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哥哥哥哥哥
作者:曹雪芹《唐多令·柳絮》出自清代诗人曹雪芹。【原文】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注释】①粉堕:形容柳絮飘落。百花洲:指百花盛开处。②燕子楼:相传是唐代女子关盼盼所居之处。这里泛指女子所居的“绣楼”。③缱绻:情意深挚,难舍难分。④说风流:意即空有风流之名。⑤“嫁与东风”句:柳絮被东风吹落,春天不管。自喻无家可依、青春将逝而无人同情。【评解】曹雪芹巧妙地通过林黛玉对柳絮的吟咏,抒写对未来悲剧的预感。自己的命运也将要象柳絮那样飘泊不定,不知是“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倾诉了无依无靠、无力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全词以拟人化手法,抒写内心的孤独与悲伤。凄楚哀婉,感人至深。【鉴赏】此为曹雪芹《红楼梦》中人物林黛玉所作。《红楼梦》第七十回,说暮春时节,史湘云见到柳絮飞舞,偶成一首《如梦令》,因而提议起社填词,林黛玉因重建桃花诗社而又受耽搁未能举行诗会,就积极响应湘云的建议。两人立即着手筹备,以“柳絮”为题,择取几个小令为词调,请大家以拈阄之法分词调填词。黛玉抽到的词牌是《唐多令》,这次是首先写完的。如果把《葬花词》看成是她人生悲歌的主体部分,那么,这首《唐多令》就是她人生悲歌的尾声了。因此,李纨等人看了这首诗,都点头感叹:“太作悲了。”这首词从“粉堕”“香残”“漂泊”“白头”“无人收”描写出柳絮堕枝飘残,被东风吹落、飘泊无根的特点,既抒发红颜(年华)易逝又抒发自己寄人篱下、无人理解的孤独和哀愁。黛玉从飘游无定的柳絮,联想到自己孤苦无依的身世,预感到薄命的结局,把一腔哀惋缠绵的思绪写到词中去。曾游百花洲的西施,居住燕子楼的关盼盼,都是薄命的女子,似乎是信手拈来,实际是有意自喻。柳絮任东风摆布,正是象征黛玉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环境是这样恶浊,如此冷酷,除了这类悲戚语外,这个可怜的少女还能说出什么更乐观的话呢?在黛玉所有的诗词中,这首词里的悲剧暗示是最明白可感的,剩下的就只有“冷月葬诗魂”了——那已是她对自己后事的安排了。【词牌】《唐多令》,调见刘过《龙洲词》。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韵,亦有前片第三句加一衬字者。上下片第三句多作上三下四,结句多作上三下三。另有六十一字、六十二字两体,分见梦窗、草窗,是变格。又名《糖多令》、《南楼令》、《箜篌曲》等。【诗人简介】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被钥空房。爱好研究广泛: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世辛酸,后以坚韧不拔之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爱玩的小猪2007
