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子Yulander
[论文关键词]职场化模式 实验教学 管理学
[论文摘要]职场化模式是“仿真”职场活动的实践教学形式,通过“仿真”教学平台将教学活动与职场活动联系起来,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文章基于培养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视角,对管理学课程实验教学中的职场化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职场化模式是“仿真”职场活动的实践教学形式,通过“仿真”教学平台将教学活动与职场活动联系起来,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主干基础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管理学课程教改的主导方向。2009年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以“独立学院职场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新世纪教改项目为契机,以浙江省独立学院重点专业——工商管理为依托,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进行了多项改革,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积极探索职场化实践教学模式。
一、选编职场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根据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定位,学院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入手,构建了“以实验教学体系为主导,突出对学生职场化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该体系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应用能力为主线,在管理学实验目的、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评价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幅度改革,不仅重新编写了管理学实验教学大纲,还增设了“基础性实验”和“实训项目实验”两门课程。教改后,管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进与优化,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多样,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从而巩固了管理学课程中实验课程的地位,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
二、管理学课程实验教学中职场化模式的内容
1.教学目标职场化。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评估的标准,对整个教学起着导向和制约作用。职场化实验教学模式要达到以下目标,即培养职场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在职场中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管理学在职场中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在职场中的责任心、团队精神等职场素质。
2.教学内容职场化。教学内容职场化就是将教学内容与管理理论、企业管理活动、日常学习生活、社会实践联系起来,由企业管理实务专家、岗位技术能手、学院教学部门、社会培训机构、已就业的学生、专业教师代表所组成的课改小组共同组织和更新教学内容,从而避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脱离实践,机械、教条地讲授教材内容的弊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
3.教学手段职场化。目前,管理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过于倚重实验教学软件的现象,影响了思维空间的拓展与创造活力的发挥。为此,需要树立借助而不依赖的教学思想,对教学手段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职场化改革:首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仿真训练,有效模拟企业的管理活动,将企业与实验室有效连接,让学生真实体验并参与其中。其次,利用实习基地,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实验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推进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转化。再次,利用网络技术,将实验室开放空间延伸到互联网上,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和充分应用。最后,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所具备的声像一体、灵活多样的特质,拉近课堂与职场的距离,真实反映企业管理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现状,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方式职场化。教学方式职场化需要强调“知”和“行”的统一,“情境”和“发现”的有机结合,以及学生的自我构建和自我管理式学习,从而使学生的认知过程与职业行动过程相契合,使学生的个体行动、学习过程与外界需求相适应。为此,需要灵活应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第一,管理情景模拟教学。所谓“管理情景模拟教学”,就是要求围绕有待探讨的某一管理课题,从管理实践、案例和相关资料中收集相应素材,编写成情景模拟实验指导或称“剧本”,将管理实践活动“搬”进课堂或实验室,让学生扮演其中的各种管理角色,身临其境,从中学习和运用管理知识及操作艺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管理素质这一实质性目标。
第二,管理游戏教学。管理游戏法在管理教学实践中,需要对事先准备的游戏进行设计、评判,事后结合讲授知识点进行总结。管理游戏法的运用因游戏的设计使学生在决策过程中会面临更多切合实际的管理矛盾,决策成功或失败的可能性都同时存在,需要参与者积极地参与训练,运用有关的管理理论与原则、决策力与判断力对游戏中所设置的种种遭遇进行分析研究,采取必要的有效办法去解决问题,使其在游戏中获胜。
第三,项目教学。以学生寻找适当的项目为载体,通过组建公司、确定公司架构、分析项目的经营环境、尝试经营业务和完成各项岗位工作任务等来提升团队及其领导者的职业和创业能力,在真实商业环境下实践和完善商业计划书,从而增强其参与市场竞争和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从而提升创业与就业竞争力。
第四,头脑风暴法。学生在职场将面对纷繁复杂的管理环境,创造性、灵活性、主动性思维就显得非常重要。头脑风暴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工作中可能面对的某一问题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对其正确性进行任何评价的参与式研讨方法。这种方法能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获得大量的思想和观点,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
