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opio123
古诗词是镶嵌在祖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传承人类文明的七彩虹桥,她具有凝练、含蓄、传情、达意的特点,应该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下去。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却有许多学生思想上不重视,认为现代化时代学不学古诗词无足轻重;再加上部分老师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也促使学生产生厌学古诗词的情绪。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带领学生走出厌学古诗词的困境呢?就此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和体会。1.训练学生语感,激发学生背诵古诗词的兴趣。如果哪位同学能把古诗词读得琅琅上口,说明他语感好、节奏强,领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融入了诗人创设的意境,这种学习过程可以说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但目前许多中学生不愿意开口读古诗词,老师站在他面前硬要他开口的话,他则懒洋洋的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加上音量小、口齿不清、毫无语感可言。我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求学生做到吐字清晰,对含混不清者指导正音、读准重音,直到老师觉得满意为止。其次是老师做示范或放录音示范等,有时还叫读得好的同学当堂诵读,使其他同学产生一种他能读好我也能读好的冲动。一定要让学生学会断句,体会古诗词每个字读音的轻重快慢。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开头两句: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我先教会学生断句: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接着教会学生找出词句的重音: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这样,学生有了语感,扫清了诵读的障碍,读起古诗词来就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了,对于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也有一定的帮助。2. 创设艺术氛围,激发学生背诵古诗词的热情。诗歌历来是诗与歌的连体儿,诗词大都被谱成曲子来吟唱,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无题•相见时难别时难》、《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等,其中王菲演唱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佳作。教学中,我先放音乐,接着自己吟唱,然后让学生跟着音乐小声唱。这样,学生在吟唱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古诗词的含义,还从美妙的音乐中理解古诗词的感情。中秋节前夜,我带领全班同学到楼顶平台赏月、吃月饼,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优美的曲子,师生们顿时陶醉在音乐的海洋中,共赏艺术带来的精神愉悦。我还启发学生想象天宫的仙境,重新领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些千古名句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及所寄寓的美好愿望。通过创设这样的艺术氛围,同学们背诵古诗词的热情与日俱增。3.通过老师的现场背诵,激发学生背诵古诗词的激情。中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老师可以因势利导激发学生背诵古诗词的热情。凡是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词,我都想办法当堂背给学生听,尤其是一些篇幅较长的,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观刈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有一次,当串讲完《木兰诗》要求学生背诵全诗时竟全场哗然,这时,我顺势说:“假如我能背诵全诗,你们能不能背?”学生齐声说“能”。于是,我把书扔在讲台上,满有把握地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背了一遍,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时,我听到有不少学生小声说:“老师真行。”按理说,老师没有必要每首古诗词都背给学生听,但我为了给学生起个表率作用,还是花了不少的时间来背诵,我觉得这种做法对于学生背诵古诗词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样,学生背诵古诗词就由被动转向了主动,背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4. 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单一的诵读会使学生感到味如嚼蜡,形式多样的诵读才会使学生产生愉悦感。有时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背诵古诗词的热情。利用早读课、语文课、自习课进行赛前轮读、赛读、分组读、分角色读,或老师先进行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放名家录音,以挑起学生的朗读愿望,然后进行朗诵比赛,老师和学生共同做评委,对朗诵好的当场表扬,对朗诵不太好的当场指出存在的问题,是断句不准,还是快慢没把握好,或者是感情没领悟透彻,然后再进行相同内容的朗诵,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领悟朗诵的诀窍。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和理解,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口才和胆量,可谓“一举多得”,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诗贵在运用。我有时利用节假日,分批组织学生去登山或旅游,当学生通过艰难的攀爬终于上到山顶时,启发学生此时有什么感受,会想到哪些诗句,学生很自然地会想到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诗句,回来后布置学生写《登XX山》之类的文章。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体能和意志,而且还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古诗词和提高写作能力。又如写《我的好朋友》一文,当好朋友来信说转学了内心有点忧伤时,自然会用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安慰他,显得贴切自然。春雨蒙蒙,可以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见到新同学,可以说“笑问客从何处来”;困难重重可以说“山重水复疑无路”;稍有转机可以说“柳暗花明又一村”等。作为老师,对在作文中恰当运用古诗词的学生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加分,这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当然,除以上几点之外,还有别的方法,如赏析法、归类背诵法等,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偷;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些诗词即使一下不完全领会它的深刻含义,但随着阅历的增长,自然会无师自通,惊叹诗人的神来之笔。纵上所述,从训练学生的语感入手,通过创设艺术氛围、通过老师的现场背诵、通过游戏活动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从而掌握语感、烂熟于心,进而厚积薄发,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学生的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panying106
