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xuzheng8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强调教育并不只是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而主要是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并在实践中扩展和培育这些积极的品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积极心理学论文1500字以上,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调查显示:学生不良情绪的80%来自身边的长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建积极快乐的氛围,帮助学生发挥自身的潜能,体验成功的愉悦,让积极的情绪占据主导地位,以此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与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关键词:快乐氛围;潜能;幸福感;方法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他主张心理学应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即如何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能、力量和美德,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赛林格曼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其英文的表达:H=S+C+V 。可见幸福是一种主观的东西。那么我们的幸福感从何而来?
科学证实:一部分来自遗传,大约占48%。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对人的体力、智力、气质、疾病是有一定影响的。
其次来自于模因(早期生活经历)。早期生活经历对个人性格、品格特征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这是第二种遗传,即父母以及环境的“模因”给你的“天赋”。家庭是个性形成的根源,“制造人格的工厂”,来源父母对子女的潜移默化。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指出:生命初期,儿童对世界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理论。这些理论的形成无需经过正规教育――我们称之为自然或者“本能”的理论。这些理论中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显然是错误的,早期形成的理论、观念都抗拒改变。可见,先天遗传、后天环境和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对一个人积极地心理品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强调环境的影响,认为个人的经验获得与成长是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得到体现的,良好的环境可以塑造人积极的个性。因此在后天环境的教育中,教师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重大,所以教师要努力创建积极快乐的氛围,帮助学生发挥自身的潜能,使其在课堂上充分体验成功带来的愉悦,让积极的情绪占据主导,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调查显示:学生不良情绪的80%来自身边的长者(老师和家长)。我们不会忘记:台湾作家三毛,人生那么成功,为什么却最后走向不归路?是少年时代深深印在脑海中的不快乐,给她的人生奠定了灰色的基调。那时因为她的数学功课不好,老师经常言行侮辱,画黑眼圈,罚站、罚跑等,使她的自尊心受到极大地伤害,反抗的结果是被教师赶出学校。后来是妈妈的家教,让她发挥出了自己的特长,感受到一些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可见教师的不慎,一旦给学生人生的底色涂上了灰暗的色彩,人生就会至此不再亮丽。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性格的养成。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关注积极心理学。树立这样一个理念: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积极的人格品质,具有自我管理、自我导向的能力。他们期待有积极的心理体验,包括主观幸福感等。教师在授课和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应让学生充满正面的期待。例如同一门课,我会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提供合适的学习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训等多种教学手段,展示个人和小组的智慧,教师积极恰当的教学评价,让学生在教师期待的眼神和行为中感受被重视、被赞许、被肯定,在积极的参与中获得主观幸福感、成就感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形成积极的心理。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是一种需要不断被欣赏和认可的社会性动物,任何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认可。正面期待在心理学上也称为“期待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它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
不难看到,近几年高校扩招,视野开阔、思维和行为难控制的学生多了。我们经常目睹这样的场景:老师在台上口干舌躁,而学生或者酣然入眠,或谈笑风生,或津津有味地听随身听,或者心无旁骛地看闲书……
网络使他们获取信息轻松,且易接受新鲜事物,容易给教师造成教学的压力,再加上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厌学情绪、较差的学习成绩以及对教师的不良态度都是教师每天要面对的难题。讲浅,不屑一顾;讲深,不可理喻。人在课堂,心已飞出很远。教师该怎么去做才能创造使学生积极向上、愿意合作学习、能够互相鼓励和互相肯定的课堂氛围呢?
