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952146984里
种质资源(ge rmplasm resources ):指具有不同种质可供研究和利用的各种作物品种和类型。 包括品种、类型、近缘种和野生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官、花粉甚至单个细胞,只要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都能归入种质资源之内。凡可供利用和研究的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植物类型,统称为作物种质资源,它包括品种、类型、近缘种和野生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官、花粉,甚至单个细胞。我国目前保存的园艺植物资源种类包括:蔬菜:1.7万份,其中根菜类1800份,白菜类1500份,芥菜类800份,甘蓝类500份,瓜类3000份,豆类4000份,茄果类2500份,葱蒜类500份,绿叶菜类2000份,其他400份。果树: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圃保存苹果、梨、柑橘、葡萄、桃、李、杏、柿、枣、栗、核桃、龙眼、枇杷、香蕉、荔枝、草莓16个主要树种。云南特有果树砧木资源、新疆名特果树、寒地果树种质8900份。观赏植物:全国100多个植物园,保存了当地主要的观赏植物。南宁金花茶基因库、武汉中国梅花种质资源圃、洛阳国家牡丹基因库、南京菊花种质资源圃等。 起源于中国的园艺植物种类有:果树:花红、红肉苹果、山荆子、湖北海棠、楸子、沙梨、白梨、秋子梨、杜梨、豆梨、褐梨、山楂、湖北山楂、木瓜、桃、山桃、甘肃桃、光核桃、李、杏李、乌苏里李、杏、东北杏、梅、樱桃、毛樱桃、枇杷、杨梅、狗枣猕猴桃、葛枣猕猴桃、高山茶藨、红花茶藨、乌苏里茶藨、刺悬钩子、多花悬钩子、山葡萄、刺葡萄、板栗、日本栗、银杏、山核桃、核桃楸、榛、华榛、毛榛、日本榛、香榧、油榧、荔枝、龙眼、柑橘、甜橙、香橙、宜昌橙、黄皮、枳、金柑、金豆、圆金柑等。蔬菜:大豆、竹笋、山药、草食蚕、萝卜、牛蒡、荸荠、藕、茭白、慈姑、蒲菜、芋、百合、白菜类、芥菜、黄花菜、苋菜、韭菜、葱、莴笋、食用菊花、大黄、紫苏、无棱丝瓜等。次生中心:豇豆、黄瓜、甜瓜、中国南瓜等。观赏植物:松柏类、竹类、梅、牡丹、菊花、兰属植物、蔷薇属植物、月季花、报春花、杜鹃属植物、山茶花、荷花、腊梅、铁线莲、扶桑、多种海棠花、多种木兰、多种丁香、多种萱草、紫薇等。 二、简述我国目前开发的园艺植物资源种类及其开发前景(20分)。答:我国是世界第一蔬菜生产大国。2001年,我国蔬菜产量4.6亿T,总产值约为人民币4000亿元左右,出口314万T,创汇20.3亿美元。 10多年来,我国共引进、选育或扩大栽培地区性蔬菜新品种1000多个,有很多是珍稀名优类型。主要有:荷兰豆、生菜、紫叶生菜、紫甘蓝、紫菜薹、紫苏、绿玉甘蓝、奶油生菜、奶白菜、西兰花、黄秋葵、石刁柏、金皮西葫芦、牛蒡、樱桃萝卜、樱桃番茄、珍珠番茄、圣女果、莙达菜、西洋芹、香芹、豆瓣菜、翡翠南瓜、迷你黄瓜、蛇瓜、飞碟瓜、网纹瓜、金瓜、瓠瓜、美洲防风、婆罗门参、球茎茴香、乌塌菜、青花菜、韭菜、细香葱、新西兰菠菜、七彩菠菜、彩椒、香艳茄、绿芦笋、米邦塔食用仙人掌以及国产特菜莲藕、莼菜、茭白、荸荠、菱角和佛手瓜等,丰富和提高了"菜篮子"的品位。我国的野生蔬菜资源十分丰富,较常见的有100多种,是发展蔬菜业的宝贵资源。野生蔬菜中,有些种所含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比栽培种还高出几倍,且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和锌、钙、镁、硒等微量元素,为群众所喜食。如薇菜、荠菜、山香椿、藜、马齿苋、龙芽草、苦苣菜、车前、芦蒿、地肤子、独行菜、委陵菜、悬钩子、莼菜等。许多野菜还可用作中药,如马齿苋、蒲公英、小蓟等。野生蔬菜不施用化肥、家药,是纯天然食品,其中有些已有人工栽培,有可能驯化为新的栽培植物种。蕨菜、山蘑菇(松蘑、肉蘑、香蘑、白蘑)木耳、发菜、竹笋等山珍菜,味道清醇悠长,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有些花卉也兼可作蔬菜食用。