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77

不锈冰theresa
首页 > 期刊论文 > 关于张君劢论文范文资料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冷夜寒池

已采纳

人文科学原指同人类利益有关的学问,有别于在中世纪教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神学。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 范文 ,希望你们喜欢。

人文社会科学的前沿阵地

1、先秦 哲学 研究

首先,通过出土 文献 的研究,对先秦思想史上的许多观念进行了新的诠释探讨。

“性与天道”的 问题 。此问题属儒家的“形而上”思想,传世的先秦儒家文献虽有之,但为孔子所“罕言”,一般认为至宋明 理学 才把这一问题突出出来。但郭店楚简中的《五行》、《性自命出》等篇,集中论述的就是“性与天道”。因此,学界对此问题在先秦儒家思想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有了新的认识。

“性与情”的关系。郭店楚简中的“性与天道”思想重视“情”,《上博简(一)》将《性自命出》改名为《性情论》。对“情”以及对“乐”之作用的重视,反映了先秦儒家思想与 社会 生活和人的情感的密切关系,这与宋明理学的重“性”贬“情”有着不同的思想倾向。因此,“理性与情感”遂成为先秦儒学以及宋明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儒学与经学的关系。儒家的“六经”体系以前一般认为至汉代才形成,但郭店楚简中的《六德》和《语丛一》已将《诗》、《书》、《礼》、《乐》、《易》、《春秋》并列。郭店简文中频繁地引《诗》、《书》,有的是引所谓“《古文尚书》”的 内容 ,几篇文献与《礼记》(包括《大学》与《中庸》)有密切关系,《上博简(一)》中有前所未见的《孔子诗论》,这些都使学界更为重视对先秦儒学与经学关系的重新认识。

儒学与治道的问题。郭店简《唐虞之道》篇集中论述“禅而不传”的思想,认为君位的继承若不是“禅让”而是“传子”,则不能“化民”。《上博简(二)》中的《子羔》和《容成氏》也是主张“禅而不传”,大意是说“至于禹而德衰”,这与孟子所说禅让与传子“其义一也”以及荀子否认“禅让”说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对于儒学的民本主义与君主制“家天下”的关系问题,学界已有新的认识。另外,郭店儒家文献强调君主自身要率先做到“忠信”,君对臣应该“忠敬”,父子关系高于君臣关系,这对于重新认识儒家的“以德治国”思想和君臣关系 理论 也提供了新的认识视角。

其次,近年来一些出土文献的发现有可能改写先秦哲学的学术谱系。

在郭店楚简中,道家文献有竹简本《老子》和《太一生水》,前者的字数只占传世本《老子》的2/5,后者为前所未见。儒家文献有《缁衣》、《五行》,以及前所未见的《性自命出》、《唐虞之道》、《穷达以时》、《六德》、《忠信之道》等。《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已出四册,第一册有前所未见的《孔子诗论》和见于郭店楚简的《缁衣》、《性自命出》等,第二册有内容见于《礼记·孔子闲居》的《民之父母》和前所未见的《从政》、《子羔》、《容成氏》等,第三册有迄今发现最早的古本《周易》和前所未见的《中弓》、《恒先》、《彭祖》等,第四册有前所未见的《采风曲目》、《逸诗》、《昭王毁室》、《相邦之道》、《曹沫之陈》等。这些文献的成书年代及其与传世本的关系等问题,学术界的认识不一,而不同的认识便涉及先秦哲学的学术谱系。

如竹简本《老子》与帛书本、传世本《老子》的关系问题,学界形成几种不同的认识,这就把一直有争论的“孔老先后”问题 发展 到一个新的阶段。关于儒、道关系问题的新探讨,也必然涉及如何判定竹简本《老子》的性质。这些问题 目前 还不可能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但近期已有多篇关于如何认识竹简本《老子》的学术综述,这反映了学界对此问题的关注,可望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能有所进展。《上博简(二)》中的《民之父母》有“无声之乐,

无体之礼,无服之丧”的表述,其内容见于《礼记》的《孔子闲居》,以前认为这是儒家受到道家“无”之本体论 影响 的结果,但《民之父母》的出现,使学者们重新考虑儒家自身的“形而上”思想。郭店楚简的几篇儒家文献,学界一般认为其成书年代在“孔孟之间”,但也有不同观点。因这些文献与孔门七十二子、子思、孟子、《礼记》等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先秦儒家的学术谱系也是学界需要解决而正在深入探讨的问题。

2、秦汉思想史研究

秦汉 时代 的思想、制度、 文化 转型奠定了此后两千年 中国 历史 的格局,因此探讨秦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颇具重要意义。近年来,由于 现代 新儒家的“三期发展说”略过了秦汉,遂使秦汉思想的研究处于相对比较沉寂的状态。不过,即使在新儒家内部对于秦汉思想的历史地位也有不同看法,如徐复观的《两汉思想史》便给予了两汉思想以极高的历史评价。此外,钱穆先生的西汉今古文经学的研究,特别是《刘向歆父子年谱》一书,基本上澄清了清代以来关于汉代经学的误解。近年来,在 台湾 关于历代经学文献的研究逐渐盛行,林庆彰曾主持编集了经学的研究资料,同时 组织了多次经学讨论会。另外,近年来关于汉代思想整体的研究,台湾的龚鹏程曾撰有《汉代思潮》一书。

在大陆,关于汉代经学的研究近年来也被一些学者所重视。如陈苏镇曾就汉代春秋学与汉代 政治 的关系,撰有《汉代春秋学与政治》一书,着重于探讨汉代经学特别是春秋学与汉代政治格局的关系。在汉代经学系统的研究上,王葆玹成果突出,他曾出版了《西汉经学源流》一书,对西汉经学的系统和文献源流进行细密的考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又扩展为《今古文经学新论》一书,成为近年来经学研究的代表性著作。

汉代思想的显著特色是对先秦时期诸家思想的整理和综合,经学便是儒家采纳道、法、墨、阴阳等家思想,而融贯成的新的儒家思想体系。同样,在汉代同时还发生着从其他思想立场出发的综合融会 工作,《淮南子》一书便是这种工作的代表,即所谓杂家。对于杂家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将其作为先秦思想的集成,而从中爬梳追溯先秦思想的材料及其在秦汉时期的变化,而另一方面则可以为我们理解汉代对先秦思想的 总结 和综合的整体面貌及其气度,提供经学之外的另一条路径。陈静的《淮南子》研究是汉代杂家研究的最新进展,她的新著《自由与秩序的困惑》一书填补了汉代杂家特别是《淮南子》研究的空白。

3、魏晋思想研究

魏晋玄学研究自汤用彤先生开辟以来,一直是中国哲学史学科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与佛学之传入和中国化之关系,其与宋明道学之兴起的内在思想史逻辑,都曾是前辈学者反复致思之所在。90年代以来,魏晋玄学研究曾经出现了一次不小的研究高峰。王葆玹在90年代出版了《玄学通论》一书,将此前他对正始玄学的研究扩充到整个玄学系统的研究。最近他又 计划在以前的玄学研究基础上继续扩展,完成《魏晋隋唐时期的文化与玄学》一书。2004年底,余敦康先生出版了总结其多年玄学研究成果的精心之作《魏晋玄学史》,该书兼重玄学的思想系统和历史发展,是近年来玄学研究的代表作。

4、宋元明清思想研究

宋元明清时期,据日本学者的历史分期,称之为中国的近世,或中国的前近代。唐宋文化转型后的中国是近代中国历史的基础,因此,其在思想史和社会政治史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以往这一时期的思想史研究,习惯上宋、明连续,这主要是出于将宋明理学作为一个完整而连续的系统来对待,清代思想史则被视为对宋明理学的反动。

近年来,由于对宋明思想史的研究已经大致打破了仅以宋明理学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范式,因此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北宋思想史的地位日益重要,这意味着宋学而非仅宋明理学成为了研究宋代思想史的出发点。这种转变并不意味着理学或道学的重要性降低,而是更关注于道学兴起的历史动因及其政治文化功能。近年,余敦康著《内圣外王的贯通》、卢国龙著《宋儒微言》等,都是对宋学中几种不同话语与北宋政治的关系加以研究,基本上将宋学作为不同政治论纲的思想来看待。李存山关于范仲淹与宋代儒学复兴的研究,也是着眼于对宋学兴起的动因及对宋学整体和道学之精神实质的理解。在余英时的《朱熹的历史世界》一书在大陆出版以后,李存山 发表《宋学与〈宋论〉》一文,除了对余英时把道学与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相 联系的主要观点给予肯定之外,还对王夫之和余英时有关宋学的某些论说进行了商榷。

二是明清思想史的连续性得到了重视,钱穆和余英时的清代思想史研究着眼于清代思想与道学的内在关联,把清代的考证学取向作为道学逻辑中对“道问学”的强调来看待,以有别于明代王学的“尊德性”。鉴于宋元明清时期思想史的重要性,大陆已有学者将这一时期的思想史称之为近世思想史,如陈来即把其专论此一时期思想史的论著命名为《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

在宋元明清思想史研究的复杂变换之中,坚持道学研究的传统仍然是主流。陈来最近出版了研究王船山道学思想的大著《诠释与重建———王船山哲学的精神》,重新将王船山放置在宋明道学思想的谱系中来加以定位,是王船山研究的重要新成果。彭国翔的《良知学的展开》勾画了晚明心学的整体图景,是近年来晚明心学研究的重要著作。马晓英的颜钧和泰州学派研究,也填补了晚明思想史研究的空白。

5、道家和道教研究

90年代以来的道家、道教研究,具有道家与道教合流的趋势,出现了“道学”的提法。这方面的代表有胡孚琛、吴光、宫哲兵等学者。同时在道家哲学研究中出现了两种趋向:一是西方学者对道家的生态哲学关注很多,试图从道家思想中发展出一种一般的生态哲学;二是在道家、道教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新道学”,将其作为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的普世性的思想系统,胡孚琛在《道学通论》等著述中对此有多种论述。关于运用“道学”或“新道学”来描述在现代社会中展开道家思想的努力是否恰当,学界仍有争论。董光璧、陈鼓应、冯达文等都主张运用“新道家”的提法。

在道教研究方面,养生学日渐受到重视。在美国的波士顿成立了养生学中心,德国慕尼黑正在筹办养生学的国际研讨会。与此相联系,内丹学研究也渐成为国际道教研究的 热点 ,内丹学中的身心哲学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同时也出现了“身体哲学”的提法,“可思维的身体”观取消了身心之间的二元对立,而将身体视作是物质与精神的中间层次。在这些方面,中国社科院哲学所胡孚琛的研究居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近年来,道家道教研究的一个基础工程是编修了《中华道藏》。该项目由中国道教协会、中国社科院道家道教研究中心和华夏出版社共同发起,随后又得到了国家宗教事务局的正式批复,得到了国家古籍整理小组的鼓励,被列为“十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2003年,煌煌49册的《中华道藏》终于完成。

