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14

超超超级棒的
首页 > 期刊论文 > 杭州市中小学德育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许小丹丹丹

已采纳

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每位家长和教师教育的重点,影响学生德育的主要因素是道德因素,家长和教师应该围绕着影响学生的道德因素展开相应的道德策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浅谈中小学生德育教育》 摘要 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每位家长和教师教育的重点,影响学生德育的主要因素是道德因素,家长和教师应该围绕着影响学生的道德因素展开相应的道德策略。 关键词 中小学道德教育策略 重视和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是每位领导、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受当今不良风气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基础不稳定。为了消除不利影响,为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刻不容缓,教育工作者要用战略的眼光认真地研究分析、影响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因素,并寻找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些对策。 一、影响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一是社会风尚对学生的影响。社会风尚是指一定社会中多数成员的价值取向,遵守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的状况。社会风尚是个人生活的真实世界,对个人发生著潜移默化的规范作用,良好的社会风尚能强化学校教育的正面影响,而消极败落的社会风尚则会抵消甚至消解教育的作用。如,在学校附近开设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室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广播、电影、电视、网咖等渲染的暴力、色情、赌博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这些低阶下流、腐朽没落的道德观念、生活方式侵蚀著中小学生稚嫩的心灵,使他们的行为失去准则,是非、善恶、美丑界线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他们只注重个人主义而忽略社会义务,这正是社会风气对教育作用的抵消。二是道德教育缺乏法律支援和政策保障。当前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只限于教育范畴,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援和政策保障,尚没有《道德法》和必要的道德教育政策和条例。 ***二***学校因素 一是有些农村中小学校,不注重德育阵地环境建设,没有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二是有些学校在考试和升学指挥棒下,未把全面育人作为学校工作的最高法律,存在重智轻德现象。三是有些教育者空调说教不注重实效。一些教育者苦口婆心,唇焦舌燥,而学生却无动于衷。由于只作用于说教,没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各种道德教育活动,导致了许多伟大的人物和感人的事迹,用不了多久学生就将其抛之脑后,学生把上课当成了老师的事。四是一些教育缺乏“爱心”不尊重学生人格,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另外,一些教师不注重品行修养,陋习不避学生耳目,污染了学生的视听,学生很难“亲其师,信其道”。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自然形成的教育场所。中小学生的社会过程始于家庭,其基本生活技能的掌握,社会行为规范的获得、性格的形成都里不开家庭的影响和作用。 二、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些对策 ***一***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对孩子进行道德素质教育绝不能忽视家庭教育这一阵地,家庭环境如何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为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孩子是父母珍贵的财富,当得到他时,就意味着接受担负、哺育的责任。如,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这包括提供适当的衣物,有足够营养的食品,给孩子创造一个活泼、美观、整齐、空问适度的生活环境,还要给孩子留有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家长还应为孩子学习创造适当的环境,比如,提供适宜的桌椅、学习用具、适量并适当的书籍,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良好的家庭环境应是民主、自由、和睦的。比如,家庭成员之间在人格上平等,团结互助,有浓厚的学习风气,每个成员有较高的生活目标,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恪守道德准则,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都健康活泼,好学上进,精神愉快,能够很好的适应集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更容易接受教育,促进良好观念和个性的发展。 ***二***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法律观点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中小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也是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防线。 一是学校要加强的阵地环境建设,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一定形态的校园文化必然对学生产生一定方向的引导,这就是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就是在具体的环境和条件下,推动学生为长成社会需要的人才而努力,把具体的奋斗目标、人生追求、信条和行为准则、内化成为师生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优秀的校园文化是成长于其中的学生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道德品质得到薰陶、得到升华,使他们良好的道德风尚得以形成。二是领导、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把全面育人作为学校工作的最高法律,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来抓。加强校纪校风建设,把学生的道德教育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彻底改变以智育代表都好的局面。在一系列的道德教育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用教师多讲,学生的道德品质就得到了提高。如:课堂上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各项法规,蒐集、整理在国家大法上有哪些感人至深的执法、守法、护法的故事。使他们懂得与自己生活学习有关的法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坚持他律与自律的结合,法德并重、守法养德,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四是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用“爱心”育学生。 ***三***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有关中小学生社会教育机构包括少难宫、少年之家、儿童公元、儿童影院、儿童阅览室等。这些专门组织的社会教育机构旨在弥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足。如:我校每年4月5日都要组织学生到黄台山抗日英雄纪念碑前扫墓,听革命前辈讲解迁安革命发展史,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陶冶情操,这种氛围,家庭教育不能提供。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也要充分利用社会组织提供的基础设施,对学生长期的进行道德教育。 只要我们把全面育人作为教育的最高法律,把学生的道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一定能建构起符合实际需要和社会需要、贴近学生而高效的道德教育体系,为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131 评论

