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44

狮城*青云
首页 > 期刊论文 > 工程力学中平面任意力系研究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嘉定美食客

已采纳

力学是研究有关物质宏观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工程给力学提出问题,力学的研究成果改进工程设计思想。从工程上的应用来说,工程力学包括:质点及工程力学刚体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流变学,土力学,岩体力学等。 人类对力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的认识,一直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在中国古代及古希腊的著作中,已有关于力学的叙述。但在中世纪以前的建筑物是靠经验建造的。 1638年3月伽利略出版的著作《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材料力学著作,但他对于梁内应力分布的研究还是很不成熟的。 纳维于1819年提出了关于梁的强度及挠度的完整解法。1821年5月14日,纳维在巴黎科学院宣读的论文《在一物体的表面及其内部各点均应成立的平衡及运动的一般方程式》 ,这被认为是弹性理论的创始。其后,1870年圣维南又发表了关于塑性理论的论文水力学也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早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5~前4世纪),墨翟就在《墨经》中叙述过物体所受浮力与其排开的液体体积之间的关系。欧拉提出了理想流体的运动方程式。物体流变学是研究较广义的力学运动的一个新学科。1929年,美国的宾厄姆倡议设立流变学学会,这门学科才受到了普遍的重视。研究方法 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与计算两个方面。但两者往往是综合运用,互相促进。实验研究 工程力学包括实验力学,结构检验,结构试验分析。模型试验分部分模型和整体模型试验。结构的现场测试包括结构构件的试验及整体结构的试验。实验研究是验证和发展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的主要手段。结构的现场测试还有其他的目的: ①验证结构的机能与安全性是否符合结构的计划、设计与施工的要求; ②对结构在使用阶段中的健全性的鉴定,并得到维修及加固的资料。理论分析与计算 结构理论分析的步骤是首先确定计算模型,然后选择计算方法。 土力学在二十世纪初期即逐淅形成,并在40年代以后获得了迅速发展。在其形成以及发展的初期,泰尔扎吉起了重要作用。岩体力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组织专题学术讨沦,其后并已由对具有不连续面的硬岩性质的研究扩展到对软岩性质的研究。岩体力学是以工程力学与工程地质学两门学科的融合而发展的。 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前半期,连续体力学的特点是研究各个物体的性质,如梁的刚度与强度,柱的稳定性,变形与力的关系,弹性模量,粘性模量等。这一时期的连续体力学是从宏观的角度,通过实验分析与理论分析,研究物体的各种性质。它是由质点力学的定律推广到连续体力学的定律,因而自然也出现一些矛盾。 于是基于二十世纪前半期物理学的进展 ,并以现代数学为基础,出现了一门新的学科——理性力学。1945年,赖纳提出了关于粘性流体分析的论文,1948年,里夫林提出了关于弹性固体分析的论文,逐步奠定了所谓理性连续体力学的新体系。 随着结构工程技术的进步,工程学家也同力学家和数学家一样对工程力学的进步做出了贡献。如在桁架发展的初期并没有分析方法,到1847年,美国的桥梁工程师惠普尔才发表了正确的桁架分析方法。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现代化实验设备的使用,新型材料的研究,新的施工技术和现代数学的应用等,促使工程力学日新月异地发展。 质点、质点系及刚体力学是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所谓刚体是指一种理想化的固体,其大小及形状是固定的,不因外来作用而改变,即质点系各点之间的距离是绝对不变的。理论力学的理论基础是牛顿定律,它是研究工程技术科学的力学基础。 固体力学包括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复合材料力学以及断裂力学等。尤其是前三门力学在土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广泛,习惯上把这三门学科统称为建筑力学,以表示这是一门用力学的一般原理研究各种作用对各种形式的土木建筑物的影响的学科。 在二十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电子计算机和有限元法的出现,逐渐形成了一门交叉学科即计算力学。计算力学又分为基础计算力学及工程计算力学两个分支 ,后者应用于建筑力学时,它的四大支柱是建筑力学、离散化技术、数值分析和计算机软件。其任务是利用离散化技术和工程力学数值分析方法,研究结构分析的计算机程序化方法,结构优化方法和结构分析图像显示等。 如按使结构产生反应的作用性质分类,工程力学的许多分支都可以 再分为静力学与动力学。例如结构静力学与结构动力学,后者主要包括:结构振动理论、波动力学、结构动力稳定性理论。由于施加在结构上的外力几乎都是随机的,而材料强度在本质上也具有非确定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50年代以来,概率统计理论在工程力学上的应用愈益广泛和深入,并且逐渐形成了新的分支和方法,如可靠性力学、概率有限元法等。编辑本段《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力学学会主办、清华大学土木系承办的以工程应用为特点的全国性学术刊物。主要报导力学在工程及结构中的应用,刊登力学在科研、设计、施工、教学和生产方面具有学术水平、创造性和实用价值的论文,包括力学在土木建筑、水工港工、公路铁路、桥梁隧道、航海造船、航空航天、矿山冶金、机械化工、国防军工、防灾减灾、能源环保等工程中的应用且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研究成果。所以,它是力学刊物中专业覆盖面最宽、行业涉及面最广的期刊之一。