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6

壹家生活
首页 > 期刊论文 > 论文主题课程的实施资源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戏说小默

已采纳

在百度上搜索关键字,如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分析、信息资源与其他资源、信息资源介绍、信息资源与其他资源的比较、信息类的论文,只要类似题目的都可以搜,总能搜到你想要的。我们毕业写论文就是这样找的。

262 评论

冷夜寒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研究、分析广东省中山市实验小学 黄伟祥【内容提要】目前,我国中小学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加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力度,强调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为基点,对课程内容、实施、评价、资源进行了全面的革新。并在整合过程中,提出了具体的整合策略。整合实践作为一件新生事物,走入这样那样的误区是在所难免的,针对各种误区现象,本文指出整合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课堂结构 整合策略 信息素养 误区一、前言2001年7月,我国的基础教育发生全面的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成为教育领域中一个全新的名词。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采用了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需要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科的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为特征来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并且在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都做出了相当大的调整。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理念。以个性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理念、内容、实施和资源的碰撞,刷出新的教改火花。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整合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并使系统各个要素发挥最大效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培养协作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以新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实施、评价、资源有机结合,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有效地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其具体功能可以表示如下图: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资源培养信息技术素养 改善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实施整合将带来观念的变革,将带来教学要素的重新建构,构筑新型的教学结构,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从探索发现进程中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新型教学结构图如下:课程内容信息技术学生学生教师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功能1.拓宽视野不同学科不同内容都会找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切入点,通过教师把两者有机融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加学生的信息意识,而且能够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例如:语文教学中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川河岳……风景诗中蕴涵的能够直接作用于感官并且为人所感受的事物可谓无穷无尽,就像一只绚丽多彩的万花筒,但因为那些可感事物远在千里之外,遥不可及,即使阅历丰富的人,也未必能对所有事物都有熟悉,小学生年纪尚小、阅历浅,对可感观事物的认识更加有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填补学生感性认识的空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未知。2.创设情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堂演示、扣人心弦的跌宕悬念,营造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下,以丰富的想象、牢固的记忆和灵活的思维获得学习的成功。如:英语《Happy Birthday 》一课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Happy Birthday Party 的情境,让学生亲临其境,通过自主交流,达到教学目标。3.动静结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够针对学科实际,制作出一些动态课件,不仅较好地表现了事物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并且能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发现规律,尝试解决问题的途径。能够有意识地通过多媒体技术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不仅可以设置各个参数的动态变化,引导学生通过总结、分析,从而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还可以模拟事物变化的过程或展示自然界中的现象,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提出猜想、进行探索、合理论证、发现规律,如:数学学科几何教学,自然学科的自然现象的形成,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发现规律,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4.主动探究现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要接受终身教育,但老师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的身边授课,所以,自我教育的动力机制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科学地设置学生活动的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猜一猜、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等方法,采用指导自学、独立练习、协作学习、网上学习等各种形式,使课堂教学结构发生质的变化。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教学策略,找到整合的切入点,并结合教学的各个环节来展开,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1.切入策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关键就是找到学科知识点的切点。在各门学科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可切入的知识点甚多,教师应充分利用可切入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进行有效的教学,有效地开展课程整合。如:语文的《春天的脚步》、数学的《圆的周长》、英语的《Happy birthday》。2.感知策略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力求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受到冲击,充分让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并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学具,边想、边做、边练来感知事物、领悟概念、掌握原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并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3.思维策略思维训练是教学的核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热情,有助于教师加强对学生思维的一般品质的训练,还有助于对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如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逆向性等进行有效的培养。当前,许多教学软件都可以在思维训练方面提供良好的支持。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几何画板可为学生提供自己动手、探索问题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协作,提出自己推理总结数学规律,从而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4.情感策略情感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提供的情感驱动功能,调节学生的情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意志力、记忆力。5.情境策略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获取智能的开端,追求的先导,理想的桥梁。故此,在教学中通过各种不同的媒体,开展课堂智力激励,要求学生对问题情境.积极迅速设想出解决的各种可能性。并通过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引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的热情。6.实践策略俗语说:“实践出真知”,但有些学科的实践内容,由于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其境。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让学习者真正在其中体验,学会在环境中主动建构、积极建构,构筑自己的学习经验。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教学实践的过程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并模拟动态的变化过程,通过模拟实践使学生尽快把握实践要领和具体操作方法,并通过学生的模拟操作,尽快掌握操作要领。7.合作策略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合作已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进行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的应用能力。