称作花食。如玫瑰花、梅花、桂花、菊花、杜鹃花、扶桑花、紫罗兰花、木槿花、鸡冠花、桅子花、紫薇花、玉簪花、茉莉花、荷花等,色香兼有,食之别有雅趣和风味。我国生产食用菌90多种,除平菇、香菇这些开发早、已大众化的菇种外,较后开发的有金针菇、黑木耳、白木耳、银耳、猴头菇、鸡腿菇、百灵菇、红平菇、杏鲍菇、真姬菇、茶树菇、杨树菇、阿魏菇、栗菇、牛肚菇、竹荪、姬松茸(巴西蘑菇)、灰树菇、黄伞菇、大球盖菇等一些珍稀品种。我国是世界第一食用菌生产大国。2000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663.7万吨,产值227.1亿元,产量占世界65%左右,出口47.95万吨.创汇6亿多美圆。香菇则占世界产量80%以上。食用菌生产遍及南北。有望成为一大产业。我国也是世界第一水果生产大国。2000年,我国水果面积867万hm2,占世界面积18%,产量6237万T,占世界13%;人均47.7kg。苹果年产2100万T,占世界43%,稳居世界首位;梨产量亦为世界第一;柑桔产量居世界第三;荔枝产量更占到世界70%;从寒温带到热带的水果应有尽有。而且每一种水果都有很多引进和自选的新优品种。作为第一大水果的苹果,其优良品种,大多为引进的。除已普及的红富士、乔纳金外,新近推广的还有皇家嘎拉、藤牧一号、松本锦、萌(嘎富)、珊夏、早捷、粉红女士、太平洋玫瑰、早红蜜、美国8号、金世纪、斗南、新世界、红王将、重阳红、丰艳、安娜、千秋、南方脆、GS48、GS58、烟富1号、3号、6号、澳洲青苹果等。目前鲜食苹果已无大的发展空间,宜迅速发展澳洲青苹果等酸度高的苹果,作为加工出口苹果汁的原料。梨的优良品种有黄金、水晶、丰水、幸水、新水、新高、园黄、爱宕、绿宝石、红酥脆、红香酥、红巴、八月酥、脆蜜果、早美酥、美人酥、翠冠、西子绿、清香、黄冠、金珠果、中华玉梨等。梨已产过于求,砀山酥梨、蒲城酥梨、赵州雪花梨等均已销售疲软,唯采后有后熟期的早熟、优质西洋梨还可适度发展,老梨园可采取高接换头更新品种。水蜜桃优良品种有浅间、大和白桃、仓方早生、川中岛、大久保、红清水、白清水、阿部白桃、加纳岩白桃、濑户内白桃、安农水蜜、早风王、红甘露、北京8号、黄金桃、白雪红桃、仕女红桃、红仙界、雪里红、沙红桃、秦王桃、八月脆、桃王99、中华寿桃、莱山蜜、莱选1号、大珍宝赤月桃、特大丰王桃、红芙蓉、黑乌桃、黑桃皇后、蜜桃王、王母蟠桃、源东大白桃、新疆白桃等。目前水蜜桃市场已近于饱和,一般品种,不宜再大面积发展。油桃新优品种有曙光、早美光、华光、艳光、瑞光18、22和28、早油王、黑宝石、贵人香、红珊瑚、世纪红、千年红、双喜红、晴朗、丹墨、早丰、早红珠、早红霞、五月火等。早熟、不裂果的甜油桃依然有发展空间。杏品种有凯特、金太阳、端午黄、黄金、金寿、红丰、玛瑙、新世纪、串枝红、曹杏、早荷、早黄金、短枝特大杏、特早熟1号、特早熟2号、玛瑙杏、太平肉杏、风味皇后、新世纪、轮南白杏等。李子优良品种有黑宝石、红宝石、蓝宝石、澳大利亚14、红西梅、琥珀李、秋姬李、井上、西梅、早美丽、贵凌、秋凌、早红、安哥诺李、莫尔特尼、索瑞斯、三华李、杏李杂交种风味皇后等。杏李类杂果中的新优品种,还可适度发展。葡萄优良品种有藤稔、早藤、巨峰、红地球、信农乐、先峰、户太8号、金星无核、凯丰、绿宝石、绿珍珠早、克瑞森、维多利亚、红贵族、黑提、乍娜、高妻、美人指、冠球、京秀、京优、京亚、凤凰51、京红1号、中华香提、矢富罗莎、皇家秋天 、里扎马特、玫瑰香、无核白鸡心、金星无核、意大利红、世纪玫瑰等。鲜食葡萄发展空间已不太。近年来,红地球发展很快,不过仅两三年时间过去,而价格已趋大众化。酿造专用的葡萄品种赤霞珠、品丽珠、蛇龙珠、北醇等也有发展,但原料不敷加工业需要,还应扩大面积。枣的优良品种有赞皇枣、金丝枣、大雪枣、冬枣、梨枣、晋枣、骏枣、无核脆枣、苹果枣、木枣、蜂蜜罐枣、大白铃枣、鸡蛋枣、桐柏枣、信阳枣、糖枣、水枣、打瓜枣、内黄枣等。鲜食枣在国际市场上售价甚高,应大力发展。大樱桃新品种有红灯、大紫、枣红宝石、红鲁比、乌梅极早、大果、拉宾斯、宾库、那翁、雷尼尔、维卡、伦尼、萨米脱、抉择、红艳、红蜜、早大果等。樱桃成熟早、病虫少,在我国的人均消费量极少,人均不过1~2粒,价格仍然远高于一般水果,仍大有发展空间。我国特有的水果猕猴桃,石榴等,更应大力发展。使其大批量进入国际市场。猕猴桃原产于我国,全世界猕猴桃共有63个品种,而我国就有59个。