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ris翼寻寻
英国翰思教育,专业的论文辅导机构。
翰思表示每篇文章的成型都经过不断的修剪与调整。
学术文章是比较讲究严谨的,所写的每一步都需要我们有逻辑科学性,成功发表文章是一个结果,过程才是真正考验人。
而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修改是对于一篇初稿文章进行升华提高发表几率的重要步骤。
一修改材料
主要指对文章引用的材料增加/删节或调整; 材料是论文中的“血肉”,它是证明观点的论据,是论点成立的依托。
修改材料一般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查核校正,即先不考虑观点/结构/语言,只查核材料本身是否真实/可信/准确,包括对初稿中的定律/论断/数据/典型材料/引文出处等进行核对,发现疑点和前后矛盾的地方,一定要搞清楚/弄明白,如果引用了经典作家的话,如有条件最好核对原文,把一切失误/失实和有出入的材料给予删除或改写准确,保证文章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之上。材料的真实性是论证论题的最基本条件,对于不实的材料,引用只会造成文章的不真实,虚假.
第二步,根据论证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的要求,对材料进行增/删/调.对于缺少材料或材料单薄/不足以说明论点的,就要增补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新材料,使论据更加充实,使论证变得更充分有力。
对材料杂乱/重复,或材料与观点不一致的,则要删减,以突出观点,不能以材料多而取胜,应以适度为佳。对于陈旧/一般化的材料,则要进行调换,换上更合适的材料。文章材料的选择关系到文章内容的充实性,太少会让读者觉得泛泛而谈,太多则会让读者觉得赘余,所以数量上的把控也是尤为重要的。
二/修改结构
结构是文章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安排。
结构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文章内容的表达效果.结构的调整和校正,关系着全文的布局和安排。
调整结构,要求理顺思想,检查文章中心是否突出,层次是否清楚,段落划分是否合适,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怎样,全文是否构成一个完整的严密的整体。
调整的原则和要求,是要有利于突出中心论点,服务于表现中心论点.修改结构,应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层次是否清楚,思路是否通畅
一般可以先从大小标题之间的关系来看论文的思路和层次。如果文章不设小标题,则必须从内容去判断。例如,论文在内容上是否符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联系”;全文的布局/层次和段落的安排是否有条理;层次的脉络是否分明/顺畅;各段的分论点是否明确/协调;对杂乱无章的阐述要疏理通顺;删去重复和矛盾的地方,补上缺少的部分,达到全文意思上连贯通畅。这也涉及到材料的使用,对于那些多余的材料,不能为论文提供清晰层次和思路的内容,要彻底删除。
第二,结构是否完整
文章要有一个完整的结构。
一篇文章要有绪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协调一致,即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有材料有分析的论证,有鲜明有力的结尾。同时还要审视各个部分的主次/详略是否得当,对于缺少的某个部分要及时的予以补充,同时合理的安排各部分的内容。
第三,结构是否严密
一篇文章必须是论点与论据,大论点与小论点之间有严密的逻辑性。如果文章结构松散,要加以紧缩,删去那些多余的材料,删去添枝加叶/离题太远或无关紧要的句段。为使结构严谨和谐,对全文各部分的过渡和照应/结构的衔接/语气的连贯等方面,也要认真地考虑和修改。
三修改语言和标点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要使文章写得准确/简洁/生动,就不能不在语言运用上反复推敲修改。
文章的语言修改,主要是在三方面下功夫:
一是表达清楚而简练,用最少的文字说明尽可能多的问题,是一篇高质量文章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是文字表达的准确性,为了语言的准确性,就要把似是而非的话,改为准确的文字;
三是语言的可读性,为了语言的可读性,要把平淡的改为鲜明,把拗口的改为流畅,把刻板的改为生动,把隐晦的改为明快,把含混/笼统的改为清晰/具体。
怎样加强语言的推敲和锤炼呢?