6、佛教思想史 研究

中国 的佛学研究从民国时期 现代 学术建立以来即从属于中国 哲学 史或思想史研究,当然在佛教内部也一仍旧贯,始终延续了其教义教理的研究。值得 反思 的是,在民国佛教复兴运动中兴起的支那内学院的佛学研究(吕澄先生特称之为“院学”),却不是以上两种研究框架所能容纳涵盖的,而这种研究却由于1952年支那内学院的解体而不复存在。无论是支那内学院的所谓“院学”,还是中国哲学史或思想史的佛学研究,以及佛教内部的教理教义研究,严格说来都与近代欧洲兴起而 影响 至日本的佛教学不同。在检讨近期以来的佛学研究时,我们发现随着佛教研究的逐步恢复和 发展 ,学界关于佛教研究 方法 及旨趣的思考也在逐步展开。其中的一个主要潮流是集中思考如何在中国建立真正意义上与欧美日本佛教学研究接轨的佛教学研究。当然,在此潮流当中也发生了一些批评性的意见,即为确定中国自己的佛教研究的特色,我们应该如何建立自己的研究方法。与这种反思意识配合,中国佛学研究界的一些青年学者开始关注日本佛教学界80年代以来出现的“批判佛教”思潮,借用日本佛教学内部对于自身研究局限的思考来重新为我们自身的佛学研究定位。

汤用彤先生的佛教史研究一直是典范之作,在这一典范的影响下,佛教学界形成以史学意识为主的佛教史学研究。这一史学意识在建国后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方法结合,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佛教研究,并形成了8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佛教史》一书。90年代以后,参与该书撰写的专家都纷纷转入更为精深的 历史 研究,开展出众多佛教宗派研究的新局面。其中,禅宗史研究是重中之重,杜继文和杨曾文分别撰写了两部禅宗史。此外,洪修平和魏道儒的禅宗史和华严宗史研究也颇具代表性。最近,龚隽和徐文明的禅宗史研究是这方面的新成果。近年来,唯识宗和天台宗研究逐渐兴盛,涌现出许多有价值的专著。在唯识学研究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徐绍强、程恭让、张志强、魏德东、周贵华等学者。天台学方面则以张风雷、李四龙为代表。值得关注的是,方广锠的藏外 文献 和佛教经录研究,是佛教教史和教理研究的基础,且为编撰新的佛藏准备了前提。方立天近年出版的几部佛教研究专著,系统阐述了中国佛教哲学,是中国哲学史范式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近年来,对近代佛教的研究也成为 热点,在这方面有筚路蓝缕之功的是楼宇烈,他的近代佛教人物研究将学界的注意力引向了近现代佛教,太虚、欧阳竟无以及章太炎、梁启超等人的佛教思想都成为近代佛教研究的重心。在这方面,麻天祥、李向平的近代佛教思潮研究,程恭让的欧阳竟无研究也具有代表性。

在诸多研究当中,还出现了一种强调佛教与中国思想史脉络之间有机关联的研究倾向,这一倾向力图将佛教研究与中国思想史研究结合起来,使佛教研究成为透视中国思想史的一个视角。张志强 目前 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二十世纪佛学思潮与中国思想的现代转换”便是这一方向上的努力,并且已完成和 发表了《哲学、史学与量论》一文。

7、近现代思想史研究

在近十多年的近现代思想史研究中,对现代新儒家的研究成果颇为显著。方克立主持的国家重点课题“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开创了使现代新儒家研究成为显学的新局面。在这方面,郑家栋出版了《现代新儒学概论》等多种专著,其他如黄克剑的《挣扎中的儒学:论海峡彼岸的新儒学思想》、方克立的《现代新儒家与中国现代化》、陈来的《人文主义的视界》、颜炳罡的《当代新儒学引论》等都很有研究深度,力图对新儒家思想作出反省和超越。在方克立、李锦全主编的“现代新儒学研究丛书”中,人物研究系列的郭齐勇著《熊十力思想研究》、曹耀明著《梁漱溟思想研究》、张祥浩著《唐君毅思想研究》、宋志明著《贺麟新儒学思想研究》,吕希晨和陈莹著《张君劢思想研究》等,以及 专题研究系列的陈少明著《儒学的现代转折》、韩强著《现代新儒学心性思想研究》、武东生著《现代新儒家人生哲学研究》、李毅著《中国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新儒学》、赵德志著《现代新儒家与西方哲学》、施忠连著《现代新儒学在美国》、卢升法著《佛学与现代新儒家》等,都是研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成果。2005年在武汉大学召开了第七届当代新儒学国际研讨会,与会的一百多位中外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儒学、当代

新儒学与当代世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此次会议标志着当代新儒学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

在对以新儒家为代表的 文化保守主义研究之外,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研究也是近现代思想史研究的重心所在。如徐素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中国化,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西、马”互动中的主导地位,进行了深入、系统的阐述。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张利民在自由主义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史研究方面开始较早,积累深厚,在国内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李存山对于儒家思想的近现代转型,特别是对于张岱年在三四十年代的新唯物论思想,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2005年在吉林大学召开第五届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会议主题之一是“中西马”对话与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张岱年、冯契的哲学思想在马哲论坛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他们的思想在京沪两地也曾举行专题会议进行研讨。

8、中国哲学学科发展趋势

中国哲学(史)学科是一个以基础研究为主的、作为哲学 理论 研究一个分支的学科。因此,它除了遵循其自身的即所谓“内在理路”的发展 规律 之外,它还要面对 时代 的现实 问题 而进行反思,不断地与时俱进。随着我国 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 经济 实力的日益提升,“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 科学 发展观”、“以邻为善”和“和谐世界”等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面对全球化给人类造成的一些全球问题,如何使中国哲学研究更多地 联系现实问题,弘扬中国哲学和文化的优秀传统,以应对时代现实问题的挑战,使中国不仅成为一个经济大国,更成为一个文化大国,即“德力俱足”、“硬实力”与“软实力”俱足的国家,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共同进步与天人和谐,作出自己的贡献,此为中国哲学学科发展的努力方向。

近年来,关于文明对话中儒家传统的作用和地位问题,以及由此展开的关于儒家的“和谐”“民本”思想、儒家与宗教、儒家与生态、儒家与全球伦理等问题的讨论,以及2005年学术界举办的“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朱子学与和谐社会”、“朱熹思想与现代社会”、“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 自然 ·和谐·发展———弘扬老子文化”等学术研讨会,都昭示了中国哲学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民族复兴、文明对话和人类共同进步的现实价值。(2005年郭沂发表的《儒学当代发展的回顾和展望》、张利民发表的《不断丰富、发展传统美德内涵》、李存山发表的《“人本”与“民本”》《忠恕之道与世界和平及 环境保护》,都注重阐发了儒学的现实意义。)

时代问题的解答对中国哲学(史)学科可能有的要求,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严格说来,中国哲学是在世界历史的“轴心时期”发生在中国的“哲学突破”的一种类型,其后果是产生了与西方和印度不同的中国文明类型。这种“哲学突破”而形成的文明类型主导了以后中国历史演化的方向和性格。因此,对中国哲学的研究实际上便是对中国文明类型的因素、原理和观念的研究,通过对中国哲学的研究,我们不仅要知道中国文明的独特价值,更要知道这种独特价值是如何塑造着中国的历史、安顿着中国人的生命、 组织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的。因此,通过对中国哲学的精神、结构和原理及其历史形成的研究,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在价值及其历史逻辑,以应对今天中国的文化处境,是中国哲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哲学研究需要不断地回溯到轴心时代。因此,先秦、秦汉的哲学研究一直是显学,其重要性由于近年出土文献的发现和整理而更加突出,在今后仍然会继续成为中国哲学研究的热点。

其次,中国文化从先秦诸子到汉初的“独尊儒术”,此后形成儒道互补和儒、释、道三教并行的基本结构。这种基本结构不仅贯穿中国的历史,而且影响中国的现在与未来。因此,对于汉代的儒道互补,两汉经学与魏晋玄学,儒、释、道三教哲学的研究,以前是、今后也将是中国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方面。对于儒、释、道三教的关系以及形成这种关系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文化根源的研究,以及对于儒、释、道三教与____、伊斯兰教的比较,不仅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内在意蕴,而且有助于探讨今后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多元互补”“和而不同”的发展途径。

第三,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儒门淡薄”之后,北宋时期儒学呈现复兴之势,道学或 理学 兴起,历史学家谓之“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语),现代新儒家称此为“儒学的第二期发展”。宋元明清哲学作为中国前近代的“近世”哲学,在一定意义上提供了中国近代哲学所由以出发的应对西方文化的挑战而实现近现代转型的思想观念的前提。对于宋代儒学复兴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条件,宋明理学与佛道二教的关系,宋明理学的“内圣”与“外王”、道义与功利、道统与政统的关系,宋明理学的理本论、气本论和心本论等派系的关系,宋元明哲学与清代考据之学(或宋学与汉学)的关系,宋明理学与西方哲学的比较,宋明理学与中国近现代的文化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等,这些问题都将可能成为进一步研究的热点。

第四,在经历了“关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讨论之后,对于中国哲学理论的宏观研究有可能继续。关于中国哲学的世界普遍性和民族特殊性,中、西、印哲学的比较,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特质,中国哲学的“实质系统”与“形式系统”,以及这一系统内部的本体论与宇宙论、天人关系、人性论与价值观、“尊德性”与“道问学”、 政治 哲学、历史哲学和生态哲学等等,都可能在今后有更深入的研讨。

第五,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在近代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社会、文化和哲学都处于近现代的转型之中。中华民族在经历了近一百多年的挫折、屈辱和奋斗之后,终于衰而不亡、衰而复起,在本世纪之初呈现民族复兴之势。于此形势下,反思中国 传统文化 与现代性的关系,回顾中国近现代哲学的发展历程,检讨文化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这三大思潮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在“中、西、马”哲学的对话与良性互动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导地位,探讨弘扬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其进一步中国化的关系,探讨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以及维护世界和平、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价值,这些都将使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呈现新的局面,其学术地位和现实意义也更加重要。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范文