初中语文古诗词创新教学及实践一、古诗词教学设计要贯穿新课程改革新的理念我们都知道,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些基本理念是我们这次课改的核心,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教师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师只有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这些理念,才能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对我们束缚。二、在古诗词教案的目标设计中一定要体现三个维度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往往偏重前两个目标,而忽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个目标,并且让三个目标分离开来,这种教学设计不符合课改要求。每次接手初一的新生(我教的是重点班),我都要有意识的考检查一下他们对于古诗词的掌握程度如何。大多数同学只要我一提诗歌题目,他们都会朗朗上口背诵出诗歌的内容,可我一问学生对这首古诗词的赏析,几乎是一问三不知。例如人人熟知李绅的《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很多学生能背能写,但是根本说不出一粒粟和万颗子的关系,也无法理解丰收与饥饿之间的深层社会原因。他们对于诗词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背诵之上,完全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当然这不是学生的错,是我们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上忽略了三维目标设计要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基本要求。三、借助有效资源,培养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中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初中生,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查《新华字典》,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新课改理念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语文教师要懂得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我们可以发动学生到图书室里看看报刊杂志或者利用网络资源等查找有关古诗词的资料,从而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例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范仲淹.苏东坡.辛弃疾……这些大诗人的很多资料学生自己可以查到的。如果长期坚持下去,这些做法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好习惯,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应该提倡。四.了解古诗词的一些常识,学会划分节奏,让学生体验古诗词的音乐美古诗分为古体诗、乐府诗、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划分以唐朝出现格律诗来划分。近体诗也称今体诗,它分为律诗和绝句,它们都是格律诗。而格律诗的声序排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另一种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因此,古诗词的节奏划分四言采用22,五言23,六言222,七言223,八言2222,其中3可析为12或21。而现代诗为自由诗,没有这样的限制。例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我们可以这样划分:“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七言诗的划分)。例如王维的《使至塞上》我们这样划分节奏:“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五言诗的划分)。如果我们语文教师了解这些古诗词常识,对学生加以引导,那么就完全可以避免在课堂上闹出古诗词朗读和现代诗朗读同一个腔调的笑话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古诗词独特的韵律美、音乐美。五、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品味古诗词的意境美古诗词的意境美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难点,它既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对作品内容及情感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又要立足现实联系学生实际,联系时代依托整个作品来领悟品味;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意象,并揣摩意象,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来进行品味意境。同时要把握主人公的处境,做到这些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仅仅五句二十八个字,却写了九种事物,而九种事物巧妙而又自然和谐地纳入一个画面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特别是用“小桥流水人家”的和谐明丽反衬“断肠在天涯”的凄苦之情,起到了非同寻常的效果,让学生进入诗词意境,体会游子思乡的悲凉心境。六、从古诗词中找榜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是90后学生,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是抱着奶瓶长大的孩子。他们聪明、时尚,他们前卫、创新,但他们唯我独尊,国家意识较为淡薄。例如明星在演唱会上穿和服表演,上海力拓案中的中国雇员出卖国家机密就是年轻一代爱国主义教育缺失的典型案例。所以做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回戌轮台”的赤胆忠心;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豪迈;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精神,都是进行爱国教育的最好名言警句,这些大诗人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是我们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师一定要好好利用。七、鼓励学生对古诗词多元解读,教师把握好文章的价值取向我们都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在古诗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元解读,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当然,我们要注意把握诗歌内容的价值取向。例如在我在教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分析到“左牵黄,右擎苍”“亲射虎、看孙郎”,很多学生质疑一个打猎射虎的人根本不该称为英雄!当出现这个观点时我没有责怪学生,因为我考虑到他们是新世纪的学生,他们能够有环境保护意识,很值得教师高兴,所以我还表扬他们敢于大胆质疑。当然我也趁机对他们加以引导,让他们关注诗词中的主旨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所体现出反击敌人的豪情壮志,这才是本诗的关键。至于装备,射虎仅仅是诗人描绘主人公英姿勃发的壮士形象。经过我这么一引导,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让学生回归文本,正确掌握了诗歌的价值取向,避免了走入我文章的价值误区。八、利用古诗歌教学,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爱情观“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哪个少女不怀春”,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对异性充满了好奇,早恋现象皆皆是!君不见校园内外一对对小情侣旁若无人的唧唧我我,更有甚者怀孕几个月居然不知道。出现这样的早恋现象,除了家长和学生的原因外,生物教师、语文教师也要对学生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李清照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经中《关睢》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兼葭》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好好利用这些情感教育资源,在古诗词教学赏析中可以趁机教会学生正确处理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为将来美好的幸福生活树立远大的目标和志向。当然了,以上的这些方法只是我个人对古诗词教学的一些大胆创新和尝试,的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上的古诗词大受学生的欢迎,师生共同陶醉在中华文化的海洋中,其乐无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大胆创新,敢于探索,认真实践,让我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中华 文化 博大精深,根据我国的 教育 体制,初中语文教学是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和小学语文教学的升华。作为整个初中教学阶段的核心课程,初中语文教学
一、遵循教学规律实现课堂改革 课堂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各类教学模式实施的步骤和方法各不相同,但都在打破“老师教,学生学”的低效被动教学方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
初中语文古诗词创新教学及实践一、古诗词教学设计要贯穿新课程改革新的理念我们都知道,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古诗词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瑰宝。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如何进行古诗词教学,笔者有一些体会。一、 激情导入,激发诗趣1
田园风光美 人民生活苦——中国古代田园诗词一、 所谓田园诗,应是指歌咏农村田园生活的诗歌。人们通常把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一些诗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