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40

丁锋8934
首页 > 期刊论文 > 与守护屏障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吃货201510

已采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路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应用力度也逐渐加大,彻底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计算机网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防护措施 摘要: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网路应用技术在不断得到普及,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网路的安全性也备受关注。网路的安全性已经威胁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怎样解决网路的安全漏洞、病毒的入侵和黑客的恶意骚扰呢?今天就计算机网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进行防护作出解析。 关键词:计算机网路;网路安全;防护措施 计算机网路已经覆盖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但是,计算机网路技术就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给人类带来快捷与方便,同时,计算机的安全性也备受人们的关注,它可以给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扰。所以,计算机网路安全问题成了计算机网路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电脑保安受到各种威胁,形式多样,攻击行为复杂,造成计算机网路安全方面的防御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一、计算机网路安全存在的问题 现今计算机网路安全主要面临两大方面的问题:技术和管理 1、 计算机网路安全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计算机病毒的入侵。随着计算机网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入侵病毒的种类也千变万化,不断增加,据统计,已经有几十万种病毒威胁到计算机的安全了。所以,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网路安全最常见的威胁。计算机病毒就像寄生虫,它无法自己传播,必须依附一定的载体,隐匿在计算机的某些程式中,通过程式运转入侵计算机,他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软体、网页访问、FTP档案、硬碟、电子邮件等。计算机病毒具有隐匿、传染、潜伏、破坏等性质,对于计算机有严重的破坏作用,瞬间造成计算机系统的崩溃。 第二、网路软体存在安全漏洞。一些网路软体在程式设计设计上难免会存在一定的漏洞或缺陷,这些不可避免的漏洞或者缺陷会埋下网路隐患。另外,某些软体的程式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一些软体的程式设计人员都会为自己建立一个后门,为了日后进行修改。这些问题都会给网路黑客的入侵提供方便,严重威胁到计算机网路的安全。 第三、黑客攻击计算机网路。黑客的含义是专门利用计算机网路系统出现的安全漏洞恶意对他人的资料资讯进行破坏或者窃取的人。对于现在计算机网路资讯保安威胁最大的因素之一就是黑客。黑客最常利用的攻击手段是拒绝服务、破解密码、入侵系统和监听网路。严重破坏他人的网路资料资讯,导致他人或单位的资料资讯或者机密得到泄露,甚至导致整个网路系统进入瘫痪,严重威胁计算机网路资讯的安全。 第四、网路协议的安全漏洞。TCP/IP是计算机网路中常见的两种网路协议,它本身就存在安全漏洞,IP地址可以证明计算机的所在地址,当然它极易发生改变,假冒或者进行欺。还有一些应用层的网路协议因为缺少相应的认证和保密设施,非常容易遭受威胁或者攻击。 2、计算机网路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网路系统的程式设计是由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完成的,系统的正常执行也离不开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 第一、网路管理人员对网路资讯保安保护理念不强,导致资料的泄露和丢失。计算机管理人员或者是领导层网路资讯保安的观念陈旧薄弱,没有制定相关的资讯管理制度,大家都比较随意,对于系统的安全密码都懒的设定,就算设定了也比较随意。黑客的攻击就更加容易了,将计算机的网路安全推向水深火热之中。 第二、对于计算机的管理不当,如果有自然灾害发生或者是意外事故发生,没有对计算机里的资讯进行备份,造成装置的损坏,资讯的丢失和泄露,所以未雨绸缪是可以采取的也是必须采取的一个有效措施。 二、计算机网路安全的防护措施 1、技术方面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一、防火墙和防毒墙技术。防火墙技术主要采取的是隔离控制技术,主要是通过提前设定的安全访问策略对网路边界通讯实施强制访问的控制。防火墙对网路资料安全性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它对安全的资料包中藏着的病毒不能识别和阻挡,还需要其他的防护措施进行补充。防毒墙就是防火墙的补充,它可以弥补防火墙的缺陷。防毒墙对网路传输携带的病毒进一步过滤,有效的阻止了病毒的扩散,从而有效维护网路的安全。 