8.自学策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利用Internet自己查阅资料,开展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该策略主要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提取重组 加工 应用。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供基本框架、总目标、指导和建议,起到组织者和促进者的作用。9.乐学策略在学科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教学游戏软件,把科学性、趣味性、教育性集为一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由此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决策能力和操纵能力。此外,利用信息技术媒体,开展艺术欣赏、制作比赛、学生作品展示等活动,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误区分析虽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学校教学实践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出现了这样那样的误解和操作误区,使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偏离正确的方向。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误解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更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它包含在学习情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质疑、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提高判断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思维习惯多个方面。但由于一些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只要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说多做就是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观念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信息素养观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及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这些能力的综合体现才是全面的信息素养,而非在一些课中,教师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搜索引擎找到某些资料”,这样就说能达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目的。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还应注意训练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因此,要求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全面理解信息素养并能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⑵协作学习观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被称作四大支柱,合作在分工越来越精细的二十一世纪是成功的必备条件。目前,在大部分教学实际中,学生分组进行学习的形式比较常见,但是在一段时间的小组学习过后,教师请小组长或一位组员进行汇报,而这个观点并非组内成员的共识,而是学生个人的观点表述。基于任务的分工不明确,交流缺乏,没有观点的交锋,没有良好的组织和总结,只是为了分组而分组的现象较为普遍。⑶学习主体观在新型的教学环境下,教学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这是大部分教师能做到的。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这种极端化的倾向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不但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字化学习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连传统教学中教学任务的完成,必要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人格魅力的熏陶都丢失殆尽。⒉对教师主体地位的误解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教师要定位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指导者,学习工具运用的帮助者,协作学习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尤其是小学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自制力有限,教师的主导地位就更加重要了。⑴ 偏面追求情境创设创设学习情景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但有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教学情境创设。过分追求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如果没有多媒体的支持就感到无所适从,无法创设情境。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的情境创设就会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的现象。其实情境的创设可以有多种方式。适当的多媒体材料可以辅助实现创设情境、教师的语言渲染、激发学生想象、生活实例列举等都可以创设情境。在创设学习情景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⑵偏面追求热闹恰如其分的课堂活动使教学重点、难点得到更有效的解决。然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花了很多力气设计的活动,只重视活动形式,而忽视了活动效果。⑶重知识能力轻德育培养多年来的教学大纲都注重了知识能力的培养,而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摆在一个全新的位置,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有些教师往往把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忽视。从学生全面培养的角度来看,不应把情感态度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做到教书育人。⒊学习资源的误解⑴过分依赖网络资源从来就不存在万能的媒体,网络亦然。作为提供学习资源来讲,网络不是唯一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资源可以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有很多,如:教科书、教学挂图、教具模型、图书报刊、影视广播、网络、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等都可以作为课程的资源。因此,对于资源的调用不应只局限于网络资源的查询。要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优势为教学服务。⑵ 过分依赖素材资源很多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上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大量素材性的资源罗列在一起。对于无关信息的过滤工作没有做,对于与学习主题的相关的资源分类的工作也没有进行。放手让学生到互联网上学习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获得的都是无层次、不系统、针对性差的素材性资源。这样与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要求是不相符合的。⑶重物质资源,轻人力资源一提起学习资源,绝大部分教师第一反映就是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但是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也不应忽视。教师可以让某方面有特长或经验的学生为其他的学生提供帮助,可以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优势,把这些都纳入到学生的人力资源系统之中,在网络技术等手段的帮助下更好地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⒋对技术支持方面的误解⑴过度依赖技术支持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不应过度依赖于技术。这种现象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硬件的过度依赖。很多教师到对外公开课时都在祈祷网络不出差错,否则课就没办法完成教学内容。我们说这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这样那样的硬件环境的制约,导致出现无法按已定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实施,那么教师的应变能力要提高,而且要具备处理常见问题、排除常见故障的能力,以保证教学正常进行。二是对于计算机教师的过度依赖。认为计算机教师理所当然要包办与计算机相关的一切工作,这也是一种误解。有些平台操作和简单课件制作的能力学科教师也应具备。⑵ 软件——重精品轻实用随着软件评选活动增加,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校出现了重评选型的精品软件,忽视教学实用型软件的倾向。其实,教学实用型软件才是课堂中CAI的主流。教师要能在较短的开发周期内自己制作教学软件,对于这种软件要求不必特别美观,也不必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信息也不必特别丰富,涵盖知识点也不必很多,只要能够成为学生认知工具或情感激励工具,教学中发挥到实用、管用、好用的作用即可。⑶技术特色组合不当视频投影仪、实物投影、液晶投影,无线传声器、背投式电视等媒体进入课堂,一时之间教室都被先进的设备武装起来。而在教师中有大部分教师对这些设备的特点、优点、缺点一知半解。因此,没法把这些媒体或技术很好地组合起来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导致技术特色组合不当,教学应用程度较低,无法发挥其最大效用。七、结束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不是被动的融入,而是高层次的主动适应。在整合过程中,强调一种高度的和谐与自然,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改善学生的学习。虽然整合实施过程中走了些弯路,但这是新生事物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找出更佳的结合点,才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他们的内部驱动力,完善教学体系。

