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72

tobyzhao520
首页 > 期刊论文 > 公安情报基础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indy森小蝶

已采纳

所谓群体性突发事件,就是指突然发生的,由多人参与,以满足某种需要为目的,使用扩大事态、加剧冲突、滥施暴力等手段,扰乱、破坏或直接威胁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应予立即处置的群体性事件。以下是今天我就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公安机关依法处置群体事件的对策思考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阅读:

公安机关依法处置群体事件的对策思考全文如下:

一、从一个典型案例谈起

(一)案例

2008年6月28日,贵州省瓮安县发生的“6、28”群体性事件,原本就是一起普通的少女溺水死亡事件,因为公安机关的死亡鉴定结果得不到家属认可,加之被别有用心的人员煽动利用,甚至黑恶势力人员直接插手参与,演变为公然向党和政府挑衅的对当地县委、县政府、县公安局打砸抢烧的严重群体性事件。造成县委大楼被烧毁,县办公大楼104间办公室被烧毁,县公安局办公大楼47间办公室、4间门面被烧毁,刑侦大楼14间办公室被砸坏,县公安局户政中心档案资料全部被毁,42台交通工具被毁,被抢走办公电脑数十台,150余人不同程度受伤的严重损失。如今,该事件已平息,相关责任人也依法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反思 瓮安“6、28”群体性事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公安机关在处置过程中处置方式的欠妥当,也是致使谣言越来越多,最终被一些黑恶势力利用,一发而不可收拾,酿成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引发案情发展的原因分析

上述案例中由于未能尽快将信息公开,充分满足民众的知情权,致使民间关于“当地政府部门纵容包庇、销毁证据”等流言才能够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恶意传播之下迅速升温,从而点燃本就失去理性的情绪。但凡流言,都是见光死的。决策过程、执行过程的不透明引发的谣言必然导致胡乱的揣测和极度的不信任,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沟通机制,不仅加大群体性事件的处置难度,更容易引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本来对于公民的非正常死亡案件,老百姓最担心的就是恃强凌弱、草菅人命。因此,公安机关在处置此类案件时,不能一律以保密为名对民众封锁消息。尽管在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并没有告知受害人家属进展情况及解释相关误解的义务,但从社会稳定和保障公民权利的角度看,这种及时诚恳的沟通会打消老百姓的疑虑和担心,消除不安定因素的隐患。社会的负面情绪会及时得到释放,揣测会及时得到合理解释,流言也会不攻自破。

另外,贵州“瓮安事件”中,民众质疑当地警方与事件有内在关联,警方未能及时做出回应,也没有让相关人员回避,而进一步加深了民众的质疑情绪。公安机关在事件的处置中,程序上既要合法,也要合情、合理,用程序正义避免民众的质疑,从而增强处置结果的正当性和权威性。对于引发民众质疑的鉴定程序这一关键环节,是否允许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对鉴定过程进行现场见证,是否能够尊重受害人家属的要求“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的诉求,则将直接决定鉴定结果的可接受度。“瓮安事件”发生后,对死者的尸体进行了第三次鉴定,同时也允许家人在场、部分群众现场见证,如果这一事后的鉴定处理方式能够提前一些也许谣言也就不攻自破,这一恶性群体性事件也就不会发生了。

这个事件的发生,究其原因本文认为有两点:一是有关部门在事件萌发阶段,不负责任,推诿扯皮,甚至不适当地采取压服的强硬手段,把小事变成大事。二是政府和公安机关在事件发生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假若对事情有足够的敏感度,收集相关信息,把事情解决在萌芽状态,决不会出现这么严重的后果。同时每逢事件发生,当地政府往往一个强烈的惯性倾向,就是立即封锁消息,不许消息外传,这样也会引起当地群众的强烈反感,从而激化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

纵观整个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如果我们能够在工作中时时把握住民法、民生、民权这条线,也许这种带有偶发因素的群体性事件就会减少许多。

