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54

土豆咖喱咖啡
首页 > 期刊论文 > 编辑对审稿人推荐引用的参考文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十年自己

已采纳

下面是如何引用参考文献的方法:以尾注"的方式插入一个参考文献。将光标定位到需要插入参考文献的位置,点击*插入-引用-_脚注和尾注”, 在“脚注和尾注对话框里选择尾洼,尾注位置为文档结尾,编夸格式选择数字1,2,3",点击插入后,会自动跳转到文档关尾,接着输入参文献。

参考文献的格式请参考百度工具。有时插入的参考文献是上面已经引用过的,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咬叉引用”。光标定位于插入位置,点击*插入--引用-.交叉引用",在打开的交叉引用*对话框中,“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选尾注编号(带格式)”,选择好引用需要的尾注,点击*插入"完成。

当文章内容最终不再修改时,参考文献也已经定型。默认的参考文献格式并不一定合适,如中文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数字编码都是带方括号的。

对于原始资料的改写却很常见。如果使用了他人的思想和成果,就需要在正文里注明出处,并将其列在文章最后的文献列表里。参考文献不仅是对他人贡献的一种承认,也可进一 矧|领读者获取其他感兴趣的文献中的信。另外,文献还给编辑提供了审稿人信息,并显示了作者对本专业领域的熟悉程度。

大多数作者会收集超出稿件所需要的文献。从所有文献中立刻筛选出相关文献比较困难。评述文章因包含大量信息,所以含有很多文献,而研究论文则不同,它应当只列出最相关的文献,组为使读者容易阅读,应尽量将文献数量控制在合适的或期刊要求的规模。

263 评论

长虫虫的橘子

参考文献格式举例:

1.引用文献的特定规则第一,只列出已发表的有影响的参考文献。尽量不要引用未发表的数据、摘要、论文或其他间接材料。如果实在需要引用这类材料,可以用括弧标注出来,或像一些期刊允许的那样在正文中用脚注标注出来。已被接收、将要发表的论文可以引用。

但要在将发表该论文的期刊名后注明“InPress”或“Forthcoming”(即将出版)。其次,在投稿前要对照所引用文献的原始出处,仔细检查参考文献部分。在投稿被接受后,也最好对校样再做检查。有经验的图书管理员知道。

论文里出现错误最多的部分就是参考文献。还要记住的是,检查的时候要确信在论文正文中引用的文献都确实列在参考文献部分中,也要确信列在参考文献部分的文章都确实在正文中被引用到。

2.参考文献的格式各种期刊在引用参考文献的格式上有很大不同。有人查阅了52种科技期刊,发现这些期刊使用了33种不同的参考文献格式(M.O'Connor,Br.Med.J.1:31,1978)。有些期刊会给出所引用文献的全名。

有些则不会;有些期刊要求论文给出所引用文献的页码范围,有些则只要求给出所引用文献的首页页码。聪明的作者会搜集好所引用文献的所有相关条目,这样在撰写论文的时候就具备所有必要的信息。要对已有的信息做删减和编辑是很容易的。

但要重新搜索二十多篇甚至更多的论文,用来将参考文献的题名和页码补齐,却非常费劲。即使知道欲投稿期刊通常采用精简的参考文献格式(比如,不给出题名),最好还是为所有引用的参考文献做完备的记录。这种做法可取是因为以下原因。

(1)当前选定的投稿期刊可能会拒绝录用该投稿,到时可能将论文做修改,另投其他期刊(这家期刊的要求同以前的投稿期刊的要求很可能不同);(2)很有可能在以后撰写科技论文、评论性论文或者书籍的时候会再用到这些参考文献。

而很多类型的写作经常要求给出所引用文献的完整条目。在向一家期刊投稿前,最好对照该期刊的《作者须知》来检查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如果投稿中参考文献格式与期刊要求的格式有很大出人,期刊编辑和审稿人有可能认为这份投稿是被其他的期刊拒稿后才转投过来的。

也可能认为论文作者粗心大意,敷衍了事。尽管有很多种参考文献引用格式,大多数期刊还是使用三种常用格式中的一种。这三种常用格式是:“著者姓名-出版年”(nameandyear)格式,“字母-数字”(alphabet-number)格式和“引用次序”(citationorder)格式。

2.1署者姓名-出版年格式著者姓名-出版年格式,又称哈佛(Harvard)格式,已经流行多年,很多期刊和书籍都使用这种文献引用格式。这种格式很大的一个优点就是方便作者。因为参考文献不用编号,所以作者可以随时添加或删减参考文献。

不管作者对参考文献书目做多少次修改,正文中引用文献的标注--如“Smith和Jones(2005)”--不受影响。如果引用Smith和Jones在2005年发表的两篇论文,那么只要做简单变动即可,即第一篇标注为“SmithandJones(2005a)”。

第二篇标注为“SmithandJones(2005b)”。这种格式的缺点是对读者和出版商不方便。当读者阅读论文时,特别是在阅读论文的导论部分时,会发现一个段落甚至一个句子里大量引用参考文献,这导致读者经常要跳过多行引用文献的标注才能继续阅读下面的正文。

接连引用几个参考文献会对读者阅读和理解论文造成一定干扰。对出版商来说这种格式的缺点很明显,就是增加印刷成本。如果“Smith,Jones,andHigginbotham(2005)”可用简单的引用文献标注来代替。

