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达文文
肿瘤内科的护理是保证工作的安全性,让肿瘤患者得到更加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肿瘤内科护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肿瘤内科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分析。 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肿瘤内科 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肿瘤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包括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干预、建立出院回访制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各项目均有上升,观察组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肿瘤内科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肿瘤内科;护理;临床观察;生存质量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肿瘤化学治疗在姑息性治疗肿瘤中起步,经过多年不断的努力,已成为可以治愈肿瘤的根治性治疗手段。通过化学治疗使肿瘤细胞完全消失,达到治愈,是肿瘤内科治疗的最终目的[1]。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肿瘤内科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疗效明显,现 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肿瘤内科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男性42例,女性30例。年龄35-75岁,平均(57.58±12.56)岁。经临床、影像学、病理检验确诊,包括肺癌、结肠癌、乳腺癌、胃癌、肝癌、鼻咽癌、淋巴瘤等。两组在年龄、性别和病情上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肿瘤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包括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干预、建立出院回访制度。
2 护理 措施
2.1 心理护理 护士针对患者的恐惧心理,要做好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化疗,讲解一些疗效好的病例,告诉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是暂时的、可预防的,而机体收益是长远的,稳定的情绪可增加机体对化疗的耐受性,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可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2]。
2.2 饮食护理 治疗期间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调整食物的色、香、昧,避免进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有些患者害怕呕吐而禁食,护士要告诉患者空腹呕吐会伤胃,指导患者少量多餐,进食细嚼慢咽,必要时餐前30min给予胃复安肌肉注射。对呕吐严重,不能经口进食者,可酌情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严格记录出入水量,评估脱水情况,必要时检查血电解质,及时补液。
2.3 保持病房整洁安静,为患者营造舒适、轻松的环境,对 爱好 音乐的患者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分散注意力,减轻化疗中的恶心呕吐,当患者出现呕吐时,给予安慰,协助患者坐起,呕吐后帮助患者漱口,及时清理呕吐物,必要时更换床单位。
2.4 遵医嘱及时准确给予止吐药物应用,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辅助治疗[3]。
2.5 某些口服化疗药物尽可能睡前服用。
2.6 告诉患者晚上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给予小剂量镇静剂可减轻消化道
反应。
3 结 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各项目均有上升,观察组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
4 讨 论
肿瘤内科治疗的迅速发展,拓宽了肿瘤内科护理的领域和内容,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改变观念,积极参与和配合新技术、新疗法的临床应用,熟悉其基本原理,毒副作用的观察及处理,操作过程等,从而制定出全面的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周到安全的护理[4]。
临床肿瘤护理学正是顺应了肿瘤学科发展的需要。本章将介绍:化学治疗患者的护理,要求能够熟练掌握化疗药物给药方法,识别化疗药物副作用,了解其作用机理,掌握化疗及其护理要点,做好化疗患者的心理护理等;学习腔内治疗患者的护理;了解免疫治疗的原理,掌握免疫制剂的保存、使用方法以及免疫治疗患者的护理;掌握化疗防护知识。化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血管,防止静脉炎和药物外渗引起组织损伤[5]。①使用外周静脉输液时,尽量选择前臂静脉,避开关节、肌腱、韧带,避免使用钢针。患者有上肢静脉压迫时,应采用下肢静脉输液。还应避免在24小时内被穿刺过的静脉点下方重新穿刺。②静脉冲人化疗药时,应边抽吸回血边注药,注药完毕后继续输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确保不发生外漏。③对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选用中心静脉如PICC、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④若发生药物外渗,应按化疗药物外渗处理原则及时给处理。在化疗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等变化。有否感染性疾病所致全身毒性反应,如畏寒、发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衰竭等;以及本系统疾病的局部表现如咳嗽、咳痰、咯血、哮喘、胸痛等。有无药物毒性反应发生,如出血、呕吐、皮疹、便秘、腹泻、便血等病情变化,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防止胃肠道反应:用药前给镇静止吐剂,以减轻反应。本组资料显示,通过对36例肿瘤内科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各项目均有上升,观察组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护理干预能提高肿瘤内科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舒洋.当前护理工作压力与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08):98-99.