总之,群体性事件作为公共安全危机之一,从社会学角度说是一种社会秩序维护;从法学的角度说是一种权益保障;从行政学的角度说是一种国家职能。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评论道:“安全是市民社会的最高社会概念,是警察的概念;按照这个概念,整个社会的存在都只是为了保证它的每个成员人身、权利和财产不受侵犯。”

二、从上述案例看公安机关依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问题分析        上述案例中,贵州瓮安县民众围攻县政府和公安机关的群体性事件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对于所收集的情报信息,大部分公安机关的情报部门并没有综合整理,分析群体性事件的性质、特征、规模等,不能为公安机关和党政部门做出有效的决策和制定行动计划提供可靠依据。有效的情报信息对公安机关的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在:能够有效判断群体性事件的性质,详细了解所发生的事件到底是政治性群体性事件还是非政拍性群体性事件;能够评估事件的危害,了解现场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和交通堵塞、秩序混乱等直接危害,引起国内外社会舆论在公众中产生消极影响等间接危害;能够推测事件的发展趋势,分析预测事件可能出现的情况;此外,还能提供具体的对策方案,为决策部门处置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

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群体性事件处置的突发性、紧迫性,公安机关执法也往往呈现出执法权力范围的扩张性、权力行使的自决性、处置 措施 的不断性等特点。

从总体上看,到目前为止,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工作中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维护社会稳定、化解消除矛盾的工作机制。少数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群体性事件的重要性,没有研究其发生的内在原因,对于群众反映的社会问题摸不关心,缺乏了解,或者说有的虽然对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重视程度不够,能拖延就拖延,能回避就回避,不愿或者不敢面对群众做工作,从而导致矛盾激化,错过了化解矛盾的最佳时机。也有的党委政府或者相关部门,一旦发现群体性事件就不分事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把公安机关推到最前面,强行下令公安机关抓人,这样做的后果是不但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反而增加群众的对立情绪,造成矛盾的激化,使事情的解决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有的责任主体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强,对于群众的要求当面答应,事后变卦;还有的平时不重视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发生了事情才想起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给群众造成“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错觉,导致集体上访成为相当一部分人解决问题的主要 方法 。

(一)立法缺失

法律是公安机关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指南针,只有在法律的框架下才能更好的对这些事件进行明确而公正的处理。可有可无,模棱两可的处理只能最终是对群众不利。当前,我国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导致公安机关在处理有些群体性事件时缺乏法律依据,有的表现为使用警械、武器或采取强制性措施时,有的表现为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主体资格方面。《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规定》规定:公安机关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坚持理性、规范、适时、有效的处置,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以“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置得好”为工作目标,提高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和水平。

但这一规定对主要任务的规定比较宽泛,在很多情况下需要上级部门的授权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并且对公安机关处理不当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只是笼统的规定了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实践中不易操作,很难把握标准,具体的责任也不好落实。基层公安机关在具体的处置工作中经常处于两难境地,导致对群体性事件处理不当。

(二)预警机制不完善

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不完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的最明显:首先预警工作没有形成权责一致分工明确的良好局面,信息来源 渠道 依然比较单一,覆盖面过于狭隘,信息的准确度不够,时效性、全面性、真实性都达不到防控标准,重点事件和重点人群的掌控工作还存盲区;其次,在目前的机构设置中,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机构没有独立出来,公安机关处于实战的主导地位,但是公安机关过分依赖行政协调,使防范和处置工作,形成了条块分割不清、层次架构不明的松散局面,而且设备资源,信息资源,指挥资源,都不能形成“高效、连贯、科学”的具有专业性的统一指挥和咨询系统,也建立不起“全社会共建,多部门联动”的职责明确的运行机制,一旦群体性事件发生,只能被动出击、疲于应对;第三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机制没有真正形成,各部门和各单位在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职能作用,工作衔接、权责分担等方面没有一整套完善的运行机制,不能够实现在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另外对一些群体在特定时间、特定地域反映其合理诉求的请愿活动,没有真正按照《游行示威法》的要求,进行批准和引导,使得一些合法途径手段,无法起到减压阀的作用。