第二、运用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技术主要针对计算机网路中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及时有效的对计算机系统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检测和报告,保证计算机系统和配置安全就是入侵检测技术的使命,入侵检测技术可以在入侵危害系统之前就发现危险,并通过相应的警报系统对入侵进行驱赶,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同时增强了系统的防范安全意识。 常用的入侵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两种:异常检测和误用检测。异常检测是通过对审计踪迹进行判别,从而起到监测的作用。误用检测是需要提前设定一个入侵模式,对入侵的行为进行比对和扫描,对收集的资讯来判断是不是真的入侵行为。 第三、采用病毒防护技术。首先,采用对未知病毒进行查杀的技术,病毒防护技术已经将人工智慧和虚拟技术做了有效的结合,可以对病毒进行有效的查杀。另外,智慧引擎技术也是不错的选择,对病毒进行有效的扫描,提高了扫描速度,给后续的阻截增加时间。再者,智慧压缩还原的技术,它一方面可以还原已打包或者压缩的档案,另一方面还可以将病毒 *** 裸的暴露出来。还有嵌入式防毒技术,他的保护物件是病毒经常下黑手的应用程式和技术,通过一定的应用程式来完成防毒。 2、 管理方面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一、网路装置进行科学的管理。网路装置的安全管理是提高网路安全的有效的措施,应该对网路设施进行防盗管理,另外要对装置集中管理,将装置管理分配到人,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 第二、加强网路安全管理。出台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限制不良行为的发展,并且对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网路安全管理的培训,增强网路安全管理的专业性。 第三、建立健全安全应急恢复设施。如果计算机装置失修,我们可以换一个新的装置,但是,资料一旦丢失和被破坏就不能回复或者是很难恢复,这样一来造成的损失可就没法估计和估量了。所以,一定要建立完整的单位资料备份和相应的恢复措施,以防止网路或者计算机出现问题的时候资料丢失。 结语: 完善的电脑保安技术可以有效防止网路入侵事件的发生,通过对网路安全技术问题的发现和研究,采取良好的防范措施,找出相应的对策,可以提高计算机网路的安全性,在网路技术发展的新形势下,要不断改进电脑保安技术方面的防御手段。为人们的资讯保安提供一个良好的使用平台。 参考文献: [1]马晓翼.关于计算机网路应用安全问题与策略探析[J].西部大开发,20116 [2]刘宗敏.浅析计算机网路应用安全问题与策略研究[J].商情,20114 [3]何忠.计算机网路应用安全问题与策略研究[J].矽谷,201118 篇2 浅析计算机网路安全问题及其防范措施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路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应用力度也逐渐加大,彻底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计算机网路在带给人们生活以便捷化的同时,其安全方面也随之面临诸多风险。本文从多个角度,对计算机网路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防范措施,旨在加快计算机网路安全水平的提升,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人们。 关键词:网路安全;计算机;病毒;黑客;防范措施 1 引言 计算机网路时代的来临,人们的学习、生活、娱乐以及工作等方面逐渐朝向便利化、高效化等方向变革和发展。但在实际情况中,计算机网路安全问题却日渐突出,这给计算机网路的正常、顺利、安全执行埋下了隐患。故此,对计算机网路安全问题的探讨以及对其防范措施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 当前计算机网路安全现状 所谓计算机网路安全指的是计算机网路系统的软体、硬体以及相关资料的安全。国际标准化组织则是这样定义计算机网路安全的:为了防止计算机网路资料遭到破坏、篡改等,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技术和建立资料处理系统等方式,为保护计算机网路安全提供出一整套保障,以维持计算机网路的正常、连续、有效、可靠和安全执行。 在当前资讯科技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计算机网路也获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整个世界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资讯化时代,与此同时计算机网路的安全隐患也呈现了恶性增长的趋势。 据美国有关部门FBI资料资料显示,美国每年由于网路安全导致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75亿美元左右,全球范围内几乎每20s就会出现一例网路入侵事件。虽然我国的计算机网路技术较之于其他发达国家相对落后,但是恶意病毒入侵等问题在计算机网路中也极为常见,且呈现出逐年递增态势,使我国面临严峻的计算机网路安全问题。计算机网路安全现状可谓不容乐观,个人网路遭到病毒入侵后,会导致网路崩溃现象的出现,若个人隐私被泄露,个人安全也同样面临风险。一旦 *** 机关单位网路遭到入侵后,机密档案就可能面临被肆意篡改、泄露和监视等,国家安全也会受到威胁。 