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53

武汉王钦
首页 > 期刊论文 > 抗寄生虫新型药物研究进展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周大侠go

已采纳

中国牛业科学2011,37(2):86-89高档肉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张继才,杨世平,付美芬,王安奎,黄必志 (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昆明小哨650212) 摘 要:本文从高档肉牛的品种要求、育肥时间要求、屠宰体重要求出发,详细介绍了育肥公牛去势技术,育肥牛去角技术,防病技术,驱虫技术及采血技术,牛舍环境控制技术以及增重速度调控和饲料调制技术,以供同行参考。关键词:高档肉牛;饲养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8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111(2011)02-0086-04 高档肉牛即生产高档牛肉的牛,高档牛肉在嫩度、风味、多汁性等主要指标上,有极其严格的等级 标准。高档肉牛经过高标准的育肥后其屠宰率可达65%~75%,其中高档牛肉量可占到胴体重的8%~12%,或是活体重的5%左右。85%的牛肉可作为优质牛肉,少量为普通牛肉。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当牛肉和优质牛肉的需求不断急剧增加,育肥高档肉牛,生产高档牛肉,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到达高的高档牛肉量、高屠宰率,在肉牛的育肥饲养管理技术上有着严格的要求。 月,如果育肥时间过短,脂肪很难均匀地沉积于优质肉块的肌肉间隙内,如果育肥时间超过30月,肌间脂肪的沉积要求虽到达了高档牛肉的要求,但其牛肉嫩度很难到达高档牛肉的要求。 3 屠宰体重要求 高档肉牛经过18~30月的育肥后,屠宰前的体重到达600~800kg,没有这样的宰前活重,牛肉的品质达不到 高档 级标准。 4 高档牛肉育肥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4.1 育肥公犊去势技术 用于生产高档牛肉的公犊,在育肥前需要进行去势处理,通常犊牛的年龄越小对牛的影响也越小,目前较常用的公犊去势方法有手术去势和无血去势两种。 4.1.1 手术去势 睾丸摘除术 方法:如保定确实也可以不进行麻醉,麻醉可采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全身麻醉用静松灵按2~3mL/200kg体重剂量快速静脉注射;局部麻醉采用脊膜外腔麻醉,用12﹟长针头从荐尾结合部剌入脊膜外腔,注射3%的利多卡因3~4mL即可,取横卧保定公牛,按常规外科手术的要求,做好器械和术部的消毒。术者左手握紧牛阴囊,右手持刀切开阴囊挤出睾丸,徒手分离固有鞘膜,轻轻牵引睾丸暴露精索。从精索上分离开鞘膜韧带至附睾尾部,剪断,再将鞘膜韧带沿精索继续分离到精索较细部,左手握掐住此处,并配合右手将鞘膜韧带绕精索打猪蹄结,向睾丸方向连 1 品种要求 高档牛肉的生产对肉牛品种有一定的要求,不是所有的肉牛品种,都能生产出高档牛肉。经试验证明某些肉牛品种如西门塔尔、婆罗门等品种不能生产出高档牛肉。目前国际上常用安格斯、日本和牛、墨累灰等及以这些品种改良的肉牛作为高档牛肉生产的材料。国内的许多地方品种如秦川牛、晋南牛、鲁西牛、南阳牛、延边牛、郏县红牛、复州牛、渤海黑牛、草原红牛、新疆褐牛、三河牛、科尔沁牛等品种适合用于高档牛肉的生产。或用地方优良品种导入能生产高档牛肉的肉牛品种生产的杂交改良牛可用于高档牛肉的生产,如由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用婆罗门、墨累灰和云南本地黄牛培育的BMY牛,也是生产高档牛肉很好的材料之一。 2 育肥时间要求 高档牛肉的生产育肥时间通常要求在18~24 *收稿日期:2010-10-25 修回日期:2010-11-08 基金项目:云南省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2007CF008;nycytx-38:现代农业(肉牛)产业技术体系。作者简介:张继才(1972-),男,白族,云南丽江人,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肉牛疾病防治工作。 续打猪蹄结2~3个,确认结扎牢靠,在最后一结外剪断精索,摘除睾丸,并在断端涂抹碘酊。或切开阴囊后,把固有鞘膜与皮肤分离开,轻拉睾丸在近腹股沟处用丝线对血管、精索连同固有鞘膜进行结扎,在结扎远端1~2cm处剪断,连同固有鞘膜一起摘除睾丸。 4.1.2 无血去势术 去势钳去势术:公犊保定后用无血去势钳隔着阴囊皮肤夹住精索部用力合拢钳柄,钳压15min以上,再缓慢张开钳嘴,在钳夹下方2cm处再钳夹1次。用同样方法钳夹另一侧。