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95

芳宝女郎
首页 > 期刊论文 > 儿童行为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密果儿颖颖

已采纳

幼教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教专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与收藏。

1、《幼儿园教育》,李季湄、肖湘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教师与儿童发展》,庞丽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学前教育论稿》,赵寄石,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杨丽珠、吴文菊,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5、《幼儿教育心理学》,潘日文、侯桂兰,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

6、《公关心理学》,张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

[1] 高敏.幼儿英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Flege(1987).A critical period for learning to pronounce foreign language .Applied Linguistics.1993.

[11] 孟云.幼儿园双语教育研究—基于昆明市幼儿园英语教育调查[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6.

[12] 狄飞.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 [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01.

[13] 颜晓芳.学前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误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4.

[14] 仲伟秀.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8.

[15] Jack Richard.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M]. Longman : Longman press,1985.

[16] John Lybolt,Catherine Gottfried.Promoting pre—school Language[M].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2003.

[1] 亢晓梅. 师生课堂互动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 比较教育研究, 2001,(04) .

[2] 俞国良,罗晓路. 教师教学效能感相关因素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1) .

[3] 辛涛,申继亮. 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1) .

[4] 伊文婷. 师范生教师职业信仰的近况、理由与对策[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04) .

[5] 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 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9,(04) .

[6] 林正范,徐丽华. 对教师研究的认识[J]. 教师教育研究, 2006,(02) .

[7] 高潇怡,庞丽娟. 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与其教育的关系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 2007,(03)

[8] 任淑萍. 新课标下历史教师的.转变[J].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03) .

[9] 史献平. 教师信仰: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动力[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1) .

[10] 辛涛,申继亮,林崇德. 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 教育研究, 1994,(10) .

[11] 石中英. 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 教育研究, 2006,(01) .

[12] 肖川. 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J]. 辽宁教育, 2007,(Z1) .

[13] 刘莉,杨艳芳. 教师教育信念研究综述[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12) .

[14] 黄乾玉. 论教师的教育信仰及教师的教育幸福[J].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1) .

[15] 吕国光,王嘉毅. 中小学教师新课程信念的调查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04,(13) .

[16] 姜美玲. 课程革新情境中的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叙事探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05,(20) .

[17] 王永跃. 从支配到支持:建构主义视野中的教师[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S1) .

[18] 康武. 信念——数学教师的方向性不足[J]. 数学教育学报, 2003,(02) .

[19] 林智中,张爽. 如何通过质化研究探求教师的信念[J]. 全球教育展望, 2008,(08) .

[20] 任永泽. 我们现代需要样的儿童观[J]. 现代教育论丛, 2010,(04) .

[1] 李雪晗. “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03)

[2] The 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Background and Fundin.

[3] Sheridan,S.,Schuster,K.M.Evaluation of pedagogical qualit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cross nation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 2001

[4] 邢利娅,白星瑞. 建国后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演变[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3)

[5] 胡彩云,李志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

[6] 连玥,马玉俊. 浅析父母对托幼机构的教育需求[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1)

[7] 李江帆,主编.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研究[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

[8] 刘晓晔. 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4)

[9] 朱家雄着.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0] Jane King Teleki,Sherry Buck-Gomez. Child Care and Early Education: Satisfaction with Services Among Rural Families[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 2002 (3)

[11] Bernard Spodek. Reform of Chinese kindergartens: the prepar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 1988 (1)

[12] 张丽娟着.儿童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

[13] 比尔·约翰逊(BilJohnson)着,李雁冰主译.学生表现评定手册[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4] 潘月娟,刘焱. 美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研究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 2008(08)

204 评论

金吉小酉子

语言对成年人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但是对于宝宝来说,不仅无效,甚至是白费。因为孩子,根本不会讲道理!而且越小的孩子越不讲道理!因为他们根本听不懂。

为什么听不懂

不知道这些场景家长们有没有很熟悉,是不是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孩子在小区楼下玩得兴起,死活不肯回家;看到别人的玩具,非要一模一样的,不买就蹲在地下耍赖皮;吃饭的时候一定要跑跑跳跳,追着喂饭;说不让动什么非要上手看看,一下就把东西弄坏了。遇到这些情况,爸爸妈妈们开始琢磨,怎么让孩子有记性,于是就开始讲道理,可是我们千百次的告知、讲道理都是无效的。 如果是面对三岁以前的孩子,那么和他们讲道理,他们根本无法理解你说话的意思。

简单来说,我们的大脑分左右脑,左脑负责逻辑思维、语言、推理、分析,就是我们所说的抽象脑、或者学术脑,用来维持秩序和规则;而右脑负责图画、音乐、想象、创造力,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脑、创造脑,而对于三岁以前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左脑还在完善发育中,逻辑思维、维持秩序和规则的能力还很弱,所以根本无法接受妈妈们说的各种道理和规矩。