[2] 王永红,金钰梅.护理服务价格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08):143-145.
[3] 谢新永.老年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8(04):42-43.
[4] 王生华.浅淡护理纠纷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09(21):78-79.
[5] 乔莉生.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1(07):102-103.
【摘要】 目的:在肿瘤内科住院部,研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运用效果。方法:在进入我院治疗的肿瘤病人中随机选取16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运用肿瘤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主要内容有:心理干预制度、社会干预制度、术后回访制度。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将上面两组的失误率、并发症发生率、与病人家属纠纷情况、病人是否满意等各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因为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所以治疗失误情况几乎没有、病人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很少、没有出现与病人家属的纠纷情况,有一定的统计学差异(P<0t05),病人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结论:实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有效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防止护理工作中出现失误,使病人达到最高满意状态。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肿瘤内科
【中图分类号】R473. 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5-0019(2013)12-0231-01
现阶段,各种疾病的治疗技术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很多病人的保健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具有高水平的护理工作[l]。传统护理办法只注意针对治病人员的护理,人们显然已经不满足于这样的护理方式,为了满足人们的护理要求,依据优质护理模式,我院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护理培训,依据传统护理办法,不断进行研究与开发。优质护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提高护理质量,受到了病人的普遍欢迎。本文主要利用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办法,研究了优质扩理服务在肿瘤内科的运用情况, 总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09年至2012年三年间,对于入住我院的160个肿瘤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基本情况如下:在对照组中,有62人是男性,18人是女性,病人年龄在19岁-71岁之间,年龄平均42岁,住院时间为7-90天,平均住院时间30天;在观察组中,有65人是男性,15人是女性,年龄在19岁-69岁之间,年龄平均39岁,这一组的住院时间在7天-97天之间,平均时间为35天。这两个小组的各项基本条件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进行对比实验。
1.2方法
对照组的护理方式不改变,依然运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开展护理工作。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文件精神和活动方案,以及护理工作通知,医院首先对参与观察组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了上岗培训。并以此为基础,对参加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了重新分组,调整了原来的人员分组情况,运用分层级护理办法。保证在每一个护理小组中,都有高级、中级和初级护理人员,使护理小组的人员分配更加合理。再有,要求病人和医生共同对护士的工作提出意见,加强考核工作,使护理工作不断提高质量。在平时护理中,还要落实查房制度,可以及时发觉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护理人员及时改正。
1.3统计学方法
在进行此次研究中,运用 Excel 及SPSS软件进行计算工作,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一般采用平均数和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在P<0.05时说明这个实验具有实际意义。
1.4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研究两个小组的工作失误率、病人的治疗情况、病人家属的反应情况、病人的态度等。
2 结果
在运用两种护理办法进行护理过程中,各种护理指标如表1。依据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治疗失误率减少、病人的治疗情况获得好转、没有出现纠纷情况,病人非常满意护理工作,说明这一实验比较成功。
表1 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护理状况比较(n(%))
3 讨论