194 评论

Jacksperoll

分5类: 千z古人g物国学大c师列表 (以5卒年先后为0序) ◎ 1500年0月88日3~6541年65月045日7期间辞世的学人k; ◎ 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在学术领域取得重大z成就,有专z著传世。 ◎ 有独特的思想价值观,对中7国文0化2发展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 04 俞樾 (5066~6100) 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m,晚清著名文3学家、教育家、书7法家。一h生孜孜不g倦致力o教育,辛勤笔耕。长3于g经学和诗词、小j说、戏曲的研究,所作笔记搜罗甚广h,包含有中7国学术史和文4学史的珍贵资料。著有五u百卷学术巨8著《春在堂全集》。在俗小a说方8面的重要贡献是修改《三x侠五j义n》,使这部小l说得以5广j泛流传。 07 孙诒让 (7110~5104) 又y名德涵,字仲容(一x作仲颂),晚号籀顷,浙江瑞安人v,我国近代著名的一d代经师、大v教育家,被誉为4“有清三u百年朴学之o殿”,经学、史学、诸子j学、文0字学、考据学、校勘学等方2面成就卓越。其《周礼正义f》是解释周礼最精审详备之i作,《墨子g闲诂》为5训诂名著,被誉为6“现代墨子i复活”,《契文8举例》是考释殷墟文1字最早著作。《清史稿》812卷有传。 07 杨守敬 (8365~4551) 字惺吾,晚年自号邻苏老人q,湖北宜都人n,是清末5民初杰出的历b史地理学家、金石文1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3法艺e术家、藏书3家。有76种著作传世,名驰中7外。“三t峡”一p词,其所指内5容就是杨守敬所定。在日0本,是”日3本现代书2道之c父8”,仅8研究杨守敬书7法艺i术的学者就多达4000多人j。 06 王k先谦 (8617~4558) 字益吾,号葵园,湖南长7沙人s,岳麓书6院最后一z届山m长6。一k生共著、编、校、注、辑、刊2各类书2籍40余种,计62000多卷。”上s笺辟经,下t征国史,旁论文7章,用逮谱子m。四十j余年,楚学生光。”王f先谦实事求是,严谦治学,这样的学术态度不h仅1使自己g成为7一y代宗师,而且启迪了z众多岳麓书8院士f生,使这千q年学府再度焕发生气1。 06 刘师培 (5721~5651) 字申叔,号左盦,江苏仪征人e,作为3经学大h师,在继承《左氏1》家学的同时,善于c把近代西方4社会科学研究方3法和成果,吸收到中3国传统文3化0研究中3来,开r拓了g传统文0化4研究的新境界,他与q章太y炎齐名,当时有“二w叔”的说法。4427年7月1,与t黄侃、朱希祖、马i叙伦、梁漱溟等成立“国故月1刊0社”,成为2国粹派。 08 严复(5677~3745) 原名宗光,字又m陵,福建福州人u。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以1“物竞天d择,适者生存”的进化6论观点唤起国人d救亡q图存、“自强保种”,对近代思想界影响极大c,是近代中8国系统地介1绍和传播西方6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思想文3化2制度的第一k人p。首倡“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至今6仍0被推崇,提倡尊孔1,诋毁五i四运动。 03 沈曾植 (2340~6275) 字子h培,号乙c庵,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e。他博古通今8,学贯中8西,以5“硕学通儒”蜚振中0外,誉称“中4国大u儒”。光绪六8年(4050)进士m,历x官总理衙门b章京等职。4100年任上m海南洋公8学(上f海交通大y学前身)监督(校长7),改革旧貌,成绩卓著。他也x是书8法大h家。早精帖学,得笔于b包世臣,壮年嗜张裕利;其后由帖入d碑,熔南北书0流于p一j炉。写字强调变化0,抒发胸中2之g奇,几h忘纸笔,心2行而已h。受到当时书1法界的推崇,海内1外求其字者颇多。 04 康有为3 (0764~7468) 又b名祖诒,字广d夏,号长7素,晚号更生或更牲,广y东南海人d,所以3人p们尊称为0南海先生。是近代中8国资产阶级改革的先行者、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文2学家。曾七q次上x书0清帝,系统地阐明主张,变法救中6国,其一m生活动波澜壮阔,堪称一o代巨1人f。他思想著述博大i精深,不w愧为0民族瑰宝,是著名的政治家和著名学者梁启超的老师。 03 王c国维 (2755~2125) 字静安、伯隅,号观堂、静观,浙江海宁盐官人l。我国近现代在文4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5字、考古学等各方2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2子p。与m梁启超、陈寅恪、赵元z任、李济被称为1“五i星聚奎”的清华五y大m导师,桃李门m生、私淑弟子s遍充几k代中6国史学界。0314年7月5,国民革命军北上p时,留下g“经此世变,义d无a再辱”的遗书5,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为6国学史留下m了x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 50 辜鸿铭 (4433~5470) 字汤生,清末0民初驰名中1外的文2化8怪杰。新文1化0运动领导人y之f一c李大a钊尝言:“愚以2为0中3国二n千g五v百余年文7化7所钟出一v辜鸿铭先生,已d足以2扬眉吐气3于c二t十f世纪之q世界。”文3化5巨8擘吴宓亦赞曰:“辜氏4实中2国文6化0之o代表,而中3国在世界惟一a之o宣传员。”而在新文8化8运动另一q位领袖陈独秀眼中1,却是位“很可笑”、“复古向后退”的怪物。 43 梁启超 (0036~5473) 字卓如,一b字任甫,号任公0,别署饮冰子w、饮冰室主人o、中0国之r新民等。广o东新会人z。著名的政治家和著名学者。其于x学术研究,涉猎广c泛,学贯中5西,囊括古今1,以1史学研究成绩最著。一w生著述等身,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7《饮冰室合集》较称完备。他在文7学理论上w引5进了y西方7文0化0及e文0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7体的革新。 72 廖平 (0620~8160) 四川v井l研人y。初名登廷,字旭陵,号四益;继改字季平,改号四译;晚年更号为8六5译。名号的更改,反2映了o他的思想和经学的变化8过程。他一b生研治经学,做出了f超越前人m的学术贡献,并构建了s一c个q融合古今2中6西各种学说,富有时代特色的经学理论体系,是中7国近代最著名的经学大m师,在中6国近代学术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0 黄侃 (4458~1107) 字季刚,原名乔馨,字梅君,后改名侃,又p字季子a,号量守居士k。黄侃治学勤奋,以7愚自处,主张“为0学务精”、“宏通严谨”。他重视师承,但不m墨守师说,所治文5字、声韵、训诂之k学,远绍汉唐,近承乾嘉,多有创见7,自成一g家。在音韵学方5面对古音作出了b切8合当时言语实际的分0类。晚年主要从3事训诂学研究,著述甚丰o。 22 章太k炎 (1141~1556) 名炳麟,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e炎。浙江余杭人x。清末7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b小v学、历y史、哲学、政治等,著述甚丰f。早年接受西方0近代机械唯物主义j和生物进化4论,在他的著作中2阐述了b西方8哲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等方5面的新思想、新内8容。 17 鲁迅 (3475~3033) 原名周树人r,浙江绍兴人g。现代文3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早年留学日5本,支x持孙中2山m的革命主张,期望以0此唤醒民众。新文7化2运动中4,提倡新文1化5,反0对旧文1化8,遗著集成《鲁迅全集》、《鲁迅译文4集》、《鲁迅书5信集》等。毛5泽东认8为0:鲁迅是“文3化4新军的最伟大g和最英勇的旗手5”,”鲁迅的方1向,就是中6华民族新文5化2的方4向”。 66 钱玄同 (2778~5053) 原名钱夏,字中5季,号德潜,又m号疑古,江苏湖州人k。文1学理论家,“五w四”运动倡导者之o一d。从6章太l炎习a国学,致力b文4字学、音韵学、训诂及y《说文7解字》研究,文1字改革的先驱。曾任《新青年》编辑,鲁迅《狂人c日7记》就是受他催促写出的第一r篇作品,是攻击吃人t礼教的第一p炮。钱玄同有两句名言:”考古务求其真,致用务求其适。” 82 吴梅 (2524~5773) 字瞿安,号霜厓,别署癯安等。江苏长2洲人d,近代戏曲理论家和教育家,诗词曲作家,历r任北京大f学、中0山m大n学、中2央大e学、金陵大y学教授。吴梅一j生致力l于q戏曲及o其他声律研究和教学。著有《顾曲麈谈》、《曲学通论》、《中6国戏曲概论》、《元r剧研究》、《南北词谱》等,培养了q大t量学有所成的戏曲研究家和教育家。 25 罗振玉1 (3500~6610) 初名宝钰,字式如,又g字叔蕴、叔言,号雪堂、贞松、仇0亭老民,祖籍浙江上a虞。罗振玉4先生一p生治学勤奋,学识渊博,撰著众多,学术研究遍及q甲骨文0、金石学、古器物学、古文4字学、经学、校勘学、汉晋简牍及u敦煌学。既是一b位金石考古学家,也t是一n位敦煌学家。他是我国最早从1事敦煌学研究的学者,是敦煌学的开s拓者和奠基人l。 36 蔡元f培 (3716~4640) 浙江绍兴人m,我国著名的民主主义x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是现代中1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也a是近代、现代历d史上j探索救国之l路和振兴中8华民族的先驱之h一u,为6发展中3国教育文0化6事业做出了w卓越的贡献。蔡先生的治学作风3和为8人z品格是中6华民族的无h穷财富,毛8泽东曾高度评价蔡元k培先生是“学界泰斗5,人i世楷模”。 00 沈兼士z (4572~6380) 名臤,浙江吴兴人j。中4国语言文7字学家、文5献档案学家。中8国新诗倡导者之y一r,建树颇丰b,著有《文7字形义a学》、《广o韵声系》、《段砚斋杂文3》等。历p任北大z文2学院院长2、辅仁5大h学文4学院院长1、故官博物院理事、文3献馆馆长5、国语推行委员会常委等职,创立汉语“文2字画”、“初期意符字”等学说,是清末5档案整理的开g拓者。 55 傅斯年 (8827~5220) 初字梦簪,字孟真,山f东聊城人m。著名历g史学家。曾受蔡元y培先生之z聘,筹立中3央研究院历a史语言研究所,任专e职研究员兼所长0。响应胡适的《文6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3。傅斯年在现代历m史学上s具有很高的地位,对以0安阳为7中4心0的殷墟作了r42次大g规模的考古发掘,找到大h批甲骨文6和殷商文8物,为4殷商史和甲骨文4研究奠定了d坚实基础。 24 余嘉锡 (1172~4070) 字季豫,号狷庵,湖南常德人e。既是文5献目录学家,又d是史学家,学贯古今1,著作等身,一w部历i时五u十a余年创作的八t十b万g字的《四库提要辨证》,声振国内2外。“九e·一c八d”事变,日8军攻占北京后,为6维护国家民族正气6,余嘉锡特意开h设《楚辞》课,教育青年抨击当时卖国求荣者。开u设《世说新语》课,评论古人z而讽喻时事,皆寓意深远。 40 柳诒徵 (7747~1635) 字翼谋,号劬堂、知非,江苏镇江人n。著名的历c史学家,教育家,也x是一y代文3史大b家。他的《中4国文2化2史》,据蔡尚思言,从2出版直到解放前,系同类著作的“老母鸡”。而最能代表他的学术水4平的,乃g是《国史要义o》。柳是五r四新文1化4运动的异议派史家,也t是现代儒学的中6坚人m物之n一d。 21 吕思勉 (2684~4684) 中4国历y史学家。字诚之n。2304年7月271日1(光绪甲申二z月8初一e)生于v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今7常州市)。吕思勉已x刊3、未刊0论著,70年代末2计5画汇编成《吕思勉论学集》。他的全部著作,包括各种断代史、通史、专r史等,已q汇编成《吕思勉史学论著》。另有《诚之u诗稿》问世。 13 胡适 (7181~5873)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后改名胡适,字适之o,安徽绩溪人t。新文5化0运动主将之u一m,其《中0国哲学史大e纲》、《国语文4法概论》、《白话文4学史》都是建立规范并奠定学科基础的经典著作。