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天空85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研究论文
摘要 : 文章主要介绍了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三个层次,即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区以及历史文化名城。
关键词: 保护单位;保护区;历史城;历史文化遗产
当前阶段我国的历史文化古城正处于关键的时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目前对于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因此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但是在进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时,需要对历史文物进行一定分层,进而更为针对性和准确性的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因此探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层次是具有重要意义的[1]。在此背景下,文章主要介绍三个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层次,旨在增加人们对于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视程度,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第一层次:各级重点文物的保护单位
(一)保护单位的保护方法
在对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单位进行保护时,首先就需要确定保护的方式,根据国家在这一方面的规定可知,在进行保护时维修时主要需要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二)保护文物古迹历史环境
在保护重点文物单位维修保障为原状的前提上,同时在我国的相关法律上还规定,需要建立保护历史文物的古迹的历史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历史文化环境和保护文物单位是同样重要。对于任何一个文物而言期都是具备一个自身的存在环境的,这个环境自身也蕴含着历史的遗迹,其和文物相辅相成,共同呈现着一个时代的历史沧桑。对于古迹历史环境而言,保护其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体现了历史文化文物的功能和地位,并且会对历史事件的细节进行揭露;同时也对于文物的设计意图以及艺术效果进行了表达,其对于历史的坐标进行了揭示,同时也可以对于那些已经不在的建筑进行合理的猜想。
二、第二层次:历史文化保护区
(一)正确理解保护区的价值
历史文化遗迹保护的第二个层次便是建立历史文化保护区,首先我们需要正确的理解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价值和意义。在一些古城之中我们通常可以看见一些地区,其存在大量的历史古迹,新的建筑较少,同时在该地区的居住人民也较少。对于这些地区有一些人认为已经是没有存在价值了,但是同时这些地区也是历史的最佳体现。从历史信息保护的角度进行观察,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历史时期的最原始面貌,这属于城市历史的一个篇章,属于城市记忆的一部分,所以其和文物单位的层级是具有一定差别的,其更为完整的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城市历史,它的价值和环境一体化的遗留了下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保护区保护方法
通常而言对于历史文化保护区而言,其居住的环境较差,并且其成片的面积很大,因此其和文物单位的保护是具有一定差别的。其在保护时应该给以一些特殊的保护,即在保护外观的同时,允许给以合理的内部改造,但是必须保障整体化的风貌。就现阶段的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措施而言,其已经很为成熟,起保护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点:1、具体的文物保护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恢复原状的保护;2、对于一些保存十分完整的历史建筑,其可以对外观进行细微的装饰,在其内部进行合理的改造;3、对于一些外貌应经有一些较大改造的建筑文物,应当进行的改建将其恢复至原始的面貌;4、当建筑物的'内部结构已经受到了很大破坏,进而致使古建筑成为了危房的情况,则需要将建筑结构进行重建,但是在其外观上仍然要保障其为历史的原貌;5、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内部的新建筑,可以将其和历史建筑进行协调化的调整,对于一些难以实现协调化的建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迁移。
(三)和第一层次的差别所在
与第一层次的文物保护单位不同,其和历史文化保护区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并不是对于历史文物的保护均给以原汁原味的保护,只是在外貌上要求完美的保存,但是在其室内上是可以进行一定改造的,这样的保护措施相较之文物单位的保护是更为容易实现的,对于古迹建筑物而言,其在保存了历史遗迹的同时,还可以充分使用建筑的价值;第二为对于在历史文化区的原始居民而言,可以继续在历史文化区生活,不需要强制的迁出。
三、第三层次:历史文化名城
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第三个层次便是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原则为需对城市中的历史文化古迹进行完美的保存,但是同时还需要保障城市的发展,居民的正常生活。故此历史文名城层次的保护,其保护的内容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其一为保护历史地段以及文物古迹、其二为延续和保护古城的风貌以及格局的特殊;其三为发扬和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就现阶段,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措施主要有三种。第一种为进行仿古建筑的建设,这属于是一种历史遗迹的抢救方式,但是防建的历史建筑其自身是不具备历史价值的,更多的只会为了商业上的利益,其最大程度上只能说是一种历史遗貌的延续;第二种为深度挖掘传统建筑的特点,在原有历史遗迹建筑的基础在进行新建筑的建设,同时在其形式、布局、格调等方面均和传统的建筑保证一定的联系,这是一种较为成功的古城保护措施;第三种为抓住古城的历史传统精神,进行精神上的再创作,让古城其特殊性、历史性得以完美的延续,这一种极佳的保护措施。结束语综上所述,就现阶段的中国历史文化遗迹而言,加强对其的保护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在进行保护时给以历史文化遗产分层次化保护,也是一种加强保护措施效益的手段之一。就目前而言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区以及历史文化名城是现阶段较为合理、科学的层次分化方式,值得各个城市历史保护单位进行合理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希晨,郝靖欣.城市历史文化街区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途径研究——针对无锡历史文化街区遗产保护工作的整体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40(4):338-343,356.