术部皮肤涂碘酒消毒; 结扎去势术:牛只保定后术者两手将精索握住上下捋搓,进行消毒后,将睾丸挤压到阴囊底部,助手将消毒好的双股缝合线牢牢紧扎在精索下1/3处数圈,切禁用力过猛,以免勒破外皮,结扎完后用碘酒进行消毒即可; 捶骟法:将牛倒卧保定,用细绳将阴囊根部扎紧,使阴囊和睾丸充分显露,然后用双手紧握两侧睾丸稍向外牵拉,使其精索紧张并呈前后错位,放于圆形木墩上,用左手固定住,右手持木锤或木棒捶击精索3~5次,直至精索砸断(或砸碎)为止。稍等片刻,解除阴囊根部的扎绳,用5%碘酊擦涂阴囊颈的捶击部分,解除保定。 4.2 育肥牛的去角技术 在育肥过程中,为避免因牛角给人、畜带来的伤害和危险,应对部分有角的牛特别是性情暴燥的牛进行去角处理。 4.2.1 电烙铁或去角器去角技术 去角时间生后7~30d内,保定好牛头后,用水把角基部周围的毛打湿,并将通电加热后的电烙铁或去角器放在犊牛角顶部进行烧烙到犊牛角四周的组织变为古铜色为止,约需15~25s。 4.2.2 化学去角技术 保定好牛头,将牛角周围3cm处进行剪毛,并用5%碘酊消毒,周围涂以凡士林油剂,防止药品外溢流入眼中或烧伤周围皮肤,将氢氧化钠与淀粉按1.5 1的比例混匀后加入少许水调成糊状,将其涂在角上约2cm厚。注意在去角期间去角牛应于其它犊牛隔离,防治其他犊牛因舔舐药物烧伤口腔及食道,同时避免雨淋,以防苛性钾流入眼内或造成面部皮肤损伤。还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棒给犊牛去角,经过上述常规处理以后,用棒状的氢氧化钠在犊牛角的基部磨擦,直到出血以破坏角的生长点。一般涂抹后一星期左右,涂抹部位的结痂会自行脱落。还可选择市场上的去角灵膏剂进行涂抹去角。 4.2.3 手术去角技术 适用于年龄稍大的牛只。 为减少术后出血可将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止血敏30mL。牛头保定确实后,用利多卡因5~10mL在角神经旁作传导麻醉,牛角基部进行消毒,用消毒的骨锯或线锯从牛角基部快速锯断牛角,用蘸有肾上腺素的绷带进行压迫性止血,止血后在断面撒布量的消炎粉或涂抹油剂普鲁卡因青霉素,外敷灭菌脱脂棉,用绷带进行 8 字形包扎。4.3 育肥牛的疾病防制技术 育肥牛的疾病防治应坚持 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的方针。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坚持防疫卫生制度,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和消灭牛病的关键。4.3.1 科学的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不良是许多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或诱因,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减少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途径。 1) 分群饲养,科学配方。按牛的品种、年龄、体况、体重进行分群饲养,并制定科学饲料配方,注意饲料的营养平衡,以保证牛的正常发育和生产的营养需要,防止营养代谢障碍和中毒疾病的发生。 2) 改善环境、注意卫生:牛舍要采光充足,通风良好。冬天防寒,夏天防暑,排水通畅,牛床清洁,粪便及时清理,运动场干燥无积水。要经常刷拭或冲洗牛体,保持牛体、牛床、用具等的清洁卫生,使牛群始终生活在干净卫生的环境条件下,防止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及肢蹄疾病的发生。 3) 充足给水、适当运动:牛每天需要大量的饮水,保证其洁净的饮用水,有条件的牛场应设置自动饮水装置。如由人工喂水,饲养人员必须每天按时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特别在炎热的夏季,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应适当给予运动,运动可增进食欲,增强体质,有效降低前胃疾病的发生。沐浴阳光,有利育肥牛的生长发育,有效减少佝偻病发生。 4) 搽拭、按摩:在育肥的中后期,每天对育肥牛用毛刷、手对其全身进行刷拭或按摩2次,来促进体表毛细血管血液的流通量,有利于脂肪在体表肌肉内均匀分布,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高档牛肉的产量,这在高档牛肉生产中尤为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4.3.2 严格消毒制度 消毒是消灭病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病传播的重要手段。是防治和消灭疫病的有效措施。 设立消毒池和消毒间。场门、生产区和牛舍人口处都应设立消毒池,内置1%~10%漂白粉液或3%~5%来苏儿、3%~5%烧碱液。并经常更换,保持应有的浓度。有条件的牛场,还应设立消毒间(室),进行紫外线消毒; 牛舍、牛床、运动 百虫、敌敌畏、蝇毒磷等。其中以敌百虫应用较多,对多种牛消化道线虫,如牛蛔虫、毛首线虫、食道口线虫均有驱除作用,外用还可杀灭体外寄生虫,如螨、虱、蚤、蜱等。