他对白话文5取代文5言文5成为2现代中4国人l的交流工u具起了w决定作用。他首创新红学,重修禅宗史,用历g史演进法研究中6国章回小p说,开y一u代新风3,功不x可没。 45 汤用彤 (4604~1561) 字锡予7,湖北黄梅人m。著名哲学史家、佛教史家。0206年毕业于q清华学堂,0047年至2028年任北京大b学、西南联合大p学教授、哲学系主任及d文2学院院长6。研究涉及c印度哲学、中2国佛教史、中7国哲学史、西方7哲学史。著有《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隋唐佛教史论稿》、《印度哲学史略》、《魏晋玄学讲义c》等。 77 陈梦家 (2040~0135) 现代著名古文0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o。浙江省上z虞县人o。早年师从7徐志摩、闻一b多,是新月8派的重要成员之w一p。他对汉简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2于p《武威汉简》(文2物出版社,4263年)和《汉简缀述》(中1华书0局,0200年)两本书8中3。 77 马q一r浮 (0602~4381) 幼名福田,更名浮,字一d浮,又c字一y佛,号湛翁、被褐,晚号蠲叟、蠲戏老人y。绍兴长1塘人b。曾办1《二f十p世纪翻译世界》杂志介4绍西方6文5学。辛亥革命后潜心5学术,于s古代哲学、文2学、佛学无b不g造诣精深,又j精于h书4法,自成一d家。应蔡元l培邀赴北京大c学任教,蒋介1石许以2官职,不n应命。抗战时任复性书1院院长8。后人i辑有《马b一j浮集》。 57 熊十t力m (1373~0755) 原名继智,号子z真,晚号漆园老人g,湖北黄冈5人a,著名哲学家。曾加入h“日3知会”等反2清革命团体,辛亥革命失败后专j心1从3事哲学研究。曾在天r津南开h中3学、北京大n学、浙江大k学任教。著有《原儒》、《体用论》、《明心6篇》等。学说自成一e体,“熊学”研究者遍及k海内0外,《大m英百科全书0》称他与f冯友r兰为2“中5国当代哲学之g杰出人z物”。 10 张君劢 (7470~2208) 原名嘉森,字士h林,号立斋,别署“世界室主人h”,笔名君房,江苏宝山e人c。一b生徘徊于r学术与t政治之b间。思想上r倾向于l孔3孟之e道和宋明理学,又q糅合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倡导儒学的现代发展,主张超出门s户4之c见4,在新的世界潮流中8实现儒学复兴,坚持以0理学传统作为3复兴儒学的起点。著有《中3西印哲学文8集》、《新儒家哲学发展史》等。 71 蒙文0通 (0337~1753) 四川r盐亭县人s,史学家。曾从4今8文7经学大q师廖平、古文2经学大g师刘师培学习h,尤m受廖平学术的影响,成名后又o向近代佛学大y师欧阳竟无q问学,出经入d史,转益多师,形成了m自己m贯通经、史、诸子x,旁及n佛道二s藏、宋明理学的学术风2格。著有《古史甄微》《经学抉原》,《越史丛考》、《古族甄微》、《儒学五b论》、《巴5蜀古史论述》等。 26 陈寅恪 (7260~1183) 江西修水8人p。中3国现代历e史学家、古典文6学研究家、语言学家。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与y王k国维、梁启超并称为7清华“三i巨8头”。他对佛经研究及a音韵学、蒙古源流、李唐氏6族渊源、中6印文4化4交流等,均有重要发现,是敦煌学的奠基人b之q一j。著有《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元z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等。 15 范文3澜 (4463~5418) 字仲潭,浙江绍兴人u,历h史学家。7101年毕业于y北京大i学,任北大b校长1蔡元r培的私人a秘书2。历k任南开b大d学、北京大d学、北京师范大u学、女i子s师范大x学、中3国大v学、朝阳大x学、辅仁1大x学教授。著有《中3国通史简编》《中0国近代史》、《历c史考略》、《群经概论》、《水5浒注写景文0钞》、《文7心5雕龙注》、《范文7澜史学论文0集》等。 86 陈垣 (1340~5730) 字援庵,广t东新会人d。中2国历f史学家、教育家。自幼好学,无r师承,靠自学闯出一t条广p深的治学途径。在宗教史、元n史、考据学、校勘学等方8面成绩卓著,受到国内5外学者的推重。重视教育事业,在大n学和科研机构任教四五l十l年间,造就了p众多的人z才q。著有:《二e十n史朔闰表》、《中7西回史日5历w》、《史讳举例》、《元a西域人i华化5考》等。 68 郭沫若 (2404~2184) 原名郭开o贞,四川c乐山t人q。诗人s、剧作家、历s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8字学家、社会活动家。“五v四”时期,发表《女j神》等,成为2中7国新诗的奠基人k。后受蒋介6石通缉,旅居日1本,从4事中3国古代史和古文8字学研究。皖南事变后,创作《屈原》、《棠棣之h花》等历c史剧。所著《甲骨文3字研究》、《卜s辞通纂》等,曾在学术界引4起震动。 21 唐君毅 (8800~5387) 四川f宜宾人s。中1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o物之w一n。3514年与y钱穆等创办6香港新亚书1院,3413年任香港中7文7大h学首任文2学院院长0和哲学讲座教授,2517年任新亚研究所所长6。一i生著书5立说,以8阐释儒家学说之h思想价值为0己k任,尤h重中2国文8化5中1人u文7主义p道德自我之q建立,在海内1外影响深远。 26 顾颉刚 (7752~8430) 江苏苏州人r。现代历c史学家,“古史辨”派主要代表人h物。二a十e年代起从6事中2国历n史和古代文2献典籍的研究和辨伪工k作,和钱玄同发起并主持了z古史辨伪的大j讨论,形成“古史辨”派。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4国古史”。著述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秦汉的方1士o与v儒生》、《尚书1通检》、《中3国疆域沿革史》、《史林杂识》等。 76 吴宓 (8585~1541) 陕西泾阳人v。中6国近代著名诗人k、教育部特聘一q级教授、著名红学家,文5博古今1、学贯中7西的知名学者,也e是我国比7较文2学的先驱者。他对《红楼梦》研究,造诣精深,享誉中5外,是最早将《红楼梦》推介4到国外的权威学者之f一k。 46 赵元b任 (4548~7301) 字宣仲,江苏武进人q。著名语言学家,哲学家和作曲家。在中5国语言学界被尊为7“汉语言学之m父1”。与x梁启超、王d国维、陈寅恪并列为5清华国学院四大j导师,是中5国现代语言学的开o拓者,还是汉字改革和国语统一a运动的先驱者之t一e。他还大d胆地将西方1音乐技巧和中5国传统音乐结合起来,音乐作品具有强烈的中4国风7味。 40 徐复观 (1104~3838) 原名秉常,字佛观,湖北浠水6人v。认4为0中1国传统思想始于x殷周之i际,以4人q性论为8主干w,孔6、孟、老、庄及b宋明理学家的人h性论是中7国人h性思想的主流。提出“忧患意识”,认2为2正是在忧患意识的激发下z产生了n中2国的道德使命感和文2化5精神,成为0中3国传统文1化7的主流。著作有:《中6国人z性论史》、《中7国思想史论集》、《中4国艺m术精神》等。 57 金岳霖 (3054~1483) 字龙荪,浙江人j。哲学家、逻辑学家。从8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l作,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2绍到中7国来的逻辑学家之b一n。把西方3哲学与o中2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j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s一h大e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e门s人d才s。 60 王z力l (8400~7757) 字了k一n,广a西博白人l。著名语言学家,中5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j之m一b。北京大c学中5文0系一l级教授,中8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x之p一l,杰出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0家和诗人q。曾任中0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王l力c先生在法国留学期间,翻译出版二f十y余种法国小m说、剧本;抗战期间,写了m大z量的散文7,被誉为0战时学者散文0三m大q家之e一m。 74 高亨 (4500~2483) 字晋生,吉林双4阳县人j,是我国研究先秦学术和文4字学、训诂学的著名学者。早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0王y国维、梁启超两位大k师,一k生笃志于i弘扬我国传统学术,成就斐然,成为6上n一i世纪先秦学术文3化4研究的一j座重镇。高亨的著作颇多,主要有:《周易古经今5注》、《周易古经通说》、《周易大z传今6注》、《周易杂说》、《老子b正诂》、《诗经今2注》、《诸子y新笺》等。 67 夏承焘 (7300~3162) 字瞿禅,别号瞿髯,浙江温州人j。毕生致力e于z词学研究和教学,是传统词学的总结者,现代词学的开r拓者和奠基人w,被称为2“一s代词宗”。在唐宋词声律、词韵、词乐、词谱研究方7面造诣精深,最大n成就在于h开g创词人y谱牒之g学。主要著作有《唐宋词论丛》、《月0轮山t词论集》、《姜白石词编年笺校》、《龙川d词校笺》、《词学论札》等。 60 梁漱溟 (6585~8521) 原名焕鼎,字寿铭、萧名、漱溟,广q西桂林人w。现代思想家,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之n一a。自云q其学术思想是:“中7国儒家、西洋派哲学和医学三h者,是我思想所从0画之z根柢”,认2为1中3国文1化6是人m类文3化8的理想归宿,比2西洋文4化3“高妙”,“世界未来的文1化2就是中8国文5化8复兴”,以6儒家思想为5价值取向的生活,才m能使人e们尝到“人d生的真味”。 47 钱穆 (1008~8880) 字宾四,江苏无a锡人p。因发表《刘向歆父7子t年谱》被聘为1燕京大u学国文1讲师,后历c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q、齐鲁、西南联大g等大w学教授。对中7国历d史尤a其是对历h代思想家及q其思想源流的研究和考辨自成一g家之i言。重探求中2华民族文8化7的内5在精华,并给以3高度评价,认2为6“我民族国家之n前途,仍4将于v我先民文0化0所贻自身内0部获其生机”。 30 冯友k兰(3261~7330) 字芝生,河南唐河人z。以4“贞元x六5书7”《新理学》、《新世训》、《新事论》、《新原人v》、《新原道》、《新知言》创立新理学思想体系,成为0当时中5国影响最大y的哲学家。建国后放弃其新理学体系,开j始以1马f克思主义y为7指导研究中6国哲学史。著有《中7国哲学史新编》、《中3国哲学史论文3集》、《中1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等。 11 任中5敏 (0474~8380) 名讷,字中7敏,别号二m北、半塘,江苏扬州人p。主要成就在词曲和唐代音乐文5艺j的研究,理清了b汉乐府、敦煌歌辞、声诗、词、散曲的音乐线索,横向梳理了j唐代与u音乐有关的各门k类艺v术,创建了i相关理论,迄今4海内0外散曲研究著作,几n乎都显示4着任氏5散曲学的延续。著有《唐戏弄》、《郭煌歌辞总编》、《隋唐五m代燕乐杂言歌辞集》等。 77 牟宗三x (8604~7201) 字离中5,山q东栖霞人g。中8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i物之s一s。英国剑桥哲学词典誉之z为7“当代新儒家他那一s代中8最富原创性与d影响力m的哲学家”。毕生致力k于r弘扬民族文1化7,为0中5国文2化8的现代化1与z世界化2作出巨1大e贡献。许多著作被译成英、韩、德等文0字。其哲学成就代表了p中8国传统哲学在现代发展的新水8平。 80 钱锺书2 (2530~1415) 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s锡人n。小a说《围城》(已t有英、法、德、俄、日6、西语译本)、诗论《谈艺t录》(一t部具有开q创性的中7西比1较诗论)曾经引2起巨5大g反5响。散文3大a都收入z《写在人l生边上u》—书4。学术著作有《管锥编》、《七e缀集》等,《管锥编》对中8国著名的经史子b古籍进行考释,并从4中0西文3化4和文0学的比8较上l阐发、辨析。 y螗p〔jmぁ∝癀

