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的维维
在8月7日杭州上市的吉利旗下几何C电动汽车,扣除补贴后综合售价12.98-18.28万元,NEDC续航里程550公里(400公里)。本文将对几何C引用的”三合一“电驱动技术、和铝材质与复合材料构成的电驱动牵引总成,以及基于热泵空调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策略综合研判。
几何C的外观秉承几何品牌“多维流动生命体”理念,几何C采用一体扰流悬浮车顶、动感御风腰线、战斧式运动轮毂等元素,进一步降低风阻。
1、“3合1”电驱动技术的首次引用:
上图为几何C前至动力舱内诸多分系统状态特写。相对在售国产品牌新能源车都会给动力舱添加一个防尘盖板的做法不同,几何C没有再配置这种阻碍散热且没有任何防尘效果的护板。
红色箭头:集成DCDC\PDU\OBD功能的“3合1”高压充放电总成
黄色箭头:热泵空调体系中的电动压缩机
白色箭头:热泵空调体系中的两用蒸发器
蓝色箭头: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循环管路补液壶
绿色箭头:“3合1”高压充放电系统总成,与“3合1”电驱动系统总成循环管路补液壶
在2016年-2019年期间量产的吉利新能源车型上,装配的是不同技术状态的“2合1”高压重放电系统总成(PDU+OBC),驱动电机控制器与OBC集成在一起的“2合1”控制模组。
发展到几何C,“3合1”高压充放电系统的集成同时,还换装的“3合1”电驱动总成。整套电驱动与高压充放电控制系统的结构,最大程度缩减到2个部分,无论散热管路的长度、阀体的数量,电子水泵的电耗,还是高压线缆的重量与发热量,都得到较大程度的降低,增加整体可靠性。
在几何C上,进化的“3合1”高压充放电系统(红色箭头红色箭头所指)、PTC控制模组(黄色箭头所指)以及启动用蓄电池都被2组铝材质横梁支撑。
蓝色箭头:固定在铝材质横梁的支架本体也具备一定轻量化功能设定
不过,几何C的亮点并非这套“3合1”电驱动总成外层包裹着降噪衬套,而是悬置总成采用铝材质+复合材料构成。需要确认的是,几何C配置的由复合材料制造的电驱动悬置总成,是行业中独一无二,有助于抑制震动和提升轻量化。
蓝色箭头:“3合1”电驱动总成(包裹着降噪衬套)
黄色箭头:固定在驱动电机端的铝材质悬置
红色箭头:固定在框型副车架端的复合材料悬置
从另一个角度看,悬置铝材质与复合材料之间用胶套进行“软连接”。在几何C急加速或急减速时,“3合1”电驱动总成将产生一个向前或向后的位移并伴随震颤。复合材料构成的悬置(固定在框型副车架一端)与可以有效抑制驱动电机的位移,并通过胶套将震颤过滤,保证车辆的NVH性能。
在这里有必要提及一下,这种可以归属为工程塑料的复合材料的强度远高于铝材质结构件,且更耐腐蚀。目前,连续出现多宗“断轴”事故的理想ONE,就是在前悬架下摆臂处应用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用来“软连接”对支撑要求远低于悬架的电机悬置,体现的是在几何C造车层面的改进持续性的,而不是激进的“断崖”式跃进的策略。
几何C的轻量化并不激进,将3组“3合1”电驱动总成的悬置总成,用钢材质+复合材料“混搭”而成。复合材料构成的悬置固定在框型副车架(也是几何C的一项重要技术提升点),铝材质悬置在“3合1”电驱动总成端,两种材料通过胶套“软连接”。
2、基于热泵空调的整车层面热管理控制策略:
NEDC续航里程550公里的几何C,动力电池装载电量为70度电,与ITCS 3.0电池液冷温控管理系统配合,电池单体温差控制在±2℃以内,使电池温度始终处于最佳温度范围。
几何C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系统关联的高温散热的“冷量”,低温预热的“热量”的来源,确是首次集成的热泵空调系统。相对在售电动汽车使用的电动空调系统,热泵空调系统保留了电动压缩机同时,用一组双向蒸发器进行“冷热交换”。虽然物理结构复杂性有所增加,但是在“冷量”和“热量”转换时占用的来自动力电池装载的电量比例却明显降低。
上图为几何C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系统的分系统。
白色箭头:为动力电池提供“冷量”的水冷板控制模组
绿色箭头: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循环管路补液壶
蓝色箭头:“3合1”电驱动总成与“3合1”充放电系统总成共用的循环管路补液壶
几何C搭载的这套节能型水冷板控制模组分为两个部分,红色箭头所指的是来自热本空调输出“冷量”循环区域,黄色箭头所指的是为动力电池提供经过接触性冷却后的冷却液的循环区域。