目前陕西、湖北、浙江、河南等省,已有了集中产区,有望在将来使我国超过新西兰,重新恢复为世界猕猴桃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优良品种有京亚、秦美、海沃德、武植3号、通山5号、金魁等。除栽培品种外,很多野生果类如山葡萄、刺梨、沙棘、红树莓、黑梅、松子等也有开发前景。三、园艺植物杂种种子生产有哪几种方法?试以利用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性所选育的一种园艺植物杂种生产体系为例,简述其杂种生产的方法与技术(20分)。答:园艺植物杂种种子生产有以下几种方法:简易制种的方法、利用苗期标记性状的制种方法、利用化学去雄剂的制种方法、利用雄性不育系的制种方法、利用自交不亲和系的制种方法、利用雌性系的制种方法、利用雌株系的制种方法等。 植物不同品种、自交系等相互之间杂交后的第一代往往表现出优势的现象称为杂种优势。利用这种杂种一代优势现象进行新品种选育,就是杂种优势育种。由于杂种一代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现已成为茄果类、瓜类、甘蓝类、白菜类以及萝卜、洋葱等蔬菜的主要育种途径。 1990年,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雄性不育植物成为一个热门课题。美国和比利时的科学家相继从植物(如油菜等)的花药中分离出了与花粉发育有关的基因启动子。将这种启动子与雄性不育基因或水解酶基因构成嵌合基因,然后转入植物。转基因植物产生的蛋白或醇可以阻止花粉的产生,杀死所有的花粉,从而获得雄性不育植物。 1992年进一步建立了一种依据基因工程手段控制育性从而利用显性核雄性不育的杂交体系,克服了核雄性不育保持的困难。在这一体系中,雄性不育性的获得可以通过将嵌合核糖核酸酶基因导入未成熟花药中而得到。雄性不育性的保持则通过将该基因与一个抗除草剂基因紧密结合,在F1代田间应用除草剂的喷洒而获得。雄性不育性的恢复则可通过阻止核糖核酸酶表达的抑制基因而获得。这一体系已成功地应用于油料作物、花椰菜、莴苣、番茄、棉花和玉米中。四、简述园艺植物的育种途径及其育种技术要点(10分)。答:1、“查”,即种质资源调查。通过对现有种质资源的调查可能发掘长期蕴藏在局部地区而未被重视和很好利用的品种类型,再经过品比、区试、生产示范以及审定或登记可直接应用于生产。2、“引”,即引种。从外地或国外引进新品种或新的作物,经过品比、区试、生产示范以及审定或登记可直接应用于生产,这是解决一个地区或国家品种问题最简捷、最快速的方法。通过引种丰富本地区或本国的种质资源,尤其是一些特异、重要资源的引进,如抗病性、抗虫性、抗逆性及雄性不育性等,将会使本地区或本国的育种水平产生质的飞跃。 3、“选”,即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利用现有品种或类型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变异,通过选择、淘汰的手段育成新品种的方法,是改良现有品种和创造新品种的简便而有效的育种途径。选种的变异主要来自: 自然杂交,即串花引起的基因重组,假设一种植物在100个位点上各有两个相对的等位基因,通过串花后可能生产的新的基因型即新类型可达3100。 自然变异,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由于包括气候因子(高温、寒冷、干旱、雷雨等)、生物因子(病原菌、寄生物等)、生态因子(从南方引到北方,从高山引到平原)等的变化而引起植物发生可遗传的变异。这种变异通常在万分之几到十万分之几,虽然频率较低,但在一个较大的群体中认真、细致的辨别、鉴定,还是不难发现的。如目前,所选育的各种雄性不育性,其不育源相当一部分是来自自然变异。 五、举例说明基因工程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10分)。答:例如转基因技术的建立,为转移单个基因进行作物改良提供了动力。其过程直截了当:确定携带某种希望得到的性状基因,将其转移到目标植物中,并使其在目标植物中进行表达。它不仅对新的转基因进行了充分检验,而且展示了培育带有某些希望得到的性状的转基因植物的可行性。基因添加的例子很多,包括各种转入抗虫、抗除草剂、抗病毒及其他病原微生物基因以及通过转基因的方法改善了生产性能的植物。 