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25

小禾小影
首页 > 期刊论文 > 实用主义色彩效果研究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猪乐乐88

已采纳

哥们你是安工的吧?这也是我的作业

259 评论

李家子弟平平

在网上找到一篇,希望能帮上你。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基本矛盾及其引导途径【摘要】文章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分析,揭示了制约和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基本矛盾,提出了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参考与借鉴。【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基本矛盾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和长远发展。在大学生价值观研究领域,前辈们已作了大量的工作,并获得了比较多的科研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袁贵礼,刑建辉等(2006)[1]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王易(2008)[1] 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报告。尽管科研成果比较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发展又呈现出新的问题,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充满矛盾,所以本文从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以此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一些帮助。基本的研究思路是:以塔里木大学的学生为代表,用访谈的形式来了解当代学生的价值观。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一)政治倾向思想政治倾向是大学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当代大学生亲眼目睹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亲身感受了我国20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是肯定的。中国加入WTO后,他们多数认为“新世纪的中国更加强大”。他们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充分信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与此同时,他们也发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很少有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认识的成熟和善于用发展的眼光评价社会问题的理性态度,是当代大学生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二)民族观念、集体观念当代大学生在主体上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有献身于祖国的责任感和坚强意志,希望祖国强大,希望人民生活安定幸福,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现实利益的限制,少数人显示出媚外心态。多数大学生集体观念强,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但也有少数人对集体持中性态度甚至对立态度。(三)学习观、职业观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转变,特别是就业的压力,使得许多大学生开始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开始由单纯的知识积累转向自身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知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面向新世纪,把自己塑造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目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当代大学生自主选择职业的意识增强,不同利益关系的出现给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追求提供了众多的选择方向,追求职业所带来的实际利益成为求职大学生的首要目标。(四)交际观、消费观当代大学生的交际环境变为虚拟与真实交错的二维空间。以计算机通讯和信息技术为支持的网络打破了传统的人际交往的生活方式,使他们走向了跨时空、跨地域的网络沟通时代,这一方面促进了当代大学生交往的便捷性,有利于新型代际关系的形成,但这又使人际交往变得虚拟化,一部分大学生成了“数字化”人;在现实中,当代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热情、诚实、开朗、大方,开创了现代交际新风尚。但部分大学生人际交往注重经济利益,趋向功利化和世俗化。当代大学生追求消费时尚,消费行为往往强调个性和象征性,求新求美求变求异。他们炫耀消费、超前消费、攀比消费和冲动消费,注重身份,讲究情调,从而导致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蔓延。二、制约和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基本矛盾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尽管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总体上具有积极、健康、向上的倾向,但当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巨大变革,多元价值观相互碰撞的矛盾与冲突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使大学生价值观表现出不和谐的矛盾状态。其中,理想与现实、个体价值观与社会价值的矛盾,是制约和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最基本的矛盾。(一)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是大学生价值观中的基本矛盾之一。人首先活在现实中,可人总是不满足于现实,总是要使现实变成对人来说是更为理想的现实,这是人类存在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是处于自觉状态的,人基于改变现实的愿望而对美好生活的设计,是人超越现实的一种价值努力和追求。人只有作为一种理想性的存在,才能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进步,使人的生活真正符合于人的本性。大学生群体本应是富有理想又脚踏实地的社会群体,大学生价值观应该是理想与现实的有机统一体。但是当前的问题是,一部分大学生淡漠理想、过度追逐功利,他们的价值观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在人际交往中讲究实惠、重利轻义。由于他们对金钱、权利的过度追求,使他们对理想信念表现出淡漠态度。还有的大学生处于“耻言理想,拒绝崇高,怎么都行”的理想虚无主义境地。大学生价值观中实用化的倾向使其价值观中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呈现出排斥的状态。(二)社会主导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之间的矛盾这对矛盾实质上是在社会和个体关系中究竟是偏重个人价值取向还是偏重社会的价值取向的问题。社会主导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与个体之间的现实矛盾在观念中的反映,即“大我”与“小我”、社会与个体的矛盾关系的反映。社会主导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之间的矛盾,本质上是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与大学生个体的多样化价值取向的矛盾。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由于个体意识较为薄弱,所以,社会的价值观就是个体的价值观,不存在明显的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强化,他们有明确的自我观念、独立的意向性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张扬个性,追求自由、重视个人权利,甚至拒绝一切约束,我行我素,社会主导价值观与他们个体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也就变得有些尖锐起来。在这种矛盾冲突中,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向个人主义倾斜。他们不能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互关系,以“自我”为中心,崇尚“唯我主义”,淡忘了社会责任和义务,对前途的关注远远高于对社会发展的关注。显然,对大学生价值观中的负面表项不加以克服,就会使大学生价值观偏离社会主导核心价值体系。因此,只有正确引导其价值观向健康方向发展,才能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三、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武装当代大学生,使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营造具有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通过军政训练、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其他公益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校园网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的、开展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手段。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消费。(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决弘扬主旋律,以正面宣传为主,树立先进典型,抓好示范教育,为大学生价值观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各类网站要把握好正确的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教育活动;依法加强对高校周围的文化、娱乐、商业活动的管理,坚决打击侵害学生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的事件,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三)优化家庭教育,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庭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长期、深刻的影响。家庭教育有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父母与子女朝夕相伴,对子女的情况最熟悉,教育也最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同时家庭教育增加了情感教育,可以更好的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为此父母要注意加强对子女的品德、人格教育,使家庭教育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四)加强法制建设,规范价值观的形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体系,就必须把价值观体系的建设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使一些基本的社会价值观法制化,通过法律手段来弘扬某些价值精神,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的途径。四、结语大学生是思想最活跃、最容易接受新观念的群体,随着他们主体意识的觉醒,在市场的大潮冲击下,其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出现“唯我”和“功利”等不好现象。所以我们必需引导他们形成与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相吻合的、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参考文献】[1]乐锋.理性与躁动—关于青年价值观的思考[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2]袁贵礼,刑建辉.透视灵魂—世纪之初中国大学生价值观研究 [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3]王易.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本文来源于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82 评论