敌百虫每次按80~100mg/kg体重混料投服,外用可按1%浓度涂擦或喷雾; 脒类化合物:为合成的接触性外用广谱杀虫药,主要使用的是双甲脒,它对各种螨、虱、蜱、蝇等均有杀灭作用,且能影响虫卵活力,对人、畜无害,外用时,可做喷洒、手洒、药浴等。使用时配成0.05%溶液,常用于牛体及畜舍地面和墙壁等处; 咪唑丙噻唑类:它属广谱、高效、低毒的驱线虫药,对牛蛔虫、食道口线虫有良好的驱除效果。在兽医临床上应用的主要是左旋咪唑,内服或注射的剂量均为7.5mg/kg体重,注射于皮下或肌肉; 苯丙咪唑类:属于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虫药,对许多线虫、吸虫和绦虫均有驱除效果,并对某些线虫的幼虫有驱杀作用,对虫卵的孵化也有抑制作用。在临床使用最广的是阿苯达唑(又名丙硫苯咪唑、抗蠕敏)、芬苯达唑、甲苯达唑等,有的制成复合制剂使用。阿苯达唑给牛内服量为10~30mg/kg体重。阿苯达唑适口性较差,混饲投药时应每次少添,分多次投服,该药有致畸的可能性,应避免大量连续应用。 大环内酯类:属于新型、广谱、低毒、高效的驱虫药,其突出优点在于它对畜禽体内、外寄生虫同时具有很高的驱杀作用,它不仅对成虫,还对一些线虫某阶段的发育期幼虫也有杀灭作用。这类药物在畜禽驱虫药中以阿维菌素类为代表,主要包括有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及多拉菌素等。 需要注意的是牛寄生虫病是全年发生的疾病,且多为混合感染,在驱虫时应采用联合用药,才能起到好的防治效果。对于驱虫后的粪便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最经济的方法就是生物发酵法,防止病源的扩散。另外,根据牛粪中的虫卵数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驱虫。 4.5 育肥牛的采血技术 在高档牛肉生产的过程中,为了解牛群的营养、健康状况和同时为满足科研的需要,常常要对育肥牛的血液理化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故对育肥牛进行血液采集是不可避免的。如果采血过程中对牛只的保定和采血方法不当,就会引起牛只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从而对育肥产生不利的影响或对牛只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在高档牛肉生产中常用尾静脉采血法,对进行栓系育肥的牛只,只要饲养员牵住笼头即可进行采血。对于不拴系育肥的牛只需六柱栏保定即可。采血部位:常用第2~5尾椎腹侧的正中的尾静脉沟内。牛只保定后,术者用一手将牛尾向前、 场应定期消毒,(每月1~2次),消毒药一般用10%~20%,石灰乳、1%~10%漂白粉、0.5%~1%菌毒敌,或百毒杀、84消毒液均可。如遇烈性传染病。最好用2%,5%热烧碱溶液消毒。牛粪要堆积发酵,也可喷洒渗入消毒液。用2%~3%敌百虫溶液杀灭蚊、蝇等吸血昆虫,能有效降低虫媒传染病的发生。 生产用具应坚持定期(每10d一次)用1%~10%的漂白粉、84消毒液等; 工作人员进入牛舍时,应穿戴工作服、鞋、帽,饲养员不得串舍;谢绝无关人员进人牛舍,必须进入者需要穿工作服、鞋。一切人员和车辆进出时,必须从消毒池通过或踩踏消毒。有条件的可用紫外线消毒5~10min后方可人内; 禁止猫、狗、鸡等动物窜人牛舍,不准将生肉等带入生产区和牛舍或煮食肉类食物,不能在生产区内宰杀病牛或其他动物,并定期灭鼠。4.3.3 按时免疫接种 为了提高牛机体的免疫功能,抵抗相应传染病的侵害,需定期对健康牛群进行疫苗或菌苗的预防注射。为使预防接种取得预期的效果,应在掌握本地区传染病种类和流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牛群生产、饲养管理和流动情况。制定出比较合理、切实可行的防疫计划,特别是对某些重要的传染病如炭疽、口蹄疫、牛流行热、牛出败等应适时地进行预防接种。 4.3.4 疫情控制 发生疫情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传染病的蔓延和扩散,使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隔离病牛。这是为了防止病牛向健康牛传播所采取的一项措施。在隔离前。应组织人员逐头认真检查,根据结果把牛分为病牛、可疑病牛和假定健康牛三群,然后分别进行隔离; 严格消毒。对污染场地、牛舍、工具、用具及饲养员、兽医人员的衣物都应彻底消毒。牛粪应堆积发酵15~30d,并喷洒消毒液。无害化处理后方可运出做肥料; 病牛尸体焚烧或深埋。如果是烈性传染病引起的病牛和可疑病牛均应捕杀,并做焚烧、深埋处理。 4.3.5 做好普通病的防治工作 每天至少应对牛群巡视一次,重点观察牛只采食、饮水是否正常、牛只的粪、尿是否正常,以便及时发现病牛,为治疗争取时间,对病牛采取及时、正常的治疗。4.4 育肥牛的体、内外寄生虫的驱除技术 驱虫对增强牛群体质,预防和减少寄生虫病和某些传染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驱虫前最好做一次粪便虫卵检查,以查清牛群体内寄生虫的种类和危害程度,根据粪便中虫卵种类或根据当地寄生虫发生情况有的放矢地选择驱虫药物。 