《工程力学》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力学学会 承办单位:清华大学土木系 出版单位:《工程力学》杂志社[1] 国际统一刊号:ISSN1000-4750 国内统一刊号:CN11-2595/O3 国际刊名代码:(CODEN)GOLIEB 性质及等级:EI全刊收录的一级学会主办的O3力学类核心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在各类科技期刊排名中,载文量、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均位居前列。其中1999年在力学类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一位,2002年名列第二 年期数:月刊。每年另有两期正规增刊(审批、Ei收录) 印张及版面:16个印张256页,大16K双栏 邮发代号:82-862编辑本段《工程力学》资料 工程力学 作 者: 宋本超,卞西文 主编《工程力学》 出 版 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2] 出版时间: 2010-1-1 开 本: 16开 I S B N : 9787118063950 定价:¥29.00内容简介 本书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进行编写。本书共20章,由静力学、材料力学以及运动学与动力学三部分组成。静力学部分包括静力学基本概念、简单力系、平面任意力系、空间力系等内容,主要研究受力分析和刚体的平衡问题,是材料力学的基础。材料力学部分包括轴向拉伸或压缩、扭转、剪切与挤压、弯曲变形、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和压杆稳定等内容。运动学与动力学部分包括点的运动、刚体的基本运动、点的运动合成、刚体的平面运动、质点和刚体的动力学基础、动能定理以及动静法等内容。为了便于学习,每章后面均附有思考题和习题,并在附录中给出了答案。 本教材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机电类专业的教材。各院校也可以根据学时的安排和专业需要选讲部分内容。目录 第一篇 静力学 引言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和物体受力分析 1.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1.1.1 刚体的概念 1.1.2 力的概念 1.1.3 集中力与均布载荷 1.1.4 力系 1.1.5 平衡 1.2 静力学公理 1.2.1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公理一) 1.2.2 二力平衡公理(公理二) 1.2.3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公理三) 1.2.4 作用和反作用定律(公理四) 1.3 约束和约束反力 1.3.1 约束相关概念 1.3.2 常见的约束类型 1.4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思考题 习题 第2章 简单力系 2.1 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2.1.1 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 2.1.2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 2.2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2.2.1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2.2.2 合力投影定理 2.2.3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 2.2.4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 2.3 力对点之矩与合力矩定理 2.3.1 力对点之矩的概念 2.3.2 合力矩定理 2.4 平面力偶理论 2.4.1 力偶的概念 2.4.2 力偶的性质 2.4.3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2.4.4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 思考题 习题 第3章 平面任意力系 3.1 力的平移定理 3.2 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 3.2.1 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 3.2.2 平面一般力系简化结果 3.3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 3.3.1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3.3.2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3.4 静定与超静定问题的概念及物体系统的平衡 3.4.1 静定与超静定问题 3.4.2 物体系统的平衡 3.5 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思考题 习题 第4章 空间力系 4.1 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4.1.1 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4.1.2 合力投影定理 4.2 力对轴的矩 4.2.1 力对轴之矩 4.2.2 合力矩定理 4.3 空间力系的平衡及其应用 4.3.1 空间力系的简化 4.3.2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 4.3.3 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解法 4.4 重心与形心 4.4.1 物体的重心 4.4.2 平面图形的形心 4.4.3 用组合法确定平面组合图形的形心 思考题 习题 第二篇 材料力学 引言 第5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第6章 剪切与挤压 第7章 圆轴扭转 第8章 弯曲内力 第9章 弯曲应力 第10章 弯曲变形 第11章 应力状态分析和强度理论 第12章 组合变形 第13章 压杆稳定 第三篇 运动学与动力学 引言 第14章 点的运动 第15章 刚体的基本运动 第16章 点的合成运动 第17章 刚体的平面运动 第18章 质点和刚体动力学基础 第19章 动能定理 第20章 动静法 附录Ⅰ 常用图形的几何性质 附录Ⅱ 型钢表 附录Ⅲ 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工程力学》资料 书 名: 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作 者:赵晴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 ISBN: 9787111266075 开本: 16开 定价: 32.00元内容简介 本教材适用于工科非机类各专业本科生,机械类各专业自学考试本科生,机类各专业专科生,参考学时40-90学时。