3 影响计算机网路安全的因素 当前,影响计算机网路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病毒威胁因素、黑客入侵威胁因素以及垃圾邮件因素等,一旦计算机网路受到三者之中的任何一方因素的影响,均会给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3.1 病毒威胁因素 病毒威胁可以说是当前计算机网路安全最为普遍的威胁因素之一,它的载体形式一般以恶意程式为主,利用程式码进行表示,经扩散后,会对计算机系统造成破坏甚至会导致系统崩溃,脱离执行。虽然表面上构不成较大威胁,但一旦经软体安装便会影响整个程式程式码,若不被及时发现,便会逐渐蔓延开来,影响其它软体,且潜伏性极高,将其彻底清除有一定难度。黑蜘蛛和Back orifice2000是较为常见的计算机网路病毒。 3.2 黑客入侵威胁因素 黑客入侵是威胁计算机网路安全因素中最大的威胁因素。当计算机网路本身存在漏洞时,这些漏洞经黑客发现后,便会入侵到计算网路系统中,迫使资料资料等面临窥视、非法篡改和窃取等问题,会造成重要资料、档案、资讯泄露。一般情况下,黑客入侵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在不对计算机系统造成破坏的前提下,以得到想要的资料资料资讯为主要目的。 在实现过程中,计算机系统的选择时多具有针对性,对其网路存在的漏洞进行分析,从而有选择、有目的的深入计算机资料资源库。一方面对计算机网路存在的漏洞,采用搭线或其它相关入侵装置,对机密性资料、档案等资讯进行窃取;另一方面通过对计算机网路资料的破译,对相关资料进行非法篡改,更有甚者,会对计算机网路造成破坏,致使计算机网路无法正常执行,甚至会处于瘫痪状态。 3.3 垃圾邮件威胁因素 垃圾邮件的存在也是威胁计算机网路安全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原始轰炸式的邮件,对计算机网路的安全更是构成了较大威胁。垃圾邮件较之于病毒不同,它是不具有蔓延性的,而较之于黑客入侵,也不存在潜伏性高的特点。由于邮件本身具有的公开性,为垃圾邮件的“横行”提供了便利条件,它可以利用邮件本身具有的公开性,掺入垃圾邮件,从而传送到计算机。一般来说,垃圾邮件的传送数量较大,且进行持续性的传送,迫使计算机使用者进行接收,而这些邮件在开启后,计算机网路系统便面临威胁,一旦计算机网路系统受阻,计算机的控制和正常执行就会受到影响,造成个人数资讯的泄露,使个人隐私和安全受到威胁。 4 计算机网路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 为应对计算机网路安全存在的威胁,应采取相关措施,对计算机网路的安全进行保障,主要包括网路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和防病毒技术。 4.1 网路加密技术 网路加密技术的应用,使整个计算机网路系统有了隔离威胁的屏障,保护了计算机使用者的资讯、资料和口令等。网路加密技术可以针对入侵者建立一个预警机制,一旦接收到计算机网路被恶意攻击的讯号,加密系统就会对恶意攻击者采取及时驱除,是计算机网路安全的重要保障。就目前而言,网路加密技术主要有公钥加密和私钥加密两种形式。公钥加密包括解密密匙和加密密匙,应用于计算机密集区,速度相对较慢;私钥加密是在原有的密匙上另加一道私人密匙,不会受到场合、地点等限制,虽不具认证性,但在计算机的软体和硬体中较易实现。 4.2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基于的是计算机网路IP地址,可通过软硬体系统的设定,实现资讯的过滤、拦截,是计算机网路安全保护中基础保障之一,可见,防火墙体系的完善极为必要。 首先要以安全的计算机软体配置为依托,为高阶防火墙技术打好基础,以减少功能漏洞,实现计算机网路的安全可靠;其次,要实现对资讯的过滤,并具扩充性,从而对由不安全访问造成的网路执行异常进行拦截,达到整个计算机网路的安全执行。 4.3 防病毒技术 防病毒技术的应用,针对的是病毒入侵,网路防病毒软体和单机防病毒软体是较为常见的防病毒软体形式。网路防病毒软体侧重于网路自身病毒网路访问中的,当处于网路访问环节时,病毒出现后,网路防病毒软体一经检测到,便会自动对其进行删除;而单机防病毒软体是对不处于本地工作的两个系统之间资讯传送的分析,对存在的病毒进行检测,进而针对恶意病毒予以清除。安装具有高效性和便捷性防病毒软体,并与其它防范措施相结合,才可达到对网路层层保护目的。 5 结束语 当前,我国计算机网路安全还面临诸多威胁,在现行网路技术不断研发和应用的趋势下,只有对层出不穷威胁计算机网路正常执行的威胁因素及时发现和应对,并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依托,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才可以为计算网路体系的安全执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涛.浅析计算机网路安全问题及其防范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2. [2] 赵庆祥,刘自强,金勇杰.资讯时代计算机网路安全探析[J].资讯保安与通讯保密,200908. [3] 于继江.高校计算机网路安全问题及其防护措施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18. [4] 彭琣,高琣.计算机网路资讯保安及防护策略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101. [5] 胡世昌.计算机网路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J].资讯与电脑理论版,201010. [6] 苏孝青,盛志华.计算机网路安全技术发展与防火墙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25. [7] 吴雷.浅析计算机网路安全隐患与应对措施[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05. [8] 赵桂玲.针对加强计算机网路安全隐患防范措施之探析[J].黑龙江科技资讯,200830.

