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72

毓毓baby
首页 > 期刊论文 > 研究生写论文证明糖是甜现象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山中彩虹

已采纳

糖类分子中都含有多羟基,多羟基中两个氢原子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恰好能与舌头上的味觉感受器形成化学吻合物。这种化学吻合物可以刺激味觉感受器,使其产生脉冲,进而由神经将脉冲传入大脑,使人感到甜味。人类能够感受到甜、苦、咸、酸、鲜等五种基本味感,其中甜味是人类最喜好的基本味感,而甜味的食物通常能提供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说起糖,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食用糖。糖类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又称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糖类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单糖、二糖、多糖。单糖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3至6个碳原子的糖,化学式可表达为:C6H12O6,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二糖是由两个单糖单元通过脱水反应,形成一种称为糖苷键的共价键连接而成。在脱水过程中,一分子单糖脱除氢原子,而另一分子单糖脱除羟基,二糖的化学式可表达为:C12H22O11,常见的二糖有蔗糖、麦芽糖等;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单元通过脱水反应形成的,多糖的化学式可表达为:(C6H10O5)n,常见的多糖有淀粉、纤维素、糖原和木糖等。那么,为什么糖总是甜的呢?其实在我们的舌头上有许多小疙瘩,它们就是人类的味觉感受器——味蕾。味蕾主要分布在舌头、上腭和咽部黏膜处。哺乳动物的味蕾多呈球形,其顶端在口腔的上皮表面有个开口,称为味孔。味蕾由50至150个味蕾细胞组成,在味觉细胞的表面,有许多味觉感受受体,当不同的物质与不同的受体结合,我们的大脑便可以感受到不同的味道。怎样的分子结构能够与味觉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并让其向大脑传递“甜”的信号呢?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试图了解清楚这个问题,可时至今日,这个谜团仍然没有完全揭开。大多数学者认为糖之所以甜,是因为糖类分子中都含有多羟基,多羟基中,两个氢原子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恰好能与舌头上的味觉感受器形成化学吻合物。这种化学吻合物可以刺激味觉感受器,使其产生脉冲,脉冲进而由神经传入大脑,使人感到甜味。例如,乙醇没有甜味,但乙二醇却非常甜。在乙二醇分子结构中有一个甜味单位,但因乙醇分子中没有这种基团,所以不具甜味。葡萄糖和半乳塘的分子结构中也含有这种甜味单位,所以也是甜的。人的舌尖对甜味感觉最敏感,当糖接触到舌尖的味觉细胞时,甜味单位中的—OH就与舌尖的甜味感受蛋白质中的—NH2结合,形成氢键,从而让人产生甜味的感觉。但是,各种糖类的甜度是不同的,因为在糖分内部可以形成单一的或是成双的氢键。因此,不是所有的糖都是甜的,例如淀粉、糖原、纤维素这些糖便没有甜味。

125 评论

繁星若雨

糖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经人体吸收之后马上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以供人体能量。那么,为什么它是甜的呢?糖是甜的,盐是咸的,这是因为物质都有自己的特性。糖之所以甜,就是糖的特性决定的。如果问你:“糖为什么是甜的?”你大概只能回答说:“因为它是糖。”不过,甜这一感觉,只有将糖放在入的舌头上才能产生。但是,即使在舌头上放上糖,也能使它没有甜的感觉。请把一粒冰糖放在舌头中央试试,放一粒盐也可以。怎么样?感觉不出甜、咸味吧。这是因为舌头的中央不能分辨出甜酸苦辣。舌头也有构造上的或是叫做生理上的特性。有一门叫化学的学科,它是研究物体的性质及其变化的学问。那么,你怎样根据糖和盐除味道以外的性质,来分辨它们呢?其实是有许多方法的。糖的健康危害蔗糖不宜大量摄入蔗糖是含有最高热值的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会引起肥胖、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龋齿等疾病。空腹不宜大量食用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空腹大量吃糖,会使血液中的血糖突然增高,破坏机体的酸碱平衡与体内各种有益微生物的平衡,不利于人体健康。过多食用影响儿童发育吃糖过多可影响体内脂肪的消耗,造成脂肪堆积;吃糖过多,还可以影响钙质代谢。有些学者认为吃糖量如果达到总食量的16-18%,就可可使体内钙质代谢紊乱,妨碍体内的钙化作用。据日本一项调查表明,小儿骨折率有所增加,他们认为糖过多是造成骨折的重要原因。吃糖过多,会使人产生饱腹感,食欲不佳,影响食物的摄入量,进而导致多种营养素的缺乏。儿童长期高糖饮食,直接影响儿童骨骼的生长发育,导致佝偻病等。儿童多吃糖如果又不注意口腔卫生,则为口腔的细菌提供了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容易引起龋齿和口腔溃疡。为了避免龋齿、近视、软骨症、消化道等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家长不要让孩子吃太多的甜食。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之一糖是人体三大主要营养素之一,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糖供给人体的热能约占人体所需总热能的60~70%,除纤维素以外,一切糖类物质都是热能的来源。糖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有机化合物。糖类主要以各种不同的淀粉、糖、纤维素的形式存在于粮、谷、薯类、豆类以及米面制品和蔬菜水果中。在植物中约占其干物质的80%,在动物性食品中糖很少,约占其干物质的2%。

327 评论

淡粉浅蓝

糖类物质是多羟基(2个或以上)的醛类(Aldehyde)或酮类(Ketone)化合物,在水解后能变成以上两者之一的有机化合物。在化学上,由于其由碳、氢、氧元素构成,在化学式的表现上类似于“碳”与“水”聚合,故又称之为碳水化合物。

大多数学者认为糖之所以甜,是因为糖类分子中都含有多羟基。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糖,主要是白糖、红糖、麦芽糖等,它们都是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的,这几种糖的甜味,是由分子结构中的多羟基产生的。人的舌尖对甜味感觉最敏感,能让人产生愉悦的情绪。

当糖接触到舌尖的味觉细胞时,甜味单位中的—OH就与舌尖的甜味感受蛋白质中的—NH2结合,形成氢键,从而让人产生甜味的感觉。

但是,各种糖类的甜度是不同的,因为在糖分内部可以形成单一的或是成双的氢键。因此,不是所有的糖都是甜的,例如淀粉、糖原、纤维素这些糖便没有甜味。

314 评论

Tequila1114

解:设糖水共 克,里面含糖 克,再加入 克糖,由题意知 原来糖水浓度为 ,加糖后糖水浓度变为 ,               ………4分 ,由于 ,所以 ,又有 所以 ,进而 ,              ………9分即加糖后糖水浓度变大,所以糖水加糖会变甜。                    ………10分 略

126 评论

相关问答

  • 口香糖研究现状论文

    呼伦贝尔环境化学论我肯定比较多办

    走遍大中华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研究生学位论文已答辩证明

    就是看你论文答辩是否通过的一份表格。

    太阳的路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不文明现象论文格式

    No1、语言不文明、出口成脏、不懂得尊重他人;No2、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缺乏环保意识;No 3、毁坏公共设施,浪费水电和粮食;No 4、上课迟到,旷课、逃课、

    听雨轩80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现代汉语现象研究论文

    物流企业管理模式研究

    jiangyue514悦兔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研究生发表论文怎么证明

    应届生:学生证、身份证、准考证、本科成绩单(要有学校教务处公章)、毕业证、学位证、四六级证书、大学期间的获奖证书或工作期间取得的成果等要携带。最好将资料进行复印

    飞翔的等待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