paradisevita

实用主义真理观哲学意义研究论文

摘要 :詹姆士的真理观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不同。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1]。詹姆士对实用主义真理观认为真理是有用的,真理是一种利益,真理是一种方法,并举例论证。詹姆士这样定义真理,凡是有用的都是真理。[2]詹姆士认为真理是动态的、变化的、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事物的发展变化决定真理的不断的发展变化。在哲学史具有重大意义,但也存在诸多不足。没有对真理的有用性做出详尽的解释,且存在一定唯心主义倾向。

关键词 :实用主义;真理;有用;利益;方法;变化

一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区别

实用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对真理有共同的认识,他们认为真理是人们在头脑中对观念形成的一种认识,真理代表观念和事实相“符合”,而虚假则与事实不合符。[3]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真理不随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它是客观的、绝对的,独一无二的、永恒不变的。詹姆士反驳到“真理根据观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它之所以成为真理,是由于事件的发展造成的。”[4]他认为真理是运动的、变化的,实际上真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它会随着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变化,真理事实上是一个证实自己本身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是固定存在的,它与人类的利益或效果无关,不以最终的实际效果为评判标准,因此真理神圣不可侵犯、固定不变。詹姆士则把真理从理性主义僵化的观念中释放出来,让真理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为我们服务,真理注重最终的效果。实用主义称真观念能帮助人们获得利益,带来好的效果,能被证实,而假观念不能。[5]詹姆士从真观念的意义和最终效果赋予真理以新的含义,他认为真理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证实的过程。所以真理含义或意义并不是了解真理的最终目的,最终效果才是。因此詹姆士更多阐述真理能够带给人们的效果,对人们是否有益。