在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系统的循环体系中,包括1组为电芯提供高温散热伺服的水冷板控制模组,和1组为电芯提供低温预热伺服的PTC控制模组(设定杂“3合1”高压充放电系统总成下端),以及多组“3通”阀体。
由于几何C配置了双向热本空调系统,将驾驶舱和动力电池所需要的的“热量”和“冷量”的输出源进行了统一,较大程度降低了电耗。作为整车层面热管理控系统一项全新的重要功能,利用“3合1”电驱动总成的热量,引入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低温预热功能,使得低温环境下续航再提升4%。在环境温度摄氏度时,预估可提升续航5%,在环境温度零下7摄氏度时,预估可提升续航10%。
3、持续轻量化的车型平台:
几何C前悬架为麦弗逊式独立架构、后悬架为扭力梁使用半独立架构,中置的动力电池四周由塑料护板完全遮蔽。
红色箭头:前保险杠下端护板
黄色箭头:前副车架下护板
蓝色箭头:中置动力电池铝材质下壳体
从正向观察,几何C的动力电池、前副车架的最下端处于同一水平线,前保险杠下护板微微上翘。底盘诸多分系统没有凸出异物,平整规则,有利于降低风阻。
几何C换装了1套钢材质全框型副车架+铝材质下A型摆臂,这种悬架方面的改变,或许与自重有所提升的“3合1”电驱动总成有所关联。
几何C配置的铝材质下A型摆臂和铝材质前转向节(黄色箭头所指)。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下A型摆臂的球头销(蓝色箭头)为不可更换设定。如果由于下球销磨损异常,导致转向异响或跑偏,就要整体更换下A型摆臂。另外,自重只有1.65吨的几何C,分配给前转向驱动桥的载荷,是不会出现下球销因为颠簸或轻微碰撞而被“抽出”的“短轴”类故障。
红色箭头:铺设在电机外壳的降噪衬套厚度接近80mm
黄色箭头:为了便于快速散热,额外设定了1组冷却组件
蓝色箭头:仍然是为了提升散热效率,在靠近电机冷却液管路接入段设定的1组电子水泵
几何C搭载的“3合1”电驱动系统最大输出功率150千瓦、最大输出扭矩310牛米、最高转速15000转/分,使得整车百公里加速达到6.9秒,起步加速仅需2.9s。对于当下主流车型所适配的驱动电机,都因为动力电池性能的攀升,而不再遵循牺牲性能换取续航的适配原则。反而继续挖掘电动汽车“低转速,大扭矩”的特性,在保证续航里程的同时,让车主享受到极速驾驶的“爽”。最高转速提升至15000转/分的“3合”电驱动总成,意味着几何C在高速行驶时产生的电耗有所降低。
4、60千瓦直流快充表现:
选用1台由国家电网提供的60千瓦直流快充桩对几何C充电效率和动力电池热管理策略进行比对。测试当天的14点,地表最高温度只有37.4摄氏度,因此要向体验到几何C在快充模式下,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激活高温散热功能有些困难。
在完成与充电状态通信并开始充电后,几何C的中央显示屏(包括驾驶员显示屏)会自动进入相关界面,以动态柱状图形式直观显示动力电池SOC值的变化。
从动力电池SOC值50%开始充电至70%,需求电流稳定在130-150安、电芯温度从24摄氏度提升至29摄氏度。
根据以往评测经验,在室外温度不超过不超过40摄氏度进行直流快充,很难达到激活几何C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系统的高温散热功能阈值(温度)。相对2020年在售的主流车型看,动力电池在快充模式高温散热功能开启的电芯温度点普遍处于36-37摄氏度。如果在大功率直流快充工况下,多组电芯温度达到36-37摄氏度,即便多数电芯温度没有达到,也会开启高温散热功能。
在前文提及的几何C电动汽车搭载的ITCS 3.0电池液冷温控管理系统,具备让电芯单体的温差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能力。这种对数百节电芯温度进行全向掌控,并将温差控制在2摄氏度的热管理系统能力十分优秀。
5、吉利新能源独有的SEM智能能量管理技术:
几何C独有的一个技术特点,就是基于全场景、全工况、全温度系统级动态能效控制算法,做到精准用电能耗控制的SEM智能能量管理技术。SEM智能能量管理技术,可以理解为基于整车控制系统(VCU)与电池控制系统(BMS)联合对驾驶员习惯、充电模式、空调负载等多种参数进行动态标定的控制策略,不仅仅提升续航里程算法的精度,还具备通过长期检测整车状态后通过优化控制提升续航里程的能力。
作为整车电耗输出/回收效率提升的重要环节,几何C配置了1套iBooster电液一体化制动总泵,与带有ESP功能的ABS阀体配合,不仅优化制动曲线,更将制动力转化成电量回收至动力电池存储。在SEM智能能量管理技术架构中,这套制动系统是获取几何C驾驶员习惯、能量输出等关键数据的重要分系统。
在完成2轮直流快充测试和动态测试后,使用检测电脑对几何C的电芯电压、温度以及SOC值调取的数据进行研读和判定。在关于动力电池数据选项中,可以勾选全部以模组为单位,关于电芯的电压和温度值,并且可以获取动力电池冷却液进出口温度值。
