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89

秀之美--艳梅
首页 > 期刊论文 > 顺德家电毕业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玉江style

已采纳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地区家电制造产业的现状、问题剖析--以顺德家电制造业为例 <<软科学 >>2005年04期 王世豪 , WANG Shi-hao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顺德家电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家电企业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缺乏自主的知识产权,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弱.提出:顺德家电业必须利用世界家电制造业重心向中国转移和加入WTO的难得契机,充分利用顺德为国内最大家电制造业基地及整机生产水平高、生产能力强的优势和产业空间集聚优势,真正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强自己的品牌. 我国家电行业营销渠道模式的变革 <<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5年02期 叶萍 市场竞争和技术变革使越来越多的家电企业意识到营销渠道的重要性,并将营销渠道管理提升到竞争战略的层面,把建立销售网络优势作为培育企业竞争力的重中之重.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家电行业的营销渠道所面临的问题,对家电行业的渠道模式的变革提出建议. 家电企业竞争缺陷及其修正 <<开发研究 >>2003年04期 石锦生 近几年我国家电企业的竞争十分激烈,正视并设法解决企业在竞争中存在的问题,对推动家电企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近年来我国家电企业的竞争状况出发,分析了家电企业在竞争中暴露出的主要缺陷,并从价值竞争、技术竞争、品牌竞争等角度提出了修复缺陷的对策. 浅议企业的自主品牌战略 <<科技创业月刊 >>2006年11期 陈婉儿 当今所谓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归根到底还是品牌之间的竞争.面对加入WTO后的冲击与挑战,响应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我国企业如何培育自主品牌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切的问题.从自主品牌的概念和我国企业品牌的困境入手,具体分析了打造自主品牌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途径. 顺德家电领域专利态势分析报告 <<广东科技 >>2005年05期 魏庆华 一、家电业是顺德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顺德素有"家电王国"之称,是全国最大的家用电器生产基地,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竞争优势.家电的产销量占全国总量的12%,2003年,顺德家电产业工业总产值达520亿元,占顺德工业总产值的40%,实现销售收入475亿元,出口20.2亿美元。通过专家考察评审,经中国火炬计划中心审查认定,国家级家电产业基地正式落户顺德. "新产业区"中企业技术创新的区域空间特性分析--以顺德家电产业区为例 <<世界地理研究 >>2006年01期 王世豪 , WANG Shi-hao 本文应用新产业区理论、发展极理论和不平衡增长理论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区域空间特性的新观点;并以顺德家电产业区企业为例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区域特性.即空间集聚性、根植性、竞争与协作性和灵活适应性.企业技术创新的区域空间特性,是在产业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中,区域的地理中观尺度与企业的微观层面的结合.分析中引入企业创新、成长的地理空间概念,深化和拓展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内涵与外延.

