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团购呀
选品过程不可只靠个人主观判断。应该有市场调研、数据分析和各个平台的情况作为客观依据。但有一些方法论可以作为参考1、判断目标市场用户需求和流行趋势。世界各地区买家的生活习惯、购买习惯、文化背景都不一样, 一件商品不可能适合所有地区的买家。比如,针对欧美市场的假发应该多以真人头发为主,针对非洲市场应以毛发或者化纤为主,因为他们的消费能力有。所以在选品之前,要先研究目标市场的买家需求,了解他们的消费习惯和流行趋势。2、适应跨境电商的物流运输方式。跨境电商的物流具有运输时间长、不确定因素多的特点,在运输途中可能出现各种状况,比如说天气突变、海关扣留、物联丢失,物流周转路线很长等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物流周期相差很大,最快的3-5天送达,慢的需要1~3个月才能送达。在漫长的运输途中,包裹难免会受到挤压、抛掷等损害,也可能经历从冬天到夏天的温差变化。所以,选品时要考虑产品的保质期、耐挤压程度等因素;由于跨境物流费用高,选品时也要考虑相应重量和体积所产生的物流费用是否在可承受范围内。3、判断货源优势。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情况下,还需要考虑自身是否有货源优势。对于初级实家,如果其所处的地区有成规模的产业带,或者有体量较大的批发市场,则可以考虑直接从市场上寻找现成的货源。在没有货源优势的情况下,再考虑从网上寻找货源对于有一定销量基础并且已经积累了销售经验的卖家,能够初步判断哪些商品的市场接受度较高时,可以考虑寻找工厂资源,针对比较有把握的产品,进行少量下单试款。对于经验丰富并具有经济实力的卖家,可以尝试先预售,确认市场接受度后再下单生产,这样可以减少库存压力和现金压力。
糖水黄桃888
跨境电商物流是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支撑,相比国内快递物流,跨境电商物流流程复杂大大提升,已经成为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痛点之一,因此,我国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推动跨境电商物流建设,众多信息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跨境物流行业,跨境物流行业快速发展,伴随着跨境电商交易量的持续上升,跨境电商物流行业万亿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政策推动跨境物流建设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跨境物流行业的发展,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常务会议以及商务部、国家邮政局、海关总署等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文件,鼓励跨境电商企业和跨境寄递服务企业在境外建立海外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我国跨境电商物流建设,相关政策汇总如下:
交易体量快速增长
我国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驱动跨境电商物流市场持续增长。以国家邮政局披露的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件量为例,2011-2019年国际及地区件量从1.1亿件增至14.4亿件,2011-201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达35%。
注:国际快递仅是跨境电商物流模式中的一种
跨境电商出口物流需求领先全球
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拥有全球领先的稳定的产业链,产品的性价比在全球极具竞争力,因此我国出口跨境电商体量领先全球,由此带来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的跨境电商物流市场规模,根据17Track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8-2020.7全球总的跨境电商包裹中,中国发出的包裹占比60%,遥遥领先其他所有国家,中国跨境电商出口物流需求在全球占主导位置。
市场规模突破2万亿元
相较国内快递,由于跨境电商物流地理距离远,因此物流费率高,而相比传统外贸物流,由于跨境电商物流存在需求碎片化、运输高频次,同时全链路物流环节更多,因此物流费费率也要高。目前跨境电商物流费用在整个跨境电商成本中占到了20-30%,比重较高。
根据网经社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跨境电商行业交易规模达105000亿元,按照20%的比例计算,2019年我国跨境电商物流市场规模约为21000亿元。
新技术持续赋能 行业加速洗牌
随着跨境电商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长,跨境电商物流行业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行业竞争将愈发激烈,然而,跨境电商物流的难度相对较大,客户对跨境电商物理的清关效率和保险能力要求的提高需要行业参与者不断增强自身服务能力,借用信息技术推动效率的提升,这种情况下,行业也将加速洗牌。
——更多物流行业相关规划、项目及数据分析请参考于前瞻物流产业研究院。
跨境电子商务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选题背景 进入21世纪,在信息化革命的背景下,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企业投入全球经济竞争的需求,跨境电子商务的运
第1篇:基于C2C模式的电子商务税收问题探析 在如今这个社会,电子商务税收问题发展愈演愈烈,传统的商业形态发生转变,加速了国与国之间商品的流通,也促进了国家贸易
1跨境电商主流模式分类 跨境电商通关模式共有四种,分别是“一般进口”(垂直进口)、“保税进口”“、一般出口”和“保税出口”。其中“保税进口”下又可分为“集货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是于2020年全球范围爆发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各国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疫情期间居民足不出户的生活方式给电子商务带来发展新可能
中文摘要 3-5英文摘要 5-61 绪论 10-19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0-141.1.1 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