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45

素食更好
首页 > 期刊论文 > 东北话与普通话的区别研究的论文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电锯小天王

已采纳

东北话是一种大多数人都能听懂的语音,除了语调上的一些差异外,它的很多词汇与普通话的发音几乎相同。很多习惯说东北话的人,说的普通话往往带有方言的味道,一般人都能听出来。东北方言的语调听起来也特别有意思,即使是一本正经的说话语气,说出来的话听着也不严肃,特别幽默诙谐。因此,很多人应该都能在电视和网络上看到,各种东北方言被用在小品或搞笑视频中。这种方言的一些用词听起来也很直白、很搞笑,听起来总有一种想学着说两句的冲动。东北方言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感染力强。一般来说,一种方言往往是生活在一个地区的人们从小到大在生活中无形地学习和养成的一种语言习惯,外人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不容易理解,更不容易模仿其中的语音语调和词汇习惯。但是东北方言不一样。如果你和一个说东北话的人住在一起,或者只是和他说一会儿话,你的口音就会偏音,就会被同化。

280 评论

哇哇叮咕

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官话”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力量广泛传播,成了全中国公认的标准语和共同语。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但并不完全等于北方话,因为它舍弃了一些地方色彩过浓的词语,吸收了其他方言的精华,比任何一种方言都更加丰富,更加完善。“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就是普通话的定义,由此可以看出,东北话是普通话的基础.

204 评论

pollyshen206

东北话和普通话是有很大区别的,因为这是两个地方的话,普通话是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口音差很多。