192 评论

双鱼0303

顺德模式的形成与演变(一)顺德模式的概念 顺德位于广东省的南部,珠江三角洲平原中部,北方是广州市,东连番禺,北接南海,西邻新会。顺德距广州32公里。香港127公里、澳门80公里。总面积806.15平方公里,2005年户籍人口115万,旅外华侨和港澳同胞超过40万。 由于拥有优越的地理和人文条件,顺德历来就是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和外贸出口基地,这里出产的甘蔗、蚕茧、塘鱼,曾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盛誉。早在宋代,顺德就以“鱼米花果之乡”闻名遐迩。 改革开放以来,顺德人民充分发挥政策、地缘和人文优势,团结拼搏,求实创新,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率先进行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综合体制改革。顺德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全国的广泛关注,被誉为“顺德现象”和“顺德模式”。 如今,顺德是珠江三角洲中部崛起的新城市,成为全国重要的家电、家具、燃气具的日用品生产基地。其中家用电器和燃气具两类产品销售分别占全国总产销量的十分之一和三分之一。顺德制造,中国骄傲:顺德制造是尤其突出,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予顺德“中国燃气具之都”称号,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涂料之乡”的称号,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授予顺德为“中国家电之都”的称号。 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1856.98亿元,比上升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94亿元,增长3.3%,对GDP贡献率为0.5%;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56亿元,增长11.6%,对GDP贡献率为52.3%;第三产业增加值607.51亿元,增长19.3%,对GDP的贡献率为47.2%。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7.1%,民营经济增加值933.20亿元,增长16.2%。 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7万元,按常住人口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2230元,增长13.40%。 所谓顺德模式,其内涵是指在农村工业化的过程中,以基层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企业为基础,以产权改革为契机,迅速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路径。 (二)顺德模式的形成与演变 1、乡镇企业起步 与东莞的外资企业带动民企发展的路径不同,顺德的民企相当部分是由乡镇企业转化而来的。 在改革开放前,顺德是一个纯粹的农业县,工业仅仅停留在缫丝等少数几个传统项目上,并且由于人多地少的矛盾,传统农业经济已经很难适应发展需要。 从1980年代开始,顺德提出了“工业立县”的战略。1985年,顺德被广东省政府批准为经济开放区,政策的利好使顺德的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顺德经济实现了第一次飞跃。 据统计,1978年顺德的工农业总产值按1990年的不变价格计算,不足16亿元。但1985年其工农业总产值翻了一番,至1990年工农业总值已接近90亿元。此时的顺德已大跨步地迈入广东“四小虎”的行列,其中全国十大乡镇企业已经有5个在顺德。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顺德家电产业在全国攻城略地,战无不胜。顺德生产的电冰箱、空调器、微波炉、电风扇、电饭煲、电子消毒柜、热水器等十几个家电产品产销量均居全国第一,家用电器工业产值占全国同行业15%左右。顺德大道从南到北约10公里的车程内云集了五个中国驰名商标——科龙、容声、美的、万家乐、格兰仕。顺德可谓当之无愧的中国乃至世界的家电制造中心。 顺德强势产业有“两家一花”之说:两家是家电和家具,一花则是花卉产业。 顺德乐从镇号称“世界家具之都”,是全国最大的家具集散地之一,龙江则有“中国家具第一镇”之称,集中了顺德2/3的家具厂,共1200多家。 顺德还是全国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花卉种植面积45000亩,其中陈村镇占了23000亩。虽然顺德花卉的种植面积只占种植总面积的2%,而销售额却占了种植业的60%,是顺德农业的一个龙头。 顺德取得如此娇人的成绩,是以其政府主导,集体经济为支撑的发展路径分不开的。顺德政府提出的“三为主”,(即以集体经济为主,以工业为主,以骨干企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思路,是顺德模式的核心。顺德模式中绝大部分公有企业是由政府担保向银行贷款发展起来的。据1993年的统计,顺德工业企业注册资本中,公有经济占74%,外资占24.7%,民间资本仅占1.28%。顺德人拿出政府的招牌来为企业作担保吸引发展所需资金,尽管政府主导产业发展的做法招致非议,但负债发展有两个好处:一个就是把后来的事情提前来办,一个就是能迅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因为当时是短缺经济,市场上的产品供不应求,有资本投入,能把产品生产出来就能发大财。 2、产权改革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由政府主导、乡镇企业为支撑的发展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上世纪90年代初,顺德乡镇企业的危机已开始显现:村办工厂里“引进”的外国淘汰“先进”机器已开始在其他地区引进的真正先进的生产线面前露怯;集体经济为主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的疲软已相当成问题;基层政府已经为乡镇企业的发展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概括地讲顺德模式在新的发展时期,暴露出了以下问题:企业产权不明,责权不清,政企不分,管理不善;企业负盈,银行负贷,政府负债,国资流失。 顺德何去何从,必须当机立断。 顺德的改革分两步走。 1992年3月,顺德撤县建市。1992年5月,刚刚挂牌才两个月的中共顺德市委市政府向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打了个报告——《关于顺德开展综合改革试验,加快经济发展的请示》。1992年9月,在时任广东省委书记谢非的主持下,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支持顺德市开展综合改革试验,加快经济发展步伐问题的批示》,让其在综合体制改革上有更大的自主权;199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在顺德进行“以企业改革为中心的、配套的、综合的全面改革”试点,即所谓“产权改革”。 