牛驱虫药的种类及选择: 有机磷酸酯类:如敌 向上提举(牛尾的提举也是对牛的一种保定)即可露出采血部位,用酒精棉球进行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针头或采血针头以45~60度刺入尾静脉进行抽取血液,采血完后对进针处进行短暂的压迫止血即可。尾部皮肤薄、神经分布少,采血过程对牛只的刺激小,而且保定也相对简单,从而能有效减轻或避免牛只应激的发生。 4.6 牛舍环境条件的控制技术 牛舍的环境是影响育肥牛生长快慢的重要条件,大量研究表明育肥牛最适宜育肥温度是15~22 ,在此温度条件下育肥牛的饲料报酬最高,舍温低于15 或高于22 时对育肥牛的生长发育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气温较低的季节可采取降低牛舍内通风量的方法来维持牛舍温度,在气温高的季节应做好防暑措施,确保牛舍的适宜温度。注意育肥牛舍内的湿度,通常育肥牛舍内的湿度不能超过65%。育肥牛舍要求有适当的通风,以利于氨气和湿气的排出。育肥牛舍氨气量的控制,以人在牛舍各个区域内均闻不到牛粪、牛尿味或任何异味为宜。另外,在育肥后期,牛只的活动小、体重大,要注意保持地板的防滑性、清洁、干燥、软硬宜中,否则易引起育肥牛的肢蹄病发生,严重影响育肥牛的增重效果。总之,要尽量采取各种措施给育肥牛创造或提供舒 适、清静、卫生的环境。 4.7 育肥牛增重速度的调控及饲料调制技术 在高档牛肉生产中,育肥牛的增重速度的调控和饲料的调制,主要根据育肥牛的日增重情况来进行调整。通常每个月对不同育肥时期育肥牛进行体重测定一次,根据两次的体重计算出牛群的日增重情况后,根据日增重的情况来调整日粮配方,或通过限制精料的方法来控制育肥牛的日增重。 另外,在高档牛肉生产中,对饲料也有一定的要求。通常在育肥前期,对饲料的要求不是很严,只要让牛只保持达一定的增重即可。但在中后期,特别是在脂肪的沉积期,为使脂肪的颜色不受育肥牛所采食饲料中所含色素(黄色素)的影响,粗饲料应以青干草或干稻草为主,禁饲喂含有颜色的青绿饲料、青贮等。在精饲料的调制中,能量饲料以白玉米为主,尽量少用或不用黄玉米,或用小麦代替大部分黄玉米,为保证育肥牛的采食量,可在精料中适当添加食盐、白糖、或糖蜜等来提高精料的适口性。 高档牛肉的市场前景虽广阔,但对肉牛品种有严格的要求。另因高档肉牛的饲养期较长,且对饲草饲料、疾病控制、环境卫生、饲养管理等诸多条件有严格的要求,所需要的资金投入也很大,广大肉牛养殖者应谨慎投资。 FeedingManagementTechnologyofHigh-gradeBeefCattle ZHANGJ-icai,YANGSh-iping,FUMe-ifen,WANGAn-kui,HUANGB-izhi (AcademyofGrasslandandAnimalScienceinYunnanProvince,Xiaoshao,Kunming650212) Abstract:Accordingtotherequirementsofhigh-gradebeefcattlevarieties,fatteningtime,slaughte-ringweight,thisarticleintroducedsometechnologiesindetail:castrationoffatteningbull,anglecuttingoffatteningcattle,preventingdisease,expellingparasite,andbloodtakingtechnology,cowshedenviron-mentalcontrollingandregulatingweightincreasedspeedandfeedmodulationtechnology,soitcouldpro-videareferenceforcolleagues. Keywords:High-gradebeefcattle;Feedingmanagementtechnology 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篇好的科技论文,参考文献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要是参考文献项的缺失或不规范,至少给人感觉上形成缺乏科学依据的印象,也对作者的严谨作风产生怀疑,也给编辑审稿和文献检索带来很大的不确定因素,也可能因此而失去对论文价值的真实判定。参考文献引用得当,使人对论文科研背景和起点、研究进展和水平、研究材料和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一目了然,从而对论文的学术价值给予准确的评价。目前种种现象表明,把参考文献孤立于论文正文部分看待产生一系列问题:首先从思想上没有引起重视,其次从行为上不可能认真对待,往往为了参考而参考,无论从真实性、公开性、正当性、时效性、权威性等方面都不能很好反映参考文献的作用。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看成和正文为一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编者)