(三)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方法不得力

1.处置手段简单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手段过于单一粗陋,主要是表现在事件发生后,公安机关往往不区分情况,统一按照一个模式处理。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事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社会稳定,公安机关必须以最迅捷的方式对这些事件做出反应,“息事宁人”,履行职责。但是快速平息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在法律的范围内。有些公安机关在处置民事纠纷或刑事案件时,出于种种“考虑”,没有秉公处置,引发民众对公权力不信任,导致社会怨气积聚,某些突发事件成为“导火索”,最终引发冲突。

公安机关在抓捕犯罪嫌疑人、调处纠纷、专项整治治安等警务行动不当,不但无法处置群体性事件,反而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有的地方公安机关不当干预事件,或干预时机错误,或处置手段不利,不但不能够及时解决问题,反而使矛盾转化形成新的冲突,引发事件升级;有的地方公安机关则以消极态度应对群体性事件,退为应付上行下不达,片面强调群体性事件涉及的矛盾与公安机关没有关系,对事件现场治安态势的变化视而不见,不主动实施其职责内的干预和控制,事态因此得以蔓延和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此两种处置方式都会导致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的被动。

有的警员平时缺乏应急事件的处置的理论培训,缺乏事件处理的“现场感”,只是领命行事,一旦赶赴现场却面临着无从下手的多重困境:一是到达现场前任务不明,只能以“随大流”的态度,盲目参照其他人的做法;二是缺乏妥善处置现场警情的 经验 ,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迅速作出正确反应,很多警员不知道针对事件现场群众作出的过激行为,例如推操、指骂、打架、破坏车辆和设备等违法行为,是应该依法及时制止、查处,现场抓捕并扣留违法犯罪嫌疑人,还是应该先设法取证,等到事态平息后再去处理。论文格式而这些现场情况的处理不能够采取如同一般治安事件的简单模式,只能根据现场情况采取措施,如果警员把握不了现场处置的尺度,只是按操作程序上报情况,被动等待指令,就形成了事实上的“不作为”、或者“不当作为”:三是因为平时缺乏对事件处置的实战演练,警员缺乏对有效处置事件所必需具备的技能和战法,接到上级指令后,不知用什么战术、什么手段去实现上级意图,实践中贻误战机,处置不力。

2.协作能力不强

一些公安机关在处置现场的各联动单位,不能实现联动,既不知道如何取得其他处置单位警员的行动支持,也不会适时回应其他处置单位及其人员发出的协助请求。群体性事件的现场处置往往会集中本地区甚至是周边地区多单位警力,并根据现场情况或是分小组合成作战或是分区域分散作战,警队单位及其人员之间多处于相互陌生的关系状态,由于缺乏合作默契,协同支持配合很少,难以形成整体合力。所以在一些事件个案的处置现场彼此之间,不能及时得到有力的警务支持与协助,形成了周边其他小组的警员观望,个别受到闹事者攻击的警员或小组孤军奋战的散乱状态。这种散乱的处置情形容易助长闹事者的哄闹气焰,削弱警队在处置现场的威慑气势,不利于事件的平息。

当然,出现事件现场警力充足,却大多处于被动待命状态,不能及时对有关情况进行相应处置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群体性事件的突发性与通信技术不足,一些单位接令赶往群体性事件现场后,对在事件处置中的工作任务、目的、权限和警力调度区域、协同单位等不清楚。

(四)在处理的过程中信息的严重滞后与信息的不当处理近几年来,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越来越具有组织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加上反映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合理性,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所以公安机关对于情报信息的收集工作越来越难,与此同时,一些地方的民众对群体性事件缺乏规律性的认识,对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原因缺乏敏感性,从来不积极主动地了解当地的不安定因素,相当一部分公安机关并没有建立起灵敏高效的情报信息网络,导致情报收集和控制工作不完善。

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无法做到速报(群体性事件随时发生随时报送)、续报(及时将群体性事件发展事态、现场处置情况等上报有关部门)和专报(对插手群体性事件的敌对分子、幕后操纵指挥者、聚众打砸抢烧的违法犯罪分子,在打击后专案专报)。公安机关缺少一个权威、统一、高效的情报机构来负责群体性事件情报信息的管理,造成群体性事件情报信息的多头管理而造成情报延误或渠道不畅。此外,公安机关并没有有效地控制信息传播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或采用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发布权威信息,说明事件真相,解释政府己经和即将采取的措施等。