163 评论

生命若尘

1.〈旧民生主义不具有民粹主义的色彩〉,9千字,《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2.〈太平天国时期的湖南团练〉,12千字,《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3.〈孙中山“毕其功于一役”思想再评价〉, 8千字,《贵州社会科学》,1986年第8期。4.〈旧民生主义与民粹主义之比较〉,10千字,《天津社会科学》,1987年第3期。5.〈论清末统治集团内部的立宪派〉,12千字,《江汉论坛》,1987年第9期。6.〈清末预备立宪动因新探〉,13千字,《求索》,1987年第6期。7.〈重评《钦定宪法大纲》〉, 8千字,《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6期。8.〈关于清末预备立宪几个问题的商榷〉,13千字,《史学月刊》,1988年第1期。9.〈一八四七年湘桂边境瑶民起义述论〉,《吉首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10.〈梁漱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与探索〉,18千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6期。11.〈文化保守主义与五四新文化运动〉,18千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12.〈梁漱溟与五四时期的文化保守主义〉,15千字,《求索》,1989年第4期。13.〈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论析〉,《天津社会科学》,1989年第6期。14.〈梁漱溟与阳明学〉,15千字,《孔子研究》,1990年第2期。15.〈自卑与自大:两种不健全的文化心态〉,12千字,《中州学刊》,1991年第1期。16.〈论胡适对中国文化出路的选择〉,18千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6 期。17.〈“古今之别”与“中外之异”——五四东西文化论争反思之一〉,13千字,《江汉论坛》 ,1992年1期。18.〈梁漱溟与五四时期反科学主义思潮〉,18千字,《东方文化》,1992年第1期。19.〈“评判的态度”与“同情的理解”——论胡适与梁漱溟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 12千字,1〈3千字,《中州学刊》,1992年2期。20.〈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历史考察〉,18千字,《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第2期。21.〈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论五四时期梁漱溟与胡适的中西文化之争〉,15千字,《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1年第4期。22.〈“五四”是全盘性的反传统运动吗? 〉,15千字,《求索》,1992年第4期。23.〈梁漱溟新儒学思想研究〉,18千字,《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4期。24.〈梁漱溟与现代新儒学〉,50千字,《现代新儒学研究论集》(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25.〈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15千字,《现代学术史上的胡适》,三联书店,1993年。26.〈论“东方文化派”〉 ,18千字,《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4期。27.〈中国向何处去——30年代张君励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出路的选择〉,15千字,《新儒家评论》第二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995年。28.〈现代新儒学的历史考察〉,25千字《二十世纪中华学案·哲学卷导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29. 〈1840—1914年中国启蒙思潮的历史考察〉,15千字,《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上卷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30.〈不应被忽视的思想家——包世臣思想简论〉,15千字,《近代史研究所青年论坛》2000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31.〈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论纲〉,26千字,(韩国)《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2期。32.〈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中国思想界〉,48千字,(韩国)《东北亚文化研究》,2002年第1期。33.〈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20千字,《浙江学刊》,2002年第4期。34.〈论民国西学传播的特点〉,11千字,《中州学刊》,2002年第4期。35.〈张君劢与西化思潮〉,11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36.〈梁漱溟与现代新儒学〉,13千字,《求索》,2003年第2期。37.〈张君劢与1949年中华民国宪法〉,14千字,《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38.〈再评五四前后的东西文化论战〉,15千字,《湖南师大学报》,2003年第4期。39.〈张君劢与现代新儒学〉,11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40.〈重评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12千字,《史学月刊》,2003第4期。41.〈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论略〉,5千字,《新哲学》,2003年第1期。42.〈包世臣与道咸年间的经世思潮〉,450千字,(韩国)《东北亚文化研究》,2003第5期。43.〈张君劢论儒家思想与中国现代化〉,10千字,《孔子研究》,2004年第1期。44.〈张君劢新儒学思想的发展历程〉,10千字,《中州学刊》,2004年第1期。45.〈梁漱溟与西化思潮〉,9千字,《求索》,2004年第3期。46.,1930年代的“全盘西化”与“本位文化”之争〉,12千字,《湖南师大学报》,2004年第3期。47.〈论张君劢对现代中国学术的贡献〉,10千字,《浙江学刊》,2004年第3期。48.〈论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保守与激进〉,6千字,《中州学刊》,2004年第3期。49.〈国家.社会与个人——张君劢政治思想的演变〉,12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50.〈一战与战后(1918—1927)中国文化思潮的变动〉,15千字,《淮阴师范学院》,2004年第4期。51.〈国民党训政制度对孙中山训政理论的继承与背离〉,12千字,《史学月刊》,2004年第9期。52.〈辩证看待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保守与激进〉,5千字,《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1月8日“历史学”。;53.〈如何深化近代湖湘文化研究〉,5千字,《光明日报》,2004年3月9日“史学版”。54.〈“五四”时期的思想文化斗争——以泰戈尔访华为中心〉,5千字,《光明日报》,2004年6月8日“史学版”。55.〈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的三个误区〉,5千字《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10月21日“历史学”。56.〈论国民党的训政制度与孙中山训政理论的关系〉,15千字,《第七届孙中山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国立国父纪念馆,2004年9月版。57.〈重评学衡派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批评〉,15千字,《广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58.〈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5千字,《吉首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59.〈论民国时期的东学西传〉,15千字,《吉首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60.〈张君劢与抗战时期的民主宪政运动〉,20千字,《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61.〈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研究的几个问题〉,13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62.〈西化思潮的历史考察〉,16千字,《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63.〈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历史考察〉,15千字,《求索》,2005年第1期。64.〈论包世臣在嘉道经世思潮中的历史地位〉,40千字《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第1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会,2005年。65.〈九一八事变后张君劢新儒学思想的发展〉,15千字,《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66.〈梁启超晚年的文化取向与政治取向及其疏离〉,13千字,《中州学刊》,2005年第5期。67.〈论张君劢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30千字,(韩国)《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5期。68.〈泰戈尔访华与五四时期的思想斗争〉,15千字,《20年代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69.〈论晚清思想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15千字,《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11期。70.〈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50千字,《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第2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71.〈论晚清爱国主义的三个特点〉,5千字,《光明日报》,2005年11月25日“史学版”。72.〈关于民国乡村建设的几个问题〉,15千字,《史学月刊》,2006年第2期。73.〈九一八后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动——以“新年的梦想”为中心的考察〉,13千字,《吉首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74.〈抗战时期钱穆复兴中国文化的思想及评价〉,13千字,《齐鲁学刊》,2006年第2期。75.〈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11千字,(《光明日报》,2006年3月28日“史学版”。76.〈“九一八”后的民主宪政运动〉,12千字,《求索》,2006年第3期。77.〈“九一八”后的民族复兴思潮〉,15千字,《学术月刊》,2006年第4期。78.〈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其他〉,6千字,《史学月刊》,2006年第6期。79.〈谋求儒学的现代转换——梁漱溟与现代中国学术〉,15千字,《孔子研究》,2006年第3期。80.〈民国思想史的几个特点〉,9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81.〈胡适是“全盘西化论者”?〉,18千字,《浙江学刊》,2006年第4期。82.〈包世臣与嘉道年间的学风转变〉,15千字,《安徽史学》,2006年第4期。83.〈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国人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5千字,《光明日报》,2006年9月18日“史学版”。84.〈梁漱溟与马克思主义〉,20千字,《湖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85.〈晚清思想家“振兴中华”使命感的历史考察〉,13千字,《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11期。86.〈西学传播: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桥梁〉,6千字,《河北学刊》,2006年第6期。87.〈马一浮新儒学思想研探〉,2千字,《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冬之卷。88.〈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和形成〉,20千字,《浙江学刊》,2007年第1期。89.〈包世臣与嘉道时期的禁烟和抗英斗争〉,13千字,《安徽史学》,2007年第2期。90.〈30年代思想界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争论〉,18千字,《求索》,2007年第3期。91.〈民国乡村建设之“公共卫生”研究〉,9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92.〈盘点中国近代思想史·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内容〉,9千字,《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93.〈盘点中国近代思想史·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开端〉,10千字,《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94.〈论白壁德的新人文主义对学衡派的影响〉,18千字,《中国文化研究》2007夏之卷。95.〈论“东方文化派”与五四新文化运动〉,30千字,(韩国)《中国史研究》第47辑,2007年4月。96.〈论东方文化派〉,30千字,《近代文化研究》第一辑,2007年6月。97.〈嘉道经世思潮与晚清社会转型〉,45千字,《中国近代思想研究集刊》第3集,2007年6月。98.〈中国近代思想史开端之我见〉,5千字,《光明日报》,2007年8月26日“史学版”。99.〈要加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之互动关系的研究〉,5千字,《史学史研究》,2007年第5期。100.〈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和形成〉,30千字,《中国近代思想研究集刊》第4集,2007年9月。101.〈嘉道经世思潮与晚清思想的近代转型〉,16千字,《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102.〈张君劢与1923年的人生观论战〉,12千字,《传记文学》,2007年第11期。103.〈辩证审视中国传统思想的近代转型〉,12千字,《光明日报》,2007年11月30日“史学版”。104.〈嘉道经世思潮与晚清社会的近代转型〉,16千字,《史学月刊》,2008年第1期。105.〈张治中与抗战初期的湖南教育〉,10千字,《教育史研究》,2008年第1期。106.〈五四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潮及其特点〉,24千字,《四川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107.〈张君劢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演变〉,20千字,《浙江学刊》,2008年第2期。108.〈历史为什么没有选择自由主义〉,12千字,《光明日报》,2008年5月10日“史学版”。109.〈30年代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潮〉,25千字,《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3期。110.〈盘点中国近代思想史——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方法〉,9千字,《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111.〈“五四”前后的民族主义与三大思潮之互动〉,18千字,《学术研究》,2008年第7期。112.〈包世臣的文论.诗论和文学成就〉,15千字,《安徽史学》,2008年第4期。113.〈《瀛环志略》与《海国图志》之比较〉,14千字,《晋阳学刊》,2008年第6期。114.〈1949年后留在大陆的现代新儒家与马克思主义之关系初探〉,15千字,《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6期。115.〈中国知识界对国联处理九一八事变的不同反应——以胡适.罗隆基和胡愈之为例的考察〉,25千字,《抗日战争研究》,2009年第1期。116.〈从徐继畲看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与卖国〉,10千字,《晋阳学刊》,2009年第2期。。117.〈论苏联“一五计划”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的影响〉,25千字,《世界历史》,2009年第2期。118.〈继承五四.超越五四——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12千字,《光明日报》,2009年4月28日“史学版”。119.〈论包世臣的吏治思想〉,15千字,《安徽史学》,2009年第3期。120.〈论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的苏俄热〉,45千字,(韩国)《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1期。121.<论“民生主义”的内容及其当代意义>,13千字,《学术研究》,2009年第7期。122.<论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历史分期>,5千字,《光明日报》,2009年8月18日“史学版”。123.〈改造与五四社会主义之传入>,18千字,《求是学刊》,2009年第3期。124.<理性民族主义——九一八事变后的〈大公报〉>,20千字,《浙江学刊》,2009年第4期。125.<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15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126.<九一八事变后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的系统传入与影响>,30千字,《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6期。127.<张君劢对西学传播的贡献>,15千字,《中国文化研究》,2009年夏之卷。128.<论清代嘉道时期的湖湘经世派>,5千字,《光明日报》2010年7月27日“史学版”。129.<新路:批判国民党一党独裁的第一刊>,25千字,《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130.<新世纪以来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5千字,《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秋之卷。131.<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建构及其过程>,18千字,《华东师大学报》,2010年第5期。132.<关于近代史上激进与保守的对话>,10千字,《中华读书报》2010年9月27日。133.<中国近代社会主义研究的几个问题>,15千字,《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11期。134.<论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社会转型的几个特点>,5千字,《光明日报》2010年12月14日“史学版”。135.<报刊与民国思想史研究>,18千字,《史学月刊》,2011年第2期。136.<中西与新旧之间:中国近代史上的保守与激进>,15千字,《学术研究》,2011年第1期。137.<论国民观在清末的兴起>,15千字,《学术界》,2011年第6期。138.<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知识界的思考>,15千字,《浙江学刊》,2011年第4期。139.<论九一八后文化民族主义思潮>,15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140.<国民观:从臣民观到公民观的桥梁>,15千字,《晋阳学刊》,2011年第5期。141.<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初步建立>,15千字,《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0期。142.<论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的历史作用>,15千字,《高校理论战线》,2011年第10期。143.<论五四时期的世界主义>,18千字,《吉大学报》,2011年第6期。144.<欧战后中国知识界对建立国际联盟的思考---以《太平洋》杂志为中心的考察>,18千字,《安徽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145.<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及其理论构建>,18千字,《近代史研究》(英文版),2012年第2期。146.<论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主义思潮>,5千字,《光明日报》2012年12月28日“史学版”。