为了使语言准确/简洁/生动,不能不锤炼字句,而锤炼字句,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对语言的锤炼加工,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所以锤炼不能脱离内容的需要,去孤立地雕琢文词,追求华丽.这是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明确的。
以上内容,希望帮到你。
品尝滋味real
1、修改语言和标点符号
语言是表达的专用工具,使得论文读得精确、简约、栩栩如生,就必须在语言应用上字斟句酌修改。sci论文的语言修改,关键是在三层面下工夫:一是表述清晰而简洁,用至少的文字描述尽量多的难题,是一篇高品质论文不可或缺的标准。以便使稿子精练,务必把唠叨、反复的地区,改成精练、简约的文本;二是文本表述的精确性。以便语言的精确性,还要把似是而非的话,改成精确的文本;三是语言的易读性,以便语言的易读性,要把乏味的改成独特,把绕嘴的改成顺畅,把死板的改成栩栩如生,把含蓄的改成轻快,把含混、模棱两可的改成清楚、实际。
2、修改不正确的英语的语法表述
A、一般现在时:用以表明科学研究目地、阐述研究方向、叙述结果、下结论、提意见或探讨等;涉及认可客观事实、自然法则、永桓真知等,也得用一般现在时。
B、一般过去时:用以阐述以往某一时间的发现、某一科学研究全过程(试验、观察、调查统计、诊疗等全过程)。用一般过去时叙述的发现、状况,通常是尚不可以确定为自然法则、永桓真知,只?是时候状况;所叙述的科学研究全过程也显著含有以往时间的印迹。
C、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做完了不要用。现在完成时把以往产生的或以往完成的事与如今联络起来,而过去完成时能用来表达以往某一时间之前早已进行的事,或在一个?以往事进行以前就完成的另一以往个人行为。
世界杯之猪
文章进入审稿流程后,得到的结果无非是大修、小修、拒稿及接收四种情况。小修与接收是最好的结局(小修基本就等同于接收)。40%的论文在大修后接收。但是,相当一部分论文会被拒稿。SCI论文拒稿,该如何修改?这是一个困扰科研工作者的问题。很大一部分作者在收到拒稿的消息后,很多作者认为审稿人的意见合理,但是时间不允许修改,直接转投到其他期刊。这是非常不合理的。要知道拒稿的论文在经过其他审稿人审理时,也会得到类似的审稿意见。还不如,在接到拒稿信后就开始修改,尽早解决问题。再者,有时候审稿人的意见不尽合理,可以适当申辩。因此,多数拒稿SCI论文,可从以下几种方式选择解决之道:1.如果文章拒稿是因为数据或分析有严重缺陷,如样本量不足等。这类文章可以先放一放,等找到更广泛的证据支持或有了更明确的结论后,再将修改的文章投稿至相应的期刊。期刊编辑会考虑重新受理。有些作者存在侥幸的心理,认为换个期刊后审稿人或许不会找出数据或分析层面的不足。这种几率非常小,毕竟论文的数据处理及分析方式决定了结果的可靠性。2.如果被拒论文不是文章中的数据或分析不足,而是重要性或创新点缺乏。那么,作者就要仔细考虑审稿人的意见并认真修改,转投到影响因子该该刊低一点的期刊尝试。不同期刊对论文的创新点要求不一,作者投稿前有必要了解其刊发要求,进而缩短收稿周期。3.如果是因为审稿人审稿时不够公正所致的拒稿,作者可以礼貌地申辩下。审稿人有时也会犯错误,并非源于专业知识,而是因为有些时候期刊的编辑找的审稿人未必是作者这个领域的专家。即便他们的审稿意见看似不够专业,我们也要礼貌地申辩。如果作者对否定有异议,可以向编辑或主编提出自己的意见。只要自己是正确的就应该坚持,这就是学术本身的意义所在。在回复中要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编辑同意作者的意见,论文可以重新进入到新的一轮审稿程度。4.从自身找原因,仔细修改。多数作者的拒稿多源于文章构架的不够合理,进而造成文章意义不够突出。拒稿后,着重进行文章结构的调整。尤其是讨论部分,很多作者的讨论是对结果的再陈述,但实际上写讨论也要与购物一样,讲究货比三家。只有将自身所得数据与既往结果进行比较,才能突出本研究的优势所在。这就需要作者,多看些相关的文献,挖掘其他研究与本研究的衔接之处。
davidzeng168
我所在的公司也做论文润色,我自己也润色我觉得我做得不比国外的差,我以前实验室同事送去给国外的润色,确实价格便宜一点,大概1800,他说还不如自己改的,最后还是找了国外朋友改的,当然他没有找我改,因为我也收费太贵。
在proof阶段可以更正语言文字方面的错误。但是,如果想要修改数据,就必须和之前的学术编辑联系,取得他的同意才可以。
sci论文投稿流程介绍如下: 投稿时,先要确认投稿是最终版本,图片清晰,coverletter中的主编名字拼对等等,再进行稿件上传。上传成功后要对生成的PDF文
首先、根据论文指导老师的意见,进行内容补充,文字订正,数据核实。其次、根据论文内容,进一步完善、捋顺各部分的逻辑关系。第三、按有关部门对论文篇章的文稿的编辑要求
sci论文格式参考 每个期刊的guidelines 都各有不同,有些要求非常详尽,但有些却相对简单,在这种情况下,作者也许会产生疑问和困惑,在没有提及要求的部分
最近正好遇到题主说的这种情况,两个非常正面直接接收,第三个质疑novelty建议拒稿,二审第三个审稿人对我们的回应比较满意并且说考虑到其他两个意见很正面就改变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