327 评论

肥航哒哒哒

最明显的:中国,东北话读作中果,没吃饭,东北话读作妹呲饭,普通话的媳妇(读习付),东北话读作喜芬儿。

286 评论

金凤吉祥如意

第一个问题:现在在我能力范围内列举几点东北人发音的特点:1)儿化很重,下面的一段对话使我亲身经历的,A: 小四儿,来玩(儿)两把(儿)?哥(儿)几个三缺一呢?没多大输赢(儿),弄点(儿)菜儿哥儿几个喝两鈡儿乐乐儿。B:哥儿,别开兄弟的玩笑了,谁不知道家里老婆儿孩儿一大堆,等着我养家糊口呢儿!我能那么没正事儿吗?你看,我是来找我家三儿打酱油去呢。像这样的日常对话在东北日常生活中多了,东北人儿化音之重堪称中国之最2)东北人说话腔调接近普通话但并不受其"局限",不那么安分,平直中有波澜,东北人(尤其辽宁人)说话有弯儿,这是有目共睹的。这弯儿给人余音绕梁的感觉。让人听后不容易忘记。东北方言有的无从查考。有一些东北方言很难找到它的出处和来历,外地人很难理解,但是东北人熟悉它、认同它、运用它。东北方言以形容词居多,重音多放在前面的字上。比如,“埋汰”是脏的意思。“的色”是臭美的意思。“整个浪儿”是全部的意思。第二个问题:东北方言的产生有着很多原因,现在我们就来逐一探寻这些根源的所在。东北方言有的来自多元文化的融合。东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随着东北各民族300多年的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情形,其中,至今还保存着很多反映当地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词语,从而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东北方言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满语,如肉和油变质称“哈喇”,遇事疏忽称“喇忽”,称唱歌为“喝咧”,称陡峭的石头山为“砬子”,松花江为女真语,松花之意为白色。吉林为满语,是“吉林乌拉”的简称,“吉林”意为“沿”,“乌拉”意为江,因在松花江畔而得名。卡伦湖中的“卡伦”为锡伯语边防哨卡之义。“牡丹江”来源于满语“穆丹乌拉”,意为弯曲的江。满族入主中原后关内汉族冲破封禁出关到东北地区谋生,俗称“闯关东”,还有大批被清朝流放人员来到东北,仅镇压“三藩”流放就有20多万人,这些都给东北注入了中原语言和文化。随着满汉的合居交融,很多满族人学习汉文、汉语。到清朝末年,使用满文、满语的人越来越少,现在更少。有的东北方言还直接吸收了外来语,如称下小上大的水桶为“畏大罗”、称面包为“列巴”(来自俄语),等等。东北方言有的来自正字的误读。语言的发展是由中原地区向全国扩散开来的,由于发展的不同步和传输手段落后造成的差异,有很多正字在传播中被误读,并约定俗成形成方言。东北人常说的“母们”是“我们”的误读。典型的东北话“那嘎哒”是“那个地方”的误读。农村称呼老夫妇为“老姑姆俩”是“老公母俩”的误读。“干哈”是“干啥”的误读。“稀罕”是“喜欢”的误读。东北方言有的来自一字多意。在这一点上和普通话十分一致。“贼”在普通话里是小偷,在东北方言里还有“非常”和“特别”的意思。“贼好”不是说小偷好,而是“非常好”的意思。“贼漂亮”不是说小偷漂亮,而是“特别漂亮”的意思。“犊子”在东北方言里是贬义词“混蛋”的意思。但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却有完全不同的意思。“扯犊子”不是扯混蛋,而是闲扯、不干正经事的意思。东北话在语调上天然是幽默的,这就不难解释东北人的响声小品艺术在全国都那么受欢迎的原因了。受水平局限在语音方面我只能发掘这么多。当然这是东北话与普听话不同的地方,值得申明的是,东北话无论在语音词汇还是语法方面都是与普通话最近的,对普通话的掌握会起到鸟瞰东北话的作用。词汇方面,东北人有其自己的地域特点,东北话有很多独一无二的词,比如东北人称"开关"为"闭火"。称"聊天"为"唠嗑",称"嚣张"为"诈唬",称"散步"为"溜达",如此等等。东北话在词汇方面的另一特点是作为量词"个"在很多场合都可用,以致我在小学考试时,填量词的空都填"个"错的几率就很少,这一点不同于非官话方言。另外,东北方言中有表意丰富的副词,例如,同是表示“非常”、“很”的程度意义,有“贼”,例如“贼好”就是“非常好”的意思,近几年来,同样表示程度的又有了“钢钢(读作gánggáng)”、“嘎嘎(读作gágá)”、“傲傲(读作áoáo)”,这些词用在语句中,再配上东北人讲话时对这些词加重、加强、拉长的发音方式,更加地绘声、绘色、绘形,尽显东北人的爽快与豪放。东北方言中的魅力还表现在表达风格的夸张及夸张带来的幽默。例如:“脚打后脑勺儿”、“两脚不沾地儿”形容人忙。其实人再忙也不会跑起来两脚不沾地甚至因甩开大步而脚打到后脑部位,可见这是一种夸张。“八杆子打不着”是说彼此关系不甚密切。这种说法及其形象直观,八杆子都够不到的关系那还不疏远吗?“拽着猫尾巴上炕”是说人极度劳累,这也显然是言过其实,小猫的力量都要借,极言疲劳无力。“初一打的十五还颤悠呢”形容人胖脂肪多。想想得有多少脂肪才能够颤颤悠悠地持续半个月呢?此外,东北方言中有很多熟语,表意都十分形象生动。“褶子了”表示事情办糟了;“扭头别(bie)膀(bang)”是说意见不合见面不说话;或不听话,故意顶撞。“横踢马槽”是说不讲理胡搅蛮缠。“抓心挠肝”,是说内心烦躁或痛苦。“溜光水滑儿”,是说仪表堂堂。“着猫儿斗狗”是说“爱惹事”。另外,我还想从文化层面浅析一些现象,例如,东北人喜欢用血缘关系亲戚关系来称呼人,这本是农业社会的特征,虽然现在的东北工业化在全国不弱,可为什么还这样来称呼人呢?你一下火车,就会被热情的包围住:"大哥大姐吃点饭吧,包子馅饼大米粥都是热乎的,刚下车怪累得"说得你似乎真的到了亲戚家,不吃还真的不好意思。在东北你不是先生,小姐,同志,公民,也不是处长,经理,教授,导演,而是大叔,大爷,老姑夫,大妹子,咱哥们诸如此类,我想这于东北人的尤其是北大荒人的"寻根情结"有关,东北人永远怀念中原,这是血缘意识在语言层面的反映。还有拿东北话与吴侬细语比,只要智力正常都能立刻区分,为什么?我想这又与中国人性格的地区差异有关,性格差异无非源于地区的人文差异和自然差异,人文方面,东北曾是满人等少数民族人崛起的地方,少数民族的粗犷豪放影响了这的人民,他们继承了东北土著居民粗放的血统。自然方面,这里是中国最北的地域,冬季蒙古西伯利亚冷空气肆无忌惮地在这里横冲直撞,气候恶劣,人的性情受气影响坐在火炕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暴躁,干脆,粗放的语言也不足怪了。东北方言东北方言的豪迈与东北人性格的豪气冲天如同姐妹。与东北人没有小家字气一样,东北在语言操作上往往力度明显。管上街叫上"gai",干啥叫干"ha",怎么办叫"咋整",热叫"ye"等等,这些语言与东北人外部形象和性格相当吻合。东北方言具有直爽的特点,缺少南方人的圆润,北京人的温柔。东北方言不将平仄,在运用上有相当大的空间,这就有了游猎民族驰骋林海与种田农民固守田园的差异。这些年来,东北方言开始走向全国,说明东北方言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这里应该归功于那些有东北特点的相声、小品和电视连续剧的创作人员。通过方言表现人物形象的作品,给人以全新的感觉:东北人感到亲切,北方人能够看懂听懂,南方人感觉特别新鲜。在文学艺术百花园中又多了一朵奇葩,也为民族语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融合、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东北方言特点:东北方言,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当吻合。东北方言有些与众不同,是由历史的熔铸和自然的陶冶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现象。东北方言的特点是生动、形象、直白、幽默,极具表现力,这也正符合东北人豁达、豪爽、乐观的性格特质。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东北方言生动、幽默,颇有亲和力的表达风格使得人们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开怀一笑,烦恼全消。这恐怕也是人们喜欢东北方言的一个重要原因。

