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塑造者
中医学不是自然科学的分支 ,它一直与中国古代哲学交融在一起 ,中医学有着自己对生命本体的认识 ,有着自己特定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过程。下文是中医毕业论文范文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大全【1】
试谈中医学专业的生理学教学改革
摘 要:在医学课程中,生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
根据教学要求,中医学专业学生也要学习生理学。
针对该层次学生,我们认为采取“中西医融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医学专业 生理学 中西医融合
作为一名生理学教师,面对中医学专业同学,如何能够既突出中医学的特点,又讲好生理学的基础知识,是学好中医学专业的重点。
在中医专业教学工作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即:“中西医融合”。
1 对教师的要求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学好西医的基础。
但中医专业学生在学习生理学之前,往往先学习中医学基础理论,特别是中医学基础的“脏象学”部分,相当于中医的“人体生理学”。
中医学对生理过程的认识自成一套体系,当学生接触到西医生理学时,这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会对学生学习和理解造成困难。
因此,作为西医院校毕业的教师,要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药学以及中医诊断学等内容,既可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又有利于更好地与学生探讨[1]。
另外,教师还需正视一个新问题:如何应对已从网络获得大量信息的学生?它迫切要求高校教师不断补充学术养份、拓展学术视野、更新学术理念,以保持对学术新知的热情,从而主动及时地给自己的学术生命输入新鲜血液[2]。
本教研室要求教师除了课堂教学外,在课余时间也要学习中医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另一方面,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积极关注前沿学术动态,了解学术热点,参加科研活动,撰写科研文章。
2 理论教学中要做到“中西医融合”
中西医都是科学,只是各自的研究方法、手段、发展背景的不同而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3]。
在理论教学中,尽力寻找到一些生理学与中医学的共通点,在讲授的时候加以结合,以此构建中西医理论体系之间的沟通平台[4]。
第一,我们对中医学和西医学中内涵一致,仅仅是提法不同的内容进行整合。
打个比方,学习绪论这章时,根据内环境稳态内容,把生命活动的对立统一、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等普遍存在的规律与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互相转化的阴阳对立统一学说相比较,使学生在掌握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上,对于中医理论的总纲―“阴阳学说”[3]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又如,在讲授器官生理作用时,把中医理论中脏腑的相关功能与之相比较:西医中心脏的泵血功能与中医学中心主血脉的功能是一致的;西医中肝的主要功能是:贮血和消化,这与中医学中肝主藏血、主疏泄的功能是一致的;西医中生成尿液是肾脏的主要功能,这与中医学中肾主水的功能是一致的。
通过“中西医融合”的方法将两大理论体系不断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从而达到融会贯通,为学生架设起一座沟通中西医学的桥梁。
第二,除了比较这些共通点,我们还特别提出中西医之间对器官生理功能和意义理解上的差异,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理解和记忆。
例如:中医学对心功能的阐述是“藏神,主血脉”,它除去包含西医生理学中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其中还囊括神经系统的部分功能。
3 实验教学的“中西医融合”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其一切理论都源于实验[5]。
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如动脉血压调节实验中,学生通过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肝素、乌拉坦等药品,随后进行颈总动脉插管,就可以掌握静脉注射、动脉插管等操作方法。
同时通过牵拉、夹闭颈总动脉以及电刺激迷走神经等操作,来验证降压反射的相关理论,使学生对此知识点理解得更透彻,记得更牢固。
实验教学是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思维,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如何做好生理实验,如何通过实验得出相应的理论知识。
同时,在常规的实验项目中,我们还特地加入一些中医药学内容,以提高中医系同学的兴趣。
例如,实验5:调节动脉血压中,可以建议同学观察三七这种中药对动脉血压的影响;还可以观察中药木香对小肠平滑肌的影响。
4 根据不同专业区别对待
在我校,中医专业学生既有文科生,又有理科生,学生起点差异比较大,而且生理学教学课的时间有限。
因此,作为生理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同水平,对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当然是在保证掌握基本内容的前提下。
例如:生物电现象的形成机制,对于药学专业,这部分内容熟悉即可,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其详细过程;但对于中医专业,该部分内容要求全面理解和掌握。
通过这种不同专业和层次的区别对待,在有限的课时内,既做到了生理学基本原理和知识点的覆盖,又突出各专业的特色和重点。
5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对于中医学专业学生而言,生理学内容较多,而课时少,如果采取“填鸭式”的讲授方法,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所以在要使学生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掌握好基本知识,作为教师必须抓住各章重点,突破难点。
抓住重点就是对教学大纲中所要求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详尽地讲解。
如呼吸运动的调节重点在于呼吸的反射性调节,而其中又以化学感受性反射尤为重要。
因此授课时主要讲授化学因素CO2,O2和H+对呼吸的影响,这样才能突出重点,做到层次分明。
也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住重点进行自学和复习。
至于难点内容,也就是学生认为难以理解、难于掌握的内容,可采取比喻的方法,从而化难为易。
教学中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就能抓住要点,分清主次,更深入地了解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余畅,余华荣.“中西医结合”在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4):339-340.