二詹姆士真理观的基本内容

真理是有用的。“有用就是真理,真理是有用的”。[6]这两句话是詹姆士对真理最深刻的总结,也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句话。作为真理,能够对人产生有用的效果。也就是说,真理是一种有用性的观念,真理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真理能够带给人们利益。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观念,有些观念对我们可能有用。例如:我陌生的城市迷路了,手机也没电了,天也黑了,无法找到正确的方向,忽然看到远处有光亮,这时我想只要走到前面那个有灯光的地方,就可以找到电源,就可充电,然后通过地图顺利找到要去的地方,这样就会成功。在这里顺着光亮走到灯光的地方,这种真实的思想是有用的。[7]从此例子可以看出,“想到有光亮的地方一定有电源”这种真实的思想对于“我”是否能够用地图找到正确的方向是有用的。当然除例子中的想法之外,生活中的好多想法或思想对人们都能产生好的作用。一个能对人们产生作用的想法或思想,说明该想法或思想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也就是能够给人类带来利益。因此说真理是有用的。真理是一种利益。真理是一种有用性质的观念,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真理就是一种利益。原因在于真理的用处,在于它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同时能够带给人们某种相应的利益或者能够帮助人们取得成功。基于这样的认识,詹姆士甚至将“有用“、“效果”、或者“利益”等作为真理的标准。在詹姆士眼中,凡是对人有用的、有益的都是真理,例如我们假定墙上的物是钟,我们把它当钟来用,用它来计算讲演时间。钟表的工作对于讲演是有用的,讲演的成功有一部分功劳来自于钟表,此外他认为只要能带来“效果”或者“利益”的观念也应该看作是真理。还拿钟这个例子来讲,钟表在讲演中产生的“效果”就是使讲演更加顺利;使讲演者可以根据时间更好的`把控演讲内容;钟表还起到一个提示作用,钟表的这些“效果”带来了许多“利益”,如演讲很成功,如果这是一场竞标演讲,最终的“利益”则是讲演者最终竞标成功,获得丰厚的利润,带给企业更好的声誉。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只要真理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就有千万个真理,在这样产生状态中显示它们的功用、效用和利益。因此真理是一种利益。真理是一种方法。詹姆士认为一个观念的真理性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权宜之计,一种方便的方法。他在《实用主义》第二篇实用主义的意义中举过一个这样的例子,几年前“我”和一个幕宿队住在山中的时候,一个人回来的路上,看见大家正进行一场激烈的玄学的争论。大家争论的问题焦点是一只松鼠——一只活松鼠,如果这只松鼠攀在树干的一侧,而人站在树干的另一侧。这时想要去看那只松鼠,势必要绕着树过去才能看见。但是无论他以多块的速度跑,另一侧的松鼠同样很快的在跑,松鼠和那人总隔着这颗树,人永远瞧不见那只松鼠。最终的玄学问题,就是人是否绕着松鼠走。[8]大家对此讨论激烈,各持观点。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情况,遇到矛盾争辩时,有必要找出矛盾争辩关键点。詹姆士用实用主义的方法解决此次争辩,虽然并不是全部人都同意詹姆士的分析,但效果很显著,不得不承认实用主义方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减少了争辩。这是实用主义的方法中最普通不过的一个例子,由此能够看出实用主义是处理玄学争论的好方法、有效途径,如果不是这个方法,这些争论可能永远没有结果。[10]世界是一元还是多元的?是固定的还是自由的?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对于这些问题,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观点,争论起来永远没有终点。而实用主义真理观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探索每个观点的实际效果,解释每个观点。为我们找到观点的不同提供了最为有效的方法,因此说实用主义真理观是一种方法。

三詹姆士真理观的合理性

詹姆士实用主义真理是人的真理、可变的真理。詹姆士的真理需要借助我们的帮助。只有当人类将观念运用于实践,观察并根据最后的实践效果判断真理的真实性,真理之所以成为真理,取决于人们努力的成果,取决于人们对真理最后效果的评判,取决于真理给人带来的利益。实践出真知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詹姆士实用主义真理观。评判实用主义观真假的标准,靠的是人们在实践运用真理后的得到结果,如果得到的结果正好是实践者想要的,并且带给实践者一定的利益,那么次观念被实践者成为真理。如果得到的结果与实践者想要的结果大相径庭,且没有带来任何利益,那么实践者不会称此观念为真理。由此可以看出观念成不成为真理靠的是人的评判,实用主义真理是人的真理。真理是动态的、变化的、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事物的发展变化决定真理的不断的发展变化。也可以说真理是相对,不是绝对的。譬如同一个真理,在先前的条件下对人们有用,能够带来利益,但是环境一改变,真理可能对于人们无益处甚至阻碍人们获得利益,因此把有用作为真理的评判标准,需要合适的时间和场景,一个真理在当前的场景下是真理,但换到另一个场景真理可能就不是真的。所以没有不变的真理,只有随着时间和空间变化而发展的真理。当然不能说真理不存在,只是不存在绝对的真理。