1. 教师要具有积极而稳定的教育心境,积极地爱学生。因为只有幸福的教师,才是教育的幸运。教师要在积极的的状态中,在显示出对所有学生高期望的同时,也要相信自己是个好老师,而且以身为专业的教育者而自豪,把工作当作一种快乐。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2.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如敏锐的观察力,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宜的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能面对现实,勇于打破舒适圈,接纳新思想!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
3. 教师要掌控好自己的情绪与情感,营造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
人的心理问题,首先是对所处环境人的适应,能正确处理与学生、同事、领导的关系,重要的是师生关系。试想,你把班级空气搞成了“毒气”,你怎么去呼吸?一个过分和学生较劲的老师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教师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性格的养成,其实反过来学生也影响教师的职业态度、身心健康。教师心理支撑的力量,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学生,是你价值的体现,学生需要你,是老师内心莫大的安慰。教师要具备健全的人格,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多与消极态度。永远不要做气氛和情绪的污染者,让环境因我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4. 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教师传统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位尊而权威,师道尊严。知识的占有者,具有权威性、控制性、管理性和人格的优越性。课堂成了“教堂”而非“学堂”。
课改赋予的教师的新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导航者、促进者,是储存特定知识的硬盘。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是教练,积极的参与其中,给予学生支持和帮助,师生互动学习,形成一个共同体。我们熟知的哈佛案例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上课时指定一学生说明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手段,或者指出实现公司目标的方法和途径。然后其他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同一个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分析、措施。学生们为了能争得发言的机会,往往是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教室里经常气氛热烈,教授则努力控制局面,引导发言。有时教授不得不采取强硬手段,以使讨论能够继续进行下去。难怪哈佛会培养出8位美国总统,34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和32名普利策奖获得者。此外,还出了一大批知名的学术创始人、世界级的学术带头人、文学家、思想家如杰罗姆・布鲁纳、乔治・梅奥等。著名外交家、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也出自哈佛。我国近代,也有许多科学家、作家和学者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如竺可桢、杨杏佛、林语堂、梁实秋、梁思成等。由此我想到了蝴蝶效应:人的变化过程虽是渐进的,效果却是革命性的。
5. 教学评价要完善。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意志、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及学生的需求、潜能等也需要予评价;评价的方法与手段要多元化;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育教学的过程和评价中。例如在公共关系的教学中,通过推销你自己、公关专题演讲、危机处理、我喜爱的一座建筑、参观分析企业形象塑造以及文化建设等大量的实训,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一次次的磨砺,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综合实力;特别是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的“我的创业计划”专题活动,我班同学作品在参赛中获得自治区“创业杯”二等奖。一位学生当自己的成果被肯定,感受到被关怀重视,就会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这种成就感、幸福感会不期而遇,即在生命的每一天,遇到最好的自己。(作者单位: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积极心理学论文1500字以上
维生素ci
试析模因论视阙下研究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
论文摘要:从模因论角度看,跨文化语用失误是由于跨语种语码对等转换的表现型模因引起的。根据模因的历时和共时传递特征及模因类型,以新的视角解释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现象的产生。通过背诵和模仿的同化、记忆手段,及重复与类推的复制传播机制,强化程式性话语模因在生命周期循环中的输入与输出,能够明显提高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及应变能力。 论文关键词:模因论 模因 程式性话语模因 语用失误 随着经济社会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交流活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然而,语用失误现象的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流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国内外广大学者们纷纷掀起了“语用失误”的研究热潮。