1993年7月,时任顺德市委书记陈用志在会议报告中提出:要变旧“三个为主”为新的“三个为主”:即从以集体经济为主,调整为以混合型经济为主,逐步提高非公有经济的比例;从以工业为主,调整为以二三产业为主,逐步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从以骨干企业为主,调整为以高而专的集团为主。 按照“抓住一批,放开一批,发展一批”的思路,顺德市分别采取股份与股份合作制、出让股权、拍卖、赎买、租赁与承包经营等多种形式,使企业真正改造成为市场的主体。至1996年年底,市镇两级的1001家国有、集体企业全部转制完毕,混合型经济格局初步完成,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原市镇两级的企业中公有股的比重从90%降到62.4%,外商及民间投资者股比占37.6%。原属政府的年产值超过亿元的32家规模企业,转制后政府独资经营或控股经营的15家,上市公司3家,中外合资合作4家,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10家。 1997年,顺德又公布了一项重要改革决定;所有政府机关都不再有自己的直属企业,实现政企分开和政资分离,政府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顺德乡镇企业完成了脱胎换骨的革新。① 自此,旧的“顺德模式”可谓已经不复存在,顺德模式进入了第二阶段,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时代。 3、企业上市 顺德在企业改制前,顺德的企业上市工作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而且企业的上市工作是与乡镇企业的改制同步推进的。1993年,美的和万家乐作为我国乡镇企业的首批上市企业在国内证券市场发行了A股,1996年和1999年,科龙分别在香港联交所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但这四家上市公司在股市上表现平淡,乏善可陈。而且万家乐和科龙上市后都己被迫进行过重组。 如何完善“顺德模式”全面提升顺德企业的竞争力,一直是广东省委和佛山市委十分关注的问题。2004年8月,佛山市成立了利用和发展资本市场领导小组和创业上市办公室,并由市常务副市长陈云贤出任组长,2004年11月,陈又走马兼任顺德区委书记。陈云贤从政之前曾担任广发证券董事长,此次由他来全面主持顺德的工作,足见广东省委和佛山市委推动顺德产业资本化的决心。 在陈的推动下,顺德区政府于2005年1月出台了《关于促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设立顺德区企业上市工作办公室,主要承担区利用和发展资本市场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负责“统筹、组织、协调、指导、服务”利用发展资本市场的具体工作,协助和指导企业的上市工作。二是建立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和“一企一议”服务制度,按照“一企一议”的原则,快速办理企业在改制、上市、资本运营过程中涉及的各项工作。三是设立“区扶持企业上市专户”,扶持成功上市的企业有效降低企业的上市成本。四是制定企业上市奖励政策,对2005年1月13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完成上市辅导期的企业、成功发行股票的企业,包括在异地“买壳”、“借壳”上市,并将上市公司注册地迁回顺德的企业,区政府分别予以奖励。 在顺德政府的推动下,顺德的上市企业与日俱增。截止2006年10月,顺德已有13家企业上市,还有5至8家企业正紧锣密鼓地申请境外上市,另有50多家企业已表达上市意愿和正在进行上市筹备工作。2006年7月,顺德的德美化工成为中国证券市场重启IPO后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顺德乃至佛山在A股市场的“第一股”,多年来一直位居顺德甚至全国同行业前列,其成功上市,对其他顺德中小企业具有示范作用。 2007年4月,顺德碧桂园在香港挂牌上市,年度中国首富花落碧桂园大股东杨惠妍,碧桂园还创造了最多时在股市募集资金超过千亿元的神话。 资本运营,特别是通过企业上市,不仅使顺德的企业募集到了丰厚的资金,也给历来喜欢闷头做生意的顺德老板们带来了观念上的转变。首先是熟悉并适应了“游戏规则”,例如,企业上市要保证企业连续三年盈利,要缴清税款,财务要公开,等等;其次是深化了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认识,例如,必须分清并界定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必须对家庭企业进行改造,等等,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总之,短短的几年,顺德企业继乡镇企业转换为民营企业后又经历了一次嬗变,即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换。

200 评论

相关问答

  • 旅顺电大论文模板

    电大毕业论文的写作格式、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

    麦兜爱李公主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顺德教育学会论文答辩时间

    据广东自考了解,为切实做好2022年下半年本科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确保答辩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工作安排。有关详细说明如下所示:一、组织机构:1、成立答辩工作小组

    小野妹渣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家电推广毕业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本文所分析的市场主要是指交易的地点和场所,即马克思所界定的“狭义的市场”,诸如集贸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形式。 “建一个市场,兴

    洋葱吵大肠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旅顺电大毕业论文

    电大本科毕业论文有关要求 毕业论文是根据会计专业教学的要求,对学生所学知识和理论进行综合运用的培训,旨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素养

    萌萌萌萌瓜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版面费

    据学术堂了解,期刊根据级别不同,类别不同,价格会有不同.比如普通的省级,国家级期刊,一般2000多字符的文章价格在800元,-1000元左右,篇幅长一点的价格高

    阳光365家具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