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灰豆子
生物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
生物科学是对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本质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是认识自然的有利工具。那么关于生物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要求怎么写的呢?我们不妨来参考下范文吧!以下是我为您搜集整理提供到的生物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摘要:随着我国对科学技术的探究和发展,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成为21世纪以来人类关注的重点话题,其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面貌。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成熟,生物科学逐渐运用于现代医疗领域、农学领域和工业领域,它对基因遗传和生物化学的研究也具有重大意义。因此,重视生物科学的发展与应用,是关乎生活的重要话题。本文从生物科学的应用、研究成果进展和生物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三方面对生物科学的发展与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生物科学;科学技术;发展;应用;研究进展
生物科学是对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本质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是认识自然的有利工具。20世纪50年代以来, DNA双螺旋结构的构建和基因重组等技术的重大突破发展,使得现代的生物技术逐渐趋于成熟。生物科学的发展对医学领域和农业领域的发展有重大的推动作用。重视生物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一、生物科学的研究成果及发展
(一) 基因组计划的实施
破译基因的遗传码,解开生命的奥秘是基因破译的主要目的。目前,科学研究人员对遗传图、物理图和转录图的制作工作已由相关的制作单位完成,这在理论上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的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很高的商业价值。2013年的1月中国科学家成功破译了小菜蛾基因组,历时三年的研究,终于得出了小菜蛾的基因组图谱,科学家指出,将进一步与国内外人员合作交流,在小菜蛾基因组的研发完成后,将继续开展研究与抗药性和食性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功能基因组学和遗传学,为小菜蛾的有效防御、持续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细胞全能技术的实施与应用
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生物模式经重要的动植物基因组将不断被揭露。细胞全能技术是一项快速纯合创造新品种的先进技术。21世纪后,生物的起源、原始细胞的产生和新生物的形式与改造等重大理论问题在我国已经得到重大的发展。人类对生物生命本质的认识将会进一步的提高,这对生物细胞全能技术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发展都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对新品种作物的选育具有指导性因素。
(三)生物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是指依据人类自身所固有的生理或行为特征而进行识别的一种技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包括有:指纹识别、手掌几何学识别、声音识别、面部识别等。生物识别具有不易遗忘、防伪性能高、不易被盗、便于携带等特点,容易和电脑配套使用,从而增强在使用过程中的自动化管理,已广泛用于胜负、军队、银行等地。但生物识别技术中由于其中一部分技术含量较高,现在还处于试验阶段。
二、生物科学的应用
(一) 农业领域的生物科学技术
20世纪以来,在生物科学领域,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及现代生物技术的兴起已然成为人类社会进步最伟大的事件之一。20世纪末21世纪初,对基因组学的突破性研究推动了生物技术进入迅猛发展的阶段。动植物和微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发展已对农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不仅如此,转基因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农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同时,抗病虫、除草剂的使用推进了转基因棉花、玉米、花生、大豆等的商业化发展。现代分子生物学与传统的动植物育种学催生了新型的分子育种学。
(二) 生物科学在医学上的应用
药品领域的开发对生物科学的运用已达到相对成熟的阶段。改革开放后,生物技术制药受到了相对高度的重视,为生物高新技术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因此,我国生物技术制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达到国际水平。2013年7月,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亚洲癌症研究组织合作完成干细胞癌基因研究项目,这是继乙肝病毒整合机制研究之后的又一项重要生物科学研究成果。通过对88例癌患者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了一些列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突变,找到了肝细胞癌发生的两条关键性途径,从而为日后肝细胞癌治疗法的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三、生物科学对社会带来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基础的研究取得了不断突破。我国的生物科学技术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公众认可。在工业化和商业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生物技术具有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经验总结得出,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众多挑战。我国的科研管理部门应对高校或科研组的科研项目加大人力财力的扶持,鼓励更多的青年科学家、技术专家投身于生物科学的研究中,并为他们提供多学科的培训,使得多学科科学的发展能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从而推进多领域的融合,促进现代社会生物科学技术的革新与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生物科学技术的研究是科学应用研究的源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多种学科的融合发展,生物科学逐渐从单一化发展为多层次、多方面的科学技术,由宏观逐步发展到微观的可操作性。生物科学的发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赢得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的生物技术在发展中不断突破,研究成果已遍布全世界,相信如此下去,将会赢得生物科学的巨大成果。加大生物科学技术的研究进程,促进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良性有利发展,以实现我国科学技术又快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宜君,张淑萍,杨林等.民族高校生物科学类综合性、研究型野外实习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央民族大学实验基地为个案[J].民族教育研究,2009,20(5):18-22.