249 评论

好吃不懒做也

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虫病病原(寄生虫)的生物学、生态学、致病机制、实验诊断、流行规律和防治的科学。中文名寄生虫学适用学科生物学、生态学形成时期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早期代表人物Patrick M anson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我欲封天360百科寄生虫感染虫媒病毒鞭虫卵布氏姜片吸虫寄生虫病日本血吸虫病百度学术医学寄生虫学重点研究领域从寄生虫进入人体或动物,建立寄生关系,发展为寄生虫病的流行,以及从寄生虫病流行的压缩、控制到终止流行和长期巩固,都是寄生虫学必须用理论和从理论到实际加以阐明的领域。例如:寄生虫①寄生虫学是从寄生虫病的病原学和病原种群动力学的角度,论证上述过程的基本原理,并用以直接揭示寄生虫病流行的规律。从病原种群的遗传变异和生态变化,预测和确证流行区性质的改变。从病原增殖与致病能力及其和外界条件的关系探索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表现。②从寄生虫学角度,对于新近出现在某一地区的寄生虫(人源的或人兽共患的)或者已经得到控制或消灭的寄生虫病进行监测、预报和防止回升。③从寄生虫的物质代谢的研究,提示合成新的抗寄生虫药物的途径。分支寄生虫学又有兽医寄生虫学、医学寄生虫学、人体寄生虫学、分子寄生虫学等。发展历史寄生虫学史前期1、公元前阶段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世纪开始的时期。主要停留在一些寄生虫感染症状的记载上,而所形成的认识极为模糊。如希波克拉底(H ip-pocrates)将发热的不同类型归结地理、气候不同所致,认为(疟疾)脾肿大及发病是因为喝了沼泽地的水所致,而这一学说直到17世纪中叶,一位内科医生重新发现疟疾的不同类型,并发现金鸡纳树皮的提取物(奎宁)可以治愈该病,希波克拉底的学说才得以重新流传。另外,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于公元前384~372年提出了蠕虫非生物起源学说。这一时期对寄生虫学的认识,主要是对一些寄生虫病症状的认识或病原体的发现。包括了人们从古尸中获得了大量的证据,如智利的古人类遗骸清楚表明了恰加斯氏病(Chagasdisease)的存在;20世纪70年代分别在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湖北荆州地区出土的西汉古尸的肠道内,发现日本血吸虫虫卵等。2、公元后阶段公元世纪开始至1684年的时期。随着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从发现一些大型寄生虫(m acroparasite)发展到发现新的微寄生物(m icroparasite),但这一阶段尚未形成理论,对学科发展造成的影响较小。如公元6世纪,中国后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就记载过治疗马、牛、羊疥癣的方法,并认识到该病有传染性;9世纪,唐朝李石著《司马安骏集》中,有用手术取出马眼中浑睛虫作为这种寄生虫病的治疗方法叙述。因此,史前期主要以有文字记载、病症描述、病原发现为特点。寄生虫学萌芽期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叶期。这一时期以发现新寄生虫、萌芽寄生虫学理论为主要特点。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和细胞理论的建立,不但促进了其他医学领域的进展,还促进了寄生虫学的成长。意大利内科医生Francesco Redi出版了第一部寄生虫学书籍《Os-servazioni inforni agli animali viventi che si trovanonegli animali viventi》,而成为"寄生虫学之父"。嗣后的理论进展包括巴斯德(Pasteur)提出的非生物起源不可发生的证据、科赫(Koch)发现微生物导致疾病,最后Patrick M anson于1877年提出了媒传寄生虫病的概念并创立了热带医学领域。这一时期的理论发展,使热带病这门学科正式建立,而寄生虫学作为一门学科尚处于萌芽状态。这一时期的寄生虫学科处于待发展时期,与当时的医学发展相互影响和促进,表现在一方面蠕虫学的研究推动了"细菌论(germ theory)"发展,这一学说在科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并导致在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医学科学的巨大进步;另一方面,虫媒传播细菌性疾病的理论,又促进了人们后来对疟疾传播过程的认识。寄生虫学形成期1、形成阶段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早期。以Patrick M anson (1877)提出媒传寄生虫病的概念为标志性起点。这一阶段以病因寻找,形态描述,生活史发现为主要特点。其中无疑凝结着许多寄生虫学家的卓越研究成果,加上当时殖民化进程的政治因素,热带病成为当时生物医学的领头学科,其中寄生虫病化疗研究和寄生虫病病因学研究进展推动了整个生物医学的研究进程。如20世纪20年代,就发现了奎宁及其衍生物可用于治疗疟疾,依米丁可治疗热带痢疾,Bayer205可治疗锥虫病等,这早于细菌性疾病化疗10多年。