239 评论

红色高跟鞋H

栖霞市栖霞市总面积2016平方千米,位于山东半岛中北部。2003年底,全市总人口64.2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42万人。 市人民政府驻地:栖霞镇。 辖15个镇、办事处,1个开发区,953个行政村(居委会)。年男女性别比103∶100。人口出生率4.11‰,人口自然增长率-0.834‰。少数民族22个,531人。邮编:265300。行政区划代码:370686。区号:0535。拼音:Qixia Shi。编辑本段市名由来因“日晓辄有丹霞流宕,照耀城头霞光万道”而得名。行政区划栖霞市辖3个街道:庄园街道、翠屏街道、松山街道;12个镇:西城镇、苏家店镇、寺口镇、官道镇、观里镇、杨础镇、蛇窝泊镇、桃村镇、唐家泊镇、亭口 栖霞风光镇、庙后镇、臧家庄镇;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栖霞经济开发区-中桥。编辑本段栖霞地图 栖霞市在山东省的位置[1]编辑本段历史沿革1131年(金天会九年,伪齐阜昌二年)置栖霞县,因“日晓辄有丹霞流宕,照耀城头霞光万道”而得名。1995年11月30日,撤销栖霞县,设立栖霞市。 栖霞丹霞流宕1958年8月,栖霞县辖17处乡镇,在此基础上于1958年9月成立17处人民公社。1959年2月至1962年4月,因将官道公社并入观里公社,故此3年的行政区划为16处人民公社。1962年4月后,官道由观里析出,另增设大柳家公社,遂固定为18处人民公社者20余年。18处人民公社的名称如下:苏家店人民公社、寺口人民公社、小庄人民公社、官道人民公社、观里人民公社、杨础人民公社、蛇窝泊人民公社、大柳家人民公社、唐家泊人民公社、桃村人民公社、铁口人民公社、大庄头人民公社、庙后人民公社、亭口人民公社、臧家庄人民公社、寨里人民公社、松山人民公社 城镇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人民公社为乡(镇)体制,同时调整部分区划,设8镇15乡。8镇:栖霞镇、桃村镇、臧家庄镇、亭口镇、唐家泊镇、观里镇、寺口镇、蛇窝泊镇;15乡:苏家店乡、小庄乡、官道乡、杨础乡、连家庄乡、大柳家乡、铁口乡、大庄头乡、庙后乡、占疃乡、中桥乡、寨里乡、松山乡、金山乡、刘家河乡。其中连家庄乡由蛇窝泊镇析出;占疃乡由亭口镇析出;金山乡由松山乡析出;刘家河乡由栖霞镇析出;中桥乡由臧家庄镇析出。1992年9月19日,撤销栖霞县铁口乡、中桥乡、苏家店乡,分别设立铁口镇、中桥镇、苏家店镇。1993年6月,撤销寨里乡,设立寨里镇。1993年7月,撤销杨础乡,设立杨础镇。1994年3月,撤销小庄乡,设立西城镇。1994年4月18日,撤销官道乡,设立官道镇。1995年12月,撤销占疃乡,其区划并入亭口镇。1995年12月,撤销刘家河乡,其区划并入栖霞镇。调整后辖21乡、镇。15镇:栖霞镇、西城镇、苏家店镇、寺口镇、官道镇、观里镇、杨础镇、蛇窝泊镇、桃村镇、唐家泊镇、铁口镇、亭口镇、中桥 镇、臧家庄镇、寨里镇;6乡:大柳家乡、大庄头乡、庙后乡、松山乡、连家庄乡、金山乡。2000年3月15日,撤销大庄头乡,设立大庄头镇(鲁政函民字[2000]28号)。2000年5月18日,撤销庙后乡,设立庙后镇;撤销连家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蛇窝泊镇;撤销松山乡、金山乡,以原松山乡、金山乡的行政区域设立松山镇,镇人民政府驻原松山乡人民政府驻地(鲁政函民字[2000]39号)。调整后辖19个乡、镇。18镇:栖霞镇、西城镇、苏家店镇、寺口镇、官道镇、观里镇、杨础镇、蛇窝泊镇、桃村镇、大庄头镇、庙后镇、唐家泊镇、铁口镇、亭口镇、中桥镇、臧家庄镇、寨里镇、松山镇;1乡: 大柳家乡。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栖霞市总人口651357人;辖18个镇、1个乡,各乡镇人口: 栖霞镇 113932 观里镇 34214 蛇窝泊镇 44970 唐家泊镇 28781 桃村镇 45163 亭口镇 33583 臧家庄镇 35554 寺口镇 22461 苏家店镇 36201 铁口镇 25317 中桥镇 22560 杨础镇 27655 西城镇 27406 官道镇 31579 寨里镇 25053 大庄头镇 20605 松山镇 35914 庙后镇 21482 大柳家乡 18927 栖霞之晨2000年12月19日,撤销铁口镇、大庄头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桃村镇;撤销中桥镇、寨里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臧家庄镇;撤销大柳家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蛇窝泊镇。撤销栖霞镇,分别设立庄园街道办事处和翠屏街道办事处,将原栖霞镇的上宋家等45个村划归庄园街道办事处管辖,办事处机关驻古镇都;将原栖霞镇的城关等55个村划归翠屏街道办事处管辖,办事处机关驻原栖霞镇人民政府驻地(鲁政函民字[2000]84号)。调整后全市辖13镇、2街道办事处,2个经济技术开发区,953个行政村。总面积2016.02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65.9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79万人。2001年,全市总面积2016平方千米。辖15个镇(办事处),2个经济技术开发区,953个行政村(居委会)。年底全市总人口65.4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89万人。2002年,全市总面积2016平方千米。辖15个镇、办事处,2个工业园,1个开发区,953个行政村(居委会)。年底全市总人 口64.9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16万人。2003年9月27日,栖霞市将杨础镇的东富源、西富源、南富源等3个村划归翠屏街道办事处管辖。2003年,全市总面积2016平方千米。辖15个镇、办事处,1个开发区,953个行政村(居委会)。年底全市总人口64.2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42万人。2011年5月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58.97万人。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6.9%。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亿元,增长9.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6.1亿元,增长23.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9亿元,增长14.1%。一、二、三产业比例25.4∶38.9∶35.7。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3.19亿元,比上年增长42.8%。实现财政总收入3.1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6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5.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0.7亿元,比年初增加2.7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2.3亿元。比年初增加3.99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9.99亿元,比年初增加3.1亿元。农 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6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农业增加值14.7亿元,增长10.6%。粮食总产 栖霞红富士苹果27.9万吨,比上年增长12%;油料总产4.8万吨,增长16.5%;水果总产105.7万吨,增长46.3%;蔬菜总产17.4万吨,增长31.9%;肉类总产2.4万吨,禽蛋总产2.4万吨,奶类总产0.2万吨。水产品总产0.3万吨,增长20%。全年造林2113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46.5%。全市农机总动力84.2851万千瓦,增长4.5%。栖霞有苹果之都的美誉,生产红富士苹果。工 业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5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2.2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实现出口交货值13亿元,增长61.6%。产品销售率达97%,比上年提高0.9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6亿元,增长48.4%;实现利润6.3亿元,增长83.2%;实现利税9.1亿元,增长49.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7.31%,比上年提高42.21个百分点。建设环保完成基本建设投资7.1亿元,比上年增长13.7%。更新改造投资2.3亿元,增长415.7%。房地产开发投资 栖霞长春湖奇观1.77亿元,增长86.3%。资质五级以上建筑企业25家,实现增加值8742万元,增长?125.4%?;实现利税4514万元,增长79.4%。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33个,完成投资额13577.7万元,增长?17.5%?。交通邮电公路通车里程630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356.3万人、20804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6%和-5.7%;公路货物运输量102.8万吨、周转量9671万吨公里,增长10.4%。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7728万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电信业务总量7785万元,增长12.7%;邮政业务总量3762万元,增长22.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6.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8.13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26部/百人,互联网用户0.9万户。贸易旅游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城乡商品交易市场58处,成交额10亿元,同比增长5%。实现进出口总额1646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4%,其中出口13547万美元,增长40.1%。新签利用外资项目51项,增长45.7%;合同外资额16212万美元,增长32.9%;实际利用外资5731万美元,增长33.4%。主要旅游景点有牟氏庄园、牙山森林公园、艾山森林公园、太虚宫、国路夼生态旅游度假村。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实现旅游总收入6020万元,增长-30%?。教科文卫全市各类中小学校165所。中等专业学校4所,在校生0.27万人;普通中学38所,在校生51107人,其中义务教育学段在校生3.9万人;小学123所,在校生3.6万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600人,其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560人。共取得市(地)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7项。专利申请量43件,比上年增长34.4%;授权专利15件。拥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所2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档案馆1个。拥有卫生机构25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9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4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482张,卫生技术人员1818人,其中医生682人。有体育场馆1处,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82枚,其中金牌35枚。社会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38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04.06%;人均消费性支出为4965元,增长100.9%;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4.43平方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619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03元,比上年增长13.1%;生活消费支出1936元,增长16.2%;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为5875人,比上年增长27.1%;其中城镇3425人,增长35.9%;农村2450人,增长27.9%。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含敬老院)13个,床位320张,收养270人。社会福利企业3个,安置残疾人员59人。2009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54亿元,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3.2亿元,增长13.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1亿元,增长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60元,分别增长11.5%和10%。栖霞苹果栖霞苹果:1871年由美国传教士引进,最早以青香蕉、红香蕉两个品种为主,以后又发展了小国光、金帅,改革开放以 鹭翔村苹果来引进了红富士、乔纳金等。烟台苹果以其色泽鲜艳、清脆香甜而闻名于世,是中国最重要的苹果产地。栖霞特产苹果以“种植面积、综合服务、果园管理、品种技师、总产单产、企业效益”六个“全国第一”而饮誉中华,被国家特产园艺学会授予“苹果之乡”称号,被中国特产之乡命名组委会授予“中国苹果之乡”,被国家统计局命名为“中国水果第一市”。 栖霞市953个行政村几乎村村种植苹果,以红富士为主要种植品种。每到苹果成熟季节,外地商贩遍布栖霞市的大小村庄。