第五,互动式教学。根据《实验大纲》中的“研讨点”,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充分讨论,形成简明扼要的观点,然后推举学生代表上讲台进行阐述。自由讨论时应遵循以下基本规则:不允许使用批评性的评语;欢迎海阔天空式的自由讨论;寻求不同观点的结合与深化。交流过程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除非小组成员提出疑问,只讲结论,不作解释;对他人的观点不作批判,先做加法再做减法;求创新,不求完善和系统。
第六,体验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要求,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调动起学生的情感、理智投入,通过亲身体验去感知、理解、领悟、验证相关的教学内容,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做到观念、判断、技能的自主形成、主动掌握,从而形成具有团队协作、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教学模式。
三、提高管理学课程实验教学中职场化模式有效性的途径
1.转变教学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职场化模式实际上是追求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即实现对人的关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每个人都能够形成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在实践中提高个人的判断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合作,主动探索构建新的知识。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报刊、书籍、网络、广播、电视、光碟等则构成了一个全方位的知识空间;教师角色也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的传授者、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咨询师、教练员,其主要职责是设计任务、激发兴趣,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帮助、评价和检测,从而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此同时,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学观念转变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职场化教学模式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意愿,鼓励学生的首创意识,重视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努力营造出平等、民主、和谐、友爱、合作的良好学习氛围。
2.营造职场化实验环境。营造职场化的实验环境,能将企业环境的真实性最大限度地还原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实验环境中体会到知识应用的乐趣。
第一,将实验教学常规要求设计成职场化教学。企业对员工的常规要求与实验教学常规要求有相似性,在制定实验教学常规时,应尽量保持与现代企业的要求相吻合。比如要求学生上课着工装,带工牌,举止规范,谈吐文明,严格进行日常纪律检查,对于迟到、旷课的学生,及时进行沟通,纠正不良习惯;并要求学生上课将手机调整至静音或振动状态。制定奖罚措施,并纳入考核成绩评价体系。通过长期训练,使学生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精神面貌,使学生预先适应工作状态,为将来从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创设职业情景, 多方位设计职场化教学。在管理学实验教学中创设职业情景,可以从职业环境、职业要求、职业特点等方面来营造职场情景,采用多种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和形式来搭建仿真平台,让学生在上学期间就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在就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如在班级管理中采用“职业人管理职业人”的方法,将原有的“组长”“活动委员”“学习委员”“班委会”等职位更改为“经理”“行政总监”“学术总监”“董事会”等,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对班级实行分组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落实到个人,同时由董事会审核,形成执行、审核的责任机制,让学生能感受到企业中的层级管理模式;对班委进行定期的培训,评选出“合格”“不合格”“潜在不合格”几项,对于“不合格”与“潜在不合格”者在分析后,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解决,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竞争机制的严肃性。
第三,利用有效设计的实验室来感受职场氛围。实验室设计要集理论之大成、融实战之精华,人机互动、知行一体,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模式情景化,使企业管理各个工作岗位的职场工作情景与实验情景的实现零距离对接。如运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即利用高性能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及各类先进的传感器集成,建立相应的虚拟模型,生成实时的、逼真的、具有三维信息的人工虚拟环境,使实验学生身临其境,如同在真实世界中一样与该环境进行实时操纵和相互交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实验效率和效果。
3.培养职场意识,增强职场综合素质。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往往被如下的烦恼所困扰:由于不善于完成任务,导致整天因加班而苦恼不堪;由于不善于与上级沟通,导致做了很多工作,却得不到应有的认可;由于不善于解决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由于不善于推销,使空有知识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等等。归结起来,这都属于职场素质和能力的问题。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注重从职业生涯规划、职场素质、职场环境、职场道德、职场沟通、职场心态、时间管理、职场能力、职场形象、职场策划等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职场意识,增强职场综合素质,以提高学生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就业竞争力以及后续职业的发展潜能。
[参考文献]
[1]邢献红.自主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立体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
[2]袁凯锋.大学生的结构化能力与职场素质分析[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10).
[3]张英奎,谢秀红,费红艳,等.管理学课程教学方式与内容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7).
[4]梁云,孟伟.创新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5).