四詹姆士真理观的局限性

詹姆士并没有对真理观的“有用”做出明确的解释。对真理进行评判的是个人还是社会?詹姆士也没有给出答案,只是模糊一说,缺乏具体性和操作性。詹姆士认为有用就是真理,在一定意义上把“有用”作为了评判的标准。詹姆士认为真理无需——证实,直接证实和间接证实同样有效,只要不与我们的生活产生冲突。那何为“有用”呢?在现实生活中,有着成千上万的观念,这些观念对于所有人都是有用的吗?答案显然不是。有的观念对一个人有效,对另一个人却无效,这很常见。譬如,“深夜看书效率高”,这个观念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那么这个观念是否可称为真理?对适用的人来说,此观念“有用”,可称为真理,而对不适用的人来说,该观念“无用”,不能称之为真理。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有用”呢?詹姆士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詹姆士真理观中的唯心主义倾向。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认为实践的发展不断产生新的认识课题,给予最新的经验,锻炼了人的认知水平,推动认识横向拓展和纵向深入;同时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真理的前进。詹姆士却坚持真理是不证自明并永远是真实的,是一成不变的,缺乏变通性。他提出,真理的改变取决于对事物加思想。关于真理的标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而詹姆士则把一切实在和真理都当做是纯粹主观和相对的东西,在他那里,是非对错、真理谬误也就失去了任何确定的、客观的标准,而仅仅取决于个人的主观需要。只要合乎人的主观需要,即使是最荒诞的意见,也承认为真理。同时,詹姆士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和思想,必然会造成真理的标准多元化,检验真理仅仅归结于个别的偶然事件,把一些东西主观化且定格在对个人的效用上。可以说詹姆士把最可靠的真理与最荒唐的谬误,最符合客观规律的理论与最荒唐的主观臆断、科学和神秘的经验同等对待,一切以个人的主观好恶为标准,而且是以个人此时此刻的好恶为标准。

五对詹姆士实用真理观总论

詹姆士认为真理是有用的,真理是一种利益,真理是一种方法,并举例论证。真理是动态的、变化的、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事物的发展变化决定真理的不断的发展变化,对真理论述有诸多可取之处,在哲学史具有重大意义。但对真理的论述也有诸多不足与缺陷,他并没有对真理的有用性做出详尽的解释,何为真理的“有用性”,衡量“有用”的标准是什么,还存在一定维新主义倾向。

参考文献

[1]周建平.实用主义真理观评议[J].厦门大学学报,2002(4):91-97.

[2]涂纪亮.从古典实用主义到新实用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5],[7]詹姆士.实用主义一些旧思想方法的新名称[M].陈羽纶,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4]科尼利斯瓦尔.皮尔士[M].郝长墀,译.北京:中华书局,2014.

[6]毛建儒.论理论检验过程的复杂性[D].太原:中国人民大学,2008.

