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95

彩色珊瑚
首页 > 期刊论文 > 公司治理论文参考文献集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豆包么么

已采纳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

引用参考文献是会计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体现论文的学术水平,也是衡量会计毕业论文成功与否的依据之一。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会计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 李维安.公司治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31-32.

[2] 王雄元,张士成,高祎.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8(4):87-96.

[3] 何佳,张晓农.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研究报告[R].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2001 年深圳综字第 0043 号.

[4] 林有志,张雅芬.信息透明度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J],会计研究,2007(9):26-34.

[5] 汪炜,蒋高峰.信息披露、透明度与资本成本[J].经济研究,2004(7):107-114.

[6] 凌江红.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105.

[7] 翟华云.审计委员会和盈余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6(6):50-57.

[8] 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3(3):4-13.

[9] 于富生,张敏.信息披露质量与债务成本: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5):93-96.

[10]郑新源,刘国常.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研究--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J].财会通讯,2008(8):98-118.

[1]蔡庆梅。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73.

[2]帅勇。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6,01:135-136.

[3]杨柠境,刘中友。 职业道德与会计诚信[J]. 中外企业家,2016,02:200.

[4]潘湛明。 对财务会计中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 科技风,2016,02:273.

[5]邱梓轩,孟宪军。 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问题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4:47-48.

[6]邓妍鑫,田倩。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风险与应对措施[J]. 财经界(学术版),2016,02:137+28.

[7]赵婧一。 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浅析[J]. 亚太教育,2016,04:119.

[8]毛晓明。 浅析当前社会的会计诚信问题[J]. 信息化建设,2016,02:186.

[9]金媛媛。 我国会计行业诚信缺失问题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6,04:148-149.

[10]张粒尘。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治理途径[J]. 财会学习,2016,03:84-85.

[11]郭子宾。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调查与改进路径[J]. 财经界(学术版),2016,03:179.

[12]王金凤,刘强。 新准则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 新经济,2016,11:95-96.

[13]王红。 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及其防范[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7:170-171.

[14]沈旭东。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2016,06:257.

[15]常根萍。 浅议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J]. 经营管理者,2016,06:57.

[16]刘娜娜。 试论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行业发展的重要性[J]. 经营管理者,2016,06:67.

[17]林春燕。 浅论中国公司会计诚信如何建立[J]. 现代商业,2016,12:156-157.

[18]李艳。 浅析会计诚信问题[J]. 中外企业家,2016,08:76-77.

[19]梁景瑜。 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和重建探究--以餐饮业为例[J]. 中外企业家,2016,11:104.

[20]解淑。 基于社会契约理论的会计诚信问题探究[J]. 经营管理者,2016,06:65.

[1] 陈小林,陈作习.论内部控制审计动因、成本与收益[J].财会月刊,2010,(20):77-79.

[2] 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 孙璐.商业银行内部治理审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

[4] 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5] 戴维斯·诺思.制度创新的理论:描述、类推与说明[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6] 于玉林.试论面向新世纪的内部审计制度[J].审计研究,2000,(6):17-21.

[7] 方堃.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9,(3):38-40.

[8] 余玉苗,黄兵海.我国上市公司战略审计初探[J].财会月刊,2004,(3):37-38.

[9] 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商务印书馆,2000.

[10] 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1] 陈青.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述评与实现[J].企业研究,2010,(12):23-25.

[12] 傅黎瑛.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治理型内部审计[J].当代财经,2006,(5):119-122.

[13] 何卫东.论非执行董事对于公司战略的参与[J].南开管理评论,1999,(4):20-22.

[14] 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5] 靳磊.企业战略审计初探[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0,(4):22-25.

[16] 李嘉明,赵志卫.我国企业开展社会责任内部审计的构想[J].中国软科学.

204 评论

多啦X梦521

管理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示范

论文参考文献,相信是一个困扰了很多毕业生的问题,下面特意为大家收集了一篇《管理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示范》,供大家参考。

[1] 阿尔钦,德姆塞茨.生产、信息成本和经济组织:企业的经济性质[M].上海财

经大学出版社,2000

[2] 陈清泰,吴敬琏.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法规政策研究报告[M].中国财政经济出

版社,2001

[3] 陈树文,刘念贫; 上市高新技术企业高管人员持股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分析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 137-143

[4] 陈志广.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2,(5):32-35

[5] 谌新民,刘善敏.上市公司经营者报酬结构性差异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

2003,(8):55-63

[6] 程国平.经营者激励[M].经营管理出版社,2002

[7] 邓莉.股票期权在美国“失宠” [J].经营与管理,2006,(6):21-22

[8] 付强,吴娓.限制性股票奖励、激励性股票期权与企业薪酬制度的选择[J].