[2] 文菊华,陈懿,邓冰湘,等.五年制中医学专业生理学教学的体会[J].医药教育,2011,18(3):116.
[3]李保兰,韩曼.我校中医实验班生理学教学模式改革之探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8):363.
[4] 肖爱娇,闵建新,伍庆华.PBL教学法运用于中医院校医学专业生理学教学的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3,35(3):154-156.
[5] 刘海梅,闫福曼,徐进文,等.中医院校生理学推行TBL教学法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7):489-491.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大全【2】
浅析中医临床医学面临的挑战及策略
【摘 要】中医临床基础医学成立至今,尽管在学科建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尤其在学科性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因此,面对现状,应当有策略、有计划的积极应对在现有基础上,强化经典以弥补不足,并尽可能发挥学科原有的优势,大胆进行改革,努力推陈出新,以促进学科的迅速发展。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中医学科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传统经典课程合并组建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此后,各中医院校以此为模式,纷纷进行了学科的改革,以新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来开展各项工作。
尽管临床基础学科从组建开始就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教学、科研、临床等工作依然按此方式在进行着。
回顾新学科成立后近8年的时间,其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新的进步,尤其学科的整体面貌有灿然一新之感。
但若从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而言,其现状不容乐观。
【关键词】中医临床医学;现状;对策
1 学科现状的客观评价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至今,从学科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应该说是利弊共存、喜忧参半。
对此作一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是目前学科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工作。
1.1学科面临的困境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后虽然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有利的影响,但也明显地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归纳起来说,主要面临三方面的困境。
其一,《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合并是行政划分的结果,合并之前应该进行过科学的论证。
但到目前为止,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是“三家”分而行之,基本与合并之前无太大变化。
因此,远远没有达到产生“合力”的效果。
其二,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校原来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专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伤寒专业实力雄厚,有的可能在金匮、温病专业方面研究水平较高。
而简单地合并之后,就冲淡了三门课程的原有优势。
也许初衷是以优促建,以好带动全体共同前进。
但结果却是相互牵扯制约,干扰了学科的发展进程。
其三,没有新的统一的教材,教学还是保持着原貌,因而完全不能表现出“临床基础”的特色或独特之处。
三门课程的合并,结果就象是“拼盘”一样,只有形式,没有贯穿整体的核心内容。
1.2学科长处面面观
任何新生事物均有生机勃勃的一面,因此,临床基础学科以新学科的形式出现,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以理推之,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其一,拓宽了专业范围。
由于临床基础学科涵盖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的丰富内容,所以其研究的范围较之原有学科明显扩大,在研究的内容方面则可更为灵活。
《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均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学内容,但在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方法上,又有着一定的相通之处。
因此,打破原有的学科框框,可以对这些交叉内容进行深人的研究,改变以往此类研究较少的现象。
其二,更新了原有的学术思维模式。
以前三门课程单独而立时,在学术思维方面也大多是各不相干的。
比如,虽然温病学理论的形成与《伤寒论》有密切关系,但在具体的研究思维方面,却很少联系到《伤寒论》来展开思考。
再如,《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同为张仲景所作,尽管各自涉及的重点不同,但学术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然而从这一方面进行学术研究的学者却并不多见。
所以,三门课程合并之后,对学术的发展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尤其对仲景学说的深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其三,为该领域研究生整体能力的提高提供广阔的空间。
温病学是研究外感热病的专门学科,《伤寒论》中亦有许多有关外感热病的理论和方法,前者主要探讨感受温热病邪引起的温病,后者则主要研究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
二者在这一点上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所长,分而研究均不全面。
在原有学科之中,研究生在选题时,理论、实验及临床研究必然会受到学科研究领域的限制,因而对其整体学术水平和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
而学科合并之后,突破了这个“瓶颈”,研究生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将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导师也将从外感热病辨治的角度进行培养,从而使研究生实际诊治疾病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均得以提高。
2 学科困境的原因探析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临床基础学科目前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关键环节至关重要。
笔者认为,当前临床基础学科不良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学科性质模糊、学科定位不准、课程设置僵化。
baicaitee909