六、以一种园艺植物为例,拟定一良种繁殖推广方案。方案应包括推广园艺植物的种类与品种、繁殖方式、亲本(良种)繁殖圃地(园)的建立、良种繁育技术、推广区域的确定及推广的策略等(20分)。答:加利福尼亚2号芦笋全雄系繁殖推广方案:1、种类:芦笋。2、品种:加利福尼亚2号。3、繁殖方式:组织培养。4、良种繁殖圃地的建立:选择土壤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保肥力强,富含有机质的微酸砂壤土,精心过度定植,培育壮苗,以备大田生产之用。5、良种繁育技术:选取无毒、健壮的雄性植株为母体材料,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快速扩繁。6、推广区域的确定:黄河、渭河滩涂区域。7、推广策略:通过试验、示范,进行对照分析,靠产量、质量和效益带动农户接受。
悠闲小猫
茶道的载体--茶的意境 黄 志 根 浙江大学茶学系 杭州 310029 摘 要 该文从茶道的由来,即茶的意境角度,论述茶事追求的本质内涵,并提出茶的意境是茶文化的由来与发展所不可忽缺。 关键词 茶道;意境;茶文化 1 最早的“茶道”两字因茶的意境而来.意境承 载茶之精神效用 “茶道”两字,在爱茶人心中是值得敬仰的一片 天地。它先出自诗僧和茶僧美称的皎然之诗作《饮 茶歌诮崔石使君》。诗的开头是茶事的描写,接着的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然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 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闷。”是茶事心 境的渲染,是茶事感受而来的非凡意境,“茶道”两字 在最后一句“孰知茶道全尔真,惟有丹丘得如此”中 推出。通读该诗篇,感受最深的是茶事的意境:先从 一饮之前的茶事情景铺开,尔后逐渐深入,直至妙不 可言,才有“道”与”茶道”,意境高远,也真可谓“道可 道,非常道”。皎然的另一首诗怍(《饮茶歌送郑容》) “丹五羽人轻玉石,采茶饮之生羽翼……霜天半夜芳 草折,烂漫缃花啜又生。赏君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中 荡忧栗。 日上香炉情未毕,醉踏虎云溪,高歌送君 出。”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并把茶的蕴意与友情连在 一起,诗的意境也让人联想到皎然与茶圣陆羽的关 系(可有相关的茶诗为证)。陆羽与皎然是忘年交,皎 然所提茶道,自然受陆羽的影响。陆羽也正是在湖 州与皎然结识,进一步积累学识,并终成博学之士, 并完成《茶经》的最后定稿(颜真卿也受影响,并著有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源”的诗句)。 蕴含深厚民族思想和精华的茶文化,由历史沉 积而来,也与茶的意境相伴随,给人以潜移默化的积 极作用和影响。具体地说,是人们在经过茶事、茶文 化思想内涵的感受和体验后,受那由茶所带来的美 妙意境等影响而对人产生作用。深入茶事之奇妙境 界、体验茶的精神(如“精行俭德”般的内涵).并把它 与人的精神追求相结合,这是茶之道的精髓。我们把 这种影响,以虚幻的方式来表示,可称之为与茶相关 的意境,是茶道的基础或重要内容;皎然所提茶道的 影响,也与其中的意境深远分不开。 2 茶的意境是茶道的构架,为不同时代茶事的共性 自皎然提出“茶道”以来,已历经·—千多年。当 今的茶文化专家设想从当代的实践出发、以不同的 角度对历史上以高深著称茶道作”见仁见智”的认 识,有简有详,认识深刻;但茶文化初识者较难把握 (客观上还受日本茶道的不同实践与理沦的影响), 甚至有“茶道”一词内涵,不说还行。越说反而越模糊 的反映,这主要与茶事实践的程度与范围、研究者的 出发点、及价值取向有异所致,初学者难以觉察、认 识和把握,也就不足为奇。一般说来,茶道是人们受 茶事感受并进入较深意境而生发,茶道与茶的意境 密切相伴。相似的茶事,会因为个人(修养、兴趣和事 件背景等)的差异,产生不同程度的体验和感受,即 在茶的意境上有相似的认同感;如此,茶事常常可有 主题,引导人们参与其中。