同时,对寄生虫的生活史及病因学的研究成果,可很快应用于控制疾病的传播,导致了一大批科学家热衷于发现更多的寄生虫生活史及寄生虫病病因,如W illiam Leishm an和Charles Donovan(1901~1939)发现Kala Azar的病因;David Bruce(1888)发现了布氏锥虫(Trypanosom a brucei),并发现采采蝇为其媒介;意大利学者发现了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并确定由此引起的致命疾病;巴西科学家Carlos Chagas(1907~1913)发现了克氏锥虫(Trypanosom a cruzi)及其生活史,以及该寄生虫所致的恰加斯病,弄清了该病病理和流行病学的所有细节。另外,有2名科学家因对寄生虫学所作出的贡献而获诺贝尔奖:CharlesLaveran(1884)因发现疟原虫生活史中各期形态而于1907获奖,Ronald Ross(1897)因对疟疾经按蚊传播的重大发现于1902年获奖。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使寄生虫学进入到顶峰时期,将原虫学、蠕虫学和昆虫学人为地纳入寄生虫学的范畴。2、建立阶段1914~1942年。这一阶段以创办刊物,建立队伍,纳入教学内容为特点。由于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促使了学术期刊的发展。1908年第一本英文杂志《Parasitology》作为Journal of H ygiene的补充本而创刊,主要内容涉及"传播疾病的昆虫、疟疾、锥虫病、螺旋体病、巴贝虫病、鼠疫以及寄生蠕虫病",但当时大多数有关寄生虫学论文均发表在其他各类学术杂志上。直至1914年《Journal of Par-asitology》创刊,寄生虫学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独立学术期刊,并界定该刊物为"重点在于动物寄生虫的形态学、生活史和生物学,以及动物与疾病的关系",明确了寄生虫学的内容与范畴。这一时期,世界各地的寄生虫学家队伍形成,各种寄生虫学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相继建立,在部分较大的高等学校将寄生虫学列入研究生教育课程,不同的寄生虫学专业杂志相继出版,不同的理论或学说也相应出现。另一位诺贝尔获奖者W agner-Jauregg(外科医师),因其发现脑型疟于1927年获奖。但是,在这一寄生虫学辉煌历程中,寄生虫学作为与动物学天然联系的独立学科,仍以经典的分类与生活史探索等内容为其研究重点。在寄生虫学形成期内,许多学者注重动物学的研究,在分类学、形态学及生活史等方面研究较为深入,对许多寄生虫生活史的认识在此阶段完成,并逐渐形成了寄生虫学这门独立学科。随后,由于与现代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等学科联系较少,阻碍了寄生虫学的快速发展。因而在辉煌时期之后出现了较长的低谷时期。现代寄生虫学时期1948年起至今。这一时期以实验寄生虫学的发展为主要特征。1918年前,大多数寄生虫的形态和生活史都已阐明,而这方面的研究人员主要以动物学家为多,研究的内容停留在动物学分类方面,与疾病的关系研究甚少。与此同时,生物医学的主要发展方向源于生物化学、化学和物理学,与动物学紧密联系的寄生虫学错过了其战后追踪现代生物学研究的发展机遇,这一错失和滞后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8年,Vincke和Lips分离首株啮齿动物疟原虫(Plasm odium berghei),开创了实验疟疾学新领域,成为以实验为基础的现代寄生虫学标志性起点。以疫苗、抗原变异、虫体培养等方面为主的研究已融入了现代生物学、现代生物化学等内容,而以疾病预防控制内容密切联系的研究已融入了人类学、经济学、环境学、地理学等内容。这两方面的进展,促进了寄生虫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融渗透、相互影响。如1988年对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elegans)的每个细胞起源已经完全清楚,使得在多细胞生命体内研究一个完整无缺的单个细胞的发育和形态成为现实;该线虫同时也是人类第一次完成的对多细胞动物基因组序列测定的动物,为后来测定果蝇、人类和小鼠等基因组序列提供了基因技术基础;特别是程序性细胞死亡(凋亡)理论促使了能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Gleevec治疗肿瘤药物应用。更有许多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利用秀丽隐杆线虫作为实验模式生物,用于研究多细胞生物及人类疾病的基因学、行为学、遗传学等现代学科的发展。在这一时期,世界各地的寄生虫学家更注重将现代超微技术、生物化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新的理论概念和技术引入寄生虫学,而产生了诸如分子寄生虫学、免疫寄生虫学、地理寄生虫学的新型交叉学科。一些交叉学科的科技杂志也相应出现,包括《Parasite Im m unology》、《Molecular&Biochemical Parasitology》、《Insect Biochem istry&M olecular Biology》和《Insect M olecular Biology》等。特别是近年来,包括疟原虫、血吸虫、马来布鲁线虫、利什曼原虫、克氏锥虫等的寄生虫基因组计划的启动,明确标志着寄生虫学已跟上了生物科学的发展趋势。