一、七十回故事的背景 前文解 桃花行 已详:七十回前面的文字有点绕,是曹雪芹因为宝琴形象牵扯的真相, 恐怕有难言之隐 。宝玉之所以能疯狂一阵与众钗填词作诗、自由逛荡;是因父亲不在家没人管束。 七十回所述这段时期的背景是: 贾政奉旨去南巡出差,最近捎信告知归期。吓得宝玉临阵磨枪,赶紧补做功课。宝玉功课其中有一项内容,就是描字帖练习书法。黛玉怕影响宝玉功课又要挨骂挨打,故而,没有急着发起诗社。 这下了得。 急得众才女都来给宝玉帮忙 :先是探春、宝姐帮他描字帖,接着黛玉帮助宝玉仿他的字迹练习 钟王书法 。 钟王,即钟繇和王羲之 。他俩是中国书法楷行草的法定代表人物。王羲不再啰嗦,钟繇是三国魏国书法大家,小楷创始人。此处,又牵扯两个魏晋名流,曹雪芹真是用心之至。 湘云和宝琴,也赶来帮助宝玉做功课。 众才女为尽快开自由吟咏之诗社,一齐上阵,帮助宝玉做功课糊弄封建家长。可见,当时塔麻麻的封建应试教育,何其不得人心。 但十分有趣的是: 后文介绍贾政为朝廷出差的缘由,却是点了 学差 。所谓 学差 ,即是由朝廷派往各省巡查学政的中央官员,职务类似巡抚,但品位比巡抚稍低;三年一任。 真是超级讽刺,连自家儿女都厌弃的枯燥教育,不知贾政为皇帝出差,能考察出什么成果。 但贾政并未如期归来,因为: 海边一带发生海啸,又遭蹋了几处生民 。贾政在回乡之途,又奉旨顺路去视察赈灾救济的账目事项,时间要一年左右,冬底才能回来。 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让宝玉欣喜若狂,众人闻讯都很高兴。于是又放下功课,继续逛荡。 这段背景描述,次生一个红楼八卦:就是这次的所谓 海啸。 到底多大的自然灾害,竟需要贾政用一年时间,去视察赈灾救济账目? 总之贾政因“ 海啸 ”晚归,为林黛玉起桃花社、史湘云带头填柳絮词,提供了时间条件和抒情理由。 而从桃花行的败丧之音,和众美柳絮词的各种内涵综合判断: 所谓海啸,应该是 南明某朝 重大的军政事变。 二、史湘云偶得柳絮词 闲言少叙,进入正题。其时正值暮春,满园柳絮飞舞。此时,大观园或许果真如同长安汉苑之灞柳风雪一样有趣,惹得史湘云不经意间,先填好一首《如梦令》的 柳絮词 。 湘云作罢,很是得意自赏,急匆匆叫宝钗和黛玉分享自己的大作。黛玉评说:湘云的柳絮词,新鲜有趣。于是她准备果子点心,邀众人起社都来作柳絮词。 大家对史湘云的柳絮词,不断称赞。之后众美分别填好。 前文早已说过: 黛湘二人,只是为宝琴陪练。前面宝琴诗词的风格内涵,对她们之后诗词的立意,都有很大影响。 故而,此帖重点解湘云、黛玉和宝琴的柳絮词 。完毕之后与其他人之作比较。 史湘云:《如梦令》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 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湘云的柳絮词,历来有不同看法。本回的标题说明,作柳絮词,是以史湘云为主角。倘要论出个究竟,只有先弄清楚该词立意,才能对充分理解宝琴的柳絮词。 如梦令 这一词牌的来历,据说由后唐庄宗李存勖的“ 如梦曲 ”和初唐武则天的“ 如意曲 ”两个曲牌沿袭而来。 如梦令 的立意,多用于表达男女 爱慕离伤 之情。词牌所关联的后唐庄宗李存勖,是唐末乱世之中后唐政权的建立者,他在任之际曾统一中国北方;有其一定的历史功勋。 武则天不消多言。她的亮点,是于和平时代开创唐初武周政权;并且,为以后的大唐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和辉煌。此处,两人不但颇具治世之才,而且风雅有致;诗文也有成就,意境不凡。 先来明确史湘云柳絮词的主题与几个主要的概念: 柳絮 ,就是柳树的种子,生于暮春之际,正值春天将尽。故而,文学作品中的柳絮,多借以喻离伤之情。 柳絮附着白色绒毛,易随风飘扬,因此,柳絮和同时飞飘的杨树之絮,合称 杨柳 。杨柳与初春短暂开放的美丽桃花,一般均被视作 轻薄易逝 之物,所谓 水性杨花 之说即是。 水性 ,指桃花的柔弱、美丽和易逝。历代文家,多有合咏桃花柳絮之作,暗含 轻浮 的贬意。 曹雪芹把林黛玉的《桃花行》和湘云的柳絮词,置于一个回目之中,显然有取其“ 丧败 ”之立意。余认为:只有弄明白这个基调和创作主旨,才能更好地理解湘云、黛玉和宝琴诗词的寓意和内涵。 