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4

WHMooooooooo
首页 > 期刊论文 > 山地玉米栽培知网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usanwangyue

已采纳

玉米宽窄行倒茬平作技术,主要是针对春季干旱,耕层板结,土壤风蚀、水蚀,地力下降等问题,通过改变耕作方式、简化作业环节,增加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玉米宽窄行 种植 模式,希望对您有用。

1 平均行距改宽窄行距

玉米宽窄行种植与传统种植有什么不同呢?在北方传统种植 方法 是行距一致,一般为60-65厘米。

新的种植方法是宽窄行倒茬轮作,就是在总面积内行数不变的情况下,将均匀行距改为宽窄行。如原来两个均匀行的行间距离为120-130厘米,现改成窄行行间距离为40厘米,宽行行间距离为80-90厘米。这样种植,宽行视为休耕带,窄行视为种植带。第二年,宽行变为40厘米行距的种植带,窄行变为80-90厘米的休耕带。以后年年交替耕作。实现倒茬休耕,减少了工作面积,种养结合,恢复地力。

2 垄作改平作

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及内蒙古地区,种植玉米常规的方法是垄作,就是在整地时,要起垄,播种时在垄上进行,中耕时趟起大垄。

新的耕作方法是改垄作为平作,播种时一律采用平播作业。取消了成垄过程,作物整个生命期都在平地上生长。减少了作业环节。

3 三铲三趟改一次深松,利于蓄水

常规的种植方法是玉米播种后,在中耕期要进行三铲三趟进行中耕除草。新的种植方法是在播种后。采用机械喷洒除草剂的方法进行除草。用"V"型深松机进行深松。

对休耕带进行深松,深度达到30厘米以上,打破了犁底层,加深了耕层,这样隔年交替进行,两年轮一次,加快了土壤的熟化进程。

由于深松,作物生长期遇到阶段性干旱时,大量根系下扎吸收深层土壤水分和养分,试验表明根系数量增加32.5%。抗旱抗倒伏效果十分明显。同时耕层的蓄水保墒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测试结果表明,耕层土壤含水量可提高1.8-3.2个百分点。

4 高留茬自然腐烂还田,培肥地力

传统种植是在作物收获时低留茬,常规的留茬高度为5-8厘米,一般不超过12厘米。采用宽窄行倒茬平作技术,留茬高度为30-40厘米,增加了秸秆还田数量。由于有根茬的休耕带当年不耕种,根茬靠自然腐烂还田,而耕作带无根茬,克服了传统种植时根茬影响播种质量和作物生长的弊端。

实行高留茬平作,由于根茬阻挡,使地表风速降低。土地未耕,也没有凸起的垄台,有效地避免了风蚀。

5 土地翻耕改轮流旋耕,实现倒茬休耕

常用的耕作方法是采用土地全面耕翻,并进行两次的耙地耢地。新的耕作方法是采用旋耕作业,作业面积改为50%,具体的说,就是每年秋季对土地的休耕带进行旋耕,而对另一半的种植带实行免耕。

采用倒茬休耕,减少了每年耕地作业面积。实现了保护性耕作。

6 减少作业环节,节约生产成本

宽窄行的耕种模式解决了某些生产环节不能由机械来完成的缺点,为机械作业创造了方便条件。如大型 拖拉机 一般最小轮距为1.4米,这种种植模式正适合这一轮距的要求,避免了均匀垄种植时大型拖拉机不能进地的弊端。在减少作业环节上,整地过程由灭茬、旋耕、起垄、镇压四项作业,改为只对休耕带进行旋耕、镇压作业,减少了两个作业环节。

田间管理由传统的三铲三趟一追肥为一次深松追肥,减少了两次中耕作业。

在减少作业面积上,由于是隔年交替进行深松和旋耕作业,当年减少作业面积50%。因此大大提高了机车的利用率,简化了作业程序,减少了作业环节和作业面积,降低作业成本30%以上。