在医院的日常护理工作中,传统护理模式逐步得到淘汰,而优质护理模式得到人们的认可,并逐步得到推广,现阶段,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护理工作必须注重以人为本,不应只关注病人的生理指标,在做好疾病护理工作的同时,还需了解病人的其他需要,如心理护理和情绪护理,尤其是肿瘤病人,好多此类型病人悲观失望,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将不久于人世,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不愿配合医生的治疗,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使病人正确看待死亡。告知病人,只要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治疗方法正确,病人是可以继续生存下去的。同时要求病人家属也要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鼓起病人生活的风帆,使病人的情绪保持平稳,有利于医生开展治疗。
通过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心理工作,使病人的情绪得到了稳定,从而大量降低了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使病人治疗时间大量缩短,所以护理人员的工作非常重要,应该不再运用传统护理办法,应该积极与病人建立沟通和交流关系,利用各种形式的交谈,使病人信任护理人员,相信通过医生的治疗,自己的病情一定能够得到好转,使病人的心理更加稳定,使病人对护理人员的工作非常满意。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要求医院必须具有高水平的护理工作,这和护理人员本身的素质密切相关,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经常参加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护理能力,主动接近病人,了解病人的需要,掌握病人的基本情况,为病人做好服务工作。本文的研究也可以证明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可以有效减少病人并发症的出现,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总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大幅提高护理质量,转变护理认识,使病人得到高度满意,因此,这种服务模式应在医院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敏,任正华.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进展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11(03)
[2]刘庆素,于蕾,周风伟,王建华,陈艳芝,安秀艳.住院病人与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07(25)
[3]赵桂英,李艳.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输液室护理质量[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06)
[4]蔡宏澜.浅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效果[J].青海医药杂志.2011(03)
半半童学
目前,最令人头痛的问题是老化的进程太快,也就是过早的老化,亦即早衰3关于过早老化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它的内因,多年来生物学家提出了多种学说,有300余种之多,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不一而足。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10种说法。遗传说这一学说认为,老化速度是先天遗传的,与每个人的基因有关。科学家发现,任何遗传性状都与代谢有关,而基因决定于酶,酶控制着特定的生理生化代谢过程。由于遗传带来的基因缺陷,造成了缺少该基因决定的酶,从而导致某个代谢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造成代谢异常而使人过早衰老3所以,其关键是遗传基因的问题。研究发现,遗传基因能够控制老化速度:父母与子女的老化速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是父亲对女儿的影响较弱,而母亲对儿子的影响则很强;同卵双生子比异卵双生子受父母的影响情况更接近。最近,我国复旦大学的对我国长寿之乡江苏如皋市的705位95岁以上(包括102岁的百岁老人)极端长寿老人进行研究,发现约有20%的老人的基因线粒体上有一种叫B4单倍群的分布明显较多,认为,现在虽然我们还没有发现“长寿基因”,但B4单倍群肯定和长寿有关。并认为长寿可以遗传,不过主要是从母亲处遗传。也就是说,母亲长寿子女可能也长寿,父亲长寿子女未必能长寿。 从理论上讲,通过研究找出导致老化和延缓老化的基因,然后利用转基因技术改造遗传基因就可以实现控制老化速度的目的。但是,有关老化基因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真正用于临床实践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3目前,要克服先天性因素对老化的影响,只能依靠优生、优育的办法。 中毒说此学说认为,机体中由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或通过生存环境摄取了较多的有害物质在组织内积累过多,会使人体慢慢中毒而引起过早衰老。所以有一位俄罗斯学者认为,人的大肠是有害物质集散地,主张用手术的方法切除部分结肠来达到促进长寿的目的。 伤害说这一学说指出,生物体的衰老都是由于细胞组织逐渐受到伤害引起的,其中大脑的伤害对衰老是首当其冲的。 免疫学说该学说认为,老年人由于胸腺退化,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减退,防御能力下降,造成了整个机体的衰老。 