[8]詹姆士.实用主义[M].孟宪承,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47 评论

酸奶娃儿

论文参考:对经济研究中数学方法运用的思辨如何认识经济研究中数学方法的运用在学术界历来争议很大。自从1969年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将数学和统计方法应用于经济分析的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以后,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股经济研究数学化的热潮。经济研究中这种倾向性的风气,对我国经济理论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些经济理论文章出现了大段大段数学公式的推导,个别学术性经济类杂志(并非是计量经济学或统计学杂志)此类文章甚至占了1/2到2/3,对此不少经济学家产生了疑惑:难道这就是经济理论研究的方向,这类研究可以解决或阐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吗?一、经济研究离不开数学一部科学史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凡属“科学”范畴的各个学科,都是在人类社会活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学科的划分和不同学科各自特征的归纳都是“人为”因素作用的结果,就内在本质而言,各学科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联性极为明显,不惟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各自内部的学科,就是两类学科之间也是如此。经济学是研究社会资源配置及社会经济关系的一门科学。基于资源存量与流量的可度量性,为了使资源配置更加公平、效率更高,经济学有必要借助于数学这一严密、精确、实用的思维工具。基于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涉及到经济制度、社会心理、价值观念等难以量化的因素,经济学作为一种以思辨定性分析为主的实证性科学,不可能以数学作为经济研究中基本的或者说万能的工具。关于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的作用问题,在理论界历来争议就很大,这种论争至少已有100年之久。从“反对数学的蒙昧主义”,到断言没有数学就没有任何科学,见仁见智,意见可谓大相径庭。作为实际经济活动的理论概括和抽象的经济学,从其萌发到形成始终没有离开过数学。一方面,数的概念是在漫长的生产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另一方面生产活动也总是需要经济类的不同学科,诸如人口学、市场学、劳动工资学、价格学、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等等无一不与计数、计量、计算有关。离开数的概念,离开算的方法,可以说就不会有这些学科。经济活动的实践决定了经济理论的研究也离不开数量,并且在经济学中运用数学的程度与数学本身的发展密切相关。纵观数学的历史,其可分为有质的区别的四个基本阶段。第一阶段,计数、算术时期(终止于纪元前5世纪);第二阶段,初等数学即常量数学时期(终止于17世纪);第三阶段,变量数学时期(终止于19世纪);第四阶段,现代数学时期。现代数学时期突出的特点是,多种多样的数学分支不断成长,数学的对象和应用范围大大扩展,并且以更高的理论抽象和概括揭示出了数学中最一般的统一的概念。尽管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极为抽象,但是它们都是从现实中来的,并且能在其他学科中、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这也许是数学不仅具有无限的生命力且对于各个学科都有巨大影响和吸引力的根由所在。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说,应用数学来研究现实世界的这种可能性的根源在于:数学从这个世界本身提取出来,并且仅仅表现这个世界所固有的关系的形成部分,因此才能够一般地加以应用。经济学对数学的应用范围伴随着数学的发展在不断扩大。在19世纪之前,经济学主要运用的是初等数学。从威廉·配第的《赋税论》(1662)、《政治算术》(1676),到魁奈的《经济表》(1758),都是利用数字、图表和简单的计算去描述分析国民财富的状况和变化。从19世纪起,经济学的研究引入了变量和函数的概念,数学方法的运用更为普遍。其中,考纳德的《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研究》(1838)是一本有意识地运用数学公式来说明经济问题的著作。此后,屠能的以实际数量为根据的经验公式(1850)、瓦尔拉的均衡交易理论(1874)、哈罗德的经济增长模型(1948)、丁伯根的包括48个方程式的大型经济增长模型(1939)、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1954)、托宾的中值—变量模型(1958)以及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索洛和罗曼的经济增长模型等等,一大批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问题的论著纷纷问世。这些著作的共同特点是既使用了一般经济概念和传统经济方法,同时又使用了从最简单的数学符号到最新的数学方法。从经济学与数学形影相随的发展历程可以获知,数学能为经济学提供特有的、严密的分析方法,它同定性分析中常用的逻辑学一样,是一种认识世界的工具。但是数学的应用只有与具体现象的深刻理论和严格的“质”的规定性相结合才有意义,否则经济研究会陷入毫无实在内容的公式与数学的游戏之中。二、经济研究中运用数学方法出现的偏差现在关于数学在经济研究中运用问题的争论焦点,不是经济学要不要运用数学方法,而是如何运用数学方法问题。对于前者,经济活动中对数学广泛应用的实践和经济理论运用数学方法研究成果的不断推出已经作出了肯定回答,而对于后者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由此使得经济学在运用数学方法时出现了严重偏差,影响了研究效果,发展下去有可能使我国经济研究步入歧途。经济研究中应用数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运用范围过泛过滥。数学运用的界域是可以量化的事物,经济研究的视野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关系。并非所有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都是可以量化的,尤其是社会经济关系,它受到制度的、道德的、文化的、历史的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几乎大部分是无法量化的。