财会月刊,2005,(11):47-48

[9] 顾斌,周立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研究 [J];会计研究;

2007,(2):79-84

[10] 郭福春.股权激动机制的理论基础及效应介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2,(9):45-48

[11] 国资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J].2006.12.6

[12] 黄俊峰,股权激励:证券市场新期待[J].中国证券报, 2006.12.11

[13] 黄湛冰,万迪日方.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的行为因素比较分析[J].预测,2005,

(6):37-39

[14] 蒋文杰.回归模型中虚拟变量的设定与应用[J].探索争鸣,2007(2):12-13

[15] 隽娟.管理层持股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来自深市的经验证据[J].市场论

坛,2007,(2):64-65

[16] 李广林,周来振.国有企业产权的改造与激励[M].南海出版公司,2004

[17] 李维友.中国实行经理人股票期权可行性研究[N]. 中国证券报 2001-7-26

[18] 李 曜 .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案例分析与方案设计[M].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1

[19] 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 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

究,2000(1):41-45

[20] 梁洪学,李慧燕.七种股权激励模式的利弊分析[J].税务与经济,2003(5):

32-34

[21] 米红,张文璋.实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spss应用[M].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0:121-193

[22] 宁相东.公司治理理论[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23] 潘颖.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西北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2007,(6)

[24] 彭祥敏.股权激励模式效果比较的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4

[25] 少波.黄欣.企业激励机制创新-对三种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研究[J].财经

理论与实践,2002,(4):27-28

[26] 沈沛.中国资本市场前沿理论研究文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7] 沈学军.我国实施股权激励主要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04

[28] 石建勋.中国企业家的股权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9] 童晶骏.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分析[J],理论探讨,2003,

(5):48-51

[30] 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J].经济研究,2000(3):32-39

[31] 吴叔平,虞俊健.股票激励[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32] 徐振斌,方宇.股权激励要慎用限制性股票[J].中国改革报,2007-2-13

[33] 许晔 珉 .股票期权:一把双刃剑[J].新理财,2006,(3):27-27

[34] 杨贺,柯大钢,马春爱,等.经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互作用机制

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 ,2005,(1):24-26

[35] 杨红炳.委托代理理论与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建[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8):42-43

[36] 杨家亲.对股票期权及其会计处理的系统认识[J].会计研究,2000,(12):

34-37

[37] 杨志刚.股票期权方案一枝独秀--股权激励方案综述[J] ,中国证券

报:2006-05-31

[38] 于东智,谷立日.公司的领导权结构与经营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02,

(2):70-78

[39] 于武等.国有企业经营者物质激励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1999,(7).21-24

与经济管理,2000,(5):40-45

[40] 岳旭琴.期权期股两种股权激励方式的比较及其在我国的运用[J].市场周

刊.财经论坛,2002,(1):41-42

[41] 张俊瑞,赵进文.,张建,等.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关性

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2003,(9):29-34

[42] 张培刚.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43] 张维迎.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4] 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5] 张湛彬.股票期权与国有企业激励制度[M].辽海出版社,2002[46] 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 [J].2005年12月31日

[47] 周建波,孙菊生.经营者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03(5):

74-82

[48] 周璐 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J].内将科技,2006(5):

32-33

[49] Aggarwal, R. K. and A. A. Samwick. Executive Compensation, Relative P

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Strategic Competition: Theory and Evidence[J].

Journal of Finance, 54(6), 1970-1999, 1999b.

[50]Berle, A. A., and G. C. Means.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

erty[M].New York, 1932.

[51] Core, John and Wayne Guay. The Other Side of the Tradeoff: The Impac

t of Risk on Executive Compensation–A Comment[J]. forthcoming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2.

[52]Garen, John E.. 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Principal-Agent Theory[J]. Jou

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2(6), 1175-1199, 1994.

[53]Hermalin, B. and M. Weisbach. The Effects of Board Compensation and D

irect Incentives on Firm Performance[J]. Financial Management 20, 101-11

2, 1991.

[54]Hubbard, R.G., and D. Palia. Executive Pay and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

m the U.§.Banking Industry[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9, 105-13

0, 1995.

[55]Incentiv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I,1990,(8):225-264

[56]Jensen, Michael C., Kevin J. Murphy.Performance Pay and Top- Management

La Porta, R. , F. Lopez2de2Silanes, A. Shleifer and R. W. Vishny. 2000.

[57]M. C. Jensen, K. J. Murphy. 1990. Performance Pay and Top2manangement

Incentiv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A2p ril, Vol. 98, No. 2, p225~264

[58]McConnell, J. J., and H. Servaes. Additional evidence on equity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valu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 27, 595-612, 1990.

[59]Morck, R., A. Shleifer, and R. W. Vishny. Management Ownership and M

arket Valuation:An Empirical Analysi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 293-315, 1988.

[60]Palia, Darius. The Endogeneity of Managerial Compensation in Firm Valuat

ion: A Solution[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4, 3, 735-764, 2002.