再来看湘云词中几个喻物的概念。 绒 ,原指冬去春来之际,动物身上必然脱落的细毛,这是动物的生理现象。之后,绒代指纤细的丝毛棉类纺织品。 绣绒 ,高贵美丽、纤细的丝织物品。因其质感柔滑如同动物之绒毛;所以绣绒代指较为高档的丝毛织物。黛玉《唐多令》的 “毬” 亦同此类。 残吐 ,原指口水,即多余之物。湘云词中的残吐,有蔑视柳絮之意。 香雾 ,即春天的气息,此处有代指爱情之意。 鹃啼燕妒 ,就是杜鹃鸣叫和燕子羡慕。鹃燕之啼,借指女儿对春天的眷恋和讴歌。基于此种理解,把湘云的柳絮词译作白话: 随风飘荡的柳絮啊,你怎能与美丽高贵的丝绒飞毛相提并论?轻薄的柳絮啊,岂能令闺中怀春女儿卷起绣帘久久依恋? 暮春时节顺手就能抓到一大把,真真可惜杜鹃和燕子的一片心意。柳絮啊柳絮,你还是歇歇吧!不要再让女儿心中如美丽春天一样的爱情同你一起随风消逝。 以史湘云无心无忧、宽怀大量的性情,竟能填出如此 略带败丧情调 的词咏,着实有点难为她。当然也很明显,湘云对柳絮的讥讽,还未跑出自己开朗直白的个性。这就是回目标题中,曹雪芹用 “偶” 之意。 当时的史湘云,或许是对现实情况和自己的爱情有了感触,才激发她作下柳絮词;显然,一直 亲宝钗、远黛玉 的史大姑娘,这种写作风格的变化,以及以后与黛玉对诗联句表现的不同以往的风格,应该都宝琴来到荣府之后感化的结果。 不急解答。再往下看。 三、林黛玉偶得的柳絮词 林黛玉:《唐多令》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对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 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 凭尔去,忍淹留。 唐多令 曲牌,多为感怀伤离之调。加之其曲用韵冷僻,历代填词者,并不多见。因该曲牌而出名的文学家,是南宋的布衣诗人刘过。 因刘过名作《唐多令.芦叶满汀洲》中有 “重过南楼” 之语,故而唐多令又称 南楼令 。刘过文武全才,终生不第。他因感怀于南宋偏安的国运和自己的流离命运,其词多有悲壮忧伤之调。 林黛玉的柳絮词,前两句中记有两个典故名迹:一个是 百花洲 ,一个是 燕子楼 。中国各地,以百花洲取名的名胜较多。最有名的两处是: 南昌东湖百花洲,济南大明湖百花洲 。 如果以怀旧而论,林黛玉该词第一句的粉堕百花洲,对南昌和济南的两处百花洲,都有吊怀之情。 南昌东湖百花洲, 始于唐代中末期,为名士 韦丹 主持修建,筑有 韦公堤 。此时的大唐王朝衰象已临,韦丹伺候了唐顺宗和唐宪宗两任短命皇帝。 韦丹在任为官清廉刚正,颇得民心;死后追封武阳郡公,民间为其建有祠庙。韦丹主政南昌之初, 东湖百花洲,奇花斗艳; 韦公堤上,万柳成行 。宋明时代更为繁华鼎盛,得历代名家吟咏。至清初之时凋落,被政府侵占充公。 再看 济南大明湖百花洲。 此处更是文雅风流所在,北宋文史大家 曾巩 任济南知州时建有百花堤。曾巩,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思想文学成就俱高。 至明代嘉靖朝,文坛巨子 李攀龙 在此建有 白雪楼 。李攀龙才华风流卓越,处世狂放。之后他辞官归乡,专心著述。 李攀龙 与 王世贞 都是“ 后七子 ”的领军人物,明代文化文学宗师。后七子主导的文学宗派,以文励政,主张诗文风格复古,效法唐宋。其思想激进而渴求革新,他们复古之本意,实为明退暗进之策。但 后七子 及 李攀龙 的身后却极为凄凉。 以上百花洲之两例从表面的风景、历史文化的实质寓意之角度,都可解释林黛玉 “粉堕百花洲” 之喻。 第二个名胜是 徐州燕子楼 。此处古迹关系到两段历史以及几个历史风流人物。燕子楼始建于唐德宗时代。 唐德宗李适,是一个苦命皇帝。