很多村年产苹果超过一千吨,像鹭翔村这样的中等产量村平均每年就能产三四千吨苹果,所以栖霞市是当之无愧的苹果之乡。编辑本段旅游景点崮山崮山位于蓬莱市境内艾山北面7公里处,距蓬莱市区38公里,是蓬莱、龙口、栖霞的界山,山势挺拔陡峭,怪石嶙峋,有“胶东小华山”之誉。 崮山崮山双峰并起,高入云端,南崮海拔510米,山巅有龙兴寺,尚存金代刻石多处。北崮海拔542米,有两条登山通道,其一顺巨石岩隙,蜿蜒而上,路窄坡陡,俗称“梯子口”;其二为人工开凿的盘石路,路一侧直临崖头,极其险峻。山巅平坦,有插旗顶、饮马湾、西校场、龙墩、绣墩等景点和古代屯兵足迹。崮山奇峰怪岭,崖悬壁峭,崮顶高耸入云,四周常有云雾缭绕,故有“南崮北崮,隔天一步”之说。建国后封山育林,栽松植果,林地面积大增,乔木以黑松为主,随着树龄的增长,与崮山奇石相衬,观赏价值在不断提高。林海茫茫,山花漫漫,景观引人入胜,于是每年春夏之时,游人络绎不绝,已自发形成游览景区。另外坐落在崮山脚下的后寨村,民俗风情保存完好,村风古朴,民意坦诚,也成为都市人追思怀古,民俗采风的绝好去处。崮山山区是抗战时期我后方根据地,当年《大众日报》社的前身联合社,就设在后寨村,至今房舍尚在。1941—1943年,日寇先后三次“扫荡”该村。艾山艾山,海拔814米,为栖霞境内群山之冠,与崂山(1133米),昆嵛山(923米)呈鼎足之势,构成了山东半岛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仙风道骨。史志载“登郡九邑之山,皆发脉于此”。因“上产灵艾,苍紫茎光,异凡种世传,五月五日,神人采之,遂以名山”的艾山,伟岸秀拔、气势雄伟,方圆60平方公里的山脉中,青峰嶙峋,谷幽林深,一派苍翠,其旖旎秀丽的自然风光鲜为人知。 艾山艾山主峰距栖霞市区14公里,与“胶东天池”庵里水库,邱处机故里太虚宫,著名的艾麓温泉,组成了一处山水相映,层次分明,集林、溪、泉、瀑、石、甸、湖、观、温泉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是炙手可热的山东半岛旅游后开发区域,以其纯朴、自然、恬静、空阔,充满浓郁乡野情调的田园风光特色,令世人瞩目。牙山国家森林公园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山东省栖霞市东南22.5公里处。牙山主峰海拔806米,是胶东半岛的著名高山之一,因其主峰三个,且三峰巨石矗立,陡险异常,形如锯齿,故称“锯齿牙山”。牙山森林面积6000多公顷,其中心游览区586.5公顷,森林覆盖率93,2%。景区内木本植物65科289种,草本植物600余种;鸟兽类200余种。牙山气候宜人,空气含氧量高,负离子多,湿度大,空气质量优,为天然氧吧。公园有省内面积最大的天然藤本林,更有罕见的大面积、高密度的“三花”(映山红、锦带花、山樱桃)混交群落。每年“清明”开始,漫山遍野的山樱桃、野杜鹃和锦带花自下而上相继绽放,整个牙山成为花的海洋,花期连续三个月之久,姹紫嫣红,赏心悦目。 牙山牙山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丰富。三峰争雄、观日台、神龟石、隐仙洞、影山湖等四十多处自然景观错落有致。有金元时期道教全真派创始人邱处机修道遗址、遗迹和草庵庙、天官院、永昌院等庙宇遗迹,有清初胶东农民起义领袖于七屯兵、作战遗迹和抗日战争时期许世友将军指挥牙山战役现代革命史迹等十八处人文景点。牙山森林公园有牙山黑绒山羊特色名吃和多种土产绿色植物食品,有各种干鲜果品采摘园。目前,牙山已成为科考、探险、健身、度假,旅游的理想之所。牙山森林公园交通方便,栖霞市汽车站有直达牙山森林公园专车;青岛、烟台等旅客可沿国道204线(原烟青一级路)在桃村镇向西入省道文三公路经唐家泊镇到牙山森林公园;烟台、蓬莱等地北部旅客亦可沿同三高速公路或烟栖公路在臧家庄镇向南入臧唐(臧家庄至唐家泊)线经亭口镇到牙山森林公园。牟氏庄园牟氏庄园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封建地主庄园,它拥有房产5500多间,土地6万亩,山岚12万亩,现保存厅堂楼厢480多间,占地两万余平方米。牟氏庄园规模恢弘,古朴壮观,集中国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之大成。 牟氏庄园牟氏庄园的历史文化沉积丰厚。牟氏庄园的复原陈列,客观地记录了牟氏地主家族的兴起、发展和衰败的历 史轨迹;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地主阶级的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及生产关系。牟氏庄园建筑文化博大精深。六个大院沿南北中轴线依次建为南群房、平房、客厅、大楼、小楼、北群及东西群厢多进四合院落,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典型北方民居建筑特色的古建筑群落。庄园建筑工艺独特,雕刻砌凿,工艺细腻精湛,明柱花窗,文采斐然,美妙绝伦,具有“三雕”、“六怪”、“九绝”之艺术特色。 牟氏庄园花墙牟氏庄园民俗文化源远流长,胶东民俗文化以庄园为载体,表现出自身的优越性、多样性和传承性。它生动地反映了以胶东半岛为代表的中国北方农业生产俗、家族俗、衣食住行、人生礼仪俗、节庆俗等古老的民俗事象。对继承和弘扬传统的民族优秀文化,开发旅游事业,发展地方经济,必将起到积极作用。牟氏庄园以其恢弘的规模,深厚的内涵,被诸多专家学者评价为“传统建筑之瑰宝”、“中国民间小故宫”、“六百年旺气之所在”,现已成为遐迩闻名的旅游观光胜地。太虚宫太虚宫位于公山前怀,庵里水库西南岸,为中国道教著名道观。公元1191年由道教全真派创始人邱处机亲自主持修建,金章宗皇帝赐匾额“太虚观”,即后来的“太虚宫”。公元1207年,元妃遥拜邱处机为师,并赠《道藏》六千余卷,驿送“太虚观”,作为镇观之宝。此时,太虚宫为“东方道林之冠”,规模宏大,影响深远。后因自然和社会原因被毁。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纪念道教全真派创始人邱处机,1995年栖霞市委市政府决定重修太虚宫。目前太虚宫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英灵山烈士陵园英灵山烈士园位于栖霞东之牙山前,是胶东人民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牺牲英烈,于一九四五年修建的一组由纪念堂、纪念塔、群雕、铜像及烈士墓、碑、亭等建筑群组成的大型烈士陵园。 英灵山胶东革命烈士陵园整个陵园依山而建,雄伟壮观,总占地面积七百多亩,有各种建筑物三百多处,英灵山前麓,气势恢宏的烈士纪念堂内,珍藏着一百三十多件革命文物,并以专刊形式简介了胶东抗日战争历程及十余位胶东著名烈士的英雄事迹。自纪念堂后拾级而上,历经八百三十五级台阶直达英灵山顶峰,便是呈六角形的高耸入云的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挺拔宏伟,令人肃然起敬,烈士纪念塔及分布于山两臂的名录塔铭刻着两万多名烈士的名字,这里安息着包括胶东党政军抗战时期领导人理淇、林江、于克恭、王文及战斗英雄任常伦,爆炸英雄王克山、劳动英雄王彩春等胶东著名英雄在内的三千多名烈士的英灵,英灵山前的栖霞第四中学院内,为宋庆龄捐建的胶东国际和平医院旧址。英灵山松柏掩映,花草繁茂,各种纪念建筑物点缀其间,更显景色秀丽,如黛如染,每年清明节期间,多达几万人的干部群众涌向英灵山悼念革命先烈,现为国家级重点纪念建筑保护单位。唐山硼风电唐山硼海拔508.8米,面积约十平方公里,在县城东南七公里处。硼顶平如刀削,硼壁林木密茂。硼西麓滨黄燕底水库,山光水色,烟雾横生,远处望去,犹如空中城郭,神秘莫测。 唐山硼电场唐山硼分南硼北硼,南硼上有两个天然旱塘,大者逾亩,名饮马湾。硼壁陡峭,宛如城墙。沿墙有二十多处淘金洞,深者二百米,浅者一百五十余米。硼壁以下,碎石遍地,皆为昔日淘金遗迹,所以附近村民又称唐山为金山。据传,硼顶有人参,在八十多年以前,有人挖到一只百年老参。附近的黄燕底村,曾有一老人于六十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忽见硼顶一团奇光,其红如日,其大如屋,由强变弱,经时乃灭。于是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山中百年棒槌(人参)在显光,有的说是硼里金子在聚合。还传闻,吕洞宾和铁拐李云游来到这里,啧啧称赞这块人间宝地,遂按落云头,降到硼顶饮酒对弈。之后,把棋子全部埋入硼里,后世曾有人淘金时淘到一个“卒”字。其余的棋子,还留给后人去淘呢。如今栖霞市电业局在唐山上建起了较大规模的风力发电,为栖霞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并且专为上山修了公路。现在风力发电已经成为栖霞的又一亮丽的风景。唐山风电场项目总体规划安装风力发电机组45台,总装机容量36950千瓦,先后历经三年时间分四期进行。在2003年投入2台机组进行先期试验的基础上,一起工程7台机组于2004年投运;二期工程10台机组于2005年投运;三期工程19台机组也全部投运。目前,唐山风电场项目总投资3亿元,装机数量38台,单一风场装机容量位居全省第一,达到2.8千瓦。45台风机全部运营后,年可发电7500万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5600万元。历史与文名人丘处机(1148——1227年),是道教的一支全真道掌教人。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滨都村人。1224年(元太祖十九年),丘处机回到燕京,奉旨掌管天下道教,住天长观(今白云观)。同年,丘处机曾持旨释放沦为奴隶的汉人和女真人3万余。并通过入全真教即可免除差役的方式,解救了大批汉族学者。自此,全真教盛极一时,丘处机的声誉亦登峰造极。寺庙改道观、佛教徒更道教者不计其数。有元一代,丘氏对于华夏文化的传承和汉文化的独立性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郝懿行(1757——1825)字恂九,号兰皋,山东栖霞人。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卒于宣宗道光五年,年六十九岁。嘉庆四年(公元一七九九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二十五年,补江南司主事。懿行性沉默,呐若不出口,然谈经则喋喋忘倦。所居四壁萧然,庭院蓬蒿常满,懿行处之泰然。妻王照园,亦博涉经史,当时著书家,有“高邮王父子,栖霞郝夫妇”之目。懿行著作,有文集十二卷,笔录六卷,《证俗文》十八卷,《蜂衙小纪》、《燕子春秋》、《海错》各一卷,《宋锁语》一卷,《实训》一卷,《尔雅义疏》十八卷,《春秋说略》十二卷,《山海经笺疏》十八卷,《易说》十二卷,《郑氏礼记笺》四十九卷……等二十余种,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于七(1609——1702) 本名乐吾,山东栖霞唐家泊村人,抗清英雄。牟宗三(1909—1995),字离中,山东栖霞人。新儒学八大家之一。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当代新儒学的集大成者。1927 年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升入哲学系。1933年毕业后,曾先后在华西大学、中山大学、金陵大学、浙江大学等校任教,以讲授逻辑学和西方哲学为主。 1949年去台湾,任教于台北师范大学、台湾东海大学,讲授逻辑、中国哲学等课程。1958年与唐君毅、徐复观、张君劢联名发表现代新儒家的纲领性文章《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1960年去香港,任教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主讲中国哲学、康德哲学等。1974年退休后,专任新亚研究所教授。1976年又应台湾“教育部”客座教授之聘,讲学于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等处。1987年被香港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1995年4月病逝于台北。张炜1956年11月生,山东龙口人,原籍山东栖霞。1976年高中毕业后,回原籍在农村参加工副业劳动。1978年考入山东烟台师范专科学校,(今鲁东大学)中文系。1980年毕业后到山东省档案局工作,在省档案部门做过四年历史档案资料编研工作。1984年调山东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历任栖霞县寺口橡胶厂技术员、工人,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档案编研处干部,山东省文联专业作家、创作室副主任,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万松浦书院院长;兼任山东省师范大学烟台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山东省龙口市政府副市长、市委副书记,全国青联委员,山东省青联副主席、山东省青年文体委主任等。南京市栖霞区 (音读:栖[ qī ] 霞[ xiá ],栖繁体字:栖 [ qī ] ,不读栖[ xī ]霞[ xiá ] ) 南京市栖霞区位于南京东北部,占地面积380平方公里的南京市栖霞区,是一处辟邪同神龟守护的福地;是一方彩霞与仙鹤眷恋的热土。栖霞环境优美,风光秀丽。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1处,其中栖霞寺、舍利塔、燕子矶、六朝石刻最具代表性。南京市市徽神兽辟邪,就坐落在区内。由幕府山、太平山、栖霞山等景区构成的沿江风光带,人文景观众多。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中,观音阁、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等沿江史迹占了六景。[2]历史人文历史上,栖霞地区区划多变,领属多元。建区前,其境域曾长期属相邻区、县、市所辖。民国23年(1934),始为市辖乡区,时燕子矶地区和孝陵卫地区为南京市第九和第十区。之后,区划迭有变化,所辖乡镇或公社亦历经市统管和区分管的变更。1965年5月,燕子矶、中山陵园和栖霞三区合并成立栖霞区,基本形成今栖霞区的建制和区划格局。1987年5月1日,原属江宁县的长江、营防、花园三乡划入。1995年4月,南京市进行区划调整,原辖小市、玄武湖、孝陵卫三个建制镇及迈皋桥镇五塘、藤子、小营、红山4个村分别划归下关、玄武和白下等城区。1999年,栖霞区辖7镇3乡。区政府驻尧化镇。栖霞地区文化底蕴深厚。龙潭及东阳附近出土的文物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已创 造了灿烂的文化,并在“湖熟文化”体系中占有一定的位置。秦建县后,交通便利的优势进 一步凸现,山川优美,风物宜人,文人墨客慕名游览,尤喜在燕子矶夜泊,即景赋诗, 栖霞山更是雅士向往的地方。南朝以降,谢月兆 、江总、皇甫冉、綦毋潜、刘长卿、权 德舆、皮日休、顾况、徐铉、王安石、文天祥、张岱、曹寅等,都在栖霞留下瑰丽诗文。 仅乾隆皇帝咏诗便有一百余首。栖霞山是南京佛 教文化重要地域,栖霞寺被推崇为佛教“三论宗”的祖庭,所藏经书丰富,佛文化声名 远播。栖霞境内的南朝石刻,在世界雕塑史上享有盛誉。南 唐画家赵干所绘《江行初雪图》,描绘南京沿江一带的严冬景色,其景十之六七都在栖霞境 内。龚贤的《摄山栖霞图》明丽秀雅,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而《江行初雪图》则为台北 故宫博物院收藏。20世纪末,在栖霞山千佛岩发现的 “飞天”壁画,成为国际“敦煌学”研究的新热点,为中华文化史再添一颗璀璨明珠。