当然,要想从茶中得到深 刻的感悟和意界,还要求对茶与传统文化、乃至个人 的修养有较高的要求,皎然所提出的茶道正是如此, 也有人喻此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的情景,而欧阳修提出的“真善幻”亦属此意。人们对 广泛推崇的“精行俭德”(茶道精神)的领会.尽管因 人而异(如在程度上),但仍是由茶事所承载可意会 而难于言传的意境之体验后,由茶而感发认识的进 步与修养的提高等。在当代,有人以杜甫的诗句“随 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比喻茶事的美妙意境、以 及人文“观照”,也是通及茶道后的感应。与茶道精神相关的意境,自然不会偏离茶道。 由于社会的发展,茶道的形式、手段、社会环境 和对象等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皎然所“指定”的茶 道深意,现代人即使能“打造”,能体会到诸如”人与 大自然之间,人与历史之间的对话”的虚幻缥缈意境 的,也不在多数。但茶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史实已证 明:已经历数千年的茶事。人们想通过茶事来获得心 灵效应或人文观照,有必要刘茶道作与时俱进的认 识。即重要的是引导人们去感觉和体验茶能给人带 来的愉快和精神上的感悟,如人们通过茶而进入自 感美妙的、或意想中的理想意境及体会,并受其潜移 默化的影响,而不应该过多地讲究、追求形式。这就 是本文强调的,与茶道相联系的茶的意境,它能体现 茶道精神,顺应当代茶事的时代要求。如现代人喜欢 茶的香、茶水的清、茶烟的萦绕,人们因此会在茶中 停留,会有意无意地感受到茶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如 能引导有意识的茶事实践,寻找并获得感悟,就是我 们常说的由茶事而带来的精神欢愉。茶的意境.是不 同时代茶事的共同点。 3 在茶事体验中寻求意境,感悟人生的真谛顺应时代的进步 在茶事体验中寻求意境,代替具体的茶道程式, 从中获得感悟或精神的“纯化”等,是人们把茶道局 限在深层次或程式化的认识所作的修正。时代的发 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小桥流水的场景已退缩至公园 或家庭—‘角;人们为赶上经济大潮适应紧张的了作 节奏,即使留恋,也只能把诸如对传统文化等恪守深 刻于内心,换之以“浅然”来对待周围的人与事,花花 绿绿的消遣和娱乐也应运而生。显然,历史上文人雅 士式的品茶,会使年轻人感到气氛颇为严肃。它代表 的是延袭—种精深的、有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和历史 沉积。人们对品茶已是小心翼翼,何况是高深或神秘 的茶道。好在历史的、文化的原因,是中国人就会喝 茶,人们喜欢茶的“可口、可乐”,由此而能带来的意 境,自然不会拒绝,毕竟,茶香在口,通过认识与引 导,还有助于为生活的诗化增光添彩,何乐而不为 呢!已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当代茶艺,也可理解为在茶 的“可口、可乐”的基础上,引导茶的意境与茶道相 通,展示“真、善、美”的内涵。 现代茶科学的发展,难以对历史上文人墨客或 得道高人专利式茶道的解释,但倒是有利于作“意 境”式的诠释。茶之感人是通过茶的色香味形的充分 发挥而绐人带来舒适的感受,而现代的科学技术可 以通过了解茶的自然科学性,如学习茶的自然品质 特性——茶理.来体会茶给人带来的妙趣,像如人希 望般的品性和情境——“茶是独一无二的真正的文 明饮料,是礼貌和精神的化身”(韩素音)。皎然所提 “茶道”诗句中的“全尔真”,可从两方面加以理解。一 是茶为真正健康文明的饮料。茶的自然科学性表明: 茶无愧于是21世纪的理想饮料,茶有助于养性、静 心。在健身方而有如中医般的功效和调理机能。二是 茶与“人的自然天性”相联系,也即人性中近于“道” 的本质(有“茶道即人道”的说法)。有人换了一种角 度说:当人们为诸如人性本善或本恶争吵不休,茶性 及与此相伴的意境却给人以启示:喝茶时人们所体 现的最初的一面却是最为“自然”的。 茶的意境,即与茶相伴而来的、给人以清新、淡雅、闲适、悠然,亲切而自然;因此,茶才不同于一般 口腹物欲。饮茶可以是一种习惯,给人以助思考、添情趣.如有人称举杯饮茶之“举”,理解为一种期待, 颇为形象;又如某文人所说:“茶之为物,能引导我们进入一个默想的人生世界。”