笔者注意到,在最后一次进行直流快充测试并行驶70公里后(间歇开启驾驶舱空调制冷功能),电芯温度几乎都处于26摄氏度,只有1#模组电芯温度达到27摄氏度。整个动力总成最低温度处于25摄氏度,这意味着铝合金材质电池壳体的温度会低于电芯温度,而围绕电芯的冷却液温度与绝大多数电芯温度同为26摄氏度。
作为几何系列电动汽车独有的整车性能提升的技术特点,在SEM智能能量管理技术架构下,可以写入厂家为几何C推送的新的VCU及BMS控制策略,通过在市场上使用较长时间反馈的行车数据,与能量输出/回收参数,进行重新适配,已获得更长的续航里程。在SEM智能能量管理技术支持下,几何C在冬季、拥堵等使用场景下,续航最大提升40%,基本做到表显续驶里程与实际续驶里程一致,精准度接近100%。
而几何C电动汽车关键的数据升级,必须返回4S店,由维修技师通过专用设备进行操作。虽然现在很多造车新势力都在鼓吹无限制的OTA模式的升级,可是涉及到电驱动和动力电池方面的升级,一旦在没有技术支持的环境下进行,外衣出现了意外故障,就可能导致车辆在交通主干道不能行驶的窘境。
几何C具备的OTA升级,则在升级同时备份原有数据,一旦出现读写错误还会还原原有配置,且关键系统的升级必须返回4S店或授权服务站进行的便利性与安全性兼顾的做法值得肯定。
6、10项空气动力学设计和智能驾驶技术:
风阻系数只有0.273几何C运用了低能耗、低风阻、低滑阻等技术,设定10项空气动力学设计,包括主动式进气格栅、格栅两侧的扰流气帘等功能性设定。几何C的前保险杠两端,开通了各1组纵向扰流道,降低风阻同时优化了动力舱内冷热空气交换效率。
智能驾驶方面,几何C搭载行业领先的L2+级别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能实现0-150公里时速间的跟随前车行驶、车辆起停和随车转弯,识别潜在危险,紧急时刻自动刹停和540度无死角AR底盘透视技术,得以全方位确保行车安全。
这里有要提及几何C配置的HUD抬头显示功能。通过仪表台HUD组件,将行车速度、道路限速等重要信息投射到驾驶员一侧的前风挡玻璃。HUD抬头显示功能的配置,最大程度降低,驾驶员视线偏离-观察显示屏带来的行车危险。
无死角AR底盘透视技术基于车载摄像头拍摄的实景,通过算法将辅助标线与虚拟影像进行合成,实现对车辆前后行驶方向6m内的行人及移动物体实时监测,帮助驾驶员在复杂路况或极端气候提升行车安全系数。
几何C还具备同级领先的APA全自动泊车系统,利用视觉、超声波深度融合技术,做到“自动配对”、一键即停,可实现自动水平泊车、垂直泊车,支持倾斜泊车及自选泊车功能。在娱乐方面,中央显示屏支持开放式环境可以安装多种APP,并具备在线音乐播放功能,与其适配的是Bose音响。
笔者有话说:
2020年8月上市的几何C,保持了几何家族化的外观、内饰以及部分配置方面的设定。可是,在几何C的诸多系统设定上,有体现出基于外观、驱动、电池、控制等多个维度的“降低能耗,提升效率”的持续进化策略。
NEDC续航里程550公里、装载电量70度电、采用CTP-无模组技术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183.23Wh/kg的几何C整车自重1.65吨,处于2020年主流量产电动汽车的技术状态。
几何C搭载的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为183.23Wh/kg,但是这不是以增加电芯的能量密度提升换来。通过引入CTP-无模组技术,通过取掉模组、冷却管路、高压线缆等附属分系统,减低“额外”的质量及简化结构,已达到间接提升动力电池总成的能量密度的目标。而几何C选择CTP-无模组技术用来提高提高体积能量密度同时,选用523配比(镍钴锰)的三元锂电芯,为的是提高安全性。另外,上汽新能源ER6同样采用CTP-无模组技术的523动力电池,但是系统能量密度只有180Wh/kg,低于几何C。
而在众多在售车型中几何首次适配复合材料的电驱动悬置技术,可以看作是整车轻量化在铝材质基础上的又一次大胆但不激进的尝试,或用于为后续车型配置更多复合材料分系统提供可靠性验证。
“3合1”电驱动技术与“3合1”高压充放电总成的换装,大幅度降低散热用电耗。整车层面的热管理系统在双向热泵空调系统和SEM智能能量管理技术综合控制下,降低冬季制热的耗电量,复杂环境续航里程动态计算变得更加精准。
新能源情报分析网评测组出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wangyan0223
毕业论文答辩决议书范文(通用10篇)