208 评论

LiangJin0727

普通话:现代标准汉语(大陆称为普通话,台湾称为国语)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标准汉语。使用北方方言的人占中国人口的70%以上。北方方言:又称“官话方言”。北方方言的流行区域包括:北方地区、湖北大部、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北部、江西沿江地区、安徽中北部、江苏中北部等。北京话、天津话、东北话、西安话以及南方的成都话等都是北方方言的代表。北方方言的明显特点包括:失落了大部分的中古辅音韵尾。中古汉语中的“-p,-t,-k,-m,-n,-ng”现在已经只剩下“-n,-ng”。同时,与其他方言相比,北方话在失去清浊对立的过程中,没有经过剧烈的声调分化。因此,北方方言包含了大量的同音字以及相应产生的复合词。这在其他方言中比较少见。 东北话:不分平卷舌是东北话的显著特点,不过这个特点在许多城市里已经逐渐消失,希望大家重新捡起来,跟外人的时候说普通话,在家乡的时候不 用费心的区分什么平卷舌,怪累的! 方法:可以把所有的zh,ch,sh全部读成z,c,s或反过来。最有意思的是有的地方是全部颠倒,及平舌全部读成卷舌,卷舌全部读成平舌。附:第一部分:东北话发音规则 一,平卷舌: 不分平卷舌是东北话的显著特点,不过这个特点在许多城市里已经逐渐消失,希望大家重新捡起来,跟外人的时候说普通话,在家乡的时候不用费心的区分什么平卷舌,怪累的! 方法:可以把所有的zh,ch,sh全部读成z,c,s或反过来。最有意思的是有的地方是全部颠倒,及平舌全部读成卷舌,卷舌全部读成平舌。你可以选择上面三种方法中的一种加以练习。 练习: 出差(cu-1 cai-1),森林(shen-1 lin-2),算算术(suan-4 suan-4 su-4)。 二,零声母: 东北方言中,如果是a开头的发音(及没有声母的情况下)时,在前面一律加上个n作开头。 练习: 安排(nan-1 pai),肮脏(nang-1 zhang-1),爱人(nai-4 yin-2),恩爱(nen-1 nai-4)。 三,声母r 东北方言中,所有的r开头的声母一律读成y开头的声母。 练习: 本人(ben-3 yin-2),吃肉(ci-1 you-4),然后(yan-2 hou-4),热闹(ye-4 nao-4),软弱(yuan-3 yao-4)! 四,声调 东北方言中,把许多普通话里第二声读成第三声,许多第一声读成第四声。例如:职,值,植,执全部读成zhi-3;孺,儒,濡,蠕全部读成ru-3;晶,晴,茎,泾,兢全部读成jing-4;国读做guo-3等等。 五,其它 还有一些变音需要注意,uan变成an。如:卵石(lan-3 shi-2),暖气(nan-3 qi-4)等。另外,V和W不分,iu和ou不分,e和o不分(如破损(pe-4 shun-3)),j和q不分(如畸形(qi-2 xing-2),歼灭(qian-1 mie-4)),j和z不分(如俊俏(zun-4 qiao-4)),m和n不分等等情况更为复杂,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此不再赘述。 六,特殊字变音 有些字变音无规律,下面给出几个常见的例子: 学(xiao-2),宿(xu-3),跃,乐(yao-4),纠(jiao-3)等。 以上是东北方言总体的读音规则,一些地区还有许多差异。以辽阳为界,辽阳以东以北的(含辽阳)基本上符合上述规则,而辽阳以西的说话带了些京津河北味儿,辽阳以南的又带了些山东味儿。不过大体上是一致的。东北虽然地域辽阔,可是说话却惊人的相似,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第二部分:特色词汇 (带*号需要特别注意,许多东北的年青人已经不会说了,可以请教长辈) 带###符号的需要特别记忆,属于常见词汇,以后我会给出例句。 *为方便大家查找,我是按照从字母A到Z的顺序给出特色词汇的。虽然总结比较辛苦,但我认为值了 东北方言 发音 普通话对照 挨排儿 :按顺序 * 懊糟 :ao-1 zao 发愁 * 熬啃 :nao-2 ken 饿,馋 二虎八鸡: 傻乎乎 扒拉: 拨弄 扒瞎: 说谎 半拉儿: ban-4 lar-3 一半儿 波罗儿盖:be-3 le ganr-4 膝盖 掰扯: 分析,计算 白唬:bai-2 hu能说(通常指能瞎说) 鼻嘎吧:bi-2 ga-2 ba 鼻屎 备不住: 有可能,也许 包源儿: 全部,全包了 冰流子: 冰柱 不靠谱(不靠盘儿): 不符实际 *呲哒: ci-1 da训斥 刺挠: 痒 刺猫乎:ci-1 mao-1 hu-1 眼屎 藏猫儿乎: 捉迷藏 **打八刀: 离婚,分手 *打哑吧缠:故装不懂 打奔儿: 1,接吻 2,停顿,卡壳 * 叨菜: 夹菜 点儿正(背) :运气好(坏) 耳残: er-3 chan-2 耳屎 ###嗯呢:是 疙瘩(简称疙):地方 旮旯儿:ga-3 la-2 角落 疙不溜脆:十分流利地 * 嘎:ga-3 :1,小气,吝啬 2,蛮不讲理 ###高:放,搁 果:吸,吮 刚刚的:形容程度大,(可以修饰一切形容词) 含拉子:han-2 la-2 zi 口水 虎了吧叽:同二虎八叽 * 划开拐: 想通了 ###急眼:ji-1 yan-3 发火 ###嗑尘:ke-1 chen 1,难看 2,丢人 老鼻子:很多 * 妈灵:ma-1 ling 蜻蜓 末了儿:最后了 卖呆儿:1,看热闹 2,发呆 尿性(东部方言):有骨气,真汉子 * 念三七儿:旁敲侧击 蔫吧:没精神,枯萎 七吃喀嚓: 麻利,干净利落 ###欠儿蹬:缺心眼,找揍 气管子:打气筒 曲咕:小声说 日日的:ri-2 ri-2 de 速度快 * 如作: ru-1 zuo 舒服 赛脸:明知不对,故意那样做 ###啥:什么 秃噜:失败,放开 土包子:土生土长地没见过大世面的人 ###铁子=老铁:哥们,好朋友 舞马长枪:张牙舞瓜 武武玄玄:同上 * 五迷三道:迷迷糊糊 稀里马哈: 马虎 邪乎: 厉害 ###向着:偏袒 兴许:可能,也许 ###一整(就):总是,动不动(就)…… 作死:zuo-2 si-3 寻死 * 张程:办法,能力 抓瞎:毫无办法,无法解决 准保:保证,一定 ###贼:非常,很

