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年8月6号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论文主要内容: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1、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
2、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
3、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
4、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
miss无敌
指导学生选好研究性课题是成功的一半。可结合化学学科教学的实际,也可结合学生的特点、兴趣或本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根据课题选择的价值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选择适宜的课题。例如学到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可以结合氯气的性质,让学生研究新的氯气发生装置,防止氯气污染实验室环境;学到化学平衡时,可以向学生介绍生活、生产、社会中的有关平衡的知识,以及如何应用勒沙特列原理来解释、调节这些平衡。学科知识结合生活、生产、社会问题展开,增强学生问题意识、深究意识和研究欲望。比如合成氨工业,硫酸、硝酸工业,硅酸盐工业,塑料、纤维素等都是很好的结合材料。还可以从简易实验入手,如从鲜花中提取代用酸碱指示剂、改变花的颜色,以兴趣引导学生开拓视野,活跃思维,掌握研究的程序和要求。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
李晓诗125
简介针对某一个(些)问题、现象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并得到有意义结论的文章。研究性论文的写作要求:
(一)题名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三)摘要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海螺拍客
方法如下:
1、先认真思考,找好选题方向与大致的框架,与导师进行沟通交流,进一步完善框架并尽早确定题目方向。
2、多翻资料,查找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方面的材料,扩大文献范围,更好地确保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的真实性以及论证时候的理论性。
3、抓好论文核心部分。进一步地调整、扩充,组建属于自己的体系框架,调整好表达调整结构。作为整篇论文的点睛之处,不要草草了事,最好能够凸显出论文的整体品质,对文章的总体结构再次进行斟酌,以防出现虎头蛇尾的问题。
4、做好脚注。一定要一边写论文一边加脚注,不然先引用,最后等论文写完再加,要么事先做好参考的笔记,不然到最后很容易找不到脚注的来源。
5、如果是工科或基于试验数据基础的论文,则需要有真实实验数据基础,切不可照搬他人或臆造数据而使论文丧失真实性。
6、写论文的过程中多与导师交流,及时纠偏并找寻研究灵感。要知道,研究工作其实是一件可以让人有所发现而感觉快乐并愿意为之不断付出以期获得成功的事情。
写不出来论文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动力不足。写论文主要靠自己的自主自觉,如果没有几分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魄力,论文是难以完成的。
2、情绪不对。如果带着一种“不想写”的心理,有空闲的时候刷微博、刷抖音、逛淘宝、追剧、聊完qq聊微信,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老师催的时候带着一种负罪感赶紧看文献,过一段时间后“不想写”的情绪又会出现。
3、方法缺失。
4、定力不足。
5、完美主义作祟。因为苛求完美,要么不做要么就要做到最好,因此迟迟没法完成。
Cupnightsky
最近一年来指导学生写毕业论文,有一个现象,主要是针对一些自认为学业非常努力的同学,他们努力然而写的论文却完全不合格! 而每当我向他们指出,这篇论文完全不合理,不可能通过答辩的时候,这些同学总是表露出要么特别委屈,要么特别不服气的神情,可惜答辩的要求是死的,不因为你“努力”而可能改变。 所以,在这里写点心得与大家共享。1。 什么是教课书? 什么是研究论文? 教课书/培训材料: 是阐述一个问题或一组问题,让阅读者明白一件事是什么,一个活动应该如何去做的文字。要点在于说清楚,讲明白,让读者完全理解写作者的文字,甚至能够独立的进行操作或活动。 研究论文: 首先阐述研究问题(研究论文) 或工程问题(工程论文), 然后提出自己的独创的观点或者解决方案,随之进行证明(文献的,研究的,调查的,......)和描述实现过程( 设计与实现),最后阐述自己观点的相关问题和自己的设计实习的效率、正确性、可靠性的分析和实验,最后是总结。 2。 论文怎么写成了教课书? 通常大概过程是这样的,某位同学思考过后,发现一个问题,比如“技术写作”或者“翻译中的风险管理” 很有意义,很多人都不懂 ,而自己恰好做了实习或者读了很多论文,也进行了实践,特别有心得,于是以此为题,开始写论文。 论文写作很仔细,把这个领域的过去的研究说了,把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无论是别人说过的研究过的,还是自己发现的,都很有条理的进行了列举,并解释或揭示自己发现的“最佳实践”。论文写的坏的不说,写得好的,真的是有条有理,有条不紊,有张有弛...... 然而,可惜的是, 这依然不是合格的研究论文。 3。评审老师怎么看待这种论文,或者说,评审老师希望看到什么? 你,一位硕士学生,能够通过论文评审和答辩,获得硕士帽子, 是因为评审老师通过阅读你的论文认定了你有了研究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硕士的标准。他/她希望看到你的论文:研究了某个问题并提出了某个观点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能够进行自己 独立的、独创的 研究和证明或设计实现的过程,结论合理严谨可靠正确....达到了硕士的水平。评审老师不是通过你的论文来学习什么或来受你教育的,你写的再漂亮,再严谨,再正确,且不论是否有引用和抄袭,假如不能因此而看出你的研究水平,或者工程能力,于是也自然就不可能得到硕士帽子了。 不过,平心而论,凡是写成这种形式”论文“的学生,通常总是涉嫌抄袭,或者涉嫌引用过度,因为,他们的共同问题是工作确实做了很多,但确实是重复性的琐细的居多,自己的研究总是很浅薄,缺少解决问题和证明问题的过程,自己的独创性工作更少,或者缺乏实践的支撑,但是心里满心认为这件事情是真重要, 别人不懂自己真”着急"啊,我得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啊,而且我也说清楚了啊,于是我的价值就出来了,硕士帽子凭什么不给我呢? 4。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诸位同学看到这里,大概已经明白这种形式"论文“ 的荒谬之处了。那么怎么避免呢, A. 首先是定题到研究或工程,定下一个目标,请清晰的写出来, 我要解决什么问题, 我要提出什么观点, 这一观点是别人没做过,没提出过,没有实现过的(且我找到了自己的独创的实现方法),然后再问老师,我这个题目能写论文吗? B. 写作过程,教课书试图解决“普通的,有共性"的问题, 研究论文解决个性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于是研究论文写作要特别重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如果你不能提出问题, 只是描述一种状态,那么很抱歉, 这个题目要么不对,你不能做,要么你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对,要进行重新的思考。 5。 修改的例子 原题: 浅论科技翻译活动中的风险管理问题 可能更好的题目: 科技翻译活动中风险的辨识与管控研究 或者更佳: 科技翻译活动的风险控制模型与管理管控的实证研究 希望各位同学多多的体会一下,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另外, 小小的请求:如果毕业了的学生看见这篇日志,也希望给自己的师弟师妹留句话,说说自己的感想和体会。谢谢。
1.什么是研究假设呢?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学科理论,或是以往相关研究的发现或结论,对研究问题的规律、原因或结果作出的一种尝试性的逻辑推测。“假设”常常是理论框架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通常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一般每篇可选3~8个,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按词条的外延(概
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1)选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主要说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历史背景部分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研究成果如何。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说明本课
一、指代不同 1、基础研究:指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动。 2、应用研究: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的研究,它主要是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