艰苦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学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应当如何写毕业论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答辩决议书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XX的学位论文《XXXXX》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拷贝数变异(CNV)两个不同的遗传学研究角度对中国人痛风遗传变异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了4个新的痛风易感候选基因,并分析了遗传异质性因素对于遗传因素和痛风易感性关联的影响,从尿酸排泄和炎症反应两个痛风发生的生理过程部分解释了痛风的发病机制。
当前,随着痛风/高尿酸血症研究的不断深入,遗传因素对于疾病发生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论文进一步在中国人群中探讨了遗传因素对于痛风易感性的作用,为今后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本论文立题有一定新意,论文工作量饱满,结构合理,逻辑结构清晰,文字表达清晰,图标清楚,达到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求。在论文答辩中,该生思路清晰,表达准确,较为清楚地回答了委员们提出的问题。因此,答辩委员会认为XX同学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了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经过答辩委员会讨论和无记名投票,一致通过XX同学的硕士论文答辩,建议授予XX同学硕士学位。同时答辩委员会一致认为学位论文。《XXXXX》是一篇优秀的硕士学位论文。
xxxx大学xxx学院xxx专业研究生xx所完成的题目为“”的学位论文,选题适当,具有较深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用价值。作者系统地归纳和综合地评述了有关文献,掌握了该领域内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本文作者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亲身的实践经验研究了一种基于xxxx的xxxxx法,完成了对xxxxxx,并设计出了xxxxxxx系统。
论文取得了下列研究成果:
1、详细介绍了基于xxxx的xxxxxxx法,并与传统的xxxxxx法进行了比较,总结出每种xxxxxxx方法的优缺点,指出采用xxxxxxxx法的优势。
2、研究并设计了基于法的xxxxxxx电路。由于采用该种方法不需要xxxxxxxx电路,因此,解决了传统的xxxxxxx等问题。
3、研究并设计了基于的xxxxxx硬件电路。其中,包括对控制电源、单片机外围电路、驱动电路、逆变电路以及保护电路的设计等,并在硬件电路设计中考虑了软硬件抗干扰措施。
4、介绍了在xxxxxxxx模式下的常用的xxxxxxx方法,详细分析了xxxxxxxx控制中最常用的xxxxx技术,并编写出了程序,使xxxx能够顺利xxxxxxxx。
5、完成了控制系统的调试工作,其中包括硬件电路的调试和整个系统的软硬件联调,最后给出了系统调试结果。
论文工作表明作者已经掌握本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入系统的专业知识,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强。论文结构合理,论述清楚,逻辑性强,已达到学术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
答辩过程中表达清楚,回答问题正确。答辩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答辩,并建议授予其学术硕士学位。
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是由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临床表现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被用于研究PTPN22基因多态性与云南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性。