他在位前期努力无比,迎来回光返照式的大唐中兴,但为时已晚;至贞元期间大唐开始衰败。 徐州燕子楼,即贞元之时徐州刺史张建封,为爱妾 关盼盼 所建,因楼形似如飞燕得名。 关盼盼, 贞元年间名妓,能歌善舞,多才多艺;风流文雅,品质坚贞。 张建封怜美惜才,视关盼盼为红粉知己,纳为爱妾。张建封死后,关盼盼感于张建封知遇之恩,为其守节不再歌舞直到终老。据说,她因受到白居易的教化,最终独居忧郁而死,为张建封殉情。 风流才女关盼盼 燕子楼命运,十分坎坷,唐末毁于战火;时徐州守将夫妻二人,双双与楼同焚。后世之人,因感慨于关盼盼的香艳凄美和燕子楼不凡的历史变故,又多次重建。该楼因 关盼盼 风流美艳,而名扬天下,曾得白居易、苏轼等文史大家和历代文人骚客不断唱吟。 综上所述,林黛玉认为:柳絮,是因柳树和人一样有了感情、有了忧愁而白头的结果。那么,今春代表春天讯使的东风,又如何来左右它的命运呢? 所以,柳絮只好在空中 随风飘荡,无处寄身 。所谓 春风杨柳 的风流香艳之辞,也不过文人的一梦尔尔。那么,柳絮倘若把自己的命运交与东风,这种随风飘荡的景象,又何以忍观。 林黛玉的柳絮词,同样表达如同薛宝琴诗词内涵一样的 亡国、丧家、失恋 的落魄与苦痛心境。如果再对照前面史湘云忽然变易风格的柳絮词主题,可以说:今年“东风”之下的暮春时节,暗有一场不测之祸,似如突发的那场大海啸一样即将来临。 事实正是如此:南明列国逐个灭亡,大清王朝统一之东风带来的春讯,不但没有使贾府的荣华富贵继续辉煌下去,并且遭受到新一轮政治打击而终致破落覆灭。 这是皇帝治下王公贵族无力对抗、无法杜绝的政治潜规则。 贾府的覆灭,又使红楼众美似如春尽的花朵,纷纷凋谢飘落。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宝黛的爱情,自然难以幸免。 林黛玉诗词意境的悲剧气氛所要表达的,正是在逆境绝途之中对女儿花朵般生命的怜惜、对自由爱情无限渴望的凄美之情。 四、薛宝琴偶得的柳絮词 薛宝琴: 《西江月》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 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 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西江月, 原是古琵琶曲牌。西江,即长江。李白有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的诗句,咏叹西施凄美的传奇故事。西江月词牌,因此而得名。先明确宝琴柳絮词中几个主要景物的概念。 汉苑 ,原指西汉都城长安皇家园林。词里所指,就是长安关中小景: 灞柳风雪 。其景绵延长安城东南之 灞河两岸 。 长安城外八水环绕,适宜植杨种柳。自秦以来,皇家园林和宫苑多植杨柳。暮春之际,柳絮随风飞扬,如雪花般飘舞,故称 灞柳风雪 。 灞柳风雪多得历代文家吟。白居易长恨歌之句:太液芙蓉未央柳;即是说:大明宫太液池, 以荷花闻名 ;未央宫未央湖, 以杨柳著称 。 隋堤 ,宝琴广陵怀古诗已述,不再重复。宝琴柳絮词前两句: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 ;表面之意是说:汉苑的柳絮风光,远不及隋堤之柳絮风光。 倘以论史的角度观照,宝琴言下之意是 :明清两代交替之际,远远无法与晋隋更替之际可比。 再之,比较宝琴开始诗词的内涵,灞桥和隋堤,都是第二次出现。可见,她对此两处地域关切之深。 倘又以论史角度及宝琴已基本明确的身世观照,她在芦雪庵五言咏雪联句中的 吟鞭指灞桥 ,应该是指李自成 大顺政权 在长安建立;大顺政权三年后灭亡。