三、公安机关依法处置群体事件的对策

(一)加强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立法工作

群体性事件有着深刻而复杂的社会背景,涉及众多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关乎整个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而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大,一旦把握不好很有可能侵犯公民利益,甚至引起社会秩序混乱。目前,对群体性事件工作处置的法律法规有:《人民警察法》、《集会游行示威法》、《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等,但是以上规定还不够完善,过于原则,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范围、处置主体、处置的工作原则、组织领导、职责分工、目标任务、善后工作等规定不够明确,“禁止性、义务性规定多,授权性、可行性条款少,还未形成一个从权利的设置、组成到行使、保护、规范的完整的法律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因法律规定不明确而发生的侵犯公民权利的情况。因此,我国应加快对群体性事件有关问题的立法工作。

(二)完善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1.进行信息预报

健全分析研判制度:

一是防患于未然,及时综合、分析由国保、治安、技侦、网监等部门提供的信息,努力获取深层次、预警性、内幕性和行动性的情报信息,超前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

二是为防范与处置赢得时间和空间,开展危机风险判断,分析各种危机的规律和特点,综合设计应对策略;

三是进行网上分析和比对,为预防和处置危机提供支持,并严格信息报送制度,公安机关对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和己经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及处置情况,在及时 报告 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同时,还报送上级公安机关。

建立数据库:

一是以境外敌对势力、恐怖组织、激进教派等情况,和国内高危群体、极端分子相关情况,作为人的方面的数据基础;

二是以剧毒、核生化、爆炸等高危物品、的分布、储藏情况作为物的方面的数据基础;

三是要全面掌握,政治敏感期、节假日,气象、地质骤变期等高危时间数据,作为时间方面的数据基础;四是空间方面,本地的党政机关、标志性建筑、公共场所,易于地质变化的地段、河流等要害部位。

组建完备的信息网络系统,一是信息要准确和及时;二是信息要左右相联、公秘结合、上下相通;三是要建立人机相结合的信息平台,形成人联络,机联网的互动状态。要保障决策的有效实施和指挥有力,需要做到:党委、政府、公安、安全、气象、军分区等重点单位实施联网;政情、敌情、社情、民情进行综合收集研判:重点人员、重点群体,重点单位、重点地区、重点时期实施监控。广泛收集重点时期的各种信息,争取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超前性。对发现的不管是大问题还是小纠纷,都应该公正、合法的处理,特别是一些小问题要做到事前的及时处置,预防事件的扩大化。同时,发挥电台、电视台、报纸等主流媒体正面作用,设立具有信任感和亲和力的新闻发言人及专家评论员,及时向公众发布危机事态、处置情况和公众应尽的社会责任,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发布“交通管制”、“局部地区戒严”公告。严厉打击制造虚假信息,扰乱社会治安的犯罪活动,营造良好的应急处置环境。

2.制订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指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预案的科学合理离不开对群众性事件的深入分析和调查,以及 总结 归纳经验教训。针对群体性事件可能发生的具体设施、场所和环境,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为降低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与环境损失,预测事故发生后的态势和多种情形,组织建立应急救援机构和培训人员,制定行动的步骤和纲领,以及控制事故发展的方法和程序等,预先做出的科学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对群体性事件这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应该重点建设如下子系统: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预警和预防机制;应急响应程序;后期处置体系等。

“911”事件后,许多国家建立了用绿、蓝、黄、橙、红5种颜色代表的5种危险等级,根据恐怖威胁情报向国民发布预警信息,我国也应建立预警等级制度。对危险的群体和个人、对危险的事、对危险的时间、对危险的空间和不良天候,根据情报信息及时预警,向公众发出预警信息,力争在防范和先期应对上收到双赢的效果。