其中多数研究要么以英语作为外语或二语学习(EFL)为切入点研究语用失误,为外语教学和交际能力培养提供指导;要么从文化差异、联想、心理认知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甚至有学者从和谐管理及民族信仰的角度讨论语用失误。此外,还有学者对初始的语用失误“二分法”提出质疑,进行了“多分法”研究。本文拟在模因论视阙下,根据模因的特征和类型对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现象进行分析,根据模因的生命周期研究程序性话语模因的语用输入,为跨文化交流及外语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为语用失误研究途径提供新启示。 一、模因论概要 1.模因定义。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其核心概念“模因”一词是由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理查德·道金斯(1976)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他认为,模因是文化传递单位,通过模仿从一个人的头脑跳入另一个人的头脑之中。随后,牛津英语词典和美国韦氏词典中相继收录了模因定义,即“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 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播”,“模因是在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播的.思想、行为、风格或用法。”1999年苏珊·布莱克摩尔在《模因机器》一书中,冲破了文化语域的限制,围绕模仿概念,对模因概念进行了极大拓展,她认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具体而言,模因不仅可以是“曲调旋律、思想观念、时 髦 用语、时尚服饰、建筑样式、器具制造模式”等文化传递单位,也可以是电子病毒、链式信件、手机短信、语音语调、文字图像、面部表情、美容整形、身姿手势、客套礼节、动作行为等等只要加以模仿就可得到复制和传播的任何抽象或具体的事物。 2.模因特征与类型。从上述的模因概念可以看出,并不像基因那样只能由上代生物体纵向地遗传给下代生物体,模因既可以在生物载体间传播,同时也可以在非生物载体间或生物与非生物载体间传播,其传播方向可以是纵向也可以是横向的。例如一首好听的歌,妈妈可以把它教给自己的孩子,同时也可教给自己的妈妈,教给兄弟姐妹和朋友们;妈妈既可现场教大家唱歌,也可把歌声录入光盘,大家再模仿光盘学唱这支歌。通过模仿,模因不断地被复制,从一种载体传播到另一种载体。 模因在复制、传播过程中,其表现形式可能发生变化,但内容实质却保持不变,布莱克摩尔将这类以传递信息内容为主的模因比喻为基因型模因。例如为顾客提供住宿的场所,古时候通常叫客栈,计划经济时代叫招待所,改革开放后叫旅馆,经济盘活社会进步后叫宾馆、饭店,与国际接轨后叫酒店。这些词语虽然称谓形式不同,但功能实质都是一样的。另外一种模因,在复制、传播过程中保持形式同一或相似,但传递的信息内容却发生了变化。“三高”一词最早出现在医学领域是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酯总称,但近年来这一词语也频频出现在其他领域,如在“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三高”中指高房价、高股价、高CPI,在“三高农业”中指高质、高产、高经济效益的农产品或项目,在“三高企业”中指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在“三高单身女性”中指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何自然先生将这类按需而发、形式相同、内容迥异的模因称为表现型模因。简而言之,根据其选择后的变异方式,模因可分为“相同信息,异型传递”的基因型和“不同信息,同型传递”的表现型。 3.模因复制的生命周期。根据Heylighen对模因发展阶段的分析研究,模因复制的生命周期可被分为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四个阶段。同化阶段,是指模因以其合理性、实用性、时尚性、或权威性感染宿主,获取宿主的注意、理解和接受,最终进入宿主记忆库的过程。记忆阶段,即模因在宿主记忆库中停留的时间长度。模因停留的时间越长,被宿主传播的可能性就越大。表达,即模因被宿主从记忆库中提取出来,再外化于新宿主的过程。表达手段很多,诸如文字、图形、话语、肢体语言、行为举止等,要根据语用环境,按需而选。传播,主要指模因所表达的信息得以成功传递的载体或介质,如纸质书、交卷、磁带、光碟、物品器件、广播、电视媒体等。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模因传播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性和选择性,例如简易、快捷、多产的各类电子文档、音频文件、视频文件、程序软件及互联网络。模因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在以上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复制传播,每个循环都有优胜劣汰。
1、研究方向首先要与本专业相关,是该专业下的某一领域。 2、其次选择自己较为感兴趣的方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然也不能忘了考虑本身的实力,尽量选择在自身能力范围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经常使用“空间”这个概念,主要是针对具体事物而言的。空间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具体事物具有的一般规定。眼睛可以看到,手可以触到的具体事
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摘要:(150字)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交代本文
熬夜跟长胖有关吗?到底几点睡才算熬夜?这份健康提示请查收!还有改善睡眠小妙招哦~还在以为“睡少了会瘦”?熬夜时身体会如何“报复”你?入睡困难该咋办? 研究发现
SCI没有收录《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收录的是SCI-E(收录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中文版),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