而《 广陵怀古 》之 隋堤风景近如何 中隋堤,所关联的扬州史典,应该是指史可法在扬州抗清的失败,标志南明弘光政权的覆灭。 倘以如此论史的角度理解,宝琴柳絮词下句的 三春事业付东风, 就很好解释。无论是李自成的 大顺政权 、张献忠的 大西政权 ,还是南明的 弘光政权 ,存在的时间基本都是三年左右。 台湾郑成功的郑明政权,虽然延续的时间最长;但其孙郑克爽执政,断送台湾郑氏政权的命运,也用了三年时间。 这种解说应该不是巧合;而是史实 。 因此,宝琴柳絮词的内涵和寓意,还是在感怀这段历史。倘以历史背景论,南明几个朱姓政权和明末清初的农民政权, 这几处落红之国的庭院里,基本都是江南江北一般同。 那么,如此乱世之中,谁家的女儿又能感受到春天的美丽风光呢?漂泊不定的柳絮,只会增添因战祸而分别的离乱悲伤,可怜他们心中无限的愁与恨。这才是宝琴柳絮词的正解。 五、桃花行柳絮词的内涵和寓意 观红楼众才女 柳絮词 ,皆是以暮春之柳絮而生悲如同伤秋。这段情节的历史背景,也就是众人几次提到的东风,应该就是 台湾郑明政权降清,标志南明政权和抗清事业的彻底失败 。 表面上看,就是满清新政对中国完成的统一。贾政归途的二次奉旨出差,即所谓视察赈灾救济账目,其实是 奉旨去接收台湾归降 , 平定降国的人心和灾变 。 当然,郑氏政权降清的历史时段,相较红楼故事主要照应的雍乾时代背景早了许多。但小说是文学艺术作品,可以有历史时空的穿越。着重在于理解作者刻画宝琴这一特殊亡国女性的形象。 当众人看罢 柳絮词 ,对林黛玉的词,都点头感叹称好;评说宝琴的词情调雄壮,尤其以几处、谁家两句最妙。 但到最后,崇尚传统文化的礼仪淑女薛宝钗,却点明了湘云、黛玉、宝琴之词立意的主基调:即不免 过于丧败 之癖。 也就是说: 湘云、黛玉和宝琴,对今年东风之下各人的命运并不看好。然而,宝钗肯定不同,毕竟她是礼教治下的贤良淑女。 因此,宝钗说: 柳絮虽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但若偏要 说出好来 才不落俗套。故而宝钗的《临江仙》,就对今年东风之下的柳絮,作出乐观的、积极的评价。 宝钗柳絮词的经典名句,即所谓: 东风卷得均匀、任他随聚随分;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等等词句与其个性对称。 于是,众人读罢拍案叫绝。大家评说宝钗的临江仙,不似林黛玉《唐多令》那么缠绵悲戚;又可与史湘云《如梦令》的情致比美。而薛宝琴的《西江月》,因还不出前面的 伤离 之调,故被评为最差。 显然,大观园众美,因宝钗柳絮词内涵呈现的乐观主题,或许都沉浸在天下长久太平的幸福大一统之中,梦想 借东风、上青云、岁月依然静好 。 但对薛宝琴类似的亡国亡家之奴而言,她究竟能否得到真正的幸福?的确还是疑问。 唐都浪子《浪说红楼》之: 论宝 琴
主赛及高峰赛均可通过微信投稿。 4、海外作品上传主赛:海外参赛者可参加主赛,以邮件方式发送至活动指定邮箱,上传原创诗词作品。 一、参赛对象:广大传统诗词爱好者、
曾任国内知名文学杂志《小说月刊》首席编辑、《喜剧世界》责任编辑,现任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主办的《微型小说月报》杂志社编辑部主任。文学创作以格律诗词、短篇小说、杂文为
《文学与人生》 CN 36-1177/I 江西省南昌市沿江中路77号 330009 《微型小说选刊》 CN 36-1089/I 江西省南昌市新魏路17号 33
1. 关于诗句的议论文 关于诗句的议论文 1. 有关一句诗句的议论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难,不如写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