三、提高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使得公安机关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能力不足的缺点暴漏了出来,因此,提高处置群体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必将是公安机关面临的一项艰巨而又刻不容缓的任务。笔者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公安机关处置群体事件的能力进行探讨:

1.加强特警队伍建设

公安机关担当着维护社会秩序的重任,其训练强度和方法也是不同于一般的训练。一方面,公安机关应当把平时的训练工作制度化,这样不仅可以形成一套有效的针对群体性事件处理的制度,而且还可以更好的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应当加强特警队伍建设,组建一支政治过硬、训练有术的队伍,这一点可以借鉴土耳其的经验。目前有33个省份建立了快反警队,没有组建快反警队的省份发生社会事件时由邻省已组建的派员干预,避免了其他警员因未受过专门培训而干预失当、激化矛盾。快反警队人员主要来自警察学校,警察局新招收的警察首先要满足快反警队的需要,剩余部分才分配到其他警种,警员年龄不超过35岁,警官年龄不超过45岁,警员最长服役期3年,骨干服役期可以延长,但不得超过6年。这些做法,较好地解决了队伍更新问题,使快反警队能够长期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2.及时化解矛盾

多数群体性事件的起因很小,但由于反应迟缓,使事态升级为“事件”,形成“小的事件—下级忽视—小事升级一一下级失控—触动上级—快速解决—事态平息”怪圈,暴露出处置能力不强的弱点。

应当及时化解群体性事件中产生的社会矛盾,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本着积极预防、全力控制、依法处置的原则,坚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上级公安机关的指导下,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下,按照既定方案,快速反应,动员组织优势警力,整体联动,协同作战,采取果断措施,运用综合手段,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应急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迅速有效地控制、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努力为本地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3.提高执法者素质

依法行政能否顺利推进,执法者的素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要求做到:

(1)促进执法者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树立“权为民所用、得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观念,深入思考“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问题,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解决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提高公安机关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努力做到依法管理国家政治、经济、 文化 和社会事务,维护和树立法律权威;

(2)完善执法者的入门考试制度,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增强活力,提高效率,为公安队伍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3)加强对执法者的业务素质,提高执法者准确适用法律的能力,通过制度约束,建立学习型队伍,使执法者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以执政为民为宗旨,注意维护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利益;

(4)从优待警,在财政支出许可的情况下合理提高警察待遇,提高其生活水平,要关注警察职业的心理健康,建设公安民警活动中心,多开展 体育运动 和体质能力训练,进行压力疏导,提高职业素质,加大对警察执法的经费支持,更新装备,并尽量保证他们工作中的人身安全。让警察无后顾之忧,公正无私地投入工作。

(四)建立正当、合法的公民利益损害的救济机制        在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中,各级公安机关往往会采取相应的现场管制措施、强制措施,必要时还可能使用警械和武器。如《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规定》中规定,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时,可以根据现场情况,依法采取强制性措施;发布命令或通告,责令围观人员立即离开现场,责令聚众组织者立即解散队伍,责令聚集的人员在限定时间内迅速疏散;对超过限定时间仍滞留现场的人员,可以使用必要的驱逐性或制服性警械强行驱散,但要尽量避免伤亡,对经强行驱散仍不离去的人员或者进行煽动的人员,可以强行带离现场或者立即予以拘留,等等。 相关推荐:

1. 从昆明“3. 01”恐怖事件引申的若干问题探究论文

2. 浅析检察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创新初探论文

3. 我国当前社会存在的潜在问题及其分析论文

4. 2005-2006年行政法学研究述评论文

5. 论“人肉搜索”在侦查工作中的运用论文

245 评论

刀刀吹雪

在不、能不能看到、你会写文章吗、情报信息类、

206 评论

大嘴小鲨鱼

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的探讨建立与当前治安形势、队伍现状、技术水平相适应的信息警务机制,是目前各地公安机关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通过一段时间实践,笔者认为,实施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息警务机制,重点应抓好“四个结合”,打破“四大瓶颈”,规范“四大核心流程”。一、坚持信息警务与基础工作有机结合,打破信息采集的“瓶颈”,规范情报信息源头建设流程。情报信息源头建设是信息警务的启动点,在信息警务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位置。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情报信息来源,就谈不上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情报信息源头建设好坏,决定着信息警务的成效。公安情报信息主要来源于基层派出所和一线实战单位,与基层基础工作密不可分,其实质是基层基础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和数字化。近年来,由于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不够完善,基层民警情报信息意识不强,情报信息源头不畅,各地情报信息工作普遍存在量少、质差等问题。情报信息的深度、广度和鲜活度不够,成为影响信息警务工作的“瓶颈”。规范情报信息源头建设,拓宽情报信息来源,必须把基层基础工作与情报信息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基层信息采集工作机制,通过做深、做细、做实基层基础工作,扩大情报信息的来源。二、坚持信息警务与科技强警有机结合,打破信息科技的“瓶颈”,规范情报信息数字化加工流程。情报信息数字化加工,是信息警务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情报信息网上传输、实时共享和自动分析比对的前提,也是情报信息工作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当前,部分地区公安通信网络建设还不健全,特别是综合应用软件开发应用滞后,情报信息管理、整合手段还比较落后,大部分信息处理工作仍靠手工台账,实行纸质管理,信息处理耗时耗力、效能低下,甚至影响决策,贻误工作;情报信息采集数据不规范,计算机操作应用水平不高,民警工作中掌握的信息仍然依赖传统方式传递,客观上造成情报信息传输不畅,使一些信息变成死信息;信息系统缺乏统一规划,各业务数据库自成体系,信息关联度差、整合难度大、共享度低,是制约信息警务真正发挥作用的一大“瓶颈”。要高效发挥信息警务的作用,必须坚持信息警务与科技强警有机结合,不断加大应用软件平台开发利用,加快专业数据库数据共享,建立中心数据库、综合应用软件和网络环境相配套的情报信息综合系统,健全和完善情报信息数字化加工机制,实现情报信息规范化录入、无障碍传输、即时共享和应用。三、坚持信息警务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打破研战脱节的“瓶颈”,规范情报信息分析研判工作流程。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是信息警务的核心,是情报信息充分应用的前提和保障,没有科学的研判,就没有科学的应用。在情报信息分析研判过程中,要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要克服重数据、轻本质的倾向;要克服重宏观、轻微观的倾向,既要从宏观上分析问题,摸索规律,指导决策,又要从微观上加强个案的分析比对,及时提供破案线索,服务实战。工作中,各地公安机关应针对信息管理工作的不足,始终坚持从实战的要求出发,坚持经常性研判与针对性研判相结合、实战研判与预警研判相结合、专门机构研判与一线实战单位研判相结合,着力构建多层级、多形式的情报信息研判机制。四、坚持信息警务与勤务改革有机结合,打破传统警务方式的“瓶颈”,规范情报信息的转化应用流程。情报信息转化应用是信息警务的目的和归宿,只有及时将研判结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真正发挥引导决策、指导防范、引领实战的作用,情报信息才有存在的价值。当前,情报信息应用水平不高,既有思想认识不高、科技投入不大、基础工作不强、应用责任不明等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还没有建立起一套与信息警务相配套的勤务机制,影响了信息的采集和应用,不仅挫伤了情报信息分析研判部门的积极性,而且挫伤了广大民警收集情报信息的积极性。针对上述问题,各级公安机关都要把情报信息转化应用作为实施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的重要环节来抓,将情报信息工作与勤务方式的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把搜集情报信息、处理情报信息、反馈情报信息贯穿于公安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围绕情报信息开展工作,运作情报信息推动工作,从而确立情报信息报导警务工作的主导地位,推动各项公安业务工作的开展。