论文采用2个群体(SLE,RA),应用PCR—RFLP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PTPN22基因7个SNPs(rs1217414,rs1217418,rs3765598,rs1746853,rs2470601,rs1970559,rs3811021)多态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采用SPSS11.5、Plink1.07、HaploView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对各个位点的多态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性进行讨论。得到如下结果:
1、PTPN22基因C1858T位点在云南汉族人群中无多态性。内含子rs1217414,rs1217418,rs1746853多态性可能与云南汉族SLE,RA相关。内含子rs1970559与云南汉族SLE,RA无关。rs3765598和rs3811021位点突变可能与云南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rs3811021位点突变可能与云南汉族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
2、rs1217414,rs1746853,rs3811021位点突变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各临床指标无关。rs1217418突变可能与WBC有关,rs1970559可能与BUT,WBC有关,rs3765598可能与抗ANA1和抗ANA2抗体有关。
3、单倍型(CATTCT)为主要单倍型。单倍型(CAGTCC),单倍型(CATTCC)和单倍型(TATTCT)显著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险性(PPAGTTC)
论文选题新颖,有一定创新性,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科学。论文内容丰富,写作规范,逻辑清晰,结构合理。答辩回答问题正确,思路清晰,已达到硕士研究生水平,一致通过答辩,建议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xxx同学采用实验研究法, 通过干预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锻炼, 探讨以保证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恢复, 身体状况得到 更大的改善为最终目标, 寻找一种高效的功能锻炼指导模式, 确保社 区居家脑卒中患者能够获得系统、规范、连续的功能锻炼指导,为其 进一步康复提供保证。 使出院脑卒中患者能在住院治疗后的恢复期中 得到持续的卫生保健服务, 最大程度的重建患者肢体功能, 预防再复 发。同时,该探究将有利于节约社区卫生服务成本,提高社区医护人 员对于脑卒中管理的效率及效果,最终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该论文选题鲜明,具有实用性,研究设计较合理,所得数据真实 可信, 统计方法使用得当, 结果分析较深入, 论文撰写格式符合要求, 该论文已达到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 该生在论文答辩中回答问题实事求是, 思路清晰。 经答辩委员会 无记名投票,一致通过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医学硕士学位。
答辩委员会主席:
xxxx年xx月xx日
XX 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XXXXXXXXX》 ,选题紧跟我国禁烟控烟 的热点话题,科研设计简单合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和近 5 年来发布的 《中 国控制吸烟报告》 ,确定预防的重点对象是年轻的大学生群体,在文 献研究和时事动态分析的基础上, 对高校大学生吸烟与被动吸烟现况 进行了横断面调查研究,以及详细分析了其各自的影响因素。 论文内容真实,层次分明,逻辑性强,图表清晰度有待加强,论 据比较充分,数据准确,资料详实,统计学处理正确,结论可靠。 答辩时的论述符合一般逻辑,能够正确回答问题,论文表明作者 掌握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医学社会科学研 究方法,知识面比较宽广,拥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 答辩委员会认为本篇论文达到了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水平, 答辩 委员会委员全体无记名投票通过论文答辩,建议授予医学硕士学位。