1982年,李华山从江苏扬州医学院毕业后分配于江苏泰县(姜埝市)中医院痔科工作,在泰州名医陈氏祖传痔科传人陈仲敬主任领导下,从事肛肠专科与普外临床,对肛肠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了初步的认识。1983年赴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进修1年,跟随江苏肛肠专家朱秉宜、丁义成、丁义江等学习痔、瘘、裂等肛肠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打下了较为坚实的肛肠专业基础。1984年返回原工作单位后,一直从事痔科临床工作,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1990年考取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硕士研究生,师承《中国肛肠病杂志》主篇黄乃健教授,主要从事肛门直肠病的临床与研究工作,如痔手术方式的研究、直肠脱垂的明矾注射治疗等,并在冯继亮主任的带教下,开始学习大肠癌的手术,参与了一些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后的人工肛门重建手术。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还参与了《中国肛肠病杂志》的部分编辑工作,并作为编委参与了肛肠科巨著《中国肛肠病学》一书的编写,完成了硕士研究生论文“痔核内自体皮瓣移植术的临床与实验研究”。1993年硕士毕业后分配至广东省中医院广东高野大肠肛门病中心工作,跟随广东痔瘘名医郑观炳主任学习传统的中医痔瘘疗法,如痔的传统结扎疗法、肛瘘与肛门狭窄的挂线疗法,并有机会在日本著名肛肠专家高野正博院长的指导下,学习了日本治疗肛肠疾病的一些新方法,如保留肛门上皮与衬垫的痔核根治术、直肠脱垂的粘膜结扎疗法、直肠阴道瘘与直肠前突的经阴道修补术,从而掌握了中西医治疗肛肠疾病的方法。1995年考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博士研究生,成为我国首位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医肛肠专业人员,导师为著名中医外科专家、东直门医院外科主任王沛教授,副导师为广西医科大学高枫教授。在读博士期间,先于东直门医院普外科、肿瘤科学习,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普外与肿瘤疾病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去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肠肛门病科进修,开展有关“肠癌康复汤抗大肠癌手术后肝转移的研究”。在副导师高枫教授,张志勇、唐宗江、陈利生等主任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各种结直肠癌手术,从而掌握了结直肠癌的手术技巧,完成了博士研究生论文“肠癌康复汤防治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此为我国比较早的中医药防治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的研究,其成果“肠癌康复汤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于2000年11月被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以中、英、日三种文字发表,“肠癌康复汤抗HCC细胞实验性肝转移的研究” 同年发表于中国中医药科技杂志。1998年,李华山博士毕业后来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肛肠科工作,虚心向前辈史兆岐主任学习,铭记史主任对消痔灵“深入研究取得更大发展” 的谆谆教诲,认真开展相关研究,终于在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脱垂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科主任李国栋的领导与支持下,积极开展大肠癌手术,1999年首次在本院独立完成了直肠癌的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2005年开展了超低位直肠癌的拉下式吻合术,使我院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技术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本院肛肠科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与重点专科的申报、建设、验收过程中作出了自已较为突出的贡献。近10年来,李华山指导硕士研究生7名,带教进修医生数十名。主持研究课题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博士后课题2项,首都医学发展基金课题1项,局级课题2项;参与研究的各级课题10余项。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5部。其参编的《中国肛肠病学》1998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肛门直肠病诊断治疗学》获2002年北京中医药大学自然科学奖(图书)三等奖、《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修订本)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学术著作奖二等奖。2006年6月被评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2月被评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06年度中青年科技标兵。 “穴位强化埋线配合肛门局部手术治疗慢传输型及混合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2007年12月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双层四步注射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运用规范化研究”获2007年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中医农村适宜技术筛选研究”获2008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中医科学院银质奖章。2009年10月16日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称号”并获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科研工作组织奖。
看了楼上的几个回答,忍不住都要笑了,人家已经说了不要粘贴复制的东西,你们却非要粘贴这么多东西从楼主的回答看来,你无非要知道的是不是直肠癌的治愈率和术后存活率下面
论文就是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 文章 ,写作论文是要按照一定的格式来规范自己的论文的。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论文写作格式模板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论文
现任卫生部新药审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肛肠学会副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成果奖审评委员会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审评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肛肠
知道的更多哦。集思广益嘛。
挺好的,我前段时间得了痔疮就是荣新奇教授给治好的,挺热心的,术后的护理预防也说的很详细,对我的康复帮助挺大的,是个很不错的医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