305 评论

Jacksperoll

深度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这个主题的论文应该如何写呢?

技术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与 教育 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对策及融合案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深度融合

教育信息化本质是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

1.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内涵认识存在偏差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就是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有些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就是融合了,在理解上有偏差,不全面。

2.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开展存在懒惰、畏惧的心理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展首先需要学科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如何进行有机融合。有些教师不想动,在思想上存在着懒惰的心理;其次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教龄偏大的教师对新技术的使用缺乏信心,不愿使用。

3.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需掌握的技术操作有待提高

信息技术是进行融合的工具,技术不到位,融合就不能有效顺利地进行,对于非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而言,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也是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二、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对策

1.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学校领导的重视与否直接决定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决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程度。学校要根据应用的需要推动信息化设备的配备,这是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重要支持性物理环境,其次要给予行政上的支持。对于在课堂上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融合方面研究的教师和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技术教师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2.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相结合

(1)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观念,通过理论学习讲座、亲身实践体验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增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研究和实践的信心。

(2)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

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一是培训教师熟练掌握通用教学软件(如,PPT和Word等)的使用,在此基础上用好常用的学科软件;二是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把计算机作为备课、上课和组织学生的工具;三是对电教设备使用培训,让教师了解设备的性能、用途与使用 方法 ,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

(3)鼓励教师钻研,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融合的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对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要鼓励教师在这些方面的专题研究,要着重探讨融合的方式、方法,探索出一条科学高效的途径。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融合案例

1.主题学习网站

主题学习网站是依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科教材内容建立主题网站,并通过该网站进行资源的上传和下载,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主题学习网站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与学生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创新了课堂的 教学方法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2.班级网络学习空间

基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在课堂教学”和“班级授课制”长期存在的事实,建立班级网络学习空间,它依托于省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以班级为单位构建而成,教师可以在网络班级空间开展教学,学生学习要强调小组交流与协作,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建设的个性教学资源中心和互动协作空间。

3.基于“云计算”环境的翻转课堂学习

基于“云计算”环境的翻转课堂构建了“学生白天在课堂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它不仅创新了教学方式,而且翻转了传统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建立起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只有抓好学校教学工作,才能把握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论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