主君的太阳Soo

德育论文——浅谈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 小学教育学当中说:小学阶段形成的思想品德对儿童一生的成长都有重要作用。因为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尤其是人的许多行为习惯,都是在儿童时期养起来的。在小学阶段养成儿童具有良好的品德的行为习惯,就为他们今后的思想品德进一步健康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相反,如果在这个时期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或教育方法不当,使学生形成了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则将影响他今后一生的发展。 由上可知,在小学阶段德育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在德育的过程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我认为锻炼学生的德育意志,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尤为重要。可以说有许多学生不乏道德认识,知道要怎样做而不应该怎样做,但往往禁不住某些事情的诱惑而人为地犯错误,或情绪被激化时而犯错误,如明明知道打人骂人不对,但当与同学发生冲突时便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这些同学所缺乏的就是道德意志力和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可见,教师在德育中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学当中对道德意志的解释是:是指人们为了达到确定的目的,自觉克服困难和障碍的能力和毅力。通过这个解释,我们可以了解到意志它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精神力量。具有这种能力的小学生,可以把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道德认识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的道德情感转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可以说道德意志是道德行为形成的催化剂。而对道德行为的解释是: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支配下所采取的行为。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人的思想觉悟高低、道德品质完善程度的主要标志。上面的话里也已经说过,由于学生道德意志的薄弱,即使有正确的道德认识、良好的道德情感,但行为上确是另一回事。由此,又可见教师在德育中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做,才能锻炼好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好学生的道德行为呢?“小学儿童的品德是从习俗水平向原则水平过渡,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过渡,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既如此,“压”也不失为一种方法,说“压”有些不太合适,要说严格要求更为妥当。人都有自觉能动性,但人的自觉能动性往往具有一定的范围,并不是每一项纪律都能自觉的遵守,每一项任务都能自觉的履行,每一件事情都能自觉的完成,也就是说人还有一些不自觉性。对小学生而言由其如此,表现在道德品质上,自觉能动性越强的学生道德品质九越高,反之亦反之。对于“反之”的同学,就需要我们的严格要求,使之养成习惯,形成为自觉能动性。当然,严格要求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的。 其次,反复实践道德行为。人们只有在反复的道德行为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加深道德认识、巩固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也只有在反复的道德行为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自觉性,完善和稳定道德品质,以便在以后指导其行为。拿一件小事来说,教师如果常常带领学生做一些“帮一帮”、“扶一扶”、“扫一扫”的好人好事,久而久之,等学生养成习惯了,即使是没有教师的带领,他们见到这些事情也会自觉的去做。因此,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反复的实践。 再次,还要注意德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也是可以改变的,同样,不良的行为习惯受到良好环境的影响也是可以改变的。影响学生品质的德育环境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在社会,网吧、游戏厅、公共场所、人际关系、社会风气;在家庭,父母的言行、家中的一些书刊及物品;在学校,教师的举止、同学间的交往、校园文化、学校风气,着一些都严重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良好的班集体、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周边环境、良好的校风都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施加着道德教育。有利于学生道德认识的形成,有利于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行为。所以,德育环境的建设不容忽视。

100 评论

相关问答

  • 杭州市数学专题论文格式

    数学论文的格式要求(仅供参考)第一部分:题头题头含标题、作者,各单独占一至二行。标题要求直接、具体、醒目、简明扼要,小2号宋体加粗,居中编排;作者,小4号仿宋体

    玉皇小帝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杭州市中小学德育论文

    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每位家长和教师教育的重点,影响学生德育的主要因素是道德因素,家长和教师应该围绕着影响学生的道德因素展开相应的道德策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

    超超超级棒的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广州市中小学报名系统

    你可以拿着身份证和户口本按照网上要求的报名入口去填写这些个信息,就是报名你孩子学区的学校。

    嘉嘉麻麻8866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中小学德育工作论文

    浅谈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导语: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应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家庭育人和社会环境育人的三维统一,努力增强教育的实效。而有的

    穿跑鞋的公主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杭州市论文答辩

    我也是同样的问题,,很急 主 题: 2011年会计专科毕业设计 留 言 者: 小金 留言时间: 2011-4-1 留言内容: 老师:你好,我

    haohao开心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