学时安排可分为三种:少学时(40学时)讲授静力学基础、平面力系平衡方程、杆件四种基本变形强度设计和压杆稳定设计;中学时(65学时)讲授静力学、材料力学全部内容;多学时(90学时)讲授静力学、材料力学、运动力学全部内容。 本教材内容编排以够用为度,兼顾理论体系完整;注重与工程实际问题的联系,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全部插图具有三维效果。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每章配有附录,对本章的知识点进行小结;选择典型问题进行讨论、讲解;总结解题方法;设置思考题供学生学习。为降低学生购书成本,此部分附于随书光盘中。图书目录 序 前言 绪论 第一篇 静力学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 第一节 力的概念及其性质 第二节 力矩的计算 第三节 力偶的计算 第四节 约束与约束力 第五节 物体的受力分析 习题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二章 平面力系的简化 第一节 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 第二节 平面力偶系的简化 第三节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习题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三章 静力学平衡问题 第一节 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第二节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第三节 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 第四节 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 习题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四章 重心及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第一节 物体的重心坐标公式 第二节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习题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二篇 材料学 第五章 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变形固体的概念 第二节 杆件的内力和应力 第三节 杆件的基本变形和应变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六章 杆件的内力和内力图 第一节 直杆轴向拉伸(压缩)时的轴力与轴力图 第二节 轴扭转时的内力及内力图 第三节 梁弯曲时的内力及内力图 习题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七章 拉(压)杆件的应力、变形分析与强度设计 第一节 拉伸与压缩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设计 第二节 拉伸与压缩杆件的变形 第三节 拉(压)杆超静定问题 第四节 材料受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习题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八章 剪切挤压实用计算 第一节 剪切与挤压 第二节 剪切与挤压的强度计算 习题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九章 圆轴的扭转应力、变形分析与强度、刚度设计 第一节 圆轴扭转时的切应力分析 第二节 圆轴扭转强度设计 第三节 圆轴扭转变形与相对扭转角 第四节 扭转时圆轴的剐度设计 习题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十章 梁的强度 第一节 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 第三篇 运动力学 附录 参考文献 [3]编辑本段《工程力学》资料 《工程力学》 武昭晖 张淑娟 葛序风 主编 16开 2008年8月出版 定价:25.00元 ISBN 978-7-301-13653-9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 本书是依据教育部最新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机械类及近机械类专业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3篇12章,第1篇为静力学部分,第2篇为材料力学部分,第3篇为运动学和动力学部分。 本书文字简明,内容精练,简化理论推导,注重理论应用。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机械类及近机械类专业60~70学时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目录 第1篇 静力学 第1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物体的 受力分析 第2章 平面力系 第3章 空间力系 第2篇 材料力学 第4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第5章 剪切与挤压 第6章 圆轴扭转 第7章 平面弯曲 第8 章 强度理论与组合 变形时的强度计算 第3篇 运动学和动力学 第9章 点的运动 第10章 刚体的运动 第11章 动能定理 第12章 动静法编辑本段相关院校 很多理工科学校都开设工程力学这个专业。 研究生专业排名前十的学校分别是(排名依据中国研究生院分专业排名): 1、大连理工大学 2、上海交通大学 3、同济大学 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5、哈尔滨工业大学 6、清华大学 7、北京理工大学 8、浙江大学 9、西安交通大学 10、重庆大学