[2] 郝建华,卢祥云,韩曜平等.应用型本科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以常熟理工学院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为例[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1,(3):14-16.
[3] 赵格日乐图,苏亚拉图,哈斯巴根等.生物科学专业野外综合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内蒙古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5):148-151..
[4] 李朝晖,周峰,华春等.高校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以南京晓庄学院生物科学专业为例[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25(5):66-68..
[5] 叶辉,丁斐,王兆慧等.特色专业与重点学科一体化建设实践与探索――以南通大学生物科学特色专业与生物学重点学科建设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85-11887
Lisa要去旅行
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一本,二本的概念。内蒙古师范大学(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师范大学,为自治区重点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自治区培养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师资和蒙汉兼通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自治区各类体育专业人才和全国八省区蒙古族体育人才、中国北方民族音乐人才、自治区美术、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前身是内蒙古师范学院,1952年5月5日成立于当时的首府乌兰浩特。1953年8月,由张家口师专和绥远师专合并成的内蒙古师范专科学校并入。1982年,学校更名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并被确定为自治区重点大学。2000年7月,内蒙古教育学院并入。
师资概况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2166人(不含合作办学),其中专任教师1355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61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3%,具有正高级职称专任教师22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6.8%,具有副高级职称专任教师44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2.8%;有博士生导师70人、硕士生导师1202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3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5人。2002年至今,入选及引进“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万人计划”、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166人(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9人,获自治区“草原英才”项目资助68人(次)、团队12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32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自治区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自治区精品课程79门;有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
国家级一流专业:学前教育、体育教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历史学、汉语言文学、美术学、心理学、体育教育、土地资源管理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地理科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蒙古民俗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蒙古民俗
自治区级一流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化学、地理科学、心理学、土地资源管理、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
自治区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美术学
自治区级品牌专业:教育技术学、地理科学、土地资源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设计、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学、学前教育、公共事业管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运动训练、英语、汉语言文学、物理学、音乐学、心理学、历史学、美术学、体育教育、旅游管理、生物技术、新闻学、绘画、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社会体育、信息与计算科学、社会学、通信工程
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心理学、土地资源管理、经济学、汉语言文学
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设计实验中心、地理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美术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实验中心、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工作室、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新闻实验中心等
自治区精品课程: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室内设计入门、广告策划与系列创作、平面广告设计、女装结构设计、复变函数、运动心理学、数学分析、蒙古族现当代文学史、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中学生物学教学论、高等代数、新闻学概论、公共体育篮球、仪器分析、空间解析几何、无机化学、篮球、常微分方程、现代蒙古语、军事课、普通生态学、外国美术史(蒙语)、中国教育史、学前教育管理学、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 蒙古史、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政治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分析化学、程序设计基础等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底,学校纸本图书总量达到255.6万册(含资料室藏书);古籍线装图书6929部,12675函,80723册,其中,善本600余部。民国时期图书、合订本期刊及建国前解放区报纸合订本近5万册;引入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73个,其中中文数据库52个,外文数据库21个。
学校建有“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库”及“内蒙古地区中小学教科书文库”,“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库”收藏展示有师大学人的个人著作、师大校报和内部出版资料共近4000种、2011年以来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千余种。“内蒙古地区中小学教科书文库”收集了1948年以来出版的在内蒙古地区使用过的中小学各类教科书近2000种。2011年开始建设 “内蒙古师范大学博硕士论文数据库”,已收录优秀毕业论文1万余篇。
学术科研
截至2020年3月,学校拥有省部级科研平台31个,其中自治区重点实验室7个、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含培育)3个、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含培育)6个、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3个、自治区协同创新中心1个、自治区工程中心1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自治区工程实验室3个。同时拥有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团队12个、全国“人文社科普及基地”1个、自治区首批科普示范基地1个。
2020年,学校组织申报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体育类科研项目42个类别767项,共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33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部委级科研项目12项、省厅级科研项目283项;获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年度项目20项、重大项目3项、后期资助项目1项、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艺术科学规划项目1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3月,学校与蒙古、俄罗斯、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0几个国家及80余个中国国内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地方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09年被批准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
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规范要求 为加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并使其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使广大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
毕业论文的一般格式 导语:论文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直观地说,论文格式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论文常用来进行科学
1.1 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来稿请自
【专升本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内蒙古师范大学统招专升本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已经公布,从专业简介、特色优势、师资队伍、主要课程及就业方向等几个方面做了详细讲解。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是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与内蒙古教育科学研究所、内蒙古终身教育研究会共同编辑出版的教育科学类学术期刊,分高等教育和基