这是由茶中的意境所引 导,让人们从茶的感觉中放松“心灵”,让人更睿智地领会世界上的人与事,或感受“心原本是一壶茶,包 容百味,因吐纳而常新。”这似乎又把茶的意境与“即茶即道”相联系了。 4 茶的意境的启示,俗及日常生活、深通传统文化精义,与茶道相通 茶的意境.能从平凡茶事中通及中国传统文化 的深层。茶的历史实践已表明:茶与儒、道、悱的境界 相互渗透,儒家之礼、佛家之养、道家之闲,在茶的氛 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儒释道三者之中.给人感觉 最为深切的是那种闲适的情感,所以许多隐士大多 有嗜茶的习惯,过闸云野鹤的日子当然少不丁具有 闲情雅志的茶了,手举一杯茶,神情清爽,荡涤心间 污秽,这可非一般饮料所能比。但闲情适意的消极生 活方式仍不全是茶的意境所体现的内容,它含有积 极的因素,如茶之精神,苏东坡也有“叶嘉传”之赋, 这是茶文化的支柱之一;茶不同于烟酒,可为过把瘾 就“死”的短暂性“解药”,从文化本义而言,茶不应该 是什么解烦之“药”。它只是赋予人一种“静”的心态, 在你的思绪随着茶的“性致”飘散开去的时候,喝茶 者的思想在“治愈”自己的烦恼。让你重新振作。茶在 这方面的功效被许多人认为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儒家尚守中庸和“礼”,应该说儒家这种源远流长的影 响还是对茶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无论是过去,还 是现在。中国人把茶事作为礼的一种形式,茶更成为 尚礼的一部分,如广泛存在于民俗民风中。这些可看作是儒家思想的影踪(或民族的“血液”所致)。至于茶事所能体现的“与人乐”这一儒家思想,早已实践于茶是人们沟通与联谊的理想媒介。 “茶道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修养和境界,借饮茶而 相互(还包括自己的身心———笔者注)交流,文明优 雅,而且与佛教的禅宗有很深的渊源关系。”例如,陆 羽、皎然的佛门渊源,以及深刻的“茶禅一味”之说。 这里所说的“深”,就是意境之不同。禅宗崇尚“顿 悟”,也即凡人也可以成佛,只要注意修行,且修行至 一定量时,“开窍”是迟早的事。它的修行远不是苦 行,后来还崇尚凡事皆是修行,就依所作所为的原因 (这不违背佛教创立者的初衷)。喝茶作为修身养性 的习俗流传至今,而茶的名贵与否也不为大茶人所 倚重,都可谓是茶与佛理相应,也如当今的“无我茶 会”所要求:人们应戒好恶之心,合茶之本意,并入茶 之意境。把喝茶与修行结合在一起,人们可以在茶的 意境中遐想…… 茶之意境,与传统文化的“儒释道”内涵相通融, 是穿越时空的茶道构架。“茶道是一种产生于特定时 代的综合性文化形式。它基于儒家的治世机缘,倚于 佛家淡泊的出世节操,同时洋溢着道家羽化升天的 烂漫理想,追求清雅,向往和谐,”这也不正是一种与 茶相关的意境? 最后,引用一段与茶之意境相关的文字,以供欣 赏或助人感悟。 “喝茶是一种行为,在人们心目上的含义却早已 不是动作那么简单,它已经成为一种意境,一种文 化。有时候,喝茶是一种享受,它让你心情更加舒畅, 交流更为流利;有时候喝茶是一种思考,在遐想中回 到自我,也记起过去,还纯真是人的本质,只有在茶 叶那既苦又甜的滋味中,你才可以真正懂得人生;更 有时候,茶是一种激励,感受茶那一丝苦涩,抛弃那 一点惘怅,在茶水与心情共鸣的瞬间抬起迷惑的双 眼,让清新的空气吹过,你又可以站起来面对一切。 这就是茶,普通的茶,不普通的意境:平凡中显示出 超俗.淡雅中不乏激情,它让你更加清醒,也让你更 加从容。对于我们这些不会品茶的茶客,这种意境, 就是陶醉。”
小吃货圈圈y