173 评论

可乐狗DOGS

工程力学是机械类工种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许多工程实践都离不开工程力学,工程力学又和其它一些后绪课程及实习课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工程力学是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课程。但是,由于技校生基础较差,学起来较吃力,下面我谈谈技校生如何学习工程力学。1.注意掌握公理、定理、定律、基本概念工程力学的公理、定理、基本概念很多,如:二力平衡公理,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作用与反作用公理,三力平衡汇交定理,合力矩定理,胡克定律,力的概念,约束的概念,力矩的概念等,这些我们必须熟记,同时对其内涵、要素、适用条件等要反复理解,做到真正掌握,这样我们在分析力学问题时不致于无从下手。2.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工程力学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结晶。力学的基本规律,是人们通过长期生产实践和大量科学实验,经过综合、分析和归纳总结出来的。生产的需要促进了力学的发展,同时,力学理论又反过来推动生产不断发展。所以,学习工程力学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加以检验。如:我们用板手拧紧螺母时,用大板手省劲,而用小板手很费劲,这用力矩理论很容易解释:又如一直径不同的钢杆,两端受外力作用而拉伸,当力F增大到一定值时,由经验可知,断裂必发生在直径较小的一段上,这验证了衡量构件强度的物理量是应力。3.注意比较学习工程力学的概念、公理、基本规律很多,我们在学习中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比较它们的含义和表达形式,找到它们的异同点,以利于真正理解和掌握。如:平面任意力系、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平行力系、共线力系,它们的共同点是各力都在同一平面内,不同点是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不同;材料力学上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变形的相同点是都用截面法研究内力,强度条件的表达形式也很相近,可用通式σ=P/A≤[σ],表达杆件拉伸压缩时是σ=N/A≤[σ],剪切与挤压时是τ=Q/A≤[τ]和σjy=P/Ajy≤[σjy],扭转时是τmax=Tmax/wn≤[τ],弯曲时是σmax=Mmax/WZ≤[σ]。不同点是变形形式不同;又如二力平衡公理与作用与反作用公理的共同点是两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同点是一个是两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一个是两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通过比较,可以从本质上理解和掌握概念、规律、公理,提高认知能力、强化记忆、提高综合思维能力。4.注意力学模型和假设在解决工程力学问题时,常将实际物体抽象为力学模型,或对物体做某种假设,使问题大为简化,更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我们在学习中要注意力学模型。如:理论力学中刚体模型,应用在物体受力时主要改变运动状态而变形很小的情况;计算内力时的截面法,假设截面所受内力用外力代替;计算应力的平面假设等。5.注意力学实验工程力学中许多理论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如:材料拉伸压缩的力学性能实验。我们做实验时要认真观察、记录数据,对实验结果要仔细研究,用实验来验证力学理论的正确性,同时增强学习工程力学的信心。6.注意解应用题解应用题是工程力学学习的一个重点,解题能力的高低既是衡量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掌握的牢固程度,也是度量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高低的标准。通过解题,我们会发现许多规律性的东西。如:所有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都是方程∑Fix=0,∑Fiy=0,∑Mo(Fo)=0的演变:我们画受力图时,只要严格按照下面的步骤做,就不容易在受力图上少画、多画力或画错力,这就是,先确定研究对象并画出分离体图,再分析研究对象的约束类型及约束反力的方向、作用点,然后在分离体上画出所有主动力和约束反力,并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出来。总之,工程力学虽然是一门难度较大的课程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并且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我想一定能学好它。