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应用设想长期以来,公安机关一直沿袭着传统的警务工作模式、决策部署、警力调度等。基本上是被事件、案件驱使后依靠警令驱动和人海战术来完成任务,这种传统的依靠拼警力,拼体力的粗放式、被动式、人工式的警务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治安的发展变化,越来越难以掌握社会治安的主动权。建立与当前治安形势、队伍现状、技术水平相适应的信息警务机制,向科学技术要警力,是目前各地公安机关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在现阶段警务工作中的现实意义凸现出来。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警务工作的发展方向,以整合警务资源、挖掘警力潜能、优化警力配置为目的,提高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的能力,是保证警务决策科学化、警务工作高效化的必由之路。龙岗公安分局的科技强警工作起步较早,硬件环境十分完备,以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战略思想几近燎原之势,在这里从个人观点出发,略谈情报信息在公安工作中可能和即将起到的重要作用。有感于杭州市公安局的网上作战系统,这套系统为提高公安机关工作效率和实战能力开拓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这也正是目前龙岗公安科技强警的发展方向,把我们的数据信息网和视频信息网紧密地结合起来,有可能创造出强大的战斗力。杭州市公安局网上作战的基本原理,就是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以各类信息资源为实体,依托一系列信息整合分析工具软件,通过对各类有形痕迹和无形痕迹的信息数据的分析,自动或半自动地在较大的空间范围与时间跨度内发现犯罪分子的踪迹,揭露和刻画出犯罪分子的活动轨迹特别是作案轨迹,从而发现破案线索和锁定、缉捕犯罪嫌疑人。按照当前计算机数据技术的发展趋势,数据仓库技术将成为主导。20世纪七、八十年代数据库技术成熟后,人们利用20多年的时间把各种信息存入到其中,而此类数据库系统多只是简单的查找、搜索功能,大量的工作是录入环节,数据仓库技术面向决策服务的目的出现,它给了人们一个崭新的应用空间,可以为各项工作的决策提供支持,换句话说就是人们录入了多年的数据到了拿出来使用的时候了。我们的警务工作同样应该与时俱进,在数据应用上跟紧建立情报信息分析系统,依据性质将情报信息分类,把多年来积累的情报信息汇总、整理、研判加以开发利用,为警务工作提供决策服务。可以凭借派出所和分局一线单位为主体,依托各类信息源对情报信息进行全方位、全时空的采集。再通过整理、传输、研判,进入基础性、发展性、预警性三个层次的应用。例如预警性应用,可分为内部预警和社会预警。通过对突发性事件、事故、重大案件的预警,指示相关单位及时行动、采取措施。从而,实现个案预警。而对多发性犯罪、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等党委政府重视、群众关注、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治安因素,通过设定参数,由计算机自动分析生成不同等级的预警信号,提示各部门引起重视、采取应对措施。从而,实现治安动态预警。利用数据仓库决策服务可能实现的几个具体功能如下:1、治安形势分析利用已有各项治安因素数据,用计算机实现智能分析,预测并提示下一阶段某一地区的治安形势,起到预警的效果。2、刑事案件串并案分析利用已有各项刑事案件数据和信息,利用计算机实现智能串并案件,对于此系统侦查员需要关心的只计算机处理的串并案结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3、电子防控盯防智能化电子防控工程是我区今年的重点科技建设项目,数据仓库技术同样也有应用的舞台。基于《刑事案件视频情报分析库》,对各派出所和警务室监控室上报的各种视频信息进行按类型分析,通过分析给出某个监控镜头的治安分析曲线,然后根据曲线的峰值对该监控镜头自动进行智能化监控。例如按照时间要求自动定位于某一角度、按照清晰度要求自动放大相应倍数。某一区域所有监控镜头按照区域监控战略预案自动监控,所有镜头依据数据仓库提供的分析结果自由组合分组,例如:当某一时段深惠路是数据仓库分析出的案件高发时段,则深惠路沿线的监控镜头会在这一时段内按照监控战略预案进行全方位无缝监控,确保此段时间内深惠路无监控死角。其实所有的这些功能在技术上实现已经不存在问题,只是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和成熟都需要经历一个曲折而艰难的过程,因为以上所有智能化系统情报信息准确与否的基础是数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数据真实性和全面性越高则情报分析的结果就越为准确。情报信息系统毕竟是电子元器件的拼接物,只能按部就班的工作,需要人为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应用体制与之配合,才能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智能不是万能,如何在应用中使一切智能系统真正为我们服务,充当好解决警力不足问题、提高警务工作效率、遏制高科技犯罪的多面重头角色,还需要开拓者们辛勤而不懈的努力。