“我国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唯大体上可谓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唐以前饮茶,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概为言之,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但多非史实。纵是史实,非加申述,亦不易明。《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刘源长《茶史》卷一)。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不足为据。《尔雅》有“苦荼”之句,世以《尔雅》为周公时作品,谬以为饮茶自周公始,不知《尔雅》非作于周公。不足为饮茶起始之证。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谓“晏子相齐,衣十升之布,食脱粟之食,五卵、苔菜而已”,以为饮茶(即茗)始于春秋时代。然《晏子春秋》亦非齐晏婴所作,根本难以成立。且万蔚亭辑《困学纪闻集证》卷八下云:“(槐按)今本《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作三弋五卯苔菜,考《御览》卷八百六十七引作茗茶,载人茗事中……”虽作茗,然既言茗茶,恐非茗饮之茗。故茗饮之事不见于经。世又以诗之“谁为茶苦”,为饮茶之证,不知此茶乃苦菜之荼,非“荼苦”之茶,不能张冠李戴。似此春秋战国恐无饮茶之风,故《周礼·天官·家宰第一》言浆人供王之六饮,一曰水,二日浆,三曰醴,四曰凉,五曰医,六曰酉①。尚未见饮茶。......自汉以后,饮茶之记载,时有所闻,三国时吴孙皓每饮群臣酒,率以七升为限,韦曜不过两升,或为裁减,或赐茶茗以当酒(《三国志·吴志·韦曜传》),以时茶茗,恐已为招待宾客之用,不然,宴会中,何以有茶? 晋张华尝谓“饮真茶,令人少眠”(张华《博物志》),是晋亦有饮茶之风,所以茶茗之起,由来已久,宋裴汉《茶述》谓:“茶起于东晋,盛于今朝(宋朝)。”固误。《洛阳伽蓝记》谓饮茶始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尤误。所谓饮茶之风,开始于汉魏则可,盛行于汉魏则不可,因南北朝时,此风尚未普遍,何论于汉魏,关此《茶史杂录》引逸事两则如下: 齐王萧初入魏,不食羊肉酥浆,常饭鲜鱼羹,渴饮茗汁,京师士子,见萧一饮一斗,号为漏卮,后与高祖会食羊肉酪粥,高祖怪问之,对日,羊是陆畜之宗,鱼是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唯茗不中,与酪作奴,高祖大笑,因号茗饮为酪奴,他日彭成王掘献谓萧曰:“……卿明日顾我为卿设荼莒之餐(即鱼)亦有酪奴。” 萧正德归降时,元义欲为设茗,先问卿于水厄多少,正德不晓其意,答日:下官生于水乡,立身以来,未遭阳侯之难,坐客大笑。 由前之说,北朝后魏京师士子,见齐王萧饮茶,引为怪异,号为漏卮;由后之说,尤养特欲为萧正德备茶,则一为少见多怪,一非家常用品,最少足以证明其非普通用物,不然,亦非北朝鲜卑族用物,此时饮茶,恐限于某地,行于某阶级,实非普及民众,故只能谓为饮茶之开始时期。而饮茶风气之兴,始于唐代。唐代民众喝茶成癖。东坡诗云:“周诗记苦荼,茗饮出这世。”乃以今之茶为荼。自唐以来,茶以清头目,上下好之,庶民日饮数碗,确成风矣。(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注①:原字是酉旁加也,既左酉右也。 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已经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 (3)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我们现在还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够给我们很多的遐想。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项。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的更加清楚、直观,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 “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如现在湖南省的茶陵,西汉时曾是刘欣的领地,俗称“荼”王城,是当时长沙国13个属县之一,称为“荼”陵县。在《汉书·地理志》中,“荼” 陵的“荼”,颜师古注为: 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这个反切注音,就是现在“茶”字的读音。