那么出版商就可以降低印刷成本。由于一些论文的署名作者人数太多,很多采用著者姓名-出版年参考文献格式的期刊都采纳了“etal.”(等)的规则,这个规则是这样使用的:如果所引用的论文作者人数只有一到两位时,引用文献就标注成“Smith(2005)”或“SmithandJones(2005)”。

如果所引用的论文有三位作者,在第一次引用该论文时应该标注成“Smith,Jones,andMcGillicuddy(2005)”,以后在文中再引用到该论文时就可标注成“Smithetal.(2005)”这样的简短形式。

如果所引用的论文有四位或四位以上的作者,在第一次引用该论文时就应该用“Smithetal.(2005)”来标注。在参考文献部分,有些期刊要求把文献的所有作者都列出来(不管有多少名作者);有些期刊仅将文献的第一作者列出。

194 评论

哎呀呀biubiubiu

审稿人给了很多参考文献,但编委又说只引用3篇中科院的SCI分区就要公布了,期刊编辑们以及一些事关毕业、职称晋升的人员可能正翘首期盼SCI分区的发布,对于一些重金奖励的单位则事关着奖金呢。但无论JCR还是科学院分区,都离不开期刊影响因子,而期刊影响因子又离不开引用次数。这个文章引用次数犹如一个鱼钩,牵引着各方来游摆。话说这多年,笔者从作者、审稿人,到现在同时是期刊编辑,投稿、审稿和处理外刊稿件上千篇。一开始作为作者,遇到审稿人要求引用几篇相关的参考文献,考虑到自己知识面不足基本上都是照办,引用了审稿人提出的参考文献。当了编辑之后,在裁决审稿人意见的时候,有些审稿人要求作者引用几篇甚至十几篇参考文献,于此似乎都可以推理出审稿人是谁了。遇到审稿人给作者建议引用多篇参考文献的时候,我一般会提醒作者,并非一定要完全引用这些参考文献,只要引用相关的同类的几篇文献即可,不会因为这个而据稿。有时候想一想,编辑找审稿人很辛苦,基本都是和论文相关的研究人员来作为审稿人,人家把你稿子仔细瞧瞧并给出了细致的审稿人意见,有时候考虑到一些作者写的引言对本领域介绍不够,直接列出本领域的几篇经典和重要参考文献,偶尔夹点私货让作者引用1到2篇自己课题组的文章也是合理的。那么,能从审稿人推荐引用的参考文献能猜测出审稿人是谁吗?有人说只要看审稿人建议引用的参考文献里那个作者出现的次数最多,那么这个人就可能是审稿人的。这个也不见得,有时候中国人审稿却建议作者引用一大堆老外的经典文献,这也是我裁决审稿意见的时候遇到过的。最近为Hindawi出版社下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审一个神经元电活动建模的稿件,恰好我在这个领域也做了一些工作,就欣然接受了审稿。稿件的内容还是非常有意思的,利用电磁场传播理论建立了一个圆柱体模型,基于COMSOL软件设置了参数和模拟。这个老外的参考文献就写了10篇,还有几个是会议论文。看完稿件后笔者给出了以下审稿意见:General remarks: Based on the COMSOL platform,a neuron model is present to produce the main dynamical properties ofelectrical activities in neuron, and this topic sounds interesting. However,the questions haven’t been clarified in readable way. This submission should be improved after major revision.Specific remarks:The relevant works haven’t beenintroduced and described for readers. There are many neuron models [E. M.Izhikevich, Which model to use for cortical spiking neurons? IEEE T. Neural.Netw. 15(2004) 1063–1070] including the original biological Hodgkin-Huxleymodel, the simplified Hindmarsh-Rose model and even the cable model [Proc NatlAcad Sci USA 91:4604-4608(1994)]. As mentioned in this submission, the geometryof neuron should be considered. Some neurons also hold a specific synapse,called as autapse which can play important biological function on changingmodes of electrical activities in neuron and neuronal networks

290 评论

相关问答

  • sci投稿推荐人审稿理由

    写不推荐审稿人多的原因是因为审稿人的数量比较多,如果把这些审稿人都单独列出来显示推荐的话,那么会占用大量的篇幅。一般来说只写出两个在行业内比较权威的审稿人即可。

    快乐的陆小晶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交叉引用编辑参考文献的弊端

    插入目录成功后,按住CTRL+鼠标左键单击才能跳转到引用处 目录如果不是插入目录生成的,是不能跳转的

    晓晓雯雯雯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建筑结构学报推荐审稿人

    朱炳寅,男,1960年3月生,1983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工民建专业,同年分配来建设部建筑设计院。1989年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1994年取得高级工

    雨天依然美丽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期刊编辑推荐的论文图表

    科技论文投稿是非常严谨的,首先我们需要把我们的作品尽量的写好,主要是逻辑清楚,没有标点符号这样的常识性错误。我们的论文才更有可能被编辑接受。

    土豆咖喱咖啡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如何自动编辑引用参考文献

    1、打开需要排版的论文,我们使用一篇参考文献尚未编号的论文为例,从头讲解引用的自动生成过程。 2、我们首先对参考文献进行编号,编号的详细过程如图中所示; 3、然

    xuemei1987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