后来后来510
【摘要】伴随着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大学毕业人数大幅增长,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给社会、企业、学校、学生本人都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压力相当程度上来源于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难以匹配上。当今大学毕业生存在综合素质、就业能力良莠不齐的问题,用人单位为了应对竞争压力提高了用人要求,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与用人要求间的差距成为制约了广大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原因。因而把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探索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的同时深入剖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不足,综合多方因素提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若干措施。 中国论文网 /9/view-1710545.htm【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措施 2003年我国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后的第一届高校毕业生开辟了就业高峰的先河,此后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急剧增长,从2003年的212万已经升至2011年的667万。而企业的用人需求量较毕业生增长幅度来说却增之甚微。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全球化、劳动力市场变化以及行业竞争等因素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使得企业面对大批量的大学毕业生,自然而然的将用人要求不断抬高,越来越苛刻,从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再度加大。面对各种不利因素,不论是高校还是大学毕业生本人都不能再用老观念老方法来应对了,如何使得毕业生再度受到企业的青睐,缓解就业压力,这需要通过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市场要求等因素综合分析,对症下药,使得大学生进一步加强对就业的认识,增强更加适合职场竞争的能力培养,学校更应该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指导,并提供有利条件和载体对大学生进行培养,为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做更加积极充分的准备。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 1909年英国的Beveridge最先提出了就业能力的概念,其依据是劳动者的可利用率。后来,后来进一步发展为两种具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取和保有工作,在工作中取得进步,并适应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第二种观点认为就业能力是个体在一个既定的劳动力市场上成功从事某种工作的潜力。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具体为学生在校通过学习文化知识、锻炼个人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从而获得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仅只是指大学毕业生获得和维持工作的能力,还应该包含处理工作中所产生的问题以及实现个人目标和价值的能力。总体而言,大学生就业能力就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获得相对的知识,通过实践获得相应的经验,从而锻炼出来的工作能力,是与社会环境以及个人素质等相关联的综合能力。基础能力、心理素质、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五大方面,它是一种以素质、技能、经验、心理等各方面为依托的素质群。 二、从企业需求中得到的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缺陷 1.基础能力欠缺 基础能力包括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执行工作能力、诚信意识、责任意识等。虽然大学有各种丰富的学生活动,可以让部分同学参与其中,从而锻炼相应的基础能力,但是更多的同学并未把握机会参与其中或是不能从做事中学习提高个人能力,因为造成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基础能力较低。现在相关企业和各用人单位都要求大学毕业生能够具备各种基础能力,特别是执行工作能力,但企业对此方面的满意度却不足30%。当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责任意识、团队合作、领导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2.心理素质较弱 心理素质是影响人们做人做事、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的重要因素,特别在竞争激烈的职场显得尤为重要。但当今大学生由于生活条件优越受溺爱保护、家庭变故受打击、个人心理调节能力差等原因造成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能做出有效地自我调节,软弱、胆怯、遇事好激动、思考问题偏激、遇困难就退缩等成为普遍的反应。企业在用人过程中发现青年员工对工作环境适应能力差,受到挫折后挫败感严重,遇到困难更多的是以逃避的方法进行回应,近年来轻生的案例时有发生。所以,大学毕业生注重和加强对自身心理素质的锻炼和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学习能力不强 学习能力是自我求知和发展的能力,是获取知识并转化为自身能力的一种本领,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反应与应变能力等。可以说学习能力是其他能力形成并发展的基础,是适应新的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学习能力是大多数企业很看重的一个指标。毕业生进入企业后面临全新的环境、学习阶段未接触过的知识、全新的工作任务等,能否很快的融入到新的环境和团体,使工作很快上手并很快熟知所在单位的企业文化等与学习能力息息相关。而如今企业对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发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并没有达到期望的满意程度,从而一定程度上造成就业困难。 4.专业素质低下 想要成功在某个领域工作,就必须具备该领域实践性活动所必须的特殊品质,即专业素质。而当今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大学生专业素质较低。而造成此问题的原因可以从两方面考虑。第一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源于高校的教育,由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来决定。可不难发现,课堂上讲解的应用知识、设备方法等有些早就已经与现实的发展速度脱轨,早已失去应用的价值,学生即便学习了,在实践中的作用也是微不足道的。再加上课程知识不够完备,在客观方面造成了专业素质的缺失。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学习为了考试,不注重知识的积累,缺乏思考不能学以致用等,从而学过的东西很快又还给老师,从主观上造成了就业能力缺失。 5.实践经验不足 对于企业来说,能够招聘到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员可以大大缩短能够胜任工作的实践,也降低了很多成本,更利于为企业创造效益,因此在招聘时有一定工作经验或者实践能力和技能较优的大学生。而学生在校期间往往这种实践的机会比较少,或者一些实习并未达到真正的实践作用,从而造成大学生实践能力并不高。加之大学生自身的优越感趋势对于工作单位要求相对高出个人能力范围,以至于用人要求与实际能力不匹配造成就业困难。 