本论文主要研究裂褶菌F17锰过氧化物酶的酶学性质,并在单因子分析法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影响该酶活力的各个因素。同时将研究的结果应用于染料脱色中,发挥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作者还初步进行了基因克隆实验,并且优化了反应体系,获得了一些序列。这些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开发应用锰过氧化物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论文立项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该论文目标明确,研究路线合理,实验数据翔实,实验结果可信,观点正确。论文书写规范,层次清晰,图表规范。作者答辩表达清楚,回答问题思路清晰,论文已达硕士论文的学术水平。
经答辩委员会讨论评议和无记名方式投票表决,一致通过其毕业论文答辩,建议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本论文主要探讨了产广谱乳酸菌素菌株的.筛选、鉴定、发酵的全过程。筛选到了一株既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又可抑制革兰氏阴性菌的乳酸菌,经鉴定是一株植物乳杆菌;又通过摇瓶发酵数据优化了菌株发酵条件;并初步探索了菌株固定化的条件。该论文立意新颖,研究目标明确,数据方案设计较合理,方法可靠。论文研究为进一步探索乳酸菌素的生产条件提供了依据与实验研究基础,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该论文书写规范,逻辑性强。答辩表达清楚,回答问题思路清晰,论文已达硕士论文的学术水平。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 分布式视频编码是一种新兴的编码框架, 它可以将计算复杂度从编码端转移 到解码端, 同时具有较好的压缩效率和抗误码能力,非常适合于一些新兴的应用 场合。论文对分布式视频编码中的 WZ 帧编码技术进行了研究,选题科学,具有 较高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论文首先利用统计学的原理分析证明边信息与待解码 WZ 帧之间的较强相似 性,提出以边信息来填充 WZ 帧高频子块的思路,并将其运用到嵌入式分级编码 中,构造出改进的基于 DCT 和小波变换的 WZ 帧编码架构。实验表明,改进方法 与 H.263+(帧内编码)、H.264(帧内编码)的性能相当。 论文概念清楚,分析严谨,理论推导正确,做了较多的仿真实验,并对实验 结论作了理论上的阐述和讨论。 论文有创新,表明作者在本专业具有扎实的理论 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较强的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答辩时,条理清楚,回 答问题正确。经答辩委员会讨论,一致同意通过硕士论文答辩,建议授予工学硕 士学位。
本文对分级进风燃烧室内的高温气固两相流动与燃烧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对于了解分级燃烧过程的两相流动、燃烧与污染物生成机理,发展分级燃烧技术,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
1)建立了分级进风燃烧室高温气固两相流动热态实验装置系统。
2)应用三维激光粒子动态分析仪对分级进风燃烧室内有气相燃烧的高温气固流动进行了测量,得到了气固两相平均轴向与切向速度和湍流脉动特性以及两相轴向与切向速度的概率密度函数,揭示了燃烧室内高温气固两相流动的特点。
3)对分级进风燃烧室内湍流燃烧的温度场和组分浓度场进行了测量,阐明了二次风率对气体温度场、组分浓度场和NO浓度场的影响规律。
论文表明作者掌握了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论文写作规范,图表完备。答辩中叙述清晰,回答问题正确。答辩委员会经表决,5票一致同意通过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郑晓川工学硕士学位。
速生材改性研究是木材科学与应用研究领域十分重要的课题。论文选题紧密结合学科发展和实际应用需要,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较好的应用背景。立题正确。