如若硬是将不可量化的因素用数学公式将它们的关系表达出来,似乎怎么说都有道理,因为它们根本不存在运算关系,也无法运用数量的计算去考证对错。尽管数学也是反映人的思维的一种语言,但并非所有的科学都能转化为数学的语言。像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这些与数学紧密关联的学科也是如此,有些问题即使将其转化为数学关系式,也不一定具有可解性。而以人类社会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对数学的运用所受的限制就更多了,试图将经济学非人性化,以至将经济活动中的人“机械化”,将人的活动程序化、公式化,这无疑是经济研究的一种自我毁灭。不看对象、不问条件、一门心思运用数学方法去求解经济问题,很容易使经济学沉湎于方法论的探寻,拘泥于微观经济体的研究,而对于涉及宏观经济体制变革、机制设计以及社会关系调整等全局性的问题有所轻视和忽略。正如理查德·布隆克所说,现代经济学越来越热衷于复杂的数学计算,沾沾自喜于美妙的数学模型,玩弄神秘。其结果是导致经济学逐步地与每日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非理性相脱离。近几年的经济研究动态已显露出这方面的一些令人忧虑的迹象。2.对数学模型约束条件的取舍过于随意。几乎所有的理论都是在设定若干前提和假设条件的基础上确立的。如会计学中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和货币计量等四个会计假定,西方经济学中“经济人”及“完全市场化”的假定等。数学方法逻辑严密性和计算准确性的性质决定了任何一个数学模型都要受到若干条件的约束,只有假定这些条件满足,该数学模型才能成立。方程越复杂所受的约束条件越多。现在一些经济学家建立数学模型对于约束条件,一是根本不去考虑,二是过于简化,三是约束条件的确定十分随意,仅从模型本身的需要出发而不考虑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要求。如此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起不到对经济现象量化模拟和对经济理论抽象概括的作用,相反,容易引起理论的混乱和实际操作的重大失误。3.数学方法应用的目的不很明确。数学也是一种语言,对某些现象之所以要用数学而不用其他形式的语言(如文字、图画、音乐、形体等)去描述,就是因为它能够比其他形式的语言更简练、更准确地将该现象表示出来。如果达不到简练准确的效果,就应该采用其他的语言形式。有些经济学家对这一点不大明白,将本来可以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说明的问题,故意用多数人看不懂的数学公式表达出来,而得出的结论却是人人通晓的一般经济学常识。这样做的目的似乎只能解释为:可以掩饰经济理论贫乏之尴尬,可以省却向客观实际调查之劳苦,可以以渊博的数学知识作为傲视经济界同仁之资本,可以实践“所谓理论就是将简明通浅的事理以晦涩诘屈的语言描述出来”的治学之道。这方面西方经济学界也有许多深刻的教训。例如20世纪90年代,一些经济学家试图用随机微分和非参数统计方法研究金融问题,但至今成效甚微,甚至于应用方面出现了致命的偏差。4.为刻意建立模型,对来自实际的数据采取唯我所取的实用主义态度。本来构建数学模型要对所研究的现象进行细微周密的调查,尽可能获取详尽的数字资料,并应做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分析,以期找出主要因素及各因素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起数学表达式。可现在一些经济学家却反其道而行之,将构建数学模型的顺序颠倒了过来。采取先确定数学表达式,然后再找能够支持数学关系式成立的数据,从而验证自己所做出的理论概括的正确性。这种以主观意识为导向的研究方法是不可取的,说严重一点,它带有较强的唯心主义色彩,其实它与电脑算命有异曲同工之妙,尽管它披上了数学这层“科学”的外衣。经济学本来应是一门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不断用实践验证和充实的实证性科学,若反其道而行之,难免会使经济研究步入不问民众疾苦,远离社会经济生活实际的歧途。5.用数学模型对经济进行预测分析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仅以对股票价格预测为例就足以说明这一点。股市可以说是信息资料最为充分、最为准确,也最有条件根据各种相关资料来拟合数学模型的实验场。人们总是千方百计试图建立各种数学模型去预测股价走势。现在市场上有钱龙、胜龙、胜者之星、指南针等十几种股票行情分析软件,但是无论用哪一种软件去预测分析股票走势,似乎胜算的几率也只能维持在50%左右。无法准确预测未来走势也正是股市具有吸引投资和投机的魅力所在。近来一些从事理论物理研究的人认为股票价格也适用于量子物理中的“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以及诸如物价、失业、经济增长等经济问题要比股市复杂得多,力图用一两个数学模型去准确分析预测其动态变化是不现实的,否则会使经济学陷入尴尬的“混沌”境界。最著名的“蝴蝶效应”的实例就说明了数学模型于实际应用的局限性。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仑茨曾用计算机求解模拟地球大气的13个方程式,以预报天气。为了提高预报的精度,他把一个小小的中间变量取出。然而,在他喝完一杯咖啡回来后,却惊奇地发现:这一小小的变动已使得结果相差十万八千里!计算机没有毛病,他的改变也有道理,结果何以天上人间?洛仑茨冥思苦想,最后认定自己陷入了“混沌”现象:初始值的极端不稳定性,导致最终结果的巨大差异。好比说,加勒比海一只微不足道的蝴蝶哪一天也许只是想调调情而振动了一下它那美丽的翅膀,结果几个月后地球上竟出现一场威力无比、铺天盖地的龙卷风!混沌无所不在。宇宙是这样,地球是这样,经济现象也是这样。人们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只能展示某种现象总体的、大致的、趋向性的走势。就连人的身高与体重这种高度相关的自然现象,世界各国的统计学家、生物学家所拟合的回归方程也各不相同,何况对于以人的思维和人的行为为主要导向的社会经济现象呢?近200年来,经济学史上能够经得起实践检查、为人们普遍采用的数学模型多是那些较为简便,易于应用,且能描述事物总体趋势的数学公式。如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拉斯贝尔指数、派许指数、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希克斯的IS-LM模型等。这类数学模型的数量与汗牛充栋的经济学论著相较实在少得可怜,难免使人不对经济研究中的应用数学方法的成果感到失望。正如刘易斯在《经济增长理论》一书中所说,“大多数预测在方法上是不可行”的,“为了能预言将要发生的事,我们不能不了解所有的变量将怎样变动,单凭个人的头脑不可能建立可以预测未来的成万个变量的方程体系。”详细见:

326 评论

Dianayaoyao

可参考:1 模糊数学在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中的应用——兼论综合评价经济效益的数学模型 许兆铭 ; 陈家强 财经研究 1985-05-01 期刊 0 8 2 浅谈数学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并议财经类院校的数学课程设置 钱阿丹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3-08-30 期刊 0 33 3 经济数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刘玉红 山西统计 2002-05-26 期刊 1 114 4 大学数学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案例浅析 盛晓玲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09-20 期刊 1 23 5 高等数学在经济分析中的运用 褚衍彪 枣庄学院学报 2007-10-01 期刊 0 97 6 模糊数学在经济开发区概念性规划评审中的应用 夏朝阳; 曾真 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 2007-10-15 期刊 0 35 7 浅议数学在经济中的应用 黄智斌 职业时空 2007-12-20 期刊 0 75 8 数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王建蓉 青海师专学报 2002-09-25 期刊 2 273 9 数学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王宇超 宿州师专学报 2002-02-15 期刊 1 102 10 未确知数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李琪 陕西经贸学院学报 2000-10-18 期刊 2 40 11 从社会科学的定量研究谈数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王秀兰 经济经纬 1994-03-20 期刊 0 37 12 模糊数学在经济预警系统中的应用 孙一啸 预测 1994-05-27 期刊 9 78 13 浅淡数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程灵芝 河南电大 1997-09-25 期刊 0 56 14 模糊数学在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何中书 华东经济管理 1990-08-29 期刊 0 5 文献检索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指依据一定的方法,从已经组织好的大量有关文献集合中查找并获取特定的相关文献的过程。。一般的论文资料检索集合包括了期刊,书籍,会议,报纸,硕博论文等等。 另外一些做广告的你不要相信,都是钱的或者百度随便搞一些给你!!!我可以帮助你查找资料,但论文还得靠你自己来写的。

171 评论

相关问答

  • 主题党日实效性研究论文

    党与民众心连心,描绘出一幅和谐画卷;党情民情鱼水情,演绎一段温馨爱民曲;党的生日到,祝党更强大,人民更幸福。那你知道歌颂七一 建党节 党员活动心得及感想都有

    嗜吃福將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色彩研究的毕业论文

    动画设计中对2D方面的色彩研究 内容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动画片色彩设计有了长足的进步,表现在创作者能够吸收和借鉴各种创作元素,比如电影中的色彩元素,国画中的色

    政哥哥哥哥哥哥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色彩治愈性研究论文

    本来想看看的,一看才20分,大哥,20分让别人给你打篇文章?你给20块钱人家都不高兴嘞,粘都懒的粘~

    pisces850318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女性主义色彩毕业论文

    《贵妇画像》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探讨 章汝雯 提要: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贵妇画像》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文学评论界的关注,专家学者已从各个不同角度对女主人伊莎贝

    小英子0113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色彩学应用领域研究论文

    浅析对高师色彩教学的一些思考论文 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的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核心都主要是围绕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文化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这种形势下我们高师美术教育

    土豆咖喱咖啡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