吃货小郡主
在三横四纵“棋盘式”格局的大理古城里,一年四季的轮转之中,看古城春天的樱花、秋天的银杏,夏日变化多端的云、冬季苍山顶的白头雪。
人民路上有好吃的凉鸡米线,复兴街上有最难求的大理传统手工饵块,再配上一份木瓜水米凉虾,亦是满足。这里,就是白族人民的故乡,大理。
大理白族
大理州,是白族人民的聚集地。据文献记载,白族先民是洱海周边的土著昆明人、河蛮人与青藏高原南下的氐人、羌人,以及部分叟人、巂人、爨人、僰人、哀牢人、滇人、汉人等多种族群融合形成的民族。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征战、拓土、商贸、屯垦、驻边等历史原因,白族才逐步形成当今白族之雏形。
在大理古城160多公里开外西北部的云龙县,隐藏着一个古老的白族村。
大理最古老的白族村,千年没有改过村名,住宿一晚只要五六十
诺邓古村
这个地方叫做“诺邓”,是一个历经千年的白族村子。
诺邓村,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南端的云南省云龙县,距大理州州府所在地165公里,交通便利,是白族最早的经济重镇,是滇西北地区年代最久远的村落,也是云南省最早的史籍《蛮书》记载中,至今唯一存在的原名称不变的村邑,保留着大量的明、清两朝建筑和著名的玉皇阁道教建筑群。
根据有关考证,诺邓村是滇西北地区年代最为久远的村落,从其有记载以来,就未曾改过名字,这在现代民居建筑中是非常少见的。
诺邓村以制盐而文明,因此也称为“诺邓井”,“井”就是盐井。从有明确记述的唐代开始,诺邓村的演变发展完全依赖于盐业经济的兴衰。因诺邓盐质非比寻常,保山、腾冲一带自古以来就十分喜欢食用“诺盐”。而正因为诺邓盐业的发达,诺邓一度成为滇西北地区的商业重镇,是茶马古道上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诺邓火腿,用独特的“诺盐”所制成
诺邓之旅
常常觉得,在大理每个地方的名字都十分好听,比如密祉、沙溪、诺邓、周城、喜洲、祥云、海舌、双廊、挖色,等等等等。作为外地人,每次听到这些地名都有一种莫名欣喜和莫名的期待,私底下总以为,名字这么好听那景色也一定很美吧!
于是,我就来到了诺邓。
诺邓距离大理古城很远,我和小伙伴们几经波折才来到了这里。古城的公共交通不太完善,倒腾了几趟公交车才来到了下关的汽车站,之后乘坐中巴班车,经过近4个小时的山路十八弯的路程才到了云龙县城。
其实,整个大理的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目前还都比较差,高铁还是这几年才开通的,而像大理州境内其他县市,基本上没有铁路经过,只有似乎永远都走不完的盘山公路。不过,或许正是因为现代交通工具在这里并不发达的缘故,行走在这些偏远的小山村中,你总能见到各种有趣的交通。
就比如说,从云龙县城前往诺邓村乘坐的马车、三轮摩托车。对于在城市生活的我们来说,这些听起来很有年代感的交通工具依然在当地广泛使用着。尽管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未来某个时候它们也会被更加便利的交通工具所取代,可在这之前,能够自己亲眼见识、亲身感受我都觉得不枉此行。
走进诺邓的时候,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什么是隐居生活。在村子里漫步的时候,眼前是在大山绿树掩映下的土红色古老民居,很安静,可以听到四周的鸟叫声,或是谁家的狗狗在吠叫。大概就是《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吧!明明是一个落后的村子却能带给人们幸福感。
而且,常常能够和当地的村民们碰面,他们背着个小竹篓,有的人家还牵着骡子外出,蹄子踏踏而过。每次,有村民和我们打招呼的时候,都让我觉得这里的人真好。
山脚下的小桥流水人家,沿着小路,拾级而上,找住宿的同时也是在游览这个村子。在诺邓村中居住的基本上都是当地人,这里有很多的人家把自己家空余的房间弄成了简易的民宿,房子大点的,还会开辟出来一个小餐馆,供三三两两的外地游客有个吃饭的地方。
所以,这里的住宿特别便宜,贵一些一百来块一晚,正常的话基本上都是五六十块钱一晚民宿住宿。当然,有些可能你讲讲价,二三十块钱就能得到一个床位了。这里,或许不适合旅游,却十分适合隐居,开销也非常低。
东周时,宋国是个强大的诸侯国,弱小的宿国位于现山东济宁市的东平、无盐县境内,属宋国代管。公元前683年,宋国借故把宿国“迁于畿内以为附庸”。从此这里便有了“宿”
调研提纲格式及范文 导语:在社会其他领域,调研一直是存在于人们潜意识的一种行为能力,只在必要时才付诸行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调研提纲格式及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厦门话的变调和轻声(加工整理) 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1962,2厦门话的文白异读(加工整理) 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1963,2福建汉语方言分区略说 (第二作
谈谈地球的外衣——大气层,广东广播资料4辑,1957年。雷州半岛海岸地貌类型,华南师院院刊,1960年。防城至高雪隘间地形考察报告,华南师院院刊。珠江三角洲自然
1.《中国地名学源流》,独著,37.0万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2002年重印。2010年再次重印。这是笔者独立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