作者对国内外在木材改性领域的研究情况和发展趋势做了较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三倍体毛白杨木材化学改性研究。论文采用4种不同的方法对木材进行化学改性处理,通过尺寸稳定性、阻燃性、抗吸水性、硬度等的检测,考察了各种改性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
1)用含有纳米SiO2的UF、PF树脂复合处理剂处理木材时,二氧化硅对提高木
材的尺寸稳定性和硬度具有明显的作用,且纳米二氧化硅能够降低处理材的游离甲醛释放量;2)马来酸酐/苯乙烯和马来酸酐/环氧氯丙烷复合处理液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木材的尺寸稳定性、抗吸水性、抗吸湿性和硬度。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论文实验设计合理,数据完整,撰写认真,文字流畅,图表清晰,工作量饱满。论文答辩中,讲解重点突出,回答问题基本正确,表明该同学具有较好的本学科理论基础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具备了较好的综合分析能力和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论文达到了硕士学位水平要求。
全体答辩评委一致同意通过论文答辩,建议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随着计算机主频、内存的快速发展,显示清晰度和显示尺寸的限制已经成为计算机系统的瓶颈。如何利用高性能价格比的机群实现超高分辨率的高清晰度大尺寸显示正在成为并行可视化方向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李颖敏同学的硕士论文以设计基于机群的拼贴显示系统提供方便的编程接口和编程环境为目的,其选题具有前瞻性,论文的工作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第一段:选题的意义)
论文在分析调研国际目前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应用“分布式共享显示内存”的新概念提出了一种并行程序环境下的拼贴显示接口,并以两种形式实现了该接口,简化了系统应用的编程实现。提供了一些测试用的应用程序,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研究平台。展示了基于机群作分布式显示的良好前景。同时作者还利用该拼贴显示接口为一个地理图像信息系统实现了多屏显示应用,满足了该应用对高分辨率显示的需求。(第二段:论文工作取得的成果或新见解) 论文工作表明作者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都比较好,掌握了计算机系统结构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对拼贴显示领域有较深的了解,对机群系统,尤其是有较好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第三段:对科研能力及对论文的评价)
论文组织合理,叙述清晰,文字简洁流畅,理论与实践结合得较好。答辩中表达清楚,思维敏捷,能够正确回答问题。经答辩委员会无记名投票,一致通过该同学的硕士论文答辩,并一致建议授予李颖敏同学工学硕士学位。(第四段:答辩中的表现及结论性意见)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人们为了早期发现、通报火灾,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而设置在建筑物中的一种自动消防设施,是人们同火灾做斗争的有力工具。随着我国经济
简单,设计内容和要求,能搬你写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列举事实材料和运用逻辑推理,来阐发,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表明对问题的观点和态度。各行各
电梯论文答辩ppt 电梯是我们日常生活最常接触的工具了,那么关于电梯的毕业论文应该怎样去设计PPT呢? 》》》 电梯论文答辩ppt 各位老师好,感谢各位老师来
论文答辩开场白和结束语范例 毕业论文答辩的主要目的,是审查文章的真伪、审查写作者知识掌握的深度,审查文章是否符合体裁格式,以求进一步提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论
详见:商贸财神进销存软件楼主可以自行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