从这个现象看,“茶”字读音的确立,要早于“茶”字字形的确立。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因而在语言和文字上也是异彩纷呈,对同一事物有多种称呼,对同一称呼又有多种写法。 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食茶的记载,而且随产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中国的茶早在西汉时便传到国外,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带的物品中除黄金、锦帛外,还有茶叶。南北朝时齐武帝永明年间,中国茶叶随出口的丝绸、瓷器传到了土耳其。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回国,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尔后,茶叶从中国不断传往世界各地,使许多国家开始种茶,并且有了饮茶的习惯。 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其它一些地方也是饮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洲。 1823年,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从而有人开始认定茶的发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都集中在西南地区,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国内,也有关于茶树的最早原产地的争论,有好几种说法。不少人认为在云南,有一学者在认真研究考证以后断言,云南的西双版纳是茶树的原产地。人工栽培茶树的最早文字记载始于西汉的蒙山茶。这在《四川通志》中有记载。
1234大兄弟
马强. 菊花治病功效多多[J]. 健康天地, 2009,(11) . 马荣粒,黄丛林,张秀海,吴忠义. 茶用菊花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 2009,(08) . 林之洋. 清热明目喝菊花[J]. 长寿, 2009,(04) . 杨义钧.3种菊花茶中6种微量元素的初级形态及溶出特性研究[J].光谱实验室, 2009年 04期.于善凯,张英,吴晓琴. 杭白菊的营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2,(02) . 李福高. 中药菊花主要药用成分分析及挥发油指纹图谱研究[D]. 浙江大学, 2005 . 王德群,刘守金,梁益敏. 中国菊花药用类群研究[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1,(01) . 牛迎凤,韩春梅,邵赟,陶燕铎. 十二种花类药材中八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及比较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9,(07) .
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 :《中国食品安全:挑战、问题、认识和办法》 胡楠:《 中国食品业与食品安全问题研究》 谢建华,申明月,李昌:《我国食品安全分析及
一大群人都,我埋头写啊!那坑爹的题目······
中国茶文化历史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
浅析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体质的影响长跑对减肥的作用研究浅谈陈氏太极推手的战术运用对中国武术套路发展的思考对中学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的研究武术套路规则变化对武术训练及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