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点寿司
2018年。科技日报官方显示,2018年总编辑刘亚东对科技创新是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强动力进行了演讲,并发布了视频。《科技日报》是富有鲜明科技特色的综合性日报,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主流新闻媒体。
kiss小妮妮
科技 创新如何发展,靠什么发展?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自主创新之路如何突破?11月21日,在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 科技 创新与国际合作”专题研讨会上, 科技 日报社原总编辑刘亚东分享了他对这两个主题的两点看法。 科技 日报社原总编辑刘亚东 刘亚东认为“科学不能创新,技术才能创新。”科学是技术的源头,在科学里面基础科学又是应用科学的源头。近几年,特朗普政府不断地打压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大家忽然意识到原来有那么多卡脖子的技术制约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而这些“卡脖子技术”,背后就是中国在基础科学领域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巨大的差距的反映。 如何发展我国基础科学?刘亚东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正确的认识基础科学研究所独有的规律:即基础科学研究的成果,它需要在适宜的学术氛围中经过自由 探索 取得——学术氛围的去功利化。这是由科学的不确定性决定的,就像牛顿发明微积分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解释自己在物理学上的发现。 刘亚东认为,全球化进程有逆流,有反复,但它终将势不可挡。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这个背景下,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加速流动,各国的 科技 经济联系也会日益的紧密,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今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一个程度,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每个技术领域都做到世界第一。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所有的创新难题 对于目前中国与外国隔离的观念,刘亚东认为应该摒弃。他说:“低水平的自给自足,不应该成为选项,同样争第一的想法,也不切合中国实际。”中国在国际合作中,要把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实现有限的目标,在局部领域里面取得突破,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努力融入全球价值链。 中国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自主创新之路,刘亚东提出,中国的自主创新之路是一个既不排斥的拿来主义,又强调以我为主的知易行难之路;它是开放的,强调合作共赢,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又是自主的,要体现自己的意志的创新之路。 一号楼工作室出品 统筹:南都记者 陈燕 采写:南都记者 代国辉 吴璇 莫郅骅 陈燕 蒋臻 实习记者 蒋模婷 实习生 朱洌
河南教育通讯社是河南省教育厅直属的教育宣传单位。是河南科技报社旗下账号,河南教育报刊社成立于1978年10月,系河南省教育厅直属的教育宣传单位,为生产经营类事业
你要他的画啊 还是什么
刘亚东的祖籍是山东省莱芜市。 刘亚东,高级记者,科技日报社总编辑。具有深厚的新闻理论功底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来,参加过许多国内外重大事件
报业集团是事业单位编制 报业集团的性质是事业单位。 报业集团,是指报业联合企业。又称报系。由两种以上日报或多种报刊的报业公司合并组成,一般跨地区。大的报系还拥有
邵华泽,1933年6月生。浙江淳安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学历、教授、中将军衔。《人民日报》社原社长,现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中国新闻摄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