278 评论

shampooxia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三年制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液压技术应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总学时数:75学时其中理论讲授学时:69学时实验讲授学时:6学时学分数:4——教研室执笔者:刘舟张耀虎编写日期:2003年5月10日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工程力学是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液压技术应用等专业高职高专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任务。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加工工程学》、《液压传动技术》、等后续课程提供必需的力学知识和基本理论;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处理简单工程实际力学问题;同时学习《工程力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本课程的讲授对象是高中毕业三年制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液压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等专业高职高专学生。本课程属于必修课。二、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按照三年制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液压技术应用等专业高职高专教学计划的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静力学、杆件的基本变形与强度计算、压杆的稳定性、运动学基础、构件的疲劳强度等内容。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要求:l 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掌握工程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处理工程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具备解决简单工程实际力学问题的能力。l 能对静力学问题进行力学分析和计算。l 能正确应用公式对受力不很复杂的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计算。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学时分配表序号教 学 内 容基 本 要 求学时备注物体的受力分析8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理解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公理。2 2约束和约束反力掌握常见约束反力的画法。2 3受力图掌握物体及简单物体系受力图的画法4 基本力系64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理解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合力投影定理。2 5力矩 力偶 理解力矩的概念和合力矩定理。理解力偶的概念、性质、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4 一般力系106力的平移定理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理解力的平移定理。理解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及简化结果。2 7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2 8物体系统的平衡掌握简单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解法。2 9空间任意力系平衡问题的平面解法了解空间任意力系平衡问题的平面解法2 10摩擦与自锁掌握滑动摩擦力的计算理解摩擦角及自锁的概念。2 杆件变形的基本知识211构件的承载能力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理解构件的承载能力掌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了解四类基本变形形式2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1012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 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内力理解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掌握截面法、轴力与轴力图2 13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应力拉压杆的变形与虎克定律 掌握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掌握虎克定律2 14材料在拉压时的力学性能 理解低碳钢和铸铁的力学性能2 拉压实验了解实验设备,掌握低碳钢和铸铁的力学性能指标测定2验证型15拉压杆的强度计算 理解许用应力概念掌握强度条件及其应用2 剪切与挤压 316剪切和挤压的概念与实用计算理解剪切和挤压的概念掌握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3 圆轴扭转917圆轴扭转的概念扭矩和扭矩图理解圆轴扭转的概念掌握扭矩和扭矩图2 18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和变形掌握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和变形3 扭转实验了解实验设备,观察、分析低碳钢和铸铁的扭转破坏现象2验证型19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掌握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及其应用2 直梁弯曲1620平面弯曲的概念梁的内力计算理解平面弯曲的概念 掌握剪力和弯矩的计算2 21剪力图和弯矩图弯矩、剪力与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掌握弯矩、剪力与载荷集度间的关系熟练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4 22弯曲正应力计算 弯曲切应力简介掌握梁弯曲时横截面正应力分布与计算了解横截面切应力计算方法4 弯曲实验了解实验设备,掌握σ的分布规律及y的测定2验证型23梁的强度计算掌握梁的强度条件及其应用2 24梁的变形提高梁强度和刚度的措施了解挠度和转角的计算理解提高梁强度和刚度的措施2 组合变形425拉压与弯曲组合变形理解组合变形研究思路掌握拉压与弯曲组合变形计算2 26弯扭组合变形掌握弯扭组合变形计算2 压杆稳定427压杆稳定的概念 细长压杆的临界力了解压杆稳定的概念 了解细长压杆的临界力计算2 28压杆的临界应力压杆的稳定性校核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了解压杆的临界应力概念了解压杆的稳定性条件了解提高压杆的稳定性措施2 动载荷及构件的疲劳强度 530动载荷概念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了解动载荷概念理解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 了解材料疲劳极限及其测定方法,理解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和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5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工程力学》以《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机械制图》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工程问题的简化能力,一定的分析与计算能力,是学习有关后继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四、课程质量标准与成绩考核方式考试题目要全面,同时要做到体现重点,难度适中,题量适度,难度及题量的梯度应按照教学要求的三个不同层次安排,对未作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按"了解"和"理解"的层次要求。期末考试全校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学生必须在完成作业和实验后,经考核合格,方能参加考试。五、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形式有;课堂教学、录像、实验、讨论课、课外作业和考试。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此外,还要安排必要的实验、讨论课和课外作业等教学环节。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包括习题课)是《工程力学》最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采用讲解、讨论、答疑等方式,通过解题思路分析和基本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基本运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工程力学》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涉及许多工程实际问题,而且有部分教学内容较难理解,因此,要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在教学中形象、生动、直观地表现这部分教学内容,将有利于学生掌握难点内容;同时,利用多种现代教学手段,逐步编制和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讲重点、讲难点、讲思路、讲方法,讲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将有利于学生尽快并较好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2、自主学习自学是大学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学。3、作业《工程力学》课程涉及的概念较多,解题方法灵活多样,对于一些工程实际问题,更需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通过做练习题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熟悉基本公式、基本方法的运用,从而达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因此,独立完成作业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手段。4、实验实验课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各班应按时完成大纲中规定的各项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可在本校力学实验室完成实验,并按要求填写实验报告。每个实验后还配有关于实验现象的思考练习题,学生可通过完成这些练习题,进一步加深对实验现象及内容的了解。 六、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本课程使用本校自编《工程力学》教学参考书1、《工程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张秉荣、章剑青主编2、《工程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穆能伶主编3、《工程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杜建根主编