障碍积累说此学说认为,生物体的寿命是由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寿命所早就规定好了的,在每个细胞中已经编排了与寿命有关的程序。所以寿命是一定的。但是,如果生物分子在合成、表达以及分解过程中发生的障碍(异常)超过一定的限度,则细胞就会死亡,引起机体过早衰老。 劳损说这个学说认为,衰老是由体内不能更换的组织器官逐渐劳损的缘故。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作为机体信息基础的DNA被切断的发生率增高。DNA发生障碍将直接影响到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结构,从而促使衰老过早发生。虽然,因衰老而发生的DNA损伤还在不断的修复,但因修复功能在减退,造成了损伤DNA的不断积累,而引起组织器官功能和结构的退行性改变,导致衰老的加速。 内分泌功能减退说这个学说认为,人体内分泌系统所分泌的各种激素在内环境稳定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如果胸腺及性腺等内分泌系统功能过早减退,就可以导致激素分泌减少,整体激素水平失衡,从而促使人体过早衰老。 自由基学说这一学说指出,在细胞成分中如出现损伤,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作用产生一系列的自由基反应,引起一些细胞非特异成分的积累性损伤,致使细胞功能衰退,而促进衰老。如人体内的氧自由基在产生过多的情况下,会引起不饱和脂肪酸氧化成超氧化物,从而形成脂褐素;而氢氧自由基过多则会破坏细胞及其重要组分,引起DNA突变和蛋白质、酶等变性,使人过早衰老。 蛋白质变性说此学说认为,人体的组织、器官的衰老起源于细胞的衰老,而细胞的衰老则是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结果。而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细胞蛋白质的变性,表现为胶态凝固、酶活性下降和亲水性下降等,导致衰老加快。 交联学说此学说认为,人体组织中的胶原蛋白的共价交联键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而胶原蛋白的不溶性也随之增加。这种不溶性狡蛋白在组织中聚积过多后,会使细胞和组织的功能下降。 在形态方面则表现为组织失水、皮肤出现皱纹、骨骼脆性增加,眼球晶状体发生物理性改变(我们通常所说的白内障),造成老态龙钟。 目前一般较为公认的意见是:遗传决定自然寿限,环境影响自然寿限的实现。生物的衰老是由遗传所安排,而衰老的机制则由代谢来表达。遗传是决定一切生物自然寿命的第一性因素,而代谢则是表达衰老过程中的反应或作用机制。当活体的关键性细胞的代谢功能运转正常时,机体的衰老即按遗传规定的速度进行,达到应有的天然寿限而终;如果受有害因素影响而妨碍了细胞的代谢功能,则细胞的代谢即会发生异常,衰老的过程随之加快,导致早衰或中途夭亡。即使不受显著有害因素影响的生理性衰老,其细胞的代谢功能亦仍然是按照遗传安排的程序逐渐失调。因此,可以说在遗传安排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影响下,细胞的代谢功能失调是生物机体产生衰老的根本机制。 上述10种学说或更多的说法,则是表明过早衰老,也就是活不到自然寿限的原因。这些学说,应该说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实际上还是处于假说阶段。就像寓言中的瞎子摸象一样,每一种学说均可能是引起人体过早衰老的因素之一,但决不是全部因素。应当说衰老是一个多因素、全方位、系统性的退行性生物学过程。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们研究延缓衰老才变得有实际意义。 最新的研究成果为人类延缓衰老展现出了新的曙光。2009年诺贝尔奖的生理学或医学奖的3位获得者,在前面提到的美国科学家海尔•弗利克在1961年发现的当细胞分裂到50代时,细胞就全部衰老死亡的基础上,又深入了一步。这就是为什么人类细胞不多不少恰好是分裂50次?是谁在数这个数?他们已经揭开了这个秘密:原来,正常人的体细胞有23条染色体,而在每条细胞染色体的二端,都会有二条叫做端粒的“小尾巴”,端粒是染色体二头的“防护板”。每当细胞分裂一次,防护板就会磨损一层。当这“防护板”被磨损到一定程度——端粒子长度太短时,染色体就无法维持稳定,细胞也无法再分裂。也就是说,端粒不断磨损,细胞就会不断老化,直到8死亡3而有一种叫端粒酶的,则是一群勤劳的修复工,只要它们出现在细胞中,就会及时将磨损的端粒修好,让它们恢复到原来的长度,这样细胞就可以永不磨损,不断分裂下去,使之“永葆青春”。听起来似乎很美妙,如果有了这种酶,人就可以长生不老了。实际不是这样,它虽然为延缓衰老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同时,物极必反,如果细胞不会死亡,对人也很危险,因为这群永生的细胞就成了人体中的恶性肿瘤。所以,如何趋利避害是今后研究的一个值得重视的方向。
日本东京大学Umeharu Ohto和日本京都大学Norimichi Nomura团队共同合作近期取得重要工作进展。他们研究发现胆汁酸转运蛋白NTCP的结构对乙
大类学科2区。根据中科院2021年SCI期刊分区。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胃肠肿瘤杂志》,简称JGO杂志,
中医药学毕业论文题目 要想写好论文,就要从定一个好的题目开始。以下是我分享的中医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一起来学习吧! 一、中医药学毕业论文题目 中药方剂治疗宫颈糜烂
自有人类以来就有护理,护理是人们谋求生存的本能和需要。现阶段我国的护理教育基本上是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很多开设护理专业的医学类院校把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了
是的,确实是这样,比如说尖端治疗杂志就很不错,这个杂志聘请了陈学思院士(长春应化所),Ali Khademhosseini教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刘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