[61]Ross, S. A. . 2004. Compensation, Incentives, and the Duality of Risk Aversion

and Riskiness. Journal of Finance. 59:207~225.41

[23] 潘颖.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西北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2007,(6)

[24] 彭祥敏.股权激励模式效果比较的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4

[25] 少波.黄欣.企业激励机制创新-对三种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研究[J].财经

理论与实践,2002,(4):27-28

[26] 沈沛.中国资本市场前沿理论研究文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7] 沈学军.我国实施股权激励主要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04

[28] 石建勋.中国企业家的股权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9] 童晶骏.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分析[J],理论探讨,2003,

(5):48-51

[30] 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J].经济研究,2000(3):32-39

[31] 吴叔平,虞俊健.股票激励[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32] 徐振斌,方宇.股权激励要慎用限制性股票[J].中国改革报,2007-2-13

[33] 许晔 珉 .股票期权:一把双刃剑[J].新理财,2006,(3):27-27

[34] 杨贺,柯大钢,马春爱,等.经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互作用机制

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 ,2005,(1):24-26

[35] 杨红炳.委托代理理论与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建[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8):42-43

[36] 杨家亲.对股票期权及其会计处理的系统认识[J].会计研究,2000,(12):

34-37

[37] 杨志刚.股票期权方案一枝独秀--股权激励方案综述[J] ,中国证券

报:2006-05-31

[38] 于东智,谷立日.公司的领导权结构与经营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02,

(2):70-78

[39] 于武等.国有企业经营者物质激励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1999,(7).21-24

与经济管理,2000,(5):40-45

[40] 岳旭琴.期权期股两种股权激励方式的比较及其在我国的运用[J].市场周

刊.财经论坛,2002,(1):41-42

[41] 张俊瑞,赵进文.,张建,等.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关性

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2003,(9):29-34

[42] 张培刚.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43] 张维迎.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4] 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5] 张湛彬.股票期权与国有企业激励制度[M].辽海出版社,200240

参考文献

[1] 阿尔钦,德姆塞茨.生产、信息成本和经济组织:企业的经济性质[M].上海财

经大学出版社,2000

[2] 陈清泰,吴敬琏.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法规政策研究报告[M].中国财政经济出

版社,2001

[3] 陈树文,刘念贫; 上市高新技术企业高管人员持股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分析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 137-143

[4] 陈志广.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2,(5):32-35

[5] 谌新民,刘善敏.上市公司经营者报酬结构性差异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

2003,(8):55-63

[6] 程国平.经营者激励[M].经营管理出版社,2002

[7] 邓莉.股票期权在美国“失宠” [J].经营与管理,2006,(6):21-22

[8] 付强,吴娓.限制性股票奖励、激励性股票期权与企业薪酬制度的选择[J].

财会月刊,2005,(11):47-48

[9] 顾斌,周立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研究 [J];会计研究;

2007,(2):79-84

[10] 郭福春.股权激动机制的理论基础及效应介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2,(9):45-48

[11] 国资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J].2006.12.6

[12] 黄俊峰,股权激励:证券市场新期待[J].中国证券报, 2006.12.11

[13] 黄湛冰,万迪日方.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的行为因素比较分析[J].预测,2005,

(6):37-39

[14] 蒋文杰.回归模型中虚拟变量的设定与应用[J].探索争鸣,2007(2):12-13

[15] 隽娟.管理层持股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来自深市的经验证据[J].市场论

坛,2007,(2):64-65

[16] 李广林,周来振.国有企业产权的改造与激励[M].南海出版公司,2004

[17] 李维友.中国实行经理人股票期权可行性研究[N]. 中国证券报 2001-7-26

[18] 李 曜 .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案例分析与方案设计[M].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1

[19] 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 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

究,2000(1):41-45

[20] 梁洪学,李慧燕.七种股权激励模式的利弊分析[J].税务与经济,2003(5):

32-34

[21] 米红,张文璋.实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spss应用[M].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0:121-193

[22] 宁相东.公司治理理论[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更多论文参考文献请访问:

104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公司治理主要参考文献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 引用参考文献是会计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体现论文的学术水平,也是衡量会计毕业论文成功与否的依据之一。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会计毕业论文的参考

    难忘那缕羁绊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公司管理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一、 1 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邓红平 华中科技大学 2010-10-01 博士 2 网络环境下数据库技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sh玫瑰人生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公司治理的论文题目

    工商管理论文选题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整理的工商

    sanmoyufeng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跨国公司治理研究论文

    跨国企业的 财务管理 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下面是我整理的跨国企业财务管理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我国跨国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探析 摘 要:随

    贪吃的小四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大商集团公司治理研究论文

    世界公司治理模式趋同对中国公司的启示世界各国公司治理模式可以分为:英美的市场监控模式、德日的股东监控模式、东南亚国家的家族控制模式以及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内部人控

    又肥又馋的兔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