112 评论

桃色蔷薇

多媒体课件在建筑力学受力分析中的应用1] 叶汉荣. 《建筑力学》教学方法谈[J]. 职教论坛 , 2002,(10) . [2] 尹玲. 《工程力学》平面力系分析[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3,(03) . [3] 钟家骐,凌丹,陈中柘. 理论力学多媒体教学初探——问题、思考、措施[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 2003,(01) . [4] 邓劲莲,仇君,王湘,周清. 计算机模拟仿真在理论力学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S1) . [5] 刘纯义,李舒瑶. 高职高专工程力学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应用[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2,(02) . [6] 孙锡萍. 物体受力分析中常见的错误及其纠正的方法[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2,(01) . [7] 肖明葵,张祥东,程光均. 理论力学教学中对学生知识、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J]. 高等建筑教育 , 2002,(04) . [8] 李前程,安学敏.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尝试[J]. 高等建筑教育 , 1994,(02) . [9] 王天明,李映辉,刘德华,邹昭文,肖明葵,孙仁博. 建筑力学系列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 , 1998,(04) . [10] 王蕾影. 加强力学教学改革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J]. 现代技能开发 , 2002,(12) .

198 评论

相关问答

  • 力学学报和工程力学哪个期刊好

    有《岩石力学学报》么?我只知道《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哦,它与《岩土工程学报》都为EI检索,且均不是SCI。。。。前者基本是关于岩的文章,后者岩、土皆有,侧重于岩

    Tania慧慧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工程热力学的研究论文

    这个需要花钱买的,知道就能解决?那么容易?

    挑剔的嘴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工程热力学课程论文

    题目很好,建议你从我国能源资源区域分布与大量能源使用区域分布的不同着手,分析合理的能源形式及其调配。题目很大,是12.5国家发改委科技司的一个课题,做好了不容易

    美妙琴色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工程热力学中期论文

    080200机械工程 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2机械电子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0机械设计基础复试专业综合考试:制造工程基础

    时光穿梭地鱼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大一工程力学静力学论文

    哈哈,我也正在找呢,没有现成的,还是逐篇选段吧!

    zjxlhzyt虹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