326 评论

寻找美食的虫

1.普通话:

以中国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京语音主要指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不包括个别的土音部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北方话的词汇是普通话词汇的基础和主要来源。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现阶段汉民族语言统一的基础,是现代汉语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2.东北话:

东北话,可指中国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的汉语,亦可特指东北地区的某些特定汉语,如常用于小品演出的“东北话”,本条目主要讨论第一种指代方式。尽管东北绝大多数地区的汉语都可归类于东北官话的范围内,但是“东北话”和“东北官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汉语中,东北话与普通话是相对很接近的,如哈尔滨话就高度接近于普通话(老派北京话与普通话之间则有相当明显的差距,以至于交流有时会有些障碍)。从东北北部的黑龙江省到南部的辽宁省,大致而言发音朝含糊、“东北味”重的方向发展。到了沈阳,当地的方言就不太容易被普通话使用者所流畅理解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人认为是与东北不同地区汉族人到达东北的时间有所不同,语言的融合程度各异有关。但与中国关内其他地区不同的是,生活在东北这一广大区域的人们之间几乎不存在语言交流的困难。

309 评论

相关问答

  • 普通话研究论文关于普通话的论文

    【摘要】普通话是我国汉民族共同语,国家正在大力推行、积极普及普通话并逐步提高全民说普通话的水平,作为教师,学习普通话更是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任务。本人根据自己学习

    Coco爱美食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普通话论文文献

    额 这个可以上相关的论坛上搜集一下信息的吧

    美食家Kitty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西神话论文研究方案的区别

    中国和西方神话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如果仔细比较的话,中西神话不同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的位置都是靠武力夺来的,而且多半是儿子夺取父亲的位置,

    EatDrinkWorld 11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普通话和方言研究的论文

    教师要讲好普通话“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推广和使用好本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是能够发挥语言交际功能的保证。语文教学作为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的主要渠道,提高教师

    追趕跑跳碰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关于普通话研究报告论文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各方言区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即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 1955

    520mengcheng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