307 评论

方孔金钱

臭氧层损耗是当前又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因为它同样直接关系到生物圈的安危与人类的生存,需要全世界共同采取行动。1、臭氧层变化与臭氧洞臭氧(O3)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在大气中含量很少,但其浓度变化都会对人类健康和气候带来很大的影响。臭氧存在于地面以上至少10km高度的地球大气层中,其浓度随海拔高度而异。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掉太阳放射出的大量对人类、动物及植物有害波长的紫外线辐射(240-329纳米,称为UV-B波长),为地球提供了一个防止紫外辐射有害效应的屏障。但另一方面,臭氧遍布整个对流层,却起着温室气体的不利作用。在平流层中臭氧耗损,主要是通过动态迁移到对流层,在那里得到大部分具有活性催化作用的基质和载体分子,从而发生化学反应而被消耗掉。臭氧主要是与HOX、NOX、ClOX和BrOX中含有的活泼自由基发生同族气相反应。1985年,英国科学家法尔曼(Farmen)等人首先提出,“南极臭氧洞”的问题。他们根据南极[[right]][[image1]][[/right]]哈雷湾观测站(Halley Bay)的观测结果,发现从1957年以来,每年早春(南极10月份)南极臭氧浓度都会发生大规模的耗损,极地上空臭氧层的中心地带,臭氧层浓度已极其稀薄,与周围相比像是形成了一个“洞”,直径达上千公里,“臭氧洞”就是因此而得名的。这一发现得到了许多其他国家的南极科学站观测结果的证实。卫星观测结果表明,臭氧洞在不断扩大,至1998年臭氧洞的覆盖面积已相当于三个澳大利亚。而且,南极臭氧洞持续的时间也在加长。这一切迹象表明,南极臭氧洞的损耗状况仍在恶化之中。臭氧层的损耗不只发生在南极,在北极上空和其它中纬度地区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臭氧层损耗现象。只是与南极的臭氧破坏相比,北极的臭氧损耗程度要轻得多,而且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我国的科学工作者(中国气象科学院的周秀骥)也报道了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存在一个臭氧低值中心。中心出现于每年6月,中心区臭氧总浓度年递减率达0.345%,这在北半球是非常异常的现象。2、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对于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们有多种见解。有的认为,这可能跟亚马逊河地区不断出现的森林火灾有关;有的认为,臭氧洞之所以出现在两极,是极地低温造成的,美国肯塔基大学的一个科学小组则认为,臭氧水平可能是随着太阳黑子活动的自然周期而变化的。但是,多数科学家则认为,人类过多使用氟氯烃(CFCS)类物质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主要原因。CFCS的形式决定了它们对臭氧层的危害程度。含H的CFCS比不含H的降解得快,对平流层臭氧威胁较小,而像C2H4F2(CFC152a)类不含氯溴的CFCS则对平流层臭氧威胁更小,甚至不构成威胁。BrOX和ClOX破坏臭氧的机理:能产生这两种自由基的化合物,主要是氟利昂和哈龙。氟利昂是含氟、氯饱和烃的总称。氟利昂应用广泛,主要用于制冷剂、气雾剂、发泡剂和清洁剂等。破坏臭氧的机理主要是氟利昂进入平流层后,在紫外照射下分解出Cl原子基,Cl再与O3发生链反应。哈龙是一类含溴卤代甲、乙烷的商品名,主要用作灭火剂,破坏臭氧的机理与氟利昂相似,研究表明,进入平流层的哈龙比氟利昂更危险。3、臭氧层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由于臭氧层被破坏,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B段辐射(UV-B)将增强,预计UV-B 辐照水平的增加不仅会影响人类,而且对植物、野生生物和水生生物也会有影响。1)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臭氧层破坏后,人们直接暴露于UV-B辐射中的机会增加了。UV-B辐射会损坏人的免疫系统,使患呼吸道系统的传染病人增多;受到过多的UV-B辐射,还会增加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万死于皮肤癌,大多数病例与UV-B有关。据估计平流层臭氧每损耗1%,皮肤癌的发病率约增加2%。总的来说,在长期受太阳照射的地区的浅色皮肤人群中,50%以上的皮肤病是阳光诱发的,即肤色浅的人比其他种族的人更容易患各种由阳光诱发的皮肤癌。此外,紫外线照射还会使皮肤过早老化。2) 对植物的影响一般说来,UV辐射使植物叶片变小,因而减少俘获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有时植物的种子质量也受到影响。各种植物对UV辐射的反应不同。对大豆的初步研究表明,UV辐射会使其更易受杂草和病虫害的损害。臭氧层厚度减少25%,可使大豆减产20~25%。3) 对水生系统的影响UV-B的增加,对水生系统也有潜在的危险。水生植物大多数贴近水面生长,这些处于水生食物链最底部的小型浮游植物最易受到平流层损耗的影响,而危及整个生态系统。研究表明,UV-B辐射的增加会直接导致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幼体鱼类、幼体虾类、幼体螃蟹以及其它水生食物链中重要生物的破坏。研究人员已发现臭氧洞与浮游植物繁殖速度下降12%有直接关系,而美国能源与环境研究所的报告表明,臭氧层厚度减少25%导致水面附近的初级生物产量降低35%,光亮带(生产力最高的海洋带)减少10%。