摘 要: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它能使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学习的过程生活化,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随着多媒体科技应用日益普及,它也给数学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多媒体科技给教学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本文对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存在的优点、问题及矫正 措施 进行了一些论述。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数学学科;辅助教学

在当今这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人类学习与生存发展的环境,同时也改变了几个世纪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的方式。由于它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迫使人们不断思索数学与现实的切合度;更是因为信息技术与数学技术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使人们认识到它在数学课程结构中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必将改变人们对数学的内容、形式、应用、人文价值以及评价的认识与看法,因此,信息技术发展与数学学科课程发展中的互动客观存在的。

所谓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学习研究事物的科学方法,使数学成为终身学习的奠基石。

一、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如果解决了动力不足或动力缺乏问题,那么学生的学习障碍就几乎解决了一半。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在解决这个难题上发挥了很大的优势。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有数、式的变换,更重要的是一些“形”的变换。利用多媒体技术flash软件画出函数图像,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像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魅力,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情趣。

二、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德国数学教育家栋科教授认为:“思维着的教学活动决定着学习的质量。”学习如果过分依赖学习者的 经验 或感性世界,即纯粹的经验堆积,而不是通过认识活动对经验进行加工,那么学习将会出现危机。因此必须重视人的思维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教学认为,创新培养的最好场合和手段应该而且可以是日常教学活动。信息技术课是一种最能体现信息潮流的课程,目前也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的性能之后,便可适当布置一些创造性作业,让有条件的学生在自己的家用电脑上独立作业,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在 圣诞节 、 教师节 、 春节 等,学生通过家用电脑发送卡片,这些卡片中,有的可以充满着幽默风趣的话,有的还可以制造出简单的动画,这些知识,我们平时都没教,但学生通过自学或家长的指导都制造出来了。这样,学生的 爱好 、特长得到了充分发展,兴趣得到巩固。

四、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其中,信息处理能力是重要的一种能力。基于网络的数学课程教学,所选择的学习素材附带一定的情境或背景,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提取有关素材,对相关素材进行分析、研究和比对,通过实验、观察、类比、联想、交流和讨论,最后归纳、综合,实现意义建构。教师的角色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而是教学活动中的导航者,设计者和帮助者;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组织、学会协作、学会思考和交流。

五、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个别化、协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需要沟通与互助,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因此,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使资源共享,组织引导学生合作和讨论,让学生在共同探讨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在讨论中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完善、提炼和概括知识,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数学,学会在合作学习与交流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极大地拓展了数学教学的空间,丰富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但是,无论计算机技术如何完善,它都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和基本功,还必须熟悉和掌握多媒体教学,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法有机地结合,在课堂上找准使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机,把握好“度”和“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从而进一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为全面推进数学素质教育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教育的全球化、开放化和信息化.数学教学,1998(5).

2.王其云.媒体与学习.中国电化教育,1999.11.

3.方钧鹤.对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的几点看法.中国电化教育,1999.5.

4.李华.中小学教育媒体的选择与应用探讨.中国电化教育,2000.2.

5.刘云生.信息网络时代与教育最优化.2002.

288 评论

相关问答

  • 生成课程的实施策略与研究论文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论文摘要: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若干问题。为此,幼儿园要建立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发挥教

    我最亲爱的12345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自然资源学课程论文题目

    3.2 国内水资源管学研究进展 我国关于水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开始与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的水资源管理研究主要是对实际水资源管理活动中的管理内容的简单罗列和堆加

    aeiou24680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中学课程资源杂志社

    教育类国家级期刊,教育部主管的,我刚拿到书,呵呵。同事以前在上面发过,评职称过了!好用!

    中基惠通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人力资源课程相关论文题目

    例如:1、高绩效工作体系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的结构整合与内涵回归。 2、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 3、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评估的功能与方法。 4、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

    熊猫盖盖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简述幼师主题课程实施论文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

    欣欣公主Q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