7 减少生长带碾压,方便田间管理

在播种、镇压、喷药、深松作业时,拖拉机行走装置走在宽行位置即休耕带位置,作物的生长带则不会被碾压,这样就减少了伤苗,保护了作物的生长。

常规种植由于垄的存在,农民在田里行走进行如间苗、施肥,作物生长后期防病、防虫等劳动很不方便。而新式种植模式使地表平坦,宽行可以作为人行道,方便了田间管理。

8 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大家都知道,庄稼都是边行长的好,这是因为它通风透光好,采用80厘米或90厘米的宽行,与传统的均匀垄种植相比,增加了通风透光空间,人为地创造了边行优势。采用倒茬平作技术,实施的当年可使粮食增产4%-5%,连续实施三年以上最少可使粮食增产10%。同时粮食品质会有相应提高,一般可提高半个等级。

一、精细播种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一旦播种质量不高,造成缺苗断垄,或出苗参差不齐,苗子大小不一,就很难实现玉米高产。播种质量的好坏,在高产栽培中尤为重要,要改过去的“三分种,七分管”为“五分种,五分管”,抓好播种这一环节,做到一播全苗,对实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获得玉米高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玉米播种需要注意整地、选种、合理密植、施用除草剂等几个方面,下面我们就详细地介绍一下。

1.增施有机肥,适量施用基肥,创建超高产土壤

高肥力是获得玉米高产的基础,创建超高产土壤,主要 措施 是施用有机肥料和土壤的深层耕作。有机肥每亩施用200~500公斤,或优质腐熟圈肥3000~4000公斤,化肥的施用原则是磷钾肥全部做基肥,尽可能少用氮素化肥做基肥,一般以总施用量的1/3左右为宜。深层土壤耕作结合深施底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通透性,提高深层土壤肥力。

2.良种选择,种子精选,药剂拌种,确保苗齐、苗全

(1)良种选择

良种是增产的内因。生产实践证明,良种在玉米增产中的作用可以占到30%~50%,实现良种良法的配套才能实现玉米高产稳产。在良种选择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选用一代杂交种。杂种一代在生长势、抗逆性、产量等方面都优于其亲本的现象,称为杂种优势。杂种二代与杂种一代相比,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产量等方面均有所下降。用杂种二代作种子,要比一代减产30%以上,所以不要将杂种二代当做种子在翌年继续种植,不用质量差、纯度低的一代种。

其次,选用紧凑型品种。当前的玉米良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紧凑型,二是平展型。实践已经证明,紧凑型良种的增产潜力高于平展型。玉米高产田以采用紧凑型良种为宜,这也是今后玉米良种向更高产迈进的发展趋势。

此外,还要注意品种的生育期,因地制宜选用良种。麦田套种的夏玉米要选用中晚熟品种,麦收后夏直播玉米要选用中早熟品种。

(2)种子处理

首先,要精选种子,挑除掉破碎、发霉变质籽粒和秕粒,选用大小一致的籽粒。做好发芽试验。种子的发芽率应在95%以上,以确保全苗。

其次,播种前,需要浸种8小时,晾干后用40%甲基异柳磷和2%立克秀,按种子量的0.2%进行拌种,防治粗缩病、苗枯病、黑穗病和地下害虫。

3.合理密植,备足种子,适期播种

确定合理密植的原则,就是根据品种和栽培条件的改变确定适宜密度,使群体与个体的矛盾趋向统一,较好地协调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生产上要注意选用株型紧凑、耐密植的品种。

"有钱买种,没钱买苗"。为了达到一次播种一次全苗,播种前必须准备充足的种子。播种量的多少与籽粒大小、发芽率、种植密度、整地质量、土壤垧情、播种方式、栽培目的等因素有关。点播时的播种量按下式计算:

夏直播玉米的播期越早越好,晚播会造成严重减产。黄淮海地区一般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夏玉米。要因地制宜采用合理的抢种方法。具体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麦收后先用圆盘耙浅耕灭茬然后播种;二是麦收后不灭茬直接播种,待出苗后再于行间中耕灭茬。直播要注意做到:墒情好,深浅一致,覆土严密。为确保苗齐、苗全,播后根据土壤墒情浇蒙头水。

4.施用学除草剂,杜绝杂草

杂草耗肥、耗水、争光,也是玉米苗期某些病害、虫害的中间寄主,对玉米苗期的正常生长发育影响较大,严重时会形成弱苗。方便、省力、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化学除草,也就是在播种后出苗前地表喷洒除草剂,化学除草要严格选择除草剂种类,准确控制用量。播种后出苗前施用的除草剂有:

(1)15%甲基黄草酮SP(/SC):该药对马唐、马齿苋防效不如对照药剂玉农乐,施药时加入助剂可以提高其对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虽然施用后个别玉米田叶片有白化现象,但玉米产量不受影响用药剂量为50~65克/亩,在玉米苗后早期、杂草2~4期施药。对阔叶杂草防效在90%以上,对禾本科杂草防效在80%左右。

(2)乙草胺:乙草胺(50%乳油)是我国生产量最大的一种除草剂。每亩用量150-200毫升。乙草胺主要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对双子叶杂草防效差。

(3)都尔:72%乳油,又名异丙甲草胺、屠莠胺、杜耳。每亩用量为100-150毫升。

(4)丁草胺:50%、60%乳油,又名灭草特、去草胺、马竭特。每亩用量60%丁草胺125-150毫升,50%丁草胺150-185毫升。

(5)乙莠水:乙莠水是阿特拉津与乙草胺的混配剂。每亩用量200-300毫升。

生产实践证明,用50%乙草胺乳油100-120兑水 30-50公斤,均匀喷洒地面,除草效果可达98%以上。土壤墒情好时,药效更明显。

播种后没有及时喷洒除草剂的,也可以在玉米进入拔节期后,可用72%的2,4-滴丁酯每亩50-70克;或用80%的2,4-滴钠盐每亩75-100克喷雾,及时除草。

二、田间管理

玉米的田间管理是根据玉米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各生育阶段的生物学特性,用肥水管理等促控措施来满足玉米不同生育期对水、养分的需求;同时防治病虫害,使个体与群体协调发展,达到高产、稳产、高效、低耗的目的。按照玉米不同时期的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和生理特性,田间管理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

1.苗期管理

玉米苗期是营养生长阶段,即长根、增叶和茎节分化阶段,是决定叶片和茎节数目的时期,植株的生长中心是根系。到拔节时,展开叶片数达到6片,此时叶片数和节间数已经确定。植株体内氮素代谢旺盛。幼苗喜温,较耐干旱,怕涝,田间更怕苗荒与草荒。土壤宜疏松。田间管理要立足于"早管促早发",防止出现"老小苗"。

苗期田间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促根壮苗,通过合理的栽培措施实现苗足、苗齐、苗壮和早发。主要田间管理栽培措施有:

(1)及时间苗、定苗

间苗、定苗的时间要因地、因苗、因具体条件来确定。夏直播玉米生长快、易保苗,可适期早进行。一般情况下可以把握3片可见叶时间苗,5片可见叶时定苗。为确保收获密度和提高群体整齐度及补充田间伤苗,定苗时要多留计划密度的5%左右,其后在田间管理中拔除病弱株。

(2)及时中耕、除草

定苗前后中耕易浅,一般5cm左右,以防"芽涝";拔节期前后中耕应深些,行间可达10cm左右。苗期一般中耕2次,达到破除板结,疏松土壤,促进根系发育的目的。

(3)及时追肥、浇水

苗期追肥有促根、壮苗和促叶、壮秆作用,一般在定苗后至拔节期进行。除使用速效氮、磷、钾肥外,也可追施腐熟有机肥。

苗期追肥量,原则上磷、钾肥全部施入,氮肥追施量因地、因苗确定。高产田一般不高于总追氮量的20%~30%,中产田占50%~60%,低产田占60%以上。玉米苗期追肥除速效氮肥外,应重视速效磷、钾肥的配合施用。

苗期追肥一般采用沟施或穴施。施肥深度应根据追肥时的株高确定,防止沟土埋苗。化肥施用深度应大于5cm,有机肥施用深度10cm左右。可以在距玉米植株15~20cm处开沟,将有机肥、化肥等一次施入,覆土盖严,提高肥效。

玉米在苗期耐旱能力较强,一般不需灌溉。

(4)及时防治病虫害

玉米苗期虫害主要有地老虎、粘虫、蚜虫、蓟马等。

防治方法为:播种时使用毒土或种衣剂拌种。出苗后可用2.5%的敌杀死800~1000倍,于傍晚时喷洒苗行地面,或配成0.05 %的毒砂撒于苗行两侧,防治地老虎。用40%乐果乳剂1000~1500倍液喷洒苗心防治蚜虫、蓟马、稻飞虱。用20%速灭杀丁乳油或50%辛硫磷1500~2000倍防治粘虫。