336 评论

温馨玫瑰

牟家花饽饽 栖霞牟家的牟氏庄园,位于中国苹果之都——栖霞市,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封建地主庄园,始建于清雍正元年,拥有房产五千五百多间,土地六万亩,山岚十二万亩,牟氏庄园历史文化沉积丰厚,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建筑文化博大精深,被诸多专家学者评价为“百年庄园活化石”、“传统建筑瑰宝”、“中国民间小故宫”,走进牟氏庄园你可以了解封建社会历史,领略胶东民俗风情,品味古建艺术之美。 牟家花饽饽具有二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是用牟家百年老磨精心磨出的麦粉加工蒸制而成。具有香甜可口、营养丰富的特点,古朴奇立、花色繁多的牟家花饽饽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象征着丰登欢庆、美满幸福、健康长寿、吉祥如意。 在栖霞,百姓人家每逢遇到娶媳妇、嫁闺女或重大的节庆日子都要请会蒸饽饽的人来家里蒸上一些大饽饽,寓意着日子蒸蒸日上、吉祥幸福。那个日子蒸出的饽饽漂亮极了,简直就是工艺品。先把面用食用色素染上五颜六色,再经过捏揉成“聚宝盆”、“龙凤呈祥”、“石榴花开”等模样,婚庆用的有:莲花宝座、龙凤呈祥、鸳鸯成对、喜上眉梢、富贵牡丹、吉庆有鱼(余)、早生贵子等等,集多种吉祥寓意于一体。然后用胶东特有的大锅蒸,蒸出来的饽饽又大又漂亮又好吃,既是美食又是一道工艺品。-

210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待君归论文范文资料

    对部分初中生来说,议论文写作比较困难,有的学生一想到写议论文就感到头疼。不如看下这些优秀的议论文学习下吧。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优秀议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刻骨銘心』%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一张桌子论文范文资料

    证明了人生价值的体现并不是所谓的每个人做的工作的层次高低而价值不同而是按照每个人对自己的事业的敬业态度来分类的这一观点,表明了我们每个人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那就

    小白淼淼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张慧君论文范文资料

    未来的展望科技论文篇二 对生物基塑料的未来展望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全球已经面临巨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各种资源匮乏、气候变暖

    流虹星607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关于张向阳论文范文资料

    苗雅宁,2000年12月14日出生,影视童星,代表作:《万卷楼》饰演:门鼻儿 ,《天师钟馗》饰演:小甜,《新三国》饰演:司马炎。姓名: 苗雅宁英文名:Steve

    洋葱吵大肠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关于个性张扬论文范文资料

    关于个性的作文5篇优秀范文 一个人的个性应该像岩石一样坚固,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建筑在它上面。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个性的议论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关于个性

    记住我88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