大的通江湖泊,因大量不合理开发建设已损失容积567亿立方米。‘千湖之省’的湖北省80年代湖泊面积比50年代减少了61%”。同是来自水利部的数字,《光明日报》的数字就打了《经济日报》的数字一耳光。根据《经济日报》,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4万平方公里”,根据《光明日报》,“从建国以来到1989年,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已从36万平方公里猛增到56万平方公里”,就是说,截至1989年,仅长江流域就增加水土流失面积20万平方公里,按此推算,全国治理的74万平方公里根本不足以补偿增加流失的面积;根据《经济日报》,全国各项水土保持设施“平均拦截泥沙15亿吨”,根据《光明日报》,单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量也从10多亿吨增加到22.4亿吨”,很显然,水土保持设施拦截泥沙的成绩远不足以补偿水土流失量的增加;根据《经济日报》,全国各项水土保持设施“蓄水达250亿立方米”,根据《光明日报》,单“长江原有的22个较大的通江湖泊,因大量不合理开发建设已损失容积567亿立方米”,非常明显,人工蓄水设施的蓄水量远不足以补偿被破坏天然湖泊的容水量;根据《经济日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根据《光明日报》,从长江流域看,几十年来水土流失面积增加了55.6%,土壤流失量增加了120%左右,湖泊面积减少近一半,森林面积和森林质量大幅下降,水土保持工作“巨大的成效”和生态环境“极大地改善”并没有体现出来。另据资料,从全国中灾以上发生的频率看,20世纪的50年代12.5%,60年代43%,70年代60%,80年代70%,90年代100%。这说明生态环境是明显恶化而不是改善了,更不是“极大地改善”。其实,宣传的片面性、强调夸大成绩的误导性何止林业和水利,还有不少领域也存在类似问题。如搞农业的只说扩大耕地增产了粮食,不说垦了多少森林、湖塘、湿地和草原,搞工业的只说增加了多少产值利税,不说负了多少债,浪费了多少资源。而且方方面面各强调各的工作和成绩。农业说增产多少,林业说造林多少,水利说搞了多少水库,土地说保护了多少耕地,环保说治理了多少污染,有多少领域就有多少机构,有多少机构就出多少政绩,而不少政绩又是用平面递进推算法推出来的。诸凡植树面积、水土保持面积、人均纯收入、产值产量,都可以用这种办法推出来。还有的“政绩”是不计代价“干”出来的,但宣传或汇报时却往往不提付出的代价,而只说干出的“政绩”。就像宋朝苏轼批评当时一些官员邀功请赏的办法:“用一头牛换五只羊,一头牛的损失,隐瞒而不说,五只羊的收获,却指为功劳成绩”。诸如此类的一些做法加上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的体制,是不可能不出政绩、又是不可能不掩盖问题的。从一定意义说,98'洪灾就是有关方面长期突出政绩、掩盖问题积累的苦果。问题是,时至现在,人们也没有看到那个有关部门在生态环境问题上作过自我批评,主动承担过一定责任。相反,却仍然时不时地看到标榜有关部门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重要贡献的报道。一些新闻报道仍然围绕植树造林面积每年以“多少万公顷的速度推进、累计植树造林面积已达到多少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已由“某某年”的“百分之多少”增加到现在的“百分之多少”,“百分之多少”的水土流失面积和沙漠化面积得到控制等很难得到证实、更难和进一步遭到破坏的生态面积进行比较的“部门化”的数字大作文章,继续为某些部门的脸上贴金,宣扬其改善生态环境的政绩。
以期刊的政治质量为前提,以学术质量为核心,不断提高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服务于中国的水土保持事业。在办刊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编辑出版政策、法规、条例
有一本《水土保持》的中文刊
你参考这个水土保持学报的投稿须知即可,具体的格式没有做细致的要求。
一、EI收录(2个)水利学报水科学进展二、中文核心期刊和科技核心期刊共同收录(14个)泥沙研究水力发电学报河海大学学报水文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长江科学院院报水利水
以期刊的政治质量为前提,以学术质量为核心,不断提高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服务于中国的水土保持事业。在办刊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编辑出版政策、法规、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