玉米苗期还容易遭受病毒侵染,是粗缩病、矮花叶病的易发期。及时消灭田间和四周的灰飞虱、蚜虫等,能够减轻病害的发生。

2.玉米穗期管理

玉米拔节至抽雄这一阶段为穗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长叶、拔节、雄雌穗分化与形成。大喇叭口期(12片展开叶,上部的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状)已形成4-7层地下节根(次生根),并向纵深扩展。大喇叭口之后,地上节根(气生根)陆续出现,茎秆节间迅速伸长,雄穗和雌穗迅速分化。夏玉米的穗期一般经历35天左右。

穗期是玉米一生中生长最旺盛的阶段,需要的养分、水分也比较多。此期决定了穗花数的多少,是影响果穗大小,粒数多少的关键阶段。田间管理的主攻目标是:秆壮、叶大、穗大、粒多,特别是要重视大喇叭口期的肥水管理。主要田间管理栽培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拔除弱株,中耕促根

夏玉米一般种植密度偏大,由于种子、地力、肥水、病虫为害及营养条件的不均衡,不可避免的产生小株、弱株。套种玉米由于生长环境较差,产生小株和弱株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小株、弱株既占据一定空间,影响通风透光,消耗肥水,又不能形成相应的产量。因此,应及早拔除,以提高群体质量。

穗期一般中耕1~2次。拔节至小喇叭口期应深中耕,以促进根系发育,扩大根系吸收范围。小喇叭口期以后,中耕宜浅,以保根蓄墒。生产实践证明,多雨年份,地下水位高的涝洼地,培土增产效果明显;干旱或无灌溉条件的丘陵、山地及干旱年份均不宜培土,以免增加土壤水分蒸发,加重旱情。

(2)重施穗肥

夏玉米穗期正处于高温多雨季节,生长速度极快,需肥量很大。夏玉米穗期(大喇叭期前后)是追肥最重要的时期。穗期追肥既能满足穗分化发育对养分的要求,又促叶壮秆,利于穗大粒多。生产实践证明,不论是套种玉米还是夏直播玉米,只要适时适量追施攻穗肥,都能获得显着的增产效果。穗期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追肥时间一般以大喇叭口期为好,具体运用要因苗势、地力确定。

高产田穗肥占氮肥总追施量的50%~60%,一般每亩追标准氮肥40公斤。氮素化肥作追肥应深施盖严,减少养分损失,提高利用率。氮肥施用过浅和过深均不好,以深施10cm左右的产量最高。穗期追肥一般距玉米行15~20cm,条施或穴施,缺墒时应施后随时灌溉,提高肥效。

(3)及时浇水和排灌

夏玉米穗期气温较高,植株生长旺盛,蒸腾、蒸发量大,需水多,尤其该阶段的后半期需水量更大。此时干旱主要影响性器官的发育和开花授粉,使空秆率和秃顶度增加。因此,抽雄前后一旦出现旱情,要及时灌溉。根据高产玉米水分管理 经验 ,玉米穗期阶段要灌好两次水。第一次在大喇叭口前后,正是追攻穗肥适期,应结合追肥进行灌溉,以利于发挥肥效,促进气生根生长,增强光合效率。灌水日期及灌水量要依据当时土壤水分状况确定。当0~40cm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时都要及时灌溉。灌水量一般每公顷600~900m?,干旱时应适当增加。第二次在抽雄前后,一般灌水量要大,但也要看天看地,掌握适度。玉米地面灌水通常采用沟灌或隔沟灌溉,即不影响土壤结构,又节约用水。

玉米穗期虽需水量较多,但土壤水分过多,湿度过大时,也会影响根系活力,从而导致大幅度减产。因此,多雨年份,积水地块,特别是低洼地,遇涝应及时排除。

(4)防病虫、防倒伏

夏玉米穗期主要病虫害有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及玉米螟等。药剂防治玉米茎腐病可用10%双效灵200倍液,在拔节期及抽雄前后各喷1次,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玉米螟一般在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发生,可在9~11片展开叶期间,用3%的呋喃丹颗粒剂或2.5%的辛硫磷颗粒剂撤于心叶丛中防治,每株用量1~2g。