4) 对其它方面的影响有研究指出,UV-B增加会使一些市区的烟雾加剧。一个模拟实验发现,在同温层臭氧减少33%,温度升高4℃时,费城及纳什维尔的光化学烟雾将增加30%或更多。另一种经济上很重要的影响是,臭氧耗竭会使塑料恶化、油漆退色、玻璃变黄、车顶脆裂。4、保护臭氧层的对策我们已经知道,氟氯烃类物质造成臭氧层的破坏最大,因此,了解其使用与排放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达成国际协议的基础,尽快停止使用CFCS。CFCS主要用于气溶胶喷雾剂,如制冷剂、发泡剂和溶剂等。当今世界上,从冷冻机、冰箱、汽车到硬质薄膜、软垫家具,以及从计算机芯片到灭火器,都离不开CFCS。CFCS的产量在世界各地极不相同,主要使用量集中在美国及西方工业化国家。1) 逐步禁止生产和使用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从而保护臭氧层免遭破坏。既然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均为人造化学品,那么完全禁止生产和应用这些物质是可能的,但是,由于氟里昂在工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地位,立即禁止生产和使用是有难度的,因此,国际上采用的办法是逐步禁止生产和使用这些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因此有了著名的《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蒙特利尔议定书(修正案)》。我国也在1989年9月加入《维也纳公约》。2) 全球合作为了使发展中国家的缔约国能够实施控制措施,缔约国应尽力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情报及培训机会,并寻求发展适当资金机制,促进以最低价格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和替换设备。3) 研究开发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替代物。由于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在工农业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限用和禁用上述物质就必须研究开发相应的替代物。因为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主要为氟里昂,所以,寻找氟里昂的替代物是研究的重点。现在比较常用的有:氢氟烃HFC,氢氟烃中不含氯,不破坏臭氧层,在大气中的降解产物毒性较低,是较理想的替代物。但温室效应较重,而且有些替代品有生产成本高,热交换性能差、易燃的缺点等。氢氯氟烃HClF,氢氯氟烃的臭氧层破坏系数低,亦可作为氟里昂的过渡替代物,可用作聚氨酯和绝缘材料的发泡剂。其它替代物,有氟碘烃FI,其中的C—I键很容易吸收紫外线发生断裂,不会滞留在大气层,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氟里昂替代物。氟代乙醇、氟代醚、二甲醚、氨、饱和烃作为氟里昂的替代物均有研究和应用。氦、空气、水、二氧化碳及氮等许多天然物质在低温和制冷行业早有应用,应该也是比较理想的替代物。我国上海、青岛已开发出无氟冰箱。日本通产省技术研究院现已开发出新一代氟里昂,其分子式为C4H5F7O或C3H3F5O,它既不破坏臭氧层,也不产生温室效应。

338 评论

相关问答

  • 与保护杨大人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公共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公共 安全 教育 的缺失使政府在决策上、处理具体问题上出现失误;使灾害、事故频发,灾难扩大,灾情加重。下面是我为

    chenmingzhu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与徐鸣琴的守望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1] 周晓毅. 源远流长的印章与篆刻艺术[J]. 百科知识, 1996,(11) [2] 梁景惠. 篆刻浅谈[J]. 中文自修, 2005,(10) [3]

    蔡一诺1989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与荧屏中诗香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不用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指的是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连续

    不给知道我是谁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与故乡守夜者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园论文参考文献包括幼儿园的管理幼儿园的培养幼儿园的策划幼儿园的作文等等的幼儿心理这些论文都可以捐助。

    04年8月6号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与守夜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写他虽然生活潦倒,但仍每天很开心

    无锡白香香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