反复唠叨的危害

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 世界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故意感动、讲道理和发脾气,其中后两点家长们总是喜欢做。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说法, 即“超限效应”:如果给予一个人刺激过多、过强、过长,会引起他们心理极不耐烦、逆反的心理。

比如孩子吃饭的时候总是容易把食物掉在桌子上,妈妈们一而再、再二三、四五次地指责孩子,为什么总是不注意,总是把食物弄得到处都是,同样的批评过多,只会让他们内心不安、内疚、直至不耐烦、讨厌、抵触、厌恶。

01 逆反心理

爸爸妈妈们总是会以自我为中心来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步骤来完成每一件事情,并且会在唠叨的过程中指责孩子,打击他们的自尊心。虽然爸爸妈妈们让孩子不要乱扔东西、不要和别人争抢玩具、不要吃饭跑跑跳跳,都是出于善意的提醒和担心,可是过多地指责会让孩子们觉得自己不被信任,同时总是强迫孩子做事情,很容易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02 忽视感受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做事情的节奏。家长的唠叨,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采取了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不能够理解为什么孩子总是重复做错事,而这种观念,很容易忽视孩子们的感受。

03 负面情绪

美国哈佛大学的神经学者们,曾经找了36名平均在16岁左右的青少年们,并且让他们听母亲批评、唠叨自己的声音。研究发现,青少年们的大脑在面对这些批评和唠叨时,与负面情绪相关的区域会异常活跃,而控制情绪的区域活动却持续减弱。

简单来说,青少年在发脾气的时候,大脑中涉及换位思考的区域在持续减弱,他们会自动关闭社交模式,会和父母争执,也不会考虑和父母之间的矛盾。

04 影响亲子关系

持续的唠叨,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缺乏责任感;同时,孩子会出现更多的焦虑情绪,做事情瞻前顾后,随着年纪的增长,过多的唠叨也会让孩子出现压抑等情绪,破坏和谐的亲子关系。

反复唠叨&少说多做

孩子听不懂、不想听、不愿意听,那么,我们就放弃讲道理了吗?这个时候,还要讲,但是妈妈们需要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方式。

01 产生共情

当孩子生气、撒泼、打滚的时候,不要用自己的左脑和宝宝对话,他们不开心的时候,我们第一时间不是讲道理,而是给予他们拥抱和安慰。告诉他,妈妈是接纳他的情绪、理解他的想法的。

比如:孩子在外面玩耍不愿意回家,妈妈们可以说:我知道你不想走,好不容易和自己的小盆友一起玩耍,可是天黑了,都要回家休息了,我们可以约好时间第二天在出来玩耍,还可以带着新的玩具一起玩,不是更好吗?

02 克制情绪

对于家长来说,也不能做到说不玩 游戏 就不玩 游戏 ,说不刷手机就立马放下,家长都做不到,更何况是孩子。

面对孩子们对 游戏 、对玩具的痴迷,家长不要想着只言片语就可以让孩子言听计从,达成自己想要的状态。

在孩子无法很快适应、很快做到的同时,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等待,慢慢观察孩子的变化,允许他们慢慢成长。

03 行动大于唠叨

芽芽妈有一次带着宝宝去儿童乐园玩耍,芽芽总喜欢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芽芽妈说了几次都不听,可是遇到了一个比他高一点的孩子,两个人在争执的途中,芽芽的脸上被抓了一把,立马出来了两道血印,芽芽哭得稀里哗啦,说他怎么可以挖人呢。

这个时候便可以用行动来代替讲道理,告诉孩子玩具是可以换着玩耍的,不能拿不到手就去抢,让他们知道在不听取善意提醒后会受到伤害。让他们在和其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去了解做事情的规则、以及破坏规则会带来的直接后果。

芽芽妈叨叨

除此之外,教育孩子,不要拔苗助长,放松心情,可以给孩子定一个小目标,比如今天完成了什么,今天有什么进步,去观察孩子改变中的闪光点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牧之,《儿童行为心理学》,台海出版社,2020

【2】李群锋,《儿童情绪心理学》,古吴轩出版社,2017

【3】候瑞鹏,《接纳孩子,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中国妇女出版社,2016

132 评论

相关问答

  • 儿童行为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幼教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教专

    芳宝女郎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儿童心理学论文开头

    特殊儿童心理学是一门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探讨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和内在活动规律的新兴交叉学科。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儿童心理学论文3000字,希望大

    墨墨姐姐 1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以儿童心理为主题的论文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论文 心理教育是以儿童为本,也就是把孩子当成与大人有着平等人格的人来关照,下面我为大家收集了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 健康是人类

    飛天彩绘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心理学儿童思维论文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不仅在科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在期刊评价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大家参考。 1、关于

    路人乙1987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儿童心理学主题论文

    特殊儿童心理学是一门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探讨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和内在活动规律的新兴交叉学科。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儿童心理学论文3000字,希望大

    灵虫糖宝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