272 评论

秋林花语

寄生虫病可发生于动物养殖过程的各个环节,不同品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动物均可感染寄生虫病。以前由于其发病症状不明显,不会造成急性死亡等原因,该类疾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了寄生虫病的大范围传播,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随着养殖观念的提高,人们逐步重视寄生虫病的防治,开始用丙硫咪唑、伊维菌素等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但是随着这些抗寄生虫药的广泛应用及不合理应用,导致世界各地均有耐药虫株出现,耐药虫株不但使原有的药物治疗无效,而且还对结构相似或作用机理相同的药物产生了交叉耐药性,给防治寄生虫病带来极大困难。一、抗寄生虫中药的主要种类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为我们积累了很多宝贵的财富,下表是对常用驱虫中药的归纳和总结:二、抗寄生虫中药的主要方剂1.万应散 大黄60克、槟榔30克、苦楝皮30克、皂角30克、黑丑30克、雷丸20克、沉香10克、木香15克。方中雷丸、苦楝皮杀虫为主药;大黄、槟榔、黑丑、皂角攻积泻下,又可杀虫,为辅药;木香、沉香行气温中为佐药;合而用之具有攻积杀虫之效。但本方药性猛烈,攻逐力极强,孕畜及体弱者慎用。2.驱虫散 鹤虱30克、使君子30克、槟榔30克、芜荑30克、雷丸30克、贯众60克、炒干姜15克、制附子15克、乌梅30克、诃子肉30克、大黄30克、百部30克、木香25克,具有驱杀攻逐虫体的功效,可用于驱杀胃肠道寄生虫。3.肝蛭散 由苏木30克、肉豆蔻20克、茯苓30克、绵马贯众45克、龙胆草30克、木通20克、甘草20克、厚朴20克、泽泻20克、槟榔30克组成,具有驱虫利水、行气健脾的功效,主要用于牛羊肝片吸虫的治疗。4.贯众散 由贯众60克、使君子30克、鹤虱30克、芜荑30克、大黄40克、苦楝子15克、槟榔30克组成,具有下气行滞、驱杀胃肠道寄生虫的功效,尤其对马胃蝇(马瘦虫病)的疗效显著。三、中药防治动物寄生虫病的优缺点(一)优点中药防治动物寄生虫病与西药相比具有安全、环保、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传统的治疗体外寄生虫病的药物,如“敌百虫”等多为剧毒药物,不能用于水产动物体外寄生虫的防治,而中药符合了上述要求,并能适应人们对农产品低毒、低残留的公共卫生要求,因此在水产动物寄生虫防治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此外由于抗寄生虫西药的超量滥用、单一应用等造成了耐药虫株的流行,特别是鸡球虫病的大流行。传统的西药已经不能对鸡体内球虫进行完全清除。而中药因其多靶点、多种有效成分、多种作用途径等特点不易使虫株产生耐药性。相反青蒿、白头翁等药物还能抑制耐药虫株的耐药性,因此常有人将传统西药如磺胺类抗球虫药与青蒿等中药合用,以求达到彻底清除球虫的目的。(二)缺点抗寄生虫中药中的槟榔、雷丸、博落回等具有一定的毒性,制约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此外,传统驱虫方剂常加入一些泻下药以促进胃肠道寄生虫的外排,导致了其在孕畜及弱畜上的应用不便。另外由于相关研究不够深入,使得中药方剂的临床药效发挥慢,没有西药作用快,这也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四、抗寄生虫药物的杀虫机制及研究进展(一)杀虫机制目前开发的抗寄生虫中药既可以直接作用于虫体(麻痹、杀死虫体;分解虫体蛋白;阻断虫体营养吸收通路;抑制虫体能量代谢等)来抑制和杀灭寄生虫,又可以通过强烈的泻下攻积作用使虫体排出体外,同时也可以通过其免疫调节机制提高机体免力疫来达到清除寄生虫的目的。苦楝皮乙醇提取物在体外对猪蛔虫,特别是对蛔虫首部有麻痹作用,其有效成分川楝素的作用比苦楝皮浸膏强。川楝素在高浓度时对猪蛔虫呈现麻痹,低浓度时对猪蛔虫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出现剧烈收缩,能扰乱虫体能量代谢,使虫体不能附着肠壁而排出体外。川楝素主要作用部位是蛔虫头部神经环。使君子仁提取物水溶部分对蛔虫有麻痹作用,有效成分为使君子酸钾,具有较高的驱虫效力,高浓度时对蛔虫有先兴奋后麻痹的作用。槟榔碱为槟榔驱绦虫的有效成分,对猪肉绦虫全虫各部分都有较强的麻痹作用,对牛肉绦虫的作用则仅使头部及未成熟节片麻痹,孕卵节片中后段也受影响变软,但不全麻痹,效果较差。槟榔对有钩绦虫、无钩绦虫及短小绦虫均有很强的麻痹作用。体外试验证明雷丸水浸液能杀死绦虫节片,其作用是由于雷丸中蛋白酶可分解虫体蛋白质、破坏虫体。南瓜子丙酮提取物南瓜子氨酸能抑制血吸虫童虫的生长发育,有预防作用,但不能杀灭小鼠体内的血吸虫成虫,仅能使两性虫体萎缩,生殖器官退化和子宫内虫卵数减少。南瓜子煎剂可使牛绦虫中后段节片变薄变宽,节后的中部凹陷,呈麻痹状态,头及未成熟的节片活动自如。