3.花粒期管理

玉米抽雄到完熟阶段为花粒期。夏玉米花粒期一般45天左右。此期是玉米籽粒产量的形成阶段,是田间管理的重要时期。

玉米抽雄期以后所有叶片均已展开,株高已经定型,除了气生根略有增长外,营养生长基本结束,进入以籽粒生长发育为中心的生殖生长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开花授粉阶段既是需肥的高峰期,又是需水的临界期,对光照条件也很敏感,缺肥、缺水或低温阴雨都能造成严重减产。

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防止植株早衰,维持较大的绿叶面积,提高光合能力,争取粒多、粒重。主要田间管理栽培措施有:

(1)补施攻粒肥

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和产量水平的提高,夏玉米中后期施肥浇水和其他管理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实现高产突破的新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高产实践证明,玉米生长后期叶面积大,光和效率高,叶片功能期长,是实现高产的基本保证。而玉米绿叶活秆成熟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花粒期有充足的无机营养。因此,应酌情追施攻粒肥。

攻粒肥一般在雌穗开花期前后追施,以速效氮肥为主,追肥量约占总追肥量的10%~20%,注意肥水结合。高产夏玉米生育后期需肥量较大,对灌浆期表现缺肥的地块,还可采用叶面追肥的方法快速补给。

(2)及时浇水与排涝

实现夏玉米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增加后期灌水次数和灌水量,加强花粒期水分管理,是保根、保叶、促粒重的主要措施。花粒期土壤水分状况是影响根系活力、叶片功能和决定粒数、粒重的重要因素之一。此期玉米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50%左右,籽粒形成期和乳熟期适宜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80%,蜡熟期为70%左右。特别是受粉后25天以内不能缺水,否则严重影响穗粒数和粒重。

综合各地高产玉米水分管理的经验,玉米花粒期应灌好两次关键水:第一次在开花至子粒形成期,是促粒数的关键水;第二次在乳熟期,是增加粒重的关键水。花粒期灌水要做到因墒而异,灵活运用,砂壤土、轻壤土应增加灌水次数;粘土、壤土可适时适量灌水;群体大的应增加灌水次数及灌水量。

子粒灌浆过程中,如果田间积水,应及时排涝,以防涝害减产。

(3)人工去雄与辅助授粉

高产田群体较大,雄穗对冠层内的光照有较大影响。在雄穗刚抽出而尚未开花散粉时可拔除全田雄穗的二分之一(隔行或隔株),地边、地头不要去雄,以利边际玉米雌穗授粉。在授粉结束后再将余下的雄穗全部拔除。人工去雄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一般可增产4.1%~14.8%。除去雄穗可节省植株养分,增加粒重;改善群体内的光照条件,亦减轻叶片表面花粉粒堆积霉烂,提高叶片光合速率;此外还有减轻玉米螟为害的作用。

高产地块群体较大,叶片重叠,个别植株花丝授粉困难,在授粉后期要逐株进行检查,对未授粉的新鲜花丝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增加穗粒数。

人工辅助授粉,可减少秃顶、缺粒,增加穗粒数。辅助授粉对抽丝偏晚的植株以及群体偏大、弱株较多的地块效果更为明显。

(4)拔除空株

为减少空株对光、水、肥等资源的竞争和消耗,在辅助授粉10天以后,对全田植株逐一检查,发现空株将其拔除,以达到提高群体产量的目的。

(5)适期收获

玉米收获过早会导致生育期不足而减产。而生育期不足减产的首要因素是缩短了玉米的灌浆时间,降低粒重。玉米只有在完全成熟的情况下,粒重最大,产量最高。收获偏早,成熟度差,粒重低,产量下降。有些地方有早收的习惯,常在果穗苞叶刚变白时收获,此时千粒重仅为完熟期的90%左右,一般减产10%左右,应予以纠正。

当前生产上应用的玉米品种有些有“假熟”现象,即玉米苞叶提早变白而子粒尚未停止灌浆。这些品种往往被提前收获,即乳线下移到1/2至3/4时已经收获,比完全生理成熟要早8~10d,一般减产8%左右。玉米子粒生理成熟的主要标志有两个,一是子粒基部黑色层形成,二是子粒乳线消失。玉米成熟时是否形成黑色层,不同品种之间差别很大。玉米果穗下部子粒乳线消失,子粒含水量30%左右,果穗苞叶变白而松散时收获粒重最高,玉米的产量最高,可以作为玉米适期收获的主要标志。同时,玉米子粒基部黑色层形成也是适期收获的重要参考指标。