从以上分析的五个方面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较大缺陷,造成了就业困难的事实,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更需要联合企业的用人要求,从大学生身上寻找提升的突破口,这也是从问题的根源入手,以加强综合就业能力为目标,从而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三、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1.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就业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贯穿于学生大学四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学生确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才能够更好的为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实践等,并能够通过理性细致的分析个人的兴趣、性格特点,给自己的职业方向做更加切合实际的规划。正因为对未来工作的条件要求很复杂,除包括个人兴趣、能力等,还有区域、行业、岗位等的制约,所以早入手才能更加稳妥,最大程度上避免就业迷茫。大学四年要分阶段分层次,逐步深入的进行就业指导,从了解专业现状、前景、就业形势到了解社会和行业的需求,再到有针对性的就业实战方面的指导。使得学生能够通过了解职业与自我建立合理化目标和计划,有针对性的学好专业知识,丰富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2.强化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习能力 由于应试教育填鸭式的机械学习,使得学生习惯于被迫学习,并且对学习丧失了兴趣,甚至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这也是到了大学之后一部分优秀的高考生,成绩一落千丈,为毕业、就业埋下了隐患。所以学生到了大学能够找到合理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特别是自主性的学习能力。工作岗位上这种自主性学习能力也是快速进入工作状态、职业生涯顺利发展的有力保障。同时学生要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更多的是从增加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内容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为了考试。加上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控制个人学习行为,在实际学习中不断使学习能力得到更加全面的锻炼。 3.有效利用实践机会,锻炼实操本领 大学阶段无论是校内、校外、课内、课外都存在着大量锻炼能力的好机会。比如校内的各种社团工作,班级工作都能够对一个学生的动手、动脑、协调、交际、协作等能力有着很好的锻炼作用。随课程教学工作也安排了到各行业工作现场参观、实操的机会,如果能够真正利用好此类实习,真正使得专业职能与生产中的问题相互结合,而不是流于形式,将对学生对于专业的认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与社会关联的如暑期社会实践等更是锻炼沟通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好课堂。 4.脚踏实地的心态,从基层做起 大学生存在着优越感,并且多数被家长宠爱不能吃苦,所以择业时会将起点定制过高,但实际并没有企业需要的能力。到企业的大课堂更需要从最基本的东西学期,到生产一线去了解,所以大学生需要的是放平心态,低下姿态,到艰苦中磨练,只有有了这种能屈能伸的精神,才能为日后的前程铺平道路。 5.学校优化教学,增强能力培养 高校的专业应当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教学中注重综合化应用能力的渗透,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实践设计更贴合生产实际,更具设计性、创造性、综合性。加强各类学科竞赛的组织、指导,特别是使得基础学科在竞赛作品中具体化,同时很好的锻炼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计划设置不断根据行业需求做出调整,要与时俱进,使学生尽量接触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专业应变能力。 6.强化就业心理培养,提高适应能力 首先,高校应有意识地营造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在校园中力求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在好的氛围中增强学生的正面暗示,从而有助于学生心理能力的提升。 同时,高校应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时常展开心理咨询和指导工作,提升学生的心理自查能力,及时纾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于此同时学生应当正视心理辅导工作,遇到心理问题及时寻求帮助,找到问题所在,形成良好的心理维护习惯。注重培养阳光心态,用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实际遇到的喜或悲,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应对职场的竞争,才能适应工作。 四、小结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与政府的保障、社会的宽容、学校的培养、学生个人努力这四方的共同作用分不开的。总而言之,各个主体应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形成主体间的良性互动,从而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实现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永永.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个方面[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8(1): 36-37. [2]张迎春,赵建锋.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J].现代经济,2009(6):126-127. [3]吴立爽.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若干思考――以宁波市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2). [4]李忠君,张玉萍.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J].人力资源,2010(12). [5]曹春琴.对自主性学习及其意义的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6(04). [6]黄巧荣.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及教育策略思考[J].职业时空,2009(9):78-79.
在试用期这个非常时期,想和大家打成一片,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对于新人,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细致地观察这个人的工作能力和为人,希望这是一个能干而不会给大家添麻烦的人。
在校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 作者:孙明业 (广州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旅游管理系 510006) 关键字:领导力、素质模型、局限、培养 内容摘要:通过对
人力资源的论文参考文献 导语:人力资源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 ,简称HR)是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
高职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论文 导语: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转变高职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下面为大家带来了高职双师
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