青蒿提取物蒿甲醚对日本血吸虫磷酸化酶,乳酸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三磷酸腺苷酶均有影响。蒿甲醚可引起血吸虫磷酸化酶活力的增加,使虫体糖原分解,并抑制乳酸脱氢酶,使虫糖酵解的终产物乳酸明显减少,从而实现杀虫的目的。另据报道,青蒿素中有一种名为氧化氢桥的化学结构,它在被铁离子分解后会形成活跃的自由基,能够对一系列蛋白质及其它生物分子展开攻击,实现杀死疟原虫的目的。(二)研究进展由于中药作用起效较慢,且杀虫机理不太明确,导致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范围较小,目前进入成熟应用阶段的药物除了前面提到的驱虫散、贯众散等应用于动物饲料外,仅有青蒿、白头翁等中药应用于鸡球虫病的防治及一些毒性作用较弱的中药用于水产动物寄生虫病治疗进入了成熟应用阶段。关于中药抗寄生虫的相关研究主要有以下报道:韦英益等以新鲜采集的大叶桉、扫把枝、烟叶榨汁,按1:1:2的比例组成药液用以研究对仔猪疥螨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自制的中草药制剂对该病疗效良好,与常规用药敌百虫的效果差异不显著,证明这种药物具有使用安全、原料来源广泛、成本较低等诸多优点。郭云等应用自拟驱虫散(苦楝子、黄连、乌梅等)观察对小鼠肠道内寄生虫的驱除效果,结果证明应用较小剂量的煎剂即可达到与甲硝唑相同的治疗效果,并能完全清除小鼠肠道内寄生虫。齐景伟等从苦参中提取苦参生物碱并观察其对小白鼠胃肠道寄生虫的清除效果,结果显示氧化苦参碱、槐定碱、苦参煎剂对小鼠胃肠道寄生虫均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冯玉贵报道银杏外种子皮、博落回等可用于治疗鱼类指环虫、三代虫、华枝睾吸虫病,樟脑、巴豆及岩桂合剂可用于治疗鱼类斜管虫、小瓜虫、车轮虫及孢子虫引起的寄生虫病,苦楝皮可用于治疗鱼类隐鞭虫病及锚头鳋病,以使君子、博落回、百部、川楝皮银杏外种皮组成的“快杀灵”可以对上述鱼类寄生虫病进行综合性的预防和治疗,并具有低毒性、低残留、安全可靠的特点。廖小英报道,大叶桉、苦楝叶、乌桕叶1:1:1煎水药浴用于骆驼螨虫,猴、鹿体外寄生的虱、蚤,每天一次,连用3天,镜检螨虫阴性,疗效较好。刘永举等报道,中药常山、柴胡、青蒿、大黄等按一定比例制成水煎液用于鸡柔嫩艾美尔球虫,其抗球虫指数达187.8,其机理利用常山、青蒿直接作用于虫体,大黄抗炎杀虫、缓泻,促进虫体和卵囊的排出。五、展望尽管当前防治动物寄生虫病的中兽药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提取工艺的不断改良,中兽药起效慢、作用机理不明确等缺点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弥补。同时人们又在强烈呼唤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国家也出台了相应政策以促进中兽药产业的发展,并将槟榔碱、新白头翁素、羟甲香豆素等抗寄生虫中兽药新产品的开发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进行资助研究。可以预期,新型高效的抗寄生虫中兽药产品会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79 评论

相关问答

  • 抗抑郁药物研究进展论文

    附录应该包含关于抗抑郁药物的研究的有用的信息,以及论文的背景。首先,应收集并分析有关抗抑郁药物的研究的所有相关文献,包括期刊文献、书籍、期刊文章和会议记录。其次

    蓝海Mario 1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蚊虫抗药性监测研究进展论文

    依据是区分剂量法可以根据药物对害虫的毒力,回归线来确定一个能够区分害虫个体和抗性个体或者是抗性杂合的剂量。

    jessiedido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药物研究新进展论文

    附录应当包括实验数据、研究材料、方法步骤、分析结果以及图表等。如果你的研究关注于抗抑郁药物的效果,可以使用对照实验来测量药物的效果,并在附录中详细描述实验的方法

    Joey玖玖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单抗类药物研究进展论文

    单克隆抗体(Inonoclonal antihy , McA )是指一个B 淋巴细胞经无性繁殖成为一个细胞系,即一个克隆所分泌的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而组成均一的抗

    水蓝色的风铃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论文

    这有什么好讲的?首先确定做那个药的药理,然后制造动物病理模型,动物分组(治疗组、对照组等),接着确定给药方式、给药剂量,动物实验,取血做生化或做其他生理指标实验

    快乐@天使33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