290 评论

小东家1985

写工作开展情况时,主要写以下几点:

开头,概括说明全文主旨,开门见山,起名立意。将一定时间内各方面工作的总情况,如依据、目的,对整个工作的估计、评价等作概述,以点明主旨主体,内容要丰富充实。

公安情报信息范文:

以开展工作的事项,举例1-2个谈一下心得。结尾,要具体切实。

对当前治安情报信息工作的几点认识: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公安情报信息作为传递公安工作动态的一种媒介和手段,正在日益成为领导机关了解掌握情况、研究部署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

如何做好治安情报信息工作 ,及时准备掌握各类矛盾信息,营造稳定、和谐的的社会环境,是我们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强化治安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近年来我市的治安情报信息工作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上报信息量、写作质量、写作类型、写作深度都有突破。

但是纵观整个信息工作,部分民警编写信息的主动性不强,在某种程度上是受领导指派、应付上级不得以而为之,有的则是为了本单位在信息排名通报上“榜上有名”或有较好的名次,还没有真正树立起“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

思想上未引起高度重视,简单的以为公安信息工作不是主业,不能直接给公安机关或本单位带来什么明显的成就和收益。所以,我认为公安机关要真正做到耳聪目明,关键是要牢固树立“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

第一、加强情报信息工作的队伍建设。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治安情报信息工作在治安预警、控制犯罪和侦察破案等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加强隐蔽力量、治安耳目和治安信息员、外来人口信息员、企业场所信息员建设,既要讲究数量,更要注重质

量。要通过加强培训,逐步在全体民警中普及信息采集、录入和应用知识,最终达到人人都“能录会查”。此外为保障和提高基础数据质量,促进信息化建设应用和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有机结合,还可以专门制定信息采集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 建立专门的情报信息研判队伍,着力创新工作模式、机制,形成情报信息精确指导治安管理、打击犯罪的长效工作机制。

建立“日分析、周评估、月研判”的日常警情分析评估机制,依托110警情分析系统,对治安重点进行全天候实时动态监测,有针对性地指导开展社会面突出问题整治工作;建立重大活动期间警情分析机制,根据不同活动类型,开展针对性分析;建立社会热点、宏观形势舆情监测分析机制等等。

第三、通过强化对不同人员和场所的分类管理,研究违法犯罪规律特点,及时有效预防违法犯罪。如加强旅馆、网吧和洗浴留宿场所的从业人员培训,规范基础信息采集登记流程。要求凭证件登记入住、上网,确保基础信息“实名、实情、实数、实时”。

同时,还可以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分析涉嫌违法犯罪可疑线索和人员,及时掌握特殊人员身份和反常可疑对象。在此基础上,对可疑人员进一步开展专项分析、综合分析以及趋势分析,掌握其频繁活动区域及违法犯罪行为特点,从而实现精确打击、主动防范、强化控制的工作目标。

以上是我对当前治安情报信息工作的几点粗拙的认识,提出来仅供大家一起探讨,谢谢!

186 评论

相关问答

  • 国二公共基础知识论文范文

    公共管理方面的论文在 轻风论文网 很多的哦,之前我就找上面的老师帮忙指导的。相对于网上很多个人和小机构要好很多,我之前找的 轻风论文 王老师咨询的,非常专业的说

    为何不信2013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安徽省基础教育论文模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及其课程改革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和造就成千上万的人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面是我给大家

    haozai4130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公安理论基础论文题目

    试论提高公安战斗力的途径与方法 摘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对社会治安和公安工作越来越重视,都把社会治安作为投资

    小Journey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2019公共基础知识论文范文

    公文就是公务活动中需要以文字和书面形式记录和运转并发挥应有作用的文稿。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供大家参考。 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范文——信息写作

    Lydia胖胖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公安情报方向研究论文

    你可以在网上搜索,很多的,你就搜“公安管理毕业论文”

    js紫外线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