适期收获的玉米子粒饱满充实,子粒比较均匀,小粒、秕粒明显减少,子粒含水量比较低,便于脱粒和储放,商品质量会有明显提高。

玉米晚收必须以延长活秆绿叶时间为前提,青枝绿叶活棵成熟才能实现玉米高产。玉米生长中后期要加强肥水管理,延长叶片的光合时间,防止早衰。同时要坚决杜绝成熟前削尖、打叶现象。玉米植株在未干枯前还有大量养料,还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未完全成熟的子粒中去,这种情况下带秆收获也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1、足墒播种。一般播种时土壤含水量以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70℅为宜,适宜春玉米播种的土壤重量含水量黑土为20℅~24℅,冲积土18℅~21℅,沙壤土15℅~18℅,土壤含水量偏高时,要适度散墒后播种;含水量不足时,采用坐水造墒播种。

2、播量。根据种子发芽率、种植密度要求等确定,要求播种量稳定,要求排种量稳定,下种均匀。单粒播种要求每穴一粒种子,株距均匀,单粒率≧90℅,空穴率小于5℅。一般条播亩用重量为3~4千克,点播为2~3千克,精播为1~1.5千克。单粒播种、每穴1粒的需种量计算如下式,若每穴2~3粒,则需要扩大2~3倍。玉米需种量(千克)=计划种植面积(亩)×计划种植密度(株/亩)×种子千粒重(克)/(种子出苗率×10的6次方)

3、播深。根据土壤水分、质地和种子大小等情况确定。以镇压后计算,一般黑土区播种深度3~5厘米,白浆土及盐碱土区3~4厘米,风沙土去5~6厘米,最深不超过10厘米。机械作业标准是播深误差不大于1厘米。

4、镇压。播后压实可增加上层土壤紧实程度,使下层水分上升、种子紧密接触土壤,有利于发芽出苗。适度压实在干旱地区及多风地区是保证全苗的有效措施。镇压时间视土壤墒情而定,一般在种子周围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手握成团,掷地可散,表层土壤因风见干的情况下进行镇压。

5、种肥。一般亩用复合肥或磷酸二铵4~7千克(春玉米播种时遇低温可施用磷酸二铵做种肥),肥料应掩埋并避免与种子直接接触。可播种施肥同时进行,肥料施在距种子5~6厘米的侧下方确保不烧根、不烧苗。尿素、碳酸氢铵等不宜作种肥施用,以免烧种烧苗。秋施肥量足的可不用种肥。

6、其他要求。种子损伤率要小,播行直,种子左右偏差不大于4厘米,行距一致,地头整齐,不重播、不漏播。联合播种时能完成施肥、喷药、是洒除草剂等作业。

207 评论

慧慧在济南

犁地耙田、平整土地、起垄播种,是玉米传统的耕种方式。但是,如今在横县校椅镇青桐村,村民种玉米已经摆脱了这样的艰辛——在一种被村民称为“懒人种地”的栽培技术的帮助下,他们只需用带铁锥的木棍在地里戳个洞,然后把玉米苗放进去即可。 这个技术叫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 省工省力轻松种田 眼下的青桐村,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乡村公路上,一辆辆满载甜玉米的大卡车川流不息;田间地头,有人在砍运甜玉米秆,有人在移栽玉米苗。 村民覃启超,手拿一根木棍在田里忙碌。从远处看,他像是在玩耍。走近一看,原来他是在种甜玉米。只见他握着一根一端装着铁锥子、直径约5厘米粗的木棍,往地里一插便会出现一个圆锥形的洞,片刻功夫,田里插出了一排排洞。然后,覃启超把育秧盘里的玉米苗移栽至洞里。 “我这叫做懒人种田法,不用犁地耙田,不用锄头挖坑,只要戳个洞就能种玉米。”覃启超笑着介绍说,现在青桐村人种甜玉米都学会了“偷懒”,不犁田不改行不整地,省工省力至少能管5年时间。 青桐村是横县甜玉米种植最早的村。当初,该村农民外出打工学种甜玉米,后来把种植技术引进村里,并带动全县种甜玉米。目前,横县甜玉米种植每年达22万亩(复种),成为广西甜玉米生产和加工基地。校椅镇因每年种甜玉米8万亩(复种),被誉为“甜玉米之乡”。 青桐村农民书写了横县甜玉米种植传奇,还创造出了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近年来,该村农民尝试把过去种2造的甜玉米改种成3造,获得了成功。耕种频繁了,难免有忙不过来的时候。于是,有人干脆不犁不耕了,直接在地里移栽玉米苗,产量居然比“精耕细作”还要高。 “过去,我们种甜玉米总习惯于松土犁田,结果很容易造成土壤水分蒸发,导致亩产量不高。现在,使用免耕栽培技术,种一亩地原来需要4个人干一天的活,现在一个人就可以轻松搞定。”村民李海滨兴奋地告诉记者。 保湿保肥节本增效 青桐村农民创造的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引起了农业专家的兴趣。专家实地考察认为,该技术在前造玉米收获后,不用耕整土地,就直接进行再次播种,具有保湿保肥节本增效等特点。 青桐村农业技术人员张彦扬告诉记者,甜玉米免耕栽培只要根据农时合理安排,一年能种植4造——青桐村已经有农民做到这一点。采用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甜玉米每造平均亩产量能达到1000公斤,而且种出的甜玉米质量优、外观好,其中反季节甜玉米收购价格还能高不少。 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让农民减少了成本投入,减轻了劳动强度。因此,在青桐村一户农民种70亩至100亩甜玉米是件很平常的事。近年来,该村许多农民外出租地种甜玉米,其中单造种甜玉米最多的达400多亩。 “以我家种的80亩甜玉米来看,使用免耕栽培技术每造亩产量能增加150公斤至250公斤。”青桐村委党支部书记覃思玉深有体会地介绍说,免耕栽培技术是一项能实现保护性耕作、节能增收的新技术,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好办法。 免耕技术避免了“越穷越耕,越耕越穷”的恶性循环。覃思玉介绍说,以往反复翻耕,土壤结构松散,一下雨地表肥料极易被冲走,造成土地土质越来越贫瘠。他还算了一笔账:传统耕种至少要比免耕栽培多施肥一次,需要多投入肥料费120元/亩。另外,传统种植还需要多花人工费150元/亩。

142 评论

活性炭1986

玉米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学名Zea mays L,起源于南美洲,7000 年前美洲印第安人已开始种植玉米。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把玉米带到西班牙,随着世界航海业的发展,玉米逐渐传到世界各地。大约 16世纪中期, 玉米传入中国,此后在中国各地的流传过程中逐渐有了玉蜀黍、苞米、棒子、玉茭、苞谷、珍珠米等俗称。

226 评论

相关问答

  • 玉米栽培生理研究进展论文范文

    2007年我市玉米播种面积为60.5万亩,据农技部门考察平均单产达到502.6公斤,比去年亩增产19.6公斤,增产幅度4.1%,总产30.4万吨,比去年增加0.

    南瓜冰妈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玉米种植研究论文

    分析玉米虫害的防治方法农科论文 一、玉米叶螨 玉米叶螨在我区发生时间在6月下旬至8月中旬。此时玉米植株高大,已有12~13片叶,施药化学防治效果不佳。在产卵盛期

    茜茜Julie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玉米栽培生理研究进展论文题目

    犁地耙田、平整土地、起垄播种,是玉米传统的耕种方式。但是,如今在横县校椅镇青桐村,村民种玉米已经摆脱了这样的艰辛——在一种被村民称为“懒人种地”的栽培技术的帮助

    小胖子老头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玉米管理论文题目

    分析玉米虫害的防治方法农科论文 一、玉米叶螨 玉米叶螨在我区发生时间在6月下旬至8月中旬。此时玉米植株高大,已有12~13片叶,施药化学防治效果不佳。在产卵盛期

    中国神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本科毕业论文玉米

    农大学院学生回应毕业论文被吃掉的段子,农大学生真的很容易遇到这种问题,一不小心毕业论文会被当成杂草而拔掉

    chetcn0948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